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器晚成的數學家——哈代
1877年2月7日,英國數學家哈代出生。
一 、 學習和研究生涯
哈代在童年時代就顯示出數學的機敏,並很早就養成喜歡自由提問和探索的習慣。13歲時,他獲得獎學金進入當時以數學家的搖籃著稱的溫切斯特學院學習。
19歲時,哈代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繼續深造。在拉弗教授的建議下,哈代閱讀了若爾當的名著《分析教程》,並說:「我永遠不會忘記我讀那本傑作時的震驚,這是我這代數學家受到的第一個啟迪,讀這本書時我才第一次認識到數學真正意味著什麼。」
21歲時,哈代參加了劍橋的數學榮譽學位考試,並成為了一等及格者。但對傳統極具反抗精神的哈代認為這種考試是沒有意義的。
1911年,哈代開始了同李特爾伍德的長期合作。他們通過學院的郵政來郵寄信件,並達成一種默契:當互相收到信件時,先不讀解法,而是要獨立解決其中的問題。直到取得一致意見,最後由哈代定稿。當時,一些不了解內情的國外數學家以為李特爾伍德只是哈代虛構的一個筆名。事實上,李特爾伍德本身就是一個出色的數學家。二人共同建立了20世紀上半葉具有世界伍凳基水平的英國劍橋分析學派。
二、 哈代與拉馬努金
哈代稱自己對拉馬努金的發現是他一生中的一段浪漫的插曲。
1913年,出生於印度的拉馬努金給哈代寄了一封信,信中陳述了他對素數分布的研究並列有120個條公式,涉及數學中多個領域。這些公式大部分已被別人證明,有些看起來很容易,實際上證明起來很困難。
哈代確信拉馬努金是一位數學天才,於是邀請他到英國。哈代花了很多心血教授拉馬努金現代歐洲數學知識,他發現拉馬努金的知識的局限竟然與它的深奧一樣令人吃驚。但他要很強的直覺和推理能力,其工作和思維方式多具挑戰性。
遺憾的是,哈代與拉馬努金的合作並未持續太久。1919年,拉馬努金因肺結核病去世。哈代對這位印度數學奇才的英年早逝深感痛惜,他參與整理了拉馬努金的論文集,並著有《拉馬努金》一書。哈代與拉馬努金的這一段交往也被數學界傳為佳話。
這里再提一下這個廣為流傳的小故事:哈代有次在倫敦坐計程車去看望拉馬努金。在與拉馬努金的閑談中提及他是乘1729這個車牌號的計程車來醫院的:「這是一個無聊的數字,但願它不是一個凶兆。」
「不,」拉馬努金說,「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數字。我能用兩種方法把它表示成兩個立方之和:1729=9³+10³=1³+12³。」(事實上,1729是滿足這個性質的最小的自然數。)
後來,哈代曾興致勃勃粗畢地講這個故事的尾聲:「自然,我就問他是否知道對應於4次方的這樣一個問題的答案。他想了一會,說第一個這樣的數很大,是635318657。」
李特爾伍德聽到這宗軼聞時感嘆地說:「每個正整數都是拉馬努金的朋友。」後來1729就被稱為哈代-拉馬努金常數,或計程車數、的士數。
三 、 哈代的為人
作為一名知名數學家,哈代的人品同他的學問同樣受到贊譽。他健談:談話可以吸引周圍許多人;他嚴於律己,參與該出席的各種會議,履行自己的職責;他富於正義感,痛恨戰爭,一生中不喜歡任何虛偽的東西。
哈代為人謙和,經常強調合作者的重要性而對自己輕描淡寫。他曾說過正是得益於與李特爾伍德和拉馬努金的平等合作才達到了他不同尋常的大器晚成。哈代引導許多年輕人邁入他們早期研究的大門,並給予他們幫助和鼓勵。比如我國數學家華羅庚在劍橋進修時就得到過哈代的指導和幫助。維納在他的自傳《我是一個數學家》中多次表達了對哈代的欽佩與感激。
除了研究數學,哈代的興趣主要在球類運動上。尤其在板球上,他是一個能夠掌握最新技術的球手和經驗豐富的評論家。哈代曾說,他之所以選擇數學作為自己的事業,主要是因為數學是他能做得最好的一件事,而不是別的什麼堂而皇之腔謹的理由。他的數學成就基於他對數學的無限熱愛和全身心投入。
四 、 哈代談數學
哈代在《一個數學家的辯白》中表達了他對數學的看法。
對於數學是否客觀存在,哈代認為:「我認為數學實體是在我們之外而存在的,我們的作用就是去發現它、觀察它。那些被誇張地描繪成我們的『創造物』的定理,不過是我們觀察的記錄而已。」
對於數學美,哈代認為:「數學的美可能很難定義,但它的確是一種真實的美。」,「最好的數學既是美的,同時又是嚴肅的。」
哈代對數學應用於戰爭很反感,他將純粹數學視為真正的數學而與應用數學劃清界限:「就總體而言,純粹數學顯然比應用數學有用。一個純粹數學家似乎不僅在美學方面而且在實用方面都佔有優勢。因為有用的東西主要是技巧,而數學技巧主要是通過純粹數學來傳播的。」,「真正的數學對戰爭毫無影響。」,「是一門『無害而清白』的職業。」(哈代的某些觀點仍存在爭議。)
哈代被公認為他所處時代的英國純粹數學的領導人。最後以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和評價結束本文:「我曾為知識領域添磚加瓦,也曾幫別人添枝加葉;這些東西的價值,比起身後留下某種紀念物的大數學家或任何其他大大小小的藝術家們創造的價值,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性質上並無差異。」
再分享一個哈代的軼事。
哈代很喜歡與數學家玻爾(物理學家玻爾的弟弟)共度暑假, 一起討論黎曼猜想。 他們對討論都很投入,哈代常常要待到假期將盡才匆匆趕回英國。結果有一次當他趕到碼頭時, 很不幸地發現只剩下一條小船可以乘坐了。沒辦法,他只得硬著頭皮登上。
在那樣的汪洋大海中乘坐小船可不是鬧著玩的事情,弄得好算是浪漫刺激,弄不好就得葬身魚腹。為了旅途的平安,信奉上帝的乘客們大都忙著祈求上帝的保佑。哈代卻是一個堅決不信上帝的人。不過在這生死攸關的的時候哈代也沒閑著,他給玻爾發去了一張簡短的明信片,上面只有一句話: 「我已經證明了黎曼猜想。」
哈代果真已經證明了黎曼猜想嗎?當然不是。那他為什麼要發那樣一張明信片呢?回到英國後他向玻爾解釋了原因,他說如果那次他乘坐的小船真的沉沒了,那人們就只好相信他真的證明了黎曼猜想(這里有效仿費馬的意思)。但他知道上帝是肯定不會把這么巨大的榮譽送給他——一個堅決不信上帝的人的,因此上帝是一定不會讓他的小船沉沒的。
❷ 為什麼這么多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都是英國人
還有很多美國人和法國人
❸ 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有那些數學家,他們有何成就他們的生平怎樣
十七、十八世紀的英國數學家,成績及生平見鏈接
牛頓
http://ke..com/view/1511.htm
貝葉斯
http://ke..com/view/77778.htm
麥克勞林
http://ke..com/view/683759.htm
布魯克·泰勒
http://ke..com/view/965000.htm
愛游轎德華·華林
愛德華·華林(Edward Waring 1736—1798),英國數學家,最早提出一個逼春爛近虛根值的方法。他在神森肆1757年在劍橋大學的數學學位考試中考第一名,取得學士學位。在1760年獲得碩士學位,還沒得博士學位就被聘為劍橋大學的盧卡斯(Lucas Professor)教授。華林不到30歲就當盧卡斯教授,一直到去世為止,前後38年。可是他的博士學位卻是醫學博士(1770年取得),他曾在倫敦、劍橋及亨丁頓的醫院行醫。1776年提出柯西(Cauchy)比率檢驗。
❹ 為什麼英國人數學差,但是厲害的數學家
英國的精英教育很牛B,而大多數英國人的數學很稀爛,但不能說英國人數學差
❺ 你知道哪些最偉大數學家15個最好的數學家
在我看來,以下15位非常牛X:
第一位:「數學之神」——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義大利半島南端西西里島的敘拉古。父親是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阿基米德從小有良好的家庭教養,11歲就被送到當時希臘文化中心的亞歷山大城去學習。在這座號稱"智慧之都"的名城裡,阿基米德博閱群書,汲取了許多的知識,並且做了歐幾里得學生埃拉托塞和卡農的門生,鑽研《幾何原本》。
後來阿基米德成為兼數學家與力學家的偉大學者,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其原因在於他通過大量實驗發現了杠桿原理,又用幾何演澤方法推出許多杠桿命題,給出嚴格的證明。其中就有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他在數學上也有著極為光輝燦爛的成就。盡管阿基米德流傳至今的著作共只有十來部,但多數是幾何著作,這對於推動數學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砂粒計算》,是專講計算方法和計算理論的一本著作。阿基米德要計算充滿宇宙大球體內的砂粒數量,他運用了很奇特的想像,建立了新的量級計數法,確定了新單位,提出了表示任何大數量的模式,這與對數運算是密切相關的。
《圓的度量》,利用圓的外切與內接96邊形,求得圓周率π為: <π< ,這是數學史上最早的,明確指出誤差限度的π值。他還證明了圓面積等於以圓周長為底、半徑為高的正三角形的面積;使用的是窮舉法。
《球與圓柱》,熟練地運用窮竭法證明了球的表面積等於球大圓面積的四倍;球的體積是一個圓錐體積的四倍,這個圓錐的底等於球的大圓,高等於球的半徑。阿基米德還指出,如果等邊圓柱中有一個內切球,則圓柱的全面積和它的體積,分別為球表面積和體積的 。在這部著作中,他還提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公理"。
《拋物線求積法》,研究了曲線圖形求積的問題,並用窮竭法建立了這樣的結論:"任何由直線和直角圓錐體的截面所包圍的弓形(即拋物線),其面積都是其同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積的三分之四。"他還用力學權重方法再次驗證這個結論,使數學與力學成功地結合起來。
