⑴ 英國以虎門銷煙為借口向中國開戰.我們稱為鴉片戰爭.而為什麼英國卻稱為"通商戰爭"
因為英國從此打開了中國市場,使中國成為了其原料的掠奪地和商品的傾銷場地。從此擴大了商品收入,積累了資本,所以這場戰爭被他們稱作「通商戰爭。」
⑵ 英國為什麼要向中國偷運鴉片
鴉片戰爭以前,清政府對外實行閉關政策,只能廣州一地同外國通商,並指定商人組成公行,眼外國人做生意。最初的。公行為十三家,又稱。十三洋行。洋行的數目不固定,多達四,五十家。
當時,在中國社會經濟中,占統治地位的是封建的小農經濟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然經濟。廣大農民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男耕女織,自己生產和製造的絕大部分是衣服和生活日用晶,不需要也根本沒有錢宋購買外國商品。英國的呢絨和布匹,很難在中國市場上頤銷。十八世紀後期,在正當的中英貿易方面,中國始終處於出超地位。一七八一——一七九O年,中國輸往英國的商品,僅茶葉一項,就達九干六百萬銀元。一七八一——一七九三年,英國輸入中國的呢絨、布匹等全部工業品,只有一千六百多萬銀元,不及中國輸入英國茶價的六分之一。英國資本家為了獲得中國的茶葉和生絲,必須向中國運進大量的銀元。
英國資本家為了掠奪中國的財富,牟取暴利,競無恥地把鴉片當做商品,偷運到中國來。鴉片俗稱大煙,是一種麻醉性的毒品,,久吸上癮,使人身體衰弱,精神萎靡不振。十?八世紀中期,英國每年向中國輸入鴉片二百箱,十九世紀初期,每年輸入四千箱,一八三八年猛增到四萬多箱。美國和沙俄也向中國偷運鴉片。在一八四O年前的二十年裡,中國外流的白銀達到一億兩,中國的對外貿易由出超轉為入超。
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嚴重危害。它使中國白銀大量外流,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造成銀貴錢賤,增加了人民負擔,嚴重影響了人民的生活,十八世紀末期,中國一兩白銀值銅錢一千文,到一八四O年,上漲到值銅錢一千六百丈:那時候,清政府規定納稅用白銀計算。一兩稅款摺合銅錢一千文時,谷一石值銅淺五六百文,農民賣谷二石,完稅一兩還有餘。銀價上漲到一干五六百文雲,農民完稅一兩,就得賣谷三石左右。勢必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第二,造成銀荒兵弱。白銀大雖外流,直接威脅到清政府的財政,出現了財源枯竭和賦稅不濟的現象。許多貴族、官僚吸食鴉片後,政治更加腐敗,一些士兵吸食鴉片,軍隊的戰鬥力大大削弱。
中華民族深受鴉片之害,為了維護民族利益,強烈要求禁煙,這是完全正義的行動。
⑶ 鴉片戰爭時期英國人賣中國人鴉片,那麼他們自己抽不抽
確切說,當鴉片在清代的中國泛濫時,賣鴉片的英國人,本國也十分流行鴉片。但區別在於:中國人是「吸」鴉片,英國人是「吃」鴉片。
鴉片的惡劣習氣,只是一個外因,清朝自康乾時代起,越發病態腐敗的社會環境,才是鴉片泛濫的真正溫床。如此教訓,哪怕已過百多年,任何時代,都不可不戒!
