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如何妥協的完成政治變革

英國如何妥協的完成政治變革

發布時間:2023-03-17 01:15:16

❶ 根據材料一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採取妥協方式完成政治變革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豐富的妥協經驗和對革命以及革命建立起來的專制統治危害的認識。

❷ 近代歐美政治生活中繼承著妥協的傳統,請以代議制的建立為史實舉例說明

這個例子,可以從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告帆的形成來說明。
英國的君主立握友螞憲制形成,從階級斗爭的力量對比看,並不是英國封建貴族勢力太強,而恰恰是由於英國新興階級力量力量太強,導致英國發生光榮革命,英國封建貴族與新興階級達成妥協。
而法國的最終卻取消了帝制,實現了民主共和制政體,主要是法國的封段埋建貴族勢力太強,資產階級不能輕易獲得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導致革命、復辟、革命、再復辟等多次反復。

❸ 17世紀英國完成的政治變革的方式是什麼

十七世紀英國完成政治變革的方式是通過改革,主要是光榮革命。

❹ 光榮革命後,英國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從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轉變為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的

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了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統治,防止天主教復辟的非暴力政變,因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歷史學家稱之為光榮革命。
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限制王權的《權為法案》,國王統而不治,國家的權力由君主轉移到議會,君主立憲制政體就起源於這次光榮革命,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

❺ 英國在光榮革命後又是怎樣用妥協

685年詹姆士二世即位後,企圖恢復天主教會和專制統治,遭到人民反對.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為了捍衛「英國人的自由」,便向封建貴族妥協,邀請詹姆士二世的長女瑪麗和她丈夫、荷蘭執政威廉來英國當女王和國王,詹姆士二世被迫逃亡.瑪麗和威廉即位後批准國會提出的《權利法案》,從而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由於這次政變沒有引起內戰,所以資產階級史學家稱之為「不流血革命」或「光榮革命」.
光榮革命留下最深刻的遺產是:制度變遷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從此以後英國歷史上不再出現重大的暴力沖突.它使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學到:過快或過急的變革難以鞏固,真正的變革可以在保留舊有的形式下加以實行.①
對統治者而言,形勢需要變革時,不妨作一些讓步,以避免革命的爆發;對被統治者而言,應當以積極的態度要求變革,但也不一定非要採取極端的形式不可,只要妥協能達到目標,也就沒有摧毀舊機構的必要.於是,光榮革命不僅奠定了英國現在政治的基石,也基本確定了一種漸進的變革方式,這種變革方式是在保守與激進的政治傾向的激烈沖突中形成的,無不體現英國民族特性在政治領域的凝結.②
光榮革命奠定了現代英國的基礎,它在幾個方面開啟了現代英國之路.
第一,從形式上看,「光榮革命」只改變了一個國王,而接替王位的又是他自己的女兒和女婿,因此事件看起來像是一次家族變動,完全不是什麼「革命」.但其實遠非如此,究其實質我們看見:在「光榮革命」中,議會締造了一個王國,沒有議會,這個國王登不上王位;他根據議會的條件登上王位,並許諾要服從議會的法律.這樣,議會和國王的關系就完全反轉了,不再是議會屈從於王國,而是王國從屬於議會;在以後的歲月里,統治國家的是議會,而不是國王.因此專制時代固有的矛盾被解決了:專制時代的國王以民族代言人自居而統治國家;現在民族自己掌握國家,宣稱議會是它的代表,盡管控制議會的在當時只是大土地所有者.③英國是第一個把國家真正放回到「民族」手中的國家,在這個方面,它成為後來所有國家的榜樣.英國的政治制度從這時起就走在世界的前面了,這為它後來的領先提供了道義基礎.
第二,「光榮革命」締造了一個自由、寬松的政治、社會框架中,其他階層的創造力更容易得到發揮,經濟活動不再受約束,相反更受到激勵.英國在全歐洲、全世界第一個開始了政治、經濟現代化的過程,它率先走向了現代化,「光榮革命」是第一塊基石.
第三,「光榮革命」開辟了一條英國式的發展道路.英國人發現,光榮革命用和平手段解決了革命未能解決的問題.從表面上看,「光榮革命」沒有改變英國的君主制,也沒有改變國王的地位.國王和議會達成和解;議會承認國王的地位,國王則承認議會的主權.這就為後世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即兩方沖突,最後用和平的手段達成融合,從而把歷史推進了一個新的階段.事實上,「光榮革命」的發動者企圖做的是一件極奇特的事:他們要推翻專制王權,同時又不願意發動革命.邀請威廉正是想避免再出現一個新的克倫威爾,從革命的經歷中,英國人發現了革命的悖論.他們認為新的革命只會產生新的克倫威爾,而新的克倫威爾最終又會再導致另一個復辟.他們想跳出這個怪圈,同時解決兩個問題,即既不要革命,又推翻專制.而「光榮革命」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從此英國不再發生革命,和平與漸進成了社會變革的手段.這個特點讓英國在動盪不安的歐洲各國中獨具特色,從而在後來的經濟發展中具備優越的機制保障.英國在300年時間中和平發展,它把重商主義推到高峰,又率先發動工業革命.英國的強盛不是沒有基礎的,「光榮革命」就是它的第一塊基石.
「光榮革命」的歷史意義是重大的,正如一位英國人談到英國後來的發展時所說:「大不列顛的確是各國中最適合於商業的國家,這是由於它的島國的位置,同樣也是由於它的政體的自由和優越性所致.」④這個制度,是在「光榮革命」中創造的.英國後來能引領世界歷史的潮流,它在制度方便的創新是根本的因素.
在「光榮革命」後,英國社會經歷了巨大的變動,這些變動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合適的社會土壤,因此有一經濟史學家說到:「工業革命之所以首先發生在英國,主要是由於該國……社會和政治結構、人民精神面貌以及價值標准已經發展到適合於工業化的程度……」總之,通過光榮革命,個人的專制時代結束了,英國社會實現了從絕對王權向貴族寡頭制的轉化.這樣,英國近代政治基本以光榮革命所確立的議會王權原則為基礎,開始了英國的政治民主化的演進過程.

