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發達國家在推進低碳技術和新能源利用方面有哪些特點
英國在2007年推出了全球第一部《氣候變化法案》,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氣候變化法的國家;2009年,英國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立法約束「碳預算」的國家。同年,英國政府又正式發布了《英國低碳轉換計劃》。
日本早在2004年就發起了「面向2050年的日鋒碼皮本低碳社會情景」研究計劃。2008年,日本政府資助的研究小組發布了《面向低碳社會的十二大行動》。2009年,日本又公布了名為《綠色經濟與社會變革》的改革政策草案。
美國於2005年通過了《能源政策法》,2007年通過了《低碳經濟法案》,2009年通過了《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
關鍵詞:低碳技術
歐盟的目標是開發出廉價、清潔、高效和低排放的能源技術。
英、德兩國將發展低碳發電站技術作為減少CO2排放量的關鍵。
日本每年投入巨資致力於發展低碳技術。根據日本內閣府2008年發布的數字,僅單獨立項的環境能源技術的開發費用就達近100億日元,其中創新型太陽能發電技術的預算為35億日元。
美國是世界上低碳經濟研發投入最多的國家,在2010年(2009年10月1日實施)年度預算中,僅對清潔燃煤技術的研究就提供了150億美元的撥款。
關鍵詞:經濟手段
碳稅。碳稅的稅率由這個能源的含碳量和發熱量決定,低碳能源的稅負要低於高碳能源的稅負。近幾年,英國、美國、日本、德國、丹麥、挪威、瑞典等發達國家對燃燒產生的CO2的化石燃料開征國家碳稅,如英國對與政府自願簽署氣候變化協議的企業,如果企業達到協議規定的能效或減排就可以減免80%的碳稅。
財政補貼。政府對有利於低碳經濟發展的生產者或經濟行為給予補貼。丹麥對「綠色」用電和近海風電的定價優惠,對生物質能發電採取財政補貼激勵。加拿大自2007年起對環保汽車購買者提供1000~2000加元的用戶補貼。
稅收優惠。美國政府規定可再生能源相關設備費用的20%~30%可以用來抵稅,可再生能源相關企業和個人還可享受10%~40%額度不等的減稅額度。歐盟及英國、丹麥等成員國規定對可再生能源不徵收任何能源稅,對個人投資的風電項目則免徵所得稅等。
關鍵詞:可再生能源
英國在2009年公布的「碳預算」中,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供應要佔15%,其中30%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目前,英國陸、海風力發電站的電量足夠供應150萬家模孝庭使用。
德國在2004年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確定了以下幾個重點領域:大力發展風能。將清潔電能的使用率由2004年的12%提高到2020年的25%~30%,將熱電年供的使用率提高25%。至2020年,建築取暖中使用太陽能、生物燃氣等清潔能源比例由2004年的6%提高到2020年的14%。
日本於2009年推出了「日本版銀差綠色新政」四大計劃,其中對可再生能源的具體目標是:從2005年的10.5%提高到2020年的20%。日本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注重發展地熱、風能、生物能、太陽能,尤其以太陽能開發利用為核心。
⑵ 英國首相特拉斯公布政府緊急能源計劃,具體措施是怎樣的
首先是敦促公眾盡量減少能源使用。為確保今年冬天電力充足,減少停電的可能性,國家電力公司推出電費返還活動,鼓勵客戶在下午5點至8點用電高峰時段停用洗衣機、烘乾機和洗碗機。等電器。面對英國不斷上漲的能源價格,英國政府宣布向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的所有家庭提供400英鎊的補貼,以應對不斷上漲的能源賬單,這些補貼將由能源供應商在六個月內支付給消費者。
要知道的是俄羅斯天然氣大幅下跌,歐洲能源供應緊張。受此影響,此前冬季主要依靠德國和法國供電的瑞士也受到影響。此外,自有天然氣儲氣庫建設滯後,瑞士今冬缺電風險持續加大。擁有山川湖泊的瑞士,不是一個能源小國。相反,瑞士依靠阿爾卑斯山中心的數百座水電站,可以輕松滿足該國夏季的用電需求。
⑶ 英國在簽字前暫停了中國法國投資的核電項目,為什麼
是暫停簽協議,不是就一定不簽了,只是把最後的決燃嘩定時間推到了今年秋天。這個計劃從開始到推行May根本就沒參與,主要是Cameron和Osborne一力皮困行推動的。現在她新上台,對一個具有戰略性意義的重大項目重新考量, 進而重新考量英國全盤的能源戰略, 都是非常正常的。這個計劃不僅在英國不是很得人心,在法國也不是很受歡迎。法國政府是支持的,EDF也確實非常需要英國這個市場(特別是在日本核電站出事德國帶頭開始放棄核電後),EDF是85%屬法國政府的。但公司內部一直有反對聲,特別是工會。今年三月公司的CFO的辭職跟這個計劃是息息相關的(下台的CFO認為這個項目對EDF的balance sheet 壓力太大了)。直到上周董事會才以10:7 勉強同意了這個計劃,而到現在工會也還是反對的(董事會裡面6個工會代表全投了反對票)。EDF 甚至有人表示如果早知道May會出這招,多半上周董事會就會被否了。一個比較奇怪的地方是May其實已經提前跟Hollande說了兩次她要重新考慮這個計劃,但很明顯他並沒有傳達下去。由此可見,在這個問題上,法國內部也是人心不齊。無論是在英國還是在法國,反對聲都主要集中在覺得這個項目太貴,性價比不高。而且對法國人來說,耗時太長(10年),具有太多不可確定性,風險非常大。英國這邊更有人質疑EDF有沒有能力順利完成這個項目。