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人怎麼培養獨立性格

英國人怎麼培養獨立性格

發布時間:2023-04-14 22:40:19

1. 英國名族性格的形成

作為一個民族,英國人的性格特性是:安靜、害羞、保守、高雅、矜持。英國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文化、禮儀、習慣等的傳統。再加上英帝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大民族的自豪感使得英國人形成了自以為是的封閉的、守舊的性格。英國人只有在自己所熟悉的人群中才能完全放鬆,而當他們遇到陌生人或外國人時他們會感到不安甚至窘迫。英國人的這種性格反映在他們的語言中,表現為用詞、發音和語法等各方面的比較守舊和低調。

2. 誰能告訴我英國人性格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第一是它的地理條件,英國為島國,自古與外界隔絕,形成一個獨立封閉的國家,造成了其保耐畝守的性格;塌陸第二是英國的工業革命使世界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工業化,還有莎士比亞等文化名人使得英國成為世界的昌衫森焦點,造就了英國人驕傲自負的特點

3. 培養孩子好性格的秘籍

要想孩子有個好性格,就要從小就開始培養,並且要選對培養孩子良好性格的方法,不然就會起到副作用。下面教你幾個培養孩子好性格的秘籍。

1、做事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

2、誠實、勤勞、正直、勇敢、熱情、開朗的性格。

3、善於獨立思考,善於觀察,勤奮好學,具有自信心和獨立性。

一、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英國人普遍認為,對孩子的溺愛和嬌寵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要使孩子在日後能適應社會的需要,獨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須從小就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和自我剋制,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在英國小學,個人清潔衛生、學慣用具等要收拾整齊,這些都在道德教育范圍之內。孩子會被教育要學會照顧自己,同時注意不要妨礙他人。希望別人如何對待自己,就要照這樣對待別人。

在家庭教育中,「獨立性」在用餐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家長會鼓勵孩子自己進餐。孩子長到一周歲至一周歲半時,開始喜歡自己用湯匙喝湯吃菜。絕大多數英國家長認為,孩子想自己進食,標志著一種對「人格獨立」的嚮往,完全應給予積極鼓勵。

英國孩子一般2歲時就開始系統地學慣用餐禮儀,4歲時就學會用餐時所用禮儀了。並且,英國家庭鼓勵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忙做事。稍大一些的孩子都樂於做一些在餐前擺放餐具,餐後收拾餐具等雜事。這樣,既可以減輕家長負擔,也讓孩子有一種參與感。

二、不淡泊輸贏,但更要享受過程

英國的學生生活非常豐富,各種比賽項目繁多,因此這里的老師並不鼓勵學生淡泊輸贏結果。相反,英國學校里,「輸贏」二字總被掛在嘴上。通過這些比賽,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領略到老師所要傳達的信息,那就是:「你會贏,但不會每次都是你贏,每個人都有贏的時候,也有輸的時候,要緊的是享受參與的過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少移居英國的中國移民感觸最深的是,英國人對人生的選擇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即使這事兒不合潮流,也不時髦。

三、鼓勵個性化發展,包容並尊重

英國人的規矩多,嚴謹也是聞名世界。但真正生活在英國的`人感受到的卻是自由,因為所有這些維持的是謹滾一個非常有序孫世的社會,保有的實際上是個人最大程度上的個性發展。這樣的個性發展其實是英國社會對人類各個階段特點最大限度的理解和認知,從而包容以求其發展。如何理解孩子,並且抓住所有的機會跟他們溝通,幫助他們成長,其實是家長、社會以及學校共同的挑戰,當然前提是把他們當成個體來尊重。

四、學生比較是大忌

比之於社會,學校的教育更從各個方面鼓勵個性的發展。學生在某一方面成績不好,但不能代表其他方面不能發展。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甚至學生自己,都會更關注學生的優點和長處。

與中國似乎已經習慣了「別人家的孩子」的模式不同,在英國,老師和家長從來不把一個孩子和另一個孩子相比較,只看他/她跟自己比有沒有進步。

不僅家長和老師不把學生們互相比較,就算學生自己也會提醒家長,雖然某某的數學考試分數是班上最低分,可是她的英語寫作幾年都是滿分,法語也是高分,她並不是壞學生。

五、道德教育,潛移默化

英國中小學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被稱為「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或稱「社會化過程」。目的是讓他們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份子。英國的道德教育不要求孩子們去死記硬背道德准則,而是要求孩子們從心靈深處、從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核心的道德觀念: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守信。

多數英國學校每周都組織班級討論,選取一些學校里或者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讓孩子們發表看法,共同討論,自己去領悟和判斷對錯與是非。

集體游戲也是一種重要的方式,讓孩子懂得顧及與體諒別人,懂得如何與同伴合作。英國學校還普遍鼓勵孩子飼養小動物,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為慈善組織募捐及參加其他公益或環保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心和社會交往能力。

「紳士精神應該包括騎士般的勇氣、公共服務意識、永遠不變的謙恭禮貌。」則晌肢這個時代在變,但不變的是英國優異的教育傳統,它將會繼續延續下去,影響更多的逐夢少年。

4. 英國人的紳士風度,究竟是如何養成的

我覺得沒有人生下來就是一個紳士的,紳士風度之所以能夠成為英國人的產物,我覺得是跟他們骨子裡的習慣有關,再加上父母對於培養孩子這一方面會很重視。從小培養小孩子要有禮貌、要會尊重別人、要善良等等優良品質,這個孩子長大後自然而然的會覺得這是自己理所應當的事。

父母的教育再加上自己日復一日的行為習慣,會讓你懂得如何在別人面前呈現出一個完美的狀態,這不是虛偽,這是讓人們之間的相處關系更加舒服更加輕松。有紳士風度的男人,簡直不要太迷人了。