《論螺線》,是阿基米德對數學的出色貢獻。他明確了螺線的定義,以及對螺線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同一著作中,阿基米德還導出幾何級數和算術級數求和的幾何方法。
《平面的平衡》,是關於力學的最早的科學論著,講的是確定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重心問題。
《浮體》,是流體靜力學的第一部專著,阿基米德把數學推理成功地運用於分析浮體的平衡上,並用數學公式表示浮體平衡的規律。
《論錐型體與球型體》,講的是確定鬧敏由拋物線和雙曲線其軸旋轉而成的錐型體體積,以及橢圓繞其長軸和短軸旋轉而成的球型體的體積。
丹麥數學史家海伯格,於1906年發現了阿基米德給厄拉托塞的信及阿基米德其它一些著作的傳抄本。通過研究發現,這些信件和傳抄本中,蘊含著微積分的思想,他所缺的是沒有極限概念,但其思想實質卻伸展到17世紀趨於成熟的無窮小分析領域里去,預告了微積分的誕生。
正因為他的傑出貢獻,美國的E.T.貝爾在《數學人物》上是這樣評價阿基米德的:任何一張開列有史以來三個最偉大的數學家的名單之中,必定會包括阿基米德,而另外兩物辯們通常是牛頓和高斯。不過以他們的宏偉業績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來比較,或拿他們影響當代和後世的深邃久遠來比較,還應首推阿基米德。
第二位:祖沖之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罩彎缺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歷法的嚴重誤差,並勇於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製成功了《大明歷》,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暅(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採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於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恆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為卡瓦列利原理, 但這是在祖氏以後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為"祖暅原理".
第三位:數學之父——塞樂斯
塞樂斯生於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臘第一位聞名世界的大數學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賣橄欖油積累了相當財富後,塞樂斯便專心從事科學研究和旅行。他勤奮好學,同時又不迷信古人,勇於探索,勇於創造,積極思考問題。他的家鄉離埃及不太遠,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裡,塞樂斯認識了古埃及人在幾千年間積累的豐富數學知識。他游歷埃及時,曾用一種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國王阿美西斯欽羨不已。
塞樂斯的方法既巧妙又簡單:選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在金字塔邊豎立一根小木棍,然後觀察木棍陰影的長度變化,等到陰影長度恰好等於木棍長度時,趕緊測量金字塔影的長度,因為在這一時刻,金字塔的高度也恰好與塔影長度相等。也有人說,塞樂斯是利用棍影與塔影長度的比等於棍高與塔高的比算出金字塔高度的。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要用到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這個數學定理。塞樂斯自誇,說是他把這種方法教給了古埃及人但事實可能正好相反,應該是埃及人早就知道了類似的方法,但他們只滿足於知道怎樣去計算,卻沒有思考為什麼這樣算就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在塞樂斯以前,人們在認識大自然時,只滿足於對各類事物提出怎麼樣的解釋,而塞樂斯的偉大之處,在於他不僅能作出怎麼樣的解釋,而且還加上了為什麼的科學問號。古代東方人民積累的數學知識,王要是一些由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計算公式。塞樂斯認為,這樣得到的計算公式,用在某個問題里可能是正確的,用在另一個問題里就不一定正確了,只有從理論上證明它們是普遍正確的以後,才能廣泛地運用它們去解決實際問題。在人類文化發展的初期,塞樂斯自覺地提出這樣的觀點,是難能可貴的。它賦予數學以特殊的科學意義,是數學發展史上一個巨大的飛躍。所以塞樂斯素有數學之父的尊稱,原因就在這里。 塞樂斯最先證明了如下的定理:
1.圓被任一直徑二等分。
2.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
3.兩條直線相交,對頂角相等。
4.半圓的內接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5.如果兩個三角形有一條邊以及這條邊上的兩個角對應相等,那麼這兩個三角形全等。 這個定理也是塞樂斯最先發現並最先證明的,後人常稱之為塞樂斯定理。相傳塞樂斯證明這個定理後非常高興,宰了一頭公牛供奉神靈。後來,他還用這個定理算出了海上的船與陸地的距離。
塞樂斯對古希臘的哲學和天文學,也作出過開拓性的貢獻。歷史學家肯定地說,塞樂斯應當算是第一位天文學家,他經常仰卧觀察天上星座,探窺宇宙奧秘,他的女僕常戲稱,塞樂斯想知道遙遠的天空,卻忽略了眼前的美色。數學史家Herodotus層考據得知Hals戰後之時白天突然變成夜晚(其實是日蝕),而在此戰之前塞樂斯曾對Delians預言此事。
第四位:數學奇才——伽羅華
1832年5月30日晨,在巴黎的葛拉塞爾湖附近躺著一個昏迷的年輕人,過路的農民從槍傷判斷他是決斗後受了重傷,就把這個不知名的青年抬到醫院。第二天早晨十點鍾,他就離開了人世。數學史上最年輕、最有創造性的頭腦停止了思考。人們說,他的死使數學發展推遲了好幾十年。這個青年就是死時不滿21歲的伽羅華。
伽羅華生於離巴黎不遠的一個小城鎮,父親是學校校長,還當過多年市長。家庭的影響使伽羅華一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1823年,12歲的伽羅華離開雙親到巴黎求學,他不滿足呆板的課堂灌輸,自己去找最難的數學原著研究,一些老師也給他很大幫助。老師們對他的評價是「只宜在數學的尖端領域里工作」。
1828年,17歲的伽羅華開始研究方程論,創造了「置換群」的概念和方法,解決了幾百年來使人頭痛的方程來解決問題。伽羅華最重要的成就,是提出了「群」的概念,用群論改變了整個數學的面貌。1829年5月,伽羅華把他的成果寫成論文,遞交法國科學院,但伴隨著這篇傑作而來的是一連串的打擊和不幸。先是父親因不堪忍受教士誹謗而自殺,接著因他的答辯既簡捷又深奧令考官們不滿而未能進入著名的巴黎綜合技術學校。至於他的論文,先是被認為新概念太多又過於簡略而要求重寫;第二份推導詳盡的稿子又因審稿人病逝而下落不明;1831年1月提交的第三份論文又因評閱人不能全部看懂而被否定。
青年伽羅華一方面追求數學的真知,另一方面又獻身於追求社會正義的事業。在1831年法國的「七月革命」中,作為高等師范學校新生,伽羅華率領群眾走上街頭,抗議國王的專制統治,不幸被捕。在獄中,他染上了霍亂。即使在這樣的惡劣條件下,伽羅華仍然繼續搞他的數學研究,並且寫成了論文,准備出獄後發表。出獄不久,因為捲入一場無聊的「愛情」糾葛而決斗身亡。
他去世後16年,他留存下來的60頁手稿才得以發表,科學界才傳遍了他的名字。
第五位:歐拉(Leonhard Euler 公元1707-1783年) 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爾(Basel)城,13歲就進巴塞爾大學讀書,得到當時最有名的數學家約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導。 歐拉是科學史上最多產的一位傑出的 數學家歐拉
