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人怎麼看待中國人來修鐵路

英國人怎麼看待中國人來修鐵路

發布時間:2023-03-31 03:05:49

A. 【求】中國最早的鐵路出現在什麼時候它是如何出現的當時的中國人如何看待它的出現

我國第一條鐵路,是建於1876年的「淞滬鐵路」(即上海至吳淞)。
1875年,英國老牌資本家「怡和洋行」的肯德露等人,串通英倫拉比公司的代理人拉比,掛起一塊「吳淞道路公司」的假招牌,在淞滬沿線,購買土地,謊稱要修建一條所謂「尋常馬路」。其實,他們已經鋪設了鋼軌到了江灣。當時乃是窄軌鐵路,全長16公里,鐵路沿線設有高約五尺的竹籬笆牆。從美國運來一台名曰「先鋒號」的機車,形態極為簡陋,車廂僅有現在客車的一半長,三分之二寬,四分之二高。就在同年的6月30日,開始往返於上海到江灣之間。列車的運行速度,每個小時僅為15至20英里。因為那時候的車輛是四個輪子,行駛的動力是靠燒火來推動的。所以當時人們都稱它為「火輪車」。
可是,事隔不久,清政府根據「煙台條約」,議定該路為中國,收回後拆個精光。後又在上海老車站的原址,改建一座「天妃宮」(即今河南路橋北堍)。
但隨著時局變遷的影響,這條「淞滬鐵路」,又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經官方撥款,重新修築了起來,在第二年就恢復了運行。
當1903年7月由中英簽訂開發「滬寧鐵路」之後,於是「淞滬鐵路」便成為「滬寧鐵路」的一條主要支線了。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0207.html

B. 民國時期為什麼不讓外國人在咱們中國修鐵路

民國初年有讓外國人修的,但後來基本沒有。大多有外國顧問,而不是直接承包給外國公司。
因為由外國修建鐵路,就算是援建,建成後也會擁有數十年的管理權。加上以後的維修、運營,基本上國家的動脈掌握在了外國人手中。

這種援建其實是和後來的國際投資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民國時的國際環境復雜,國力衰弱,各大國又虎視眈眈,鐵路權如果路在外國人手中,那是不妙的事情。所以以國家整體利益和所處的環境來說,修路權是不能交給外國人的。

另外,各地方軍閥實力也不允許大修鐵路,當然就更不許外國人來修了。請仔細回憶以下,是不是民國曾出現鐵路寬、窄之爭呢?鐵路是現代國家的大動脈,良好的鐵路網可以方便物資、兵力的運輸。一旦鐵路網建成,國家必然走向統一。當年民國中央在全國興建鐵路,各地方軍閥基本採取抵制態度。由於中央的強勢要求,有的地方便採用爛手雹了窄軌路基,使中央實力仍然不能有效干涉軍閥政治。

好在中原大戰後,蔣中正用實力壓倒了各軍閥,民國的鐵路、公路修建才能在全國范圍內展開。經過十年黃金時間,能夠滿足基本的國防需要,要不然,抗日還真的抗不下去了。要不你以為那中央軍為什麼一會兒在長沙作戰,一會薯裂兒又跑飢帆到桂南?駐陝西的軍隊為什麼可以參加淞滬會戰?

再說點題外話,當能夠和外國人對話的時候,也不是不讓人家來修。比如修滇緬公路時,就打算請外國公司的。那時民國經過十年黃金期,基本廢除了所有不平等條約,國力空前,雖然在外交上仍然不太強大,但至少已經不在唯唯喏喏了。不過由於難度太大,外國公司認為要修數年,最後才採用了自己修,利用雲南人多的特點,純手工打造了滇緬公路。

C. 現代關於實踐的名人事例

1、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

富蘭克林從一次電學實驗中受到啟發,斷定雷電是一種放電現象。在1752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他和他的兒子一起做了著名的「風箏實驗」。

一道閃電掠過,富蘭克林覺得自己拉著麻繩的手有些麻木。他把手指靠近銅鑰匙時,一道電火花向他手上擊去。「天電」被引下來了。後來他又用萊頓瓶收集了「天電」去做試驗,證明「天電」和地電一樣能被金屬傳導,能熔化金屬,能點燃酒精。

2、王清任著成《醫林改錯》(修正理論錯誤需要實踐)

王清任是我國清代著名醫學家,其心得之作是《醫林改錯》。書中既有他從事解剖實踐和醫事活動的筆記式記錄,又有他臨床實踐和診療經驗的病案式總結,還有他談醫論道和評古說今的書評式敘述,凝結了作者一生從事臨床醫學研究的心得,他在一些領域里把祖國醫學的理論和實踐推向了一個新階段。

他在研究《黃帝內經》時,發現書中錯誤不少。我國古代醫書中對人體臟腑的位置、清沒大小和重量的描述並不確切,所以,他決心修正其中關於人體結構的部分。

但是沒有解剖用的屍體卻成為困擾他的一大難題 。 當時 ,他曾在瘟疫流行的災區觀察未掩埋的屍體300多例,逐一進行了解剖和觀察,繪制了大量的臟腑圖。王清任修正了《黃帝內經》中的有關錯誤,寫成了《醫林改錯》一書,並附上了25幅人體結構圖。

3、托爾斯泰親自去戰場考察,創造了《戰爭與和平》長篇巨著(實踐是創造之源)

