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看待滑鐵盧戰役
滑鐵盧戰役是戰爭史上著名的戰役,它最終決定了拿破崙及其帝國的命運,對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絕或顫響。
1、對法國的影響:
結束了拿破崙帝國,標志著大革命以來法國對外戰爭的結束。法國作為戰敗國,與反法聯盟簽署了《維也納和平條約》。多年來,對外擴張所得的領土全部喪失,革命前僅限於本地,同時喪失了歐洲霸權地位。
2、對世界的影響:
反法聯軍獲得了決定性勝利。奠定了英國全球霸權的基礎。滑鐵盧戰役後的維也納會議上,英國雖然沒有得到位於歐洲大陸的領土並敗,但卻獲得了今天的南非、特立尼達、斯里蘭卡等地的所有權。這些地區成為英國海軍的戰略基地,隨後被用來控制它龐大的殖民帝國。
3、對拿破崙的影響:
拿破崙一世於6月22日宣布退位,拿破崙戰敗後被放逐至聖赫勒拿島,自此退出歷史舞台。
(1)如何評價英國退出索賠大軍擴展閱讀:
滑鐵盧戰役失敗的原因:
1、官兵素質
盡管拿破崙任命大武上將為陸軍部長,兩個月內組織了28.4萬人的軍隊,軍隊中有許多退伍軍人,但整個軍隊的組建都很匆忙,缺乏訓練、槍支彈葯和馬匹。軍隊中甚至缺少高級和中級指揮官,因此像格魯施這樣的平庸者也應該帶頭。
當法國軍隊決定在滑鐵盧作戰時,他們被迫使用師縱隊進攻。每個營分成三條橫線,每個師在前面形成200人的大方陣,縱隊縱深24-27列。他們的行動很笨拙。
2、兵力分散
拿破崙一直主張集中優勢兵力。但這項服務一開始就奇怪地分散了。在里尼戰爭中,拿破崙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派了一支內伊大軍繞過將軍的右翼。
結果,奈伊出其不意地跑進了英國軍隊。也就是說,他放棄了迂迴圍殲將軍軍的任務,受到了次敵的制約。此後,他只派了團碧一支軍隊緩慢前進,但也未能到達戰場。
滑鐵盧戰役中,法國人表現出極大的勇氣,但由於種種原因,他們被打敗了。拿破崙的政治生活和軍事生涯結束了。
3、普魯士反攻
拿破崙計劃集中兵力打敗普魯士軍隊。滑鐵盧最後一戰前兩天,法國軍隊在里尼擊敗了普魯士軍隊。然而,由於第1軍迷失方向,沒有及時到達戰場,第6軍距離太遠,動員太晚,使得里尼戰役成為一場潰敗,而不是一場預期的殲滅戰。
拿破崙並沒有在16日晚組織追擊將軍的軍隊,而是在第二天派出格魯希元帥和34000人。然而,為時已晚。格魯希沒有找到解放軍,而是浪費了大量兵力,但解放軍最終加入了英軍,參加了滑鐵盧戰役。
『貳』 二戰期間,希特勒為何讓英國在敦克爾科撤走了30多萬大軍呢
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在“曼施坦因計劃”指導下發動了對法國的閃擊戰,由於德軍避開法國防禦嚴密的馬奇諾防線,選擇繞道守軍薄弱的阿登森林,使得法國完全措手不及,僅僅數天內即全線崩潰,至5月25日,已經丟失了全部重型武器的英法聯軍被迫撤退到了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的港口小鎮–敦刻爾克。原以為強悍的德軍必定會猛撲上來將幾十萬殘兵敗將一網打盡,然而讓人目瞪口呆的一幕發生了:德國裝甲部隊停止了前進,並且聽任三十三萬八千英法部隊在九天內從容撤退至對岸的英倫三島。
『叄』 英國人與德國人談判風格的對比,或者文化的差異都可以,要求詳細一點的,分數不是問題
英國人的談判風格
1、英國人不輕易與對方建立個人關系;
2、重視禮儀,崇尚紳士風度;
3、不能按期履行合同,不能按期交貨;
4、做成生意的慾望不強。
英國人的紳士風度為眾人所知。由於民族工業的發展,航海技術的發達,強權加外交形成了帝國聯邦,多少年來形成嚴格的等級觀念及不同禮儀。英國人善於交往,對人和善,容易相處,談判較靈活,對建設性意見反應積極。在商務談判中富有「外交色彩」。由於「外交色彩」也使談判達不到商務談判的節奏。
對英國談判者自應禮儀相待,否則不夠「修養與風度」,兩者交往會有距離。英國人喜歡對方與己「同級」亦具「紳士的風度」,對話會更容易。否則,「紳士風度」的另一面------高傲,也會被「外交色彩」掩蓋著悄然而出,戲耍你一番而不解決問題。此外,應利用其「修養與和善」,揭露其技術、價格上的問題,使其窘迫而放棄所持立場向自己靠攏。只要保持禮貌相等,適當直率從事也可以使其松垮態度得到改善。
如何與英國人做生意?
