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國和阿根廷為什麼會爆發馬島戰爭
馬島歷史上是屬於阿根廷的,後面被英國殖民了,後面阿根廷想收回來,英國不同意,所以這兩個國家就打了起來。
⑵ 英國二戰後衰落,任由殖民地獨立,為何與阿根廷爆發「馬島戰爭」
馬島就是一片鳥不拉屎的小破島嶼群,在沒有發生馬島戰爭之前,對於英國和阿根廷來說,馬島的價值還比不上一場足球賽來的重要。人口2000多,面積1萬多平方公里,年年財政赤字。說白了,就因為當初雙方都不當回事,才引發了戰爭。且聽我分解:
這算什麼戰爭?頂多就是「局部沖突」,中東那邊巴以沖突,扔石頭都能砸死這么多人;咱們清朝時期,村民械鬥都能死成千上萬。英國和阿根廷的小屁民們,卻上升到「國戰」的高度,撒切爾夫人以此獲得政治資本,順利連任。
從此以後,「馬島」成為英國和阿根廷政治家們的「玩物」,但凡要轉移國內矛盾,或者撈點政治資本,就對馬島表示一下強硬立場,立馬就獲得民眾歡呼。
⑶ 馬島是阿根廷的還是英國的英國與阿根廷為何會起馬島爭端
馬爾維納斯群島被英國人稱為福克蘭群島,這個小島位於大西洋的西南面,距離阿根廷大約有500公里左右,離英國卻有萬里之遙。
在工業革命早期,地理大發現時期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誰發現無人居住的島嶼,島嶼的命名權和歸屬權就屬於發現方。
由於英國領工業革命之先鋒,在1592年英國航海家們首先發現了馬島,1690年英國還對這個島嶼進行了為期六天的實地考察,並對此還做了文獻記錄。有了這些,英國人就認定馬島應該屬於英國。
(大航海時代)
但矛盾的事,往往都會在 歷史 的長河中不停出現。雖然英國人發現了馬島,但她在隨後的100多年裡,並沒有對馬島進行有效的管理,馬島事實上還是一個荒無人煙的無人島。由於工業革命在歐洲普遍開花,實力強大後的法國也跟著英國進行了全球殖民,1764年慌里慌張的法國航海家登上了馬島,並在島上建起了居住點。
正當法國人信心滿滿的要在島上搞建設時,英國人來消息了,說這個島嶼應該屬於她們。由於當時英法是死對頭,自知實力不如英國的法國,不想為這個小島而引起兩國爭端,就巧妙的把這個島嶼賣給了西班牙。
( 中間那位就是馬島戰爭時期,阿根廷的領導人加爾鐵里。)
當馬島被西班牙人接手後,英國由於在北美殖民地的問題上,跟西班牙做了一些秘密的交易。事實上馬島一直在西班牙的管理下,阿根廷獨立後由於傳承的問題,阿根廷始終認為馬島應該屬於她。
這就是馬島問題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矛盾所在。 時間的巨輪,就這樣一步步的來到了上個世紀的80年代初。
由於南美洲人天生缺乏管理經濟的天賦,80年代初阿根廷在加爾鐵里領導下,經濟處在了崩潰的邊緣,國內矛盾就十分尖銳的對立起來了。就這樣帶有軍事獨裁色彩的加爾鐵里政府為了轉嫁國內矛盾,為了獲取馬島周圍豐富的石油資源,突然對馬島進行了軍事佔領,並驅逐島上的英國士兵。
可事實上,加爾鐵里的這個行動是沖動而危險的。因為當時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國內進行私有化改革,在政治上也遇到了相當的困難,她也正需要尋找一個機會來大振自己的政治聲望。
好了,加爾鐵里端上來的這一道菜,太符合撒切爾夫人的胃口了。撒切爾夫人就這樣發飆了。可以想像日不落帝國在全球雖然日落了,但她當時擁有的軍事實力,還是完全可以碾壓阿根廷的。最終馬島戰爭以阿根廷的完敗,英國的大獲全勝而宣告結束。
(
馬島戰爭中,被英國人虜獲的阿根廷士兵。)