《戰爭與和平》是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巨著。書中戰爭場景的描寫非常生動形象,讀後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托爾斯泰的親自考察。

列夫·托爾斯泰創作《戰爭與和平》,當他寫到俄法雙方在鮑羅京諾會戰的一段文字時,總感到描寫得很抽象、不具體,他決定親自去戰場考察一番。

到了鮑羅京諾,他仔細巡視了這個歷史戰場的一切遺跡,把它的地形面貌牢牢記在心裡,還特地畫了一幅圖,標上一條地平線和樹林,標明各個村莊、河道的名稱,及當年 會戰時太陽移動的方向等。

回到家裡,又把自己觀察到的印象基滾同歷史文獻上記載的材料聯系起來分析研究,直到一切都清楚明白了,他才坐到桌邊,重新寫這段文字,這個會戰場面, 寫得不僅生動,且色調明朗、壯觀。

無獨有偶,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的作者司馬遷也非常重視實地考察。在動筆之前,司馬遷游歷過大江南北,全國各地,尋訪先人的遺跡。

他曾經訪問過夏禹的遺跡,眺望過范蠡泛舟的五湖,訪求過韓信的故事,訪問過劉邦、蕭何的故鄉,考察了秦軍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他還北過涿鹿,登長城,南遊沅湘,西至崆峒。壯游使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也為撰寫《史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是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是當代神農。50多年來,始終在農業科研第一線辛勤耕耘、不懈探索,為人類運用科技手段戰勝飢餓帶來綠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獲。他的卓越成就,不僅為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更為世界和平和社會進步樹立了豐碑。

5、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在提取新元素的實驗中,雖然一次又一次地失敗,卻毫不氣餒,答鋒納信心十足,不斷總結,堅持試驗。

D. 英國人眼中的中國人是怎樣的

怎麼說呢,上了年紀的女性的英國人很好,你問什麼,她會很耐心的,而上了年紀的英國男人(30到50)比較有優越感,喜歡亞洲的日本,韓國更甚中國,而年輕一代的英國人還是比較能夠接受中國朋友的,不乏熱情的,也不乏有種族歧視的,大部分還是熱情的,時間接觸久了,有些熱情是很虛假的也正常。僅僅是我的看法、

E. 清朝時期,為何西方列強要爭著幫我國修建鐵路

首先要明白晚期時期,中國社會是處於半封建半殖民的一個狀態,在那個時候列強已經把中國大半個江山都可占據了,清政府的無能造成當時的情況。那為什麼,列強們還要給中國修鐵路呢?那就是因為當時把能占的地方都佔了,現在在開口說要簽訂條約要土地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修建鐵路,鐵路修到的地方附近10公里左右都是自己的了。

到後面的時候,很多侵略者同樣學習德國在中國修建鐵路,像法國和英國就是典型的例子。後來,因為各國之間還在打戰,人手精力不夠,就把修建鐵路的事情交給中國人來做,同時是借款給中國人,為什麼要借款給中國人呢?原因很簡單就是讓你花錢建別人的鐵路,這樣子就相當於鉛山胡免費修鐵路了,可謂這些列強是真的聰明,不過那時候建鐵路也促進中國鐵路的發展。

F. 現代堅持不懈的名人事例

1、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家境貧寒,沒有文憑、沒有導師,地處窮鄉僻壤,但他卻成功了。他靠的是乎坦什麼?正是鍥而不舍這一精神!他卧床三月翻書不止就可以作證。

2、松下剛剛陷入事業的困境,這天他無助地走在路上。一對姐弟的談話,引起了他的注意。姐姐正在燙衣服,弟弟想讀書,卻無法開燈,因為那時插頭只有一個。「你能不能快一點開燈,讓我怎麼看書呀?」「好了,好了,就快了。」「老是說好了,都過了30分鍾了。」

松下突然想:只有一根電線,的確太不方便了,何不想個可以兩用的插頭呢?他認真地研究這個問題,不久,就想出了兩用插頭的構造。試用品問世後,很快就賣光了,訂貨的人越來越多,簡直供不應求,松下的事業也從此走上軌道,利潤大增。遭遇任何問題,都是激發創意的好機會。

3、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雲,對夢想從不放棄。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

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已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

4、有一次上課時,蘇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業,讓他的御帆弟子們做一歲拆桐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過一個星期後,他問有多少人現在還堅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堅持做了。一個月後,他又問了,現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後,他再問了,現在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了,那個人就是柏拉圖。

