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二戰後英國怎麼崛起的

二戰後英國怎麼崛起的

發布時間:2023-04-03 14:23:24

❶ 《大國崛起》英國是怎樣崛起的

《大國崛起》英國的崛起:在航海過程中,一部分人攫取了大量利益形成了新興資產階級。這些人通過圈地運動使生產關系逐步資本主義化,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並進一步深化了國內改革,凝聚了豐富的財富,國力強大。

不斷進行海外掠奪,在外交上通過戰爭和商業逐步取代西班牙、荷蘭、葡萄牙,逐步奠定霸主地位。

《大國崛起》劇情簡介

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地連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和了解,也展開了相互的競爭。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台上,有九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後登場,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它們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該片解讀了15世紀以來9個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分別詮釋了各大國500年的興起史,為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進一步尋找鏡鑒,意在「讓歷史照亮行程」。

❷ 在世界近代史上,日本和英國崛起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日本:遣唐使 大化改新 明治維新 甲午中日戰爭(簽訂《馬關條約》獲得中國2億兩白銀)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二戰(侵華戰爭)
二戰後日本崛起的原因:1 。內因:日本大量引進世界先進技術,並結合本國國情改造提高
注重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 長期堅持「教育先行」戰略,重視培養人才 日本實行「貿易立國」戰略,並在政策上注意保持政策的一貫性和連續性。20世紀初,日本經濟高速增長,一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
2 外因:主要是美國的扶持
英國:首次完成工業革命 掠奪,鴉片戰爭、東印度公司

❸ 二戰後的英國經濟

二戰後,英國的經濟受到嚴重創傷。

主要是英國依賴美國的援助來恢復發展經濟。

美國的主要政策就是《馬歇爾計劃》。

經濟模式的特徵:由以前的國家過多干預向自由主義轉變,國家資本比重下降,私人資本重新得到加強;經濟計劃程度下降,自由市場作用增大;國家干預減弱,自由競爭加強。

「多市場、少 *** 」的轉變已成為英國經濟發展的趨勢。

戰後世界經濟格局

(1)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演變:①確立: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經濟實力最強大;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

到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②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資本家不願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美、德經濟迅速發展。

到19世紀末英國喪失了在世界工業的壟斷地位。

(2)美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二戰結束後初期到50年代末):①原因:美國在向帝國主義過渡過程中,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兩次世界大戰使美國大發橫財;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戰爭中力量削孝段團弱。

②確立:二戰後初期美國經濟占絕對優勢,它通過1944年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1947年成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1948年開始實施的「馬歇爾計劃」等確立了其世界經濟霸主地位。

(3)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濟格局向多極化方向轉變:①原因:歐共體和日本的崛起。

②多極化:70年代初,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崩潰,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發展中國家要求建立國際新秩序,各種原料輸出國和生產國組織起來,一批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脫穎而出。

英國具有典型的公私混合型經濟體制特徵。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在工黨主政期間大力發展國有經濟,分別在1945年7月至1951年10月和1975年3 月至1979年5月,掀起兩次國有化 *** ,國有企業得到迅速發展。

據統計,1970年國有企業勞動力佔全國勞動力8.1%,生產總值佔全國生產總值的 11.1%,固定資產投資額占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0%。

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國國有企業地位顯著上升。

1981年,英國最大10家公司(企業) 按營業額排序,國有化公司佔3家,按職工人數排序,國有企業佔6家。

國有企巧橘業主要集中在如下部門:英國郵政局、國家煤炭局、英國鐵路局、英國航空和宇航公 司、英國機場管理局、英國港務局、英國貨運公司、國家公共汽車公司、英格蘭運輸局、英國鋼鐵公司、英國國家石油公司、英國製造公司、電力委員會等。

英國國 有化企業的發展並沒有代替私營公司在英國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特別是撒切爾夫人主政時期進行的大規模私有化運動,對煤氣、石油、電力供應、煤炭、宇航、汽車 和電信等部燃隱門的上百個大型國有企業實行了民營化。

