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海洋霸主現在怎麼樣了

英國海洋霸主現在怎麼樣了

發布時間:2023-04-23 10:06:51

Ⅰ 大英帝國的帝國法理哪來的

大英帝國(英語:British Empire),由英國的領土、自治領、殖民地、託管地及其他由受英國管理統治的地區組成,被國際社會及歷史學界視為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其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里。大英帝國是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1][2]
一般認為英國1688年光榮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並在1689年頒布的《權利法案》中以法律形式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英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使其經濟、軍力、科技、文化迅猛發展。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後從法國手裡奪取整個加拿大,標志著英國成為無可爭議的海洋霸主。1815年擊敗拿破崙·波拿巴領導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後,主導國際事務達一個世紀之久,這一時期,被人們稱為「不列顛治卜中亂世」。
1914年英國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其勝利後的1921年,根據巴黎和會奪取德國的前殖民地,領土面積達到3400萬平方公里,覆蓋了世界陸地的四分之一,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國家,領土遍布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四大洋,在大英帝國的領土上永遠有太陽照射之地,所以有「日不落帝國」之稱。
大英型檔帝國在20世紀初達到鼎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領土擴張到極限。而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戰爭中國力的巨大損耗顯現副作用,而另外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培簡迅速崛起,瓜分了英國既有利益,加上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等一系列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大英帝國逐漸解體,並最後轉型為當今的英聯邦

Ⅱ 文明6海洋霸主養成指南


文明6的地圖里有陸地有海洋,陸地和海洋都可以征服其他文明,陸地的玩法很多,但是海洋的打法卻不多,下面就給大家帶來文明6海洋霸主養成指南,希望對廣大文明6玩家有所幫助。
文明系列的海軍我個人感覺相比陸軍一直都要強勢。
首先,在水面上單位的移動速度比陸地單位快很多,一方面是其基礎數值更高,例如勇士的移動速度為2,但是由於地形限制導致經常只能每回合移動一格,而槳帆船則能在水面上將其3點移動力完全發揮出來。
在初期點出單位下水後就能建立長距離的補給線,沿著海岸線快速建立殖民體系。
在人類歷史中,羅馬人曾經依靠在當時頗為先進的造船業保證了軍團的長距離補給,最終將地中海變成了「羅馬人的小澡盆」。
其次,海軍軍事單位的戰鬥力也很強大,雖然在文明網路的數值上,文藝復興時期的海軍遠程單位護衛艦和陸軍近戰單位火槍手的戰鬥力都是55,但是在實戰中我們往往會發現前者對後者有毀滅性攻擊效果,在攻擊沿海城市方面海軍也更為優秀。
因為在海洋上一般海軍能快速展開形成攻城陣型,遠比陸地上的攻城器的緩慢移動靠譜的多。此外,陸軍下水後變的脆弱不堪,所以當玩家控制了海洋,也就意味著控制了海外殖民地的所有權,被封鎖的玩家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境地。
重要科技
遠古時代部分,重要的科技是【航海術】和【占星術】。
航海術的尤里卡為在海邊修建一座城市,一般開局運氣不是太差找海邊拍下城市就有。
占星術的尤里卡為發現一座自然奇觀,這就需要偵察兵的努力了。
古典時代部分,後續科技為【造船術】和【天文導航】。
造船術的尤里卡為擁有兩艘槳帆船,初期造完船後能迅速獲得。
天文導航的尤里卡為改良兩處海洋資源,這意味著你至少需要一個工人,以及所梁御控制的區域有鯨魚,螃蟹這類水上資源。
中世紀科技沒什麼需要重點提的,基本就是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黑科技做准備。在這一時期,該流派基本成型。
文藝復興時期則是這個流派最為關鍵的時期,【制圖學】,【橫帆裝置】,【批量生產】都位於這個時代。
制圖學的尤里卡為建造兩個港口。
橫帆裝置的尤里卡為用火槍手擊殺一個單位,這個尤里卡其實比較困難,因為火葯學的科技樹其實是另一個體系,為了最快速度出護衛艦,這個尤里卡一般會跳過硬研發。
批量生產的尤里卡為修建一座伐木場,中世紀點出機械科技後就可以製造了。批量生產的前置科技為教育,教育為學徒+數學,學徒和數學都需要制陶-寫作-貨幣這一線科技。
批量生產的奇跡威尼斯軍械庫為核心黑科技組件,該奇跡需要一個臨近工業區的水面才能建造,完成後每生產一個海軍單位就贈送一個海軍單位。
地理
首先肯定是要靠海,你不靠海建城會損失多個關鍵尤里卡。其次,因為優先點海洋科技,所以地塊產出肯定也是由海洋來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的。
其次,在選擇建城的時候,盡量選擇能鏈接不同海洋區塊的地圖,因為在游戲中,你的海洋頃岩單位可以進入沿海城市裡,所以當地理位置形成「水-城-水」這樣的結構的時候,船隻就能跨越城市進入另一片水域,這樣可以減少很多繞路的麻煩,也能讓追擊的敵人被成功阻擊。
在這些高價值位置被佔領後,剩下需要佔領的位置就是地圖上那些重點水路控制區域,比如某片水域的入口處。
地圖範例
以真實地球這一張地圖為例,我們可以看到好幾個比較關鍵的點。
高價值點包括可以用於連接地中海和紅海的蘇伊士運河,鏈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馬運河,地中海之門直布羅陀海峽,紅海之門曼德海峽。
次一級但依然很有價值的是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和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再次一級價值的是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在真實的世界中是相當重要的商路,但是在游戲中因為相關地塊狹窄不適合發展,所以只能當作一個遠東的軍事補給點和要塞來使用,戰略價值在游戲中並不如前者,類似的還有日本,阿拉斯加等地。
而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蘇伊士運河這一點。因為在大部分游戲中,只有這一處位置肯定能在開局便獲得。如果選取真實地理出生,那麼埃及毫無疑問能在開局便佔領此處。
直布羅陀海峽也可能被一些在歐洲出生的玩家快速佔領。真實地理出生的英國玩家可以馬上佔領英吉利海峽,但是這塊海域在游戲中重要性不是很高。
巴拿馬運河只是靠近美洲玩家的出生點,但由於附近布滿叢林地形,又存在可能的野蠻人,初期殖民此處的可能性不是很高,同曼德海峽一樣,是次一級殖民地。而且巴拿馬運河有一個很大的麻煩,就是在它附近有一個城邦,如果城邦控制了該點,就無法打通大西洋和太平洋,這意味著玩家需要燒一座城雀渣御邦了。
以埃及為例,開局後快速佔領蘇伊士運河,一方面把守住了非洲大門,使得其他玩家在沒有航海科技的前提下無法進入非洲。這個地形也相當易守難攻,這意味著那些喜歡早期出一堆戰車或者勇士的戰狂玩家難以攻下亞歷山大。
開局落城後起偵察兵,南下直沖乞力馬扎羅山拿出占星術尤里卡。補一個工人准備下海修海上資源,然後補一個移民,完成航海術科技後開始補兩艘槳帆船。
在出了一隊移民後迅速殖民了下埃及,同後來建造的軍事基地一起扼守住了曼德海峽。這種地形一方面讓海軍可以在邊境線上形成一道防線來阻止任何來襲的敵人,另一方面會讓來犯的敵人的海軍陷入被集火的位置。
在這圖里,亞歷山大港的軍事要塞被設置在了面朝地中海的一面,這是為了應對北方羅馬的壓力。但是假如壓力不大的話,也可以放置在紅海沿岸增強防禦。
直布羅陀海峽用一座城市和一個軍營夾角式防禦,運氣不錯的是,巴拿馬運河還沒有被佔領,所以在點出遠洋技術後也順利控制巴拿馬。
至此,幾個關鍵點被控制後,只要不出現操作失誤,讓海上力量出現損失(比如西班牙無畏艦隊滅亡那種事),那麼基本就是已經把一局拿下了。
相比於陸地文明,在真實地圖上選擇走海洋統治的路線,也蠻啟發人的,雖然不可能完全重現,不過在一些縮影中,起碼我算是明白了,西班牙、葡萄牙、帶嚶帝國的海軍當年為什麼能那麼霸道了。。。。

