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經濟和科技是不是落後了
英國的經濟規模是不怎麼樣,但是科技就很發達。看看英國的汽車工業 諸如 勞斯萊斯 路虎 賓利 阿斯頓馬丁 等等都是世界最為頂級的汽車 勞斯萊斯還是世界三大航空發動機製造商之一,要知道航空發動機被稱為工業王冠,只有科技高度發達的國家才能研製出來 在這方面的國家只有美國 俄羅斯 以及法國比較成熟,想一想英國最新服役的機敏級核潛艇 據說他的噪音比海豚還要小,他是世界最先進的核潛艇之一,可能僅次於美國的海狼級,這就足以說明英國是世界強大的科技國家
2. 既沒商品,也沒資源,英國究竟是靠什麼稱霸世界的
在16-18世紀,整個世界50%以上的白銀都流入了明朝,70%的黃金都流入到了印度。而明朝最後的結果是,因朝廷貧窮而被少數民族給滅了。再看看古代印度,絕對是全球貿易中心。西方人拚命都想找到印度,無論是好望角還是印第安人都是西方人為尋找印度而起的名字。但最後結果如何?清朝面對鴉片戰爭,而印度則被全面佔領,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而英國在沒發家之前,曾經遭受過數次滅頂之災。無論是維京人、法國人、西班牙人、諾曼人都曾經統治過英國。英國的面積僅僅只有廣西省大,他是如何一步步稱霸世界的呢?
·良性循環的形成
冒險這種事情,如果不是有癮,就是因為窮。而英國第一批冒險家,顯然都是身份低下的中下等貴族。
他們在英國本土沒有了發展空間,就去遙遠的海外尋求新的機遇。期間,一大半的人在這種冒險中死去了,而能活下來的人都發了大財。
這些曾經被英國本土貴族看不起的人,當腰纏萬貫之後,趾高氣揚地回到英國,就有了要求更高社會地位的資本。
他們在有錢之後,不但向英國皇室要求更多的貿易自由,還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為了不斷滿足自己的貪婪,這些暴發戶就想擁有更多的錢。但人就那麼多,土地就那麼一點,人的慾望卻是無窮的,怎麼辦呢?
於是,商人一方面大力發展工業,用機器來生產機器,促成了工業革命的發生。另一方面,他們也需要更多的殖民地將生產的產品消化掉。
就這樣,靠著冒險、血腥、戰爭、屠殺、競爭、革新、解放思想等一系列手段,讓原本小小的英國變成了後來的日不落帝國。
3. 英國製造有哪些
英國的製造業是這個國家引以為傲的亮點。隨著大機器生產的普及,精緻和小批量的手工製造變得稀缺。英國獨立電視台(ITV)為了喚起公眾對英國製造的了解和欣賞,拍攝了一系列名為Made in Britain的紀錄片,展示匠人對質量和設計的不懈追求。First UK 精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品牌,讓讀者了解這些鮮為人知的英國精品。
1
Bellerby & Co 地球儀
在北倫敦的Stoke Newington有一家名為Bellerby & Co的手工地球儀作坊,這也是一家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手工製作地球儀的公司。
公司的創始者Peter Bellerby在十多年前想為父親的80大壽購買一個地球儀作為禮物,然而他能找到的不是批量化生產的地球儀,就是開始掉色的古董。
於是他開始自己研究如何高質量手工地球儀。2008年,他創立了一家製作地球儀的公司,僱傭專業的繪圖師和手工藝人,通過一道道繪制、剪切、暈染、粘貼等工序,創造出精美且精確的地球儀。
Bellerby & Co的地球儀皆為定製作品,特別之處還在於鼓勵顧客參與設計的過程,讓顧客選擇主題、色彩、尺寸和風格
由於製作過程的繁復,工作室一年只能製作300多個地球儀,客戶需要耐心等候才能收到定製的作品,價格也是從最基礎版本的1千鎊起,上至幾萬鎊。
2
Derwent 鉛筆
Derwent鉛筆廠位於英國的湖區Keswick,是英國僅存的一家鉛筆廠,也是世界著名的高端鉛筆品牌。從1937年起,Derwent就充則腔分利用當地的石墨資源生產HB鉛筆,隨後又增加了彩色鉛筆的生產線。
2008年,鉛筆廠搬到了Workington附近的工廠區。而Keswick保留了Derwent鉛筆博物館,用石墨礦復製品、長達8米的彩色鉛筆和鉛筆微雕等展品,講述這個區域有關鉛筆的生動歷史。
3
Globe-Trotter 行李箱
Globe-Trotter牌行李渣脊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7年的德國。1932年,Globe-Trotter品牌正式搬遷至英國,成為英國製造業的精品代表。
如今,這個品牌的產品全部在英國的赫特福德郡製造,沿襲著維多利亞時期的製作方式和機器,使用來自英國傳統制皮廠的皮革。