從外交角度講,如果最後May 決定同時扇中國政府和法國政府的臉,是非常不智的。遠的不說,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對脫歐談判不利,而現在脫歐談判又是英國政府的重中之重。所以, 有其他答主提到這是她用於脫歐談判的政治手段之一,我覺得是有一定道理的。我的個人看法是, 這是一個技術性問題,而不是一個戰略性問題。英國政府的能源政策,和其他很多政策一樣,都是有中二病的, 並沒有一個整體可行consistent的計劃 ,不是很make sense , 這也算是民選政府的一個弊端了。蘇格蘭石油一天比一天少,更不要提蘇格蘭還天天都在想獨立。英國政府又非常小清新地非常環保地宣稱要在2025年關掉全部的煤電站(英國也是發達國家中第一個宣稱類似政策的),但是現在英國25%的電量都是來自煤電站。不過現有小道消息說政府可能想反悔, 不知真假。政府的可持續能源發展不是很得力,一直沒有達到歐盟的目標。 政府倒是很想推行fracking 來著,奈何民間反對聲音過大,天天抗議,況且英國面積那麼小,fracking 也不可能像美國一樣解決大問題。 正是因為這a)b)c)d), 保守黨從10年一上台就將核電站的建立列為重中之重(核電站其實也不是很受民眾歡迎,但是跟fracking一比又要好很多)。現在英國的核電站提供全國21%的尺襪電量,但是到2025年其中有一半要退休。所以Cameron 和Osborne 才會那麼低三下四地跑到中國去弄錢,除了中國實在是想不出還有誰會願意吃力不討好地出錢。長期看,就算May因為種種原因最後否了這個計劃,英國政府的長期戰略方向(修核電站)也不能變,而除了拉中國人的投資, 他們也是實在是沒有其他很多選擇了,更何況是在脫歐後。
⑷ 二戰後的英國經濟
二戰後,英國的經濟受到嚴重創傷。
主要是英國依賴美國的援助來恢復發展經濟。
美國的主要政策就是《馬歇爾計劃》。
經濟模式的特徵:由以前的國家過多干預向自由主義轉變,國家資本比重下降,私人資本重新得到加強;經濟計劃程度下降,自由市場作用增大;國家干預減弱,自由競爭加強。
「多市場、少 *** 」的轉變已成為英國經濟發展的趨勢。
戰後世界經濟格局
(1)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演變:①確立: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經濟實力最強大;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
到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②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資本家不願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美、德經濟迅速發展。
到19世紀末英國喪失了在世界工業的壟斷地位。
(2)美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二戰結束後初期到50年代末):①原因:美國在向帝國主義過渡過程中,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兩次世界大戰使美國大發橫財;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戰爭中力量削孝段團弱。
②確立:二戰後初期美國經濟占絕對優勢,它通過1944年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1947年成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1948年開始實施的「馬歇爾計劃」等確立了其世界經濟霸主地位。
(3)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濟格局向多極化方向轉變:①原因:歐共體和日本的崛起。
②多極化:70年代初,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崩潰,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發展中國家要求建立國際新秩序,各種原料輸出國和生產國組織起來,一批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脫穎而出。
英國具有典型的公私混合型經濟體制特徵。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在工黨主政期間大力發展國有經濟,分別在1945年7月至1951年10月和1975年3 月至1979年5月,掀起兩次國有化 *** ,國有企業得到迅速發展。
據統計,1970年國有企業勞動力佔全國勞動力8.1%,生產總值佔全國生產總值的 11.1%,固定資產投資額占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0%。
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國國有企業地位顯著上升。
1981年,英國最大10家公司(企業) 按營業額排序,國有化公司佔3家,按職工人數排序,國有企業佔6家。
國有企巧橘業主要集中在如下部門:英國郵政局、國家煤炭局、英國鐵路局、英國航空和宇航公 司、英國機場管理局、英國港務局、英國貨運公司、國家公共汽車公司、英格蘭運輸局、英國鋼鐵公司、英國國家石油公司、英國製造公司、電力委員會等。
英國國 有化企業的發展並沒有代替私營公司在英國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特別是撒切爾夫人主政時期進行的大規模私有化運動,對煤氣、石油、電力供應、煤炭、宇航、汽車 和電信等部燃隱門的上百個大型國有企業實行了民營化。