戰爭總是在矛盾中爆發,悲傷中結束。因為馬島戰爭的失敗,阿根廷人民嘗到了經濟連續衰退幾十年的苦果。然而撒切爾夫人因為馬島戰爭的勝利,個人的政治聲望被推到了頂點,英國私有化改革也得以全面推行。雖然馬島之戰阿根廷人敗了,但阿根廷人還是找到了出氣的地方,只要在足球場上碰到英國人,阿根廷人那瘋狂的進攻,就是對馬島戰爭失敗的哭訴。
英國人稱馬島為福克蘭群島,而阿根廷則稱之為馬爾維納斯群島。目前,馬島屬於英國的海外領土,擁有內部自治權,英國負責它的國防和外交。在 歷史 上,法國、西班牙、英國和阿根廷都宣布過對馬島的自治權。從1833年,英國重申對馬島的殖民統治後,一直被英國所管轄,只是阿根廷一直宣稱對馬島擁有主權。1982年,阿根廷為了轉移國內矛盾,而對馬島實施突襲,並對島上實施軍事佔領,這引爆了阿根廷和英國之間的馬島戰爭。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阿根廷戰敗,馬島重歸英國所管轄。
據考古信息顯示,在史前時代就有土著居民在馬島上生活了。然而等歐洲人發現該島時,早已成為荒島一座。在16世紀末有探險家聲稱自己發現該群島,但是這是一個不確切的消息。直至1690年,英國人約翰·斯壯船長在途徑秘魯和智利到達群島並發現了福克蘭海峽,關鍵的是它記錄下了島上的水域和野生動物。這也是有文獻記錄以來人類首次登陸該島。1764年,法國船長在路易斯·安東尼·布干維爾建立定居點。此後英法在馬島的定居點共存至1774年。英國人還從馬島上撤出過一段時間。
一戰時期,英國皇家海軍和德軍的一隻分遣艦隊展開過戰斗。20世紀中期,阿根廷總統胡安·裴隆開始聲稱對馬島擁有主權,英國和阿根廷之間的關系開始緊張起來。聯合國還通過2065號決議呼籲雙方和平解決該問題。
1979年,撒切爾夫人當選英國首相後,政府面臨預算削減,英國還考慮過將馬島移交給阿根廷。談判在1981年中斷,再加上阿根廷內部矛盾激增,於是雙方爆發了馬島戰爭。
只能說馬島現在是屬於英國控制之下的,但是阿根廷仍然沒有放棄對馬島的爭取。而我們也是站在阿根廷這一邊的,畢竟是受苦受難的兄弟們。自從我們的稱呼也可以看得出來,我們是要馬島,這是阿根廷人的稱呼!
講道理,雙方都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雙方都有道理的時候,那就只能用拳頭來說話了,怪只怪阿根廷拳頭太小了。這真是一個比爛的世界,照理來說,馬島距離英國萬里之遙,而距離阿根廷近在咫尺。如果是武力攻擊的話,阿根廷是能夠拿下的事實也正是如此,阿根廷輕而易舉的攻擊下來馬島。卻沒有想到碰到了英國的天降猛男撒切爾夫人。一般的英國首相也就認了,反正一大堆英國殖民地都已經脫離了少一個不少,多一個也不多。可能也就這么認了!
但是好死不死的碰到了英國 歷史 上最優秀的首相之一撒切爾夫人。很少有像他這么殺伐果斷的領導人,直接就決定派出英國海軍的絕大多數力量萬里遠征馬島。當然,撒切爾夫人敢這么做也是因為有底氣的,撒切爾夫人首先就得到了美國的全力支持。得到了美國在後勤上的保障,要不然你真以為萬里就這么開過去的?中間體制是有各種各樣的補給。其實英國的後勤並沒有在萬里之遙的英國本土,而是在大西洋中間的一個小島上。那有美國的軍事基地。
除了美國之外,法國也給予了英國支持,如果阿根廷不是因為有法國購買的飛魚導彈不夠用。誰贏誰輸還真不好說。阿根廷空軍的表現可謂是優異呀,干成了英國好幾艘艦艇。甚至差點把英國的航空母艦都給打下來。要不是法國人不賣給阿根廷飛魚導彈了,還真能贏。再加上飛魚導彈有好幾顆都沒有爆。這質量也不行,如果這些飛魚導彈命中爆炸率超過90%的話,那我覺得阿根廷還能贏!