談到英國人和他們的談判作風,我們可以看出,英國各地區有某些共同的特徵。你應該注意,聯合王國由四個民族組成,而不是一個,現在這四個民族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了。
英格蘭當然是最主要的民族。事實上,其它國家提出英格蘭時,往往本意就是指聯合王國。而且,大多數英國人在談論英國時也用英格蘭代替,但有時這樣做並不適當,他們不自覺地漠視了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人的情感。因此,不要把英格蘭人叫做英國人。
英國商人有一個共同特徵,這就是他們對出口的幾乎所有產品經常延遲交貨。進口英國商品的商人對這一點一致抱有不滿的態度,並且也是各地的商人都知道這一點。英國人對這個問題已有很多論述,並且也作了很大努力去改變這一點。但是,英國依然沒有什麼改進,也沒有採取什麼有力措施,那種拖延意識依然牢固地存在於現代出口貿易中,要使這種局面改觀,得需要好多年。此外,要使世界各國的客商消除對英國的這一印象,即使用不了幾代人的時間,至少也需要很多年。英國為什麼有這種壞名聲呢?我不知道。很多在英國建廠的美國和日本公公司已經設法使他們的出口產品的交貨日期符合國際標准,但即便是福特和通用汽車公司,也不能徹底根除這一問題。
當英國經理在國外談判時,這總是一個問題。有了這個公認的缺點,英國談判者很被動,經常不得不接收一些本來是過於苛刻的交易條款。談判者會在一份英國合同上就交貨訂立索賠條款,因為只有這樣才可靠。即使英國人保證准時交貨,對方也會以下列問題反擊:「如果你確實可以准時交貨,那麼,你不必害怕索賠,而你如果害怕索賠,你顯然不能保證按時交貨。」
英國是19世紀初期第一個進入工業化的國家,那時英國的公司在技術上占據世界領先地位,並在舊殖民帝國體系中取得壟斷地位。這種情況可能使他們養成了不遵守交貨時間的習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1945到 1955年,英國再次擁有一個壟斷市場,它的很多競爭對手已退出商業領域,直到後來治好戰爭創傷。另外,當時英國所生產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賣掉,這又使英國人忽視了作為現代貿易國家應該遵守的基本要求。如果交貨條件是貿易的唯一標準的話,那麼,除非英國能夠做出改進,否則它在出口貿易中會遭受滅頂之災。幸運的是,交貨條件只是英國產品出口的條件之一,在很多情況下,這個條件也不是很重要的條件。
英國是一個貿易大國,雖然它在世界貿易總額中的份額不斷下降,但其出口絕對量依然在擴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第一,英國的工業技術具有一定的優勢;
第二,英國人具有較強的科學和技術發明創造能力,這使得英國貿易商可以將其產品銷往世界各地。
可是科技不再由英國壟斷了,「朝陽」工業(如通訊工業)對英國是個挑戰。一旦競爭對手掌握了新技術,英國就再也不可能有技術能力避免其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不斷迅速下降。
在這種不幸的結果(對英國人而言)到來之前,不能說英國談判者已進入了死胡同,人們指責英國「交貨道德很低」,(換句話說,英國的貿易夥伴不信任英國所做出的承諾(但人們又覺得英國的技術不錯,這是英國談判者在與世界其它國家進行交易時經常碰到的。只要他們能在優點缺點之間取得有利於他們的平衡,他們就會長期占據國際貿易舞台。
另外,在最近,大多數面向出口的商業談判者採取了與他們的外國客戶建立經常的直接聯系的做法。毫無疑問,英國公司相對於他們的競爭對手來說不善於從事日常的業務訪問。也許英國公司為了在這方面與競爭對手競爭,他們也開始改變了做法。毫無疑問,如果你要在出口市場上保持較高的銷售量,經常派出高級經理人員去各國訪問是極其必要的。這樣不僅加強了和客戶的聯系,而且也是間接提高了胸在當地代表機構的地位和干勁。
