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隻軍艦上多少個軍人
小型軍艦,如炮艇和掃雷艇,一般戰勤全配置肢迅的話,全隊二十到四十人之間橘飢沒;
中型軍艦,如巡邏艦和護衛艦等,一個艇員隊,圓納全隊六七十人到一百出頭的規模;
大型軍艦,如驅逐艦和大型潛艇,一個艇員隊,全隊至少一百二三十人,多的有兩百多接近三百人的編制。
特大型軍艦,比如兩棲戰艦和航母,一個戰勤艇員隊,全隊至少一千多人(包括陸戰隊員等配屬力量),甚至五六千人。
⑵ 26型護衛艦的設計特點
依照BAE System初期的26型設計,其全長為141m,滿載排水量6850噸。在2011年3月,BAE System提出新的26型構型,全長149m,寬19m,標准排水量5400噸(5300長噸或6000短噸),並具備與德國MEKO護衛艦類似的模組化設計特徵。相較於早期的版本,新版26型的上層結構設計有顯著的不同,艦橋容積擴大並完全與船舷融為一體,雷達侍頌隱身外型更為顯著。依照早期26型的設計,兩組Sea Ceptor防空導彈發射器設置於主炮後方的B炮位主甲板,而整個B炮位空間仍有餘裕安裝更多垂直發射器;艦體中段配置兩組四聯裝魚叉反艦導彈,兩具MK-15 Block 1B方陣近迫武器系統分置於兩舷艦舯,與45型導彈驅逐艦類似。
而重新粗坦設計的26型則將主炮後方的甲板提高一階,主炮外型疑似義大利OTO-Breda 127mm艦炮最新的64倍徑型號;兩座密集陣近迫武器系統改為前/後配置,前部的密集陣系統安裝在甲板前端,後部密集陣系統設置於機庫頂端;前部方陣系統後方兩側各裝一組Sea Ceptor導彈的垂直發射器老凳鄭共計16管,Sea Ceptor導彈發射器艦橋之間則裝置了24管橫列(12x2)的垂直發射器,可裝填MBDA主導開發的新一代CVS401 Perseus多用途反艦/對陸導彈或美製戰斧巡航導彈,而原本的魚叉反艦導彈就遭到刪除;使用的垂直發射器也將依照彈種的選擇而定,如果選擇使用CVS401 Perseus導彈,就可選擇MK-41或Sylver A70垂直發射器,反之如果使用美製戰斧Block 4,就會搭配MK-41。在稍後2012年10月下旬的歐洲海軍展(Euronaval 2012)出現的26型護衛艦模型上,其武裝配置又做了一些調整;稍早密集陣系統與垂直發射器擠在前甲板的設計似乎不切實際(導彈發射時尾焰離密集陣系統太近,容易造成干擾與損壞),因此再度將兩座方陣系統調回兩舷,為此兩舷增設一對突出的平台(類似45型導彈驅逐艦)來安裝方陣系統。前甲板垂直發射器位置經過些微調整但數量維持不變,包括較靠近艦橋的24管垂直發射器(裝填反艦、對陸導彈)以及四組裝填Sea Ceptor防空導彈的四聯裝垂直發射器(攜帶量仍為64枚),而主炮後甲板前端兩側則用來安裝四個IDS 300外置(Outfit DELH)主動式誘餌發射管主動式誘餌系統的發射管。
⑶ 護衛艦為什麼被稱為海上守護神
1991年1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開始了全面的空襲。空襲部隊中的相當一部分飛機來自美國海軍的6艘航空母艦。在這之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曾多次宣稱,要派其尖銳部隊炸毀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但後來一直未能實現。為什麼呢?原來,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的周圍部署有以護衛艦為主的護航艦艇。
