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人是什麼時候進入上海的

英國人是什麼時候進入上海的

發布時間:2023-03-25 13:52:41

㈠ 上海是什麼時候有外國人的租界的。

租界,法租界,日租界,美租界以及公共租界。 

黃浦區,就是外灘一代一直到人民廣場,是以前的英美公共租界,以外灘為代表。 

虹口區,是以前的日租界。 

盧灣區和徐匯區,是以前的法租界,那時候還屬於郊區,留下了很多別墅和幽靜的馬路。如復興路,衡山路,新華路等等。

楊浦區,是德租界。

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蘇松太兵備道宮慕久與英國領事巴富爾(George Balfour)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也有稱《上海租地章程》)(The Shanghai Land Regulations),設立上海英租界。此後,美租界、法租界相繼辟設。1854年7月,英法美3國成立聯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從聯合租界中獨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並為公共租界。 在租界中,外國人投資公用事業,興學辦報。租界當局負責市政建設,頒布一系列租界管理的行政法規。租界也成了中國人了解和學習西方文化的制度的一個窗口。

㈡ 上海被殖民的准確時間

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蘇松太兵備道宮慕久與英國領事巴富爾(George Balfour)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也有稱《上海租地章程》)(The Shanghai Land Regulations),設立上海英租界。此後,美租界、法租界相繼辟設。1854年7月,英法美3國成立聯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從聯合租界中獨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並為公共租界。

1840年—1854年
1840年6月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 1842年6月 英軍攻入上海 1842年8月 《中英江寧條約》(《南京條約》)簽定上海成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 1843年11月14日 英國首任駐上海領事GEORGE BALFOUR宣布上海於11月17日正式開埠 1844年7月 《中美五口通商貿易章程》(《望廈條約》)簽定 1844年10月 《中法五口通商貿易章程》(《黃埔條約》)簽定美國及法國獲得與英國相似的在華特權。 1845年11月29日 《上海土地章程》公布,正式確定了第一塊租界的范圍,計830畝(約553278平方米) 1848年11月 英國將租界面積擴大至2820畝(約1879812平方米) 1848年 美國開始在虹口地區購地,造成租界事實 1849年6月 法國建立租界,面積986畝(約657267.6平方米) 1854年7月11日 成立租界行政委員會(EXECUTIVE CMMITTEE),不久更名為市政委員會(MUNICIPAL COUNCIL)中文名為工部局
1857年—1941年
1857年 法租界成立「管理道路委員會」 1862年 美英租界合並 1862年 法租界「管理道路委員會」更名為「公董局」(CONSEIL MUNICIPAL),職能與工部局相似 1862年 大英自來火房(英商上海煤氣股份有限公司)籌建,於1865年供氣. 1881年 英商上海自來水公司成立,1883年供水. 1881年 上海大北電報公司開始兼營市內電話業務.1882年由英商德律風公司接辦. 1882年 英商上海電光公司成立 1893年 美英租界面積擴展至10676畝(約7116621平方米) 1899年 美英租界正式更名為「上海國際公共租界」(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OF SHANGHAI),並再次擴展到33503畝(約22333099平方米)。 同年 法租界擴展至2135畝(約1423191平方米) 1914年 法租界擴展至15150畝(約10095990平方米) 1941年12月 日軍佔領公共租界,不久,美英和法國向中國政府交還租界。

㈢ 上海外灘歷史來源

外灘之「外」 外灘的「外」應是「外國」之「外」。在明代,老百姓把外灘叫黃浦灘。到1860年,咸豐皇帝開始把外國人叫外洋國人,李鴻章在上海辦了個外國語學院,稱為外國語學堂,「外國」這個詞開始在社會上廣泛使用。19世紀末,寶順洋行登了一則廣告,使用「外灘」代替「黃浦灘」。 外灘之「灘」 按照中國傳統,河流兩旁的延伸部分被稱為「灘」,外灘的「灘」就是這個意思。1843年的外灘是指外灘公園之灘,可以說是個不死不活的長灘,當時那裡建了大量的私人碼頭。後來英國人發布一條命令,對所有的私人碼頭均不承認,並用鋼筋混凝土築了一條浚浦線,外灘的岸線從此固定下來。外灘一開始是英國人專管領地,後來美國人進入干涉,外灘變成了公共租界,就成了公灘,也就是現在這樣一個社會公共空間。 外灘的翻譯 The bund」並不是外灘的英譯,對英國人來講,「the bund」也是外來語。中世紀時,奧斯曼帝國東征,阿拉伯中一個叫帕西的民族逃到印度,英國人到印度後,叫帕西人介紹東方的河灘,帕西人稱之:the bund。英國人來到上海後,就借用了「The bund」。

麻煩採納,謝謝!

