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的劍橋是一個城市還是一個鎮
英國的劍橋是一個城市,劍橋市位於倫敦北,劍橋是英國劍橋郡首府,劍橋大學所在地
劍橋是音譯與意譯合成的地名。英文Cam——bridge,就是劍河之橋的意思。這里確有一條劍河,在市內兜了一個弧形大圈向東北流去。河上修建了許多橋梁,所以把這個城市命名為劍橋。劍橋,也稱康橋(Cam——bridge音譯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橋。劍橋,與牛津一樣,是座令人神往的傳統大學城。劍橋同牛津一樣,也有大學(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劍橋是英國劍橋郡首府,劍橋大學所在地,早在兩千年前,羅馬人就曾在這個距倫敦約90公里的地方安營紮寨,屯兵駐軍。雖然如此,在漫長的歲月里,劍橋只是個鄉間集鎮而已。直到劍橋大學成立後,這個城鎮的名字才漸為人所知,今天它是座9.2萬人口的城市。
劍橋,雖與牛津齊名,都是世界著名學府, 但這里的氣氛卻與牛津不同。牛津被稱作「大學中有城市」,劍橋則是「城市中有大學」。 盡管這里保存了許多中世紀的建築,但就整個劍橋的外觀而言仍是明快而且現代化的。還有與城市規模不相稱的眾多劇場,美術館等設施,更使得這座大學城散發出一股濃濃的文藝氣息。
劍橋市位於倫敦北。地處平原,劍河從城市西門經市區流向東北,注入烏斯河。從13世紀末創辦劍橋大學的第一所學院彼得學院起,劍橋作為一座大學城存在至今。劍橋環境幽美,綠草如茵,著名的有「耶穌」草坪、「馬克斯」草坪、「綿羊」草坪等宛如絨氈鋪地。一進劍橋市,一座紀念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劍橋學生的青銅像迎面矗立。
2. 英國主要城市
主要有以下城市:
倫敦(London):英國首都,是英國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是英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的中心。
愛丁堡(Edinburgh):蘇格蘭首府。臨福斯灣( Firth of Forth),是蘇格蘭四大城市之一,具有「郡」之地位。是蘇格蘭的司法、銀行、保險和投資的中心,也是學術和醫學的中心。
加的夫(Cardiff):威爾士首府,是威爾士最大的城市和重要的商業中心、服務中心和工業中心。加的夫因瀕臨布里斯托爾灣(Bristol Channel)而成為英國重要的港口之一。
貝爾法斯特(Belfast): 北愛爾蘭首府。是英國重要的工業城市和海港,同時也是重要的商業和運輸中心。
伯明翰(Birmingham):位於英格蘭中部奔寧山脈南端,東南距倫敦約160公里。自16世紀以來發展迅速,17世紀曾被瘟疫所毀,18世紀再度興起,現已發展為英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倫敦),是全國重要的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
牛津(Oxford):英國古老城市,位於泰晤士河上游、倫敦西北87公里處,現為牛津郡的首府。有著名的牛津大學。
劍橋(Cambridge):英國東南部城市,為劍橋郡首府,臨卡姆河(Cam River)東岸,距倫敦之北約80公里。有許多名勝古跡,其中有舉世聞名的劍橋大學。
(2)英國劍橋郡人口有多少擴展閱讀: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英國」(United Kingdom),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總人口超過6500萬,其中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佔83.9%。
1688年的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國力迅速壯大。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 號稱日不落帝國。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取得了勝利,但國力嚴重受損。到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解體,資本主義世界霸權的地位被美國取代。不過,現在英國仍是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有巨大影響力的大國。
英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作為英聯邦元首國、八國集團成員國、北約創始會員國、英國同時也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參考資料:英國-網路
