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國當下的疫情情況如何
英國疫情起始大家都知道在1月份的時候,我國的疫情已經開始嚴重爆發了,而英國在1月底才確診了第1例來自中國的輸入病例,但英國對此一點也不重視,想必重視這個病例的也只有在英國留學的中國留學生了吧,因為作為一名中國人關注自身國家大事那是應該的,而這是疫情又是如此的嚴重,所以更加尤為關注了,但根據留學生所說,在月底發現這個病例的時候,問了周邊的人,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情。
他們還說到,直到2月中旬以前,新冠肺炎這個心事會對英國的人來說會似乎還是一個非常遙遠的詞彙,而此時的中國已經全面爆發了疫情,並開始進行隔離處理,在當時英國的疫情爆發時,對留學生最直觀的影響就是體現在形式方面。
而截至今天為止,英國的新冠累積確診人數達到了大約34萬人,而現存確診人數卻有足足29萬人,可見英國的救治率有多低,想想就覺著可怕,真為在英國留學的朋友擔心。
Ⅱ 英國什麼時候衰落的
1960年以後,隨著德意志第一帝國,日本帝國以及美國的崛起英國在世界的絕對霸主地位就受到了動搖。在19世紀末德美日意等國海軍實力大升,特別是德國憑借著歐洲第一的經濟實力與英國展開了海軍的軍備競賽。一戰英國雖然戰勝但是欠下巨債,同時美國憑借著《九國公約》等新條約開始與英國分廷抗禮。二戰時期英國在德國及日本的進攻下損失大量戰艦飛機,還損失了東南亞的殖民地,英國的地位就大幅下降了。後來隨著鐵幕降下以及英國在中東和印尼與美國的暗鬥失敗英國就逐漸成為美國的附庸。
鴉片戰爭英國的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扭轉中英之間的貿易逆差,掠奪原料,傾銷商品。
時間: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
領導人:第一次英女王維多利亞,第二次英女王維多利亞和法皇拿破崙三世
Ⅲ 英國哪年開始衰落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讓英國開始走向衰落,特別是在二戰期間,德國幾乎摧毀了英國本土的一切,英國為了戰勝德國,不惜和美國大量借債。等到二戰結束,英國已經是千瘡百孔,一片廢墟。而印度的獨立更是讓英國失去了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可以說,一戰是英國衰退的開始,而二戰則是英國徹底地離開了歷史的舞台。
Ⅳ 2020全球旅遊業什麼時候恢復
隨著世界經濟和人們生活的逐漸好轉,旅遊成為了許多人生命中休閑放鬆的一個重要方式,更是衍生出了不少的產業鏈,許多的國家更是依靠旅遊進行發展。2020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全球旅遊業迎來寒冬,對此不少人在詢問究竟什麼時候能夠真正的恢復旅遊。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Economics)旗下公司Tourism
Economics在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中表示,只要疫情能在今年上半年得到有效控制,旅遊業將在今年7月逐步復甦。2021年至2022年可以完全恢復。
不僅如此,由於人們被迫限制在家裡,未來旅遊業可能還會出現報復性增長。從旅遊網站Campsites.co.uk發布的數據來看,其網站在2月份的同比搜索量增長了18%,而3月剛開始的這一周增長就已接近30%。
隨著各國疫情不斷加重,限制出入境的國家越來越多,旅遊業成為最受影響的行業。
特別是一些原本以旅遊業為主的國家,其經濟狀況更加堪憂。例如寮國、泰國等一些東南亞國家,其旅遊業佔全部經濟產出的12%以上。但如今,曼谷的旅遊景點、食品市場和寺廟已空無一人。越南政府甚至在不久前發出警告稱,截至4月份,疫情將對該國旅遊業造成59億美元至77億美元的損失。
據全球商務旅行協會(GlobalBusinessTravel
Association)估計,如果各國繼續限制旅遊出行,那麼全球遊客和公司在旅行上的支出可能會減少37%以上,使旅遊業每月損失466億美元,一年將近損失5600億美元。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祖拉布·波利卡什維利(Zurab
Pololikashvili)指出,旅遊人數減少將給整個旅遊業造成經濟損失,並指出:「中小企業約占旅遊業的80%,尤其是百萬包括弱勢社區在內的世界各地的生計,都依賴旅遊業。」
但是,世旅組織還指出,該部門過去表現出自身的「高度彈性」,能夠「強勢反彈」,因此將在未來經濟復旦鏈埋蘇中發揮關鍵作用。
它還呼籲為針對旅遊業的恢復措施提供財政和政治支持,並在更廣泛的恢復計劃和受影響經濟體的行動中包括對該部門的支持。
兩周前,紐約證交所的航空指數暴跌了30%,是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幅的兩倍多,航空業也成為了疫情重災區。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3月4日發布的最新數據來看,自2010年以來,今年1月份,全球航空公司的月度增幅是最低的,與2019年1月相比,航班需求僅增長了2.4%。