5. 英國公學如何培養紳士、打造精英

1693年,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話》中明確提出“英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紳士”的觀點。紳士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在英國人看來姿襲,“紳士”有著特定的內涵。首先,紳士是人才,是“有德行、有用、能乾的人才”,他們“善於處理自己的事務”。其次,紳士要有民族責任感,青年紳士要使“自己成為國內著名的和有益於國家的一個人物”,而“盡心竭力地為祖國服務,乃是每一個人不可不盡的義務”。第三,在經濟上,紳士要盡力增強英國的經濟實力,以奠定不列顛帝國的基業。第四,在對外活動方面,紳士要勇敢地去擴展英國在海外的勢力。為此,洛克認為,為適應社會需要,紳士應該具有“德行、智慧、禮儀和學問”四個方面的品質。洛克所宣揚的紳士文化徹頭徹尾地表現了他的功利主義思想,這種功利主義思想長期地、深刻地影響著英國的緩鎮國家意識形態,從而深刻地影響著英國的學校教育。洛克所提出的培養紳士的教育目的及其教育措施,不僅對當時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改造傳統的舊教育、創辦新教育指明了方向,而且他所倡導的注重體育,要求紳士具有德行和優雅的風度的思想,長期地影響了英國的教育實踐。 洛克的這種觀點一直保持至今。從某種意義上說,英國教育培養紳士的任務是由公學來完成,並且完成得相當出色。迄今為止,英國53任首相中有20位畢業於伊頓公學,伊頓公學還培養了36位維多利亞十字勛章獲得者、大詩人雪萊和經濟學家凱恩斯,以及各界社會精英,因而被譽為“精英的搖籃”。英國十四、十五世紀建立起來的九大公學至今仍舊完好地保存下來並獲得了更大的發展,並且在政府注冊的公學已經發展到五百多所。

英國公學是如何培養紳士、打造精英的呢?

一、嚴格管理制度,養成紳士的良好習慣

英國公學,並非由政府出資興辦,完全是私立學校,學費高昂,入學門檻也很高,就讀公學,不僅要有“財”,更要有“才”。學生起點高,從13歲入學到18歲畢業,學制5年。英國公學以嚴格的管理制度著稱,良好的校風和優良的傳統代代相傳,不斷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責任感,養成良好的習慣。筆者認為,嚴格的管理制度只是造就精英的一個必要條件,但不是擾冊粗唯一條件,真正能夠把學生培養為“紳士”,成為有內涵的精英人才,依靠的一定是教學內容,也即學校的課程設置和內涵式發展。

二、重視古典文學,豐富紳士的文化底蘊

公學重視古典教育由來已久。英國公學的課程歷來崇尚古典學科,學生要求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學習古代歷史文化,以及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學,這個傳統一直保存至今。這與英國王室貴族及重要學術機構重視人文主義思想的教育傳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早在15世紀初期,頭腦敏銳的貴族紳士,附庸風雅,誇耀新學,例如英國西南部的格洛斯特公爵哈姆弗利便是其中一例,他們倡導人文學術,除了羅致本國學術人才之外,還從義大利招聘人文主義者,翻譯古代經典著作,引進文藝復興精神,且以重金資助人文主義的學術研究,漸漸地,紳士和文化修養便結合起來了。

此後,牛津、劍橋大學掀起人文主義學術之風,一些學者在公爵的資助下成為著名的人文主義學術研究者,其人文主義思想開始影響英國的學校教育。

同時,人文主義者的活動還受到封建王朝中開明人士的支持。英王亨利八世就很重視文教工作,特聘西班牙學者比韋斯和尼德蘭學者伊拉斯謨來到英國講學,並贊助設立文法學校。亨利八世與羅馬教皇對抗,由王室控制大學,支持林納克在牛津大學設立人文學科。1540年,劍橋大學成立“三一學院”。亨利八世的女兒、伊麗莎白一世於公元1558年即位,尤其提倡古典學術。伊麗莎白一世即位後,禮聘其師人文主義學者阿斯堪為御前秘書,對他言聽計從。女王對古典學術很是欣賞,獎勵教育事業更勝過其父。國王重視人文學科,對全社會的學術傾向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由此可以看出,英國公學從一開始就重視人文學科,重視古典文學,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修養。後來,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學校增加了數理及語言學科的教學,規定每個學生必須學習一門現代外語。

目前,英國公學的學校課程除了傳統的“英國語言”和“英國文學”之外,都設置有“古典”課程。例如,伊頓公學2010年夏季的GCSE(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古典”課程就有拉丁語、古典文化和希臘古典三門學科,GCE A2(中等教育證書考試,即大學預科)的“古典”課程包括古代歷史、拉丁語和希臘古典三門學科。哈羅公學現行的“古典”課程包括古代歷史、古典文化、拉丁語和希臘語四門學科。

溫切斯特公學長期以來堅持開設古典學術課程,這一優良傳統從未間斷過,今天仍然開設有拉丁文和希臘文教學,目的在於既要保持傳統語言學的嚴密性,同時又要提供激勵和容易學會的課程,希望藉助這些課程激發學生對古老的過去有畢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根據學生的水平層次,學校把學生分成初級班、高級班、超常班三種班級進行教學。

初級班 最初三年,所有的男孩都必須學習拉丁文,多數學生參加IGCSE和GCSE考試。每一年都有大約30名初學者參加學習。IGCSE和GCSE課程涉及到羅馬文學原著的一小部分內容。試題通過理解和翻譯練習來測試語言學技巧的發展。一些男孩也會對羅馬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詳細的研究。在初級班,有30多名男孩選擇希臘文,學校滿足兩類學生的需要,一類是以前學過希臘文的學生,一類是以前從未學過希臘文的學生。GCSE的希臘文考試涉及的內容與拉丁文差不多。在拉丁文和希臘文教學中,可以提供兩年的學習大綱,第三年為開設過渡課程,到第三年末,他們通常要應付AS語言模態考試。