護衛艦是一種以反潛、護航為主的輕型軍艦,現代護衛艦的排水量為1000~前祥裂2000噸,最大可達3000多噸,其航速在20~30節左右,主要裝備有大口徑火炮、魚雷發射器、火箭或深彈發射器、反潛和對空導彈、反潛直升機等。在以往的海戰中,護衛艦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它只是起護航和戰斗輔助作用,並非海上作戰的主力。然而,實現艦載武器制導化及電子系統小型化之後,使護衛艦的戰斗性能迅速提高,作戰能力顯著增強,一躍成為具有護衛和攻擊雙重功能的重要艦種。它不僅是海軍大國重要的遠洋護衛兵力,而且是中小國家海軍的海上主力。
近年來,高新技術已對護衛艦發展產生了諸多影響:第一,增大了噸位。60年代,護衛艦排水量一般在500~2500噸之間;70年代增至900~3600噸之間;80年代和90年代通常在1100~5000噸之間。近年來,美國又規定5500噸以下為護衛艦。由此可見,護衛艦的噸位將來還有增加的趨勢。
第二,動力裝置多樣化。目前,遠洋護衛艦常用的動力裝置有兩種:汽燃和柴燃交替動力裝置。美、英海軍習慣於前者,德、日、意、荷等國則傾向於後者。輕型護衛艦動力裝置一般為汽燃和柴燃交替兩種。其中尤以聯合動力為最多。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巴西的「印胡瑪」,以及原聯邦德國為希臘和葡萄牙設計的MEKO—200都採用了柴燃聯合動力裝置。英國新下水的4200噸級23型護衛艦首次採用了電燃聯合動力裝置,可將電動機的安靜性、經濟性與燃氣輪機的加速快、功率大等特點相結合,從而使其續航力達7800餘海里,比同類艦只大一倍以上。此外,還可使水下噪音大為降低。
第三,廣泛攜帶艦載直升機。目前,世界上中型以上水面艦艇已普遍攜載直升機,甚至小型艦艇也開始搭載直升機。70年代以來,新設計和建造的遠洋護衛艦幾乎全部攜有1~2架直升機。3000噸以上的護衛艦一般載2架,並設有固定機庫;3000噸以下的則攜帶一架,設伸縮式或固定式機庫。輕型護衛艦雖然噸位很小,但也有近1/3的艦只攜帶有一架直升機,並大都設簡易機庫。
直升機是護衛艦的重要武器系統,它可通過自身攜帶的導彈、魚雷等現代武器和探測設備進行反艦、反潛和防空作戰,從而大大擴展了護衛艦的作戰活動范圍。除直升機上艦外,中小型艦艇攜帶飛行器也是一大趨勢。
第四,增強了隱蔽性能。隱身技術是提高艦艇隱蔽性、增強生存力的最有效的先進技術之一。目前,艦艇隱身技術已越來越受到各國海軍的重視,新近服役或正在建造、研製多型艦艇都考慮了隱身問題。日本的「改夕張」級護衛艦兩舷傾斜約7°,以減小雷達波回波,這一措施特別有助於對付反艦導彈。英國對其23型護衛艦的設計也採取了綜合性的隱身設計,包括為減少艦艇紅外、雷達特徵,艦艇甲板邊緣均採用圓角,上層建築邊緣、稜角用圓弧過度,艦橋等上層建築盡可能採用斜面(最大7°;對煙囪採取過濾和消煙管系,以減小紅外輻射;在降低噪音方面宴和,採取了噪音消隱系統,這在艦艇周圍水中產生一層氣泡來隔離艦艇雜訊。此外,美國和義大利等國也採用了類似技術來隔離螺旋漿空泡雜訊。
第五,改進了艦艇結構與設備。英阿馬島海戰後,英國海軍在艦艇設計方面大力改進結構材慧閉料,嚴格劃分防火區,修改水密門和水密艙口設計,增設了緊急逃生艙口,改變了燃料艙位置,減少了易燃材料以及增加消防泵,氧氣呼吸設備和單位呼吸器等。
美國在對「斯塔克」號的修復中,採用稱為「埃派」的新型耐火隔熱材料。這種泡沫材料在著火或高溫時發煙很小,不會熔化或滴流;並且不含鹵素,因而不會產生酸性燃燒物。此外,還對重要和關健部位作了特殊處理,以提高艦艇生存能力。
第六,提高艦艇自動化程度。由於大量採用各種現代電子技術和設備,護衛艦普遍實現了自動化。在作戰指揮方面,美國已實現了艦內各系統、各戰位間,單艦和友艦及友艦之間,單艦和艦隊、岸基指揮所乃至國家指揮當局之間的自動化指揮和通信。在自動化控制方面,作戰系統已實現從情報收集、分析、威脅判斷到對武器進行自動化檢測控制。機艙的主輔機和電子部分也實現了多級控制和自動監控,大大減少了值守人員數量,提高了作戰效能。英國的3500噸級23型護衛艦人員編制僅145人,比同類艦艇減少25%以上。
⑷ 英國海軍的一些資料
