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幫印度做了什麼

英國幫印度做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27 06:42:45

㈠ 印度的國土擴張到喜馬拉雅山脈,是因為英國的幫助嗎

印度,屹立於南亞大陸的一顆明珠!放眼整個南亞,或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與印度匹敵。然而印度雖然成為南亞的霸主,但是它依然熱衷於領土的擴張!

回看百多年前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它還只是紛亂割據的土邦。隨後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下,逐漸整合為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印度。即便今天印度脫離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但是英國的殖民思想卻依舊深深烙印在印度上層精英人群之中!

今天,我們就從印度不斷的領土擴張~看百年前的英國殖民統治對印度精英階層的深刻影響!

印度吞並的錫金

結語

印度作為南亞地區的第一大國,卻受到幾百年前的殖民思想影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依舊熱衷於對外領土擴張。這在世界現代歷史上、乃至今天的國際形勢下,無疑是令人驚訝與憤怒的!

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今天,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印度應該擔負起自己南亞霸主的責任。而不是一味的與周邊國家發生摩擦,來實現自己心中的擴張意圖!

最後提醒印度高層,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好戰必亡”。我也希望印度能夠早日懸崖勒馬,從被世界拋棄的殖民擴張思想中走出來!

㈡ 當年英國人如何征服印度

中英鴉片戰爭前240年,按西元紀法是1600年,這一年的12月31日,英皇伊麗莎白一世授予一個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而組成,這個公司便是「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公司」,簡稱為東印度公司。

(1600年,圖為設在倫敦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總部大樓)

八年之後,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第一個貿易點建成,位置在印度西部的港口城市蘇拉特(往南250公里便是孟買)。再過兩年,又在孟加拉灣建立了第一所工廠。

1612年,東印度公司打敗了在印度的競爭對手葡萄牙人,這勝利贏得了當時印度皇帝的注意。當時的印度,依舊是穆斯林王朝統治,而因為此時的皇帝自稱祖先是蒙古成吉思汗的後裔,所以印度史上一般稱其為「莫卧爾帝國」(莫卧兒即蒙古的印度讀音)。

莫卧兒皇帝及其後妃(即泰姬陵的主角)

1615年,

英皇詹姆斯一世派使者拜訪了莫卧兒皇帝,成功地獲得了皇帝授予東印度公司獨一無二的定居和建立工廠的權利。作為交換,公司願意向皇帝提供歐洲市場上的貨物和珍品。這次旅程非常成功,賈汗吉爾向詹姆斯一世回信道:

「我向所有我統治的王國和海港下令,接受任何英國商人作為我的朋友。他們可以在任何他們願意的地方居住,享受無限制的自由。不論他們到達哪個海港,葡萄牙或其他人不準打擾他們。我的總督和長官會給予他們自由。為了加固我們之間的熱情和友情,我希望陛下下令您的商人,用他們的船運來各種珍品,??願我們的友誼永恆。」

英王詹姆士一世

1698年,東印度公司買下位於孟加拉灣恆河口岸的加爾各答。加爾各答在莫卧兒帝國眼裡只是一個小村莊,

無非是多生產一點大米和黃麻而已,然在英國手中,卻成了東印度公司的貿易總部。

來自印度全國的的糧食和工業原料,從這里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從中獲得了豐厚利潤。

加爾各答

而隨著資產累積越來越大,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其他據點也發展起來,譬如馬德拉斯(印度東南沿海,原為一個普通漁村,發展成為英國獲取南印度棉紡織品和手工藝品的基地),譬如孟買(印度西海岸的海港,原為葡萄牙殖民地。1661年被作為葡萄牙公主的嫁妝轉贈給英國)

東印度公司的生意越做越大,資本雄厚的他們在加爾各答修築了一個巨大的堡壘,建立軍隊,訓練印度人幫助他們打仗。這一切,終於引發了英國與印度的戰爭。

1757年,一場戰爭終於在孟加拉王公與東印度公司之間發生。

孟加拉這邊其實有法國人的支持,而東印度公司則買通了不少孟加拉將軍。戰爭發生之際,孟加拉有七萬大軍,法國人送來53尊大炮和40名炮手,東印度公司這邊只有900個英國兵和2000名印度人。