英國談判者有另外一個弱點,即除了說英語以外不會講其它語言。把英語當作母語的人總有點傲慢自負,他們設想世界上其它人都會講英語或學英語。他們是不會很快改變的,因為許多國家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只有法國是例外。
英國人口有5600萬,其中4600萬是英格蘭人,他們在國際貿易中代表英國。英國人素有紳士風度,在交易中即使形勢對他們不利,他們仍保持高度誠實,盡管他們大部分人並不是真正的紳士。例如,英國經理中有 80%以上的人不合格,僅有7%具有大學學歷。他們的經營方式缺乏正規的標准,和國外經理相比,他們的素質很差。
他們在進行談判時,事先准備很差,在談判的關鍵階段又非常固執已見,也不願花費很大力氣。英國大部分有能力、有成就的企業家都不是在英國出生的,這並不是偶然的。戰後許多外國人從國外移居到英國,許多人成了商店老闆和小企業家,有的成績顯著並成功地取代了當地的企業家,這一現象最好說明了英國人經營管理能力的不足。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英國人在美國生活得很愉快,工作也相當出色,這說明問題的症結在於文化傳統而不是在於天生的素質。
從英國談判者的頑固態度中,可以看出他們缺少商業管理素質。他們採取一種非此即彼,不允許討價還價的態度。因此,很多傳統企業被新型企業家接管和重組,是不足為奇的,因為這些新型企業家了解世界市場的變化並准備嘗試新的方法。投資不力,忽視質量,拖延交貨和不守信譽不應該成為英國人驕傲的資本。
如果英國公司把這些缺陷改正,他們可以在世界上作出奇跡來。英國談判者締結的很多合同給他們帶來了很多利潤,並爭取到了持續不斷的業務,這說明英國並不是完全沒有希望了。作為一個國家來說,不應自暴自棄,要克服掉本身的弱點。
蘇格蘭人可分為兩部分:有一部分生活和工作在蘇格蘭,另一部分分散在世界各地。我們可以想像第一部分人很具有理財意識,這使他們非常小心謹慎,只是有時太過分,致命使企業不能繁榮。另一部分人在所處的社會中保持很高地位,同時也保留了他們的理財意識。
在蘇格蘭,很少有機會建立一個真正大的企業。它的經濟只佔英國的1/10,很多關鍵的企業是其它國家建立的,只有愛丁堡的金融中心是個例外。並且,它的很多資金投到其它國家和地區。因此,大多數有才能的談判者都移居他處,在新環境中發揮他們的出色才能。蘇格蘭人總是把精力放在錢的問題上,但由於他們缺少貿易資源,所以在國際貿易中不佔有重要的位置。
在和英國人交談時,應注意不要涉及愛爾蘭的前途,共和制優於君主制的理由,喬治三世治理英國經濟的方法,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承擔義務最多的國家以及大英帝國的崩潰原因,等等。
安全的話題包括天氣、英國的繼承製度和皇室家族條注意不要說「英格蘭的女王」,尤其在威爾士和蘇格蘭更不能這么說。要說「女王」,或正規地說「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國王」。
在夏季(即從學樣放假開始的7月初到8月底)貿易活動不太多,另外,從聖誕節到元旦這段時期也是如此。英格蘭從1月2日開始恢復商業活動,但在蘇格蘭,一般要到1月4日以後。去英國做生意時,可以打幾次高爾夫球,很多合同就是在打高爾夫球期間簽訂的。
一般講,除了個別例外情況,英國旅店、餐館和商店向你提供的服務,其標准比不上美國。但是,遇到這些情況時,你也不必小題大作,怨天尤人,因為他們的服務水平就是這樣,並不是針對你一個人的。
英國人總是悶悶不樂的,原因之一是他們比其它國家的人更少得到服務。這種狀況你是無力挽回的,因為他們的這種性格已經根深蒂固。
德國人的談判風格
1、思維縝密,考慮問題周到,有計劃性;
2、十分講求效率;
3、十分自信、自負;
4、重合同、守信用;
5、對待個人關系非常嚴肅。
德國人與英國人的談判方式迥異。德國人的談判特點是准備工作做得完美無缺。