5、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被人們授與「發明大王」的美稱。

G. 詹天佑為什麼修京張鐵路

詹天佑 ,生於1861年4月26日,死於1919年4月24日,號眷誠,字達潮,廣東南海人,原籍江西婺源,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之稱。 詹天佑1861年(清咸豐帝十一年)出生於一個普通茶商家庭。少年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有時,他還偷偷地把家裡的自鳴鍾拆開,擺弄和捉摸裡面的構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無法解答的問題。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考取後,父親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兆升御,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了押。從此,他辭別父母,懷著學習西方「技藝」的理想,來到美國就讀。 在美國,出洋預習班的同學們,目睹北美西歐科學技術的巨大成就,對機器、火車、輪船及電訊製造業的迅速發展贊嘆不已。有的同學由此對中國的前途產生悲觀情緒,詹天佑卻懷著堅定的信念說:「今後,中國也要有火車、輪船。」他懷著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刻苦學習,於187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紐海文中學業。同年五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在大學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學習,族岩以突出成績在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只有兩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個。 回國後,詹天佑滿腔熱忱地准備把所學本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但是,清政府洋務派官員迷信外國,在修築鐵路時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顧詹天佑的專業特長,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師學堂學駕駛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艦「揚武」號擔任駕駛官,指揮操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第二年,蓄謀已久的法國艦隊陸續進入閩江,蠢蠢欲動。可是主管福建水師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卻不聞不問,甚至下令:「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這時,詹天佑便私下對「揚武」號管帶(艦長)張成說:「法國兵船來了很多,居心叵測。雖然我們接到命令,不準先行開炮,但我們決不能不預先防備。」由於詹天佑的告誡,「揚武」號十分警惕,作好了戰斗准備。當法國艦隊發起突然襲擊時,詹天佑冒著猛烈的炮火,沉著機智地指揮「揚武」號左來右往;避開敵方炮火,抓住戰機用尾炮擊中法國指揮艦「伏爾他」號,使法國海軍遠征司令孤拔險些喪命。對這場海戰,上海英商創辦的《字林西報》在報道中也不得不驚異地贊嘆:「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國人會這樣勇敢力戰。『揚武』號兵艦上的五個學生,以詹天佑的表現最為勇敢。他臨大敵而毫無懼色,並且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還能鎮定如常,鼓足勇氣,在水中救起多人……」 從戰後到1888年,詹天佑幾經周折,轉入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這是他獻身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始。 剛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驗。當時從天津到山海關的津榆鐵路修到灤河,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灤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漲急流。鐵橋開始由號稱世界第一流的英國工程師擔任設計,但失敗了;後來請日本工程師衽實行包工,也不頂用,最後讓德國工程師出馬,不久也敗下陣來。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搞,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同意詹天佑來試試。 詹天佑是一個認真踏實的人,他分析總結了三個外國工程師失敗的原因後,身著工作衣與工人一起實地調查,密測量。夜晚,借著幽暗的油燈,又仔細研究灤河河床的地質構造,反復分析比較,最後才確定橋墩的位置,並且大膽決定採用新方法——「壓氣沉箱法」來進行橋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灤河大橋建成了。這件事震驚了世界:一個中國工程師居然解決了三個外國工程師無法完成的大難題。 詹天佑初戰告捷後,立刻遇到了更為嚴峻的考驗。1905年,清政府決定興建我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北京至張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於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企圖沒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脅的口吻說:「如果京張鐵路由中國工程師自己建造,那麼與英俄兩國無關。」他們原以為這么一來,中國就無法建造這條鐵路了。在這關鍵時刻,詹天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全權負責京張鐵路的修築。消息傳來,一些帝國主義分子及英國報刊挖苦說:「中國能夠修笑肢築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在娘胎里沒出世呢!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們甚至攻擊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頂著壓力,堅持不任用一個外國工程師,並表示:「中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我以為恥!」「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築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親自帶學生和工人著,背著標桿,經緯儀,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颳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岩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准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能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認真地又重新勘測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疊,陡壁懸岩,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湧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列車開到這里,配合兩台大馬力機車,一拉一推,保證列車安全上坡。 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斗,終於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外國人估價的五分之一。一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後嘖嘖稱道,贊譽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卻謙虛地說:「這是京張鐵路一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光榮是應該屬於大家的。」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又繼任了粵漢鐵路督辦兼總工程師。這時,美國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要他親自去美國參加授銜儀式。為了全力參加祖國鐵路建設,他放棄了這一榮譽。 辛亥革命後,詹天佑為了振興鐵路事業,和同行了起成立中華工程學會,並被推為會長。這期間,他對青年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為作出榜樣外,還勉勵青年「精研學術,以資發明」,要求他們「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釣譽。以誠接物,毋挾褊私,圭璧束身,以為範例。」 詹天佑從事鐵路事業三十多年,幾乎和當時我國的每一條鐵路都有不同程度的關系。到晚年,因積勞成疾,不幸於1919年病逝。周恩來同志曾高度評價詹天佑的功績,說他是「中國人的光榮」。 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其間,釐定了各種鐵路工程標准,並上書政府要求全國採用。中國現在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標准軌、珍氏自動掛鉤(Janney Coupler,亦稱姜坭車鉤、鄭氏車鉤,美國人 Eli Janney 所創)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議。此外詹天佑亦著重鐵路人才的培訓,制定了工程師升轉章程,對工程人員的考核和要求作出明文規定,並且定明工程師薪酬與考核成績掛鉤。京張鐵路堷訓了不少中國的工程人員,詹天佑所制定的考核章程亦成為其他中國鐵路的模仿對象。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獲宣統賜工科進士,任留學生主試官等職。1910年,任廣東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總理兼工程師,1912年兼任漢粵川鐵路會辦,負責興建粵漢及川漢鐵路。此後一直定居在漢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號(今洞庭街51號)。同年成立「中華工程師學會」,並被推舉為首任會長。民國成立後,於1913年獲政府委任為交通部技監,1914年獲頒授二等寶光嘉禾章。1916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1919年初,受命往海參崴和哈爾濱任協約國監督遠東鐵路會議中國代表。4月因病回漢口,4月24日病逝,終年五十九歲。 詹天佑與其妻譚菊珍埋葬在京張路青龍橋火車站附近。1922年青龍橋火車站豎立詹天佑銅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紀念館。 在紀念京張鐵路100周年之際,張家口人民永遠緬懷京張鐵路的總設計師詹天佑,2005年在張家口南站廣場,建起詹天佑塑像。