3. 外國著名城市有哪些
外國著名城市有紐約、洛杉磯、舊金山、倫敦、劍橋、柏林、東京、首爾、羅馬、威尼斯等。
紐約:紐約(英語:NewYorkCity)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都會區之一——紐約都會區的核心。逾一個世紀以來,紐約在商業和金融的方面發揮巨大的全球影響力。紐約是一座世界級城市,直接影響著全球的經濟、金融、媒體、政治、教育、娛樂與時尚界,其中聯合國總部也位於該市,因此紐約也被公認為世界之都。它經常被稱為紐約市(NewYorkCity,官方名稱為TheCityofNewYork),位於紐約州東南部。
劍橋:劍橋是英國劍橋郡首府,劍橋大學所在地,早在兩千年前,羅馬人就曾在這個距倫敦約90公里的地方安營紮寨,屯兵駐軍。雖然如此,在漫長的歲月里,劍橋只是個鄉間集鎮而已。直到劍橋大學成立後,這個城鎮的名字才漸為人所知,今天它是座9.2萬人口的城市。
倫敦:倫敦是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和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有數量眾多的名勝景點與博物館。倫敦是多元化的大都市,居民來自世界各地,一座種族、宗教與文化的大熔爐城市。使用的語言超過300多種。
柏林:柏林位於德國東北部,四面被勃蘭登堡州環繞,施普雷河和哈維爾河流經該市。柏林是德國十六個聯邦州之一,和漢堡、不來梅同為德國僅有的三個的城市州。
柏林連續的成為以下國家的首都:普魯士王國(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國(1871年-1918年)、魏瑪共和國(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20世紀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三大自治市。
東京:東京古稱江戶,是日本自德川幕府時代以來的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遷都江戶,改名東京,自此成為日本首都。後逐漸發展成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亦為世界經濟發展度與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
首爾:首爾全市下轄25區,面積約605.25 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極高城市之一。雖然首爾僅占韓國面積的0.6%,但其GDP卻佔全國GDP的21%。 。首爾是世界十大金融中心之一,世界重要的經濟中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居世界第五。同時也是高度數字化的城市,網速和數字機會指數均居世界首位。
羅馬:羅馬也是古羅馬和世界燦爛文化的發祥地,已有2500餘年歷史,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昵稱為"永恆之城"。城市位於義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是義大利佔地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游覽地之一。
威尼斯: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宛若默默含情的少女,眼底傾瀉著溫柔。其建築、繪畫、雕塑、歌劇等在世界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威尼斯有著"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等美稱。
4. 劍橋郡的彼得伯勒
(英語:Peterborough),以人口計算,彼得伯勒是劍橋郡第1大城市,位於英國英格蘭東區域劍橋郡,英格蘭的單一管理區、城市。2007年時約有人口161,800人。在這里發現了青銅器時期的遺跡。曾屬羅馬帝國統治。距離倫敦約有125千米
彼得伯勒三千年的歷史文物和眾多休閑購物活動,令遊客目不暇接。
金碧輝煌的諾曼式大教堂擁有高聳的西立面和繪有獨特壁畫的中殿天花,四周環境幽靜,但與喧鬧的購物休閑設施僅數米之距。
遊客可在風景如畫的鄉間——包括2000英畝的河濱林地——享受各種戶外活動。風光明媚的景點、多彩多姿的活動和節日適合不同年齡和愛好的遊客,如弗拉格沼澤青銅器時代紀念中心(Flag Fen Bronze Age Center)、彼得伯勒博物館和美術館、寧河谷鐵路(Nene Valley Railway)、伯利別墅(Burghley House)、「綠環」步道網(Green Wheel)、英格蘭東部農業展以及廣受歡迎的彼得伯勒啤酒節。