㈣ 中國第一個租界在哪裡

中國的第一個租界的出現和《南京條約》的簽訂有關。1842年中英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南京條約》一共有13款,內容很多,其中有一條就是清廷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作為通商口岸,並且准許英國商人和家屬在這些城市自由居住。

根據《南京條約》的規定,英國駐上海的第一任領事巴富爾來到了上海,成立了英國領事館,並且脅迫當時的上海道台宮慕火通過了《上海租地章程》,把洋涇浜以北,李家莊以南約55萬平方米的地方劃給了英國人作為居留地,這也是各國列強在中國內地佔有的第一個租界。

拓展資料:

《南京條約》(Treaty of Nanking)又稱《江寧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涉及割地、賠款、五口通商和稅款協商。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朝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清政府被迫於南京(時稱江寧)下關江面的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亦皋華麗號)上與英國簽署《中英南京條約》。《南京條約》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英國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國接受其侵略要求,這就使中國主權國家的獨立地位遭到了破壞。英國強佔香港島,中國的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五口通商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進行殖民掠奪和不等價交換的中心。

巨額賠償加重了清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轉嫁到勞動人民的身上,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苦。《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此,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㈤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租界在什麼地方

中國第一個租界在上海。

1845年,英國駐上海第一任領事進駐上海,成立了英國領事館,其根據《南京條約》的規定,脅迫當時的政府通過了《上海租界章程規定》,把洋涇浜以北,李家莊以南約55萬平方米的地方劃給了英國人作為居留地。這就是各國列強在中國佔有的第一個租界。

拓展資料

據統計,中國自1845年英國從《上海租界章程規定》中取得第一塊租界,至1902年奧匈帝國設立天津租界,前後共有27塊租界,其中有25塊租借國單一的專管租界,2塊公共租界。租界分布:

英國有7處:天津英租界、漢口英租界、廣州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廈門英租界、鎮江英租界、上海英租界

日本 5處:天津日租界、漢口日租界、蘇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慶日租界

法國4處: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漢口法租界、廣州法租界

德國2處:天津德租界、漢口德租界

俄羅斯3處:哈爾濱俄租界、天津俄租界、漢口俄租界

義大利1處:天津意租界

奧匈帝國 1處:天津奧租界

比利時1處:天津比租界

公共租界 2處:上海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合並而成)、鼓浪嶼公共租界(英、美、德、法、西、日、丹麥、荷蘭、瑞典-挪威)

㈥ 外國人在中國上海是怎樣攫取第一個租界的

中國第一個租界形成始末:地方官員私訂條約

上世紀初的上海租界一景

提起租界,人們不禁會想到舊中國的那段屈辱歷史。

在長達百年的時間里,作為列強侵略中國的跳板,租界成了中國土地上的「國中之國」,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然而在中外最初簽署的不平等條約中,並沒有租界這一說法,它的出現竟然是一名英國領事和一名中國地方官交易的結果。

中國商人主動巴結,英領事擠進上海城

從18世紀中葉開始,為了在東方開辟新的通商口岸,英國殖民者曾多次以各種方式在中國浙江、福建、廣東等東南沿海地區刺探尋覓良港。很快,他們就看中了上海這塊風水寶地。

鴉片戰爭後,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上海等五個沿海城市被開辟為通商口岸。條約簽訂之初,散居在上海的英國商人和傳教士只有25人。但參加條約簽訂的英國侵略軍頭子璞鼎查卻認定中英貿易會迅速增長,來華英國人將大幅增加。1842年10月初,他迫不及待地從南京趕到上海,預選英國人在上海的居留區。經過幾天考察,璞鼎查看中了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處(今上海外灘一帶)的一塊地方。當時那一帶還是蘆葦叢生的荒灘。但璞鼎查認定此地交通便利,便於貿易運輸,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1842年12月,璞鼎查推薦巴富爾上尉為首任英國駐上海領事,並交給他一項重要任務———為英國人尋找長期定居地。1843年11月8日晚,巴富爾帶著6名助手來到上海。第二天一早,他就趕往道台衙門,拜會上海的地方官———道台宮慕久。宮慕久客氣地把巴富爾領到客廳噓寒問暖。巴富爾剛一落座,就開門見山地說:「道台大人,根據貴我兩國簽署的條約,上海已被辟為通商口岸。我此次登門就是要和道台大人商討具體開埠時間的。」