1905年5月,京張鐵路總局和工程局成立,以陳昭常為總辦,詹天佑為會辦兼總工程師,1906年詹天佑又升為總辦兼總工程師。詹天佑清楚地知道這一任務的艱巨性,他首先必須頂住來自各方面的冷嘲熱諷:有人說他是「自不量力」,「不過花幾個錢罷了」,甚至說他是「膽大妄為」。他給他的美國老師諾索朴夫人的信中就這樣說:「如果京張工程失敗的話,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國工程師的不幸,同時帶給中國很大損失。在我接受這一任務前後,許多外國人露骨地宣稱中國工程師不能擔當京張線的石方和山洞的艱巨工程,但是我堅持我工程」。充分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心和民族責任心。
詹天佑勘測了三條路線,第二條繞道過遠為不可取。第三條就是今天的豐沙線。由於清廷撥款有限,時間緊迫,詹天佑決定採用第一條路線,即從豐台北上西直門、沙河、經南口、居庸關、八達嶺、懷來、雞鳴驛、宣化到張家口,全長360華里。全線的難關在關溝,這一帶疊巒重嶂,懸殊峭壁,工程之難在當時為全國所沒有,世界所罕見;坡度極大,南口和八達嶺的高度相差180丈。詹天佑把全線分為三段:豐台到南口為第一段,南口到康莊為第二段,余為第三段。
1905年9月4日正式開工,12月12日開始鋪軌。就在鋪軌的第一天,一列工程車的一個車鉤鏈子折斷,造成脫軌事故。這一下成了中國人不能自修鐵路的證據,各種誹謗中傷紛至沓來。但詹天佑沒有驚慌失措,反倒冷靜地想到:此路坡度極大,每節車廂之間的連接性能稍有不固,事故就難避免。為此,他使用了自動掛鉤法,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車,第二段工程同時開始。難關就在第二段,首先必須打通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八達嶺四條隧道,最長的八達嶺隧道1,092公尺。這不僅要有精確的計算和正確的指揮,還要有新式的開山機、通風機和抽水機。前者對詹天佑都不成問題,而後者當時中國全都沒有,只在靠工人的雙手,其困難程度可以想見。他們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第三段工程的難度僅次於關溝,首先遇到的是懷來大橋,這是京張路上最長的一座橋,它由七根一百英尺長的鋼梁架設而成。由於詹天佑正確地指揮,及時建成。1909年4月2日火車通到下花園。下花園到雞鳴驛礦區岔道一段雖不長,工程極難。右臨羊河,左傍石山,山上要開一條六丈深的通道,山下要墊高七華里長的河床。詹天佑即以山上開道之石來墊山下河床。為防山洪沖擊路基,又用水泥磚加以保護,勝利完成了第三段工段。
對於工程上的困難,詹天佑從未放在眼裡,對於人為的障礙卻使詹天佑憂憤至極。清河有個叫廣宅的人,是前任道員,皇室載澤的親戚,朝野均有勢力。鐵路恰經其墳地,他即率眾鬧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許以重賄,要求改道。郵傳部竟不敢過問。這里北面是鄭王墳,南面是宦官墳,西面是那拉氏父親桂公墳,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費多少時間和經費。詹天佑以受賄為可恥,絕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爭。最後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載澤嚇得不敢與聞外事,廣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經其墳牆以外通過。
京張鐵路建成典禮
此路原訂六年完成,詹天佑終於提前兩年於1909年8月11日全線通車了,還節餘二十八萬兩銀子。京張路的勝利完成,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中國愛國知識分子愛國精神的充分體現。
京張路完式之後,詹天佑應廣東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的聘請,於1910年任該公司總理,又於1912年5月兼任漢粵川鐵路會辦。由於中國政府的腐敗無能,帝國主義的在華角逐,竟使這位愛國的、天才的傑出工程師不能施展才能,焦慮至極。終因勞瘁成疾,於1919年4月24日下午三時半逝世於漢口,享年五十九歲。

