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人的酒席怎麼樣

英國人的酒席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3-23 12:46:41

❶ 關於英國婚嫁風俗--嫁妝問題

英格蘭人的婚俗豐富多采,從求婚到度蜜月均按自已的傳統方式進行。在英格蘭北部約克市求婚方式頗為奇特,繼承了古代民間遺風,女孩子成熟以後,需要出嫁了,便穿上不同顏色的緊身服飾,向男性示意。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意思,恰恰和交通信號燈一致。綠色的表示:"來吧!我願意戀愛,大膽地追求吧!"黃色表示:"機遇是有的,如果合我的意還是有成功的機會。"紅色表示:"目前我還不想談情說愛,不要追求我。"勇敢的小夥子會根據對方的服色,根據自已的選擇去大膽地追求,決不會被扣上行為不端的帽子。

一旦雙方確立了戀愛關系,男方要送給女方訂婚戒指並舉行儀式。這種習俗遍及整個英國。結婚或定婚戒指是許多民族的傳統習俗,英格蘭人在教堂里舉行婚禮儀式時,新郎給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人們甚至認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無效的。當神父詢問一對新人是否願意做對方的妻子或丈夫、能否相互尊重、白頭偕老後,新郎給新娘的無名指上戴上一枚戒指。它象徵著丈夫對妻子的純真愛情,同時妻子也表示接受並忠實於這種愛情。

戴戒指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中國,它不僅作為一種信物也是一種裝飾品。婚姻戒指最初並不鑲嵌鑽石、翡翠以及紅藍寶石等飾物,純潔的圓形象徵著由婚姻聯袂在一起的兩個人的團圓。在一些民族中象徵著一種魔力,保佑夫婦幸福長壽,同時,施予者表示對接受者的信任,接受者表示對施予者的忠誠。

金戒指象徵愛情的純真,銀戒指意味情感溫柔。英國人同西方各國一樣,定婚戒指是金制的而不鑲嵌任何寶石,結婚戒指應加裝飾物,至於戒指的質量則根據個人的經濟條件不同而不同。定婚、結婚戒指可戴在同一無名指上,也可以由結婚戒指取代定婚戒指。

英國在16世紀時,結婚戒指的內側經常刻是家族的圖案或箴言,諸如"上帝使我成為某某的妻子,"某位主教的妻子的戒指上刻上一隻手、一顆心、一頂主教冠和一個骷髏,銘文是:"前三個我賜予你,第四個使我超脫。"今天戒指上的銘文大多隻刻上新郎和新娘名字的開頭字母。

英國人結婚要穿禮服;新娘身著白衫、白裙、頭戴白色花環,還要罩上長長的白紗,手持白色花束。總之,英國人崇尚白色,它象徵愛情純潔、吉祥如意。而戴頭紗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紀,當時兩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頭紗。在古希臘,舉行結婚儀式時不僅新娘要戴亞麻或毛織品的頭紗,而且一對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羅馬時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顏色的頭紗以示區別。中世紀以後,宮廷貴族之中出現了用珍珠裝飾的花冠。爾後,發展成為白色頭紗,並且尺碼日益延長,並遍及歐洲各地。

一旦舉行完婚,新郎新娘從教堂里出來的時候,人們要向新人祝賀,這種祝賀不是親吻、擁抱和握手,而是向他們撒五彩繽紛的紙屑。撒紙屑的習俗起源於撒麥粒。1491年英國國王亨利七世攜王後到布里斯托爾旅行。旅行途中,被一位麵包師的妻子看到,於是她從窗子里向他們撒麥粒,並高呼:"歡迎你們,陛下!祝你們幸福、長壽。"這成為一段佳話,到16世紀時,這一習俗已廣為流傳,人們向新郎、新娘撒麥粒,有時還染各種顏色。麥粒象徵著豐收和生活富裕,同時也祝賀新婚夫婦幸福長壽,子孫滿堂。

度蜜月也是英國各地青年結婚的重要內容之一。他們把積蓄下來的錢用於旅遊,而結婚後去旅遊便稱作度蜜月。這原是古代的習俗,在新婚之時一定要飲用一種用蜂蜜特製的飲料,用來象徵家庭美滿、愛情甜蜜和生活幸福。而這種飲料從結婚開始要喝30天,因此就把新婚第一個月稱作蜜月了。

在英國對於結婚紀念日十分重視,每年都要慶祝並有不同的稱謂。第一年是紙婚,第二年是棉婚,第三年為皮革婚,第四年為毅婚,第五年稱木婚,第六年稱鐵婚,第七年叫銅婚,第八年叫陶器婚,第九年為柳婚,第十年是錫婚,以後是鋼婚、繞仁婚、花邊婚、象牙婚、水晶婚。從第十五年以後,每五年各有一個稱謂,依次為搪瓷婚、銀婚(第二十五年是個大典)、珠婚、珊瑚婚、紅寶石婚、藍寶石婚、金婚(五十年是第二大典)、翡翠婚、鑽石婚。這最後一個是第三大慶典,但很少有人能夠慶祝這個慶典。

❷ 外國人是怎麼樣辦婚禮的

美國人來源於世界各地,婚禮形式也就迥然各異。有熱鬧非凡的教堂婚禮;有根本沒有宗教儀式的世俗婚禮;還有賓客在山頂上光著腳舉行的婚禮;甚至還有一種駭人聽聞的在海底給賓客用氧氣罐的婚禮。但是,這許多婚扎中,不管它的形式多麼怪異,仍然包含著一些傳統的習俗。

例如,新郎與新娘要交換戒指。戒指經常戴在左手的第四隻無名指上,在婚禮上進行交換。這種傳統起源於原始早期社會,還被認為是具有魔力的。在一些原始部落里新婚夫婦被戴上用草和花編織的花環,以象徵婚姻的幸福與美滿。現在,戒指則象徵兩人相互承擔的義務。