高級班 學校提供劍橋大學拉丁文和希臘文的預科課程。教學目標是盡可能在古典文學方面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教育,每一種語言選擇兩三本著作進行研究,參考來自希臘和羅馬過去的話題,每個話題都要設置一般的歷史背景。該部門還定期派送男孩去牛津、劍橋大學及其他主要大學攻讀古典學科學位。

超常班 溫切斯特擁有豐富的古典學科獎品:每年男生要參加各種競賽,高級班學生在拉丁語作文和演講競賽中,獲得戈達德獎學金、女王的金牌和銀牌,以及羅斯荷馬獎榮譽。初級班學生在拉丁文翻譯和閱讀方面也獲得過莫爾斯獎牌。

古典社團每年都要舉行幾次活動。例如,他們會邀請其他學校和大學的學者來學校講座,就男孩們感興趣的一系列古典話題發表演講,學生們也會定期訪問劇院和博物館,去希臘或義大利旅行。

學生通過一系列古典課程的學習,學習並運用拉丁文和希臘文,了解並掌握古代歷史文化知識,閱讀古代希臘羅馬文學著作,繼承古代文明和傳統,接受古代歷史文明的熏陶,涵養古典人文氣質,以此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加強文化修養,使他們的言談舉止優雅,而且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

三、重視學術課程,培養有學問的紳士

按照洛克的定義,“紳士”的四大品質之一就是“有學問”。不學無術者算不上紳士。

要保證公學的孩子們“有學問”,首先必須把好入學考試關。英國公學的招生考試相當嚴格,以保證所收學生的高水平高素質,入校以後,非常重視對他們的學術課程教學。公學不受“國家課程”的統攝和限制,其學術標准遠遠高於國家課程規定的最低基準,學校在完成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增加課程的深度與廣度,因此,公學的課程比普通中學的課程要深得多,涉及的內容範圍也更加廣泛。公學為學生開設的學術課程門類齊全,幾乎能夠滿足每個學生的實際需求。例如,溫切斯特公學開設的學術課程有:藝術、藝術史、生物學、化學、古典、設計與技術、經濟學、英語、地理、歷史、數學、外語、物理、科學、音樂、技術等十六門之多。在公學的最後兩年,學校將為學生提供劍橋大學預科的所有課程的教學,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為申請名牌大學做好入學前的學術准備。

公學的學生現在也要參加英國中學的GCSE(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和A-LEVEL考試(升入英國名牌大學的主要途徑),成績幾乎都很優秀,在各類中學排行榜上排名靠前(數據見附表)。例如,2010年夏季,伊頓公學總共有258名學生參加GCSE考試,其中201人參加拉丁文考試,獲得A*和A分別為145人和44人,占總數的百分比為72.1%和21.9%,58人參加希臘文考試,獲得A*和A分別為53人和4人,點總數的百分比分別為91.4%和6.9%;258人全部參加英語語言和英語文學科考試,在英語語言考試中,獲得A*和A分別為224人和33人,百分比分別為86.8%和12.8%,在英語文學考試中,獲得A*和A分別為243人和15人,百分比分別為94.2%和5.8%。2010年夏季,伊頓公學參加GCE A2考試的學生所取得的成績也相當好,例如,古代歷史獲得A以上的百分比為92.3%,希臘古典獲得A以上的百分比為100%,拉丁語獲得A以上的百分比為96. 7%,英語文學獲得A以上的百分比為86.2%。

伊頓公學為什麼能夠取得如此優秀的成績呢?歸結起來,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擁有優秀生源。伊頓的學生都要通過嚴格的入學考試才能進校就讀。第二,擁有高質量的教師。伊頓的教師很多是博士、專家,其中不乏牛津、劍橋畢業的伊頓校友。當然,伊頓選擇的教師首先必須熱愛學生,其次熱衷於教學。第三,擁有獨特的教材。伊頓也用為中學統考編寫的教材,但他們只用一半時間就完成教學任務。餘下的一半時間,由系主任自己選擇增添其他教材。每年9月開學時,各系主任已制訂好獨特而細致的教學計劃,發給每個老師和學生,學生還可以在計劃之外再選學更多的知識。因此,伊頓學生除了參加國家統考外,還要參加“伊頓考核”,每年12月進行。這項考試比中學統考要難得多。伊頓學生幾乎都能通過中學統考,卻不能保證人人都能通過“伊頓考核”。如果不幸幾次沒有通過伊頓考核,孩子就必須轉學了。所以,伊頓人至今還把“伊頓考核”稱為trials(審判)。同時,伊頓考核在校內決定著下一學期的分班,在升學時,如劍橋國王學院等,會更看重伊頓考核所表現出來的學生素質。第四,採取“分班制”教學法。伊頓公學每周有35節課,每節課40分鍾,能夠保證每個學生有足夠的學習時間。考入伊頓的學生基本都是尖子,但不等於每個學生的天分、特長、愛好完全相同,“分班制”可以避免成群教育的粗略。學校從每個學生考入伊頓的第一個成績起,在英語、數學、法文等每一學科下分別分出等級(班),一般14級,較小的學科相應減少。它與籠統的快慢班不同,一個學生不是被籠統地歸在快或慢的班裡,而是每一科在不同的班級里。如進入第一班的學生,即證明他在該科目上已經有了超強的天分和能力,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自我學習機會。而14班則相反,證明學生在該項目上天賦和能力較弱,缺乏自學能力,老師就要加倍細致、耐心,有時要一對一地個別輔導。伊頓學生各有千秋,你是“數學天才”,我是“文學博士”,他有“音樂專長”,這樣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更好地造就傑出人才。

