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有處古墓,五座墓穴全部朝向東方,為何中國說要修葺一下
那是因為裂戚悄中國有五行八卦之說法,要看風水和方位,方向位置調整合理了才吉利,是有寓意的。
2016年,一名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在英國紐卡斯爾的聖約翰公墓發現了一處墓地,墓地的五塊墓碑都朝東。然而,這些墓碑的主體是破碎和傾斜的,幾乎不可能確定誰在這里,留學生立即拍照並發到網上,這立刻引起了震動,隨後,在國家政府的推動下,對五座墓碑進行了為期兩年的翻修。那麼,被埋在這里的是何人,國民政府如此重視。
埋葬在聖約翰公墓的五名水手已經不記得了,2016年被中國學生發現,因為墓地是清政府購買的,所以墓地的所有權屬於中國,經過多次與英國談判,仔渣中國政府終於在2017年開始修復,並在2018年完成修復。
2. 英國有五座向東而立的墓碑,墓下埋的什麼人,為何我國要派人去修葺
在2016年,我國的一個留學生因為在英格蘭紐卡斯爾市的聖約翰墓園裡面發現了五座墓碑,最初的時候也是沒有太多人注意,因此就是很平淡的,但是也是因為這個學生的探索之心,才發現這是我們的人,也就是因為是我們國家的人,才會派人去修理的。
當時清政府也是和英國商量了,給他們在那裡買了一塊墓地,讓他們能夠入土為安,之所以朝向東方,就是因為讓他們能夠一直看到家鄉。之後也是有人去看過,但是隨後就是清政府也是沒了,隨即就是很多人都是慢慢給遺忘了這些人,直到2016年時,有中國的留學生發現了這五座墓碑,因為這塊墓地是清政府購買,所以歸屬中國,於是2017年開始修繕,並於2018年修繕完畢。
3. 阿拉曼戰役給後人的啟示:人們避免戰爭的爆發
阿拉曼戰役。整整60年過去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曾經參加過阿拉曼戰役的老兵們,卻忘不了這塊傷心之地,這是因為盟軍方面有7000多名將士長眠於此。前一段時間,上萬名二戰時期的老兵來到察伏這里,參加由英國和英聯邦其它國家舉行的阿拉曼戰役60周年紀念活動。
1942年10月23日,由英國第八集團軍司令蒙哥馬利率領的盟軍向德國隆美爾率領的德意聯軍非洲軍團發起了進攻。經過12天的激烈廝殺,盟軍終於在11月4日勝利地結束了整個戰役。戰役的勝利保證了盟軍從中東通往蘇伊士運河這條供應線的暢通,在士氣上對盟軍的意義更是非同小可。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評價說:「在阿拉曼戰役前,我們從未打贏過一仗;但在阿拉曼戰役後,我們所向無敵。」
阿拉曼位於埃及西北部,盡管它只是一個小鎮,卻因阿拉曼戰役名聲大噪。交戰各國都在這里建有陣亡將士公墓。「對於世界,你只是一名普通士兵;對於家庭,你卻是我的全部。」這句雕刻在一塊墓碑上的話語似乎告訴人們,一位母親在埋葬犧牲的兒子的同時,也埋葬了她的全部希望與歡樂。
記者在埃及工作期間曾經參加過阿拉曼戰役50周年的紀念活動。當時記者除了被戰役進行得如此慘烈而震驚外,也為當年的交戰雙方早已化干戈為玉帛而感嘆。在那次紀念儀式上,原先敵對雙方的後人相互間早已不存敵意,他們共同進行著紀念先人的儀式。交戰雙方可以握手言和,但它留給阿拉曼的災難卻至今仍未全部清除。埃及西北部哈馬姆、阿拉曼到馬特魯這一大片地中海沿岸地區,本是地理條件較好、水資源相對較充足的地方,完全可以開發旅遊和農業等項目。但事實上這里的經濟開發相當有限,其原因就是二戰遺留的地雷為數眾多。從阿拉曼往西與利比亞交界的40多公里地中海沿岸地區,總共埋賀叢有約1750萬顆地雷。德意軍隊撤退時為了避免盟軍跟蹤追擊,在那裡埋下了大批地雷,當時的阿拉曼地區便有「魔鬼公園」之稱。
