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一戰英國的重型火炮長什麼樣子

一戰英國的重型火炮長什麼樣子

發布時間:2023-03-27 23:58:11

1. 一戰時,打的最遠的大炮叫什麼

1918年3月23日7時20分,—聲巨響突然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畔響起。伴隨著滾滾濃煙,從睡夢中驚醒的巴黎市民四處奔逃。之後,每隔15~20分鍾就有爆炸聲在巴黎城內響起,一直持續到下午。當天黃昏,法國的電台廣播了這樣—則消息:「敵人飛行員成功地從高空飛越法德邊界,並攻擊了巴黎。有多枚炸彈落地,造成多起傷亡……」可是,對於電台的說法,巴黎市民並不相信,因為他們既沒有看到飛機,也沒有聽到飛機的轟鳴聲。3月29日,德軍的一發炮彈擊中了巴黎市中心的聖熱爾瓦大教堂,造成91人死亡、100多人受傷的慘劇。巴黎市民人心惶惶,紛紛議論是否德國人已經攻入了巴黎。就在人們驚慌失措的時候,法國的特工在靠近法德邊界的克雷彼發現了德國的一種遠程大炮,並認定轟炸是從這里發起的。但當時普通大炮的射程最遠不過一二十公里,而克雷彼距離巴黎120公里之遙,不要說法國人,就是不明就裡的德國人也認為這是無稽之談。可事實上,這種被命名為「威廉火炮」的超級巨炮就是德軍最新研製的秘密武器。鑒於其威震巴黎的業績,德軍又把它稱為「巴黎大炮」。「巴黎大炮」的設計與製造堪稱世界一流,其射程之遠也堪稱世界之最。這種大炮的口徑雖然只有210毫米,但身管卻長達34米。若把炮身豎立起來,其炮口要超過10層高樓的樓頂。從3月23日至8月9日,3門「巴黎大炮」從不同位置向巴黎共發射了300多發炮彈,其中有180發落在市區,其餘的落在了郊外,造成200多人死亡、600多人受傷。
「巴黎大炮」一開始設計出雛型作測試時,先是發現他的長徑比(即炮管長除以口徑寬,約為172),對於當時鋼材的負擔太大,在頭幾次測試中,沒打幾發就讓炮管因熱及炮管太長的因素而下垂,艾貝哈德博士為了在測試期間盡快地解釋這個問題,設計了一個簡易支撐系統,就在大炮的兩側豎立起兩根高二十幾公尺的鐵架,再用數條鋼索綁在鐵架與炮身上、但是可以從鐵架調整鋼索、以方便在進行不同角度試射時的需要,最後在量產時為了使用上的方便性(整備時間要盡量短),這項支撐系統簡化為如同下圖的鋼性支架。

巴黎大炮性能:
口徑:210mm
入役:1918年
炮管長:36.1m
炮彈重:120—126kg
系統重:375噸(炮身加炮膛重125噸)
最大射程:131km(設計時推算的理論值是120km,備注:全射程需要180kg的推進火葯)
生產數量:7門
製造廠商:克虜伯
評價:可怕的長徑比。依阿華級戰列艦406毫米主炮,在二戰中也只能達到50倍徑,再長,連二戰的美國都沒法加工了。(建造戰列艦最關鍵的技術就是主炮,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它能造出多大多長的主炮。而且就能直接決定海戰的結局。沒有一個老牌工業國家不是盡其所能的建造造得出的最大最長主炮身管。但英美德都極少有過50倍徑的。)
不過巴黎大炮口徑小,炮彈輕,殺傷力弱,只是重巡洋艦的主炮口徑而已。而且120公里以外的彈著點散布,令瞄準已經毫無意義,完全是憑運氣亂下蛋了。想指望它去打中一個鋼筋混凝土的重炮炮台,一個是打不中,一個是打中了也啃不動。所以巴黎大炮是一種威懾性武器,給對方的後方城市製造恐慌,威懾敵方人民,而不是實際有戰術價值的大威力火炮。而實際上,在你死我活的戰爭中,倫敦被德國空軍夷平了,英國人民都沒有喪失鬥志,更別說區區幾百發炮彈了。