❻ 光榮革命後,英國的政治現代化是如何「在和平和漸進中得到改造」的

簡單的說就是一個慢慢富裕起來的平民和曾經的享有特權的人之間的相互妥協的過程。光榮革命之後王權縮小議穗配搜會權利增大。而賣咐議會是選舉產生的,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有選舉權的人都有一定的政治力量。最早大憲章是國王對貴族的讓步,隨著英格蘭殖民地的增多經濟的發展,眾多平民也在繁榮的商業中獲得了好處,財富的增長必然會導對政治權利的需求。這從光榮革命之前英格蘭鄉紳的產生就可以看出了。這種政治需求首要的就是選舉權,隨著選舉權的不斷擴大,慢慢的就民主化了。
西歐的國家沒有誰擁有絕對的權利,商人要和外猜歷國人做生意,政府沒錢了也需要向本國人借錢,那些城市裡的工商業者,教會,割據地方的大小貴族,這些都是實際上有自己的力量的,王需要稅收需要有人來幫他打仗,而這些自治市的市民、教會和貴族都有一定的力量是抵制他們的王,於是在經濟人口相對穩定又始終存在外部威脅的這種環境下產生的結果就是相會妥協,當然讓對付妥協的前提是有一定的力量。從諾曼征服以後整個英格蘭的歷史來看,他們的社會是一個漸進的不斷改革和妥協的過程,本人並不覺得光榮革命的實際意義有多大,國王退讓了更多的是象徵意義

❼ 英國三次議會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及內容

光榮革命後,議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但是土地貴族(托利黨)操縱著議會議員的選舉。一些「衰敗選區」仍有議員名額。工業革命展開後,新興工業資產階級為維護自身利益,強烈要求參與國家管理(根本動力:工業革命)。工業資產階級首次進入議會,這是英國向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邁出的重要一步。
1295年,英王愛德華一世又召集了一屆議會,史稱「模範議會」, 國王、貴族、騎士和城市富裕市民形成政治聯合,除了大貴族和教士外,這屆議會還固定地由每郡派兩名騎士代表,每個大城市派兩名市民代表參加,因而較「大會議」前進了一步。由於騎士代表和市民代表在根本利益上息息相關,也有比較多的共同話題,因而每當這種議會召開時,他們往往集聚在一起,互通信息,共商對策。
從1343年起,他們開始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單獨聚會,逐漸形成了平民院(下議院)。貴族和教會長老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組成了貴族院(上議院)。英國兩院制便發源於此。但是,不管是模範議會,還是1343年由兩院組成的議會,都還不同於近現代意義上由全民普選產生的議會。
1297年,議會獲得了批准賦稅的權力。到了14世紀,議會又獲得了頒布法律(法令和條例)的權利。議會又是各種政治事物尤其是國王大臣所犯的瀆職罪的最高裁判所。議會的形成,使國王的封建諮議機關逐漸成為國家的代議機關。城市代表的參加和下議院的形成,對以後英國歷史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正在興起的市民階層與下層貴族聯合,利用議會批准賦稅和通過法案的權力,對王權起了限製作用