數學家,據統計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寫下了886本書籍和論文,其中分析、代數、數論佔40%,幾何佔18%,物理和力學佔28%,天文學佔11%,彈道學、航海學、建築學等佔3%,彼得堡科學院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四十七年。19世紀偉大數學家高斯(Gauss,1777-1855年)曾說:"研究歐拉的著作永遠是了解數學的最好方法。" 過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並且不幸右眼失明了,這時他才28歲。1741年歐拉應普魯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請,到柏林擔任科學院物理數學所所長,直到1766年,後來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誠懇敦聘下重回彼得堡,不料沒有多久,左眼視力衰退,最後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來,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災殃及歐拉住宅,帶病而失明的64歲的歐拉被圍困在大火中,雖然他被別人從火海中救了出來,但他的書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為灰燼了。 沉重的打擊,仍然沒有使歐拉倒下,他發誓要把損失奪回來。在他完全失明之前,還能朦朧地看見東西,他抓緊這最後的時刻,在一塊大黑板上疾書他發現的公式,然後口述其內容,由他的學生特別是大兒子A·歐拉(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筆錄。歐拉完全失明以後,仍然以驚人的毅力與黑暗搏鬥,憑著記憶和心算進行研究,直到逝世,竟達17年之久。 歐拉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是罕見的,他能夠復述年青時代筆記的內容,心算並不限於簡單的運算,高等數學一樣可以用心算去完成。 歐拉的風格是很高的,拉格朗從19歲起和歐拉通信,討論等周問題的一般解法,這引起變分法的誕生。等周問題是歐拉多年來苦心考慮的問題,拉格朗日的解法,博得歐拉的熱烈贊揚,歐拉充沛的精力保持到最後一刻,1783年9月18日下午,歐拉為了慶祝他計算氣球上升定律的成功,請朋友們吃飯,那時天王星剛發現不久,歐拉寫出了計算天王星軌道的要領,還和他的孫子逗笑,喝完茶後,突然疾病發作,煙斗從手中落下,口裡喃喃地說:「我死了」。歐拉終於「停止了生命和計算」。
第六位:高斯
高斯[1](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 高斯
23日),生於不倫瑞克,卒於哥廷根,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 高斯的成就遍及數學的各個領域,在數論、非歐幾何、微分幾何、超幾何級數、復變函數論以及橢圓函數論等方面均有開創性貢獻。他十分注重數學的應用,並且在對天文學、大地測量學和磁學的研究中也偏重於用數學方法進行研究。 高斯雖然幼時家境貧困,但聰敏異常,受一貴族資助進學校受教育。1795~1798年在哥廷根大學學習,1798年轉入黑爾姆施泰特大學,翌年因證明代數基本定理獲博士學位。從1807年起擔任格丁根大學教授兼格丁根天文台台長直至逝世。 1792年,15歲的高斯進入Braunschweig學院。在那裡,高斯開始對高等數學作研究。獨立發現了二項式定理的一般形式、數論上的「二次互反律」(Law of Quadratic Reciprocity)、「質數分布定理」(prime numer theorem)、及「算術幾何平均」(arithmetic-geometric mean)。 1795年高斯進入哥廷根大學。1796年,19歲的高斯得到了一個數學史上極重要的結果,就是《正十七邊形尺規作圖之理論與方法》。5年以後,高斯又證明了形如"Fermat素數"邊數的正多邊形可以由尺規作出。 1855年2月23日清晨,高斯於睡夢中去世。
第七位:牛頓
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是英國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自然哲學家,其研究領域包括了物理學、數學、天文學、神學、自然哲學和煉金術。牛頓的主要貢獻有發明了微積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經典力學,設計並實際製造了第一架反射式望遠鏡等等,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為了紀念牛頓在經典力學方面的傑出成就,「牛頓」後來成為衡量力的大小的物理單位。
第八位:近代科學的始祖:笛卡爾
勒奈·笛卡爾(Rene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生於法國都蘭城。笛卡爾是偉大的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生理學家。解析幾何的創始人。笛卡兒是歐洲近代資產階級哲學的奠基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現代哲學之父」。他自成體系,熔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於一爐,在哲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他又是一位勇於探索的科學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幾何在數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笛卡兒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
第九位:萊布尼茨
戈特弗里德·威廉·凡·萊布尼茨,德國最重要的自然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一位舉世罕見的科學天才,和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同為微積分的創建人。他的研究成果還遍及力學、邏輯學、化學、地理學、解剖學、動物學、植物學、氣體學、航海學、地質學、語言學、法學、哲學、歷史、外交等等,「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就是出自他之口,他還是最早研究中國文化和中國哲學的德國人,對豐富人類的科學知識寶庫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十位:拉格朗日
約瑟夫·拉格朗日,全名約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Joseph-Louis Lagrange 1735~1813)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1736年1月25日生於義大利都靈,1813年4月10日卒於巴黎。他在數學、力學和天文學三個學科領域中都有歷史性的貢獻,其中尤以數學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
近百餘年來,數學領域的許多新成就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溯源於拉格朗日的工作。所以他在數學史上被認為是對分析數學的發展產生全面影響的數學家之一。被譽為「歐洲最大的數學家」。
第十一位:業余數學家之王——費馬
費馬一生從未受過專門的數學教育,數學研究也不過是業余之愛好。然而,在17世紀的法國還找不到哪位數學家可以與之匹敵:他是解析幾何的發明者之一;對於微積分誕生的貢獻僅次於艾薩克·牛頓、戈特弗里德·威廉·凡·萊布尼茨,概率論的主要創始人,以及獨承17世紀數論天地的人。此外,費馬對物理學也有重要貢獻。一代數學天才費馬堪稱是17世紀法國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
第十二位:華羅庚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運算元」、「華—王方法」等。
第十三位:劉徽
劉徽(生於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中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中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第十四位:畢達哥拉斯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572 BC?—497 BC?)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無論是解說外在物質世界,還是描寫內在精神世界,都不能沒有數學!最早悟出萬事萬物背後都有數的法則在起作用的,是生活在2500年前的畢達哥拉斯。 畢達哥拉斯出生在愛琴海中的薩摩斯島(今希臘東部小島),自幼聰明好學,曾在名師門下學習幾何學、自然科學和哲學。以後因為嚮往東方的智慧,經過萬水千山來到巴比倫、印度和埃及(有爭議),吸收了阿拉伯文明和印度文明(公元前480年)。
第十五位:泰勒斯
古希臘時期的思想家、科學家、哲學家,希臘最早的哲學學派——米利都學派(也稱愛奧尼亞學派)的創始人。希臘七賢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個有記載有名字留下來的思想家。「科學和哲學之祖」,泰勒斯是古希臘及西方第一個自然科學家和哲學家。泰勒斯的學生有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等。