到1989年,國有企業的總資產比1979年減少了45%。

1990年底國有企業在國內總產值中的比重已 由1979年的10%降至不足5%。

目前英國國有企業主要分布在郵政、市政交通、核燃料工業和民用航空事業等領域。

雖然國有經濟比重降低,但英國還是公私 混合產權結構。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9-03 09:27 1945年7月,英國工黨出人意料地在大選中獲勝,工黨在下議院獲得398個席位,而保守黨僅得209席。

工黨由此單獨組閣,成立了由工黨領袖克里門特•艾德禮為首相的戰後英國首屆 *** 。

工黨 *** 剛一成立,就決心實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振興戰後的英國經濟和改善社會狀況。

工黨 *** 改革的主要內容就是企業國有化、經濟計劃化和推行福利國家制度。

在實行國有化方面,英國 *** 除了原已收歸國有的電話、電報、地鐵、發電站以外,還將煤礦、鐵路、電力、煤氣、運河、船塢、醫院、英格蘭銀行、航空及鋼鐵業收歸國有。

國有化的方式是由國家向原業主支付償金。

而國有化的目的一是利用國家的力量維護英國整個經濟機制的正常運作,推動戰後英國經濟的恢復和增長;二是幫助調整英國國內經濟生活中的各種關系,盡可能地爭取社會平等。

與國有化相互關聯的是工黨 *** 實行了一定程度的經濟計劃化。

艾德禮 *** 從一開始就奉行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通過對財政、金融、貿易和部分生產的控制,主動地指導和調節經濟發展。

福利國家制度是戰後初期英國工黨 *** 諸項改革舉措中影響最大的一項。

1946年8月,通過工黨 *** 的努力,英國國會通過了國民保險法。

該法在以往有關法令的基礎上進一步提供了「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險項目,規定凡已就業而未達退休年齡的職工都須參加保險,以便在失業、退休、懷孕、工傷、疾病、死亡的情況下能夠享受津貼和補助。

1946年11月又通過國民醫療保健法,在英國的居民從此享受免費醫療。

同年還通過了住房法,該法規定地方當局負責集資修建房屋,解決戰後房荒;同時對房租實行限制,以保護租戶的利益。

1948年5月。

國民援助法出台,規定由於種種原因而無力繳納社會保險金的貧困者,可得到 *** 的救濟。

上述所有的社會保險和福利補助的基金來源於投保職工交納的保險費、企業主上繳的保險費和國家的預算撥款等三個方面。

工黨 *** 的福利政策使戰後英國普通居民的生活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

1948年,艾德禮宣布英國已經建成了福利國家。

英國工黨 *** 的經濟和社會政策對戰後初期英國經濟的恢復和復興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與西歐其他國家相比,英國較早地在1948年達到戰前的經濟水平。

馬歇爾計劃又使英國從美國給歐洲的援款中得到1.2億美元,工黨 *** 用此款充實英格蘭銀行的外匯儲備,穩定英國的金融市場,彌補 *** 的巨額財政赤字,使英國的經濟更快地走上復興之路。

到1950年,英國經濟達到了4%的年增長率,為此,工黨贏得了1950年的大選而繼續執政。

雖然一年後由於工黨 *** 的內外政策不如人意而使保守黨通過大選重新上台執政,但是工黨 *** 的改革成果卻沒有被否定。

1951年10月,保守黨組成由丘吉爾為首相的新 *** ,從此開始了長達13年的保守黨執政時期(在此期間丘吉爾、艾登、麥克米倫和霍姆相繼出任首相)。

保守黨 *** 除了終止實行工黨原先准備實施的鋼鐵工業和國內運輸業的國有化計劃,基本上接受了國有化的現實;同時繼續推行福利政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一些國家在國民保健方面的開支。

丘吉爾 *** 還根據戰後英國經濟恢復的實際,結束了產生於戰時的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嚴格控制,使英國的經濟能更好地發展。

50年代前期,英國的經濟呈現繁榮,其國民生產總值位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

雖然進入50年代下半期和60年代上半期,與聯邦德國、法國以及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相比,英國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但是英國的經濟增長仍然保持2%至3%。

英國國有企業的改造過程及其經驗

1.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造的浪潮最早源自英國。

英國是一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二戰以後英國經濟逐漸走下坡路。

為提高經濟競爭力,英國戰後歷屆 *** 先後對國有企業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改革,其基本措施是對國有企業實行私有化及股份制改造。