可是戰斗一打響,突然一場傾盆大雨,孟加拉軍和法軍的槍炮火葯受潮,失去效力,而英軍的槍炮火葯都預先蓋上了防水布,保持完好。於是,當雨停之後,戰爭便成了英軍利用火器對孟加拉人的密集射擊,而孟加拉的部分將領乘機叛變,轉到英國這一邊。

這一戰,英國人以22人死亡、53人受傷的代價,擊潰了孟加拉的7萬大軍(實際上打死打傷500餘人)。

此時,距離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尚有83年。大清國正是乾隆皇帝在位,他對大陸南邊發生的這些事,幾乎是一無所知,而且也根本不想知道。

㈢ 英國殖民印度的全過程。

1757年的普拉西之戰,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征服印度的第 1次重要戰役。R.克萊武利用孟加拉封建主集團的內訌,事先收買孟加拉王公西拉吉-烏德-道拉的軍事長官米爾·加法爾。

1757年6月23日,孟加拉軍隊同公司軍隊在普拉西決戰。由於米爾·加法爾率領的孟加拉主力軍按兵不動,使得克萊武指揮的3000名軍隊在決戰中得以打敗孟加拉王公的18000名紀律鬆弛的軍隊。普拉西戰役以後,英國侵佔孟加拉,並以它為侵略其他地區的基地。

1763年,孟加拉王公米爾·卡西姆不甘心做英國傀儡,起來反抗殖民者。以後,奧德王公和莫卧兒皇帝沙·阿拉姆二世(1759~1806在位)的抗英聯軍,於1764年在布克薩爾同英軍決戰,抗英聯軍戰敗。英國殖民者侵佔恆河下游遼闊富庶的土地。

18世紀下半期,英國對南印度的邁索爾發動 4次侵略戰爭。

1767年,英軍侵入邁索爾,在昌加馬和特里諾馬利遇到海德爾·阿里的頑強抵抗。英軍一度佔領邁索爾的 1/3的領土。海德爾·阿里不僅收復失地,而且挺進到馬德拉斯近郊,迫使侵略者求和。

1781年,侵略者在波多諾伏戰役中擊潰海德爾·阿里的大軍。

1782年12月7日,海德爾·阿里病死在軍營中。蒂普蘇丹繼承父業,繼續抗英。

1790年,侵略者發動新的戰爭。蒂普蘇丹在抵抗失敗後同英國簽訂和約。

1799年,英軍第4次大舉入侵邁索爾。蒂普蘇丹最後在塞林伽巴丹城下陣亡。英軍官兵劫掠城市、洗劫國庫。

戰爭結束後,英殖民者把邁索爾中部地區交給邁索爾前印度王公。其餘地區被英國、馬拉特、海得拉巴瓜分凈盡。

(3)英國幫印度做了什麼擴展閱讀:

英國殖民開始於1868年,鼎盛時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英國的殖民地。

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國統治,沒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方面的獨立權利,完全受宗主國控制的地區。廣義的殖民地包括雖然擁有行政機關、軍隊等國家機器;

但經濟、軍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別國控制的半殖民地國家和保護國,以及委任統治地、託管地,還有殖民主義國家在這些地區設置的「海外領地」、「附屬地」、「海外省」等。

從殖民地的性質上來說,大致可分為拓殖型殖民地、資源掠奪型殖民地和商業殖民地三種主要類型,這三種殖民地都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而順次出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大多數殖民地獲得獨立,舊的世界殖民體系也不復存在。

㈣ 英國當初是如何佂服印度的

在英國政府印度的過程中東印度公司是關鍵的角色之一,使用的手段大致上可以歸納為軍事征服和建立藩屬國兩種形式。因此當時在英國人統治下,事實上就出現了兩個印度,一個是由各省組成的(英屬)印度,另一個是由565個土邦組成的印度。英國東印度公司就從商人組織轉化為殖民政權(同時繼續是商業公司),在商業體制之外,建立了一套政治統治體制,把貿易經營和政治統治結合為一。