Globe-Trotter的行李箱優雅傳統,製作精良,使用起來非常實用輕便。在007系列的電影《幽靈黨》(Spectre)中,就有一款藏藍色Globe-Trotter拉桿箱的出鏡。這款售價1645鎊的行李箱在官網上一直處於斷貨狀態。
4
David Mellor 餐具
David Mellor(1930 – 2009)是英國當代最著名的設計師之一,他設計的公交車候車棚和英國的紅綠燈系統依然隨處可見,餐具是他最熱衷的設計方向之一。70年代,他堅信不銹鋼材質在餐具設計中的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於是將謝菲爾德將一棟舊宅子,改造成不銹鋼餐具生產車間。
他設計的餐具簡單優雅,線條流暢,一反傳統餐具設計的繁復,受到現代設計愛好者的追捧。
如今,David Mellor的兒子Corin接手了父親的事業,在謝菲爾德一座孫梁衫圓形的車間中帶領一群技術嫻熟的工匠製造精美的產品。在倫敦和曼徹斯特,可以在David Mellor的專賣商店看到這些餐具。
4. 英國機械製造業在世界是什麼水平
畢竟是老牌工業發源地國家,英國機械製造業在世界的水平還算第一集團。例如飛機製造業,全球唯一成規模運行的超音速客機就是英國聯合法國製造的,飛機發動機更是世界第一,連波音747等超大型客機都用羅-羅公司的產品。核潛艇、高速列車、豪華汽車、機床、隧道盾構機製造、卷煙機等的製造水平都是世界一流。盡管比美國、德國的製造業總體水平有差距,但仍不失為一流製造強國。
5. 英國有哪些令全世界追捧的東西
一般就是娛樂明星、公眾人物了。明星如貝克漢姆,公眾人物如剛剛去世的霍金。至於工業產品,英國已經沒落扮仔了,像蘋果手機這樣的風靡全球的產品已經沒有了。要說頂尖的工業產品,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羅羅廳缺悔公司的航空發動機了。扮正
6. 1851年英國第一屆世博會上,展現的有哪些工業科技
第一屆世博會於1851年5月1日在英國的倫敦舉辦, 當時的英國是歐洲乃至全世界的頭等強國。為了顯示國家的力量與自豪,1851年英國政府耗用了4500噸鋼材和30萬塊玻璃,在倫敦海德公園建成了一座長達1700英尺,高100英尺的"水晶宮"(後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座以玻璃裝飾的鋼結構建築里,陳列了由維多利亞女王通過外交途徑邀請來的10個國家的展品,包括當時令人矚目的引擎、水力印刷機、紡織機械等。在160天里,前來參觀的有來自世界各國商貿人員、社會名流和旅遊觀光人士共630萬人次。這次展覽意味著從簡單的商品交換到新的生產技術、新的生活理念交流的重大轉變, 從此揭開了世界性博覽會的序幕。在這次世博會上最受參觀者矚目的展品是引擎、水力印刷機、紡織機械等技術型產品。它們的問世,標志著工業社會的到來,從此掀開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新一頁。因此,倫敦博覽會被確認為現代意義上的首屆世博會。
7. 英國的主要產業
乳畜業。
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
英農牧漁業主要包括畜牧、糧食、園藝、漁業,可滿足國內食品需求總量的近2/3。而農業在英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不到1%,從業人數約45萬,不到總就業人數的2%,低於歐盟國家5%的平均水平,低於其它主要工業國家。
農用土地佔國土面積的77%,其中多數為草場和牧場,僅1/4用於耕種。農業人口人均擁有70公頃土地,是歐盟平均水平的4倍。英是歐盟國家中最大捕魚國之一,捕魚量占歐盟的20%,滿足國內2/3的需求量。
(7)英國好像沒什麼出名的工業產品擴展閱讀
英國每年4月1日開始新的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支出包括公共支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開支)、支付債務利息和財務調整。財政預算收入含直接稅、間接稅和國民保險稅收入三項。
倫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擁有現代化金融服務體系,從事跨國銀行借貸、國際債券發行、基金投資等業務。
同時也是世界最大外匯交易市場、最大黃金現貨交易市場、最大衍生品交易市場、全球第三大保險市場、重要船貸市場和非貴重金屬交易中心,並擁有數量最多的外國銀行分支機構或辦事處。倫敦金融城從業者近40萬人,共有550多家跨國銀行、170多家國際證券公司在倫敦設立了分支機構或辦事處。
8. 為什麼第二次工業革命英國的發明那麼少