其做法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漸影響到世界大多數國家,形成所謂私有化浪潮。

2.英國國有企業改革主要是 *** 通過制定私有化政策加以推行。

其發展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9年-1986年):主要對包括石油公司、天然氣海岸設施、宇航公司、電報電話公司、鐵路、旅館、全國卡車公司等在內的虧損不太嚴重、仍可獲利、且大多屬競爭行業的企業實行私有化。

具體做法是:(1)企業公開上市;(2)整體出售給私人企業;(3)職工內部持股。

總起來看,該階段改造的規模相對較小。

第二階段(1987年-1991年):主要涉及虧損較為嚴重的國有企業,以及公用事業和自然壟斷性行業。

包括:天然氣公司、航空公司、機場、鋼鐵、供水、造船、電力、全國公共汽車公司等。

與第一階段不同,第二階段主要以將國有企業出售給私人企業,其它則採用股份公開上市及職工持股的辦法。

從改造的規模看,該階段比第一階段擴大了近一倍。

為保證整個改造進程的平穩性,英國 *** 採取了多種相關配套措施。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

特別股權安排及照顧職工和分散的小額股東的權益。

所謂特別股權安排是指: *** 保留一部分國有股權暫不出讓。

其目的在於防止某些行業或私人企業利用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造,採取惡意收購或兼並國有企業的不良做法,同時也在於制約企業的個別經理人員利用私有化改造轉公為私,乘機擴大個人利益,使國有資產流失。

所謂照顧職工和分散的小額股東的權益,重點在於合理確定職工持股購股方案,一般讓本企業職工持有本企業總股份的10%左右。

總體上看,英國國有企業改革值得肯定及借鑒的經驗主要有:(1)化大為小,區別對待。

*** 根據具體情況,對虧損的大企業本身進行劃分,根據各部門具體的盈虧情況劃分為若干個小公司,以區別對待。

由於一個大型企業的虧損,不等於其各部門一概虧損,因此區別對待的優越性在於: *** 能夠把有限的資金用於那些因虧損而急需改造的部門中去,從而降低了國企改造的成本,並增加了企業扭虧為盈的機會。

(2)逐步推行,相對平穩。

整個改造過程分階段實施、按步驟進行;重視可行性研究及前期准備;實際推行中先易後難,由小到大;改造的形式不拘一格:整體出售、內部收購、股票上市、國有民營等多種形式綜合使用,同時注重各種改革措施之間的相互銜接配套。

由於政策可行、措施有效,通過10多年的私有化改造,英國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普遍提高,其中英國最大的40家被改造的國有企業全部取消了虧損,企業盈利增幅較大。

同時 *** 也甩掉了一些財政包袱,使財政收支狀況有明顯好轉, *** 通過出售國有企業,直接獲得的總收入超過600億英鎊。

國有企業職工的收入也有較大增長,加上股票收益,使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意識增強,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也相應地得以改善。

此外,股份制改造也得到英國社會各階層及廣大人民的支持,表現在社會公眾持股人數大增,由300萬人上升到1000萬人。

英國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造存在的問題是:(1)由於企業大量裁員,使失業問題空前嚴重。

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由此帶來工人 *** 等眾多社會問題。

(2)如何有效監督管理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尤其是對具有自然壟斷性企業實行私有化後,如何防止因私人壟斷而損害社會公眾利益,是值得重視的一個大問題。

❹ 大英帝國是怎麼崛起和衰落的

談及近代強國,無非也就是歐美那幾位,英法美德,日本位於東亞,算是個例外。資本列強的發家史十分久遠,西班牙與葡萄牙最先擁有海洋霸權,當時全世界除西方外,其他地區都是以農業文明為主,西班牙與葡萄牙依靠海權掌控海上商路,霸權因此而起,而後便是幾百年的殖民征伐。

二戰時,德,美,蘇聯依靠先進的工業將英法遠遠甩在身後,對於美國,因為戰火沒有殃及到本土,甚至還從中嘮叨不少好處。最終世界格局再次轉變,美蘇爭霸由此開始,而英法只能被迫追隨美國的腳步,昔日的霸主成為二流國家。