Ⅲ 蒙古帝國和大英帝國哪個大

大英帝國大。蒙古帝國的面積是三千萬平方公里,大英帝國的面積是三千四百萬平方公里。

1、蒙古帝國

120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在斡難河上游的大忽里勒台被推舉為大可汗,標志著大蒙古國的誕生。

鐵木真及其子孫在對外征戰中,開拓了東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亞、南至波斯灣的遼闊疆域,國土橫跨亞歐大陸,極盛國土面積達三千餘萬平方公里(含西伯利亞北部),是連續面積最大的帝國。

蒙古西征後,在被征服地區建立了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襲做和伊兒汗國。四大汗國的統治者在血統上出自「黃金家族」,同奉大蒙古國為宗主。

2、大英帝國

大英帝國(英語:BritishEmpire),由其領土、自治領、殖民地、託管國及其他由英國管理統治的地區組成,被國際社會及歷史學界視為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其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里。

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後從法國手裡奪取整個加拿大,標志著英國成為無可爭議的海洋霸主,1815年擊敗拿破崙領導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後,英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主導國際事務達一個世紀之久,這一時期,被人們稱為「不列顛治世」。

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大英帝國與新興的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矛盾無法調和,1914年英國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結束後的1922年,根據巴黎和會奪取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覆蓋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成為了世界歷史上跨度最廣的國家。

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四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

(3)英國海洋霸主現在怎麼樣了擴展閱讀:

人類歷史數千年,出現過無數的帝國王朝,組成了人襲禪族類歷史發展的輪廓,幾千年來,也曾出現過亞歷山大,羅馬,大漢等版圖巨大的帝國。

蒙古國建立後屢次對外侵略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沙朝等國。

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佔領了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東北、華北、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在內的廣大地域,面積近3300萬平方公里,但蒙古帝國存在時間較短,邊界劃分不明確,所以這個版圖面積一直是保守數值。

日不落帝國其表面意義就是太陽無論何時都會照耀在其領土上,表示了帝國的廣闊的領土和強盛富饒。1588年大英帝國在英吉利海峽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從此英國逐漸取代西班牙,成為海上新興的霸權國家,第二個號稱日不落帝國,開始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

之後,英國相繼在英荷戰爭和七年戰爭中,打敗最強勁的對手荷蘭和法國,奪取了兩國的大片殖民地,確立了海上霸權。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鼎盛時期。

其范圍內統治拍弊了5億人民,從英倫三島蔓延到甘比亞、紐芬蘭、加拿大、大洋洲、東亞、東南亞以及烏干達、肯亞等非洲大片地區和島嶼,總面積近3400萬平方公里,佔了整個地球陸地面積的近四分之一,整個帝國24個時區均有分布,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國。

日不落帝國在建立帝國時是赤裸裸的掠奪行為,但也有積極的一面,對如今的美國,加拿大,等其以前的殖民地產生了深遠影響,將英國對世界的影響推向了極點。

這種影響,既有政治和軍事上的,也有經濟和文化上的:既有物質文明和制度文明,也有精神和價值觀念。這種影響,有的是伴隨英國強大的政治軍事經濟勢力而去,或多或少地帶有強制性,更多的則是其他民族和國家對英國模式的效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英帝國

網路——蒙古帝國

Ⅳ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1

近期帶領學生觀看了《大國崛起》,學生們感觸頗深。德國可以算是歐洲中部最大的國家,世界現代大學和科技發明聞名於世,在歷史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里曾經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祥地,而步入近代的步伐又遠遠晚於英法美等國;也曾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也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是如何快速地追上,並且超越了曾經稱霸19世紀的英國?這是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德國又是如何從兩次戰後一片廢墟中崛起的?這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少年強則國強,國強則少年榮。一個國家的強大是國民生活幸福的堅強後盾。國家強大了,在國際上說話才有力量,才能夠保護她的國民。如何使我們國家更加強大,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的責任和義務。

在古代我們也曾經發達過,也曾以繁榮而聞名於世。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每個國民值得思考並付諸於行動的問題。

通過看紀錄片可知,德國在封建社會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政治上的分裂阻礙了經濟上的發展。俾斯麥用鐵和血的手段實現了統一,說明了軍事力量是一個國家必須的實力,是國家安全的保障,必須加強軍事力量。德國統一以後很快就發展起來,採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有一項重要的措施就是非常重視教育,重視國民素質的培養,並以此作為國家振興的基礎。有位名人早就說過普法戰爭中普魯士的勝利早就在小學課堂中就決定了。歷史事實證明沒有一個國家是因為重視教育而落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科教興國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這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教育建設就是人才建設,人才是一個國家的重要資源。有國才有家。個人的素質決定了國家的軟實力。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2

坐落於歐洲大陸西北部海岸的英國,一個小小的島國,是什麼讓她擁有今天如此崇高的世界地位?是名族精神的凝聚,是名族力量的蘇醒,同樣也離不開統治者的管理。

在英國經濟不穩的年代,伊麗莎白一世看到了海洋的潛力,明智的向海上擴充勢力,以充盈國庫。而面對當時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聲討時,沉著的打退他們的艦隊,並趕走了海上的馬車夫——荷蘭,從此譜寫英國的海上歷史。在面對和貴族們的關系時,看清了國家的局勢,嚴格遵守大憲章的條例,和貴族們處在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點上。伊麗莎白去世之後,英國陷入了內戰,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裡,英國人民在不斷的摸索著新的,適合自己國家的管理體制,終於在光榮革命之後實行了君主立憲制度,走上了強大的道路。

在看了這個之後,我初步的了解了管理的重要性。從國家到企業、工廠、學校再到家家戶戶,管理都扮演這一個不容忽視的角色。真確的管理方針,可以使家庭和美,事業有成,國家昌盛,而管理上鉛鬧寬的任何一個疏忽都可能成為堤壩上的蟻穴。拉丁美洲有這樣一種說法:所謂發展中國家,並非是指其他方面落後,而是指管理上的落後。 在英國崛起之時,中國人仍在實行著封建君主制度,落後的制度,落後的管理方針,直接導致了近代中國的屈辱史,影響了現在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管理是人生必須學的一門科學,它將帶領我們走進更加繽紛的世界。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3