辛亥革命後,詹天佑為了振興鐵路事業,和同行了起成立中華工程學會,並被推為會長。這期間,他對青年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為作出榜樣外,還勉勵青年「精研學術,以資發明」,要求他們「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釣譽。以誠接物,毋挾褊私,圭璧束身,以為範例。」
一九一九年,第一次歐戰結束,詹天佑不顧身患腹疾,代表中國政府出席遠東鐵路國際會議,冒著嚴寒赴會,與企圖霸佔我國北滿中東鐵路的日方代表論戰,取得了我國保護中東鐵路的權利。回國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長城,浩嘆:「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他鍥而不舍,在鐵路戰線上與列強斗爭不息的事跡、和他身上所體現出的民族精神與科學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質,將和後人為他樹立的銅像一起,永遠給我們無限啟示。
對於工程上的困難,詹天佑從未放在眼裡,對於人為的障礙卻使詹天佑憂憤至極。清河有個叫廣宅的人,是前任道員,皇室載澤的親戚,朝野均有勢力。鐵路恰經其墳地,他即率眾鬧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許以重賄,要求改道。郵傳部竟不敢過問。這里北面是鄭王墳,南面是宦官墳,西面是那拉氏父親桂公墳,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費多少時間和經費。詹天佑以受賄為可恥,絕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爭。最後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載澤嚇得不敢與聞外事,廣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經其墳牆以外通過。
那拉氏為修頤和園每年不惜數千萬金,獨不願為修路出錢。京張鐵路經費全靠關內外鐵路的贏余,而此款卻被控制在英國匯豐銀行手中,正當進入第二段工程時,匯豐銀行故意刁難,拖付款餉,造成誤工。詹天佑既不善鑽營於權貴,更恥於逢迎於洋人,因而憤懣至極。
帝國主義無時不想奪取此路,工程一開始,日本人雨宮敬次郎就上書袁世凱說:中國人無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請日本技師較為穩妥。英國人金達也來替日本說項。詹天佑以此路決不任用任何一個外國人為由斷然拒絕。居庸關遂道工程開始後,三五成群的外國人,以打獵為名常來窺探,他們希望工程失敗以便乘人之危。詹天佑以出色的成績為中國人出了這口氣。
1 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親自帶學生和工人著,背著標桿,經緯儀,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颳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岩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准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能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認真地又重新勘測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疊,陡壁懸岩,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湧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詹天佑先人從婺源到廣東
詹天佑是婺源縣廬坑村詹氏的第四十代傳人。詹氏的第三十七代世組、詹天佑的曾祖父詹萬榜,字文賢,生於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詹萬榜的父親詹錦千是個商人,在本鄉開了個名為「大昌」的雜貨鋪。他生有八個子女,詹萬榜居三。由於子女多、花費大,雜貨鋪不敷家用,詹家負債累累,諸兄弟只好分家自謀生路。詹萬榜頗有志氣,在父母故世之後,決意不受祖遺產業攜眷搬到下村高胡山另居,因小時讀過幾本醫書,便掛牌行醫。正值乾隆盛世,人民在長期戰亂中得到一個喘息的機會,農業有所發展,商業也漸為興旺。婺源茶葉銷售日增,而且飄洋過海,成為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中上層人物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那時的婺源綠茶都是就地加工,再運往廣州口岸出口。由於收價低廉,出口銷價很高,不少茶商發了大財。詹萬榜竟也心動,販了一批茶葉前往廣東。
誰知經商不利,不僅倒賠了血本,而且連回家的路費也無著落,只好羈旅廣州,靠故友鄉親接濟以度時日。當時在廣東的徽州商人為數眾多,亦有婺源人經商發了財的,經他們慷慨解囊,詹萬榜遂在廣州西關外開了一家名為「萬孚」的小茶行。小茶行日漸興旺,逐漸歸還了欠債,而且還用余錢捐了一個太學士的官。
此時,詹萬榜雄心勃勃,把兒子也帶往廣東,決心依附廣州「十三行」的勢力,打開更大的局面。兒子詹世鸞不負父望,佐父經商,生意更為發達。詹世鸞意識到,經商不能沒有官帽,也捐了一個侯選布政司經歷的官,列授儒林郎,有了六品頂戴。
到了詹天佑父親詹興藩時,遇上鴉片戰爭爆發。英國侵略者的大炮把長期控制外銷貿易的「十三行」轟掉了,在廣州的外貿小商人,開始衰落。不久,詹氏的茶行也宣告破產。詹興藩一家由廣州遷往南海,一邊讀書,一邊種田,以維持家計。
1861年3月27日,太平軍與清政府鏖戰的炮火正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與煙未盡,詹天佑在廣東南海的一個農民家裡呱呱墜地了。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投考幼童出洋預備班。不久,被錄取。詹天佑自己在回憶這一段歷史時寫到:「餘十二歲,同治十一年三月十五日隨香山道台容閎大人由香港搭上海火船,於三月二十八日到上海。奉大憲招入上海出洋局內讀唐番書。高州主事陳蘭斌老師教唐書,容大人教番書,於七月初八日出洋學習,奉旨欽賜官生,賞賜袍、頂戴,是日隨陳蘭斌老師拜別上海,下船往花旗國肄業機藝。」
詹天佑到美國的第二年,通過一個時期的外語補習,進了西海文小學。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詹天佑又考進了紐海芬的海濱中學。就在這一年,國內的第一條鐵路,即吳淞到上海的小鐵路,方才通車。而當時所謂讀聖賢書的士紳們,看到這龐然大物,全都大驚失色。認為這怪東西破壞了山水,危及自家性命,居然聚眾把鐵路全部拆毀,將鐵軌投入湖中。
國內環境是如此昏暗,而詹天佑居然選擇了被人咒罵的鐵路專業。光緒四年(1878年),他在老師諾索卜夫人和容閎的支持下,考取了美國耶魯大學。進了土木工程系,就讀鐵路工程一科。三年後畢業,數學考試為第一名,得了學士學位。在一百二十名官學生中,他是最優秀的一個,也是以後最忠於所學的一人。