2. 鴉片戰爭的時候英軍裝備的火槍和火炮什麼樣子求科普

1.兵器清軍使用的冷兵器主要有刀矛弓箭等,熱兵器(即火器)並不是中國發明研製的,而是仿造明代從西方引進的「鳥銃」、「佛郎機」、「紅夷炮」等,其形制功能比英軍落後了200多年。例如,清軍使用的鳥槍,槍長2.01米,射程約100米,射速為l—2發/分鍾,且質量低劣,嚴重老化,有的使用了166年尚未更新換代。而英軍則配備了在當時世界上相當先進的伯克式前裝滑膛燧發槍和布倫士威克式前裝滑膛擊發槍。前者槍長1.16米,射程約200米,射速為2—3發/分鍾;後者槍長1.42米,射程約300米,射速為3—4發/分鍾。這樣的射速、射程都是清軍的鳥槍所無法企及的。

2.火炮清軍火炮與英軍火炮在式樣和機制原理上大體相同,主要差別在於製造工藝和質量。

①在鐵質方面,工業革命後英國的冶鐵技術進步顯著,為鑄造高質量的火炮提供了高純度的優質鐵;當時中國的冶鐵技術落後,爐溫低,鐵的雜質多,使造出的火炮十分粗糙,氣孔氣泡多,放炮時很容易炸裂,傷及炮手,且填充的火葯量少,威力不大。

②在鑄炮工藝上,英國已使用了鐵模等工藝,火炮的各種尺寸比例和火門的設計較合理,射擊精確度高;當時中國還沿用落後的泥模工藝,鑄件毛糙,不懂各種尺寸比例和火門的設計,射擊精確度低。

③在炮彈種類及質量上,英軍裝備的有實心彈、霰彈、爆破彈等性能不同的炮彈;而清軍使用的只有一種效能最差的實心彈,且有彈體粗糙和彈徑偏小的缺陷,影響了射程和射擊精確度。

清軍在火炮管理上也很落後,沒有建立定期造換制度,任憑風吹雨淋,炮身銹蝕,有的火炮竟是明代鑄造的,嚴重老化,幾乎不能用。

3.火葯由於科學的發展,英國已掌握了火葯爆炸的化學原理,自然也掌握了火葯的最佳配方,即槍用發射火葯為硝75%、硫10%、炭15%,炮用發射火葯為硝78%、硫8%、炭14%。並且英國的火葯生產已進入近代工廠的機械化生產階段。相比之下,清軍的火葯配方則是根據經驗來進行的,含硝量高,容易發潮,難以久貯,爆炸效力低,且處於手工業作坊或手工工場生產階段。

4.艦船這是雙方武器裝備差距最大的地方。英國海軍居當時世界之最,其主要作戰軍艦仍為木製風帆動力,但性能卻遠在清軍水師之上,具有以下優點:①使用堅實木料製作,船體結實;②船體下部為雙層,抗沉性好,還用金屬材料包裹,能防蛀防朽防火;③船上有兩桅或三桅,懸掛十餘面帆,能利用各種風向航行;④安炮多,從10門到120門不等。工業革命後期出現的蒸氣動力鐵殼輪船,也已開始裝備海軍。它們航速快、機動性強,大大加強了英國海軍的實力。

清軍的水師主要有福建水師和廣東水師兩支,其任務並非出洋作戰,而是近海巡輯,守衛海岸,作戰對象也僅限於海盜。清軍水師的艦船最大的缺陷就是船小,清軍最大的戰艦,其噸位尚不及英軍的等外級軍艦,安炮最多的戰艦,其火炮數量也只相當於英軍安炮最少的軍艦。閩浙總督鄧廷楨在對中英雙方艦船作比較後說:「炮船之力實不相敵」,「此向來造船部定則例如此,其病不盡在偷工減料。」即便如此,清軍戰艦的在航率也很低。鴉片戰爭前,福建水師共有艦船242艘,在營駕駛者118艘,在航率僅為48.8%。清軍水師的落後,使清軍在鴉片戰爭中根本不敢以水師出海迎敵,而只能放棄海上交鋒,從而喪失了主動權。英軍以其強大的海軍,橫行於中國海面,決定了戰爭的時間、地點和規模。