晚上的彼得伯勒更加活力四射,劇院、電影院、運動場館、酒吧和俱樂部吸引著遊人的腳步。
彼得伯勒也是英國最佳購物點之一,購物環境優越,在禁止行車的購物大道上,現代化的購物中心、傳統的市場和歐洲大陸特產市場,必能令遊客滿載而歸。街上的咖啡廳和餐廳為購物者提供了舒適休憩的環境。
彼得伯勒公路和鐵路交通發達,乘坐高速列車只需45分鍾即可抵達倫敦中心,是通向鄰近旅遊景點和村鎮的交通樞紐。
彼得伯勒大教堂(Peterborough Cathedral)。這座氣勢恢弘的羅馬式大教堂擁有英國早期風格明顯的壁立庄嚴的西立面,13世紀所繪制的中殿天花板以及阿拉貢的凱瑟琳(Catherine of Aragon)之墓。這里也曾是蘇格蘭女王瑪麗(Mary Queen of Scots)的安息地。
5. 劍橋大學佔地面積多少
建築面積190000平方米,佔地面積800000平方米。
學生人數約為18,000人,其中研究生6,000人,海外留學生佔13%。
6. 英國有幾個郡 有多少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或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共同組成的一個歐洲島國.英國的郡級行政區包括:
埃文郡(0)
圭內斯郡(0)
斯特拉斯克萊德區(0)
赫里福德-伍斯特郡(0)
奧克尼區(0)
錫利群島郡(0)
伊德郡(0)
華威郡(0)
南格拉摩根郡(1)
泰賽德區(1)
設得蘭區(1)
波伊斯郡(1)
克利夫蘭郡(1)
格蘭扁區(1)
葛文特郡(1)
德德郡(1)
亨伯賽德郡(1)
西格拉摩根郡(1)
貝德福德郡(2)
洛錫安區(2)
什羅普郡(2)
法夫區(2)
鄧弗里斯-加洛韋區(2)
蘇格蘭邊區(2)
中格拉摩根郡(2)
埃塞克斯郡(2)
懷特島郡(2)
坎布里亞郡(2)
諾森伯蘭郡(2)
漢普郡(2)
薩里郡(2)
諾福克郡(2)
杜侖郡(2)
林肯郡(2)
多塞特郡(3)
柴郡(3)
威爾特郡(3)
西約克郡(3)
西薩塞克斯郡(3)
蘭開夏郡(3)
泰恩-威爾郡(3)
薩福克郡(3)
赫特福德郡(3)
劍橋郡(3)
薩默塞特郡(3)
白金漢郡(3)
諾丁漢郡(3)
北約克郡(3)
東薩塞克斯郡(3)
西部群島區(4)
康沃爾郡(4)
西米德蘭茲郡(4)
斯塔福德郡(4)
南約克郡(4)
牛津郡(4)
北安普敦郡(4)
默西賽德郡(4)
萊斯特郡(4)
大曼徹斯特郡(4)
格洛斯特郡(4)
德文郡(4)
伯克郡(4)
蘇格蘭高地(5)
德比郡(5)
7. 英國在哪裡
國名: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簡稱聯合王國(UK)
威爾士語:Teyrnas Unedig Prydain Fawra Gogledd Iwerddon
蘇格蘭蓋爾語:An Rìoghachd Aonaichte na Breatainn Mhòr agus Eirinn mu Thuath
愛爾蘭語:Ríocht Aontaithe na Breataine Móire
蘇格蘭語:agus Thuaisceart éireann Unitit Kingdom o Great Britain an Norlin Airlann
國名釋義:「不列顛」在凱爾特語為「雜色多彩」之意。因有部分不列顛人遷居法國,故將本土稱為大不列顛。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為「米」字旗,由深藍底色和紅、白色「米」字組成。旗中帶白邊的紅色正十字代表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蘇格蘭守護神聖安德魯,紅色交叉十字代表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此旗產生於1801年,是由原英格蘭的白地紅色正十旗、蘇格蘭的藍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愛爾蘭的白地紅色交叉十字旗重疊而成。
國徽:即英王徽。中心圖案為一枚盾徽,盾面上左上角和右下角為紅地上三隻金獅,象徵英格蘭;右上角為金地上半站立的紅獅,象徵蘇格蘭;左下角為藍地上金黃色豎琴,象徵北愛爾蘭。盾徽兩側各由一隻頭戴王冠、代表英格蘭的獅子和一隻代表蘇格蘭的獨角獸支扶著。盾徽周圍用法文寫著一句格言,意為「惡有惡報」;下端懸掛著嘉德勛章,飾帶上寫著「天有上帝,我有權利」。盾徽上端為鑲有珠寶的金銀色頭盔、帝國王冠和頭戴王冠的獅子。
國歌:《天佑女王》 "god save the queen"(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國歌改為"god save the king")
國家電視台:BBC廣播電視台
面積:244100 平方公里