婚禮儀式舉行後,常常由家中的親友往新郎新娘身上灑落一把把生米,以此祝願他們多子多孫。雖然,美國出生率在日益下降,但是,作為消遣嬉戲的灑米作法還在大多數婚禮儀式中盛行。

在婚禮儀式後,經常會舉行盛大的婚宴,這個婚宴也叫做招待酒會。酒會上各種豐盛的食物對公眾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以致於把對新婚夫婦的注意力給奪去了。食物的種類是以新郎新娘的文化傳統以及新娘家的喜愛和經濟狀況來決定,因為在美國經常是由新娘的家庭來支付婚宴帳的。在角落裡放著有許多層的色彩擯紛的結婚大蛋糕,傳統的作法是新娘與新郎一起握著刀來切蛋糕。據說過去,在吃蛋糕以前,先要把蛋糕丟在新娘的頭上。時代改變了,新娘再也不能忍受這種屈辱的習慣。不過有一點還是依然的,那就是把蛋糕給賓客吃以前,新娘新郎先互相給對方吃一塊蛋糕。

吃過蛋糕以後,新娘站在房間中央的一把椅子上,把花束拋給那些未婚姑娘。據說誰拿到那束花,誰就是下一次的新娘。有些姑娘積極地去搶,但有些則靦腆地躲開了。

然後,新娘與新郎就離開婚宴會場,去開始度蜜月(婚禮後的旅行)。這種蜜月旅行起源於古老的德國風俗,在德國結婚典禮後要喝一個月的蜜酒。當今的蜜月旅行大有不同,它完全取決於新婚夫婦的愛好,時間與經濟條件。有時候,一對新婚夫婦只在附近的一家旅館中度過一夜,而有時候,他們會在一個遙遠的度假勝地消磨兩周。蜜月旅行的費用應由新郎方面承擔。

英國有三種婚禮:英國國教婚禮、天主教婚禮以及世俗婚禮,即非宗教儀式婚禮。由於信仰不同,這三種婚禮有不同的要求和習俗。英國婚禮注冊有兩種,一種是在教堂舉行儀式時直接注冊,這是最傳統的結婚方式。但那太漫長了,要提前半年時間預約,還要張榜公告一個月,直到沒有人反對這對新人的婚姻,新人才有機會步入教堂,這實在太緩慢了。於是,市政廳注冊成了年輕人的最愛,因為在市政廳注冊只需要提前1個月預約。

在英國,婚禮一般是在周六的下午,在教堂或登記處舉行。新娘穿著白色的禮服,戴著面紗,拿著花。新郎穿著西裝,等在教堂的聖壇。當新娘到達時,風琴開始演奏結婚進行曲,在音樂中,新娘的父親帶著他的女兒走過長廊,然後把新娘的手交到新郎手裡,於是婚禮開始了。儀式的重要部分當然是交換結婚戒指,當這對新人結婚時,他們在教堂簽署結婚登記證,然後他們穿過教堂來到院子里。在院子里他們的朋友和家人向他們扔大米和五彩紙屑,向他們祝福。

婚禮後的宴會稱為招待會,通常是一個有三道菜的晚餐,加上許多含酒精的飲料。在第三道菜或甜點之後,主人開始發言了。新娘的父親(他支付婚禮的費用)通常講他的女兒以及他初次遇見女婿的情況。儐相的發言總是說新郎多麼出色。最後新郎發言,他通常會表示對新娘下嫁與他的感激之情。在發言結束後,通常會有樂隊演奏伴舞或者迪斯科助興,直到每個人都累趴下。通常新人會第二天一早出發去渡蜜月。

❸ 英國風俗文化論文範文

風俗 文化 是經濟基礎的反映,風俗文化是原始宗教、禮法的上源等觀點,英國人的風俗禮儀豐富多彩,很有講究。他們重禮儀,知常理,在處理事情和工作中,善於為他人著想。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英國風俗文化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英國風俗文化論文篇1

淺談英國人的風俗習慣

摘要:英國人的風俗禮儀豐富多彩,很有講究。他們重禮儀,知常理,在處緩遲理事情和工作中,善於為他人著想。英國人事業心責任感極強。反應機智靈敏,處理問題很靈活。本文將簡要對英國人的風俗習慣進行論述。

關鍵詞:英國;風俗;習慣;尊重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其首都是倫敦。倫敦以霧大聞名於世,經常是連續多日濃霧不退,距離兩三米以外就什麼都看不清了,因此倫敦被稱為「霧都」。英國的地理位置處於歐洲的西部,面積約為二十五萬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六千萬,其中英格蘭人占絕大部分。英國在世界上是最早開始進行工業化發展的國家,工業發展歷史悠久,技術水平高,在世界的工業化發展進程中佔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英國是世界第四貿易大國,它依靠對外貿易發展本國經濟,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原料和食品進口國之一,也是經濟發展較早的國家之一。

英國人重禮儀,知常理。懂得理解人、幫助人、體諒人。在處理事情和工作中,善於為他人著想,盡自己做大的努力把事情辦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給對方,頗具紳士風度。英國人事業心責任感極強。有鑽研的精神,只要認准了一個目標,確定了方向,就會不惜付出一切,把它做好,力求完美。在與人交往中,英國人很平易近人,容易接觸,與朋友初次見面行握手禮,不隨便擁抱接吻等,注重端莊得體。英國人與人相處懂得推己及人,反應機智靈敏,處理問題很靈活。英國人的風俗禮儀豐富多彩,很有講究。

如果你有幸被英國朋友邀請至家中做客,若僅是以愉快為目的的邀請,進行交往聚會,那麼你若提前到主人家就是不禮貌的行為了,因為主人一旦沒有準備充分,你提前的到來會讓主正鉛人感到尷尬不快,會讓他很難堪,所以大約晚到十分鍾左右,不超過半小時是最好的。聚會結束後不要在主人家坐的太晚,晚餐結束以後稍作聊天,大約一小時之後,或者在晚上十點至十一點之間離開是最佳的,這樣不會影響主人的休息,又顯得有禮貌。