四、重視非學術課程,培養責任感和意志力

英國公學最大的成功不只在於它讓學生取得了優異的學術成績,也不只在於它所培養的學生幾乎百分百進入大學繼續深造,更不只在於它有多少百分比的學生能夠進入牛津、劍橋這類名牌大學,筆者認為,它最大的成功在於培養了全面發展的人才,為英國社會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和教育等各個領域各條戰線培養了最為傑出的人才,這些人才身上所表現出來的英國紳士風度和氣派,頑強的意志力,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透過幾百年來延續下來的“培養紳士”的教育觀念,我們對伊頓公學能夠培養出20位首相、36位維多利亞十字勛章獲得者,以及大詩人、經濟學家以及其他各界精英,就不會感到驚奇了。公學培養出來的“紳士”不僅有才氣,有德行,有獨立的人格和思想,有強健的體魄和意志,更有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因此,這些人紳士能夠擔當國家民族之重任。

怎樣培養貴族精神?“貴族要通過非貴族的精神來培養”,這是英國公學提出的一個響亮的口號,是對公學教育方法的總結性概括,學校強調對學生性格的培養要通過嚴格的訓練來完成,這便奠定了英國公學以培養紳士為目標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方向。

在全面多樣的學術課程之外,學校安排了豐富多彩的各項體育和游戲活動,開展戲劇、音樂、繪畫等藝術活動,進行嚴格的海軍或陸軍特種部隊訓練。例如,溫切斯特公學為學生開設的體育運動項目有:合氣道(日本的一種徒手自衛術,利用對方的力氣取勝)、箭術、槌球戲、越野、五人、擊劍、高爾夫、曲棍球、探險等近30種。這些體育運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校生活,增強學生的體質,而且通過各種體育競賽,訓練學生頑強的意志力和堅強不屈的性格。

伊頓公學也同樣開設了豐富多彩的非學術課程,每一類課程的設置都有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作指導。課程目標及內容如下:

藝術 學校為學生提供繪畫、雕塑、素描、版畫、電腦繪畫和數碼照相等課程的教學。

戲劇 與課程有關的戲劇:有20多部戲劇作品通常在伊頓上演。全部劇目從古典劇、音樂劇到最新的時代劇。學校每三年舉行一次戲劇節,劇本都是由男孩們和主任教師的最新創作。除了表演、創作和導演之外,男孩們在戲劇專家的指導下,為所有演出設置情景,提供燈光和音樂,布置舞檯布景等。

音樂 學校有教學場地,排演室,專業教室,有250座的音樂廳,圖書館和琴房。目前,伊頓有90個音樂學者和音樂獎學金獲得者,6-8個音樂獎學金。每年舉行六次13歲以上學生的音樂才華展示,也可提供預科獎學金的音樂獎項。7個全職音樂教師和50個兼職音樂教師,每周要上1000多節音樂課。學校為學生提供音樂專業的IGCSE和GCSE課程,大學預科音樂,A-LEVEL音樂課程,以及音樂技術課。每年舉辦九次公開的音樂競賽活動,還有各種樂器表演。

游戲 游戲成為伊頓課程的核心部分,不是因為男孩們喜歡它,而是因為游戲能夠體現一個人多方面的素質。學生們從運動中懂得了成功和失敗,學會領導和被領導,展示自我和超越自我極限,學會思考自己成為團隊的一分子,知道什麼時候爭取更多,知道什麼時候承認失敗,等等,這些都是男孩成人所必須學習的內容。因此,伊頓的目標是讓每個男孩從運動中獲得益處,給予他們與年齡層次相適應的能力和興趣的運動的機會。大家熟悉的運動有,足球、橄欖球、曲棍球、板球、劃船、田徑、壁球,大家不太熟悉的運動有:牆網球、伊頓五人,還有一些只在伊頓才有的運動,如牆賽和田野競賽。此外,還有射擊、健身、柔道、籃球、羽毛球、牆賽、高爾夫、游泳等體育項目。學校共有40個這樣的運動團隊,每個男孩置身其中,在運動中追逐自己的夢想,磨礪自己的人格和意志,學會團結合作,學會組織管理,學會處理各種人際關系。伊頓有最高水平的專業運動隊,他們與國內最強勁的學校和海外學校都進行過比賽。

伊頓學生幾乎每天下午都有體育運動。其中,伊頓劃船賽的禮儀優雅浪漫,“伊頓五人”、牆賽、田野遊戲賽等伊頓的特有運動勇猛粗魯。在游戲般的體育運動里,男孩們不僅鍛煉體魄,而且能形成同學之間的互相尊重、團結、合作,培養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同時,高年級同學的言談舉止也是低年級同學的榜樣,伊頓的良好校風、禮儀,就這樣代代相傳。

此外,伊頓公學還組織社會服務和特種部隊訓練,培養男孩們一系列的軍事技能,訓練他們的冒險精神,培養他們的領導經驗,給予他們獲得愛丁堡公爵銀質獎的機會。

由此可見,伊頓公學的課程設置統統是為了一個明確的目標——伊頓人的最經典10種品格:獨立、個性、友愛、忠誠、尊嚴、勇敢、傳統、紳士、幽默和使命感。

正因如此,英國學生在公學里享受的不只是知識的取得,也不只是學術成績的優越,而是享受教育,享受著紳士培養目標的強烈影響,這一目標雖然帶著濃厚的理想色彩,但是,英國教育能夠使之付諸實踐,並且取得成功,這不能不說是英國教育,也是世界教育的奇跡。