造成英法霸主格局轉變的原因是其發展模式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英法的發展模式依託於殖民,殖民地物資、英法商品,殖民地勞動力,這其中需要有完美的銜接。比如當年對中國,英國可以從中國運送鐵、黃金、掠奪財富,也可以將本國的貨物高價賣到中國,甚至還能在中國本地建廠,依靠當地極其廉價的勞動力繼續生產財富。為什麼這種方法現在不行了呢,因為英法失去了霸權,在工業的競爭中英法並不是遙遙領先的地位。

如今全球化的局勢以及歐盟的產生無疑是對霸權的又一威脅,這一點美國頗有當年一戰前英國的影子,霸權雖有,但搖搖欲墜。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無時不刻不通過各種手段維護其霸權,為的就是避免失去霸權的優勢。

❺ 英國崛起的過程

光榮革命後的英國開始挑戰歐洲頭號強國路易十四法國的霸權,連續投入兩場遏制路易十四稱霸歐洲的戰爭,即九年戰爭(1689—1697)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3),並取得了巨大成功。

之後,英國在保證歐洲大陸力量格局基本擾陸判均衡的同時,主要通過成功的海外擴張穩步壯大力量,當1740年前後歐洲大陸局勢再度出現動盪之時,英國返回歐洲再次 *** 復興的法國稱霸大陸的野心。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和七年戰爭(1756—1763)中,英國與西班牙以及與法國之間的戰事緩改都爆發於歐洲戰事開始之前,由此產生的結果也就自然超出了歐洲,擴展到全世界。

英國不僅通過七年戰爭維持了歐洲大陸均勢格局的穩定,還再度摧毀了法國和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奪取了法國在北美大陸和印度的幾乎所有殖民地。

工業革命之後讓英國成為經濟強權,1815年徹底打贏第悉晌二次百年戰爭後,英國又開始自稱日不落帝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全盛時期,1938年英國及其殖民地人口達4.58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5)二戰後英國怎麼崛起的擴展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大英帝國完成最後一次的大規模海外擴張。

英國經國際聯盟的批准對原本屬於奧斯曼帝國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進行委任統治。

而前德國殖民地-坦噶尼喀、喀麥隆部分地區、西南非洲(即今天的納米比亞)和新幾內亞也被劃入英帝國的版圖(其實西南非洲被歸由南非管理,而新幾內亞則由澳大利亞統治)。

不過一戰之後英國在萊因蘭和二戰之後在西德的佔領區就不被認為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

❻ 英國崛起的原因

大約3個時期吧,此個人研究所得,略獻拙見.
第一個時期,從伊麗莎白女皇登基執政到光榮革命結束.英國開始從事海上殖民活動,並且打敗先後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和荷蘭的海軍,從此英國的海上力量崛起,成為歐洲之首.以英國當時的海軍實力,能與其相提並論的只有含裂宏中國明朝的海軍了.所謂「殉難者」的查理一世,在被送上斷頭台後,用自己悲劇性的生命終結宣告了資產階級與新貴族力量的登頂.光榮革命後,英國正式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
第二個時期,從光榮革命結束到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這期間,英國成功吞並了蘇格蘭,並且在英法七年戰爭中取得勝利.這為英國日後的高速發展奠定了穩定的國內政治環境和廣闊的殖民地空間的基礎.
第三個時期,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十九世紀末.伴隨第一次工業革命而來的不僅僅是豐富的原材料、廣闊的國內外市場和日新月異的科技,還有思想上的偉大成就——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談冊的發表.他的思想,是自由資本主義的第一聲號角聲.是英國國庫日益充盈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蒸汽動力的推廣.這主要應歸功於瓦特,是他改造了蒸汽機,使蒸汽的使用從煤礦中解放出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盡管英國不再是世界舞台上的主角,但這絲毫未影響它日益鞏固的霸主地位.可以說,維多利亞女皇見證了英國在落日前最後也是最燦爛的時光.維多利亞時代是每一個英國人都難源族以忘卻的流金歲月.