❽ 英國革命時期政治妥協的主要史實

1、光榮革命保留了國王。
2、《權利法案》保留了國王的行政權,洞察立法及財政權歸迅姿議會。
3、處死查理一世後,由共和國轉為護國公制納昌茄。
4、保留了上議院。

❾ 19世紀英國議會改革的內容及原因

英國在19世紀三次與時俱進的議會改革分別是1832年議會改革、1867年議會改革、1884年議會改革。
第一次:1832年議會改革。
1832年議會改革是19世紀英國議會選舉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它是英國新興工業資產階級進行的爭取同土地貴族重新分配政治統治權及擴大選舉權的改良運動。
19世紀20—30年代隨著工業革命的迅速發展,英國工業資產階級的經濟實力進一步加強。
內容:取消「腐敗選區」的議席;分配給新興工業城市席位;放寬了選民的財產資格限制。
第二次:1867年議會改革。
1867年議會改革是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反對貴族寡頭統治,爭取擴大資產階級民主的政治改良運動。
19世紀50—60年代,資產階級發展更為迅速,已經取得政治地位的關於資產階級和土地貴族結成更為緊密的聯盟,採用自由主義政策,藉以緩和階級矛盾,鞏固自己的統治。日益壯大的工人階級也在爭取自己的權利。
內容:重新調整選區,取消「腐敗選區」的議會席位,分配給新興城市;進一步降低了選舉資格限制,擴大了選民范圍。
意義:(一)工業資產階級從此具有主宰地位,進一步消除了英國議會制度中的積弊和腐敗之風,徹底打破了以前貴族在議會中一統天下的局面。基本上實現了資產階級民主。(二)由於選民擴大,政黨要站住腳,必須成為群眾習慣的黨,極大地推動了政黨政治的發展,使爭取選民成為政黨活動發核心。(三)保守黨已轉變為代表資產階級的黨。(四)工人暫時被籠絡,但從長遠看來,也給工人政黨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第三次:1884年議會改革。
1884年議會改革是英國資產階級為鞏固資產主義議會民主而進行的政治改良運動。
19世紀末隨著英國工業壟斷地位的喪失,資產階級兩大政黨自由黨和保守黨之間的差異日益縮小,他們都採取對內實行微小改良,對外加強侵略和擴大殖民地政策,農業工人仍被排除在選舉大門之外。
內容:再次擴大公民權;重新規定選民的財產資格;建立一種新的內部服務資格,主要是給在郡的工人,尤其是農業工人的選舉權。
意義:沒有選舉權的農業工人終於獲得了選舉權,但仍然受到財產資格的限制。
三次改革帶來很多的啟示:整個19世紀,英國社會各階級圍繞著議會選舉改革實現普選權而持續斗爭,但始終以一種平和的,非暴力的方式出現,體現了英國民族特性在政治領域內的凝結,適時而變,和平漸進。英國這種漸進妥協的模式值得我們借鑒,並加以巧妙的運用,力求找到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協調點,達到整個社會的利益平衡,避免激進革命帶給社會的損害。當然必須要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不能一味妥協。制度變革是可以進行的,而且是不可阻擋的,制度變遷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來完成,改革要適時得法,於時俱進。

❿ 英國的妥協是如何體現的

英國歷史上有的政策就是妥協的,資本純漏主義制度的英國從君主立憲制開始就有妥協的一面,比如王室君主的權利限制就是各階層妥協的結果,後做或爛來二戰對團畢德國的綏靖政策也是妥協,以及二戰後對其各個殖民領地自主權的放棄也是妥協!

閱讀全文

與英國如何妥協的完成政治變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河源中國黃金店的黃金多少錢一克 瀏覽:540
中國核工業二二公司電話號碼多少 瀏覽:875
印尼新冠疫苗什麼時候能結束 瀏覽:338
為什麼義大利總是拖到加時 瀏覽:698
義大利著名汽車有什麼 瀏覽:150
外國學生留學中國哪個城市好 瀏覽:219
印尼打馬來西亞電話加什麼 瀏覽:59
伊朗航母怎麼出口 瀏覽:124
中國首例新冠肺炎是什麼時候 瀏覽:406
中國派怎麼做 瀏覽:38
印度有多少皇後 瀏覽:684
電話怎麼打到伊朗 瀏覽:532
中國八大名鴨都有哪些 瀏覽:389
一萬越南盾幣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944
印度窮人的原因有哪些 瀏覽:823
為什麼義大利人不如愛爾蘭人 瀏覽:424
中國口罩哪個網站有 瀏覽:218
中國工地網上找工作哪個平台好 瀏覽:549
義大利面配什麼面好吃 瀏覽:800
中國哪個銀行有賣華為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