英國海軍兵力由潛艇部隊、水面艦艇部隊、兩棲作戰部隊、海軍航空兵、海上補給支援部隊和海軍陸戰隊等組成。海軍人員總數為46000餘人,包括海軍35833人,海軍陸戰隊6725人,此外還有預備役志願人員約4000人。
根據2000~2001年《詹氏艦艇年鑒》最新統計,英海軍現有主要兵力如表1.3-1所列。
表1.3-1 英海軍現有主要兵力
艦 種
現役(預備役)/艘
建造中(計劃中)/艘
彈道導彈核潛艇
攻擊型核潛艇
航空母艦
直升機母艦
驅逐艦
護衛艦
兩棲船塢運輸艦
後勤登陸艦
各類登陸艇
巡邏訓練艇
獵掃雷艦
獵雷艇
艦隊油船、海上補給船、修理船等
總 計
184(1)
21(34)
(一)潛艇
1.彈道導彈核潛艇
作為歐洲大國,為維持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發言權,英國特別重視加強海基戰略核威懾力量。60年代服役的4艘"剛毅」(Resolution)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每艘攜載16枚"北極星」 (Polaris)A3K導彈)已先後於1995年以後全部退出現役。在役的為4艘新建的配備"三叉戟Ⅱ」 (TridentⅡ)/D5導彈的"先鋒」 (Vengard)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它們分別於1993年至1999年編人現役。1994年5月和7月,16000t級的"先鋒」級首艇"先鋒」號成功地發射了2枚無裝葯"三叉戟」導彈,1995年初又順利完成了首次作戰巡邏任務。這4艘"先鋒」級核潛艇是今天、未來皇家海軍戰略防禦的中堅力量。
英國政府已表示,"先鋒」級滿載時每艘可攜帶128枚核彈頭,但根據目前的計劃,"每艘潛艇所載核彈頭的數量不超過96枚,很可能還會少得多。」
2.攻擊型核潛艇
英國攻擊型核潛艇由剩下的5艘"敏捷」級(Swiftsure)和7艘"特拉法爾加」(Trafal-gar)級核潛艇構成。"敏捷」級現編為第一潛艇中隊,基地設於法斯蘭,"特拉法爾加」級則屬於第二潛艇中隊,基地設在德文波特。
對於上述12艘核潛艇,英海軍從80年代末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裝,目前改裝仍在進行中。其中戰術武器系統改進計劃的核心是在新型SMCS潛艇作戰指揮系統的基礎上加裝2076型綜合聲吶,包括馬可尼型2077近程分類聲吶等。此外,對其搜索潛望鏡的改裝工作包括將全球定位系統的導航星和極高頻/超高頻發射和接收通信系統納入現有的天線,且不增加雷達截面。
1998年10月"快速」級"輝煌」(Splendid)號核潛艇成功地進行了美國"戰斧」對陸攻擊巡航導彈的實彈試射,並於1999年3月至6月間在亞德里亞海上與美國艦艇一起實施了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的遠程導彈攻擊。標志著英國海軍與美國海軍一樣具備了遠程對陸擊能力,並由此啟動了英國海軍用"戰斧」導彈全面改裝其攻擊型核潛艇的計劃。
3.常規潛艇
到1995年,"支持者」級反潛潛艇、"長矛魚」級以及"奧白龍」級的最後一艘常規潛艇均已全部退出舞台,因建造常規潛艇而著稱的基亞梅爾?利亞德造船廠也因此而關閉。這樣就使英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個不再擁有常規潛艇的國家。
(二)水面艦艇
1.航空母艦
英國海軍擁有3艘"無敵」 (Invincible)級輕型垂直/短距起降航母,兼具特混部隊指揮、控制和通信平台的功能,每艘航母上面搭載8架"海鷂」戰斗攻擊機和9架"海王」HAS-5式直升機,3架"海王」AEW-2雷達預警直升機,由GWS30"海標槍」艦空導彈系統提供區域防空作戰能力。