當然,這些倖存的二戰老兵們來到阿拉曼,並不僅僅是為了寄託哀思。阿拉曼似乎在提醒人們,盡管當今世界的戰爭尤其是局部戰爭從未停止,但盡一切努力阻止和避免戰爭的爆發,卻早已成為絕大多數國家的共識。願人們敗拍攜永遠記住阿拉曼戰役給交戰方以及埃及所帶來的深重苦難。
4. 拉雪茲神父公墓的相關資料
拉雪茲神父公墓位於法國巴黎東部,佔地44公頃。公墓劃分為97個墓區,已經安葬了上百萬人,是巴黎最大的公墓。
12世紀時,拉雪茲神父公墓所佔的土地是巴黎主教的領地,種著蔬菜、穀物和葡萄。1626年,耶穌會獲得了這片土地的所有權,人們稱其為「封閉的路易山」。1762年,耶穌會被解散,「路易山」也被拍賣。後來,號稱「太陽王」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寵信的拉雪茲神父獲得了這片地,人們便用他的名字稱呼這塊地。1804年5月,這塊地正式改為公墓地。 第一位安葬在拉雪茲神父公墓里的是一名警察。拿破崙在位時宣布,公墓不得拒絕任何要求來此安葬的人。隨後,墓地為了擴大知名度,開始廣告宣傳,不斷將名人的遺體遷葬到拉雪茲公墓。
現在,拉雪茲神父公墓不僅是一座墓葬博物館,而且已經成為巴黎的一大景點,吸引不少遊客來此一睹歐洲墓葬風情。學繪畫和雕塑的人頻頻來此臨摹、攝影。 名人墓大都十分簡朴。波蘭著名音樂家「鋼琴詩人」肖邦的墓坐落在一個小坡上。1831年,肖邦來到法國定居。後來,他結識了比自己大6歲的法國女作家喬治·桑,甜蜜的愛情給肖邦帶來了無限的創作靈感。1847年,兩人關系破裂後,肖邦因心情憂郁,創作力衰退。1849年,年僅39歲的肖邦因肺病在巴黎逝世。在肖邦墓低矮的墓碑上,有一個懷抱小提琴、沉浸在憂傷中的少女雕像。雕像寄託著人們對天才大師的惋惜和哀悼。
《國際歌》歌詞的作者歐仁·鮑狄埃的墓在95區,墓碑很特別,形狀如一本打開的書。「書頁」的左邊刻著鮑狄埃的生卒年(1816-1887),右邊是國際歌歌詞:「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大門樂隊主唱吉姆·莫里森在美國成名後,為了逃避丑聞、官司的糾纏,1971年3月帶著女友從舊金山來到巴黎定居,尋求夢幻般的藝術家生活。同年7月,莫里森因心肌梗塞在寓所的浴缸中猝死,4天後被安葬在拉雪茲公墓。此後,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歌迷來到莫里森的墓前憑吊。
在拉雪茲公墓安葬的名人還有法國喜劇作家莫里哀、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英國作家王爾德、美國舞蹈家鄧肯、歌劇《卡門》的作者比才等。拉雪茲公墓里還葬有華人,祖籍有溫州的、上海的。 拉雪茲公墓除了名人墓地吸引遊客,它的圍牆也是遊客參觀的必到之處。
1871年3月18日,巴黎無產階級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5月21日,為了保衛公社政權,巴黎公社的社員同凡爾賽政府軍展開浴血奮戰。5月28日,147名公社戰士在拉雪茲公墓的圍牆下高呼著「公社萬歲」的口號英勇就義。 拉雪茲公墓里安葬了很多平民。其實,人們只要付得起錢,就可以在公墓中選擇墓穴安葬。有不少家族買上一大塊墓地,修建小屋、亭台或地下室,將家族中逝去的人集中安葬在一起,使他們能夠在「另一個世界」享受天倫之樂。那些買不起墓地的人可以買一塊存放骨灰的地方安息。