從上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在兵器、火炮、火葯,還是在艦船上,清軍都遠遠落後於英軍。還有清政府在武器裝備戰略指導上的失誤。

明末清初,中國的軍事科技並不比西方遜色,而在康熙朝之後,中國與西方的差距急劇拉大了。明清之際戰爭頻繁且規模較大,對武器裝備的要求較高,為克敵制勝,無論是明政府還是清政府,都很重視引進和製造先進武器。而在康熙平三藩和收復雅克薩後,清朝進入了一個長期的相對和平的時期,此後對西北、西南邊疆及內地鎮壓起義軍,清軍在武器裝備上都能保持優勢。這種情況使清廷放棄了研製新的武器,而是著力於壟斷這種優勢的軍事技術,不讓民間和對手掌握。以中國明清之際從西方引進的「開花炮彈(一種爆破彈)」技術為例,這種較先進的技術在康熙後一直為御林軍所專有,久而久之,人們都不記得了。在鴉片戰爭時,連主持海防的林則徐和造炮專家黃冕都不知「開花炮彈」為何物。19世紀70年代,左宗棠出師西征,在陝西鳳翔發現明末的「開花炮彈」,不禁感慨道:「利器之入中國三百餘年矣,使當時有人留心於此,何至島族縱橫海上,數十年挾此傲我?」清政府在武器裝備指導思想上的保守,使清軍在鴉片戰爭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3. 鴉片戰爭中英國的武器裝備

共分如下幾類,分別為你解釋,請你參考:
1、英軍當時使用的兩種前裝滑膛槍,即伯克式(Bakrer)燧發槍和布倫威克式(Brunswick)擊發槍。伯克槍槍長1.166米,口徑15.3毫米,發射35克重的槍彈,射程近200米,射速每分鍾2~3發。布,倫威克式擊發槍槍長1.42米,口徑17.5毫米,重4.1公斤,發射53克重的槍彈,射程近300米,射速每分鍾3~4發

當時,英軍火炮部隊能發射球型實心彈(分普通熟鐵彈和灼熱的實心彈兩種)、霰彈(包括鏈式霰撣、葡萄彈和普通霰彈)、開花彈(包括分內裝黑火葯的開花彈、裝有定時引線的榴霰彈和內裝縱火葯劑的燃燒彈)、燃燒彈和康里格里夫火箭等。各種彈種搭配比較合理,能夠對各種作戰目標實施打擊。比如灼熱的實心彈攻擊較遠的目標時,由於容易燃燒,殺傷力已經比過去的火攻船和火攻筏有了很大提高。對付開闊地形的密集人群,則使用霰彈對目標造成重大傷亡。如1841年1月7日的大角、沙角之戰,《外國學者論鴉片戰爭與林則徐》一書就如此紀錄:「『復仇神』號適時趕來,從兩門基準炮傾瀉出一連串葡萄彈和霰彈,接著它成為這次最殘酷戰爭實況的見證。」

開花彈盡管威力巨大,但是受技術條件限制,英軍炮兵也很難掌握發射時機(該彈有嚴重的固有缺點,如很難讓引信准確地瞬時引爆),所以在鴉片戰爭中使用並不多,而且還有許多「啞彈」。當時清人也說到:「空心炮子炸裂飛擊一條。亦恐無裨實用,緣炮子既出炮口,空中炸開,飛擊何處,並無定準。即如英夷善於飛炮,其所用炸炮亦多有不能炸擊者。」康格里夫火箭有爆炸和燃燒兩種,爆炸主要是在火箭上安裝爆破彈頭,比如在南京附近作戰時就存有這方面的使用紀錄。在《鴉片戰爭第三卷》里也記載有康格里夫火箭的作戰效果,如「焦山樹木,及老虎頭頸鹽船廬舍,均被夷匪施放火箭焚毀」(燃燒)和「火箭如飛星,或落地作花爆響」(爆炸)
英軍在火炮種類上也做到了大體統一。經過多次調整,英國保留了68、42、32磅重型火炮和24、18磅中型火炮,以及12(見題圖下)、6磅輕型火炮和口徑8、10英寸的榴彈炮和臼炮。在射程方面,根據劉鴻亮先生的推測,「戰爭時期,英軍的重型火炮,其有效射程在3華里(1500米)左右,最大射程9華里之內。」而王兆春先生則認為:「除臼炮外,至1840年前後,英軍火炮射程已增至800~2000米。」