人口:6020萬(2005年6月),2006年統計,英國人口大約有6060萬,現在英國人口總數約六千零七十八萬人。其中英格蘭4918萬人,威爾士290萬人,蘇格蘭506萬人,北愛爾蘭169萬人(2001年中)。官方和通用語均為英語。威爾士北部還使用威爾士語,蘇格蘭西北高地及北愛爾蘭部分地區仍使用蓋爾語。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蘭教會(亦稱英國國教聖公會,其成員約佔英成人的60%)和蘇格蘭教會(亦稱長老會,有成年教徒66萬)。另有天主教會和佛教、印度教、猶太教及伊斯蘭教等較大的宗教社團。
英國郡、管轄區:
都市郡:大曼徹斯特、墨西賽德、南約克郡、泰恩-韋爾、西米德蘭茲、西約克郡
非都市郡:埃文、貝德福德郡、白金漢郡、劍橋郡、柴郡、克利夫蘭、康沃爾、坎布里亞、德比郡、德文、多塞特、達勒姆、東薩賽克斯、埃塞克斯、格洛斯特郡、漢普郡、赫里福德-伍斯特、赫特福德郡、亨伯賽德、懷特島、肯特、蘭開夏郡、萊斯特郡、林肯郡、諾福克、北約克郡、北安普敦郡、諾森伯蘭、諾丁漢郡、牛津郡、什羅普郡、薩默塞郡、斯塔福德郡、薩福克、薩里、沃里克郡、西薩塞克斯、威爾特郡
郡名:克盧伊德、達費德、格溫特、圭內斯、中格拉摩根、波伊斯、南格拉摩根、西格拉摩根
管轄區:博得斯、中部、鄧費里斯-蓋洛韋、法夫、格蘭扁、海蘭、洛錫安、斯特拉斯克萊德、泰賽德
島區:奧克尼、設德蘭、西部島嶼
北愛爾蘭分為6個郡
郡名:安特里姆、阿馬、唐、費馬納、倫敦德里、蒂龍
首都:倫敦(London);人口:7,172,036 (2001年)。最熱月份為7月,一般氣溫在13℃~22℃;最冷月份為1月,一般氣溫在2℃~6℃。2006年4月,北京與倫敦結為友好城市。
國慶節:英國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國慶節,只有女王的「官方生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真正生日是1926年4月21日,而其「官方生日」則定在每年靠近6月11日的那個星期六。每年的這個時候,一向有「霧都」之稱的倫敦天氣也比較好。其主要活動,是由女王親自檢閱「軍旗敬禮分列式」。由於星期六本來就不是工作日,因而這一天也不在假日之列。
國家政要:國家元首為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政府首腦為工黨領袖戈登·布朗
國花:玫瑰花
國鳥:紅胸鴿
國石:鑽石
地理環境
概況: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共同組成的島國,還包括一些英國海外領地。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 ,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24.36萬平方公里(包括內陸水域),英格蘭地區13. 04萬平方公里,蘇格蘭7. 88萬平方公里,威爾士2. 08萬平方公里,北愛爾蘭1. 36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部的島國。由大不列顛島(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愛爾蘭島東北部和一些小島組成。隔北海、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與歐洲大陸相望。它的陸界與愛爾蘭共和國接壤。海岸線總長11450公里。全境分為四部分:英格蘭東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區、蘇格蘭山區、北愛爾蘭高原和山區。
河流:塞文河(354公里)和泰晤士河(346公里)。北愛爾蘭的內伊湖the lough neagh(396平方公里)面積居全國之首。
氣候: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終年溫和濕潤。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於-10℃,平均氣溫1月4~7℃,7月13~17℃。多雨霧,秋冬尤甚。年平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區的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中部和東部則少於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為乾燥,十月至來年一月最為濕潤。全國氣候類型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時差:經過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本初子午線的所在時區為零時區。比北京時間晚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