《大國崛起》試圖通過講述世界性大國的崛起過程來告訴其他國家,一個國家的崛起要靠自身的力量,它的發展壯大要符合自己的國情。如荷蘭,地處西北歐,在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依靠有力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荷蘭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鬥士。日漸富有的荷蘭市民從貴族手裡買下了城市的自治權,並建立起保障商人權利的聯省共和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了當時全球的一半股份;他們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直到今天,荷蘭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蘭人開創的商業規則依然在影響著世界。荷蘭的崛起與壯大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彎困地理優勢,尋找到一條符合自己發展的道路,當今世界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可以借鑒荷蘭的崛起經驗,找出自己國家的獨特之處和優勢,探索出符合自己的發展槐亮道路。就拿中國來說,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民佔中國人的絕大多數,這是中國有別於其他國家的地方,同時,這也可以成為中的一個優勢,中國可以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加強農業科技化,生產出更多更好的農業產品,向其他國家出口。

另外,《大國崛起》的最後一集《大道行思》啟迪世界,依靠戰爭、霸權的崛起之路是錯誤的,一個國家的崛起應該遵循和平的原則,在崛起中求和平,在和平中發展壯大。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4

上黨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播放了《大國崛起》英國那一集。

它描述了自18世紀後,英國如何從一個弱小島國成長為世界性大國——「日不落帝國」的歷程。它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了大英帝國的興衰成敗。這些歷史史實給予了我深深的震撼。在了解我國歷史的同時,對其他世界強國的近代歷史的了解與學習尤為重要。我們要發展要富強,就必須去借鑒那些成功的歷史。學習歐洲強國的歷史,了解他們成功的原因對於我們入黨積極分子顯得額外重要。

在怎樣的歷史條件下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在怎樣的歷史條件下大英帝國迅速崛起?我發掘出一系列關鍵性字眼:開放、自由、科學、技術革命、教育、民主革命。正是因為英國相對開放、自由的宗教環境,為優秀科學家的誕生提供了空間。正是由於開放的心態,英國人擁抱海洋成為一代海洋霸主。正是由於科技的不斷進步、技術的不斷革新,瓦特的蒸汽機推動著英國走向崛起。

站在今天我們反觀歷史,反思我們的過去。造成中國近代歷史悲劇的根本原因是我們沒有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我們不夠開放,我們關起門來沾沾自喜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

歷史雖然已經塵封,但我們不能忘記這些血的教訓。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我們新一代黨和國家的接班人,我們要牢記歷史,牢記使命,以史為鏡,用自己的雙手去建造偉大祖國崛起的明天。讓歷史的經驗與教訓指引我們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發展的道路。努力完成前人們未完成的歷史任務,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祖國而努力奮斗!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5

縱觀世界歷史的發展軌跡,你是否會和我有同樣的思考:為什麼不斷會有一個又一個國家驟然興盛,成為所向無敵的霸主?為什麼歷史上的強國卻只能維持一個世紀左右的霸權?而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規律和共性,我國從中究竟應領悟到什麼經驗或教訓?

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先後崛起的國家,《大國崛起》正是帶領我們探索他國的歷史發展軌跡,總結其經驗教訓,用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來分析自身的發展狀況,去己之槽粕、取他國之精華,讓我國在未來世界的發展局面中占據著有利的地位。

時間回到21世紀的新時代,面對著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我國要堅持走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去完善國家自身、社會組織和國民素質的提高,相信這也定是發展中國家所要實現跨越性發展的又一個改變崛起困境的戰略方向。

一直以來,我國致力於民族的復興,並不是向現有的國際體系及其秩序挑戰,而近30年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融入國際體系的開放政策。由我看來:當前國家賴以存在的資本擴張與聚集有邏輯帶來的問題更為隱蔽,同時也更為重要,它對於中國的影響具有很大的基礎性。

;

Ⅳ 英國尼斯湖畔發現蛇頸龍,蛇頸龍復活了!

根據現在科學界以及考古界對蛇頸龍的了解,我們認為,蛇頸龍是一種生活在三疊紀時代的巨大動物,並且在白堊紀時代由於某些原因滅絕了,蛇頸龍在三疊紀時代的時候形成,在侏羅紀時代的時候遍布了世界海洋區域,根據對蛇頸龍的化石研究表明,蛇頸龍的體型非常巨大,應該是當時海洋中的霸主,在海洋中是難逢對手的動物,但是現代的一些神秘事件卻指向了蛇頸龍,從某些方面證明了蛇頸龍依然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比如說著名的尼斯湖水怪,就是最為著名的關於蛇頸碧凳龍的猜測事件,還有在上個世紀發現的各類屍體,從某些角度來看和蛇頸龍非常相似,那麼蛇頸龍是否真的還一直生活在地球上呢,蛇頸龍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呢,本文就為大家來解密一下。