按照英國海軍的既定方針,在現役艦隊中保持兩艘航母,同時第三艘在進行改裝或在預備役服役。1989年1月,"無敵」號航母曾在其改造過程中將滑跳甲板傾斜度增大到12°(原來是7°),從而提高了"海鷂」式飛機的起飛重量,同時使載機能力增大到21架以上。此外,還安裝了3座"守門員」近程武器系統及改進旗艦的指揮設施。1994年2月,"卓越」(Illustrious)號航母結束了歷時30個月、耗資1.5億英磅的現代化改進工程,並重新加入現役。其間,不僅進行了上述與"無敵」號相同的改裝(其中滑跳甲板傾斜度增大到13°),而且還改建了EH-101式直升機機庫,增大了儲存魚雷和無線電聲吶浮標的庫房面積,安裝了4座"海狼」對空導彈發射裝置。1995年"皇家方舟」(Ark Royal)號開始編人預備役,並計劃在1999年至2001年內進行與"卓越」號相同的現代化改裝。
2. 驅逐艦和護衛艦
目前,構成英國海軍水面艦艇主力的驅逐艦和護衛艦共31艘,其中包括1976~1985年間建造的42型"伯明翰」(Birmingham)級導彈驅逐艦11艘;X型"大刀」(Broadsword)級導彈護衛艦6艘;1985年以後建造的23型"公爵」(Duke)級護衛艦14艘。
23型護衛艦1985年開始建造,目前在役的有14艘。此外,海軍還有2艘該級艦在建,計劃使該艦總數達到16艘。由於最初的幾艘設計時缺少先進的綜合指揮系統,其作戰能力受到限制。為彌補這一不足,將加裝Bae SEMA公司的水面艦船指揮系統。
(三)水雷戰艦艇
英國海軍十分重視反水雷作戰。目前擁有"桑當」(Sandown)級獵雷艇10艘,"狩獵」《Hunt》級獵掃雷艦11艘,共計21艘。
"桑當」級是英國80年代末開始發展的一級裝備先進的單功能獵雷艇,首批5艘訂購後,因多種原因計劃一度中斷。1994年重新啟動了第二批7艘的建造計劃,這樣總計將建造12艘,除已服役的10艘(截止2000年底)外,剩餘2艘將在2001年完成。
(四)兩棲戰艦艇
英國現役的兩棲戰艦艇從數量上講大多屬於幾噸到百餘噸的小型登陸艇,大型兩棲戰艦只有2級2艘,即"大洋」(Ocean)號直升機母艦和"無畏」(Fearless)號兩棲船塢運輸艦。
"大洋」號直升機母艦於1994年建造,1998年服役,該艦滿載排水量21758t,以"無敵」號航母的艦型為母型設計。艦上搭載12架"海王」(Sea King)直升機和6架"大山貓」(Lynx)直升機(計劃在2005年換裝"阿帕奇」直升機)。該艦具有直升機運輸和攻擊能力,主要使命是提供一個直升機中隊的海上活動基地,並作為海軍陸戰隊指揮艦,與此同時可搭載兩棲作戰車輛、陸軍兵力和武器裝備等。它可以載20架"海鷂」(Sea Harrier)垂短起降飛機,但不能支持這些飛機遂行作戰任務。除載機能力外,該艦還可載4艘車輛人員登陸艇或2艘氣墊登陸艇,具有40輛戰車和一個營的作戰裝備的載運能力。
"無畏」號兩棲船塢運輸艦是英國海軍60年代服役的裝備,即將退役。該艦滿載排水量12120t,在英海軍中作為兩棲攻擊指揮艦。
(五)海軍航空兵
英國海軍航空兵有約47架"海鷂」式戰斗攻擊機和150餘架直升機(包括反潛、遠程雷達預警、空降運輸、火力支援和教練直升機),還有部分輔助飛機。根據海軍航空兵的發展計劃,1994年開始把"海鷂」FRS-1改造成FRS-2,"大山貓」型反潛直升機也在改造之中。從1998年起訂購的44架與義大利共同研製的EH-101"灰背隼」(Merlin)多用途直升機已有12架服役。從1996年起全部10架AEW-2/7"海王」遠程雷達預警直升機都進行了對海警戒雷達的換裝,從2000年起還將加裝16號數據鏈,使其雷達和情報傳輸系統更加完善。
⑸ 英國45型和法國地平線級防空驅逐艦的排水量和艦員各是多少
「地平線」級護衛艦由法國和義大利聯合研製,按照先前制定的采購計劃,法意兩國海軍將分別裝備兩艘該級戰艦。負責這種新型護衛艦建造工作的是由法國Armaris公司和義大利Orizzonte Sistemi Navali集團聯合組建的Horizon SAS公司。