❼ 英國是怎麼崛起的

英國崛起的原因是綜合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從英國歷史發展角度來看,其能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內部原因與外部原因兩部分:

部分內部原因:

1、完成了基本的原始積累:圈地運動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海外掠奪和貿易也是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以及殖民戰爭等都是其完成原始積累的原因。

2、制度的改革: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以及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積極發展對外的貿易,使倫敦,利物浦成了繁榮的港口城市。

3、工業革命的推動: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首先完成有許多科學發現和發明,如蒸汽機等。

4、重視教育:二百多年來,英國的各類學校和大專院校隨著該國舉世矚目的技術、工業和金融革命而發展起來。但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歷史更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紀牛津大學(1185)和劍橋大學(1209)成立的時代。

部分外部原因:

1、擁有強大的制海權:1588年,英國戰勝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權上邁出第一步。其後,利用其優勢的地理位置與強大的海軍控制了海上運輸貿易。

2、不斷擴張殖民地:英國的殖民地在19世紀猛烈擴張。1801年合並愛爾蘭,英國的正式名稱成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對亞洲的侵略繼續擴大。

(7)二戰後英國怎麼崛起的擴展閱讀:

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 號稱日不落帝國。

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取得了勝利,但國力嚴重受損,於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解體。

❽ 英國是怎樣崛起的

英國迅速的崛起 一:十五世紀末,新航路開辟後,英國利用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條件,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倫敦,利物浦等) 二:英國推行「重商主義」政策,鼓勵出口,支持工商業者參與貿易競爭,佔領殖民地 三: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圈地運動推動了城市的繁榮和貿易的發展) 四: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加速了發展 五:注重發展海軍,三次英荷戰爭打敗了「海上馬車夫」荷蘭,奪得了海上霸權地位 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 ),又稱產業革命,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是以機器生產逐步取代手工勞動,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後來又空擴充到其他行業。 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1765年,珍妮紡紗機的出現,標志著工業革命在英國乃至世界的爆發。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傳播到英格蘭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後來,工業革命傳播到世界各國

❾ 英國崛起的原因

工業革命
18世紀末期和19世紀初期,農業社會被廣泛地轉化為科技化和機械化的工業社會,這次重大的變革被稱為工業革命。非常多的農業生產者轉移到了城市和鄰近城市的郊區進行大規模的集中式生產,以蒸汽動力為基礎的新技術使得經濟規模擴大而得到節約和增加單個工人生產量,從而使得傳統的家庭式手工業被減少,其後的結果就是這些地區擁有很少的底層支持,使得嬰兒死亡率(這一方面,很多以5,6歲學齡前兒童為主的主日學校擁有葬禮社,互相負責葬禮事務安排)、犯罪率和社會剝削大大增高。

這次工業化的變革對工人來說並不是完全無痛苦的,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的生活受到威脅。他們中的一部分常常進行和准備進行對工廠的破壞。這些破壞分子被稱為「德勒分子」。對這些「德勒分子」歷史也應該有不同看法,如E.P.湯普森。(E.P.Thompsom)

[編輯] 近代歷史
漢諾威王朝(House of Hanover),是於1692-1866年間統治德國漢諾威地區和在1714-1901年間統治英國的王朝。1688年,英國發生光榮革命,英王詹姆斯二世和其信奉天主教的後裔被逐離英國。詹姆斯信奉新教的女兒瑪麗和安妮陸續繼位,但不幸二人都駕崩後都無存活子嗣可繼承王位。

在安妮女王長子夭折後,英國國會為避免英國王位再次落入天主教徒手上,通過《1701年嗣位法》,當中規定: 若1689權利法案中所規定的繼承人全部無子死亡後,王位由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孫女,漢諾威選帝侯夫人蘇菲亞和她的新教後代繼承。

這部法律,令當時在英國王位繼承序列頭50名的王室成員都失去王位繼承權。雖然,法案導致數次因王位爭端而起的沖突,但位於王位繼承序列第52名的漢諾威選帝侯,喬治一世(George I),最終於1714年繼位為大不列顛國王及愛爾蘭國王,直至1727年駕崩。而大不列顛王國和愛爾蘭王國於1801年合並,組成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溫莎王朝(The House of Windsor),自1917年統治英國和其海外領地的家族,其前身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而其家族實際姓氏為韋廷(Wettin)。