到1989年,國有企業的總資產比1979年減少了45%。
1990年底國有企業在國內總產值中的比重已 由1979年的10%降至不足5%。
目前英國國有企業主要分布在郵政、市政交通、核燃料工業和民用航空事業等領域。
雖然國有經濟比重降低,但英國還是公私 混合產權結構。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9-03 09:27 1945年7月,英國工黨出人意料地在大選中獲勝,工黨在下議院獲得398個席位,而保守黨僅得209席。
工黨由此單獨組閣,成立了由工黨領袖克里門特•艾德禮為首相的戰後英國首屆 *** 。
工黨 *** 剛一成立,就決心實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振興戰後的英國經濟和改善社會狀況。
工黨 *** 改革的主要內容就是企業國有化、經濟計劃化和推行福利國家制度。
在實行國有化方面,英國 *** 除了原已收歸國有的電話、電報、地鐵、發電站以外,還將煤礦、鐵路、電力、煤氣、運河、船塢、醫院、英格蘭銀行、航空及鋼鐵業收歸國有。
國有化的方式是由國家向原業主支付償金。
而國有化的目的一是利用國家的力量維護英國整個經濟機制的正常運作,推動戰後英國經濟的恢復和增長;二是幫助調整英國國內經濟生活中的各種關系,盡可能地爭取社會平等。
與國有化相互關聯的是工黨 *** 實行了一定程度的經濟計劃化。
艾德禮 *** 從一開始就奉行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通過對財政、金融、貿易和部分生產的控制,主動地指導和調節經濟發展。
福利國家制度是戰後初期英國工黨 *** 諸項改革舉措中影響最大的一項。
1946年8月,通過工黨 *** 的努力,英國國會通過了國民保險法。
該法在以往有關法令的基礎上進一步提供了「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險項目,規定凡已就業而未達退休年齡的職工都須參加保險,以便在失業、退休、懷孕、工傷、疾病、死亡的情況下能夠享受津貼和補助。
1946年11月又通過國民醫療保健法,在英國的居民從此享受免費醫療。
同年還通過了住房法,該法規定地方當局負責集資修建房屋,解決戰後房荒;同時對房租實行限制,以保護租戶的利益。
1948年5月。
國民援助法出台,規定由於種種原因而無力繳納社會保險金的貧困者,可得到 *** 的救濟。
上述所有的社會保險和福利補助的基金來源於投保職工交納的保險費、企業主上繳的保險費和國家的預算撥款等三個方面。
工黨 *** 的福利政策使戰後英國普通居民的生活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
1948年,艾德禮宣布英國已經建成了福利國家。
英國工黨 *** 的經濟和社會政策對戰後初期英國經濟的恢復和復興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與西歐其他國家相比,英國較早地在1948年達到戰前的經濟水平。
馬歇爾計劃又使英國從美國給歐洲的援款中得到1.2億美元,工黨 *** 用此款充實英格蘭銀行的外匯儲備,穩定英國的金融市場,彌補 *** 的巨額財政赤字,使英國的經濟更快地走上復興之路。
到1950年,英國經濟達到了4%的年增長率,為此,工黨贏得了1950年的大選而繼續執政。
雖然一年後由於工黨 *** 的內外政策不如人意而使保守黨通過大選重新上台執政,但是工黨 *** 的改革成果卻沒有被否定。
1951年10月,保守黨組成由丘吉爾為首相的新 *** ,從此開始了長達13年的保守黨執政時期(在此期間丘吉爾、艾登、麥克米倫和霍姆相繼出任首相)。
保守黨 *** 除了終止實行工黨原先准備實施的鋼鐵工業和國內運輸業的國有化計劃,基本上接受了國有化的現實;同時繼續推行福利政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一些國家在國民保健方面的開支。
丘吉爾 *** 還根據戰後英國經濟恢復的實際,結束了產生於戰時的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嚴格控制,使英國的經濟能更好地發展。
50年代前期,英國的經濟呈現繁榮,其國民生產總值位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
雖然進入50年代下半期和60年代上半期,與聯邦德國、法國以及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相比,英國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但是英國的經濟增長仍然保持2%至3%。
英國國有企業的改造過程及其經驗
1.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造的浪潮最早源自英國。
英國是一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二戰以後英國經濟逐漸走下坡路。
為提高經濟競爭力,英國戰後歷屆 *** 先後對國有企業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改革,其基本措施是對國有企業實行私有化及股份制改造。
其做法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漸影響到世界大多數國家,形成所謂私有化浪潮。
2.英國國有企業改革主要是 *** 通過制定私有化政策加以推行。