所以英國人以比較無賴的姿態宣布,土邦王公死後無嗣,其權力即宣告失效,領地將被東印度公司沒收。此外,英國人還取消了一批封建王公的年金、封號,甚至有早已名無實的莫卧兒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也被告知,在他死後,英國要取消他的皇帝封號,其家族要被趕出德里。也算是卸磨殺驢的一把好手了。

㈤ 英國為什麼會統治印度

英國與印度曾經是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關系,印巴獨立後,印度又成為了英聯邦成員。

英國從17世紀初期,便開始對印度實施一系列的殖民活塵局動。到了19世紀後期,英國直接統治了印度三分之二的領土,英國國王兼任印度皇帝。至此英國對印度敬滲的統治基本形成,這一局面一直延續到了1947年印巴獨立。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急劇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維持。1946年發生印度皇家海軍起義。

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結束。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5)英國幫印度做了什麼擴展閱讀:

英國從17世紀初期派稿讓,便開始對印度實施一系列的殖民活動。

英國在印度站穩腳跟以後,組建了一支數量龐大的印度殖民軍。這支軍隊跟著英軍東征西討,先後同德軍、日軍、意軍都打過仗,這至今都是印度軍隊吹噓的資本。

在英國的統治下,那些上層土邦王公的生活還是那麼奢華。對於那些土邦王公來說,誰來統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保障自己的特權。

雖然英國吹噓給殖民地帶來了幸福,但是印度農民的生活仍然是十分貧苦。棉花和染料是印度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但是英國人給出的價格,尚不夠印度農民養家糊口。

在街頭賣藝的印度藝人,利用音樂驅動眼鏡蛇跳舞這是一種絕跡,至今在印度的繁華地帶也比較常見。但是藝人的生活也十分艱難,而且天天都有冒著生命危險。

不得不說,印度人確實是用左手吃飯的,這一點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已經無法獲知。有一種說法認為,是英國殖民者長期影響的結果。

英國人在印度的生活非常不錯,在英殖期間,如果兩個印度人發生了爭執,通常是請周圍的英國人主持公道。在乘坐火車時,印度人必須給英國人讓座。

印度聖雄甘地一心希望通過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最終獲得印度的獨立。為此,他曾經前往英國與英王喬治六世、首相丘吉爾會面。丘吉爾對甘地的印象很差,但甘地表示無所謂。

印度在獨立之後的初期,與中國的關系良好。在50年代初期,甚至一同主導了不結盟運動。但是在西南地區的問題上,兩國的矛盾始終無法調和。

㈥ 歷史上英國對印度分而治之的目的是什麼

目的:印度畢竟是個很大的國家,而英國是殖^民者,它不希望看到印度太過強大,必須找個對手牽制印度,所以把印度分裂是最好的選擇。

印巴分治是英國殖民統治的結果,在殖民統治期間,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防止印度人太團結,英國故意挑動了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教徒之間的關系,而不是去解決分岐。

使仇恨越來越大,發生了許多的宗教沖突事件,死傷人數眾多(嚴重到甘地都受傷和無法制止的地步),最終,英國只有同意印巴分治。

(6)英國幫印度做了什麼擴展閱讀:

印巴分治前,卡拉奇的印度教徒要多於穆斯林,印度教徒的餐館、酒吧鱗次櫛比,很多卡拉奇人經常到孟買和德里去打工、求學,而在孟買的印度人也經常到卡拉奇經商。

從印度移居至巴基斯坦的大多來自北方邦、中央邦、旁遮普邦、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邦,這些移居過來的人在巴基斯坦被稱作穆哈吉爾人,就是移民的意思。

在印巴分治初期,人們其實還沒有很強的國籍意識,民間相互走動也比較常見。然而,後來印巴發生戰爭,每發生一次,敵視會增加幾分,簽證就會卡得更嚴。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印巴居民要獲得對方的簽證難上加難,有的甚至要拖上一年,雙方的走動因此就很少了。