拉雪茲公墓位於巴黎東部,佔地44公頃,正式名稱是「東部公墓」。這里曾是「太陽王」路易十四(1643年-1715年在位)的懺悔神父——耶穌會士拉雪茲的豪華別墅。拉雪茲深得路易十四的寵信,掌握宗教事務長達34年之久,這幢別墅就是路易十四賜給他的。1804年這里改為公墓,人們習慣地稱之為拉雪茲神父公墓。 從公墓入口的管理處,拿到墓地的名人名單,你會漸漸地發現:英國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義大利作曲家羅西尼(Rossini)、貝利尼(Bellini),波蘭鋼琴家肖邦?Chapin,美國舞蹈家鄧肯?IsadoraDuncan,美國現代作家斯泰因(Gertrude Stein)、賴特(Richard Wright)都棲息在這座墓地里。這讓人想到,城市是否國際化,不但要看外國活人來不來、住不住,還要看外國人死後的靈魂留不留。可是這樣的城市,現在的世界上已不多了。好多世紀以來,巴黎一直保持著「有容乃大」的風度。它能夠讓外國人生前死後都喜歡留在這里。懷才不遇的藝術家、退休的好萊塢明星、憤世嫉俗的不同政見者、政變中下台的政客,無不想到了巴黎。
三十年前的中國有一句話:一個人的出生是不能選擇的,但他的前途是可以選擇的。換過來說:一個人生在什麼城市是偶然的,但葬在什麼城市是可以選擇的。世界上有許多外國人,選擇葬在巴黎。選擇了巴黎,就選擇了自由的生活。這是巴黎的意義,拉雪茲神父公墓的意義。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年輕的音樂家的墓碑前方刻著他的側面頭像浮雕,下面是他的名字和生辰,墓碑上方是一座裹著輕紗,披散著秀發,悲戚地垂頭低吟的少女雕塑,少女的手中插著一枝來憑吊肖邦的人送的紅玫瑰,在他的墓地前面,令人禁不住在緬懷這位音樂家的身世和那些耳熟能詳的樂曲,他與比他大6歲的女作家喬治·桑的愛情傳奇,他那些才華橫溢的鋼琴奏鳴曲,他的敏感、細膩、豐富又強烈的詩意……一群女孩圍在肖邦的墓旁拍照。肖邦死時才39歲,在這些少女心中,他永遠是那麼年輕。
歐仁·鮑狄埃,《國際歌》的作者,我們從小到大都是唱的這首歌,他的墓地是必須要看的。墓地在95區,墓碑很特別,是一本打開的書,書頁的左邊刻著他的生辰(1816-1887),右邊是國際歌的歌詞:「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地圖上的介紹說他是一個革命者。
鄧肯,從社員牆折回公墓內的骨灰堂,那裡有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和現代舞的鼻祖鄧肯的墓。密密麻麻的骨灰盒都鑲嵌在骨灰堂四面的牆上和地下室。鄧肯所在的號碼是6796號,在地面上的一層,只要根據序號找過去,很容易就找到了。鄧肯的墓碑是30厘米見方的一小塊黑色大理石,墓碑左上方不知道是用什麼材料鑲嵌著一枝白色的花,小小的一塊碑的旁邊有人剛送了一盆紅色不知名的小花,上面放著一張卡片:「TO DUNCAN」。鄧肯使世界各國驚醒而皈依一種新的宗教,她激情噴薄的現代舞給人無窮的遐想和力量。她是令人敬仰的女人,一個有思想的永遠美麗的女人。沒想到她只是擁有一個小小的墓碑,但在熱愛她的人心中她是不死的。
人生中有些出神入化的時刻,特定的時間和地點,當前偶然獲得的感覺使過去重現,在拉雪茲公墓里,在一個個熟悉的偉人墓前,曾經很遙遠的人,現在一下子捆在我身邊,我覺得自己在跟他們對話,在我的生活的各個階段,他們總是出其不意地來到身邊,用他們天才的創造,把生活裝點得多姿多彩。
5. 海格特公墓的安葬的名人
邁克爾簡山滑·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公元1791~公元1867)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是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生於薩里郡紐因頓一個貧苦鐵匠家庭。僅上過小學攔臘。1831年,他作出了關於唯虛力場的關鍵性突破,永遠改變了人類文明。1815年5月回到皇家研究所在戴維指導下進行化學研究。1824年1月當選皇家學會會員,1825年2月任皇家研究所實驗室主任,1833----1862任皇家研究所化學教授。1846年榮獲倫福德獎章和皇家勛章。