其發展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9年-1986年):主要對包括石油公司、天然氣海岸設施、宇航公司、電報電話公司、鐵路、旅館、全國卡車公司等在內的虧損不太嚴重、仍可獲利、且大多屬競爭行業的企業實行私有化。
具體做法是:(1)企業公開上市;(2)整體出售給私人企業;(3)職工內部持股。
總起來看,該階段改造的規模相對較小。
第二階段(1987年-1991年):主要涉及虧損較為嚴重的國有企業,以及公用事業和自然壟斷性行業。
包括:天然氣公司、航空公司、機場、鋼鐵、供水、造船、電力、全國公共汽車公司等。
與第一階段不同,第二階段主要以將國有企業出售給私人企業,其它則採用股份公開上市及職工持股的辦法。
從改造的規模看,該階段比第一階段擴大了近一倍。
為保證整個改造進程的平穩性,英國 *** 採取了多種相關配套措施。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
特別股權安排及照顧職工和分散的小額股東的權益。
所謂特別股權安排是指: *** 保留一部分國有股權暫不出讓。
其目的在於防止某些行業或私人企業利用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造,採取惡意收購或兼並國有企業的不良做法,同時也在於制約企業的個別經理人員利用私有化改造轉公為私,乘機擴大個人利益,使國有資產流失。
所謂照顧職工和分散的小額股東的權益,重點在於合理確定職工持股購股方案,一般讓本企業職工持有本企業總股份的10%左右。
總體上看,英國國有企業改革值得肯定及借鑒的經驗主要有:(1)化大為小,區別對待。
*** 根據具體情況,對虧損的大企業本身進行劃分,根據各部門具體的盈虧情況劃分為若干個小公司,以區別對待。
由於一個大型企業的虧損,不等於其各部門一概虧損,因此區別對待的優越性在於: *** 能夠把有限的資金用於那些因虧損而急需改造的部門中去,從而降低了國企改造的成本,並增加了企業扭虧為盈的機會。
(2)逐步推行,相對平穩。
整個改造過程分階段實施、按步驟進行;重視可行性研究及前期准備;實際推行中先易後難,由小到大;改造的形式不拘一格:整體出售、內部收購、股票上市、國有民營等多種形式綜合使用,同時注重各種改革措施之間的相互銜接配套。
由於政策可行、措施有效,通過10多年的私有化改造,英國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普遍提高,其中英國最大的40家被改造的國有企業全部取消了虧損,企業盈利增幅較大。
同時 *** 也甩掉了一些財政包袱,使財政收支狀況有明顯好轉, *** 通過出售國有企業,直接獲得的總收入超過600億英鎊。
國有企業職工的收入也有較大增長,加上股票收益,使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意識增強,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也相應地得以改善。
此外,股份制改造也得到英國社會各階層及廣大人民的支持,表現在社會公眾持股人數大增,由300萬人上升到1000萬人。
英國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造存在的問題是:(1)由於企業大量裁員,使失業問題空前嚴重。
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由此帶來工人 *** 等眾多社會問題。
(2)如何有效監督管理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尤其是對具有自然壟斷性企業實行私有化後,如何防止因私人壟斷而損害社會公眾利益,是值得重視的一個大問題。
⑸ 1952年12月發生了震驚世界的英國倫敦煙霧事件,兩個月內造成1.2萬多人死亡,請問造成倫敦煙霧事
1952年12月5日開始,逆溫層籠罩倫敦,城市處於高氣壓中心位置,垂直和水平的空氣流動均停止,連續數日空氣寂靜無風。當時倫敦冬季多使用燃煤採暖,市區內還分布有許多以煤為主要能源的火力發電站。由於逆溫層的作用,煤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塵等氣體與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積,引發了連續數日的大霧天氣。
⑹ 英國爆發的「霧都劫難」究竟導致了多少人遇難
說起霧霾大家都不陌生,北方尤其是北京,每年都會有一段時間走在街上騰雲駕霧,像走到了仙宮。但是霧霾的危害遠遠不止只是讓人看不清楚而已,它還意味著體弱多病的一些人群也許會有生命的威脅。
說到這我突然想起1952年倫敦那場因大霧引發的災難——當時共造成1.2萬人死亡。巧的是在1952年的時候英國的GDP與我們這個時期大致是一樣的,這是個值得玩味的巧合。
英國為了快速發展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其實我們也是如此。雖然我們擺脫了貧困,但是環境受到了污染。在人口總數遠遠小於中國的英國,扭轉這一局面也花費了一二十年的時間,所以改善環境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
倫敦的那場災難,以及之後的改善或許能為今天的我們提供一些有用的啟發,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相信我們永遠不用面對1952年倫敦遭遇的那些事。
⑺ 超低排放成就清潔煤電——燃煤發電正在從黑走向白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大氣網訊:10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稱,截至2019年底,全國實現超低排放的煤電機組占煤電總裝機容量86%,中國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超低排放清潔煤電供應體系。放眼國外,煤電在為世界提供了百十年的電力後雖然漸顯頹勢,但許多國家至今仍在投入技術對其進行污染治理和改造,使它繼續為人類服務。