泰勒斯在數學方面劃時代的貢獻是引入了命題證明的思想。它標志著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從經驗上升到理論,這在數學史上是一次不尋常的飛躍。在數學中引入邏輯證明,它的重要意義在於:保證了命題的正確性;揭示各定理之間的內在聯系,使數學構成一個嚴密的體系,為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使數學命題具有充分的說服力,令人深信不疑。他曾發現了不少平面幾何學的定理,諸如:「直徑平分圓周」、「三角形兩等邊對等角」、「兩條直線相交、對頂角相等」、「三角形兩角及其夾邊已知,此三角形完全確定」、「半圓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等,這些定理雖然簡單,而且古埃及、古巴比倫人也許早已知道,但是,泰勒斯把它們整理成一般性的命題,論證了它們的嚴格性,並在實踐中廣泛應用。據說他可以利用一根標桿,測量、推算出金字塔的高度。據說,一年春天,泰勒斯來到埃及,人們想試探一下他的能力,就問他是否能解決這個難題。泰勒斯很有把握地說可以,但有一個條件——法老必須在場。第二天,法老如約而至,金字塔周圍也聚集了不少圍觀的老百姓。泰勒斯來到金字塔前,陽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每過一會兒,他就讓別人測量他影子的長度,當測量值與他的身高完全吻合時,他立刻將大金字塔在地面的投影處作一記號,然後在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頂的距離。這樣,他就報出了金字塔確切的高度。在法老的請求下,他向大家講解了如何從「影長等於身長」推到「塔影等於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相似三角形定理。在科學上,他倡導理性,不滿足於直觀的感性的特殊的認識,崇尚抽象的理性的一般的知識。譬如,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並不是指我們所能畫出的、個別的等腰三角形,而應該是指「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這就需要論證、推理,才能確保數學命題的正確性,才能使數學具有理論上的嚴密性和應用上的廣泛性。泰勒斯的積極倡導,為畢達哥拉斯創立理性的數學奠定了基礎。
❻ 英國籍 的世界頂級數學家、哲學家有哪些
伯特蘭·羅素是二十世紀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無神論或者不可知論者,也是上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絕納大的學者和和平主義社會活動家念宏游之一,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素也被認為是與弗雷格、維特根斯坦和懷特海一同創建了分析哲學。他與懷特仔銷海合著的《數學原理》對邏輯學、數學、集合論、語言學和分析哲學有著巨大影響。
❼ 數學家的故事(至少五位),謝謝了
數學家高斯小時候的故事
從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資料常來自高斯本人,因為他在晚年時總喜歡談他小時後的事,我們也攜中許會懷疑故事的真實性,但許多人都證實了他所談的故事。
高斯的父親作泥瓦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總是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三歲夏天時,有一次當他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辯租山,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三歲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裡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裡的大人都嚇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帶笑說,他在學講話之前就已經學會計算了,還常說他問了大人字母如何發音後,就自己學著讀起書來。
七歲時高斯進了 St. Catherine小學。大約在十歲時,老師在算數課上出了一道難題:「把 1到 100的整數寫下來,然後把它們加起來!」每當有考試時他們有如下的習慣:第一個做完的就把石板〔當時通行,寫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師的桌子上,第二個做完的就把石板擺在第一張石板上,就這樣一個一個落起來。這個難題當然難不倒學過算數級數的人,但這些孩子才剛開始學算數呢!老師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錯了,因為還不到幾秒鍾,高斯已經把石板放在講桌上了,同時說道:「答案在這兒!」其他的學生把數字一個個加起來,額頭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卻靜靜坐著,對老師投來的,輕蔑的、懷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師一張張地檢查著石板。大部分都做錯了,學生就吃了一頓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過來,只見上面只有一個數字:5050(用不著說,這是正確的答案。)老師吃了一驚,高斯就解釋型旅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對和為 101的數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見高斯找到了算術級數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合的過程一樣,把數目一對對地湊在一起。
祖沖之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歷法的嚴重誤差,並勇於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製成功了《大明歷》,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暅(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採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於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恆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為卡瓦列利原理,但這是在祖氏以後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為"祖暅原理"。
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 1777~1855)生於Brunswick,位於現在德國中北部。他的祖父是農民,父親是泥水匠,母親是一個石匠的女兒,有一個很聰明的弟弟,高斯這位舅舅,對小高斯很照顧,偶而會給他一些指導,而父親可以說是一名「大老粗」,認為只有力氣能掙錢,學問這種勞什子對窮人是沒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現過人才華,三歲時就能指出父親帳冊上的錯誤。七歲時進了小學,在破舊的教室里上課,老師對學生並不好,常認為自己在窮鄉僻壤教書是懷才不遇。高斯十歲時,老師考了那道著名的「從一加到一百」,終於發現了高斯的才華,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從漢堡買了一本較深的數學書給高斯讀。同時,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歲的助教Bartels變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師高得多,後來成為大學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數學。
老師和助教去拜訪高斯的父親,要他讓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親認為兒子應該像他一樣,作個泥水匠,而且也沒有錢讓高斯繼續讀書,最後的結論是--去找有錢有勢的人當高斯的贊助人,雖然他們不知道要到哪裡找。經過這次的訪問,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織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討論數學,但不久之後,Bartels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顧父親的反對進了高等學校。數學老師看了高斯的作業後就要他不必再上數學課,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駕全班之上。
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的軼事
華羅庚(1910——1982)出生於江蘇太湖畔的金壇縣,因出生時被父親華老祥放於籮筐以圖吉利,「進籮避邪,同庚百歲「,故取名羅庚。
華羅庚從小便貪玩,也喜歡湊熱鬧,只是功課平平,有時還不及格。勉強上完小學,進了家鄉的金壇中學,但仍貪玩,字又寫得歪歪扭扭,做數學作業時倒時滿認真地畫來畫去,但像塗鴉一般,所以上初中時的華羅庚仍不被老師喜歡的學生而且還常常挨戒尺。
金壇中學的一位名叫王維克的教員卻獨有慧眼,他研究了華羅庚塗鴉的本子才發現這許多塗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題時探索的多種路子。一次王維克老師給學生講[孫子算經]出了這樣一道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其二,五五數剩其三,七七數剩其二,問物幾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際,有個學生站起來,大家一看,原來是向來為人瞧不起的華羅庚,當時他才十四歲,你猜一猜華羅庚他說出是多少?