英軍海軍仍然以帆船為主,但已經使用蒸汽明輪船。至於中國水師,滿韃禁海多年,船舶製造水平早已不能達到明代初期的水平。至於,鄭和寶船~對滿韃來說,是傳說中的東西了

4. 一戰中的武器,越多越好,越詳細越好。 能的話配上圖片。

人在此列舉三種有代表性的武器:德國大貝爾塔重型火炮,毒氣,英國馬克1型坦克。

一,德國大貝爾塔重型火炮。1909年德國「大炮王」阿爾夫萊德·克虜伯之子菲利茨·克虜伯秘密研製出一種巨型臼炮,並以菲利茨母親的名字命名,稱為「大貝爾塔」炮。這種炮長7米,炮口直徑420毫米,炮身連同炮車重達120噸,能將近1噸重的炮彈發射至14.5千米之外的目標。每發炮彈用掉的發射葯近200千克重,需要200多名炮手。它還能發射裝有延發引信的破甲炮彈,讓炮彈穿人目標內部後爆炸。然而,它太笨重了,搬運時必須將其分解開,各由一輛火車頭拖運。還必須鋪設專軌,才能把它運到炮座上。同時,由於它發射時會產生巨大的後坐力,因而必須澆築幾米深的混凝土底座,移動時再把它炸掉。僅安置炮位就需要6個小時。

該炮第一次參戰是1914年8月12日,在德軍進攻比利時的列日戰役中。由於德軍進攻比利時列日要塞受挫,德軍投入此種大炮,經過24小時的瘋狂炮轟,列日要塞群被夷為平地。攻城巨炮的出現是德國戰爭歇斯底里的表現,他的出現說明再也沒有堅不可摧的要塞。

二,毒氣。德國是一戰中首先使用毒氣的國家,由弗里茨·哈伯設計開發了毒氣武器。早期的毒氣武器主要是氯氣,裝載於毒氣罐中,由分部在戰壕前端的毒氣管釋放,藉助風力飄向敵方陣地。當時的毒氣主要是通過攻擊人的眼口鼻等部位,造成窒息。後來毒氣罐式攻擊逐漸被毒氣炮彈取代。

毒氣的第一次參戰是發生在1915年4月22的伊普雷戰役,當日德軍向駐守在伊普雷陣地的法軍釋放了毒氣,當即導致法軍前線千人失去戰斗能力,法軍防線裂開了一個大口子,但由於德軍沒有抓住戰機進攻,後來被加拿大軍隊補上缺口。

毒氣的出現標志著化學武器登上了戰爭舞台。化學武器在一戰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後來由於化學武器毫無人道,戰後締結了日內瓦協定禁止化學武器參戰。

三,英國馬克1型坦克。英國在一戰中期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種坦克,馬克1型,車長:8.1米.車寬:4.2米.車高:3.2米.車重:28噸.武器:短身管炮2挺機槍.裝甲厚度:6厘米.成員:4人(車長炮長裝填手駕駛員)。

馬克1型坦克首次參戰是在1916年的索姆河戰役,戰役中英國首先使用了這種坦克,展現了其驚人的突破能力。藉助坦克的協助,英軍向前推進20公里。隨後德法等國也相繼研製了自己的坦克並投入戰斗。