6. 英國人有什麼性格特點

英國人謙虛、幽默、不喜歡誇誇其談,更不喜歡別人打聽自己的私事。談論天氣是英國人最永恆的話題。

英國人不喜歡大聲喧嘩,也忌諱眾人面前相互耳語,與他人談話,也注意保持一段距離。

英國人注重禮節,「Please」、「Thankyou」是最常用語,「Ladyfirst」是人人皆知的行為准則。

7. 英國歷史是怎樣影響英國人的性格的

1. 大部分英國人具有與他人格格不入的孤傲特質。孤傲(exclusiveness)是英國人最明顯的性格特徵,他們不願意和別人多說話,從來不談論自己,感情不外露,更不會喜形於色。其它國家的人很難了解英國人的內心世界。英國人為什麼具有孤傲的性格特徵呢?原因有二,第一,英國是一個島國,英吉利海峽(English Channel)割斷了它和外部世界的聯系,英國人甚至不把自己看作是歐洲人。第二,英國人對本民族的歷史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其中,詹姆斯欽定本聖經(King James Authorized Version of the Bible)和莎士比亞的戲劇對西方及世界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英國議會(Parliament)是歐洲最古老的議會,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Instrial Revolution)的國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與眾不同的祖國文明史使得英國人形成了現在的性格特點。

2. 大部分英國人有守舊而又不願接受新生事物的保守思想。英國人的保守(conservativeness)為世人所知,英國人卻認為他們的做事方式是最好的,最合理的。有人說,英國人需要20至40年的時間才能接受美國目前的新生事物,此話雖然有一點誇張,但也不無道理。英國人直到現在也沒有採用世界通用的米制(metric system),仍然使用英里(mile),直到1971年才將貨幣單位改為十進制(decimal system)。英國是世界上為數較少的保持君主制(monarchy)的國家之一,其保守性可見一斑。當美國人發明中央空調(central heating)的時候,英國人以對身體有害為由拒絕接受這種新生事物,繼續使用壁爐(fireplace)和電爐(electric stove)。

3. 大部分英國人具有講究文明用語和禮貌的好習慣。英國人總是為別人著想,他們不會要求別人做不願意做的事情。如果他們不得不要求別人做什麼事的時候,說得非常客氣,諸如: "I know the trouble I am causing you, but would you mind。。。? " 或 "I don't really like to ask you, but。。。"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要麻煩別人,通常說excuse me,如果無意識地干擾了別人,要說sorry。要求別人重復,一般不說what,而是說pardon或sorry。please和thank you是經常掛在嘴邊的用語。在公共場所人們不會大聲喊叫,他們認為那是不文明的行為。

4. 酷愛獨居和個人自由的天性。也許是由於缺乏空間的緣故,英國人喜歡獨居(privacy)和個人自由(indivialism)。在英國,人們恪守著這樣一句名言:My home is my castle。 The wind can come in, but the Kings and Queens and human beings can never come in without my permission。當英國人搬到新家,他會在自己的房屋周圍樹起籬笆(fence),以便和鄰居隔開。

5. 大部分英國人具有感情不外露的冷淡和緘默性格。英國人一般不會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當他們高興時不會喜形於色,當他們悲傷時也不會愁容滿面,這一特點在上層社會中非常明顯。在早晨上班乘坐的地鐵中人們彼此不說話,只是在看自己的報紙,車內鴉雀無聲,偶爾能聽到下車的人因為不小心踩到別人腳時說sorry的聲音。下車後,人們只是走各自的路,彼此不會交談。另外,即使在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也不知道對方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員、興趣愛好等情況,因為他們從不談論這些事情。

6. 大部分英國人具有自我嘲笑的幽默。英國人很幽默,不過都是一些自我嘲弄的幽默。他們喜歡嘲笑自己的錯誤、自己的缺點、自己的尷尬境地等。英國人的這種生活態度是多年來形成的,對別人並沒有什麼惡意。

8. 英國民族性格是怎麼形成的

英國中產階級一直很喜歡漫畫對他們的刻畫。許多人認同自己身上表現出這些內容,本應該感到臉紅的,反而覺得很自豪,比如我們不願意完全認真地對待任何事情。1940年的漫畫顯示在花園里遇見一個德國沖鋒隊員而怒火中燒的家庭婦女說「你怎麼敢闖到這里來?」英國對希特勒不願認真對待幾乎讓我們陷入滅頂之災,當然,我們同樣抵制工業變化,語言,與歐洲的合作等等。但是直到最近,我們多數人一直非常沾沾自喜,自我感覺良好,英國人比美國人有文化,比法國人友好,比德國人漂亮,比幾乎任何人都更幽默,更善於作戰。

劍橋大學教授彼得•曼德勒(Peter Mandler)在致謝中說「我花費很長時間弄清楚該書到底是關於什麼內容。」這並不讓人奇怪,因為他的主題更多的是巧妙敏銳的文章,而不是詳細說明出處的學術研究。他把英國人性格的形成時間確定在19世紀中葉。那個時期催生了大量歷史著作,許多是自我吹捧的,最著名的人物包括如麥考利(Macaulay)巴克爾(Buckle)和斯塔布斯(Stubbs)等大編年史家,還有龐大的軍團雖然不是那麼有名,但語言更加瘋狂的被啟發者,試圖解釋我們為什麼是這么優秀的人。

在那些天真的歲月,我們自豪於所謂的條頓人(Teutonic)根源,認為英國主宰國聯是理所當然的。在112本維多利亞時代這個島歷史的教科書中 108本自稱是英國歷史。多數人慶祝國家的機構,尤其是政府管理體制應該作為倒霉的歐洲大陸人學習的典範。許多維多利亞時代的人認為英國已經找到把上院和下院結合進統治階級的非常聰明的方法。

《笨拙》的漫畫約翰牛(The John Bull)讓人有同感地不是紳士。他是勇敢的自耕農農民,鐵匠或者此類人,了解自己的位置,尊重上層人,對孩子或者狗非常好,特別對國家的未來信心十足。布爾戰爭讓這種洋洋得意的自我形象第一次受到嚴重的震動,曼德勒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更嚴重的一次震動。

在兩次戰爭之間,英國人對自己產生了新的認識,因為斯特魯布(Strube)的漫畫而非常有名的「小男人」。這個小男人外觀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討厭外國人,因為兩次世界大戰而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感覺。最形象地表現出來的是喬治六世在1940年法國陷落後他表達感激,我們再也沒有需要擔心的盟友了。