數學家的故事——蘇步青
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裡。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拚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量,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准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陳景潤:小時候,教授送我一顆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轟動全中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數學奇才一夜之間街知巷聞、家喻戶曉。在一定程度上,這個人的事跡甚至還推動了一個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和尊重人才的偉大時代早日到來。他的名字叫做陳景潤。
不善言談,他曾是一個「丑小鴨」。通常,一個先天的聾子目光會特別犀利,一個先天的盲人聽覺會十分敏銳,而一個從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歡迎的「丑小鴨」式的人物,常常也會身不由己或者說百般無奈之下窮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萬物間重新去尋求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發展自己的潛能潛質。你可以說這是被逼的,但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來不少偉人。比如童年時代的陳景潤。陳景潤1933年出生在一個郵局職員的家庭,剛滿4歲,抗日戰爭開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煙燒至他的家鄉福建,全家人倉皇逃入山區,孩子們進了山區學校。父親疲於奔波謀生,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母親是一個勞碌終身的舊式家庭婦女,先後育有12個子女,但最後存活下來的只有6個。陳景潤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國的老話,「中間小囡軋扁頭「,加上他長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歡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學校,沉默寡言、不善辭令的他處境也好不到哪裡去。不受歡迎、遭人欺負,時時無端挨人打罵。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強,從不曲意討饒,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覺地便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內向性格。人總是需要交流的,特別是孩子。稟賦一般的孩子面對這種困境可能就此變成了行為乖張的木訥之人,但陳景潤沒有。對數字、符號那種天生的熱情,使得他忘卻了人生的艱難和生活的煩惱,一門心思地鑽進了知識的寶塔,他要尋求突破,要到那裡面去覓取人生的快樂。所謂因材施教,就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每一個學生創造一個根據自己的特點充分得到發展的空間。
小小陳景潤,自己對自己因材施教著。
一生大幸,小學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畢竟還是個孩子。除了埋頭書卷,他還需要面對面、手把手的引導。畢竟,能給孩子帶來最大、最直接和最鮮活的靈感和歡樂的,還是那種人與人之間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靈上迸射出輝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觸。所幸,後來隨著家人回到福州,陳景潤遇到了他自謂是終身獲益匪淺的名師沈元。
沈元是中國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國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畢業的博士、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戰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華中學暫時任教,而陳景潤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個班上的學生。
大學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與眾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針對教學對象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沈元上課,常常結合教學內容,用講故事的方法,深入淺出地介紹名題名解,輕而易舉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學童循循誘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學世界,激起他們嚮往科學、學習科學的巨大熱情。比如這一天,沈元教授就興致勃勃地為學生們講述了一個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師手遺「珠「,照亮少年奮斗的前程
「我們都知道,在正整數中,2、4、6、8、10......,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數叫偶數;1、3、5、7、9,等等,則被叫做奇數。還有一種數,它們只能被1和它們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數整除,這種數叫素數。「
像往常一樣,整個教室里,寂靜地連一根綉花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只有沈教授沉穩渾厚的嗓音在回響。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中學教師發現,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復復的,哥德巴赫對許許多多的偶數做了成功的測試,由此猜想每一個大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之和。」沈教授說到這里,教室里一陣騷動,有趣的數學故事已經引起孩子們極大的興趣。
「但是,猜想畢竟是猜想,不經過嚴密的科學論證,就永遠只能是猜想。」這下子輪到小陳景潤一陣騷動了。不過是在心裡。
該怎樣科學論證呢?我長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後來,哥德巴赫寫了一封信給當時著名的數學家歐勒。歐勒接到信十分來勁兒,幾乎是立刻投入到這個有趣的論證過程中去。但是,很可惜,盡管歐勒為此幾近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卻一直到死也沒能為這個猜想作出證明。從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數學難題,二百多年來,曾令許許多多的學界才俊、數壇英傑為之前赴後繼,競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騰,孩子們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給調動起來。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皇後,而這位皇後頭上的皇冠,則是數論,我剛才講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後皇冠上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氣呵成地講完了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學們議論紛紛,很是熱鬧,內向的陳景潤卻一聲不出,整個人都「痴」了。這個沉靜、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講述帶進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神奇世界。在別的同學嘖嘖贊嘆、但贊嘆完了也就完了的時候,他卻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講:
「你行嗎?你能摘下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嗎?」
一個是大學教授,一個是黃口小兒。雖然這堂課他們之間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交流、甚至連交談都沒有,但又的確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為它奠就了小陳景潤一個美麗的理想,一個奮斗的目標,並讓他願意為之奮斗一輩子!多年以後,陳景潤從廈門大學畢業,幾年後,被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慧眼識中,伯樂相馬,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自此,在華羅庚的帶領下,陳景潤日以繼夜地投入到對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長而卓絕的論證過程之中。