排水量:7000 噸, 長度153米
主要武器:
48發紫菀-30和紫菀-15導彈
2X76毫米奧托·奧梅拉炮
2X20毫米炮
8X飛魚MM40 BLOCK3反艦導彈
2X魚雷發射器(MU90型)
1台6聯裝西北風導彈發射裝置
1架NH-90直升機
雷達作用范圍500公里
英國皇家海軍45型(也稱大膽級,用首艦命名),將是歐洲眾多新建的大型防空艦艇中整體性能最先進的,單艘造價達到了約8.5億美元,將是未來英國海軍水上力量的中堅。一號艦大膽號已經於2009年7月入役。英國海軍司令阿蘭韋斯特海軍上將爵士驕傲地宣稱,這是英國皇家海軍最強大的戰艦,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防空艦。
艦長:152.4米
艦寬:21.2米
吃水:7.4米
標准排水量:7700噸
滿載排水量:8700噸
總功率:120000馬力
航速:29節
續航力:7000海里(18節)
全艦編制:190人(最大可達235人
⑹ 26型護衛艦的介紹
26型護衛艦(Type-26 frigates)也被稱作全球戰斗艦(Global Combat Ship,GCS)是英國國防部為英國皇家海軍正在進行的船舶設計和施工方案,是用來取代22型護衛艦/23型護衛艦的新型水面艦艇,這是英國姿粗從90年代中期啟動FSC相關計劃以來的第一次實質性、突破性的進展,意味皇家海軍22/23型等骨幹水面艦隊的替換終於能付諸實行。26型首先花費18個月進行計劃評估階段散清(AOO),由英國國防部與英國BAE防務公司評估多達五十幾種設計方案,然後選擇最適當的構型,然後進沖冊前入細部設計階段,首艦預定在2020年左右服役。
⑺ 尋二戰中的提爾皮茲號戰列艦的資料及經歷。
提爾皮茨號戰列艦(德語:Schlachtschiff Tirpitz),開工日期:1936.10.30;下水日期:1939.4.1;服役日期:1941.2.25。是俾斯麥級戰列艦的第二艘同級艦,即俾斯麥號戰列艦的姊妹艦。她的名字出自德國海軍名將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該艦下水之後一直處於一種「限制行動」的狀態下,實際上她從未單獨對抗過敵艦,而在整個戰爭期間,她卻不停的轉戰於挪威的各個港口,以威懾盟軍並牽制盟軍大量的海空力量以確保能對她進行絕對的控制,防止其突出重圍為該海域的盟軍帶來更多的麻煩。由於提爾皮茨號的這些行動,挪威人給她冠以了「北方孤獨女王」(Den ensomme Nordens Dronning)的稱號。
標准排水量:俾斯麥號41700噸/提爾皮茨號42300噸;滿載排水量:設計49400噸/最大52900噸。
尺度:長251米/寬36米/型深15米/設計滿載吃水10.2米/實際最大吃水10.7米。
動力:12台高壓鍋爐,3台蒸汽輪機,設計最大功率138000馬力,實際穩定最大功率150170馬力,實際極速最大功率163026馬力。
主側舷裝甲320毫米;雙層裝甲甲板,上裝甲甲板50-80毫米,主裝甲甲板80-120毫米隱爛殲(布置在第三甲板位置,與主舷側裝甲一同重疊在彈道上);主炮炮塔130-360毫米,炮座340毫米;指揮塔350毫米;防雷裝甲45毫米。防雷系統設計要求抵禦250公斤TNT炸葯,實際可抵禦300公斤德國hexanite烈性炸葯。裝甲總重17450噸(不含炮塔旋轉部分),艦體結構總重11691噸。
艦體結構,St52造船鋼;立面裝甲,KCn/A表面滲碳硬化鋼;水平裝甲,Wsh高強度勻質鋼;防雷裝甲,Ww高彈性勻質鋼。
艦載飛機:4架阿拉多-196型水上飛機(用於偵察、校射與聯絡)
艦員:1927人。全體艦員編入12 個分隊,每個分隊180-220人。