德國人喜歡明確表示他希望做成的交易,准確地確定交易的形式,詳細規定談判中的議題,然後准備一份涉及所有議題的報價表。
在談判過程中,德國人的陳述和報價都非常清楚、明確、堅決和果斷。他們不太熱衷於採取讓步的方式。
這種談判方式與德國人的性格有著驚人的相同之處,他們考慮問題周到、系統,准備充分,但缺乏靈活性和妥協。
如果經驗豐富的談判人員運用這種方式的話,它的威力是很強大的,這在報價階段尤其明顯。一旦由德國人提出了報價,這個報價就顯得不可更改,討價還價的餘地會大大縮小。
與德國人打交道的方法,從程序上看,最好在德國人報價之前就進行摸底,並做出自己的開場陳述。這樣可以闡明自己的立場。但所有這些,要做得快速。因為德國人已經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備,他們會非常自然、迅速地把談判引入磋商階段。
如何與德國人做生意?
德國人有一種名符其實的講效率的聲譽,他們有巨大的科技天賦,對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息。他們企業的技術標准極其精確,對於出售或購買的產品他們都要求最高的質量。如果你要與德國人做生意,你一定要讓他們相信你公司的產品可以滿足交易規定的各方面的一貫高標准,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對你在談判中的表現的評價取決於你能否令人信服地說明你將信守諾言。
他們在進行商談之前肯定要進行充分的專業准備。這種准備不僅針對你要購買或銷售的產品,而且也包括仔細研究你的公司,看你是否可以作為一個潛在的商業夥伴。例如,他們想知道你的公司資信到底如何,你的建議是否反映出這種資信。在資金問題上,他們特別保守,不願冒風險。因此,你應該准備回答關於你的公司和你的建議的詳細問題。
他們的企業融資大多依靠銀行(和英國不同,他們不依賴證券市場來籌集企業資金)。世界上的銀行都是小心謹慎的典範。
德國能夠發揮作用,在於它具有經濟勢力——堅實的貨幣(憲法規定貨幣由聯邦銀行而不是由政府控制)和強大的生產力,就是這種實力的兩個象徵,而這種實力並不是建築在高度投機性的投資之上的。德國人只對牢靠的項目投資,使用妥善的融資手段,從而穩固地獲取收益。他們選擇合作的外國公司,必須是可以提供一些當地沒有的東西,並且必須是不會使德國的經濟力量受到損害。
因此,德國人寧願購買本國產品,並不是純粹出於民族主義(不像法國人那樣)。國內公司比國外公司受到更仔細的審查。德國公司一般在當地都已取得信譽,因此如果它能達到必要的標准,它就比國外的公司更容易得到生意。但德國並非在所有的技術和產品方面都處於壟斷。如果外國人在技術方面有德國比不上的優勢或者外國人的產品具有德國人所要求的高標准,他們也會購買這些外國產品。
你要向他們表明你公司的產品可以滿足他們的要求,而做到這一點是很艱難的。不要認為你可以輕易地把你那具有獨特價值的產品賣給德國人,雖然這種產品是他們急需的。他們可能是渴望購買你的產品,但是從他們的談判方式上,你絕看不出這點。
德國人非常善長商業談判,他們一旦決定購買就會想盡辦法讓你讓步。德國談判者經常在簽訂合同之前的最後時刻試圖讓你降低價格,因此,你最好有所提防,或者拒絕,或者作出最後讓步。他們會對交貨日期施加壓力,尤其是當你從英國的美國分公司向他們供貨的時候(英國人不按時交貨的特點使它在歐洲聲名狼藉)。他們的理由是他們自己有極其嚴密的生產計劃,因此你必須保證按時交貨,以滿足此種生產計劃。因此,為了做成生意,你不僅要同意遵守嚴格的交貨日期,可能還要同意嚴格的索賠條款。為了保護他們自己,他們甚至可能會要求你對產品的使用期作出慷慨的擔保,同時提供某種信貸,以便在你違反擔保時他們可以得到補償。
事實上,當你處身於德國人所安排的風暴如畫的談判環境地——例如在一間漂亮的並且可以俯瞰四周綠色田野的房裡——你可能會不知不覺地接受任何條件,大部分德國的工業企業都是在戰後重新建立在現代化的建築之中(內部和外表是如此),周圍的風景通常很優美,特別是在巴伐利亞州。