★詹天佑那時的時代背景★

光緒七年(1881年),詹天佑從美國耶魯大學畢業回到了上海。上岸第一天,就聽說曾國藩已死,由淮系軍閥李鴻章接任北洋大臣。留學生們便搭乘輪船,從上海轉到天津的北洋大臣衙門報到,聽候清政府的派用。
詹天佑在天津住進了海河邊的一家小客棧。房間又熱又悶,渾身汗水涔涔,很不舒服,他的心情益加煩躁不安。
那些日子,留學生們有門路的都走門路去了。惟有農家子弟出身的詹天佑無門路可走,也不願走門路。到天津後,有錢的同學紛紛住進了大旅館,而他卻住進了這又破又臟的客棧。
雖然,他口袋裡還有一封信,一封他最敬愛的老師容閎親筆書寫的八行書,是給當朝某權貴的,但詹天佑羞於拿出來。他是容閎最得意的弟子。在美國留學時,容閎曾鼓勵詹天佑,希望他能做中國的伊藤博文。他說,伊藤博文提倡西學,使日本走向富強,中國也要自己的伊藤博文,才能使國家進步。這時詹天佑的心情是很激動的,他立志發奮努力,要用科學救國。
盡管詹天佑的學習成績斐然,但和留學生正監督吳子登的關系越搞越壞。吳子登是著名頑固派,認為中國學生到外國留學是「離經叛道」。
幾天以後,留學生們終於被戈什哈引進北洋大臣的衙門。正官廳上,坐著的那人就是威名赫赫的李鴻章。李鴻章用眼掃了留學生一眼,看他們一個個袍褂不整、帽斜辮歪的樣子,心想:靠這些學生娃娃能富國強兵?李鴻章很想教訓一通,但還是忍住了。他想這些人大都與朝中大臣有交往,不少人還送了八行書和見面禮。他對其中一人非常看不順眼,此人西裝革履,連辮子也沒有一條。他從花名冊中查到這人的名字――詹天佑。猛然想起吳子登信中講過的幾句話:「若再放任這些官學生。。。他日學成回國,不但對國家無好處,反而貽害無窮。」想到這里,李鴻章拍桌罵起來:「離經叛道,無父無君!」
詹天佑對李鴻章的粗暴態度非常反感,想反駁幾句,但終於忍住沒有開口。戈什哈馬上大喊:「送客――」這一場戲劇性的接見就算結束了。
回到客棧,詹天佑燒毀了容閎給他的八行書。過了幾天,北洋衙門發榜,詹天佑的名字赫然榜末,被派往福州船政局譴用,到水師學堂學習駕駛。
就這樣,詹天佑學非所用,消磨了整整七年的時光。
現在,<詹天佑>被作為小學六年級課文收錄在義務教育課本里,每一個人看到詹天佑的修建中國第一條鐵路經過和詹天佑的愛國精神,無不感動。在課本中,詹天佑被稱為「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清朝腐敗無能的原因就在於:皇帝困於內廷官僚、上下官僚沆瀣一氣。民族歧視下的滿清官僚制度,使得一大批無德無能、缺德少才的滿蒙王公、貴族官僚長期竊居高位;朝廷執掌大權的達官貴人和各省巡撫總督,大多數為滿蒙世襲,昏庸腐朽不堪。中國的國力都消耗在這幫心黑的紈絝子弟手中,各種生產沒有多大發展。
英國特使馬戛尼在(乾隆後期的)出使日記中指出:「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裡,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在馬戛尼眼中的康乾盛世真相是:「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人們衣善襤褸甚至裸體」,「像叫花子一樣破破爛爛的軍隊。」「我們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搶著吃!」英使馬戛尼當時就敏銳地察覺到了清朝的衰落,把滿清政權看作「一艘破爛不堪的巨大船艦」,預言它將「不再有紀律和安全」。
更為主要的是整個官僚統治階級普遍虛偽矯飾,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只有在強大刺激來臨時才有一點本能反應,根本看不到世界發展變化的潮流,沒有任何先進性可言,進貢、貿易進口的盡是各種玩物。嘉慶要勤儉,一群官員就像花子一樣上朝比誰補丁多。
吏治最為腐敗,主要表現為買官賣爵,各種官場就是相互勾結、互相賄賂的關系,不僅造成晚清洋務運動失敗,也是清朝滅亡的根本原因。當官需要銀子,就要想辦法在百姓中挖銀子,一派黑心造就一片黑暗,「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只是冰山一角。
就連林則徐等開明大員也是落後得可笑,認為英國人穿靴行動不便,極易對付。對世界西方的了解還不如明朝後期。原來的茶葉、瓷器等貿易為什麼變成了「鴉片貿易」?為什麼洋務運動最後付之東流?關鍵是皇家昏庸、官僚腐敗、劣幣淘汰良幣的結果。

★中國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

獎項名稱: 中國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
其他名稱: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
創辦時間: 1998
主辦單位: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發展基金委員會
獎項介紹
為了推動科技進步,提高工程建設水平,把當今優秀科技成果應用於工程實踐中,創造出先進的土木建築工程,特設立中國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原名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本項大獎旨在獎勵和表彰我國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應用方面成績顯著的優秀土木工程建設項目。該獎評選充分體現「創新性」(獲獎工程在設計、施工技術方面應有顯著的創造性和較高的科技含量)、「標志性」(反映當今我國同類工程中的最高水平)、「權威性」(學會與政府主管部門之間協同推薦與遴選)。
該項大獎是我國土木工程界工程技術方面的榮譽獎;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和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發展基金委員會頒發;在建設部、鐵道部及交通部建設主管部門支持與指導下進行。
該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綜合大獎若干項。