蛇頸龍是什麼

蛇頸龍的外形像一條蛇穿過一個烏龜殼:頭小,頸長,軀干像烏龜,尾巴短。頭雖然偏小,但口很大,口內長有很多細長的錐形牙齒,捕魚為生。許多種類的身體非常龐大,長達11~15米,個別種類達18米。四肢特化為適於劃水的肉質鰭腳,使蛇頸龍既能在水中往來自如,又能爬上岸來休息或產卵繁殖後代。蛇頸龍類可根據它們頸部的長短分為長頸型蛇頸龍和短頸型蛇頸龍兩類。

在白堊紀末期,蛇頸龍漸漸退出海洋霸主的位置,與恐龍走向滅絕之路,而體積龐大、更為兇猛的滄龍成為了海洋中強大的掠食者。蛇頸龍之所以適應海底覓食習性,是由於海洋世界中蛇頸龍不再是唯一的霸主,滄龍有著強有力的牙齒,能夠大肆撕咬其他游水魚類,在與滄龍的獵食競賽中,蛇頸龍仍保留著獵食游水魚類的習性,但在自然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進化法則下,迫使蛇頸龍漸漸改變了獵食策略,適應了如何利用靈活修長的脖頸在海底尋找軟體、貝殼類食物。

蛇頸龍分類

在蛇頸龍生活的中生代,陸地上的統治者是恐龍。鑒於外觀上脖子長的特徵,以及同屬爬行類,人們很容易將蛇頸龍同恐龍混為一談。那麼,它們是同類嗎?

實際上,蛇頸龍和恐龍是完全不同的生物。以著名的食肉恐龍霸王龍和角龍為例,它們的後肢是從腰部垂直向下立於地面的,蛇頸龍、鱷等則不同,它們的後肢不運慧滲是垂直向下,而是向身體兩側伸展。再者,兩者的腳足形態差距也比較大,恐龍的腳足有腳趾和腳爪,蛇頸龍的腳足則與海豚腳足相似。

另外,從物種分類看,蛇頸龍從頸根部到頭部的長度比尾巴還要長,而恐龍脖子的長度與尾巴的長度幾乎相同。按照嚴格的物種分類方法分析,雖然同屬爬行動物,鱷類、龜鱉類與恐龍有近緣關系,而蛇頸龍與恐龍則沒有親緣關系。所以,蛇頸龍與恐龍是不同的生物。

蛇頸龍的天敵

一項新的化石分析顯示,在一具蛇頸龍化石中殘留有大量的古鯊魚牙齒,數量超過80顆。有古生物學家據此提出了「蛇頸龍的天敵是鯊魚」的推論。但一些古生物學家並不贊同這種說法,他們認為古鯊魚的牙齒很可能是一群古鯊魚圍攻一隻瀕死的蛇頸龍時脫落在蛇頸龍身上的。要知道,在蛇頸龍生活時代,它們是海洋里體形最大的動物,很難想像鯊魚甘冒受傷的風險去襲擊個頭比自己大得多的健壯的蛇頸龍。

如旁脊果說蛇頸龍有天敵,那很可能是號稱「史前海洋三大霸主」之一的滄龍。滄龍是距今約9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出現的海洋中最為兇猛的爬行動物。它們是在蛇頸龍獨霸海洋後期出現的,並逐步取代了蛇頸龍的「龍頭老大」地位。滄龍的頭骨很長,向內彎曲的牙齒長而尖利,一般身長為5~9米。在理論上,兇猛的滄龍確實能對蛇頸龍構成威脅,但相關的化石證據至今並未找到。此外,滄龍與蛇頸龍是一起滅絕的,因此兩者和平共存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蛇頸龍屍體被日本發現

在1977年的4月25日,這一天日本漁船「瑞洋丸」號在紐西蘭外海捕獲一隻巨大的怪物屍體,長長的脖子和前所未見的骨骸構造讓大家驚呼連連,但船長為了不影響漁獲,不久後即下令船員把腐臭的屍體丟回海底。

但是在怪物的屍體被丟進海底前,船上的部長矢野道彥用相機拍下了怪物的身影,並留下一些屍體殘骸與測量紀錄帶回日本研究,結果在日本引起一波海怪熱潮直到現在,關於怪物的真實身份仍然眾說紛紜。

目前關於這頭怪物的說法主要集中在三種生物身上,一是史前蛇頸龍,一種是姥鯊,或者為某種神秘海怪。

對於第一種說法,在創造研究社的資料中贊成屍體是蛇頸龍的科學家們,主要是從肉體蛋白質做為研究方向,他們認為雖然屍體的角質纖維和世界第二大鯊魚「姥鯊」相同,但是含量十分的少,所以跟姥鯊的關聯性應該不高。