德國人最善長討價還價,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具有爭強好勝的個性,而是因為他們對工作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無論你的企業在你自己的國家裡多麼有信譽,他們都要調查你的企業的情況,只要可能,還要讓你的產品在他們的或你的工廠中作實際演示。在他們開始討論你的產品價值之前,正要向你和技術人員及客戶了解情況。因此,你在交易的初期不能太著急。
在德國做生意麵臨一個競爭的環境。談判者會利用這一事實對你的價格施加壓力,他們經常提到潛在的競爭,使你不至忘記這一點。由於他們和你做生意是因為他們目前不能在當地得到你的產品,所以他們會利用其他人的競爭來向你的產品進行挑戰。競爭是真實存在的,而你對市場的佔領可能只是暫時的,所有這些因素加起來,你必須下定決心才能避免在價格上作出過多讓步。
為了打入德國市場,你一定要在各方面都幹得十分出色。為了保住市場,你必須保持技術上的領先。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達到並保持高質量標准。否則,你的技術就會被德國競爭者獲得並加以改進。
德國談判者的個人關系是很嚴肅的,他們希望你也如此。如果你和德國談判對手不熟悉,你要稱呼他「史密特先生」(或「史密特博士」),而不要直呼其名「弗里茨」如果對方是20歲以上的女士,你應該稱呼她為「史密特夫人」,穿戴也要正規,要習慣於在所有場合下穿一套西裝。無論你穿什麼,不要把手放在口袋裡,因為這被認為是無禮的表現。
如果你在商業談判時遲到,那麼德國人對你那種不信任的厭惡心理就會溢於言表。因此,你要准時到達,並牢記他們通常比美國上班時間更早(早上八點以前),而下班更晚(有時到晚上8點)。 只要你的產品符合合同上的條款,你就不必擔心付款的事情。德國人對其商業事務極其小心謹慎,在人際關繫上又正規刻板,並且從外表就可以看出那種天生具有的競爭性。
『肆』 英國的國家干預政策評價如何
英國的國家干預政策評價如下:
1、國家干預很好地彌補了市場調節扮者手的缺陷。從宏觀,全局著眼,更好地作廳嫌用於整個宏觀經濟,做到經濟發展的綜合平衡。
2、引導經濟健康發展,使其不偏離整體經濟發展方向。穩定物價,保障人民生活。增加就業,維護社會穩定。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3、市嫌春場在發揮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受到限制的情況沒有完善,出現了惡化的跡象。
『伍』 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 30萬大軍成功逃離納粹德國虎口
了解點二戰歷史的人可能對諾曼底登陸戰、太平洋戰役等有過一定的了解,那麼你知道敦刻爾克大撤退嗎?這是二戰時期最大規模的撤退行動,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撤退方是英、法聯軍,在納粹德國控制的法國小城敦刻爾克撤而出,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員與部隊,故而稱之為史上最大的最成功的撤退行動之一。
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二戰)時間: 1940.5.26日 - 1940.6.4日
撤退地點: 法國敦刻爾克港口小城
參戰雙發: 同盟軍:英國、法國、比利時(打醬油的)vs納粹德國
雙方兵力: 同盟軍40萬人vs納粹德國80萬人
傷亡情況: 盟軍 2.8萬餘人陣亡,4萬人被俘,納粹德軍1萬餘人陣亡。
結果: 英法聯軍40萬大軍成功撤退至英國本土