馬克1型坦克是世界上第一種坦克,他的投入戰斗標志著坦克這一標志性武器登上了歷史舞台,並由此改寫了戰爭方式。

附圖:自上而下為:大貝爾塔重型火炮,空中拍攝的德軍釋放毒氣,馬克1型坦克

5. 一戰時期各國武器裝備

1、一戰
新 式 武 器 裝 備
輕 武 器
⊙沖鋒槍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誕生[圖]
機 槍
⊙機槍從誕生到一戰發揮巨大作用的歷程[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馬克沁機槍[圖]
坦 克
⊙坦克的誕生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鋼甲鐵馬
⊙坦克的外形與結構[上]
⊙坦克的外形與結構[下]
飛 機
⊙空戰的出現:從磚頭、刀子互搏到殲擊機的問世
⊙一戰中的戰斗機[圖]
⊙ 一戰飛機的速度和載彈量
⊙第一次世界大戰空戰武器趣談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機的軍事應用[圖]

潛 艇
⊙人類的潛海夢與潛艇雛形[上][圖]
⊙人類的潛海夢與潛艇雛形[下][圖]
⊙現代潛艇的誕生[上][圖]
⊙現代潛艇的誕生[下][圖]
⊙一戰前潛艇成為實用性武器
⊙潛艇一戰初顯身手不凡[圖]
⊙「水下幽靈」 ——潛水艇
化 學 武 器
⊙一戰違反國際公約的化學戰
⊙化學武器簡介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blade/yizhan/yizhan.html

2、二戰
二戰中的經典武器
http://..com/question/9551135.html?si=1

回答1, 1914年開戰時,英國現役戰艦包括:無畏艦20,戰列巡洋艦9,前無畏艦(也應該算為戰列艦)40,裝甲巡洋艦34,輕巡洋艦63,驅逐艦/魚雷艇250。

回答2,庫爾貝」級兩艘
「普羅旺斯」級三艘
「黎塞留」級一艘(在建一艘)
戰列巡洋艦:
「敦克爾克」級兩艘
重巡洋艦:
「阿爾及爾」級一艘
「迪凱.斯納」級兩艘
「絮弗倫」級四艘
輕巡洋艦:
「迪蓋.特魯因」級三艘
「聖女貞德」級一艘(訓練用)
「埃米爾.波廷」級一艘
「拉加利索尼耶」級七艘
布雷巡洋艦:
「普魯東」級一艘
回答3, 找了半個小時,實在找不到

回答4,
56-2式75毫米無後坐力炮於1968年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現已退役。

該炮炮身由線膛身管、錐形擴大葯室、調孔環、炮閂座、炮閂、擊發機構組成,炮閂為斷隔螺閉鎖結構;炮架為可折疊三腳架,炮身和炮架可快速分解和結合,必要時可不用炮架,實施肩扛炮身射擊。

口徑:75毫米
戰斗狀態全重:52千克
炮身重:34千克
炮架重:16千克
炮身長:2124毫米
火線高:425-720毫米
全彈重:
破甲彈:6.58千克
榴彈:8.8千克
破甲彈破甲厚度:
150毫米/30度
180毫米/0度
彈葯基數:30發
初速:
破甲彈:285米/秒
殺傷爆破榴彈:310米/秒
射速:6-8發/分
最大射程:
榴彈:6500米
直射距離:
破甲彈:340米
高低射界:-5度-30度
方向射界:360度
炮班人數:7人
回答5,全長 : 42.97米
寬 : 7米
高 : 11.6米
重 : 1,350噸
炮口徑 : 800毫米
炮長: 32.48米
炮重: 400噸
射擊角度: +53 度
炮彈重 :
7.1噸(穿甲彈)
4.8噸 (高爆彈)
1.8 - 2.0噸 (推進燃料)
炮彈射速:
720米/秒(穿甲彈)
820米/秒 (高爆彈)
射程 : 28 - 47 公里