再者,CRS的資料指出,依據現場捕獲屍體漁民的說法,他們一致認為屍體只有上鰭沒有背鰭,所以科學家們認為可能性最大的是蛇頸龍。

但是對於第二種說法姥鯊則是支持的科學家佔了多數,姥鯊是世界上的第二大鯊魚,體型可以達到10米以上,分部地區也很廣,而捕獲的怪物屍體是在紐西蘭區域,這也是姥鯊的活動范圍之一。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中心(NCSE)研究後發現蛇頸龍最少有13節頸椎,但怪物屍體只有6到7節的頸椎;蛇頸龍的胸骨大而扁,不太可能像原信照片中的屍體一樣可以彎曲。

此外,根據之前發現的蛇頸龍化石顯示,蛇頸龍的上頜骨以及牙齒應該還保留著,但是姥鯊因為牙齒十分微小,常常會被忽略,而捕獲的怪物屍體上也只剩上頜骨沒有牙齒,加上其他總胺基酸,角質纖維等檢測結果,這份報告認為不可能是蛇頸龍,屍體是姥鯊的可能性最大。

蛇頸龍的猜測

從尼維斯山向東北到茵沃內斯市附近延伸著一條名馳寰宇的蘇格蘭大峽谷,谷中有一連串細長而深的湖,從西南向東北的依次是:洛奇湖,奧斯湖,尼斯湖。本來,這三個湖是互不相連的,而且只有尼斯湖的水通過尼斯河向東北注入默里灣,而洛奇湖和奧斯湖都不通大海。但由於這三個湖處於同一峽谷中的同一條線上,當地人利用地理位置上的這一特點,開鑿了一條名叫喀里多尼亞的運河(全長96.6公里)把這三個湖連結起來,溝通了大西洋一側的洛恩灣與北海一側的默里灣,成為蘇格蘭北部重要的水路交通線。

三個湖中以尼斯湖最大最深,它深約213-293米,長約39公里,平均寬度為1.6公里(最寬處約2.8公里)。尼斯湖是淡水湖,終年不凍。適宜於生物飲用,因此,湖中魚蝦眾多,水鳥翔集。優越的自然環境為怪獸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大名鼎鼎的尼斯湖水怪就出現在這里,還有其它的洛奇湖水怪,奧斯湖水怪,實際上三者是同一個謎。

自古至今,有不少學者對「尼斯湖水怪之謎」一直持懷疑甚至完全否定的態度。他們認為,尼斯湖根本就沒有什麼怪獸,而是一種光的折射現象給人們造成的錯覺。有的則認為很可能是在尼斯湖底有一些具有浮力的漿沫石,這些漿沫石在一定的條件下浮上水面隨波飄盪。當人們站在湖岸邊時,遠遠望去,由於視覺的錯誤,往往把奇形怪狀的漿沫石誤認為是怪獸。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或是覺得實用或有趣的話,請分享給更多人看看吧!

Ⅵ 日不落帝國的落幕!從鼎盛到衰落,英國海軍留下了怎樣的悲喜劇

美國海軍史學家、「海權論」的倡導者馬漢,在研究了大英帝國的海軍征戰史之後總結道:「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這是對於英國皇家海軍發展史的精闢概括。

英國歷史學者本·威爾遜的《深藍帝國:英國海軍的興衰》一書,按照編年的順序,講述了猜信英國海軍從8世紀到21世紀初的發展史,展現了英國從處於歐洲邊緣地位的三流海洋國家,崛起為全球性海洋霸主和貿易帝國的壯闊歷程。

01

從「皇家海軍」到「國家海軍」

威爾遜在書中清晰地勾勒出了大英帝國這個「深藍帝國」的崛起歷程。所謂「深藍帝國」姿兆答,指的是英國皇家海軍在其鼎盛時期,依靠強大的遠洋投射能力和制海霸權而締造的全球性帝國。

威爾遜指出,在歷史上的大部分時期,英國只是孤懸海上、臨近歐洲大陸的一座貧窮、邊緣化的島嶼。歐洲其他強國把持著海上航道,英格蘭、蘇格蘭水手要想參與競爭、學會航海技術,只能靠搶奪,國王甚至無力守衛海岸線,飽受維京海盜和西班牙、法國等陸上強權的欺凌、侵襲。直到17世紀中期,英國才建立了強大的海軍。17世紀晚期,英國逐漸崛起為重要的全球性貿易國家,認識到捍衛公海是頗具價值的事情。

皇家海軍在17-18世紀的壯大是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革命之一,改變了英國的命運。在長期的大國爭霸中,皇家海軍逐漸控制了世界主要大洋的制海權。西班牙在無敵艦隊遠征英國失敗後,逐漸讓出大西洋上的制海權;荷蘭在三次英荷戰爭中雖在海上與英國打成平手,但在法國陸軍的壓迫下,其海軍逐漸衰弱,喪失了同英國在大洋上一較高下的資本;法國雖長期與英國抗衡,但自從特拉法爾加海戰戰敗後,再也沒有能力挑戰英國的海上霸權;直到美國的全球性海權崛起,其霸主地位才真正被取代。