1966年,中國數學界升起一顆耀眼的新星,陳景潤在中國《科學通報》上告知世人,他證明了(1+2)!
1973年2月,從「文革「浩劫中奮身站起的陳景潤再度完成了對(1+2)證明的修改。其所證明的一條定理震動了國際數學界,被命名為「陳氏定理」。不知道後來沈元教授還能否記得自己當年對這幫孩子們都說了些什麼,但陳景潤卻一直記得,一輩子都那樣清晰。
名人成長路
陳景潤(1933-1996),當代著名數學家。1950年,僅以高二學歷考入廈門大學,1953年畢業留校任教。1957年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後任研究員。1973年發表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積》。1979年,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問世。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笛卡兒
我們現在所用的直角坐標系,通常叫做笛卡兒直角坐標系。是從笛卡兒 (Descartes R.,1596.3.31~1650.2.11)引進了直角坐標系以後,人們才得以用代數的方法研究幾何問題,才建立並完善了解析幾何學,才建立了微積分。
法國數學家拉格朗日(Lagrange J.L.,1736.1.25~1813.4.10)曾經說過:"只要代數同幾何分道揚鑣,它們的進展就緩慢,它們的應用就狹窄。但是,當這兩門科學結合成伴侶時,它們就互相吸取新鮮的活力。從那以後,就以快速的步伐走向完善。"
我國數學家華羅庚(1910.11.12~1985.6.12)說過:"數與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兩邊飛。數缺形時少直覺,形少數時難入微。形數結合百般好,隔裂分家萬事非。切莫忘,幾何代數統一體,永遠聯系,切莫分離!"
這些偉人的話,實際上都是對笛卡兒的貢獻的評價。
笛卡兒的坐標系不同於一個一般的定理,也不同於一段一般的數學理論,它是一種思想方法和技藝,它使整個數學發生了嶄新的變化,它使笛卡兒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現代數學的創始人之一。
笛卡兒是十七世紀法國傑出的哲學家,是近代生物學的奠基人,是當時第一流的物理學家,並不是專業的數學家。
笛卡兒的父親是一位律師。當他八歲的時候,他父親把他送入了一所教會學校,他十六歲離開該校,後進入普瓦界大學學習,二十歲畢業後去巴黎當律師。他於1617年進入軍隊。在軍隊服役的九年中,他一直利用業余時間研究數學。後來他回到巴黎,為望遠鏡的威力所激動,閉門鑽研光學儀器的理論與構造,同時研究哲學問題。他於1682年移居荷蘭,得到較為安靜自由的學術環境,在那裡住了二十年,完成了他的許多重要著作,如《思想的指導法則》、《世界體系》、《更好地指導推理和尋求科學真理的方法論》(包括三個著名的附錄:《幾何》、《折光》和《隕星》),還有《哲學原理》和《音樂概要》等。其中《幾何》這一附錄,是笛卡兒寫過的唯一本數學書,其中清楚地反映了他關於坐標幾何和代數的思想。笛卡兒於1649年被邀請去瑞典作女皇的教師。斯德哥爾摩的嚴冬對笛卡兒虛弱的身體產生了極壞的影響,笛卡兒於1650年2月患了肺炎,得病十天便與世長辭了。他逝世於1650年2月11日,差一個月零三周沒活到54歲。
笛卡兒雖然從小就喜歡數學,但他真正自信自己有數學才能並開始認真用心研究數學卻是因為一次偶然的機緣。
那是1618年11月,笛卡兒在軍隊服役,駐扎在荷蘭的一個小小的城填布萊達。一天,他在街上散步,看見一群人聚集在一張貼布告的招貼牌附近,情緒興奮地議論紛紛。他好奇地走到跟前。但由於他聽不懂荷蘭話,也看不懂布告上的荷蘭字,他就用法語向旁邊的人打聽。有一位能聽懂法語的過路人不以為然的看了看這個年青的士兵,告訴他,這里貼的是一張解數學題的有獎競賽。要想讓他給翻譯一下布告上所有的內容,需要有一個條件,就是士兵要給他送來這張布告上所有問題的答案。這位荷蘭人自稱,他是物理學、醫學和數學教師別克曼。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笛卡兒真地帶著全部問題的答案見他來了;尤其是使別克曼吃驚地是,這位青年的法國士兵的全部答案竟然一點兒差錯都沒有。於是,二人成了好朋友,笛卡兒成了別克曼家的常客。
笛卡兒在別克曼指導下開始認真研究數學,別克曼還教笛卡兒學習荷蘭語。這種情況一直延續了兩年多,為笛卡兒以後創立解析幾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據說別克曼教笛卡兒學會的荷蘭話還救過笛卡兒一命:
有一次笛卡兒和他的僕人一起乘一艘不大的商船駛往法國,船費不很貴。沒想到這是一艘海盜船,船長和他的副手以為笛卡兒主僕二人是法國人,不懂荷蘭語,就用荷蘭語商量殺害他們倆搶掠他們錢財的事。笛卡兒聽懂了船長和他副手的話,悄悄做准備,終於制服了船長,才安全回到了法國。
在法國生活了若干年之後,他為了把自己對事物的見解用書面形式陳述出來,他又離開了帶有宗教偏見和世俗的專制政體的法國,回到了可愛而好客的荷蘭,甚至於和海盜的沖突也抹然不了他對荷蘭的美好回憶。正是在荷蘭,笛卡兒完成了他的《幾何》。此著作不長,但堪稱幾何著作中的珍寶。
笛卡兒在斯德哥爾摩逝世十六年後,他的骨灰被轉送回巴黎。開始時安放在巴維爾教堂,1667年被移放到法國偉人們的墓地--神聖的巴黎的保衛者們和名人的公墓。法國許多傑出的學者都在那裡找到了自己最後的歸宿。
數學之父—泰勒斯(Thales)
泰勒斯生於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臘第一位聞名世界的大數學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賣橄欖油積累了相當財富後,泰勒斯便專心從事科學研究和旅行。他勤奮好學,同時又不迷信古人,勇於探索,勇於創造,積極思考問題。他的家鄉離埃及不太遠,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裡,泰勒斯認識了古埃及人在幾千年間積累的豐富數學知識。他游歷埃及時,曾用一種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國王阿美西斯欽羨不已。
泰勒斯的方法既巧妙又簡單:選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在金字塔邊豎立一根小木棍,然後觀察木棍陰影的長度變化,等到陰影長度恰好等於木棍長度時,趕緊測量金字塔影的長度,因為在這一時刻,金字塔的高度也恰好與塔影長度相等。也有人說,泰勒斯是利用棍影與塔影長度的比等於棍高與塔高的比算出金字塔高度的。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要用到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這個數學定理。泰勒斯自誇,說是他把這種方法教給了古埃及人但事實可能正好相反,應該是埃及人早就知道了類似的方法,但他們只滿足於知道怎樣去計算,卻沒有思考為什麼這樣算就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在泰勒斯以前,人們在認識大自然時,只滿足於對各類事物提出怎麼樣的解釋,而泰勒斯的偉大之處,在於他不僅能作出怎麼樣的解釋,而且還加上了為什麼的科學問號。古代東方人民積累的數學知識,主要是一些由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計算公式。泰勒斯認為,這樣得到的計算公式,用在某個問題里可能是正確的,用在另一個問題里就不一定正確了,只有從理論上證明它們是普遍正確的以後,才能廣泛地運用它們去解決實際問題。在人類文化發展的初期,泰勒斯自覺地提出這樣的觀點,是難能可貴的。它賦予數學以特殊的科學意義,是數學發展史上一個巨大的飛躍。所以泰勒斯素有數學之父的尊稱,原因就在這里。
泰勒斯最先證明了如下的定理:
1.圓被任一直徑二等分。
2.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
3.兩條直線相交,對頂角相等。
4.半圓的內接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5.如果兩個三角形有一條邊以及這條邊上的兩個角對應相等,那麼這兩個三角形全等。
這個定理也是塞樂斯最先發現並最先證明的,後人常稱之為塞樂斯定理。相傳泰勒斯證明這個定理後非常高興,宰了一頭公牛供奉神靈。後來,他還用這個定理算出了海上的船與陸地的距離。
泰勒斯對古希臘的哲學和天文學,也作出過開拓性的貢獻。歷史學家肯定地說,泰勒斯應當算是第一位天文學家,他經常仰卧觀察天上星座,探窺宇宙奧秘,他的女僕常戲稱,泰勒斯想知道遙遠的天空,卻忽略了眼前的美色。數學史家Herodotus層考據得知Hals戰後之時白天突然變成夜晚(其實是日蝕),而在此戰之前泰勒斯曾對Delians預言此事。 泰勒斯的墓碑上列有這樣一段題辭:「這位天文學家之王的墳墓多少小了一點,但他在星辰領域中的光榮是頗為偉大的。」
❽ 迄今為止,人類最偉大的前10位數學家分別是誰
答:很多數學家在數學領域的貢獻是多方面的,根本沒有一個准確的排行,如果一定要給出一個排行,那麼會帶有個人偏見。
艾伯菌我就以個人對數學 歷史 的了解,給出一個大致的梯隊排行,僅供參考:
第一梯隊
歐拉、高斯、牛頓、黎曼
這四位都是神級梯隊的數學家,隨便哪一個的貢獻都是極其重要的,而且他們的貢獻不止於數學領域,在物理和其他領域也有著重要貢獻。
比如萊布尼茨和牛頓都同時發明了微積分,但是萊布尼茨的名聲就沒有牛頓大,雖然萊布尼茨發明的微積分比牛頓的更實用,但論其影響力就比不上牛頓了。
而歐拉和高斯,在基礎數學領域的貢獻都是無與倫比的,而且兩人不相上下,現在科學領域隨處可見歐拉和高斯的貢獻,比如歐拉方程、歐拉常數、高斯分布、高斯定律等等。