武器裝備:4座雙聯裝380毫米52倍口徑主炮、6座雙聯裝150毫米55倍口徑副炮、7座雙聯裝105毫米高炮、8座雙聯裝37毫米高炮、20門78毫米高炮、2座4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雷歷昌達電子設備:3部FuMO-23雷達、1部FuMO-26雷達、1部FuMO-212/213雷達、11部TIMOR雷達(後被FuMB4SAMOS雷達取代) TIMOR是天線型號 SAMOS是告警定位接收機 fumb4 =timor+samos 1部FuMO-30雷達、5具10.5米測距儀、1具7米測距儀、2具6.5米測距儀、4具4米測距儀
人員編制:2608人(軍官108人)。
提爾皮茨於1939年4月1日下水,從最初的戰斗思想上與俾斯麥號大致相同,作為攻擊盟軍商船隊的水上艦只而被派往大西洋。但是,由於俾斯麥的沉沒以及其他水面艦只攻擊商船上的失利,希特勒喪失了對水面艦隊的信任,這導致了提爾皮茨被迫限制出擊。
由於北極航線上護衛艦隊的加強以及1941年末的「箭術行動」中英國突擊隊產生的影響,1942年,提爾皮茨號被派往挪威北部水域並在這里度過了二戰中的大部分時光。她擔當挪威北部海域德國艦隊的主力角色,以牽制皇家海軍的力量。提爾皮茨號在挪威時進行了3次出擊,兩次在1942年另外一次則在1943年。盡管她一直是「限制行動」,但英國皇家軍隊,尤其是海軍仍相當懼怕提爾皮茨對於同盟國艦隊的潛在破壞力,隨後即決定將其打沉於港內。之後英軍進行了多次行動以擊沉提爾皮茨但卻一直未能取得成功,直到1944年11月12日,提爾皮茨遭到了致命的轟炸而傾覆。
提爾皮茨的歷次進攻行動
「體育場」行動(Operation Sportpalast)企圖在1942年3月初切斷盟軍北方航線的PQ-12商船隊QP-8商船隊。1942年3月1日,PQ-12商船隊由冰島啟航,與此同時QP-8也由摩爾曼斯克起航。1942年3月5日,提爾皮茨號由3艘驅逐艦保護駛離母港准備在熊島附近水域對兩只商船隊進行攻擊。但在隨後的幾天中,提爾皮茨等水面艦隊僅灶沖僅發現了一艘商船並由驅逐艦擊沉,並未發現任何護航艦隊。到了3月9日,提爾皮茨號被英國皇家海軍航空母艦勝利號上起飛的偵察機發現,隨後航母起飛戰機對提爾皮茨發動進攻。隨後德海軍上將奧托·塞利亞斯(Otto Ciliax)決定中止「體育場」行動。但英軍的這次空襲並未給提爾皮茨帶來嚴重的損傷。
「跳馬」行動(Operation Rösselsprung)計劃切斷1942年夏天的北極航線上的來往商船。一支由提爾皮茨,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舍爾海軍上將號裝甲艦以及9艘驅逐艦所組成的水面艦隊駛向來往商船隊的必經之路上,等待商船隊的出現。最知名的事件是在1942年7月時佩有重型戰艦護航的PQ-17商船隊遭受重創。PQ-17於1942年6月27日由冰島啟航。隨後的7月4日,由提爾皮茨所率領的艦隊駛離港口並向新的基地進發。這個信息被英國情報部門誤認為一個出擊行動,隨後海軍部命令商船隊立即解散以規避提爾皮茨的攻擊密集的船隊。而這之後,德國的U潛艇以及空軍逐一打擊分散且失去保護的商船隊,造成了12艘商船沉沒。同年7月5日,當得知護衛船隊離開後,提爾皮茨受命出擊攻擊商船隊,但由於U潛艇和德國空軍的攻擊之後,英國護航艦隊放棄商船隊,商船隊遭到重創並打散,提爾皮茨失去了出擊的意義回到了港口。
蘇聯聲稱蘇聯紅海軍的潛艇曾經在提爾皮茨進行短暫出擊時攻擊過她。提爾皮茨所率艦隊在71°22′2″N 24°34′3″E(距離挪威北海岬45英里)受到由蘇聯英雄稱號的N·A ·Lunin所指揮潛艇K-21號的攻擊,Lunin發射了4發魚雷並聽到了2發的爆炸聲。[1] 這一點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爭議:20世紀60年代,很多德國和英國歷史學家否認提爾皮茨受到了任何魚雷攻擊,但在蘇聯,這個事例則被放入了海事學院的教材中作為潛艇魚雷攻擊示範案例。7月6日,提爾皮茨以及她的護衛艦以較慢速度返回挪威,之後自1942年7月8日至1943年9月6日,提爾皮茨一直停泊在特隆赫姆港內,史學家後推測她在這段時間在進行檢修。