隨著皇家海軍的發展壯大,英國民眾熱誠地支持海軍。威爾遜在書中引述了威廉·科貝特對於皇家海軍的贊美和認同。科貝特寫到,童年時看到停泊在斯皮特黑德海峽里的不列顛艦隊時,「我滿心都是自豪之情:船上的水手是我的同胞,艦隊屬於整個祖國,我也自然參與其中,與有榮焉」。

當時的英國人迷戀海軍,一個原因是與船艦的時代象徵有關。20世紀以前,戰艦是人類智慧能夠創造出來的最先進的成果。它們構造精密,光彩照人,是當時最優美的武器。皇家海軍僱傭了大量藝術家來描繪戰艦和戰事:戰艦熠熠生輝,海戰壯麗雄偉,戰爭的殘酷與海上生活的艱難困苦則被屏蔽不見,從貴族到平民,整個國家都陷入了對皇家海軍的狂熱迷戀之中。以戰艦和海戰為主題的繪畫,使以皇家海軍為核心的不列顛民族文化逐漸形成,海軍船艦成為國家威嚴和自信的象徵。

同時,建造戰船和維持海軍,需要耗費大量財力。皇家海軍的船艦均為國家財產,所有國民均有分擔,說「與有榮焉」並不為過。畢竟,這些船艦的花銷都來自國民。英國公眾和科貝特一樣,感到自己與皇家海軍有著聯系和淵源。威爾遜認為,這是國家高明的政治手腕——佐以浪漫情懷和愛國大義調制的雞尾酒,讓國民/納稅人吞下了海軍巨額軍備開銷的苦葯丸。

02

「世界警察」:皇家海軍的禁奴中隊

1815年7月15日,拿破崙登上皇家海軍「柏勒洛豐」號,向英國投降。英國開始建立前所未有的海上霸權,並逐漸把自己當跡慧成了自由的塑造者和維護者。英國於1807年通過廢止奴隸制的法案,結束了自己幹了幾百年的販奴生意,轉而投身到在全球廢止奴隸貿易的行動中,拿著真刀真槍、花著真金白銀,做起了「世界警察」。1810年,英國與葡萄牙簽署了禁止奴隸貿易的協議,隨後又與西班牙、法國、荷蘭、瑞典等簽訂了禁奴條約。1815年後,維護條約、推行禁令的皇家海軍禁奴中隊成立。

2006年,中央電視台推出紀錄片《大國崛起》,講述了英國海上霸權的形成過程。圖為劇照。

禁奴是繁重、費錢、艱難且危險的任務。禁奴中隊必須巡邏3000英里的海岸線;抓到販奴者後,中隊面臨著復雜的法律義務,要將其交到由不列顛法官和販奴者本國法官組成的法庭上審判,然後才能沒收販奴船;大部分在英國強迫下禁奴的國家三心二意,並不熱心執行禁奴承諾;法官可能被收買;皇家海軍的指揮官還時刻面臨著因引發外交爭端或破壞等罪名而被起訴的危險;另外,依據條約,皇家海軍只能搜查、攔截搭載奴隸的船艦,而販奴者為逃避法律制裁,會把奴隸扔下船以毀滅證據。

皇家海軍的禁奴戰爭漫長、拖沓,且無法取得最後的勝利。當時,每年約有6萬人遭綁架,被賣為奴。而禁奴中隊只能解救很少的一部分。1829年解救了5350人;1810年至1849年間,皇家海軍釋放了11.6萬名奴隸。而在這一時期,有將近100萬人或是死於運輸途中,或是在奴役中度過餘生。

但是,盡管面臨著這些困難,皇家海軍並未放棄這項任務。威爾遜稱許到,禁奴戰爭是皇家海軍歷史上最光輝的篇章之一。正是由於皇家海軍的堅持,為一場無法取勝的戰斗奮戰多年,最終迫使其他國家積極執行禁令。19世紀中葉,國際奴隸貿易的罪魁禍首是巴西。1845年,首相皮爾通過法案,允許不列顛戰艦攔截、搜查巴西船隻,兩國形同開戰。到1853年,巴西幾乎不再有奴隸進口貿易。1862年,林肯允許皇家海軍叫停並搜查美國船艦。哈瓦那的最後一處美洲奴隸市場,也在英國的施壓下於1869年關閉。

03

霸權凋零與海洋自由權利

「一戰」期間,皇家海軍仍然維持著全球海洋霸主的戰略地位,牢牢掌握著制海權。「二戰」期間,皇家海軍太平洋艦隊盡管實力強大,但在盟國動員、組織的龐大艦隊中,它僅佔一小部分。「二戰」之後,隨著美國霸權的全面崛起、英國綜合國力的下降,皇家海軍的全球影響力逐漸式微,「深藍帝國」不得不接受美利堅的全球領導地位。