回答5,
942年初,終於製成了這門超重型巨炮,它被用克虜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綴名命名,希特勒本人和軍需部長斯佩爾出席的驗收儀式,它被700萬馬可被軍方購買,以工程師的妻子的名字命名匿稱「多拉」。它的炮管長達32米,火炮在戰斗狀態的全長達53米,高12米,全重1488噸。這樣的龐然大物在裝配、運輸和射擊試驗時遇到極大困難。在試驗彈道性能時,裝彈機還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機把4噸重的炮彈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輛輕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為了把火炮運送到試驗場,特地設計了3輛構造特別的巨型運輸列車。沿途的橋梁無法承受這樣大的重量,列車只好繞過很長的彎路而行駛。到達陣地後,先用2台巨型起重視吊裝底座,然後安裝炮架、炮管和裝彈機構,全部工作由1名少將指揮1400餘人奮戰3個星期才完成,高矗的巨炮十分雄偉壯觀。為了預防蘇軍飛機轟炸,陣地四局部署了高炮部隊和警戒飛機,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圍10千米內日夜巡邏。一旦發現敵機轟炸,立即由化學兵施放煙幕掩護。參加指揮、操作、警衛的總人數達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彈也是駭人聽聞,每一枚穿甲彈重7.1頓,一枚高爆彈重4.8頓,推進燃料在1.8噸到2噸。
巨炮製成後被命名為「多拉」炮,原計劃攻擊馬其諾防線,可是這時法國已經投降。蘇德戰場迫切需要重型火炮,於是「多拉」炮被運到黑海之濱,襲擊了塞瓦斯托波爾的地下工事,8月中旬又被運往斯大林格勒,但是德國在此戰中慘敗,9月為免被俘「多拉」又匆匆運回,「多拉」列車炮又會同「卡爾」「洛奇」和「迪沃」等巨型臼炮參與對1944年華沙起義的鎮壓行動,德軍在蘇聯重兵壓境,自身難保的情況下,為鎮壓波蘭人民的反抗,僅不顧彈葯吃緊,極其殘酷地有組織和分步驟的炮轟和爆破,將華沙全城幾乎痍為平地。

1945年4月,德國工程師為免被繳獲,拆除的「多拉」,盟國軍隊繳獲了這門巨炮的部件,在德國希爾雷本靶場發現過一根炮管和幾發炮彈。

回答6,http://hi..com/%C7%D8%CF%C8%C9%FA/blog/item/09987409f5da51ae2fddd402.html裡面有介紹。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驅逐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已經成為真正的「多面手」。一戰結束後,各國海軍均毫無例外地認為,驅逐艦在戰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驅逐艦能夠佈雷、掃雷,能夠為運輸船隊和艦隊提供反潛支援,能夠搜索敵潛艇,能夠攻擊敵海上運輸線,能夠炮擊敵地面目標,而且驅逐艦還有魚雷攻擊能力,是艦隊作戰中不可缺少的防護力量。
驅逐艦的排水量進一步增大。英國海軍最早的「江河」級只有550噸左右,而後來澳大利亞、德國、英國和義大利的驅逐艦都增加到800-850噸。戰爭實踐表明,驅逐艦的艦體需要增大,武備要加強,航程也要提高。
沙皇俄國海軍吸取了1904-1905年日俄戰爭的慘痛教訓,在驅逐艦革新方面走在了世界各國的前列。1911年下水的「諾維克」號航速可達38節,裝有4門4英寸口徑火炮和8具魚雷發射管。爾後的改進型的魚雷發射管增加到12具。至戰爭結束時,英國建造的W級排水量已達1500噸,有4門火炮和6具魚雷發射管;而德國的S-113級排水量更是達到了2000噸,艦上裝有4門5.9英寸口徑大炮,其武備強度和排水量甚至超過了當時的某些巡洋艦。
根據戰爭實踐的需要,驅逐艦上增加了很多新型武器裝備,需要更多的水手來操作這些裝備。尤其是當驅逐艦裝備了深水炸彈或水下聽音器(美軍稱為「聲納」)後,就具備了極為有力的反潛手段。一些海軍武器設計師認識到,在反潛作戰中,驅逐艦的高速並不能佔到很大優勢。於是,他們就對擔任護航任務的驅逐艦進行了優化改造,稍稍降低了航速,但卻極大的增加了航程,更適於執行遠洋長途護航任務。