⑷ 英國人為什麼要把鴉片賣到中國來
撒切爾夫人步入天堂,無意中把一個問題留了下來,那就是中國人總好希望日本道歉,為什麼英國不就鴉片戰爭道歉 。同樣是侵略戰爭,英國的態度值得分析。
1984年,出訪中國前,撒切爾的私人秘書致信英國外交部,稱不願意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英國外交部指出,這是其他西方領導人的普遍做法,但撒切爾拒絕改變態度。重要一點是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第一節是鴉片戰爭。不管撒切爾夫人是否注意到這一點,
不獻花肯定是對中國歷史英雄的不尊敬,對英國發動的鴉片戰爭起碼不是持否定態度。
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是封建的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的轉折點。十八世紀七十年代,英國開始把鴉片大量輸入中國。到了十九世紀,鴉片輸入額逐年增多。英國資產階級為了抵銷英中貿易方面的入超現象,大力發展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貿易,以達到開辟中國市場的目的,導致中國白銀大量外流,並使吸食鴉片的人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受到了極大的摧殘。清政府決定嚴禁鴉片入口。
1839年,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宣布:「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林則徐克服了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不法煙商的阻撓、破壞,共繳獲各國(主要是英國)商人煙土237萬多斤,從6月3日至25日,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在英國方面看來,中國人焚毀的是英國人的財產。英國國會就是否派艦隊對中國開戰一事進行了辯論,最後主戰派佔了上峰。派來報復中國的英國艦隊按當時標准來看很小,但已足以打敗無海軍可言的中國。英國政府很快作出向中國出兵的決定。1840年6月,侵華英軍總司令懿律率艦只40餘艘、士兵4000多名,陸續到達中國南海海面。6月28日英艦封鎖珠江海口,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英國侵略中國的戰爭正式開始。1842年5月,英軍繼續北犯,6月攻陷長江口的吳淞炮台,寶山、上海相繼失陷。在英國軍艦上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給英國,還被迫實行「五口通商」。第一次鴉片戰爭到此結束,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復雜曲折的斗爭。
100多年後,中英談判
,鄧小平:「不收回(香港)。中國政府就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就是李鴻章!」當時中國很強硬,讓撒切爾感到無力。她被稱為鐵娘子,肯定是要強不服輸的人,她敢跟阿根廷打仗,但因為鄧小平的強硬態度就服軟了。當時中國國力正在上升,倒是所謂的大英帝國國力江河日下
,殖民地一塊一塊的丟失,香港是其最後一塊殖民地,英國將之命名為「不列顛尼亞」,但在中國的強硬談判下只能放棄。當時的英國還有能力跟中國打嗎?想讓「紫石英號事件「再來一次嗎?
首先香港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撒切爾夫人在當時也明白這一點,至於香港屬於英國,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所以理站在在中國的一邊。第二點:雖然英國是歐洲列強之一,擁有航空母艦,也是世界軍事強國之一,但英國離中國有幾萬公里遠,如果中國武力收回香港,英國需要進行遠洋作戰,補給就是最大問題,況且中國陸軍的戰鬥力也是很強的,畢竟中國進行了抗北援朝戰爭,把美國都打敗了,趕走了「聯合國軍」,這一點阿根廷是不能比的。第三點;中國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到中英談判收回香港,中國已經開放了十幾年,經濟高速增長,綜合國力大大提高,中國軍隊發展也是非常迅速的,中國已經不是鴉片戰爭時期的中國,英國更不是鴉片戰爭時期的英國,實力才是道理。
第四點:中國收回香港的決心是很堅定的。當時鄧小平跟撒切爾夫人交談時已明確作出肯定回答:中國絕不會放棄武力收回香港。
不過,盡管同意交還香港 ,但是撒切爾夫人始終沒有道歉 。
英國歷史教科書上是怎麼描述鴉片戰爭的?