敦刻爾克大撤退行動介紹: 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開始進攻西歐國家,當時的時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國家參戰,擁有300多萬兵力,和德國相差不大,但是由於法國的戰略過於保守,只是採取防守政策,納粹德國軍隊於是繞過法國,瞬間攻佔了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繞過法國防線進入法國境內,將英法的40萬大軍逼退到了法國敦刻爾克港口小城中,於是就有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行動計劃。
英法位了保存軍事實力,確定撤退,但是40萬大軍要從這個僅只有數萬居民的小港口敦刻爾克撤退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如果德國發動空襲和炮戰,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有可能40大軍將會全部葬身於此,於是英法兩國政府發動了大批的船員已經任命,參與到這次撤退行動中,就這樣一隻由3萬多人組成的雜牌船隊組成,在一個星期的時間皮伍舉內救出了三十三萬五千人,這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堪稱歷史奇跡。我們在來看看具體的行動計劃以及過程。
希特勒下的最愚蠢命令
1940年5月24號,當時的德國軍隊從西、南、東三個方向敦刻爾克步步橘和緊逼,德軍最近的坦克離這個港口僅10英里,如果開炮完全是可以轟到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大本營,但沒想到的是,1940年5月24日德軍卻接到了希特勒親自下達的停止前進的命令。希特勒的這一命令使德軍坦克部隊的將領們大惑不解,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長嘆。燃碧敦刻爾克唾手可得,卻被命令停止前進。被這一命令後來引起了的爭論,被很多軍事歷史學家認為是希特勒獨斷專行干涉軍事指揮的一個愚蠢的命令,也是導致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的主要原因。那麼希特勒為什麼要下達這樣的命令呢?我們點擊下一頁,在來繼續了解。
上一頁 0 /3 下一頁『陸』 特拉法爾加海戰(戰爭)詳細資料大全
特拉法爾加海戰(法語:Bataille de Trafalgar,英語:Battle of Trafalgar)是英國海軍史上的一次最大勝利,英法此戰中的指揮者正是一對歷史上最著名的對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國海軍中將納爾遜(Horatio Nel-son)和維爾納夫。1805年10月21日,雙方艦隊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決戰不可避免,戰斗持續5小時,由於英軍指揮、戰術及訓練皆勝一籌,法蘭西聯合艦隊遭受決定性打擊,主帥維爾納夫被俘,21艘戰艦被俘。英軍主帥霍雷肖·納爾遜海軍中將也在戰斗中陣亡。此役之後法國海軍精銳盡喪從此一蹶不振,拿破崙被迫放棄進攻英國本土的計畫。而英國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鞏固。
『柒』 特拉斯新政失控,如何評價特拉斯的一系列新政她是否能帶領英國走出陰霾
至少前半部分已經不幸言中,英鎊大跳水到了歷史新低。
蘇納克在8月其實還預測過如果新政實行,英國可能會出現7%的利率來降低通脹。我們拭目以待,特拉斯是否會頭鐵到那時候。而對於蘇納克這樣的專業技術官僚來說,他唯一的問題可能就是他不是白皮膚的老倫敦正米字旗出身,改變不了保守派托利們寧可要一個白女人也不要一個印度人的思想吧。
成立國有能源公司控制能源價格是治標,不過兩年後不能上台就白搭。Labour 沒有科賓,其實也就沒了和保守黨叫板的實力,也不敢叫提前大選,因為他們那紙上政策能不能行,也