英國人的邀請招待客人的方式主要分為宴會和茶會兩種。茶會又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在用餐過程中,英國人不會像中國人一樣熱情的勸客人喝酒盡興的,他們很尊重客人的選擇,隨興趣選擇就好。如果沒有喝酒的意願在主人給你斟酒時你只需用手遮住杯口就好,絕不會勉強。當然,英國人大多數是對酒情有獨鍾的,畢竟英國也是個擁有著豐富酒文化的大國。

英國人習慣食用燒烤、煎炸類的食物,但是卻又喜歡清淡的口味。對肉類和海鮮以及蔬菜類食物都有獨到的烹飪方式。英國人對牛肉很是喜愛,特別是烤牛肉再加上新鮮的蔬菜,撒上少許的芥末醬或者奶油等精選的作料,舉哪好香噴噴、油膩膩,咬上一口外酥里嫩,實屬英國人的最愛。

中國有句老話叫「一天之計在於晨」,早晨的心情狀態等影響著一天的精神狀態。同樣,英國人也很注重清晨的美好時光。特別是早餐的准備上更是細心周到,講究豐富的營養,他們的早餐多以熏肉、麵包、果醬、果汁、雞蛋、燕麥粥、炸蘑菇、煎肉腸、咖啡、茶等為主。早餐美味豐盛,精神百倍地開始新一天的工作。英國人的午餐卻很簡單,大約在中午一點左右,一般都是在單位或外面簡單完成的。習慣早晨在家做好三明治帶到單位中午食用,十幾分鍾就解決,繼續投入工作。下午四五點鍾是下午茶時間,下午茶主要包括茶飲和各種小點心,例如 蛋糕 、餅干、三明治等,是多年來英國人一直保留下來的傳統習慣。英國人最重視晚餐,一般稱為正餐或者大餐。大餐選擇的時間較晚,食物較為豐盛,主要以肉類和菜品為主,持續的時間較長。

在與英國人用餐時還須注意的是英國人在進餐的過程中不喜歡戴帽子、不喜歡用手肘支在餐桌子上、嘴裡邊吃東西邊說話、大聲的打嗝等都是極為不禮貌的行為,所以在英國生活了解餐桌禮儀還是很關鍵的。

英國人很注重外表舉止形象,社會交往方面禮貌端莊。英國人總會給人一種高雅、端莊、矜持的感覺。他們不習慣主動與人接近或接觸,不習慣激動的感情外露,即使心情很不好有傷心事,但是他們也不會表現出來。他們總是很謙虛謹慎,能夠時刻控制自己的情緒。

社會交往中,英國人第一次見面行握手禮,言語客氣。不論身份、地位、職業、貧賤、都以禮相待;請求別人幫忙時,態度不強硬不蠻橫,講究委婉真誠,請求幫助;英國人尊重婦女,凡事女士為先,無論是在路上行走、公交站乘坐公共汽車、商場乘坐電梯等男人們都很紳士的請女士先來,漫於在街頭,男人也要走在外側女人則走在內側,做好隨時保護女人的准備,當然也很少有人在大街上散步時手拉手,因為他們很注重言談舉止;英國人習慣「以貌取人」,他們很講究服裝打扮,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選擇不同的服飾,佩戴不同的首飾。對於男子來說三件套的西裝,打上整齊的領帶,筆直的西褲是英國的傳統服飾風格。在英國,無論男女只要一外出,精心穿戴一番已經是一種習慣。

英國人在社會交往、談生意的過程中,態度嚴謹認真。在商討一件事的過程中他們不隨意的點頭或贊許,只有經過深思熟慮後,同意對方的觀點或者向對方表示祝賀時,才會宣布最終的決定或與對方握手。在談生意中,他們一般不邀請對方早餐談工作,午餐又很簡單顯得不雅,所以晚餐時間是 職場 人群談生意最好的選擇。因此重大的活動內容都集中在晚餐,也就是正餐時進行。赴宴時,隨手帶上一束鮮花作為禮物最好不過了。當然,菊花和百合花在某種意義上講都有死亡的涵義,所以不宜隨便送人,其他花就都沒有問題了,一定會得到主人的喜愛。

英國人崇尚簡朴,摒棄鋪張浪費。無論是在飲食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都以簡單樸素為主。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兩位朋友到家中做客,他們以茶相待,在泡茶煮水時,他們肯定只煮兩份水,不會多煮一點水,因為他們討厭浪費的行為。英國人熱衷於 飲茶 ,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歡喝茶,每天清晨以茶開始,夜晚以茶結束,特別是濃郁的紅茶更是英國人的最愛,有時還在茶品中添加一些牛奶,味道香濃純正,醇香可口。英國是一個飲茶大國,英國人每天的飲茶次數絕不低於六次,令人嘆為觀止。

當然在與英國人交往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忌諱:
第一、不能插隊。英國人注重良好的生活習慣,講文明懂禮貌,先來後到,有序排隊是英國人的傳統習慣。無論是上公交車、還是乘坐火車、點餐吃飯、購物等等他們都井然有序的排隊進行。加塞是英國人極為厭惡的一種行為。

第二、不要講價。在英國買東西人們最討厭的就是討價還價,覺得砍價的行為很讓人難堪,沒有臉面。在選購的過程中如果這件商品你認為值就買下,不值也沒有必要多費言語。果斷乾脆為好。

第三、詢問女士的年齡。每一個人都想永遠年輕漂亮,害怕老去。英國的女士更是如此,他們視自己的年齡為私人秘密。詢問女士的年齡是英國女士極為反感的問題,他會認為你很沒有涵養沒有禮貌,所以說,對於中年的婦女,如果你誇她一句:「你真年輕!」她是再開心不過的了!當然,在英國,男人的收入問題、婚喪問題、職業以及宗教問題都屬於個人的私事,日常交際中都不易隨便談論。