圖 國際能源署稱世界燃煤發電在2018年到達創紀錄的頂峰,然後從2019年開始下降。
印度:控制煤電污染會損失百億美元
長期以來,煤電一直是全球電力生產的領導者。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2018年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本世紀以來,燃煤發電在全球電力生產中的佔比基本徘徊在40%上下,幾乎是核電、水電和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之和。從煤電占能源供應比例來看,中國、印度、波蘭和南非四國國內超過2/3的電力來自煤電。
圖 印度燃煤電廠長期排放不達標,已經成為國家環境問題中的痛點。
以印度為代表的亞洲發展中國家,由於缺乏較為先進的清潔能源、儲能技術以及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框架,使用清潔能源的成本較高,對印度這樣的新興經濟體來說,廉價的煤電仍是最佳的發電選擇,這就使得南亞和東南亞一帶成為全球少有的煤電佔比增長地區,但這也給當地煤電治污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圖 印度杜蒂戈林的一座亞臨界燃煤電站,這種電站熱效率最低,單位電量的碳排放最多。
幾年前,印度科學技術與政策研究中心(CSTEP)進行的一項空氣污染研究表明,由於印度的燃煤電廠向大氣中排放大量有害氣體和顆粒物,到2030年因不遵守排放標准導致的早死病例多達30萬至32萬例,此外還有5100萬人因呼吸系統疾病住院。安裝更先進的設備來控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等是個不錯的選擇,但這筆賬算下來,印度的燃煤電廠要損失98億至115億美元,每度電的成本會因此提高9%至21%,印度當局經過權衡,最後認為控制煤電污值得投入。2015年12月,印度環境、森林與氣候變化部(MOEFCC)出台了限制燃煤電廠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濃度的新標准,給國內燃煤電廠兩年限期執行。但到2017年12月,當局發現幾乎沒有燃煤電廠安裝了治理污染的設備,於是被迫將最後期限延長至2022年。」有消息人士說,兩年限期讓煤電行業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這才導致了延期。但大多數專家認為,到2022年許多燃煤電廠仍不會遵守嚴格的標准。當局對此有所准備,正從招標和施工審批、杜絕監測數據造假和監督改造成本上加大管理力度。目前,印度正在改造境內所有舊煤電廠,使其排放水平降至國家標准,同時將關閉一批嚴重超期服役的老舊電廠。
圖 印度是世界產煤大國,圖為印度一處露天煤礦。
拋開具體的技術不談,我們可以認為印度在煤電污染治理中遇到的問題是許多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不過,好在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的不斷下降,煤電在印度能源結構中的「王者」身份也許會開始動搖。
日本:逐漸淘汰低效燃煤電廠
據國際能源署(EIA)2019年公布的數據,2018年日本90多家燃煤電廠的發電量估計為3170億千瓦時,在日本電力結構中佔比約為1/3。日本煤炭消費總量中99%來自進口。2018年,日本進口煤炭總量超過2.1億噸,若加上天然氣發電量,日本有74%的電力來自於化石能源,這一比例遠高於歐美發達國家。
圖 福島核事故發生後,日本煤電建設連續數年增長。
日本煤電高佔比的原因是一次 歷史 性突發事件。早在2010年時,日本經濟產業省就計劃減少燃煤發電量,計劃到2030年將煤電份額減少一半以上,用核電彌補這一空缺,將核電比例提升至50%。然而,2011年發生的福島核事故不僅大大削弱了日本電力的「清潔度」,更引爆了公眾多年來都無法緩和的「反核」情緒。為彌補關停核電帶來的電力缺口,日本啟動了很多煤電項目。不過,日本較好地處理了煤電產能擴大和污染治理之間的矛盾,原因是日本在煤電污染控制技術上有底氣。
日本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在燃煤發電諸多環節研發了大量先進技術,並投入使用,其中一些技術出口國外(包括中國)。在煙氣污染防治技術方面,日本應用的以低低溫電除塵技術為核心的煙氣協同治理技術路線中,濕法脫硫的協同除塵效率可達 70%~90%。再如資源化脫硫技術中的活性焦脫硫技術,是通過移動床利用活性焦吸附解吸二氧化硫,利用硫酸生產工藝制備硫酸,集脫硫和收集工業原材料於一體。該技術在日本等國的大型電廠中投入應用,日本的新磯子電廠已有 2 600兆瓦機組的應用業績。
在低氮燃燒方面,日本的三菱、日立公司等在低氮氧化物燃燒器開發與應用上均有良好表現。在低氮燃燒技術相關專利申請方面,全球相關專利申請企業排名前10位中,日本佔有6家,美國有3家。但好消息是,近幾年來我國在這方面的專利數量正迅速增加。
2015年6月,日本成立由政產學各界組成的「促進新一代火力發電技術協會」,開始舉全國之力推動下一代火力發電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的開發。日本內閣於2018年7月批准第五個戰略能源計劃,推動日本向高效和下一代燃煤發電轉變,以逐步淘汰低效煤炭使用。今年7月,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梶山弘志表示,日本將在2030年前逐漸淘汰低效燃煤發電廠,這是其戰略能源計劃的一部分,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開始制定更為有效的新框架,以確保逐步淘汰低效燃煤發電廠。