這是個矛盾,許多英國人認為一生中需要旅行很多,但是不是很喜歡討論他們在旅行中的所見所聞。法國傳記作家安德烈•莫洛亞(André Maurois)根據他對英國人在西線的經歷發表了一本很著名的書《布朗布勒上校的沉默》(Les silences Colonel Bramble)英國人喜歡該書,因為書中把他們描寫成眾多的迷,神秘困惑,矛盾的人,好像是恭維而不是另外的解釋,許多英國人沉默寡言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有意思的話要說。

曼德勒說在20世紀前半葉,英國自己和外國人對英國人性格的描述是典型的紳士。他喝杜松子酒,蓄小鬍子,戴圓頂禮帽,如果不小心碰到女士,肯定把帽子摘下來表示歉意。但是,到了1945年後,要想確定英國人全球接受的形象就非常困難了。

比如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每天刊登三個階層明顯不同的笑話:吉爾斯(Giles)對工人的漫畫,甘布斯(Gambols)對讓人吃驚的沒有性別的中產階級夫婦可笑的描寫,和歐思伯德•蘭卡斯特(Osbert Lancaster)關於利特爾漢普頓夫婦(Lord and Lady Littlehampton)的漫畫。所有這些藝術家的主要人物都擁有對公共事物的冷漠甚至蔑視,愛國和保守,但是很大程度上缺乏文化修養,完全沉迷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曼德勒注意到從1940年末期以後,歐洲大陸人對英國人性格的傳統的好奇和著迷急劇下降,國內對英國人性格的分析也少了。我們的重要性降低了。英國人,包括外國人在內看不出英國人值得羨慕的地方了,因而越來越對我們是誰感到困惑。紳士不再時髦。業余愛好者精神被看作是把英國1960年代搞得一團糟的罪魁禍首。曼德勒的研究對文學來源關注不足。人們了解英國人性格是從狄更斯或者特羅洛普(Trollope)或者任何人的小說中,而不是從這類記錄各種笑話但不能提供任何自己觀點的研究中。正如狄更斯在19世紀為英國人的自我剖析做出重大貢獻一樣,蘭戴頓(Len Deighton)1960年代的偵探小說形象地刻畫了新英國人對老英國人的蔑視。

旅居海外的英國人阿蘭•帕西•瓊斯(Alan Pryce-Jones)在1968年注意到英國是「奇怪的國家,裡面是非常好的人,半睡半醒。」曼德勒的結尾段落描繪了一個深深懷疑自己的國家,或者希望如此的國家。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這個島國的多數居民越來越關心個人身份認同而不是國家認同。1963年新社會(New Society)的調查顯示73%的受訪者認為「個人幸福」比「國家偉大」更重要。我想如果今天再做類似的調查這個比例恐怕還要高些。

即使民族主義歷史學家阿瑟•拜侖特(Arthur Bryant)也絕望了,哀嘆「沒有把我們團結在一起的共同信仰了。」在1970年代末期,小說家安東尼婭•拜阿特(Antonia Byatt)沒有任何不好意思地歡呼多元文化主義的美德「我越來越覺得我們的國家就像鮮艷的馬賽克,由五光十色互不相關的小碎塊合成。」當然,如今我們看到了這是多麼危險的胡說八道。

我們覺得威脅不僅是對於我們社會的團結融合,而且對於我們身體上的安全。一個理想的國家中不要求任何人表達對個人以外的任何實行承擔責任。如果約翰牛時代或者偵探達蒙德(Bulldog Drummond)時代是無人哀悼的,我們痛苦地認識到承認任何形式的民族性格都比沒有任何民族性格要好。

嘲笑我們由軍事成就確定的過去的身份理想很容易。但是取代紮根於個人自我滿足的從前國家文化,其中最高程度的忠誠只是體現在足球隊上,新移民被允許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只是作為經濟野營者顯然是個失敗。

曼德勒的書對於英國人性格的介紹還不如對我們從前自我身份的確定多。我們迫切需要一個新的民族性格。沒有了身份認同,就不可能對國家忠誠。沒有確認的共同的忠誠和身份,我們出生和長大的社會中的人可能成為自殺式炸彈襲擊者。

談談約翰牛

約翰牛作為英國形象到了1920年代已經不再流行了。但是雖然許多人覺得到了發現一個新形象的時候了,但是對於誰應該成為這個形象眾說紛紜沒有一致意見。英國湯米(The British Tommy)是個很受歡迎的想法,但是有人認為不顯眼,裡面有匹克威克(Samuel Pickwick)、鮑德溫(Stanley Baldwin)、甚至有奧斯汀•張伯倫(Austen Chamberlain)的性格。

譯自:「Who do we think we are?」 REVIEWED BY MAX HASTINGS

THE ENGLISH NATIONAL CHARACTER by Peter Mandler Yale £19.99 pp320

http://www.timesonline.co.uk/article/0,,2102-2494068_2,00.html

9. 誰能告訴我英國人性格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跟天氣有關。殘酷的氣候,給了那裡的民族堅忍和剛毅。同時也自大和傲慢!
另外,英國曾經奉行光榮孤立的不結盟政策。這個政策,給了知滲英搭唯脊國百山友姓一種莫名的優越感!