英國人還討厭「13」這個數字,認為它是一個不吉祥的數字,所以日常生活中都盡量避開它;英國的交通規則和中國也有所不同,它們是靠左行駛,經常多霧,交通行駛一定多加小心;英國的醫療保障體系很優越,一切病人都免除醫療費,即使是來英國的遊客有醫療需要的話都可享受免費的待遇。

在英國每年的七月、八月、 聖誕節 和復活節,屬於長假期,商務活動明顯減少。大多數的商務人士都會休假。所以不方便開展商務活動,從事商業活動的人士盡量不要在這兩個時間段來英國從商,容易徒勞無獲;英國人為了避免賄賂等敏感問題,在接收禮物時,拒絕較大較貴重的物品,從政清廉;英國人很守時,很有時間觀念。在商務活動中,要提前預約,不得遲到早退;工商界人,從商嚴謹認真,不易受感情左右,公事公辦,不輕易做出決定,看重沉著穩重的舉止言談。

如果你去英國旅遊,見到英國人不要輕易的問對方:「您吃飯了嗎?」「最近心情怎麼樣?」「你要去哪裡啊?」等問題,因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和生活習慣,這些問題也許在中國看來很普遍很熱情,但是在英國人眼中,這些問題卻是很隱私很不禮貌的。所以說,要尊重對方的習慣,談論一下天氣狀況「今天天氣很不錯啊!」是很友好和明朗的話題。

在英國旅遊要時刻警惕,英國的交通規則是左側通行,一定要遵守紀律,嚴於律己,排隊有序,過馬路行車千萬不要粗心大意,安全第一。

英國人講究消費的禮節。在餐館用餐、賓館入住、外出打車等,一般都要按照正常付費的百分之十,給予服務生相應的小費,有時在主人家做客,根據情況而異,都要付給家中傭人一些相應的小費。當然,有時公共場所會把小費列入到賬單中,那樣就不必再另付小費了。

英國的風俗禮儀講究很是豐富多彩。通過以上我們對英國人的風俗習慣的了解來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傳統民族文化特色深深地影響著英國人的生活軌跡,一代一代傳承至今。英國人的朴實簡單、彬彬有禮也充分的體現了英國 傳統文化 的內涵。不屈不撓的英格蘭人作為英國的主體民族,其民族性格對英國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英格蘭人性格具有務實、重視傳統、尊重個人自由的鮮明特點。這些獨具的特色,推動了英國創新精神的延續和發展。英國所以能夠在一個世紀的時間里保持著自己的優勢不受侵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英國人的創新精神。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簡單而高雅。其實我們在學習一門語言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在學習這種語言的本身,我們更是在學習這門語言的文化。也可以說要想學好一門語言,首先要從這門語言的文化學起。既要學習文化中的語言,也要掌握語言中的文化。

參考文獻:

[1]阿建.英國一瞥[J].初中生,2005,(7).

[2]陳平潤.英國見聞[J].八桂僑刊,1994,(2).

[3]路峻遠.在英國辦事要有耐心[J].神州學人,2004,(3).

[4]傑克.不列顛性格[J].教書育人,2004,(5).

[5]志明.吃在英國[J].少年文摘,2005,(2).

英國風俗文化論文篇2

淺談英國騎士文化

【摘 要】騎士是中世紀的傳奇,國內外對騎士制度的研究也從未中止過。而國內學者主要將騎士制度視為整個歐洲共有的軍事文化現象,並對之進行了宏觀方面的研究,對單個國家的騎士制度進行的探討很少。 文章 將英國的騎士制度作為一個整體,對騎士的產生、英國騎士的特點、騎士制度在英國的表現和演變以及騎士文學進行了條理清晰的闡述和對比分析。

【關鍵詞】英國;騎士制度;騎士文學

相信看過第70屆奧斯卡金獎影片《泰坦尼克號》(Titanic)的人在感動於傑克(Jack)和羅絲(Rose)偉大浪漫 愛情 故事 之餘,一定不會忘記那些將生的希望讓給婦女和 兒童 的英國紳士們及在危難時刻依然泰然自若地奏響靈魂安定曲的樂手們。「不惜犧牲生命來保護婦孺、弱小」的信念已成為英國人為人處事不言而喻的指導原則,那麼他們這種給人心靈以震撼的翩翩 「紳士風度」從何而來?我們自然會將目光投向英國的歷史。穿越時光的隧道回溯過去,我們可以從中世紀英國的騎士制度中找到答案,可以說沒有昔日的騎士制度就沒有今日的紳士風度。

騎士制度不是英國本土的產物,法蘭克王國才是它的祖籍地。騎士制度從法蘭傳入英國後就在本地紮根、開花、結果,並結合本土的特色產生了一些區別於法國及歐洲其他國家的特徵。

一、騎士的產生和冊封

約從公元5世紀到15世紀,這1000年被稱為歐洲中世紀,當時歐洲大陸封建割據,領地之間經常發生爭奪戰。在中世紀的歐洲戰場上,出現了橫刀躍馬的騎兵,他們馳騁於戰場,英勇奮戰,在一些戰役中充當主力。騎兵在歐洲戰場的作為直接促使了以專門從事作戰為職業的騎士階層的誕生。中世紀本來是一個非常枯燥乏味的時代,但是因為眾多騎士的活躍,平添了很多浪漫主義與英雄色彩,這也為西方文學家以及後來的好萊塢導演提供了無數可以混飯吃的素材。