美國:煤電發電量最大的發達國家
全球能源監測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燃煤電站發電總量排名前十的國家由高到低依次為:中國、印度、美國、日本、韓國、南非、德國、俄羅斯、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在新建燃煤電站方面,2019年這10國中僅有美國、德國、澳大利亞3個國家沒有新建燃煤電站投運,且美國2019年關閉的燃煤電站容量位居10國之首。但如今的美國仍然是煤電發電量最大的發達國家,燃煤電廠對美國空氣污染帶來的影響(包括PM2.5、臭氧和酸雨等)也不容忽視。在美國,燃煤電廠每年消耗的煤炭占煤炭消費總量的90%以上,燃煤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約佔全美國排放總量的一半,排放的氮氧化物佔10%。
圖 美國亞拉巴馬州的寡婦溪燃煤電廠停運後,美國谷歌公司2018年開始動工,將其改造成一個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數據中心。
在美國,大多數燃煤電廠採用濕法煙氣脫硫系統(WFGD)來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用低氮燃燒器、燃盡風和選擇性催化還原系統(SCR)來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用靜電除塵器(ESP)來控制顆粒物(PM)。大約有一半的燃煤電廠還會使用帶有袋式除塵器的活性碳噴射系統(ACI)來控制汞排放。美國在低氮燃燒領域較為擅長。美國有公司開發了旋轉對沖燃盡風技術(ROFA),從鍋爐二次風中抽取30%左右的風量,通過不對稱安放的噴嘴,以高速射流方式射入爐膛上部,形成渦流,從而改善爐內的物料混合和溫度分布,從而大幅降低氮氧化物生成。目前,該技術在歐美發達國家有良好的應用。
全球每年排放到大氣中的汞總量約為5000噸,而燃煤過程中汞排放占相當大的比重。從上世紀末開始,汞污染治理一直是美國燃煤電廠的防治重點之一。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稱,在1990年,下列三個工業部門的汞排放總量約佔美國的2/3:醫療廢物焚化爐、市政垃圾焚燒廠和燃煤發電廠。前兩個行業已受到排放標準的約束,但燃煤電廠的汞污染還有待治理。
圖 2018年11月,美國北卡萊羅納州的諾曼湖上熱氣蒸騰,附近的馬歇爾電廠向湖中排放了大量溫度較高的廢水。
本世紀以來,美國燃煤電廠根據「清潔天空計劃」的要求,開始重點解決排汞控制問題,美國能源部為此選擇了8項新的排汞控制技術試驗項目進行投資。美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的專利排汞控制技術作為試驗項目的一部分,在6個項目中進行試驗。此外,美國能源部計劃長期大規模地對富有發展前景的排汞控制技術進行試驗,尤其是在燃燒褐煤和裝有較小型靜電除塵器的燃煤電廠展開試驗。
歐盟:多國公布淘汰煤電時間表
在歐洲國家中,德國率先向燃煤發電污染開刀,在上世紀80年代制訂了《大型燃燒裝置法》,要求自 1987年7月1日起,大型燃燒裝置排放煙氣中的二氧化硫濃度不得超過400毫克/立方米,煙氣中的硫含量低於燃料含硫量的15%。因此,幾乎所有的德國電廠都在原有的機爐廠房旁建立起高大嶄新的煙氣脫硫、脫硝設備,這成為德國電廠的一大特色。德國人後來把1983至1988 年期間在全西德范圍內加裝煙氣凈化設備的舉措稱之為「改裝運動」。到1988年,西德已有95%的裝機容量安裝了煙氣脫硫裝置,燃煤電廠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982年的155萬噸降低到1991年的20萬噸,削減幅度達到87%,在歐盟和世界范圍內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帶頭作用。
圖 位於勞西茨的一個德國燃煤電站,德國已經決定於2038年徹底停運燃煤電廠。
由於燃煤電廠煙氣在脫硝、除塵和脫硫的同時,可對汞產生協同脫除的效應。歐盟《大型燃燒裝置的最佳可行技術參考文件》建議,汞的脫除優先考慮採用高效除塵、煙氣脫硫和脫硝協同控制的技術路線。採用電除塵器或布袋除塵器後加裝煙氣脫硫裝置,平均脫除效率在75%(電除塵器為50%,煙氣脫硫為50%),若加上SCR裝置可達90%。
在清潔煤領域,歐盟研究開發的項目有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技術、煤和生物質及廢棄物聯合氣化技術、循環流化床燃燒(簡稱CFB,當前主流清潔煤燃燒技術)技術、固體燃料氣化與燃料電池聯合循環技術等。
圖 英國北約克郡的艾格伯勒燃煤電廠已經於2018年關閉,同年該廠區成為電影《速度與激情》的拍攝場地之一。
在歐洲,煤電發展現狀和預期因國家而異。這主要取決於各國監管機構對脫碳、空氣質量的政策,以及煤電在各國電力生產中的地位等。為了落實《巴黎協定》中的節能減排目標,歐洲各國政府也相繼公布了淘汰煤電的時間表:英國決定在2025年前關閉所有煤電設施;法國計劃到2021年關閉所有煤電廠;芬蘭考慮到2030年全面禁煤;荷蘭將從2030年起禁止使用燃煤發電等。類似情況也在世界其他地方發生。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正在遠離煤炭,因為其他清潔能源正在變得越來越便宜,而環境法規也讓這種礦物燃料的市場遇冷——既然燃煤發電有替代選擇,為什麼還要用呢?