「西西里」行動(Operation Sizilien)計劃在1943年8月襲擊斯匹次卑爾根群島(Spitsbergen)。德國的軍隊在提爾皮茨號、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 的火炮支援下登陸該島。德軍自1943年9月6日到9月9日佔據該島。這是提爾皮茨號唯一一次向敵方目標開火。
1944年11月12日,皇家空軍第617中隊以及第九中隊的蘭卡斯特式轟炸機攜帶高腳櫃炸彈,由蘇格蘭起飛,開始他們的第三次行動——問答集行動,這一次德軍沒有使用煙幕彈,並且提爾皮茨在這次行動中沉沒,徹底的終結了她的戰艦生涯。戰斗中三發高腳櫃炸彈命中提爾皮茨,一發擦炮塔防盾而過,沒有造成致命傷,但另外兩枚炸彈洞穿提爾皮茨的裝甲並造成了一個兩百英寸的大洞。隨後炸彈爆炸引發在艦內大火引爆了彈葯庫並炸斷了C號炮塔。提爾皮茨在遭受這三發炸彈攻擊後迅速傾覆,船上的1700人當中有接近1000人陣亡。
納粹空軍沒能及時截擊皇家空軍的轟炸機(部分報道稱一架轟炸機被德國空軍擊落,但英國資料則稱飛機是被防空炮火擊落)轟炸所用的蘭卡斯特B.1特別型轟炸機撤除了部分裝甲和一門航炮,使得其更容易被戰斗機擊落。在轟炸機起飛前,英國飛行員得到指示可能會遭受截擊,同時在提爾皮茨向空軍求救時,納粹空軍回應「飛機已經全部起飛」,提爾皮茨所在地的防空系統不夠充分,當地的德國飛行員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訓練以操控新式的福克·沃夫 190(focke-wulf 190)飛機。提爾皮茨所在地的空軍指揮長官海因里希·艾勒在戰艦沉沒後被送到軍事法院,指控其應該為提爾皮茨的沉沒負主要責任。最後德國軍事法院判決艾勒三年有期徒刑並解除指揮職。
歷任艦長
海軍上校 Friedrich Carl Topp, 1941年2月15日~1941年2月25日
海軍上校 Friedrich Carl Topp, 1941年2月25日~1943年2月24日
海軍上校 Hans Karl Meyer, 1943年2月24日~1944年5月1日
海軍上校 Wolf Junge, 1944年5月1日~1944年11月4日
海軍上校 Robert Weber, 1944年11月4日~1944年11月12日(陣亡)
⑻ 各種護衛艦型號和船員人數
1、美國:
「佩里」級 236人
2、英國:
F32「公爵」級 186人
3、日本:
「阿無畏」級 120人
4、印度:
「庫克里」級 120人
5、德國:
「不來梅」級悔胡判 207人
6、韓碧改國做運:
「蔚山」級 150人
7、法國:
「拉斐特」級 170人
8、荷蘭:
「特羅姆普」級 306人
9、瑞典:
「維斯比」級(隱身) 43人
⑼ 航母戰斗群各類艦種的人數分配。
和平年代的美國航母戰斗群編制已大幅縮水
最外圈,只有一艘核潛艇 在航母的正前方200海里左右 定員在150人以內
第二圈,2艘護衛艦 定員在200人左右 正前方150海里左右,左右各一艘
第三圈,就是阿里伯克級 左右各一艘 定員300人左右 距離航母100海里跡咐左右
第四圈,就是提康德羅加 也是左右各一艘 定員380人左右 跑離航母70海里左凱州做右
最中間,就是航母3000人以內 和2艘補已艦 500人以內
航母有個有趣的規定,在航母周圍發現潛艇,可以直接開火,不需要分敵我
在航母最前面的護盯衡衛艦,和核潛艇主要的任務就是反潛的
阿里伯克,主要是艦對艦的作戰任務,分擔一部份防空任務
提康德羅加,重點就是防空 所有的艦艇都有反潛的能力,可見航母最大的敵人,不是導彈,也不是飛機,就是潛艇
美國一個航母戰斗群,就是一個整編師的樣子 美蘇冷戰期間,艦艇的數量,可是要翻倍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