騎士頭銜類似現在的學位,只有受完初、中、高各級 教育 並且成績合格者,才能冊封騎士。在英國,騎士們必須從小在大貴族家裡經過嚴格的學習與訓練,經歷侍童和扈從兩個階段,侍童階段相當小學,主要干點雜活,跟著貴夫人及其女兒學習騎士禮儀與文化知識,以及 唱歌 、樂器等藝術科目。到了扈從階段,就與中國古代教育的「六藝」很相似,騎士必須學習「騎士七技」,即騎術、 游泳 、投槍、劍術、狩獵、吟詩、弈棋等,總之是要文明其頭腦,野蠻其體格。到21歲之後,就可以被冊封為騎士了。冊封儀式非常隆重而復雜,需要齋戒、沐浴、懺悔、祈禱、穿戴鎧甲頭盔、授劍等等,並且花費也比較大,後來由單個冊封變成多人集體冊封,類似現在的集體婚禮,這樣更熱鬧也更經濟一些。

二、英國騎士制度的特點

英國的騎士制度來源於法國,騎士制度的演變深受法國的影響,因此英國和法國的騎士制度在很多方面都顯示了相同的特性。但英國的騎士制度又不完全等同於法國或者其他歐洲國家的騎士制度,它還存在自己的特徵,正是這些不同給中世紀英國帶來了戰爭的勝利和獨特的文化。

(一)騎士直接效忠國王

與法國的騎士制度一樣,英國的騎士制度也是建立在封建制度的基石之上的。但不同的是,在當時的法國,國王對王國的土地的所有權近似一種名義。在法國,每一級的封臣只向自己的直接封主宣誓效忠,威廉深刻認識到法國原來的制度不足以鞏固他在英國的統治,於是他採取了三項 措施 來加強王權。一是1086年他派專員對各地各級封臣的地產佔有和收入情況進行了嚴格的調查,編訂《土地調查清冊》。從經濟上對騎士進行嚴格監控。二是威廉同年在索爾茲伯里召開效忠宣誓大會,要求英國所有領有土地的封主對他行臣服禮、宣誓效忠。三是原盎格魯一撒克遜軍隊里的主力民兵被威廉加以重組和利用。從威廉起,這種直接控制騎士的傳統得以繼承和延續。私戰在強大的王權下得到遏制,也成為了英國區別於法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一大特色。

(二)盾牌錢的實施和騎士軍事職能的轉化

12世紀初開始,一種以錢代役的盾牌錢(shield money)制度在英國出現,騎士兵役義務也開始轉化,這構成了英國騎士制度的第二個特徵。早在威廉二世統治時期(William II,1056--1100,1087--1100年),免服兵役稅,即盾牌錢就開始在英國實施了。盾牌錢在英國出現,一方面引起英國軍隊內部結構、組織關系和作戰方式的變化而使英國在戰爭中多次獲得優勢,屢戰屢勝;另一方面,它對騎士階層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盾牌錢制度實施後,英國國王大量使用僱傭軍,步兵和弓箭手成為英國軍隊的主力。在英法百年戰爭中,英國用這種由僱傭軍和騎兵共同組成的混合編排軍隊對抗法國傳統的騎兵陣容,取得了光輝的勝利。

三、騎士精神向紳士風度的轉化

隨著騎士軍事職能的轉換,雖然騎士階層不再有軍務的紛擾,但同時也失去了來自戰爭的額外收入。14世紀末發起的圈地運動和亨利八世(HenryⅧ, 1509―1547)時期進行的宗教改革所引發的地產轉移使當時投身於土地投資的騎士、一些城市富裕的律師、商人及富裕的自耕農獲利豐厚。由於有著共同的經濟目標,這些人的社會屬性逐漸接近,政治上也逐步靠攏,於是慢慢地形成了一個嶄新的鄉紳階層。

騎士的思想和行為方式會影響到鄉紳階層的其他成員,其具體表現就是整個鄉紳階層在文化和意識形態方面極力模仿上流社會。他們一方面將這種向上模仿所得到的貴族騎士的價值觀向市民社會推廣傳播,一方面也用自身形成的資本主義倫理價值觀向上層社會施加影響。在英國社會中不斷上升的中間階層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在客觀上促進了英國騎士精神與資本主義倫理精神的交匯融合,從而創造出了獨具英國特色的紳士風度。

四、騎士文學

文學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它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狀況和理想,同時它又通過鮮活的人物形象來引導和塑造人們的思想觀念。騎士文學產生於十一到十三世紀。由於騎士制度的確立、騎士階層社會地位的提高,產生了他們自己的精神生活和道德准則。他們突破__的出世觀念和禁慾主義,要求現世享樂,嚮往世俗的愛情,追求個人英雄主義的騎士榮譽和俠義的扶弱除強的騎士精神以及溫雅知禮的騎士風度等。騎士文學就是這種精神特徵的集中反映。

猜你喜歡:

1. 英國文化論文

2. 英國紳士文化論文

3. 英國禮儀文化論文

4. 關於英國文化的論文

5. 英國文化概況論文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英國文化論文」

❹ 外國人結婚收禮錢嗎

外國人結婚收彩禮嗎?我覺得外國人結婚也得收彩禮呀,什麼人結婚他不收彩禮呀,你為什麼要結婚呢?你結婚了,你不就是得需要錢嗎?需要錢,你人不得給你送錢嗎?哪有結婚不收禮的啊,我覺得沒有結婚不收禮一點啊,14個人,他也結婚收禮他即使

❺ 英國王室的婚禮,為什麼那麼引人注目

英國王室的婚禮,是受到許多國家首腦來關注的。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貴族與平民的結合因為是獨一無二的啊。國家重要領導人的婚禮能不應人矚目嗎?