㈦ 英國用九百人就成功殖民印度數百年,英國是如何做到的

這個「九百人就成功殖民印度數百年」的說法,實在是有點誇張,實際上問的應該是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政策,是如何少數統治多數的。

此後英國對殖民政策進行了調整。先是取消了東印度公司,其次由英國政府接管政權,「取消議會監督局和公司董事會的設置,代之以內閣中的印度事務大臣,並且還設置一個十五人組成的印度事務委員會加以輔佐」,在文化宗教政策上也更加的溫和,但是廢除了種姓制度,承認居民的財產繼承權等等。

簡單來講,實際上就是扶植印度本土的代理人,以印度人來治理印度,並且引進先進的文化制度以及科技,在這個基礎上,印度也進一步現代化。總而言之,印度對英國的社會文化影響也就限於農業社會層面。在工業社會上,印度確實在成就上比不過英國,所以並沒有這方面的文化輸出。

㈧ 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對印度帶來了哪些影響

對印度正面影響:1歐洲的發達文化在那些地方傳播很快,加快了印度資本主義社會的進程 .
2 印度全面淪落為英國殖民地之前,是分裂的,有很多的小王國,土藩.歷史上只有4個全面 統 一印度的王朝,所以有些印度人自己也不得不認同,英國的殖民化,幫助了印度的統一.
負面:1殖民地的發達是建立在對原住民文化的破壞之上的.此外這也和英國的殖民政策以及殖民地分工有關,那些發達的殖民地因為人口稀少多半作為移民和流放犯人的地點使用,而印度由於本身人口眾多、文明程度較高,無法作為移民的對象,其遼闊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使其被作為掠奪資源和勞動力的對象.
2 英國一手造成的印巴分治帶來一系列惡果,造成兩國的教派大屠殺和統一經濟的分割,土邦歸屬問題尤其是克什米爾歸屬問題導致印巴戰爭的多次爆發,使英巴兩國關系長期處於緊張狀態.
對英國正面:
1 印度地域廣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恆河流域土地肥沃,可以說印度即是英國重要的廉價原料產地,也是英國重要的產品傾銷地,在經濟上印度對於英國有著其它殖民地無法取代的作用.
2 對華鴉片貿易方面.印度是英國在亞洲最主要的鴉片產地,英國商人販賣到中國的鴉片幾乎都是產自印度的,而對華鴉片貿易是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早期資本原始積累的一項重要手段.
3 地理方面,當時的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其它現在與印度接壤的數個南亞小國,當時的英屬印度在地理上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扼守著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交通要道,是英國侵略東南的橋頭堡.