總結下來一句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英國一直被稱作是。即將日落的日不落帝國,但好歹人家還沒有完全落下去,就是最後一口氣已經掉了幾十年了。你看著英國搖搖晃晃的要打下去,人家又挺住了。阿根廷是一個怎麼說的國家呢?沒有最爛,只有更爛的國家,阿根廷在100多年前,那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呀!可是現在搞得。還債都違約了好幾次。阿根廷自身國家也是爛的,可以,因為阿根廷是公務員終身制。而換一個總統就增加一大批公務員。然後現在阿根廷的公務員又成為了一大票餐,任何人只要想競選總統。都不要想得罪公務員的利益,否則就不選你。就是這種劣質的民主選舉制度,讓阿根廷。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為了爭取公務員的支持,就不能夠減少他們的利益。而不減少他們的利益就無法改革,就必須要不斷的拿真金白銀去填這個無底洞。總而言之,在我看來,阿根廷是一個自然環境很好,資源稟賦不錯,但是制度不行的國家。
⑷ 馬島地處於哪裡為何英國和阿根廷要爭奪它
馬島,全稱馬爾維納斯群島,被英國稱為「福克蘭群島」,其總面積1.21平方公里,人口三千多人。是位於南大西洋上一個原本並不出名的群島;馬島的地理位置詳見下圖:
總之,阿根廷高估自己實力,低估對手大英帝國的實力,阿根廷錯誤估計了國際形勢。發動錯誤的戰爭。馬島戰爭是上世紀80年代的冷戰期間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的戰爭,是英國和阿根廷為了爭奪馬島的主權而爆發的戰爭。其本質上是毫無意義的阿根廷轉移國內矛盾的偷襲戰爭,實際是獨裁軍政府為了實現政治目的冒險行為。
⑸ 二戰後的英國殖民地都獨立了,為何英國會因為馬島而與阿根廷大打一架
馬島雖小,但是因為地理位置特殊,而且礦產豐富,所以英國不會輕言放棄馬島,二則阿根廷並不是一個非常強盛的國家,英國與阿根廷作戰,還是有很大的把握的,三則英國當時內部矛盾重重,也急需一場戰場來轉移國內矛盾。
馬島靠近南極洲,又可以為英國進軍南極提供了完備的後勤保障基地,而且馬島東控制著非洲的好望角,西邊又抵達紐西蘭,北至南美洲,南部到達南極洲,馬島的地理位置是連著兩大洋控制著四大洲。
再加上撒切爾夫人此時的民意正處在最低點,英國失業人數比三年前她執政初增加一倍,通貨膨脹更是驚人,撒切爾夫人想要連任,需要一個政治掩護,助她扭轉民意,所以她抓住馬島問題,不惜與阿根廷一戰。
果然,通過馬島戰爭,愛國主義精神被喚醒,馬島不但回到英國的忙抱中,撒切爾夫人也成功地贏得了連任。
⑹ 阿根廷和英格蘭有什麼深仇大恨
阿根廷和英格蘭的主要矛盾還是其歷史恩怨和領土紛爭:英阿馬島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南大西洋首次爆發的一場規模較大的海上沖突。英國和阿根廷進行戰爭的目的在於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
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和索萊達到(又稱東福克蘭島)。由於馬島地處南大西洋,扼大西洋通往太平洋航道的要沖,有重要戰略價值。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位於南美洲阿根廷東南。圍繞該島歸屬,英阿之間存在爭議。自1833年英國佔領該島以來,英阿雙方曾多次進行關於該群島主權的談判。1982年2月,談判破裂,阿政府於3月28日出兵馬島。兩國於1982年4月2日爆發戰爭,歷時74天。戰爭結果,英軍重占馬島,被擊沉艦船6艘,擊傷21艘,損失飛機30餘架,傷、亡、被俘1200餘人;阿軍被擊沉艦船5艘,擊傷6艘,損失飛機100餘架,傷、亡、被俘1.37萬人。
此外,阿根廷和英格蘭在足球上也有一定的矛盾:在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盃上,馬拉多納用手把球攻入了英格蘭隊的球門,這就是著名的「上帝之手」事件。馬拉多納否認這個進球屬於欺騙。當《每日鏡報》記者問馬拉多納:「上帝之手到底什麼意思?」時,馬拉多納說:「這個進球並不是我誠心進行欺騙。我並不是不尊重英國人,但是在阿根廷的綠蔭場上,這樣的進球許多許多。那天下午的比賽中,我在場上跳躍起來,但是我的身高不足,所以就有了上帝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