而黎曼在高等數學領域的貢獻,給眾多學科鋪平了道路,比如黎曼幾何,就給相對論提供了數學基礎;而黎曼積分、黎曼流形、黎曼條件等等概念,在高等數學領域隨處可見。
第二梯隊
歐幾里得、阿基米德、彭加萊、希爾伯特、萊布尼茨、陳省身、康托爾、伽羅瓦、柯西、笛卡爾、馮·諾依曼拉格朗日等等。
能排到第二梯隊的數學家很多,他們其中一些對基礎數學有著開創性貢獻,比如歐幾里得和阿基米德;另外一些在各自領域,有著極其重要的貢獻,比如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群論的開創者伽羅瓦;其中也不乏全才式人物,比如彭加萊、馮·諾依曼、希爾伯特和萊布尼茨。
第二梯隊的數學家,都至少在某個數學領域有著開創性貢獻,很難在其中選出六位進行排序;但是像歐幾里得、希爾伯特這樣有著極其重要貢獻的數學家,還是穩穩排在前十的。
另外,還有一些數學家,在數學的某個點上,有著非常傑出的貢獻,也非常有名,比如:
(1)安德魯·懷爾斯,費馬大定理的證明者;
(2)艾米·諾特,最偉大女數學家,被譽為「現代數學之母」;姿手
(3)圖靈,人工智慧之父,在計算機方面的貢獻實在太重要了;
(4)哥德爾,哥德爾在現代邏輯學的成就非凡,數學上他是一座不朽里程碑;
……等等等等
這個問題的答案並非是唯一的,什麼是偉大的數學家?在我看來,偉大的數學家應具有以下特徵,一是對數學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二是引領了一批數學人才,三是解決本領域關鍵問題,四是創立學科分支。
以下是我根據上述標准,給出的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十位數學家的排名:
第十位:希爾伯特(1862年—1943年)
戴維·希爾伯特,德國數學家。 他提出新世紀數學家應當努力解決的23個數學問題,被認為是20世紀數學領域的高峰,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有力推動數學的發如搭展。希爾伯特是對20世紀數學有深刻影響的人物之一。
希爾伯特培養了一批對現代數學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傑出數學家,他的主要研究有:不變數理論、代數數域理論、幾何基礎、積分方程等,在這些數學領域中,希爾伯特都做出了重大的或開創性的貢獻。
第九位:康托爾(1845年—1918年)
格奧爾格·康托爾,德國數學家。他對數學的貢獻是集合論和超窮數理論,這兩個理論方法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數學領域最傑出的貢獻之一。康托爾對數學無窮領域的革命,幾乎是由他一個人獨立完成的。
第八位:伽羅瓦(1811年—1832年)
埃瓦里斯特·伽羅瓦,法國數學家,是現代數學中分支學科群論的創立者。他在用群論解決根式求解代數方程時總結出的群和域的理論,被人們稱之為伽羅瓦群和理論。
伽羅瓦使用群論的方法去討論方程式的可解性,整套方法被稱為伽羅瓦理論,是當代代數與數論的基本支柱之一。他系統化地闡釋了為何五次以上之方程式沒有公式解,而四次以下跡橡嫌有公式解。伽羅瓦貢獻非凡。
第七位:笛卡爾(1596年—1650年)
勒內·笛卡爾,法國數學家、哲學家、物理學家,他對現代數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被人們稱為解析幾何之父。但笛卡爾最大的貢獻是在哲學方面,他是歐洲近代哲學的奠基人之一,有著「近代哲學之父」之稱。
笛卡爾對數學最重要的貢獻是創立了解析幾何,他的這一成就為微積分的創立奠定了基礎,解析幾何直到現在仍是重要的數學方法之一。解析幾何的創立是數學史上劃時代的轉折,平面直角坐標系也因此而建立。
第六位:黎曼(1826年—1866年)
波恩哈德·黎曼,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對數學分析和微分幾何做出了重要貢獻,開創了黎曼幾何,為廣義相對論的發展鋪平了道路。除此之外,黎曼還對偏微分方程及其在物理學中的應用同樣有重大的貢獻。
黎曼的貢獻影響了19世紀後半期的數學發展,許多傑出的數學家在黎曼思想的影響下取得了數學分支的許多輝煌成就。他的著作不多但卻非常深刻,黎曼函數、黎曼積分,黎曼引理等理論,都是以他名字命名的。
第五位:龐加萊(1854年—1912年)
亨利·龐加萊,法國數學家,他被公認是十九世紀後四分之一和二十世紀初的領袖數學家,是數學和應用方面的最後一個全才。龐加萊在數學方面的傑出貢獻對二十世紀和當今數學造成極其深遠的影響。
龐加萊在數論、代數學、幾何學、拓撲學等領域,都有非常重要的貢獻,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函數論方面。他創立自守函數理論,引進富克斯群和克萊因群構造基本域。他利用級數構造了自守函數並發現其效用。
第四位:牛頓(1643年—1727年)
艾薩克·牛頓,英國物理學家,被稱為網路全書式的「全才」。牛頓在力學方面的貢獻不再贅述,主要說一下數學方面的。牛頓在數學領域的主要貢獻是在微積分學、廣義二項式定理,以及牛頓恆等式和牛頓法。
微積分的出現,導致了數學分析分支的誕生,並進一步發展為微分幾何、微分方程、變分法等等,這些還促進了理論物理學的發展。微積分是牛頓最卓越的數學成就,他在解析幾何與綜合幾何方面都有大貢獻。
第三位:高斯(1777年—1855年)
約翰·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德國數學家,是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被稱為「數學王子」。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數學成果達一百多個,在史上數學家中首屈一指。
高斯對數論、代數、統計、分析、微分幾何等領域都有卓越的貢獻,他發現了質數分布定理和最小二乘法,得出高斯鍾形曲線。高斯總結了復數應用,導出三角形全等定理的概念,他還是微分幾何的始祖之一。
第二位:歐拉(1707年—1783年)
萊昂哈德·歐拉,瑞士數學家,被人稱為「全才且最多產的數學家」。歐拉是18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他不但為數學領域作出貢獻,更把數學推至物理的領域。歐拉寫下了太多的數學經典著作和公式定理。
歐拉是解析數論的奠基人,他提出歐拉恆等式,建立了數論和分析之間的聯系,使得可以用微積分研究數論。他在數論、代數、無窮級數、函數概念、初等函數、微分方程及幾何學等領域,都是傑出的貢獻。
第一位:阿基米德(前287年—前212年)
阿基米德,古希臘的數學家,除此之外,他還有很多的其它頭銜,被人稱為「網路式科學家」,他與高斯、牛頓並並稱為世界三大數學家。阿基米德在數學上有著極為光輝耀眼的成就,尤其是在幾何學方面。
阿基米德的數學理念中蘊涵著微積分,他的理論已非常接近現代微積分,其中還有對數學上「無窮」的超前研究,並預見了微積分的誕生。阿基米德的幾何著作,使得萊布尼茨和牛頓培育出了完美的微積分。
註:萊布尼茨的成就同牛頓(數學領域),主要都是微積分學,不再單獨列出。另外,歐幾里得與阿基米德同樣都是泰斗級的人物,也不再單獨列出。
這個排行榜很少能得到世人的公認,每個人心中的數學大師的地位都不一樣,我覺得可以這樣排。
1.黎曼
黎曼39歲就去世了,他在復分析與黎曼幾何都有巨大貢獻。復分析上的黎曼猜想,黎曼幾何對物理學都有巨大的影響。
2.高斯
古典數論的終結者,用多種方法證明二次互反律,他還是復數的創導者,同樣是微分幾何大師,高斯博涅定理名垂青史。
3.歐拉
古典數學到現代數學的過度時期的大數學家,用一些看似不正確的數學方法得到了很多正確的數學結果,研究素數與整數聯系。
4.龐加萊
拓撲學與微分方程定性理論的開拓者。對相對論也有貢獻。
5.牛頓
微積分的發明人,牛頓力學體系創建者,在數學上具有宗師地位。
6.阿基米德
古典數學物理時代的代表人物,杠桿原理求出球的體積。
7.丘成桐
微分幾何與微分方程的結合,對廣義相對論的正能量猜想的證明等有巨大貢獻。
8.陳省身
整體微分幾何的大師,陳類的發明人。
9.法爾廷斯
證明蒙代爾猜想。
10.安德魯懷爾斯
證明費馬最後猜想。
數學家浩如煙海,恍如夜空中璀璨的明珠,照亮人類不斷前進,他們是上帝的寵兒,是造物主的神奇,是天才的象徵,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掰開雙手,能稱得上偉大的數學家,實在不勝枚舉,況且數學的傳承性、連續性、迭代性,以及漸進性,實在不好分出個高下。因此下面簡單列舉一些公認的數學巨匠,排名不分先後,僅供參考。
1、希爾伯特
希爾伯特,德國著名數學家。他於1900年在巴黎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提出了,新世紀數學家應當努力解決的23個數學問題,被認為是20世紀數學的制高點。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推動了20世紀數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希爾伯特領導的數學學派是一面旗幟,他被稱為數學界的「無冕之王」,天才中的天才。
2、康托爾
德國數學家,集合論的創始人。父親是猶太血統的丹麥商人,母親出身藝術世家。
康托爾開創的集合論,是數學史上的重要革命,讓數學進入了新時代。
3、伽羅瓦
伽羅瓦是法國數學家,現代數學的分支,群論的創立者。用群論徹底解決了根式求解代數方程的問題,並由此發展了一整套關於群和域的理論。
伽羅瓦是天才,卻又英才早逝,也許是天妒英才,一生坎坷,令人扼腕嘆息。
4、黎曼
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對數學分析和微分幾何做出重要貢獻,其中一些理論為相對論鋪平了道路。
黎曼函數、黎曼積分、黎曼猜想、黎曼流形、黎曼幾何等等,可見他縱橫數學,來去自如。
5、歐拉
瑞士數學家,18世紀數學界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他是數學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他的著作大多成為數學的經典著作。