沒多少人信。
『捌』 特拉法爾加海戰簡介 如何評價特拉法爾加海戰
特拉法爾加海戰,英國海軍史上最大的一次勝利,在英法此次戰役之中,指揮者正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對對手——極具傳奇色彩的納爾遜與維爾納夫。接下來闡述特拉法爾加海戰簡介。
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的艦船
戰爭之前,雙方皆制定了其符合國情與戰情的戰略,一系列准備也隨之完成。繼英方封鎖法方海軍港口、拿破崙登陸計劃被嘲笑以及拿破崙加冕稱帝之後,1805年10月21日,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的海面,雙方艦隊不期而遇,決戰自然不可避免。特拉法爾加大海戰持續了整整5個小時,戰斗大抵分為了三個階段:一是柯林伍德的攻擊,二是納爾遜的攻擊,三是法將杜馬羅爾反攻失敗。由於英軍在指揮、戰略戰術及訓練方面皆勝一籌,法蘭西聯合艦隊遭受了決定性的打擊,包括主帥維爾納夫被俘,以及21艘戰艦被俘等哪嘩亮,在整個會戰和風暴之中,英國卻不曾損失一艘船。而英軍主帥,即霍雷肖•納爾遜海軍中將亦陣亡於此次戰斗之中。此次戰役之後法國海軍痛失大量精銳,從此一蹶不振。拿破崙亦被迫放棄了其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與此同時,英國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確立鞏固。
此役可謂是裝備實心炮彈的木質帆船之間的最大的一次海戰,英國得以從拿破崙登陸入侵的威脅中解脫。正如有人這樣的說法:一個特拉法爾加,一個莫斯科,使得不可一世的拿破崙下了台。
特拉蘆薯法爾加海戰背景
在英國海軍史上,曾有過一次偉大的勝利——特拉法爾加海戰。一次戰爭,它發生的背景往往是最值得研究的,以下就是特拉法爾加海戰背景。
特拉法爾加海戰的圖片
在1793年1月的一天,法王路易十六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處死,以此為由,英國採取措施,驅逐法國駐英大使。之後的2月,法國對英國宣戰,英國隨即做出反應,聯合了奧地利、那不勒斯、普魯士和撒丁王國,反法聯盟自此組成。在陸地、海洋,雙方激烈對戰,互不相讓。在這些戰爭之中,法國於歐洲大陸打了一系列的勝仗。然而,由於法國海軍在大革命中對大量舊貴族軍官進行驅逐,大大削弱了其實力,在好幾次和英國海軍的較量之中,都慘遭失敗。
1799年11月9日,在拿破崙的領導下,軍事政變發動,無能的總督 *** 被解散,執 *** 成立。拿破崙順理成章地擔任第一執政官,一手掌握了法國的軍政大權。在拿破崙執掌法國政權之後, 1800年6月,法國戰勝了奧地利,其後,俄國、土耳其等國也一個接一個地與法國締結和約,自此反法聯盟徹底解體。《亞眠和約》的簽訂,英法兩國都有目的,其中,英國是為了組織新的反法聯盟,而法國是為了贏得時間重建海軍。顯然,和約名存實亡,不過一個休戰條約而已,雙方不曾停止破壞和約。利用戰爭的間隙,拿破崙開始重建法蘭西殖民帝國。而英國也是針鋒相對,拒絕了從馬爾他撤軍。
1803年,法國以及英國為首的反法聯盟又一次爆發戰爭,拿破崙計劃要進軍英國本土,為了對強大的英國海軍給予牽制,拿破崙派出了海軍中將維爾納夫,親率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和英國海軍周旋。
特拉法爾加海戰雙方戰略
凡作戰必有戰略,統領全局,出奇制勝。作為一場偉大的戰役,特拉法爾加海戰亦有其戰略指導。以下就是特拉法爾加海戰雙方戰略。
特拉法爾加海戰圖片