10. 關於英國人的性格。還有英國文化最顯著的一些特徵。

英國人給世界的印象似乎總是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的紳士形象,然而在和英國人加深接觸後,你會發現他們其實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群。例如:英國人以保守著稱於世,但英國未成年少女懷孕率竟然是世界最高的;英國人白天沉默內斂,可每當入夜,各地的英式酒吧間間爆滿,充斥著歡聲笑語……不和英國人交往一段時間,是很難發現他們掩藏在紳士外表下的真正性格特點的。另一方面,"英國人的民族性格"這一提法,本身也有以偏概全的問題。眾所周知,英國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和北愛爾蘭人各有自己的傳統和民族文化認同。從這個層面上講,似乎根本就不存在同一的"英國性格";或者說,所謂的"英國性格",其實主要指的就是"英格蘭性格"。不過,在整個英國范圍內,不同民族的人群也表現出相當多的相似性,因此筆者採取簡單化的做法,以英格蘭的情況為主,結合蘇格蘭和威爾士,將英國人的性格總結為五點。這五點比較充分地概括了英國人性格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希望對廣大計劃赴英國深造的留學生有所幫助。

特點一:友善
許多外國人抱怨英國人冷漠無情,難以接近。顯然,英國人不如美國人隨和率真、不如法國人溫情浪漫、不如義大利人熱情奔放、也不如中國人體貼入微。英國人性格中的保守內斂,是和英國的島國地理特點密不可分的。

但是,絕不能因此就認為英國人不友善。一方面,英國人注重隱私和個人空間。有一句英國諺語這樣說:"An Englishman's house is his castle"。英國人從不去打探別人的私事,不侵犯其他人的空間,不將自己的觀念和價值強加在別人身上。整個英國社會的構成基礎,就是對個人的體諒和尊重。英國人並不隨隨便便亂交朋友,但一旦和他們成為朋友,就會得到他們的真心相待和忠誠友誼。另一方面,英國人對他們不認識的人也都表現得彬彬有禮,親切友好。在生活節奏不太快的中小城鎮里,走在外面,迎面過來的路人總會和你打招呼;在公車上和店鋪里,不認識的人也會和你聊上幾句。當然,談話照例是從談論天氣開始的。筆者在英國留學期間,經常乘坐長途汽車到各地觀光。每當長途客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只要對面有長途客車開過,不論年齡大小,每位司機都無一例外地伸出手來做手勢和對方打招呼。雖然僅僅是幾秒鍾時間,卻讓人倍感溫馨。在英國,向公車上的人問路而得到全車人的指點,這樣的經歷是很多的。

英國人的友善還表現在他們熱衷慈善事業的愛心上。英國各地大大小小的慈善商店通過售賣捐贈物品來為各種慈善工作籌款。每間商店都會源源不斷受到各種物品。僅以牛津英國救濟委員會(Oxfam)為例,這一英國最大的慈善機構2002年總共從金錢和實物捐贈中獲得2200萬英鎊善款,並有 23760名志願者無私奉獻時間,參與工作。

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初到英國時因為對環境不熟悉、語言表達不自如,很難和英國人交上朋友。實際上,英國人對中國人普遍懷有善意,但覺得東方人很神秘、不願和西方人交往。因此,中國留學生首先要打破自身顧慮,主動大膽地去贏得英國人的友好,消除雙方的隔閡。按筆者的經驗,中國學生憑他們的誠摯,是一定可以交到英國朋友的。

特點二:文明
英國是歐洲公認的"君子國",社會文明有序,井井有條。英國有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現代公共管理體系,在幾個世紀優良風尚的積淀下,英國人不論男女老幼,都表現出溫文爾雅的紳士風度。

英國人的秩序舉世公認。在公車站、商店、銀行,只要有排隊,一定是整整齊齊的一條線,前後兩個人拉開一點距離,緩緩向前移動,絕不擁擠和混亂。更可貴的是,無論隊列多麼長,時間多麼久,所有人仍然安安靜靜,毫無怨言,這在中國是不可想像的。在英國,人們自我解嘲地打趣說,只要在街上看到兩個人一前一後站在一起,就肯定有人會跟著排上去。

在英國,路上行人互相讓路司空見慣,"Thank you"和"Sorry"更是掛在嘴邊的用語;一旦有身體或行李的接觸,被撞的人往往還搶在對方之前道歉;進出建築時,走在前面的人永遠會扶住門,等待後面的人經過;有交通燈的路口,無論有沒有車,人們都等綠燈才過馬路;在沒有交通燈的路口,永遠是小車司機微笑著揮手讓行人先過;上公共汽車時,在門口買完票後,你盡可以向司機問路,時間再長,全車人也會靜靜地等待;再擁擠的汽車、商店,也聽不到嘈雜,每個人都壓低聲音和別人說話……這樣的社會,你也許可以說它沉悶,說它效率低下,然而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中,人的尊嚴和生活水準會得到最大的體現。

英國還是個講求誠信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極少有坑蒙拐騙的事。商店售出的商品,只要顧客不喜歡,隨時可以不問任何理由地退回。一些家庭經營的有兩層樓的書店或雜貨店,往往只有一個人在店堂里,而地下一層沒有任何看護措施,就算是顧客拿些東西,店主也根本不會知道。英國的火車車廂兩頭和雙層巴士的門口都設有擺放大件行李的架子,筆者留意到每次人們把東西一放,就到自己的位置上或是到雙層巴士的上層去坐,根本不擔心停站時行李會被別人拿走。久而久之,筆者自己出門坐車,也放心地扔下行李不管了。

特點三:幽默
英國人給世人的感覺經常是不苟言笑,表情僵硬的。其實,英國人個個都是頂尖的幽默大師。英國人的幽默和美國人不同,他們從來不以誇張的表情和粗俗的語言來賺取別人的笑,他們的幽默,是一種語言的藝術,乍聽上去似乎平淡無奇,但在有點英國文化背景的人聽起來卻忍俊不禁,回味無窮。

英國人是語言高手,反應之迅速、言辭之俏皮令大部分民族自愧不如。一個經典的例子是關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生的。這兩所大學一向有點互相比拼,學生也就經常借機"攻擊"一下對方,長自己志氣。有一次兩個學校的一些學生一起參加一個活動,在洗手間,劍橋學生發現牛津學生小便後沒有洗手,於是按捺興奮,不動聲色地說:"難道牛津大學的教授沒有教您方便後要洗手嗎?"牛津學生本已處於絕對劣勢,但是他毫不慌亂,平靜地反擊道:"難道劍橋大學的教授沒有教您方便的時候不要弄臟自己的手嗎?"一來一往,還是打成平手。