此外,新冠肺炎將導致今年全喚毀球航空旅行需模螞求下降,這是自上一次金融危機以來首次總體收縮。IATA的預測,2020年全球需求將收縮4.7%,這意味著航空公司收入將下降293億美元。
一些航空公司甚至因此倒閉,例如英國廉價航空公司弗萊比(Flybe)就於當地時間3月5日宣布破產,停止所有交易業務並停飛所有航班。
Ⅳ 二戰後的英國經濟
二戰後,英國的經濟受到嚴重創傷。主要是英國依賴美國的援助來恢復發展經濟。美國的主要政策就是《馬歇爾計劃》。經濟模式的特徵:由以前的國家過多干預向自由主義轉變,國家資本比重下降,私人資本重新得到加強;經濟計劃程度下降,自由市場作用增大;國家干預減弱,自由競爭加強。「多市場、少政府」的轉變已成為英國經濟發展的趨勢。
戰後世界經濟格局
(1)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演變:①確立: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經濟實力最強大;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到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②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資本家不願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美、德經濟迅速發展。到19世紀末英國喪失了在世界工業的壟斷地位。(2)美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二戰結束後初期到50年代末):①原因:美國在向帝國主義過渡過程中,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兩次世界大戰使美國大發橫財;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戰爭中力量削弱。②確立:二戰後初期美國經濟占絕對優勢,它通過1944年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1947年成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1948年開始實施的「馬歇爾計劃」等確立了其世界經濟霸主地位。(3)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濟格局向多極化方向轉變:①原因:歐共體和日本的崛起。②多極化:70年代初,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崩潰,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發展中國家要求建立國際新秩序,各種原料輸出國和生產國組織起來,一批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脫穎而出。
英國具有典型的公私混合型經濟體制特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在工黨主政期間大力發展國有經濟,分別在1945年7月至1951年10月和1975年3 月至1979年5月,掀起兩次國有化高潮,國有企業得到迅速發展。據統計,1970年國有企業勞動力佔全國勞動力8.1%,生產總值佔全國生產總值的 11.1%,固定資產投資額占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0%。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國國有企業地位顯著上升。1981年,英國最大10家公司(企業) 按營業額排序,國有化公司佔3家,按職工人數排序,國有企業佔6家。國有企業主要集中在如下部門:英國郵政局、國家煤炭局、英國鐵路局、英國航空和宇航公 司、英國機場管理局、英國港務局、英國貨運公司、國家公共汽車公司、英格蘭運輸局、英國鋼鐵公司、英國國家石油公司、英國製造公司、電力委員會等。英國國 有化企業的發展並沒有代替私營公司在英國經濟中的主導地位。特別是撒切爾夫人主政時期進行的大規模私有化運動,對煤氣、石油、電力供應、煤炭、宇航、汽車 和電信等部門的上百個大型國有企業實行了民營化。到1989年,國有企業的總資產比1979年減少了45%。1990年底國有企業在國內總產值中的比重已 由1979年的10%降至不足5%。目前英國國有企業主要分布在郵政、市政交通、核燃料工業和民用航空事業等領域。雖然國有經濟比重降低,但英國還是公私 混合產權結構。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9-03 09:27 1945年7月,英國工黨出人意料地在大選中獲勝,工黨在下議院獲得398個席位,而保守黨僅得209席。工黨由此單獨組閣,成立了由工黨領袖克里門特•艾德禮為首相的戰後英國首屆政府。工黨政府剛一成立,就決心實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振興戰後的英國經濟和改善社會狀況。工黨政府改革的主要內容就是企業國有化、經濟計劃化和推行福利國家制度。在實行國有化方面,英國政府除了原已收歸國有的電話、電報、地鐵、發電站以外,還將煤礦、鐵路、電力、煤氣、運河、船塢、醫院、英格蘭銀行、航空及鋼鐵業收歸國有。