[編輯] 溫莎王朝背景
溫莎王朝的父系祖先為韋廷家族,後來其中一個分支被分封到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即今日德國的圖林根州),該分支便自此以國為王朝名,但保留韋廷作為私人姓氏。

該分支的數位王子通過婚姻或獲選多國國王,如葡萄牙、比利時和保加利亞國王等。1840年2月10日,英女王維多利亞和她的大表哥薩克森-科堡-哥達親王阿爾伯特結婚,薩克森-科堡-哥達這個德國姓氏就此帶入英國王室。

1901年1月22日,維多利亞女王駕崩,其長子繼位為愛德華七世,愛德華成為第一位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的君主。

[編輯] 王朝之始——改朝換姓
1914年8月4日,英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但由於經歷多年復雜的聯姻,此時歐洲各國的君主,多是表兄弟的關系。而英國王室帶有德國姓氏,更令英國人覺得不順。為安撫民心,當時在位的英王喬治五世,在1917年7月17日頒布一道樞密院御令,宣布將英國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為溫莎。「溫莎」一名來自溫莎堡,是英國最古老的王宮之一,遽聞由英王征服者威廉一世選址奠基的。

[編輯] 重要事件
溫莎王朝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兩次皆成功令英國成為戰勝國。而另一方面,大英帝國在二戰後迅速瓦解,殖民地陸續宣布獨立,令英國在世界的影響力大不如前,陸續失去愛爾蘭國王和印度皇帝等稱號。但通過各種妥協方式,令英國在前殖民地區的影響力依然舉足輕重。這些妥協包括成立英聯邦,和允許一些國家獨立自主。直至今天,仍有15個國家奉英王為國家元首,其中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等,令英王至今依然為名義上統治最大面積領土的君主

❿ 英國美國崛起的原因200字

英國崛起的原因
1、 新航路開辟後,海運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國處於大西洋航線的中心線上,海運便利。
2 英國由於手工業的迅速發展,盛行圈地運動,為當時英國手工業提供物質基礎
3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正處於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實行較開明的經濟政策,新貴族與資產階級利益受到保障,女王當時也參與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股份。
4 由於英國海運業迅速發展,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直接攫取了海上運輸貿易霸權。
美國崛起的原因
關於美國經濟發展的一個謊言是「美國經濟發展得益於『個人創業』與『美國獨特的創造性』。經濟數據顯示,事實並非如此。美國經濟增長絕大部分是依靠資本、勞動力與中間產品投入的大量積累。正如研究美國增長的最重要統計專家(其研究成果現已被經合組織、聯合國與美國所正式採用的經濟增長核算方法作為依據)、哈佛大學教授戴爾喬根森(Dale W.Jorgenson)對二戰後美國經濟發展所作的簡練總結:「美國經濟大規模擴張背後的驅動力,是資本與勞動力資源的大規模配置……資本與勞動力對產出增長的貢獻占逾四分之三。相比之下,生產率水平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到四分之一。」

閱讀全文

與二戰後英國怎麼崛起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人壽哪裡上市 瀏覽:447
中國飯菜怎麼做 瀏覽:251
中國哪個地方是女娶男 瀏覽:690
中國隊對戰韓國哪裡免費直播 瀏覽:67
英國實行過什麼好的政策 瀏覽:342
印尼紅花梨的床大概多少錢 瀏覽:839
印度什麼木頭 瀏覽:301
為什麼印度敢單挑三國 瀏覽:936
自心是哪個越南組合 瀏覽:213
中國有哪些釘子 瀏覽:387
英國什麼時候能恢復上班 瀏覽:998
英國離中國多少距離KM 瀏覽:617
伊朗高原旁邊有什麼河流 瀏覽:531
越南豆包怎麼做好吃 瀏覽:557
英國機場買什麼便宜 瀏覽:839
中國淘寶村是哪個村 瀏覽:544
印度盲人有多少人口 瀏覽:581
中國一年有多少個情人節 瀏覽:343
中國男明星哪個在外國更受歡迎 瀏覽:585
印度奇趣蛋多少錢 瀏覽: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