英國人的幽默感最常用在自我解嘲上,他們習慣將一件本來很壞的事情用反語說成好事,充分顯示他們的樂觀主義精神。英國人經常用的兩句話是"It could be worse"和"I've seen worse",輕描淡寫,何必和生活計較太多?今年夏天,筆者重訪英國,適逢英國有天氣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氣溫達到39℃。當我向英國朋友抱怨天氣太熱時,他卻說:"恭喜你,以後你可以和你孫子說,爺爺見證了英國有史以來最熱的那一天。"說完後又補充一句,"這無論如何總比下雨好"。(英國人最喜歡拿下雨來開玩笑)

當然,真理往前一小步就是謬誤。英國人的幽默,有時也顯得刻薄。例如,有一次筆者和英國朋友在火車上,正好車廂里有一群美國遊客在大聲說話。車廂里的英國人不免微微皺起眉頭。朋友聳聳肩說:"也不能怪他們,他們是美國人。"

特點四:自大
不可否認,英國人禮貌的表面下,有著一顆自大的心。雖然他們自己不一定承認自己的自大,但據筆者的觀察,英國人普遍有一種深層次的優越感。不過,用英國人自己的話來說,也不能怪他們,他們是英國人。

英國曾經有過稱霸世界的輝煌歷史,這種君臨天下的感覺已經成為他們性格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50年代的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曾經這樣評價英國的尷尬局面:"英國失掉了一個帝國,卻沒有找到一個角色"。而這種政治和國際地位上的今不如昔,卻在英國人的言談舉止中找到平衡。比如,很多英國人喜歡和筆者談論香港,他們先問筆者是香港人還是中國人(他們似乎總是把香港和中國單列開來)。當筆者告訴他們自己來自中國大陸時,他們就會問香港現在的情形。言語間的那種關切口吻,總是會透露出一些淡淡的遺憾和不甘。就好像"自己家"的一間屋子現在別人住進去,問別人"那屋子還好吧?"的感覺。

英國人大多數對中國缺乏基本的了解,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總是把中國內地留學生當成日本人、韓國人、新加坡人、香港人。令筆者不滿的是,英國普通民眾對於發生在世界另一半的事情完全是漠然的。電視新聞和報紙甚至連報道本地一個老人的狗走失了,也不報道世界各國的大事;即使有報道,也都是和英國利益相關的美國、歐洲各國或是英國前殖民地。這也體現出英國人不屑去理會其它"低等"國家的自大心態。

更可氣的是,英語是國際語言,全世界的學生都在學習英語,這無疑更加增添英國人的優越感和惰性(其實英語的通行大部分是美國的功勞)。不少英國人甚至在心裡還是覺得世界都是大英帝國的領地。就這方面有一個經典的例子。一位英國貴婦在一艘地中海上的西班牙豪華游輪上抱怨為什麼身邊的人不講英語。有人向她指出,這是一艘西班牙船,她是個外國人。貴婦頓時勃然大怒,厲聲說道:"告訴他們,我可不是什麼外國人,我是英國人!"

特點五:刻板
英國人尊重法制、遵守秩序、有條不紊,這本是一件好事,不過如果走極端的話就難免顯得不夠靈活。英國人的象徵動物是"約翰牛(John Bull)",因為約翰是最常見的英國人名,而牛的特徵就是固執笨拙。英國人食古不化,保守刻板體現在許多方面。比如不久前英國的全民公決否決了政府加入歐元區的提議,就說明英國人的戀舊和不願變革。在歷史上,從國家體制到王室地位,英國的革新都是慢於其它歐洲國家的。而維系整個英國社會的,恰恰是深厚的傳統和刻板的風格。

今年夏天,筆者在牛津大學工作和研修時,和一些代表一起參觀牛津大學出版社。當時,大家從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出發,其實走路去只要15分鍾。但是由於上午下雨,組織者怕下午還有雨,為穩妥起見,就找計程車公司訂了兩輛計程車接大家去。為了使兩輛計程車有時間來回接人,組織者特意將代表們分成兩批,前後共半個小時出發。然而,第一批人出發後,因為路上交通問題,車遲遲回不到基督堂學院。第二批人就和組織者一起在大門口左等右等。這事情如果給中國人辦,是很容易解決的:要麼打電話馬上再叫兩部計程車來;要麼大家就走過去,本來雨也停了。結果刻板的英國組織者完全不會轉圜,一邊不斷道歉,一邊安排大家一直等下去,最後遲到了近半個小時。 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一樣,英國人的性格有優點也有缺點。不過,筆者認為英國人仍然不失為一個優秀而可愛的民族。

閱讀全文

與英國人怎麼培養獨立性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個印度電影多 瀏覽:430
伊朗跟俄羅斯哪個面積大 瀏覽:15
3美元和多少越南盾 瀏覽:500
印度成為什麼 瀏覽:161
明斯克離英國多少公里 瀏覽:677
你今年能回到中國嗎用俄語怎麼說 瀏覽:938
印尼檀木一噸多少錢一斤 瀏覽:705
越南枇杷膏多少錢 瀏覽:510
越南語的笑笑怎麼說 瀏覽:878
越南間諜是什麼 瀏覽:240
印尼哪裡的房子最好 瀏覽:992
英國手機多少錢一部 瀏覽:774
越南幣一百萬塊相當於人民幣多少 瀏覽:795
義大利紅燴味薯片怎麼樣 瀏覽:176
要怎麼登錄和平精英國際服 瀏覽:593
印度堅果怎麼做 瀏覽:164
中國人什麼話 瀏覽:386
中國餐飲人均浪費多少 瀏覽:497
伊朗研發出多少款直升機 瀏覽:695
印度奶昔多少錢一斤 瀏覽: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