作為清政府的地方官,宮慕久當然不敢對朝廷簽署的條約存有異議,於是雙方很快就達成了一致。看到宮慕久那麼爽快就敲定了開埠日期,巴富爾來了精神,來時他就琢磨著在上海縣城內覓一上好地皮,建造氣派的英國領事館。「我初來貴地,今後與大人會常來常往。如果不嫌麻煩地話,能否請大人幫忙在城內物色一塊地供建領事館之用。」巴富爾不露聲色地說。

這幾句話讓宮慕久出了身冷汗,想想今後如果華洋雜居,難免會鬧點亂子出來,到時朝廷怪罪自己可擔待不起。他強壓心中的不悅,定了定神說:「領事先生,上海縣城素有『小蘇州』之稱,人口眾多,城內已擁擠不堪,實在沒有多餘的地方可供建館。如果領事不嫌,我倒願意代勞在城外替領事尋覓。」

宮慕久的拒絕讓巴富爾很是懊惱,但他哪肯罷休。一連幾天,他一方面派人在城內四處尋找出租房;另一方面,不斷對宮慕久施壓,並揚言如果找不到房子,甘願在城裡搭建帳篷居住和辦公。正當雙方談判陷入僵局時,一名中國商人主動找到巴富爾,願意出租其房屋給巴富爾作領事館用。巴富爾如同找到了救命稻草,馬上就租下這座有52間房的老宅。

看到事已至此,宮慕久也只好以此處不擾民為由,奏報朝廷後予以默認。

談判持續兩年,每畝年租金僅1500文

巴富爾在上海安身後不久,就發布通告宣布上海於1843年11月17日正式開埠。開埠後一個半月內,就已經有11家洋行湧入上海灘。英國傳教士、醫生、領事館人員等也紛至沓來。與此同時,從國內各地趕來的冒險家、暴發戶、買辦、金融家、商人甚至幫會流氓等各色人等也匯集其間。一時間,黃浦江中汽笛聲不斷,跑馬路旁燈火徹夜長明;西裝革履與長袍馬褂摩肩接踵,四方土話與歐美語言混雜一處。

由於上海普通百姓之前很少看到過洋人,每當看到洋人成群結隊招搖過市時,百姓們都不免好奇。洋人們吃飯、穿衣、喝茶甚至走路等一舉一動都有路人圍觀。同時,一些洋人仗著清廷軟弱,到處滋事,因此華洋之間糾紛和摩擦不斷。一次,一位姚姓基督徒因為非作歹被拘捕,巴富爾為迫使清政府放人竟威脅出動軍艦,事情最後以宮慕久放人並道歉收場。

事後,巴富爾又不失時機地來拜會宮慕久。「道台大人,我們之間的很多不愉快都是因為我們沒有一塊自己的居留地。我看中了縣城外黃浦江邊的那塊荒灘,不知大人能不能賣給我們作居住用。」巴富爾設想買下整片土地,然後再分租轉讓給僑民。

其實,宮慕久也有這樣的想法。為避免糾紛,他幾天前曾向兩江總督璧昌和江蘇巡撫孫善寶建議:給洋人一塊地,實行華洋分居。但是兩個老官僚既沒有說同意,也沒有說不同意,而是把上海地方對外交涉全權交給他一個人辦理,讓他自己定奪。明知是上司有意推脫責任,他也不得不接過這個燙手山芋。

聽罷巴富爾的建議,宮慕久擺了擺手,「按照大清律例,土地是不能賣給你們的。但是租給你們是可以的。」

在其後的兩年間,巴富爾與宮慕久為租地進行了時斷時續的談判,最後雙方就租地范圍、租地手續、外僑應遵守事項等達成諒解。1845年11月29日,宮慕久公布了《上海土地章程》23款。這個被視為上海租界「根本大法」的章程劃定了租界界址:南至洋涇浜(今延安東路)、北至李家場(今北京東路)、東至黃浦江,西至界路(今河南中路,1846年確定),面積約830畝,每畝年租金1500文。章程的出台標志著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租界———英租界的出現。