歐拉的身影在數學上隨處可見,歐拉公式、歐拉常數等都是熟悉的味道。
6、龐加萊
法國數學家,天體力學家,科學哲學家,研究領域涉及數論、代數學、幾何學、拓撲學、天體力學、數學物理、多復變函數論等等。
龐加萊被公認為19世紀後四分之一和20世紀初的領袖數學家,是對數學和它的應用具有全面知識的最後一個人。
7、高斯
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是近代數學的奠基者之一,被認為是數學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
高斯對大家來說,實在不太陌生,在中學時代他的名字便如雷貫耳,有著「數學王子」稱號的他與阿基米德、牛頓共同被譽為世界三大數學家。
8、牛頓
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網路書式的全才。
牛頓先生對普羅大眾簡直再熟悉不過了,尤其是那個關於蘋果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遺憾的是他的物理名氣遠遠大於在數學上的名氣。
9、阿基米德
數學之神,與歐幾里得、阿波羅尼斯並稱為古希臘三大巨匠,與牛頓、高斯、歐拉並稱為世界四大數學家。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螺線、阿基米德三角形等在中學時代就為人熟知,還有就是那個亘古流傳的皇冠故事。
10、柯西、圖靈、笛卡爾、歐幾里得、萊布尼茨、柯爾摩哥羅夫、馮·諾依曼、哥德爾……
這個序列可以一直延伸下去,一家之言,僅供參考。關於數學家的深入了解,可參考相關文獻資料,在此不作贅述。
以上。
第一,黎曼。
第二,高斯。
第三,龐加萊。
第四,牛頓。
第五,希爾伯特。
第六,歐拉。
第七,柯爾莫哥洛夫。
第八,笛卡爾。
第九,歐幾里得。
第十,萊布尼茨。
人類 歷史 上偉大的數學家很多,遠不止十名,本人對這種排名也是很拒絕的,畢竟不管怎麼排都很難服眾。數學並不是某一個人的成就,而是廣大人民群眾創造的,在數學的每一個分支上都有很多傑出的數學家。
數學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如果要說偉大,那麼肯定就是各個領域的奠基人和重要推動者最偉大。那麼下面就來盤點一下人類 歷史 上稱得上偉大的數學家,這些人都是被 歷史 銘記下來的,當然不排除有一些默默無名的偉大貢獻者,在 歷史 上卻沒有留下只言片語,甚至連名字也沒有。
其實很多數學家的成就很難分清誰比誰重要,按照各自在數學上的成就可以大致分為以下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的人絕對可以進前十,處於第二梯隊的數學家有很多,第三梯隊的數學家就更多了。以下排名比較偏重在純粹數學領域的成就,僅供大家參考。
第一梯隊
阿基米德 、牛頓、高斯、歐拉、黎曼、歐幾里得、笛卡兒、萊布尼茨、拉格朗日、伽羅瓦、龐加萊、希爾伯特、康托爾……
第二梯隊
哥德爾、格羅滕迪克、阿爾花拉子米、納皮爾、雅各賓伯努利、傅里葉、柯西、羅巴切夫斯基、布爾、凱萊、勒貝格、華羅庚、陳省身、芒德勃羅、劉徽、約翰伯努利、拉普拉斯、彭賽列、哈密頓、陶哲軒、諾特、阿貝爾、貝葉斯、魏爾斯特拉斯、馬爾科夫、克萊因……
第三梯隊
畢達哥拉斯、賈憲、祖沖之、丟番圖、斐波那契、韋達、費馬、帕斯卡、泰勒斯、哥德巴赫、丹尼爾伯努利、泊松、狄利克雷、德摩根、西爾維斯特、斯托克斯、埃爾米特、若爾當、李、閔可夫斯基、哈代、外爾、劉維爾、丘成桐、懷爾斯、拉馬努金、狄拉克、克羅內克、羅素、芝諾、圖靈、馮諾依曼、達朗貝爾、勒讓德、切比雪夫、弗雷德霍姆、雅可比、泰勒……
迄今人類最偉大的數學家前十位,我覺得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幾個人無論如何都在會排在前十的,比如牛頓、歐拉、高斯........下面給我出我心目中的前十。
1、艾薩克·牛頓
在我心目中,我把牛頓放在首位,原因就在於他創立了微積分,雖然說微積分是牛頓和萊布尼茨共同創立的,但牛頓的筆記早於萊布尼茨,微積分對 社會 的推動力是空前的。
牛頓在數學上的成就:發現了二項式定理,創立微積分除此之外,牛頓在解析幾何和綜合幾何方面都有突出的貢獻。
牛頓在物理上的名氣比其在數學上的名氣更大。
牛頓在物理上的成就:萬有引力;牛頓三大運動定律,還有他在光學方面的成就,他發現白光是由各種不同顏色的光組成的;製造了反射望遠鏡樣機;提出了光的「微粒說」。
2、高斯
高斯為稱為「數學王子」,其最為廣泛流傳的故事是高斯10歲的時候用很簡單的方法、很快的速度計算出了從1到100所有整數和的代數題。高斯在數學方面的成就遍及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各領域,在 代數學、 數論、非歐幾何、 微分幾何及 復變函數方面都有開創性的貢獻。他還把數學應用於天文學、大地測量和磁學的研究,他還發明了「最小二乘原理」。
高斯最有名的的就是高斯分布,又叫正態分布,高斯分布是數學領域最重要的分布,其公式為
3、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是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力學家、天文學家,被稱為「力學之父」。
阿基米德最為出名成就是阿基米德浮力定律,除此之外,他在數學上的成就更是數不勝數,其留下的數學收稿不下10種,阿基米德主要成就是在幾何方面,他利用「逼近法」,創立了求遠的面積、球的表面積和體積的公式,他還利用割圓法求得π的值介於3.14163和3.14286之間。並研究了螺旋曲線的性質,被後人稱為「阿基米德螺旋線」。
4、歐拉
歐拉是瑞士數學家,是大數學家伯努利的學生,歐拉是科學史上最多產的一位傑出的數學家,在其一生中共寫了886本書籍和論文。歐拉的文字輕松、通俗易懂,他編寫的《無窮小分析引論》、《微分法》和《積分法》等書籍是教科書的典範。他還用多種語言編寫過中小學的教科書。
歐拉在數學上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幾乎每個領域都是看到歐拉的名字,幾何方面有:歐拉線,歐拉定理,歐拉變換公式;代數和分析方面有:四次方程的歐拉解法、歐拉函數,歐拉方程,歐拉常數,歐拉方程,歐拉公式等等。
除此之外,歐拉還創立了分析力學、剛體力學等力學學科,深化瞭望遠鏡、顯微鏡的設計計算理論。
其他數學家
牛頓、高斯、阿基米德和歐拉是我心目中最大偉大的數學家,位於所有數學家裡的第一梯隊。除此之外,我心目中的5-10還有萊布尼茨、黎曼、歐幾里得、柯西、費馬、希爾伯特。
有時我們很難為他們的成就進行排名,就數學而言,有的數學家是在數學的某個領域有非常突出的成就。對數學一個龐大的學科,我們不可能做到對每個領域都很熟悉,因此造成該領域數學家的貢獻也就不甚了解,排名難免有偏頗。
除了上面提到的數學家,還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偉大數學家,如畢達哥拉斯、伯努利、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康托爾、龐加萊.......
1.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
古希臘數學家、力學家。最早用「逼近法」求出了球面積、球體積、拋物線、橢圓面積等。這為後來微積分的出現奠定了基礎。而最近從其遺稿中的發現則表明:阿基米德的《方法論》已經「十分接近現代微積分」,這里有對數學上「無窮」的超前研究。
2. 牛頓(1643-1727):
沒有人否認牛頓是一個偉大的數學家,他是微積分的發明者之一。
3. 萊布尼茲(1646-1716):
微積分的發明者之一,我們今天都在follow他當年的微積分符號。萊布尼茲也是二進制的發明者之一,有說他發明二進制是受了中國伏羲八卦圖的啟發。而且據說他還曾經通過傳教士,建議中國清朝的康熙皇帝在北京建立科學院。
4. 歐拉(1707-1783):
歷史 上最多產的數學家。在數學的各個領域,常常見到以歐來命名的公式、定理、和重要常數。他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工作起來聚精會神,從不受嘈雜和喧鬧的干擾,鎮靜自若。我想這或多或少給當代不得不限於各種俗事的數學家提供了一種工作方式的借鑒。而且其人據說風格高尚,樂於提攜晚輩。
5. 傅立葉(1768-1830):
傅立葉變換已經成為工程、數學等領域的最重要數學工具之一。不過可惜的是,中國大學本科數學教育似乎比較輕視傅立葉變換。通常而言,大學數學本科畢業生似乎並不真正理解並會使用傅立葉變換(雖然確實知道其定義與些許性質)。因此,大學數學本科教育階段似應專門開設傅立葉變換的課程。
6. 高斯(1777—1855):
研究領域極為廣泛的數學天才。單單高斯曲率內蘊性質的發現就足以影響人們對曲面的理解,遑論代數基本定理的證明。
7. 阿貝爾(1802-1829):
歷史 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天才數學家之一,首次證明了五次方程不可解性,並對橢圓函數做出重要貢獻。埃爾米特的說,阿貝爾留下的後繼工作,「夠數學家們忙上五百年」。
8. 伽羅華(1811-1832):
另外一位天才數學家,群論的創始人,我想這個理由足夠充分了。
9. 黎曼(1826-1866):
黎曼發表的論文不多。但一篇數論論文就提出了數學中最重要的猜想之一:黎曼假設。一篇演講稿就催生了黎曼幾何。
10. 希爾伯特(1862—1943):其提出的23個問題是20世紀數學家工作的焦點。數學工作中,單單其提出的希爾伯特空間,就給無數數學工作提供了「居住」場所。
這么說吧,如果真把數學家排名,陳景潤大約可以排一萬名。數學大師實在太多,普通人終其一生,連山腳都到不了
偉大的物理學家必定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所以最偉大的數學家需要從最偉大的物理學家裡面選,如果我來選,必須是麥克斯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