㈨ 英國對印度的影響

、英國對印度殖民統治的調整
印度殖民地是由東印度公司按照英國國王授予的特許狀建立的,東印度公司征服孟加拉後,就由公
司建立政權,倫敦的東印度公司董事會成了英國在印度的最高權力機構,從方針政策的制定到殖民地政
府文職官員的任命,都由東印度公司行使權力,在印度的殖民政府是它的執行機構。不過英王頒布的公
司特許狀也規定:如果公司行為違背國家利益,國王可以給予其兩年的警示期,直至收回特許狀。[1]
(P215)所以在1773年議會頒布《調整法案》之前,英國政府並沒有一套統治印度殖民地的政策。但是,18
世紀末期,英帝國局勢的發展迫使英國對印度殖民地的統治進行改革。
首先,東印度公司在征服印度的過程中,暴露出各種丑惡現象,嚴重損害了英國政府的形象,損害了
英國的利益。「七年戰爭」是英國侵略印度的轉折點,至1765年,東印度公司已驅逐了其他歐洲國家在
印度的競爭對手。[2](P157)然而各種丑惡現象也相繼顯露出來:
(1)收受賄賂,敲詐勒索。東印度公司一旦政權在握,便迫不及待地利用它來實現最大限度的掠奪。
公司每征服一地,最方便、最現成的辦法莫過於掠奪國庫、敲詐王公貴族。公司職員貪得無厭,四處敲
50
①英印富翁指那些在印度發財回到英國的人,在18世紀英語中叫「納波布」(Nabobs)。
詐,積聚了大量的錢財。
(2)英印富翁①在國內收買議席,拉幫結派,影響國內政治。在印度的東印度公司職員回國時大都
變成富翁。這些英印富翁回到英國後通常大量購買地產,並用自己在印度掠奪的不義之財來賄買議會
席位,這又增加了印度利益集團在國內政治中的重要性。
(3)連年征戰,債務累累。在多種因素驅使下,東印度公司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不斷進行擴張戰
爭,通過一系列的擴張戰爭,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地區不斷擴大,地位也進一步鞏固。公司的職員也掠奪
了大量錢財,而東印度公司卻為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1771年東印度公司的債務高達150萬英鎊。[2]
(P166)
(4)肆意掠奪,給印度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東印度公司的大肆掠奪,使原本美麗富饒的印度變得
一片凋零。1769-1770年,孟加拉發生最為嚴重的大飢荒,餓死人數達1000萬人,占該省總人數的1/3
的人口挨餓,另外使1/3的耕地荒蕪。[3](P57)盡管如此,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掠奪卻並未減少。
對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腐敗統治,英國國內早就有人進行了猛烈抨擊。東印度公司殘暴的殖民統
治成了舊的殖民制度堡壘,要杜絕這些腐敗現象,必須改變原有的殖民政策,限制東印度公司的行動,由
英國政府承擔起對印度的統治,用英國的法律來懲治東印度公司的腐敗行為。
其次,英帝國重心轉向東方以及日益嚴重的印度殖民地局勢,迫使英國政府承擔起對殖民地的管
理。
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迅猛發展,生產力大大提高,英國經濟對於海外市場的依賴程度進一步加深,
英帝國的利益也由美洲轉到了東方。在這種政策指導之下,英國強調的是貿易貨棧和戰略基地,而非
17世紀那樣的殖民拓殖。[4](P138)謝爾本勛爵1782年所講的「我們貿易優先於統治」,實際上反映了這一
時期英國政府所奉行的原則。隨著與東方貿易的發展,英國同中國及印度的貿易在英國貿易中的地位
越來越重要,印度則連結了中國及歐洲大市場。英帝國的重心轉向了東方,這使得印度殖民地在英帝國
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然而自美國革命以來印度殖民地日益嚴重的局勢,迫使英國政府調整對印度政
策。
最後,福音教派(Evangelical)的人道主義(Humanitarian)運動的發展,也影響了英國對印度殖民地的
政策。
18世紀下半葉,英國在經濟上飛速發展之時,在宗教文化領域,興起了福音教派以及隨之而來的人
道主義運動。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巨變,公眾道德標准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由此人們對待帝國的責任
心也發生了變化。如何對待附屬國人民的問題,在國內已不再是無關緊要的事了。在克萊夫時代①能
容忍的事情,現在已變得無法容忍。這種觀念的變化,影響了帝國政策的制定。
1773年英國議會頒布的《調整法案》是英國議會插手印度事務的第一步行動,該法案規定「公司董
事會此後要向財政部交出印度寄來的有關稅收的一切信件,並把有關民政或軍政的一切函件上交國務
大臣。」[5](P813)英國內閣第一次獲得了控制印度事務的權利。它標志著英國首次將東印度公司置於議
會控制之下,將印度殖民地事務由公司行為變成政府行為。法案還規定設立孟加拉最高法院,其目的是
取代腐敗的、效率低下的加爾各答法庭,強制執行法案,防止東印度公司職員濫用法律,給土著居民反抗
壓迫提供有效的保護。[6](P65)它表明英國議會對印度人民的利益首次加以關照,至少在法律文字上如
此。
法案實際上建立了英屬印度中央政府,雖然它的權力是不完全的,但既然總督及參事會的任命權歸
國王,英國政府就可藉此影響公司的統治。
雖然如此,東印度公司職員的種種腐敗行為並沒有得以消除。到1770年代末,改革英屬印度殖民
地政府管理體制問題再次納入英國議會議事日程,並成為政治斗爭的焦點之一。英國的政治家們希望
在印度建立起一種新的機制,真正實現國家對東印度公司的控制。曾參與制訂改革方案的魯濱遜也強
烈呼籲「如果一種體制不能盡快確定、建立並且不懈地追求,我擔心我們會失掉那個最有價值的國