在英國小學、中學大學,課本上並沒有這一內容;事實上,英國教科書不大講世界史,當然也就不大可能講鴉片戰爭。反正就是貿易戰爭,沒提鴉
片,對此事提的不多。
有人認為原因:對天朝而言,這是大事,「千古未有之變局」的開端;對英國而言這事多了去了,不值得反復提;就如同,壬辰朝鮮中日之戰,對日本而言是大事;對大明而言,只是萬曆年的三大征之一,不值得寫太多;當時,開戰派是為了保護自由貿易而戰。反對派是反對為了保護走私販而戰。
英國人當時並不禁止鴉片,《福爾摩斯》就曾經在鴉片煙管里吸過鴉片。清朝禁止英夷長駐廣州,禁止讀中國書,禁止見天朝官員,禁止學習漢語,禁止詢問物價,禁止從非官方指定的貿易機構進行貿易,禁止自行僱傭中國雇員。
這絕不是平等貿易,而是對赤裸裸的對「夷人」的畸視。
在英國看來,
清朝政府閉關鎖國,阻礙正常了正常的貿易,同時清朝政府傲慢,不肯給予英國平等的外交地位,不肯與英國建立外交關系.同時還派了林則徐去破壞正常的貿易,嚴重損害了英國商人的正當利益.所以英國被迫發動戰爭來保衛自己的利益。
在這種觀念指導下,許多英國人 ,無論是湯姆還是約翰,並不一定知道鴉片戰爭,就像日本人未必清楚侵華戰爭一樣。
英國人只是認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鴉片是一種「合法」的吸品。18、19世紀首先在英國上層階級中盛行吸鴉片,後來擴散到其他階層。上層階級的人們會去到某個裝修豪華的樓房,躺到一張雕飾華麗的床上,斜卧著點燃一根長長「煙槍」吞雲吐霧,盡情享受鴉片帶來的恍兮惚兮感。這在當時曾被視為時髦。只是到了後來,鴉片才被視為毒品。
當時英國的鴉片商人知不知道鴉片對中國造成的危害?不可能不知道。這就好像現在許多個人、公司和政府(包括英國政府在內)都知道每天開車上班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溫室效應,加劇全球變暖,但並沒有幾個人主動放棄開車,也並沒有哪個機構出面採取有力的因應措施。
也有人,不僅是英國人,
還有中國人,認為鴉片戰爭在某種程度上是好事情。以前中國人自視甚高,陶醉在「天朝上邦」的虛榮中;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人認識到「天朝上邦」僅徒有其表,實際情況卻是經濟弊端,軍事羸弱,根本不是西方堅船利炮的對手。只是在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才逐漸走上自強的道路。1840年是前現代中國與現代中國的分水嶺。
歷史課上,有的中國學生討論討論,說要是中國出了個偉人,使中國的領土擴大,你是罵他"侵略"還是誇他? 同學說:當然是誇,還會以此為自豪。看來,這是世界許多
人的共性,盡管嘴上都說"我們絕不擴張",肚裡卻都盼著占更多土地.
說到這里,突然想起英國當年滿世界擴張的事兒,全球插遍了英國旗,按說,這屬於"赤裸裸的侵略","血腥的屠殺",但英國佬肯定是以這段歷史為自豪的,在他們的歷史書上估計是要大吹大擂而不是檢討吧。
英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歷史上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英國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然而英國在發展的過程中,向全世界輸出的不只是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英國也輸出了戰爭和罪惡。英國對亞非拉國家的侵略,至今仍讓不少發展中國家的人民無法釋懷。在英國犯下的罪行當中,販賣黑奴和輸出鴉片的罪行尤其嚴重。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教授Richard
Hooker稱英國在鴉片戰爭中表現的骯臟、卑鄙、邪惡在歐洲歷史上僅次於納粹。
對於販賣黑奴,英國布雷爾首相已在2006年11月為此深深道歉。然而,對於鴉片貿易和鴉片戰爭,布雷爾先生採取了迴避態度,撒切爾夫人同樣如此。當我國記者向布雷爾發問,是否願意為鴉片戰爭向中國人民道歉時,布雷爾以當時工黨還未成立不應對此負責為由迴避了這個問題。然而,布雷爾不只代表自己和工黨,你們作為首相還代表著英國。盡管許多中國人一直希望在這個問題上,英國首相比布雷爾先生更進一步,為鴉片戰爭向中國人民鄭重道歉。但現實是沒有誰願意道歉
。
鴉片戰爭對於英國的歷史而言可能算不上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然而在中國人心目中,那卻是改變五千年歷史的奇恥大辱。鴉片戰爭以來,歐美列強對中國一次又一次地侵略,那是中國人民的一個心結。不過就現實看來
,不打開這個心結,中國和歐美國家也在交往,但未必永遠真正正常的交往,那絕非世界之福。
中國人對於日本的要求同樣適用於英國。 對於英國,在回顧自己光輝歷史的同時也不諱言自己犯下的錯誤才是真正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