H. 英國、美國、中國鐵路發展情況有什麼特點

英國鐵路

英國鐵路運輸始於1825年,是世界鐵路運輸的鼻祖。走到今日,英國「火車」已經經歷了「私有化-國有化-私有化」的輪回。

總里程:15754千米年客運量:14億人次(2012年)

英國是世界上鐵路商業運營最早的國家,直到今天,英國鐵路系統公與私的爭論仍未消失。

I. 誰知道中國人有自信力的例子(具體的)

1、李四光粉碎「中國貧油論」

李四光,卓越的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立人。20世紀初,美國美孚石油公司,曾在我國西部打井找油,結果毫無所獲。於是以美國布萊克威爾教授為首的一批西方學者,就斷言中國地下無油,中國是一個「貧油的國家」。

年輕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偏偏不信這個邪:美孚的失敗不能斷定中國地下無油。他說:我就不信,油,難道只生在西方的地下?在這種強烈的自信心的支配下,他開始了30年的找油生涯。他運用地質沉降理論,相繼發現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江漢油田。

他當時還預見西北也有石油。今天正在開發的新疆大油田,也完全證實了他的預言。李四光靠自信、自強徹底粉碎了「中國貧油論」。

2、詹天佑修鐵路:

清朝末年,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都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聰明好學,又立志為國效力。後來他學習工程技術畢業,回到了國內。可清朝政府對本國人才不信任,像修鐵路,就都讓外國人主持。詹天佑盡管有才幹,也只能當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因為他們知道這條鐵路在中國的戰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國,雙方爭執不下,最後達成「協議」,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他們就什麼也不提供。他們以為中國人離開他們肯定修不成這條鐵路。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對他不放心,說他自不量力,說他膽大包天,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說:「京張鐵路如果失敗,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

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和工人們一起吃住在工地,細心勘探,大膽試驗,經過4年艱苦的勞動,終於成功地修築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

詹天佑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原亂判來那些瞧不起中國工程師的英國人也表示對他由衷敬佩。

3、錢學森嘩慶改歸國: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當時任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錢學森深為祖國的新生而高興,他打算回國,用自己的專長為新中國服務。

但那時候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歸國不易,而錢學森的專長又直接與國防有關,美國千方百計要將他留下不讓他回國,他歷盡差悔艱辛才終於回到祖國懷抱。

4、吉鴻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裡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卻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你為什麼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3F只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

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仔細地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5、茅以升

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1916年20歲時,到美國留學,成為康奈爾大學橋梁專業的研究生,很快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為了獲得實踐的機會,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白天到一家橋梁公司實習,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終於成了一個既懂理論又有技術的人才。

美國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來,請他擔任工程師。但是,茅以升沒有接受聘請,而是決定回國了,美國有些人勸他:「科學是沒有祖國的,是超越國界的。科學家的貢獻是屬於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

茅以升回答:「科學雖然沒有祖國,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去為祖國服務!」

1919年,茅以升帶著一身本領回到國內,開始了為國造橋的事業。現在浙江省錢塘江上那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就是茅以升設計並主持建造的。

J. 為什麼京張鐵路由詹天佑來主持修築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 –1919年4月24日)(Jeme Tien Yow),字眷誠,廣東南海人,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詹天佑1861年(清咸豐帝十一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茶商家庭。兒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有時,他還偷偷地把家裡的自鳴鍾拆開,擺弄和捉摸裡面的構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無法解答的問題。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考取後,父親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了押。從此,他辭別父母,懷著學習西方「技藝」的理想,來到美國就讀。

在美國,出洋預習班的同學們,目睹北美西歐科學技術的巨大成就,對機器、火車、輪船及電訊製造業的迅速發展贊嘆不已。有的同學由此對中國的前途產生悲觀情緒,詹天佑卻懷著堅定的信念說:「今後,中國也要有火車、輪船。」他懷著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刻苦學習,於186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紐海文中學業。同年五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在大學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學習,以突出成績在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只有兩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個。

回國後,詹天佑滿腔熱忱地准備把所學本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但是,清政府洋務派官員迷信外國,在修築鐵路時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顧詹天佑的專業特長,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師學堂學駕駛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艦「揚武」號擔任駕駛官,指揮操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第二年,蓄謀已久的法國艦隊陸續進入閩江,蠢蠢欲動。可是主管福建水師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卻不聞不問,甚至下令:「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這時,詹天佑便私下對「揚武」號管帶(艦長)張成說:「法國兵船來了很多,居心叵測。雖然我們接到命令,不準先行開炮,但我們決不能不預先防備。」由於詹天佑的告誡,「揚武」號十分警惕,作好了戰斗准備。當法國艦隊發起突然襲擊時,詹天佑冒著猛烈的炮火,沉著機智地指揮「揚武」號左來右往;避開敵方炮火,抓住戰機用尾炮擊中法國指揮艦「伏爾他」號,使法國海軍遠征司令孤拔險些喪命。對這場海戰,上海英商創辦的《字林西報》在報道中也不得不驚異地贊嘆:「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國人會這樣勇敢力戰。『揚武』號兵艦上的五個學生,以詹天佑的表現褲猜最為勇敢。他臨大敵而毫無懼色,並且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還能鎮定如常,鼓足勇氣,在水中救起多人……」

從埋純旦戰後到1888年彎擾,詹天佑幾經周折,轉入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這是他獻身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始。