中國:煤電排污標准比發達國家嚴
由於煤電在我國電力供應結構中佔比超過一半,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有利於提升我國煤電行業清潔、高效、高質量發展的水平。自2014年以來,我國大力推進國內各發電企業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程。一方面推行更為嚴格的煤電能效環保標准,提出全國有條件的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基本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具備條件的現役燃煤機組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另一方面,有關部門進一步明確超低排放電價政策,有效降低了企業改造和運行成本。
圖 燃煤電廠是20世紀最重要的人類遺產之一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在2012年至2017年這5年間,在全國煤電裝機容量增幅達30%的情況下,煤電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量下降幅度達86%、89%、85%。煤電機組供電標准煤耗從325克/千瓦時下降至312克/千瓦時。考慮到我國煤電裝機容量全球最大,現在超低排放改造的基礎容量已經超過7億千瓦,這在全世界都絕無僅有。以前,我國的煙氣污染物排放標准比發達國家要寬松,但現在我國燃煤電廠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水平已與燃氣電廠接近,比發達國家的排放要求嚴格50%以上。
圖 印尼中爪哇島哲帕拉的孩子們在燃煤電廠附近玩耍,對近在咫尺的污染源視若無睹。這種景象在煤電持續擴張的東南亞很常見。
中國的燃煤電廠發生的變化說明,煤電作為上個世紀遺留下來的象徵物並沒有過時,只要我們有智慧地對其進行充分利用,它就能繼續生存並煥發出生機活力。
圖 南非國有電力公司新建成的庫塞爾燃煤電廠也採用濕法脫硫裝置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聯系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⑻ 倫敦大霧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啟示:①完善立法,加強對企業的管理,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
②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增加清潔能源的比重;
③調整產業結構,降低污染嚴重企業的比重;
④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
⑤吸取教訓,不能走英國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
倫敦大霧
1952年12月5-8日,一場災難降臨了英國倫敦。地處泰晤士河河谷地帶的倫敦城市上空處於高壓中心,一連幾日無風,風速表讀數為零。大霧籠罩著倫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煙粉塵在無風狀態下蓄積木散,煙和濕氣積聚在大氣層中,致使城市上空連續四五天煙霧彌漫,能見度極低。在這種氣候條件下,飛機被迫取消航班,汽車即便白天行駛也須打開車燈,行人走路都極為困難,只能沿著人行道摸索前行。
由於大氣中的污染物不斷積蓄,不能擴散,許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難,眼睛刺痛,流淚不止。倫敦醫院由於呼吸道疾病患者劇增而一時爆滿,倫敦城內到處都可以聽到咳嗽聲。僅僅4天時間,死亡人數達4000多人。就連當時舉辦的一場盛大的得獎牛展覽中的350頭牛也慘遭劫難。一頭牛當場死亡,52頭嚴重中毒,其中14頭奄奄待斃。2個月後,又有8O00多人陸續喪生。這就是駭人聽聞的「倫敦煙霧事件」。
釀成倫敦煙霧事件主要的兇手有兩個,冬季取暖燃煤和工業排放的煙霧是元兇,逆溫層現象是幫凶。倫敦工業燃料及居民冬季取暖使用煤炭,煤炭在燃燒時,會生成水(H2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碳氫化合物(CH)等物質。這些物質排放到大氣中後,會附著在飄塵上,凝聚在霧氣上,進入人的呼吸系統後會誘發支氣管炎、肺炎、心臟病。當時持續幾天的「逆溫」現象,加上不斷排放的煙霧,使倫敦上空大氣中煙塵濃度比平時高 10倍,二氧化硫的濃度是以往的6倍,整個倫敦城猶如一個令人窒息的毒氣室一樣。
可悲的是,煙霧事件在倫敦出現並不是獨此一次,相隔10年後又發生了一次類似的煙霧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直到70年代後,倫敦市內改用煤氣和電力,並把火電站遷出城外,使城市大氣污染程度降低了80%,駭人的煙霧事件才求在倫敦再度發生。
⑼ 德國決定將在明年全面棄核
德國決定將在明年全面棄核
德國決定將在明年全面棄核,這造成了1.7萬億歐元的經濟損失,按照德國的計劃,2038年前將關閉所有煤電廠,2050年前將放棄使用天然氣。德國決定將在明年全面棄核。
一系列能源危機讓多國陷入困境,但即便如此,德國依然堅持在明年關閉最後三座核電站,成為西方工業大國里第一個全面棄核的國家。