❻ 中英國過年習俗比較表格

英國的過年習俗

在英國,公歷元旦雖沒有聖誕節那樣隆重,但
在除夕夜和元旦,還是根據當地的風俗勻慣開展種
種慶祝活動,以示送舊迎新。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
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
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
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
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
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
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
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
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
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英
國的新年慶祝活動大都在除夕火夜舉行,「迎新宴
會」,便是其中之一,這種宴會分「家庭宴會」和
「團體宴會」兩種,宴會通常從除夕晚上8時開始中
直至元旦凌晨結束。宴會上備有各種美酒佳餚和點
心,供人們通宵達量地開懷暢飲。午夜時分,人們
打開收音機,聆聽教堂大鍾的新年鍾聲,鍾聲鳴響
時,人們一片歡騰,舉杯祝酒,盡情歡呼,高歌《
往昔的日光》。「除夕舞會」則是另一種慶祝活動。
由當地的旅館和舞會,夜幕降臨。人們身著節日盛
裝,從四面八方傑到這些裝飾一新的燈光輝煌的舞
場,在美妙的樂聲中翩翩起舞,成千上萬的人群,
還雲集到各個廣場,圍繞著廣場中心的噴泉和厄洛
斯神象,載歌載舞,盡情狂歡。電視台還在廣場做
現場直播,讓在這家「守歲」的人也共享歡樂。

中國的過年習俗各地區不同。大致有:

* 祭灶,就是小年送灶王爺上天

* 掃塵,

* 貼春聯,貼年畫,

* 請神,拜神,送神,

* 燒香,燃燭,

* 掛燈籠,燈籠里點蠟燭,燭焰躥動,真好看.要是放一個電燈泡,可就遜色多了.

* 拜祖先,

* 敲鑼打鼓,

* 年夜飯,守歲,

* 放鞭炮,

* 拜年,

* 壓歲錢,

* 踩高蹺,舞龍燈,

* 闔家團聚。出門在外學習工作的人要回家與父母團聚,一起過年。

以下是更詳細: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准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製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製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回答者: s19851002 - 千總 五級 2-2 12:05
春天的節日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 它是根據1月1日在中國農歷日歷. 它是中國中國新年一個月前的一天,通常是在節日,人們開始為裝修房子買衣服和食品. 新年前夕,每個家庭都會聚在一起吃飯、談話、看電視幾乎整個晚上. 孩子們最高興的,因為他們可以得到來自父母或帶來大的父母. 農歷新年中國人喜歡吃餃子. 他們的鄰居和朋友聚會時,他們會說新年快樂! 新年慶祝會歷時約半個月.
回答者: li960316 - 試用期 一級 2-2 12:10
濰坊青雲山、金寶樂園、楊家埠推出「年俗」系列旅遊活動.城市裡自不必說,超無聊.鄉下的年卻更顯出年的趣味。似乎在孩子童心的世界裡,他們對年的渴盼是其它誘惑所遠不能比的,盼著過年的壓歲錢、新衣裳、煙花炮竹,還有那熱騰騰的團圓餃子……

山東人過年很講究,而各地又有自己不同的習俗。

比如過年的吃食,每到除夕,老百姓大都要煮許多黑棗。吃棗的時候,必須將棗仁吐在地上,因為「仁」在山東的方言里和「銀」諧音,意為 「遍地吐銀子」。除夕夜,家家戶戶要在大門外橫一根木頭柱子,家裡頭不準掃地、潑水,據說這是為了能留住財神。

諸如這樣的舊俗還很多,比如忌動針錢,忌吃葷,忌搗蒜;初一晚上忌點燈,據說點了燈,老鼠就會泛濫成災;初一忌打破東西,萬一打破東西,要手持碎片,不回頭,不說話,直走到井邊,將碎片拋擲井中,否則「主凶」;煮餃子,破了不可說「破」,要改說「掙(賺)了」。

我小時候過年,初一早上必須做的一件事就是起床後一聲不響,先去緊緊抱住家門口的椿樹,同時唱「椿樹椿樹王,你長粗來我長長,你長粗了做材料,俺長長了穿衣裳……」雖然那時候,我並不明白椿樹和我長大有什麼聯系,但是我還會規矩地去做,至少這會賺得母親滿臉的開心。

「有錢沒錢,貼對子過年。」山東是一個農業大省,過年的對聯也多與「農」字有關。像「六畜興旺,五穀豐登,」、「和風吹綠柳,時雨潤春苗」等等,都在祈願新的一年能有一個好的收成。

初一到十五,鄉下的年似乎一天濃比一天。舞獅子、扭秧歌可以稱得是山東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頓節日大餐。「山東秧歌」源遠流長,風采獨具,從表現形式上大致分為地秧歌、寸秧歌、蹺秧歌三種,其中蹺秧歌歷史最久、分布最廣,表演形式簡單。男性的粗獷豪放、女性的嫵媚柔韌,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串親更是山東人過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內容。俗話說:「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先看姑,後看舅,岳父岳母在後頭」等等不一而足

過年是中國人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各地過年習俗都有自己的特色,溫州也有自己獨特的過年文化。從冬至開始,溫州人就紛紛籌備各種年貨,像曬醬油雞、醬油肉,炊松糕等等。

冬至吃湯圓

冬至稱「至日」,俗稱「冬節」。這天早晨,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或麻糍。湯圓的餡為甜糖或芝麻,也有鹹肉湯圓。而麻糍則要先把糯米炊熟,搗韌做成塊形,然後放在加糖的豆粉中滾動使之粘滿豆粉,即為麻糍,麻糍為冬至的點心,俗稱「擂麻糍」。吃麻糍、湯圓,寓意著團圓和喜慶,民間有「吃了冬至丸,就算長一歲」的說法。

曬醬油肉和鰻鯗

溫州人習慣大約在農歷十一月份就開始曬醬油肉和鰻魚鯗。用生瘦豬肉、生雞鴨放在醬油中泡浸,然後曬干食用,別有風味。過去,在曬這些臘貨的那個月份,每家屋檐椽上密密麻麻地扎滿鐵釘,上面掛著醬油肉、醬油鴨、醬油雞。自做的醬油肉、醬油雞味美質優,所以即使市場里有現成的賣,人們還是願意自己動手曬。鰻魚是溫州的特產,溫州人一般去菜場買些個頭比較大的鰻魚,剖開淡曬,就成了我們口中的「鰻鯗」,鰻鯗比鮮鰻還要好吃,是年夜飯中佐酒的佳品。