㈩ 英國對印度實行了怎樣的統治

英國用強有力的暴力顫尺枝方式征服印度後,對印度封建土邦實行了兼並政策。兼並土邦除了使用武力外,還提出所謂「權力喪失論」,即不承認沒有男嗣的王公的立嗣權,王公死後其政治經濟特權被剝奪,其領地被兼並。同時,英國殖民者還以清查免稅土地持有者的合法資格為由,剝奪了新並土邦內的封建領主領地和各種免稅土地。這就引起印度封建勢力上下層的普遍不安,激起他們的不滿,其中有些人,特別是那些被兼並的土邦王公和失去土地的地主,參加並領導了後來的反英大起義。

英國殖民者在征服和統治印度的過程中,徵募了一支印度僱傭軍,即所謂的士兵「西帕依」。英國殖民者利用24萬印度士兵統治著兩億印度人民,同時利用4萬英籍軍官控制著這些印籍士兵。印籍士兵大多來自傾家盪產的農民和手工業者,他們為生計所迫,不得不到軍隊中賣命。在英印軍隊中,存在著嚴重的種族歧視和民族壓迫。英國人在軍隊里以主子的身份對待印籍士兵,高級軍官都由他們茄敏充任,印度人最高只能升到上尉。英國軍官任意苛扣他們的軍餉,不尊重他們的民族風俗,下令印度士兵剃掉胡須,除掉種姓印記,嚴重傷害了印藉士兵的自尊心。在英國殖民者全面佔領印度後,印籍士兵和英國殖民者的矛盾加劇了,他們原先享有的一些特權,如減免家中的捐稅,戰時多得一半薪金等,都被取消了。殖民統治當局違反僱傭條例,把印籍士兵派到印度境外渡海作戰,給他們增加了負傷和陣亡的機會,引起印籍士兵的極大反感和強烈不滿。此外,印籍士兵的宗教感情也受到嚴重傷害。殖民當局發給印籍士兵的子彈是用塗著豬油、牛困運脂的厚紙包裝的,在使用子彈時,必須用牙咬破子彈的厚紙皮。由於伊斯蘭教禁食豬肉,而印度教則禁食牛肉,新子彈的使用在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徒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憤慨。因此,這些不滿英國人欺凌和歧視,有組織、有武裝的印度士兵,便成為民族大起義的先鋒和發難者。

閱讀全文

與英國幫印度做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什麼時候疫苗接種完 瀏覽:528
伊朗宗教是什麼宗教 瀏覽:748
哪裡有印度產的強生疫苗 瀏覽:534
印尼火山什麼時候能登頂 瀏覽:942
伊朗誤擊飛機大約需要賠多少錢 瀏覽:979
印度普通人是怎麼做飯的 瀏覽:895
印度和中巴什麼關系 瀏覽:534
印尼8月20日是什麼節 瀏覽:99
印尼婆羅洲哪裡好玩 瀏覽:667
越南疫情放假到什麼時候 瀏覽:608
我最喜歡吃義大利面英文怎麼讀 瀏覽:845
越南什麼銀行最多 瀏覽:860
1840英國有多少蒸汽機 瀏覽:952
英國威士忌怎麼區分 瀏覽:312
英國有什麼it系統 瀏覽:365
中國現有新冠確診病例多少例 瀏覽:116
越南皮革鞋多少錢 瀏覽:445
idtpp是印尼的什麼地方 瀏覽:504
義大利是什麼級別 瀏覽:495
印尼巴淡島屬於什麼氣候 瀏覽: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