而十年前,核電曾佔到德國電力供應的四分之一。不僅是核能,按照德國的計劃,2038年前將關閉所有煤電廠,2050年前將放棄使用天然氣。
德國的政策也極大影響了歐洲其他國家。同樣計劃放棄或縮減核能的還有瑞士、比利時、西班牙和法國。法國作為全球核電大國,計劃在2035年前,把核電佔比從目前的75%降為50%。
「徹底放棄」核電也讓德國付出了一些代價,不僅造成了1.7萬億歐元的經濟損失,還面臨能源公司的訴訟。今年3月份,德國政府宣布,對退出核電產業的企業們提供經濟賠償,總金額達24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約186億元。
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19年,德國的電力消耗總量幾乎持平,近十年更是呈現下降態勢。其中2019年,德國全國的用電量為524太瓦時,是2009年以來的最低值。
不僅是核能,按照德國的計劃,2038年前將關閉所有煤電廠,2050年前將放棄使用天然氣。傳統能源退出的同時,各種新能源正加速進入市場。數據顯示,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德國電力市場的近50%,是十年前的近三倍。其中,風力發碼皮電做出了最大貢獻,佔比27.4%;光伏發電佔比9.7%;其餘的12.2%則由生物質能,水力發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構成。
近一年來,天然氣、煤炭等能源價格持續暴漲,全球范圍內的能源危機有愈演愈烈之勢。從亞洲到歐洲,能源短缺和價格上漲所帶來的影響,給民眾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
印度超半數燃煤電廠庫存不足3天
印度能源部門的官員近期表示,當地135家骨幹電廠中,有72家電廠的電煤存量不足3天,電煤供應緊張的局勢十分嚴峻。印度國內的雨季導致不少煤礦停產,跨邦煤炭運輸不暢也令燃煤庫存不斷減少。與此同時,國際煤價成倍上漲,讓印度燃煤電廠為煤炭發愁。
印度金德爾鋼鐵電力集團執行董事 夏爾瑪:從南非進口動力煤的價格,一年前是60美元一噸,現在單價已經漲到180到210美元。
英國官員討論能源問題時當場「黑燈」
近日,英國能源市場監管機構官員喬納森布里爾利,通過視頻出席能源問題聽證會。就在他向議員們保證,天然氣危機不會導致英國冬天停電時,他所在的.房間突然暗了下來。布里爾利不得不中斷會議前去查看,其他與會者隨即調侃說:「我們果然沒電了!」
全球多地天然氣、石油、煤炭價格飆漲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裡,亞洲的液化天然氣價格上漲近6倍;歐洲天然氣價格較去年5月份暴漲超過10倍。石油價格也迅速飆升,布倫特原油突破83美元,創三年來最高水平。天然氣、煤炭、石油等價格飆升之際,一場能源危機正席捲全球。
南非礦業公司投資27億美元自主發電
一邊是淘汰舊有能源,一邊是發展新型能源。事實上,不僅是德國,依據自身國明輪情和資源的差異,各國都在因地制宜地調整能源結構,積極尋求能源轉型的新路徑。
電力是采礦業的關鍵組成部分,也是最大的運營成本之一。近日,由於南非國家電力公司持續減負斷電,當地一些礦業公遲槐差司計劃投資27億美元,自行建設光伏、氫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站,擺脫國家電網的束縛。擁有南非最深鉑金礦的諾瑟姆鉑金公司,更是在政府提升最大發電能力之前,就已經決定自主發電。
英國建設大規模海上風電場 風電佔比一度超50%
不僅在南非,為了利用多樣化的新能源,歐洲各國也根據不同的資源稟賦,尋找自身的發展路徑。英國憑借海岸線長、風速高、部分海床深度較淺等優異的資源條件,建設了大規模海上風電場。去年年底,英國風電在能源結構中佔比一度超過50%,創歷史新高。
各國利用本土優勢發展可再生能源
而法國則利用豐富的離岸風力資源、水力和森林資源,發展風電和太陽能。預計到2028年底,法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將較2019年翻四番。美國則憑借廣袤的地域,建造大型太陽能發電廠。數據顯示,到2023年,美國太陽能裝機容量將達到324吉瓦,是2020年的三倍多,相當於目前全美40%的家庭用電。挪威、瑞典、冰島等北歐國家則利用豐富的生物質、水力與地熱資源,率先實現了可再生能源主導的能源更替。
沙漠鏡海!中國西部建起「超級鏡子」發電站
在我國甘肅敦煌,一萬多面「定日鏡」靜靜地躺在戈壁上,它們以同心圓的陣列擺開,圍繞著一座幾百米高的吸熱塔,猶如一朵銀色「向日葵」。這些鏡子能夠跟隨太陽移動,通過聚光吸熱、儲能換熱等科技手段,將太陽光轉化成電能,為千家萬戶送去100%清潔能源。這座「超級鏡子發電站」的年發電量約為3.9億度,它可以讓人類每年減排35萬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1萬畝森林的環保效益。
中國因地制宜發展新能源
在我國,不同的地貌特徵正支持著不同的發電方式。在以丘陵為主的福建省,光伏沿著山勢覆蓋出一座梯田。在水系發達的浙江,面積四千多畝的魚塘中,水下可以養魚,水上可以通過光伏發電。在華北平原上,來自北方的風正推動著渦輪機產生著電能。
⑽ 跪求英美概況的英國概況。。從經濟,政治,文化,地理,歷史寫。
這種問題說來話長,你得找網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