搗年糕

也叫「搗糖糕」用糯米摻些秈米,加上紅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臼中搗韌,然後做成長方形,瑞安叫「慢食」。如放在不同花紋的印版里,可壓成如牡丹、蟠桃、魁星、財神爺、狀元,以及鯉魚、麒麟等圖樣的甜糕,也有做成元寶狀的,最大重約3公斤,插上銀花可放在中堂長條桌上,每個房間也可擺上。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祭灶

農歷十二月廿四,家家戶戶還要「拜鑊灶佛」。據說這天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凡人功過的日子,據說灶神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會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麥芽糖,為的是灶王爺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說壞話。

撣新

每年農歷十二月廿四前後,沿襲臘月「撣新」習俗,溫州全城家家戶戶掃塵驅垢,粉壁飾室,滌具曬物,每戶人家趁此機會洗去家裡一年堆積下來的污垢,准備乾乾凈凈迎春。

貼春聯

過年的另一種普遍習俗是貼春聯。早在宋朝,貼春聯已成為流行的習俗,宋朝把春聯稱為桃符,古人相信桃能驅鬼辟邪,所以常在門前設置一些桃木製作的物品作為裝飾,稱桃飾,後來慢慢嬗變成桃符即春聯。過去的春聯都是用墨在紅紙上寫黑字,最近幾年,市場上流行用金色印刷在大紅紙上的春聯,頗受人們青睞。除夕那天,各家大門、屋柱和房窗兩邊都用紅紙貼上春聯,俗叫「門對」。門楣上貼四個字,俗叫「橫批」,單扇門貼「大吉」兩字。正屋、廳堂、書齋以及豬、羊、牛欄,都貼上不同內容的春聯,內容大多是祈求吉祥平安和各業豐收。

分歲酒

除夕夜合家同堂,擺酒聚餐,或邀請好友親朋同食,開懷暢飲,稱「分歲酒」。因為除夕是新舊年交替的分界線,吃分歲酒,意即新舊歲由此夜而分。因此,這餐飯不論貧富,都要盡量辦得豐盛些。溫州人很講究吃「分歲酒」,又稱「年夜飯」。

吃分歲酒非常講究吉祥。過去酒席上會用十隻硃砂高腳紅碗,盛著十樣冷盤,叫「十全」。其中除雞、肉外,要有花生(結子)、柑桔(大吉)、鯉魚(跳龍門)、豆腐(家門清潔)等,而且每碗必須要有一塊切成薄片的圓形紅蘿卜頭蓋在頂端,以示討彩。吃過分歲酒,大家自尋娛樂,往往徹夜不眠,俗叫「守歲」,也叫「望年夜」。

開門炮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戶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富,俗謂「接年」。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並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都響,聲音宏亮清脆,最為吉祥。

❼ 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風俗,現在人們的婚禮都大同小異,想要知道有啥稀奇的形式沒有啊

說到中國的傳統婚俗,人們便會想到什麼「三書六禮」「三拜九叩」這些繁俗禮節。但甫一提到異國婚俗,人們除了想到婚紗,教堂、牧師之外,便不會有太多的印象,其實由於民族、文化的差異性,使得各地的婚俗都呈現出很大的不同,而正是這些絢麗多姿,五彩繽紛的婚俗習慣構成了人類社會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法國:白色婚姻

白色是浪漫的法國婚禮的主色調,無論是布置用的鮮花,還是新娘的服飾,乃至所有的布置裝飾,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出法國人眼中的婚姻應該是純潔無暇的。婚禮上,新娘子必會准備名為「Weddingarmosre」的櫃子作嫁妝,櫃上刻有手工精細、象徵健康以及繁榮的圖案,是以又有「希望之匣」的美稱;而新人才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稱,名為「Coupdemarriage」意思為「婚禮之杯」

德國:德國人的「瘋狂」

與德國人一直崇尚的理智與冷靜不同,他們的婚禮更多呈現出瘋狂的一面。德國人在婚禮中會舉行Party(派對),派對中,新人會被戲弄,這有類似於我們中國的「鬧洞房」,其中重頭節目就是興高采烈地將碟子擲碎。到了婚禮舉行之日,新人會坐在由黑馬拉的馬車來到教堂。而在婚禮舉行的地方,會用紅色絲帶和花環封著出口,新郎須以金錢或答應舉行派對作交換條件,新人才可以通過出口,這在德國的傳統婚禮中叫做「ropingthecouple」。另外,在婚宴中,以碎扁桃仁製成的糖果,混有香料的酒和啤灑是款客的主要食品。

希臘:手套中的糖

希臘的新娘子會在手套中放一些糖,代表把甜蜜帶進婚姻生活。希臘人喜歡在婚禮中跳傳統的圓舞招待賓客。婚禮舉行時,其中一項程序是由詩歌班的領唱者訓示新郎要好好照顧和保護妻子,新娘子則會輕拍新郎的腳掌以示尊重。新人會用簿紗包裹著以糖形的扁桃仁,然後分派給賓客,以象徵豐足和美滿。

義大利:甘與苦的婚姻

義大利人的婚俗跟希臘人的婚俗頗為相似,他們同樣喜歡以傳統舞蹈中接待賓客,他們的傳統舞蹈名為「Tarantella」;此外,他們也同樣喜歡分派裹以糖衣的扁桃仁給參予婚禮的嘉賓,不同的是這些扁桃仁在義大利文化中象徵著甘苦與苦的婚姻。另外,義大利的新娘准有一個名為「busta」的小袋子盛載現金和禮物。

英國:貯放時間最長的蛋糕

傳統的英國式婚禮,新娘會手持象徵好運的馬蹄練,若新人住在郊外,則要與觀禮嘉賓步經教堂,並於途中灑滿橙花。英國人的婚禮多在正午舉行,隨後安排午餐聚會,稱作新婚早餐。而英式的結婚蛋糕由大量水果製成,並在蛋糕面上飾以碎扁桃仁,頂層喚作「ChristeningCake」,有「誕生之瓶」之意,會保留至第一個嬰兒出生。