科技文化的發展是和政治經濟的發展是相關聯的。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第一次工業革命。當時的英國早在1640年就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而後資本主義經濟在英國迅速發展。因此,英國在政治經濟上處在了世界的領先地位,固然在文化領域科技領域也有相當大的進步,所以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許多發明是來自於英國。
那麼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間是1870年以後,標志是電力與內燃機等的發明與使用,這個時候美國早已從英國獨立,並且通過南北戰爭廢除了黑奴制度。共和政治,資本主義經濟,近代工業化在美國的發展突飛猛進,並且逐漸超越以英國為首的老牌工業國。美國佔全球工業生產埋液的24%,之後是英國(19%),德國(13%),俄國(9%)以及法國(7%)。從這樣的數據得以看出世界的經濟文化的中心逐漸由歐洲偏向了北美,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發明少於第一次工業革彎配物命也就不難賣棚理解了。
9. 英國生產的什麼最多
工業產品最多,例如汽車、飛機、船舶等。不過隨著新興工業國家的崛起,像韓國、中國在傳統的成品汽車船舶等領域飛速發展,英國已經在這方面不及新興的工業國家。不過在一些高技術領域英國仍然穩站在全球的第一線,像發動機領域,著名的RR公司(羅爾斯-羅伊斯)仍然是全球最大,技術實力最雄厚的引擎製造公司(包括民用和軍用)。 新興工業國家,例如中國雖然在整套化工業產品中出口量超過英國,但是在核心部件上尤其是發動機還不得不依賴進口。
10. 英國製造業是怎樣衰落的
以電器的廣泛應用最為顯著:德國人西門子製成了發電機;美國人特斯拉的兩相交流發電機。
另一項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新和使用:德國人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製造出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帶動了電訊事業的發展: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
我們再看看以上三點發明誕生的國家,就會發現第二次工業革命基本沒有英國啥事了,美國和德國成為引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角。世界製造中心本來應該不是美國就是德國的事情了,但是因為一戰和二戰的原因,實際一直真正取代英國的製造大國就是美國,德國雖然在工業享譽盛名,但始終沒有坐上真正的老大。
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的工業革命,但是似乎已經沒有製造業什麼事情了,很奇怪,現在即使網路詞條也改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並備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般指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這次革命中,即使美國的輿論、國家政策和資本都拋棄了製造業,轉而追捧高新科技企業。美國的下蛋的雞從底特律變成了矽谷,將不掙錢的製造業移出美國其實是符合美國整體利益的。同時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似乎也轉移到了日本的名下,依舊很奇怪,德國依舊是老二。二戰對於德國的打擊遠高於對日本的打擊,無論是人口的喪失,機器設備被蘇聯的沒收,還是東西德國的分治。當然,第二次工業革命、一戰和二戰這三件事情使得原本很強壯的英國越來越衰落。
而德國因為成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弄潮兒,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是戰敗國,一次比一次敗得慘,但是在排名上居然做到牢牢地佔據著壓死英國的地位,並超過法國。可見科學技術的正能量比戰爭失敗的負能量還要大(和日本崛起一樣不能忽視美國的幫助)。
當然,現在是中國取代日本德國,在數量上成為製造業大國的階段。我們都知道著名的克虜伯大炮,這個工廠的鋼鐵冶煉技術就是該廠老闆阿爾弗雷德·克虜伯親自當間諜從英國同行那裡騙來的。今天的中國大約屬於美國或者德國在製造業數量超越英國,但是在質量上正在努力學習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