兩次大戰之間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大部分國家都中止了海軍武器建造計劃,只有義大利和日本仍在執行戰時擴軍方案。美國海軍將其戰時建造的「平板」驅逐艦轉為預備役,而美國國會又不肯撥款建造新的驅逐艦。因此,除義大利和日本外,世界各國海軍在二戰中使用的驅逐艦大部分均為一戰結束後建造的。
1927年,日本建造了「吹雪」級特型驅逐艦,使驅逐艦的性能又躍上一個新的高度。該艦裝有6門(3座雙聯裝)5英寸口徑主炮,與當時驅逐艦慣用的單管、開放式主炮炮塔形成鮮明對比。而且該艦主炮仰角可達75度,能十分有效地實施對空射擊。艦上裝有9具魚雷發射管,火力十分強大。動力系統使用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達38節,即使是15年後,仍可保持34節航速。
當時美國、英國、義大利和德國海軍普遍使用直徑21英寸的魚雷,而日本海軍已開始裝備直徑24英寸的強力魚雷。日本方面一直對此守口如瓶,視為國家機密。1933年,日軍裝備了93式遠程氣動魚雷,航速為49節,最大航程達22000碼,為當時美國魚雷的3倍多。
在歐洲,由於受到20世紀20、30年代簽訂的海軍限制條約的影響,驅逐艦的建造走向兩個極端。法國一戰結束後繳獲了德國的S-113型驅逐艦,很受啟發,建造了一系列的「超級驅逐艦」。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20世紀30年代末,法國建造了「莫加多爾」號驅逐艦。該艦排水量超過4000噸,裝有8門5.5英寸口徑大炮(4座雙聯裝)和10具魚雷發射管。通常被稱為「反驅逐艦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s)。該艦的火力甚至超過了英國同時期建造的「阿雷蘇薩」級輕巡洋艦。在二戰期間,美、英兩國經常將法國驅逐艦稱為輕巡洋艦。
當時訂立的海軍軍控條約對600噸以下的艦艇並未做出限制,義大利首先利用這一漏洞,開始建造600噸左右的小型驅逐艦。爾後,其它國家也紛紛追隨。二戰中的實戰表明,這種「增大版」的魚雷艇通常都有過載的弊病,很容易在氣象復雜的海面上傾覆,而且作戰效能也遠遠不如真正的驅逐艦。義大利的海軍武器設計師積極發揮其創造才智,想盡各種辦法減輕艦上武備的重量,比如將魚雷直徑縮小到17.7英寸。
美國的「平甲板」式驅逐艦已全部過時,但新型的驅逐艦直到30年代中期才開始出現。1930年的《倫敦海軍條約》將驅逐艦的排水量限制為1500噸,美國當時新問世的驅逐艦緊守這一規定,不敢有絲毫越軌。直到有關條款將上限放寬為3000噸後,美國驅逐艦的排水量才開始增加。
美國驅逐艦的設計思想比較強調航程遠,主要是為了准備在浩瀚的太平洋上與日本海軍作戰。美軍在二戰前建造的驅逐艦裝有5門5英寸口徑主炮,魚雷發射管的數量逐漸從8具增加到16具。從1939年開始,美國開始大量建造驅逐艦,基本配置沒有什麼變化,只是魚雷發射管減少至10具。

閱讀全文

與一戰英國的重型火炮長什麼樣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滯留在英國的華人有多少 瀏覽:105
為什麼義大利是藝術之都 瀏覽:990
申請英國研究生成功需要看什麼 瀏覽:354
印度什麼時候疫苗接種完 瀏覽:528
伊朗宗教是什麼宗教 瀏覽:748
哪裡有印度產的強生疫苗 瀏覽:534
印尼火山什麼時候能登頂 瀏覽:942
伊朗誤擊飛機大約需要賠多少錢 瀏覽:979
印度普通人是怎麼做飯的 瀏覽:895
印度和中巴什麼關系 瀏覽:534
印尼8月20日是什麼節 瀏覽:99
印尼婆羅洲哪裡好玩 瀏覽:667
越南疫情放假到什麼時候 瀏覽:608
我最喜歡吃義大利面英文怎麼讀 瀏覽:845
越南什麼銀行最多 瀏覽:860
1840英國有多少蒸汽機 瀏覽:952
英國威士忌怎麼區分 瀏覽:312
英國有什麼it系統 瀏覽:365
中國現有新冠確診病例多少例 瀏覽:116
越南皮革鞋多少錢 瀏覽: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