捷克:給你買路錢

在捷克婚禮中,女儐相會把迷迭香的小樹枝扣在賓客的衣服上,以像征生活美滿及堅貞不變。禮成後,神父會在教堂外將新娘交予新郎,並訓示新人要努力完成對方的心願。然後新人踏過一段鋪滿絲帶的路,新人的親友要付款讓新人通過。

蘇格蘭:格子裙、風笛及鞭炮

傳統的蘇格蘭格子裙是新郎必穿的禮服,富於蘇格蘭特色的風笛聲會響澈整個婚禮會場。和中國人相似,蘇格蘭人還會放鞭炮以趕走不祥及邪惡之物。

俄羅斯:歲歲平安

俄羅斯婚禮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說完賀辭,乾杯後把玻璃杯拋向天花板,環璃杯跌成碎片,象徵一新人將有美滿的婚姻,這就有「歲歲(碎碎)平安」的意思。另外,從新人在花車車頭縛上的裝飾可知道他們期望第一個嬰兒是男還是女,若是小熊就代表想生兒子,若是洋囡囡就代表想生女兒。

瑞士和荷蘭:環保婚姻

瑞士和荷蘭的新人最有環保意識,他們會在新居種一棵松樹,喻意好運和百子千孫日本:「和服」新娘日本人喜歡在婚禮中以含有「慶祝」意思的糖果「Kyogashi」款待賓客。新娘子會穿上絲制的結婚專用和服,上面織有新娘的家族飾章,還會戴上假發飾物。在婚禮中,長輩和嘉賓會在乾杯時致賀辭,並細訴新人的相愛故事。

菲律賓:永恆的愛

菲律賓人通常會在婚禮會場掛一個裝飾鮮花的巨型大鍾,裡面藏著一對白鴿,完成所有程序之後,新人會拉動系著大鍾的絲帶,讓白鴿自由飛翔以象徵永恆的愛。觀禮的嘉賓會輪流與新娘和新郎跳舞,並把金錢釘在他們的衣服上,有時候雙方的親戚朋友還會比賽哪方得到的金錢較多。

韓國:「兩點」紅新娘

韓國新郎會穿上大禮服,新娘的嫁衣則是七彩的絲織服,配以長袖子和黑絲頂冠。新娘的化妝會在臉頰上點兩個紅點,有抵抗邪靈的意思。

阿拉伯:「慟哭」婚禮

新娘會穿著裝飾華麗的土耳其長袖袍子,手腳則會畫上紅褐色的格子花紋作為裝飾。阿拉伯人會將觀禮的嘉賓人分男女來接待,觀禮的女士會依習俗為新娘出嫁而慟哭。

阿根廷:花水浴

在阿根廷一些地區,青年男女在訂婚或結婚時,有洗「花水浴」的習俗,所謂「花水浴」,即在入浴前把整藍鮮花撒在水面,灑浴時用花瓣揉搓全身,他們認為水是聖潔的,花是喜慶的,而「花水浴」正可以代表美滿和吉祥。

墨西哥:鹽、酒和麵包

傳統的墨西哥吉卜賽婚禮,新人被喂以拌了鹽的酒和麵包。這意味著除非世界上再沒有鹽、酒和麵包,否則,這對夫婦的愛是不會消失的。

印第安:「昂貴」的婚姻

印第安人認為珠寶可以抵抗飢餓、疲倦、疾病及惡運,所以新郎及新娘會戴上銀貝殼和綠松石等珠寶首飾。在印第安文化里,水象徵著潔凈及純正,新娘及新郎會進行洗手儀式,代表把舊日的戀愛和悲傷回憶通通洗掉。還有印第安人認為東方是代表將來的方面,所以婚禮的所有儀式都要面向東方。

非洲:掃帚與婚姻

非洲人民風淳樸,新娘要來起辮子,蓋上面紗,作蓋怯與嫻淑狀;參與婚禮的主持人、嘉賓及觀禮者則必須穿上傳統的非洲長袍。依非洲習俗,一對新人要跨過飾滿鮮花的掃帚,象徵跨進人生的新階段。在婚禮中,非洲人會以鼓聲及庫加舞典助興,並把酒倒於地上,獻給神明。

加勒比及百慕大:水果蛋糕

加勒比及百慕大的婚禮食品十分特別,他們傳統的結婚蛋糕是深色水果製成,其中包括酒釀的萊姆果、佛手橙;蛋糕的形狀奇多,其中以花園的造型最為普遍。在百慕大,新人還親手栽種一棵樹,象徵子孫綿綿. 。。。

閱讀全文

與英國人的酒席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從廈門去越南旅遊怎麼去 瀏覽:126
英國軍服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263
為什麼種植越南青柚 瀏覽:362
從青島到越南多少錢 瀏覽:8
越南簽證每月多少錢 瀏覽:241
義大利瓜葉怎麼炒好吃 瀏覽:338
中國健康證在哪裡辦理 瀏覽:678
印尼王者榮耀聯賽在哪裡看 瀏覽:493
印尼華人為什麼被欺凌 瀏覽:620
印度建長城多少公里 瀏覽:556
印尼青山項目怎麼樣 瀏覽:354
越南六姐妹哪裡人 瀏覽:131
印尼小胖是怎麼火的 瀏覽:263
義大利怎麼去馬爾他坐船要安檢嗎 瀏覽:949
伊朗對伊拉克現在有什麼影響 瀏覽:301
印尼流量卡不知道卡號怎麼查 瀏覽:372
中國賣美國多少口罩 瀏覽:68
為什麼有的卡詩產地在義大利 瀏覽:786
在印尼怎麼跟當地人溝通 瀏覽:202
中國最美麗茶鄉在哪裡 瀏覽: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