6. 英國的美國頂級景點——美國在英國的歷史
美國人愛英國。我們怎麼能不呢?我們的許多祖先來自那裡,他們給了我們 *** 和自由的理念。盡管幾百年前的小沖突導致了我們的分離,但我們的歷史仍然與美國人特別感興趣的英國許多景點交織在一起。
,所以如果你在英國旅行時想找點家,這里有一大串以美國為主題的英國景點。
劍橋美國公墓和紀念館圖片來源:amandabhslaer
這個地點是近4個神聖的春指墓地,2000名美國人在二戰期間死於歐洲戰爭,英國劍橋美國公墓和紀念地總面積30.5英畝,由劍橋大學捐贈。它坐落在一個斜坡上,西側和南側都有林地。墓地里有3812名軍人的遺骸;失蹤者的石碑上有5127個名字。玫瑰花結標記了那些被發現和識別的人的名字。大多數人死於大西洋戰役或西北歐的戰略空襲。
如果你想紀念我們的陣亡將士並看到我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聯合關系的實際表現,然後在這里指出您的敬意。
帝國戰爭博物館杜克福德-美國航空博物館
圖片來源:Mahew.H
這是一個更樂觀的景點參觀。就其本身而言,這座博物館值得一游。致力於英國航空史,它擁有大量的飛機,實際上仍然是一個工作機場。隨著他們收藏的增加,他們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美國飛機,並決定建造一個專門的飛機庫博物館,稱為美國航空博物館。
它擁有大量的美國飛機收藏,包括一個B-17G飛行堡壘,一個B-29超級堡壘,一個B-52同溫層堡壘在1983年,一個SR-71黑鳥,一個B-24解放者和更多。聽起來很值得一看!」
丘吉爾和羅斯福長凳
圖片來源:倫敦內部指南
這是一個小景點,但仍然有趣。丘吉爾和羅斯福之間的關系是傳奇性的,在倫敦梅費爾的這座有趣的雕像中,它被永久化了,新老邦德街在這里相遇。加入這對夫婦,擠在兩人中間,讓你拍照。
林肯雕像圖片來源:馬特從倫敦
這是相當奇怪的,不是嗎?但這位被許多人認為是我們最偉大的總統的人長期以來一直受到英國議會大廈前雕像的尊敬。
本傑明·富蘭克林的房子
許多美國人可能不知道本傑明·富蘭克林成年後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倫敦度過的,首先是作為美國殖民地在倫敦的代表,然後作為獨立後的大使。這是他唯一倖存下來的房子,它最近被修復成了一個博物館。
英國的美國博物館
在美國以外只有一個博物館是專門為美國人建的。,這座博物館的建立不僅是為了展示美式傢具和裝飾藝術,也是為了增進英美之間的了解。我想在美國找到大英博物館只是時間問題。
Sulgrave Manor-Washingon祖先
喬治華盛頓來自英國,他認為自己是英國紳士,直到…嗯,他不再是英國人了。牛津郡的蘇爾格雷夫庄園是他家族的祖宗。它擁有英國最大的喬治·華盛頓紀念品集,展示了英國對美國起源的貢獻,另外一個關於喬治在美國的生活和職業的展覽聽起來很有意思。
美國駐格羅夫納大使館是
照片的功勞:使用mbassylondon
如果你在附近很難錯過。這是一個巨大的混凝土怪物坐在美麗的倫敦建築物之間。不過,時間不會太長,因為他們正在南岸建一個新大使館。大使館曾經是一個合適的景點,在那裡你可以參觀圖書館,在倫敦享受一點美國風情。可悲的是,安全部門已經結束了這一切。不過,當這位持懷疑態度的美國人在倫敦看到美國力量的這種投射時,他甚至有點愛國主義。我要補充的是,自從獨立後,格羅夫納廣場一直都有一個美國大使館,所以看到它消失會很難過。
胖子餐廳