剛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驗。當時從天津到山海關的津榆鐵路修到灤河,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灤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漲急流。鐵橋開始由號稱世界第一流的英國工程師擔任設計,但失敗了;後來請日本工程師衽實行包工,也不頂用,最後讓德國工程師出馬,不久也敗下陣來。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搞,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同意詹天佑來試試。

詹天佑是一個認真踏實的人,他分析總結了三個外國工程師失敗的原因後,身著工作衣與工人一起實地調查,(P116)密測量。夜晚,借著幽暗的油燈,又仔細研究灤河河床的地質構造,反復分析比較,最後才確定橋墩的位置,並且大膽決定採用新方法——「壓氣沉箱法」來進行橋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灤河大橋建成了。這件事震驚了世界:一個中國工程師居然解決了三個外國工程師無法完成的大難題。

詹天佑初戰告捷後,立刻遇到了更為嚴峻的考驗。1905年,清政府決定興建我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北京至張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於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企圖沒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脅的口吻說:「如果京張鐵路由中國工程師自己建造,那麼與英俄兩國無關。」他們原以為這么一來,中國就無法建造這條鐵路了。在這關鍵時刻,詹天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全權負責京張鐵路的修築。消息傳來,一些帝國主義分子及英國報刊挖苦說:「中國能夠修築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在娘胎里沒出世呢!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們甚至攻擊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頂著壓力,堅持不任用一個外國工程師,並表示:「中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我以為恥!」「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築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親自帶學生和工人著,背著標桿,經緯儀,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颳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岩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准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能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認真地又重新勘測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迭,陡壁懸岩,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湧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列車開到這里,配合兩台大馬力機車,一拉一推,保證列車安全上坡。

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斗,終於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外國人估價的五分之一。一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後嘖嘖稱道,贊譽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卻謙虛地說:「這是京張鐵路一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光榮是應該屬於大家的。」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又繼任了粵漢鐵路督辦兼總工程師。這時,美國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要他親自去美國參加授銜儀式。為了全力參加祖國鐵路建設,他放棄了這一榮譽。

辛亥革命後,詹天佑為了振興鐵路事業,和同行了起成立中華工程學會,並被推為會長。這期間,他對青年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為作出榜樣外,還勉勵青年「精研學術,以資發明」,要求他們「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釣譽。以誠接物,毋挾褊私,圭璧束身,以為範例。」

詹天佑從事鐵路事業三十多年,幾乎和當時我國的每一條鐵路都有不同程度的關系。到晚年,因積勞成疾,不幸於1919年病逝。周恩來同志曾高度評價詹天佑的功績,說他是「中國人的光榮」。

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其間,釐定了各種鐵路工程標准,並上書政府要求全國採用。中國現在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標准軌、珍氏自動掛鉤(Janney Coupler,亦稱姜坭車鉤、鄭氏車鉤,美國人 Eli Janney 所創)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議。此外詹天佑亦著重鐵路人才的培訓,制定了工程師升轉章程,對工程人員的考核和要求作出明文規定,並且定明工程師薪酬與考核成績掛鉤。京張鐵路堷訓了不少中國的工程人員,詹天佑所制定的考核章程亦成為其他中國鐵路的模仿對象。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獲宣統賜工科進士,任留學生主試官等職。1910年,任廣東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總理兼工程師,1912年兼任漢粵川鐵路會辦,負責興建粵漢及川漢鐵路。此後一直定居在漢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號(今洞庭街51號)。同年成立「中華工程師學會」,並被推舉為首任會長。民國成立後,於1913年獲政府委任為交通部技監,1914年獲頒授二等寶光嘉禾章。1916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1919年初,受命往海參崴和哈爾濱任協約國監督遠東鐵路會議中國代表。4月因病回漢口,4月24日病逝,終年五十九歲。

詹天佑與其妻譚菊珍埋葬在京張路青龍橋火車站附近。1922年青龍橋火車站豎立詹天佑銅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紀念館。

詹天佑
廣東南海(今廣州)人。西名天佑.傑姆(留學美國時用)。12歲留美,為中國所派之首批留學生。1881年耶魯大學畢業後回國,任教於福州船政局,廣東博學館,水陸師學堂,後主持修建京張鐵路,1909年完成通車,成為我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著作有《京張鐵路工程紀要》、《京張鐵路標准圖》、《華英工學字匯》等書。

閱讀全文

與英國人怎麼看待中國人來修鐵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人如何用水清洗 瀏覽:922
可樂雪碧哪個先進入中國市場 瀏覽:668
印度火車為什麼用寬軌 瀏覽:550
為什麼叫做中國病毒 瀏覽:990
表格印尼盾怎麼去掉 瀏覽:673
出口印度需要哪些認證 瀏覽:654
義大利哪裡可以打水光針 瀏覽:66
哪些外國人成功加入中國國籍 瀏覽:909
義大利申根簽證有哪些 瀏覽:50
印度黃麻分布哪裡 瀏覽:156
越南哪裡有硨磲 瀏覽:840
印度火星計劃多少錢一公里 瀏覽:280
印尼燕窩廠在哪裡 瀏覽:857
印度軟體公司怎麼樣 瀏覽:45
印尼那邊結婚怎麼結的 瀏覽:795
伊朗肺炎為什麼那麼嚴重 瀏覽:909
印度女性角色有哪些 瀏覽:404
分享通信和中國移動哪個好 瀏覽:564
越南農村空調不多為什麼 瀏覽:374
中國為什麼不禁止英國航班 瀏覽: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