租界建在「棚戶區」,最初由清政府管理

在早期英租界,領土主權、土地管轄權、司法權和行政權等還歸清政府掌管。

不久,住在上海城內的外國僑民陸續遷入租界。為防止華洋糾紛,巴富爾與宮慕久協商後還規定,租界內不準中國居民居住。到了後來,規定更加苛刻,華人只被允許白天進入租界做買賣,晚上必須回城,就連洋人雇的華人用人也不得與主人同住。那時租界里的人口也很少。據記載,在租界出現兩年後,外僑人數也僅有134人。租界里的生活設施也不健全,建築基本上是一片「棚戶區」。最早來上海的僑民,英國植物學家福鈞曾這樣回憶他住過的陋室:「每值晨雨,則衣被盡濕。天雪,則六齣飛舞,自窗隙而進。」直到1849年初,各洋行才在外灘建起第一批磚木建築,竹草棚子才慢慢被淘汰。

隨著來滬的各國僑民不斷增多,英國領事也在醞釀著擴大租界面積,並謀求更多權力。1848年,新任英國駐上海領事阿禮國正式提出了擴充英租界的要求。11月,中英雙方訂約將英租界面積向四周擴為2820畝。1853年,小刀會起義佔領上海縣城,大批避難華人涌進租界,這給洋行商人提供了一個發財的絕好機會。因為當時正值太平天國起義期間,很多從事貿易的洋行生意清淡,他們正好利用閑散的資金在洋涇浜沿岸造了800多幢簡易住宅,供中國難民居住,做起了房地產生意。

租界成為「國中之國」

隨著人口和大筆資金的流入,英租界出現了繁榮景象。租界內土地、房屋價格暴漲。其中外灘一帶的地價上漲最快,1852—1862年的十年間,平均漲幅高達200倍。同時,英租界當局乘局勢動盪之機,逐漸奪取了對租界內華人的司法管轄權,獨攬了租界內一切訴訟案件。

此後,英租界當局多次單方面修改《上海土地章程》,權力不斷擴大。租界逐漸發展成為集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警務權、軍事權於一體,中國政府無權制約的「國中之國」。英國駐上海領事阿禮國曾露骨地表示,上海租界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在租界內,華人備受洋人凌辱,洋巡捕甚至拿中國人當活靶子,練習射擊。娼妓、賭博、販賣毒品和人口等也成了受租界當局保護的公開行當,租界成為了罪惡的代名詞。

繼英租界後,法國、美國等國也爭先恐後地在中國設立租界。到1902年奧匈帝國在天津開辟租界為止,列強已先後在中國建立了27個租界,僅天津一地就有八處之多。直到1943年,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才通過談判收回了租界,結束了這段長達百年的屈辱歷史。

㈦ 英國人第一次來中國是什麼時候

正式意義上應該是1793年馬葛爾尼使團訪華

閱讀全文

與英國人是什麼時候進入上海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從廈門去越南旅遊怎麼去 瀏覽:126
英國軍服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263
為什麼種植越南青柚 瀏覽:362
從青島到越南多少錢 瀏覽:8
越南簽證每月多少錢 瀏覽:241
義大利瓜葉怎麼炒好吃 瀏覽:338
中國健康證在哪裡辦理 瀏覽:678
印尼王者榮耀聯賽在哪裡看 瀏覽:493
印尼華人為什麼被欺凌 瀏覽:620
印度建長城多少公里 瀏覽:556
印尼青山項目怎麼樣 瀏覽:354
越南六姐妹哪裡人 瀏覽:131
印尼小胖是怎麼火的 瀏覽:263
義大利怎麼去馬爾他坐船要安檢嗎 瀏覽:949
伊朗對伊拉克現在有什麼影響 瀏覽:301
印尼流量卡不知道卡號怎麼查 瀏覽:372
中國賣美國多少口罩 瀏覽:68
為什麼有的卡詩產地在義大利 瀏覽:786
在印尼怎麼跟當地人溝通 瀏覽:202
中國最美麗茶鄉在哪裡 瀏覽: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