這有點偏離旅遊軌道,但如果你在倫敦尋找一個真正的美國餐廳,這是你的地方!胖子餐廳位於倫敦唯一燈塔的背景下,泰晤士河對面的千禧穹頂是享用各種「胖子漢堡」、美式早餐、煎蛋卷和美味三明治的理想場所。
Ed的簡易餐廳
這里是另一個美式餐廳。它實際上是一個連鎖店,在倫敦市中心的旅遊區有幾個位置。食物很好吃!」
美國酒吧-薩伏伊
這是20世紀初美國僑民的宿營地,尤其是二戰期間在倫敦的僑民。它最著名的地方是把第一批雞尾酒引入歐洲。這家酒吧仍然裝飾著20世紀30年代藝術裝飾的輝煌。
美國紀念教堂-聖保羅的
聖保羅應該已經出現在倫敦的任何行程中了,但是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具有美國的意義。美掘譽國紀念教堂紀念那些在二戰中獻出生命的美國人。
塞爾弗里奇百貨公司
倫敦最具標志性的百貨公司之一是由一個美國人——一個來自芝加哥的美國人創辦的不差!戈登判森段塞爾弗里奇(Gordon Selfridge)是創造了「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個短語的人之一。
普利茅斯五月花展覽這個展覽設置在三層樓,使用互動式圖形面板來探索商人家庭、漁業、軍事港口和移民到新世界的故事。踏上頂層的陽台,欣賞今天繁忙的巴比肯美景,開始您的旅程。看看第一批美國人是從哪裡開始他們的殖民之旅的。
我們錯過了英國一個以美國為主題的景點嗎?請在評論中告訴我們!」
「
7. 阿靈頓國家公墓的來歷
這座公墓曾一度是羅伯特·李的岳父的產業。他的岳父帕克·柯蒂斯——美國的一位劇作家,是被尊為美國開國之父喬治·華盛頓的養孫。華盛頓的妻子瑪莎和她的第一任丈夫生下了柯蒂斯的父親。柯蒂斯在弗吉尼亞州蒙佛農與華盛頓夫婦度過了一段相當長的時光,直到他的父親去世,其時他已長大成人。他的女兒瑪麗於1831年嫁給了李將軍,他的庄園成為瑪麗和李將軍的結婚寓所,並被李將軍繼承下來,從此改稱柯蒂斯·李庄園。1861年4月,內戰開始後,聯邦軍隊進駐阿靈頓,把這座庄園沒收,改為陸軍司令部,並在庄園內建立兵營。1864年陸軍部長頒布命令,將屬於庄園的土地徵用,作為軍人公墓;同年5月13日,第一名士兵的葬禮在這里舉行。阿靈頓公墓從此誕生。
阿靈頓國家公墓規模龐大,佔地達170公頃。陵園呈半圓形,周圍樹木蓊鬱,園內芳草如茵,墓地綿延起伏,潔白的墓碑鱗次櫛比,宛如逝者的龐大軍陣,聲威浩盪,蔚為壯觀。公墓中央的山丘上,有一處佔地1.2公頃的大宅,這就是柯蒂斯·李宅邸,也稱「阿靈頓之屋」。在屋中憑窗而立,可俯瞰整個公墓以及波多馬克河。這座仿照雅典昔修斯神廟建築的殿堂,是美國最出色的希臘文藝復興式建築之一。它由英國建築師喬治·哈德菲爾德設計,於1802年破土動工。這是一座帶有8根白色多利克圓柱門廊和延伸42.67米的兩翼廂房的建築。當時先由兩側廂房開始建造,工程進行當中,柯蒂斯家族就搬入居住。1817年廂房完工,門廊部分則於1824年開始增建。這所大宅用磚灰泥與皮革作建築材料,其各部分比例適當,細部架構精細,異常堅固。1955年,有關單位將長期改作它用的宅邸修繕裝潢,恢復到內戰前的風貌,並辟為國家紀念中心,由國家公園服務處管轄,供民眾參觀。
8. 海格特公墓的介紹
英國倫敦的公墓者遲明,位於英國倫敦北郊的海格特地區。分東西兩個部分。西海格特公墓於1839年成立,包括兩個都鐸風格的教堂,一個古埃及風格的大道和大門(仿造古埃及著名的國王谷建築),還有哥特風格的墓穴。東海格特公墓於1854年成立,兩年後東部也投入運營。馬克思及首告其家人墓就在於此,公墓還埋葬著英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法拉第,小說家喬治·艾旦空略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