國有化的方式是由國家向原業主支付償金。而國有化的目的一是利用國家的力量維護英國整個經濟機制的正常運作,推動戰後英國經濟的恢復和增長;二是幫助調整英國國內經濟生活中的各種關系,盡可能地爭取社會平等。與國有化相互關聯的是工黨政府實行了一定程度的經濟計劃化。艾德禮政府從一開始就奉行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通過對財政、金融、貿易和部分生產的控制,主動地指導和調節經濟發展。福利國家制度是戰後初期英國工黨政府諸項改革舉措中影響最大的一項。1946年8月,通過工黨政府的努力,英國國會通過了國民保險法。該法在以往有關法令的基礎上進一步提供了「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險項目,規定凡已就業而未達退休年齡的職工都須參加保險,以便在失業、退休、懷孕、工傷、疾病、死亡的情況下能夠享受津貼和補助。1946年11月又通過國民醫療保健法,在英國的居民從此享受免費醫療。同年還通過了住房法,該法規定地方當局負責集資修建房屋,解決戰後房荒;同時對房租實行限制,以保護租戶的利益。1948年5月。國民援助法出台,規定由於種種原因而無力繳納社會保險金的貧困者,可得到政府的救濟。上述所有的社會保險和福利補助的基金來源於投保職工交納的保險費、企業主上繳的保險費和國家的預算撥款等三個方面。工黨政府的福利政策使戰後英國普通居民的生活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1948年,艾德禮宣布英國已經建成了福利國家。
英國工黨政府的經濟和社會政策對戰後初期英國經濟的恢復和復興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與西歐其他國家相比,英國較早地在1948年達到戰前的經濟水平。馬歇爾計劃又使英國從美國給歐洲的援款中得到1.2億美元,工黨政府用此款充實英格蘭銀行的外匯儲備,穩定英國的金融市場,彌補政府的巨額財政赤字,使英國的經濟更快地走上復興之路。到1950年,英國經濟達到了4%的年增長率,為此,工黨贏得了1950年的大選而繼續執政。雖然一年後由於工黨政府的內外政策不如人意而使保守黨通過大選重新上台執政,但是工黨政府的改革成果卻沒有被否定。
1951年10月,保守黨組成由丘吉爾為首相的新政府,從此開始了長達13年的保守黨執政時期(在此期間丘吉爾、艾登、麥克米倫和霍姆相繼出任首相)。保守黨政府除了終止實行工黨原先准備實施的鋼鐵工業和國內運輸業的國有化計劃,基本上接受了國有化的現實;同時繼續推行福利政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一些國家在國民保健方面的開支。丘吉爾政府還根據戰後英國經濟恢復的實際,結束了產生於戰時的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嚴格控制,使英國的經濟能更好地發展。50年代前期,英國的經濟呈現繁榮,其國民生產總值位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雖然進入50年代下半期和60年代上半期,與聯邦德國、法國以及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相比,英國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但是英國的經濟增長仍然保持2%至3%。
英國國有企業的改造過程及其經驗
1.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造的浪潮最早源自英國。英國是一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二戰以後英國經濟逐漸走下坡路。為提高經濟競爭力,英國戰後歷屆政府先後對國有企業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改革,其基本措施是對國有企業實行私有化及股份制改造。其做法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漸影響到世界大多數國家,形成所謂私有化浪潮。
2.英國國有企業改革主要是政府通過制定私有化政策加以推行。其發展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9年-1986年):主要對包括石油公司、天然氣海岸設施、宇航公司、電報電話公司、鐵路、旅館、全國卡車公司等在內的虧損不太嚴重、仍可獲利、且大多屬競爭行業的企業實行私有化。具體做法是:(1)企業公開上市;(2)整體出售給私人企業;(3)職工內部持股。總起來看,該階段改造的規模相對較小。
第二階段(1987年-1991年):主要涉及虧損較為嚴重的國有企業,以及公用事業和自然壟斷性行業。包括:天然氣公司、航空公司、機場、鋼鐵、供水、造船、電力、全國公共汽車公司等。與第一階段不同,第二階段主要以將國有企業出售給私人企業,其它則採用股份公開上市及職工持股的辦法。從改造的規模看,該階段比第一階段擴大了近一倍。
為保證整個改造進程的平穩性,英國政府採取了多種相關配套措施。其中最為重要的是:
特別股權安排及照顧職工和分散的小額股東的權益。所謂特別股權安排是指:政府保留一部分國有股權暫不出讓。其目的在於防止某些行業或私人企業利用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造,採取惡意收購或兼並國有企業的不良做法,同時也在於制約企業的個別經理人員利用私有化改造轉公為私,乘機擴大個人利益,使國有資產流失。所謂照顧職工和分散的小額股東的權益,重點在於合理確定職工持股購股方案,一般讓本企業職工持有本企業總股份的10%左右。
總體上看,英國國有企業改革值得肯定及借鑒的經驗主要有:(1)化大為小,區別對待。政府根據具體情況,對虧損的大企業本身進行劃分,根據各部門具體的盈虧情況劃分為若干個小公司,以區別對待。由於一個大型企業的虧損,不等於其各部門一概虧損,因此區別對待的優越性在於:政府能夠把有限的資金用於那些因虧損而急需改造的部門中去,從而降低了國企改造的成本,並增加了企業扭虧為盈的機會。(2)逐步推行,相對平穩。整個改造過程分階段實施、按步驟進行;重視可行性研究及前期准備;實際推行中先易後難,由小到大;改造的形式不拘一格:整體出售、內部收購、股票上市、國有民營等多種形式綜合使用,同時注重各種改革措施之間的相互銜接配套。
由於政策可行、措施有效,通過10多年的私有化改造,英國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普遍提高,其中英國最大的40家被改造的國有企業全部取消了虧損,企業盈利增幅較大。同時政府也甩掉了一些財政包袱,使財政收支狀況有明顯好轉,政府通過出售國有企業,直接獲得的總收入超過600億英鎊。國有企業職工的收入也有較大增長,加上股票收益,使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意識增強,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也相應地得以改善。此外,股份制改造也得到英國社會各階層及廣大人民的支持,表現在社會公眾持股人數大增,由300萬人上升到1000萬人。
英國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造存在的問題是:(1)由於企業大量裁員,使失業問題空前嚴重。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由此帶來工人抗議等眾多社會問題。(2)如何有效監督管理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尤其是對具有自然壟斷性企業實行私有化後,如何防止因私人壟斷而損害社會公眾利益,是值得重視的一個大問題。
Ⅵ 2023年後世界會恢復到疫情前的生活水平嗎為什麼
能。
報告預計,法國、德國、瑞士、英國和美羨凳國等新冠疫苗接種率較高的國家,其旅遊業的復甦速度相對較快,但由於旅行限制、對病毒傳播的遏制不力、遊客信心不足以及經濟疲軟等原因,國際兄判旅旅遊業可能要到2023年或更晚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除了服務業,在更廣泛的製造業,疫情反撲可能影響供應鏈恢復,近期通脹從生產采購端向市場消費端傳導的壓力仍難以緩解。
最新疫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2019冠狀病毒病」,是指被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沖埋染導致的肺炎。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醫院陸續發現了多例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現已證實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Ⅶ 當前疫情什麼時候可以結束什麼時候才能恢復平靜的生活
就我個人看來,疫情並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到最後可能出現這樣結局,我們的醫學技術,發展到了能夠控制病毒,卻不能夠徹底消滅病毒。使得新冠病毒,成為類似感冒一樣情況,雖然不能夠徹底杜絕,卻可以輕易治好。按照這樣一個角度猜想,想要恢復疫情之前的平靜生活,從時間上來看,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疫情的出現,攪亂了我們的正常生活,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提心吊膽」。身邊一旦有疫情出現,就如同炸彈爆炸一樣,瞬間改變人們生活。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炸彈」,比肉眼可見的危險,更具有危險性。
疫情之下,有人因此失業,有人因此感染生病,還有人因此失去生命。當下的我們,內心有一個共同願望,希望新冠疫情早日消失,讓我們的生活,重歸以前的平靜。
眼下正處於秋冬季節,是疫情活躍高峰期,外界低溫有助於疫情傳播。此輪疫情已經讓全國多個省份,出現了新冠疫情患者。這樣一個情況下,即使我們的身邊沒有出現感染病例,也應該加強個人防護,積極配合防疫工作安排。
除了配合防疫工作,做好個人防護之外,積極接種新冠疫苗,也是一個重要的預防手段。疫苗接種之後,能夠在我們體內,形成新冠病毒抗體,幫助我們抵抗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