英方納爾遜的戰略計劃,在一場生日會上浮出水面,1805年9月29日,即納爾遜47歲生日當天,他宴請了所有艦長李寬們,公布並解釋了他考慮許久的作戰計劃。具體為:分全部艦隊為二支隊伍,另以一支作為預備隊。其中一隊由他親率突擊至敵艦隊中央,用以切斷其前後聯系,並打亂敵人隊形,從而致使其首尾不能相應;另一隊則由柯林伍德率領攻入敵人後衛。而預備隊的任務是,在發現敵人的旗艦之後一舉進攻,打亂其指揮機關,使敵艦陷入完全混亂狀態,最終得以殲滅被分割的各個敵軍軍艦。
與此同時,他給予了艦長們攻擊方式上的極大自 *** ,僅要求他們充分地發揮驍勇好戰,積極主動,不怕犧牲的精神。此戰略得到了艦長們的一致好評,他們極為振奮,認為如此新奇、特殊和簡單的戰略一定能成功。此外,他們稱此種戰術為「納爾遜秘訣」。10月9日,納爾遜正式地下達了作戰指令。
而法方維爾納夫的戰略計劃提出的背景卻不太樂觀。彼時,維爾納夫發現他的處境空前惡劣,他的金庫一空如洗,糧食、供應品無不倍感稀缺。更糟糕的是,法西兩國的官兵常常發生爭吵。此時,拿破崙已經放棄了侵英,他給「可憐的」維爾納夫下達了一項新的指令,即從加的斯出發,於義大利的那不勒斯一帶,將牽制性運動完成,之後則回土倫整休艦隊。但是由於對維爾納夫已經失去信心,他撤換維爾納夫,以海軍上將羅西里替換。
10月1日,維爾納夫開始作最後的准備,預計10月7日出海,卻因風向突變,停留了整整10天。10月8日的一個作戰會議上,維爾納夫雖准確預言了納爾遜的戰術:即切斷法西艦隊的前後聯系,並包圍後方,各個擊破。然而,維爾納夫並無法拿出可行的對策。他只能被迫下令,若法西聯合艦隊佔了上風,就迫近敵人,進行一對一作戰。
從特拉法爾加海戰雙方戰略可以看出,這一次大戰,必定會被載入史冊。
特拉法爾加海戰評價
對特拉法爾加海戰評價,主要從它對後世的影響來說。
特拉法爾加海戰對峙圖
特拉法爾加海戰,是世界帆船史上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殲滅戰,也是19世紀發生的最大規模的一次海戰。它的漂亮之處就在於納爾遜將軍的指揮藝術。
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英國納爾遜將軍在面對戰場形勢不斷變化的情況下,摒棄傳統的海戰理念,突破陳舊的戰斗序列理論,在海上運用機動靈活的戰術,一舉擊敗了法國和西班牙的聯合海軍。納爾遜將軍的這一個戰術理論,顯示了他超高的指揮藝術,並且憑借這次戰役使他最終名垂千史,成為一代名將。英國民眾都以納爾遜將軍為榮。連他的敵人拿破崙也對納爾遜推崇備至。當納爾遜的死訊傳到法國以後,拿破崙命令法軍每條艦船上,都懸掛其納爾遜的頭像,既是為了紀念納爾遜的偉大,也是為了激勵法國海軍向納爾遜學習。
特拉法爾加海戰在歷史上具有很大的影響,它殲滅了拿破崙進攻英國的精銳海軍,徹底破壞了拿破崙征服英國的夢想。同時也標志著英國和法國近100年的海上霸權爭奪結束。英國獲得了絕對的勝利。英國也在之後的一個多世紀里,成為了稱霸海洋的日不落帝國。
對特拉法爾加海戰的評價,不能僅僅將它看為是一場戰役,特拉法爾加海戰也是一個劃時代的標志。拿破崙的海洋夢想徹底破滅,促使了其向東方進軍發展的野心,改變了19世紀之後的歷史軌跡。
『玖』 特拉斯成為英國首相,如何評價其執政前景
英國新任首相特拉斯,從一個鼓吹廢除君主制度的激進分子,搖身一變,成為保守黨右翼懷疑歐洲的支持者。她於2010年信飢櫻被選入國會,但很快就成為一股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政治勢力。所以本人認為特拉斯的執政前景並不是很好,因為他的立場不堅定,所以在政治當中很可能搖擺不定,這樣對於現在的英國而言傷害是巨大的。
總的來說,特拉斯無疑是在不斷地引起聽眾的關注。她加入了保守黨,並且當上了國會議員,她對任何可以想到的思想都非常熱心。最顯而易見的一點是她在肢殲2016年英國退歐的全民公決中支持留歐。不過,特拉斯目前是支持英國退歐的,她表示,在進行全民投票之前,她害怕脫歐會帶來“破壞”。近來,這位新的領袖甚至拒絕把法國總統馬克龍作為他的同盟來美化他的脫歐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