1956的蘇伊士運河危機中,皇家海軍雖然大舉興兵,准備討伐納賽爾,卻在美蘇的壓力下放棄軍事行動,英國的世界大國幻象徹底破滅。隨著國力衰退,皇家海軍的預算一再削減,實力不斷收縮,英國逐漸放棄了其世界性角色,滿足於在北約的框架下充當小型的專業海軍力量。

時至21世紀,英國海軍力量進一步萎縮。2012年6月,慶祝伊麗莎白登基60周年的大 *** 中,僅有1000多艘小艇。1897年,在慶祝維多利亞女王登基60周年時,皇家海軍的隊列包括21艘戰列艦、53艘巡洋艦。兩相對比,判若雲泥。

威爾遜強調,21世紀的皇家海軍,不再是一支旨在出海戰斗的藍水海軍,而是致力於成為靈活應對國際性事件的快速反應力量,作為兩棲遠征力量向外投射國家實力,維持世界秩序。盡管軍力嚴重萎縮,但英國海上實力的鼎盛程度仍然超過以往,其海上安全態勢也穩若磐石。運載英國貨物的航船可以在海上安全航行;皇家海軍的戰力仍可以輻射全球,可以無所畏懼也不受報復地介入他國沖突。在北約的防衛框架下,其本土海域甚至不需要戰艦——在波斯灣戰爭和利比亞沖突期間,皇家海軍將主力部署到海外,絲毫不用擔心本土安全。威爾遜總結說,如今英國皇家海軍旨在保衛本土安全,而不再是追求霸權。

通觀威爾遜此著,文獻信實,資料豐富,敘事清晰,情節生動,是頗具可讀性的通俗歷史著作。威爾遜被認為是最優秀的英國年輕歷史學者之一。此著雖然原始研究不多,但體現了英國新一代海軍史學者較新的觀點和成果,對於皇家海軍的勝利和挫折均秉筆直書,避免了「滿紙神話」的海軍傳奇;全書跨度長達13個世紀(8-21世紀),敘事詳略得宜,有條不紊;結論開放,引人深思。

另外,威爾遜對於皇家海軍發展歷程中的結構性、制度性因素,著墨較少,對於讀者全面理解大國海權的演變歷程,或有窒礙。比如,在歐美諸強爭霸海洋的過程中,一直伴隨著對於「海洋自由」權利的追索。從葡萄牙、西班牙在發現新航道之後「平分全球」,試圖壟斷海上貿易、海上航道和新發現的殖民地,到英國的賽爾登提出相對的「海洋自由」,直到歐美諸強通過海戰條約等方式否定私掠、海盜行為,逐步完善海洋自由權利,這是海洋大國的權力政治及人類海洋自由的制度理想互相角力的歷史過程。

了解這一歷史背景,或許有助於普通讀者更好地理解世界大洋上所發生的一幕幕海戰、封鎖、私掠、海盜、登臨截停及公海盤查等形形 *** 的海洋爭霸的悲喜劇。

皇家(9)英國(35)海軍(7)

Ⅶ 曾是海洋霸主的西班牙為何海戰會被英國打敗

大航海時代到來後,西班牙開始了其海上霸權時代。西班牙利用從殖民地掠奪的大量財富組建了一支強大的「無敵艦隊」。它橫渡大海,向其他西方國家宣布其霸權。然而,在龐大無敵艦隊的掩護下,英國繼續在海上搶劫西班牙。無數由英國政府支持的海盜對西班牙的艦隊進行搶劫。

在軍心不穩、指揮員不稱職的情況下,無敵艦隊在進攻時遭遇了強風和巨浪。據史料記載,無敵艦隊起航後不久,遭遇大西洋風暴,造成重大損失,士兵們到達戰場時筋疲力盡。與英國軍隊開戰後,士兵們由於精疲力盡而無法作戰。戰爭結束後不久,他們無法抵抗英國海軍的攻擊,因此西多尼亞公爵不得不下令撤軍。

Ⅷ 蛇頸龍就是尼斯湖水怪 已滅絕史前海洋霸主復活(2)

科學家在一些蛇頸龍的胃中有數量不等的磨光鵝卵石,這種磨光鵝卵石被稱為胃石,它們可能為了使自己在水中游動而吞下石頭來增加體重。蛇頸龍體內蠢尺胃石的主要作用可能是幫助消化,正是這種鵝卵石在胃州李中將難以消化的貝殼磨碎促進蛇頸龍的食物消化,長時間之後鵝卵石也被磨得十分光滑。
三、尼斯湖水怪蛇頸龍
現冊檔遲今有地下暗河的湖泊或海洋多有未知大型生物諸如海蛇之類出現,一些科學家認為近代目擊事件中的“海怪”可能是蛇頸龍。1933年,尼斯湖旁興建公路,自此目擊湖怪的報告明顯上升。其中2000年有12次,2002年有4次,坊間普遍認為蛇頸龍沒有滅絕潛藏在尼斯湖中。

2009年英國考古學家取得重大突破,在侏羅紀海岸的石灰石岩中發現了類似尼斯湖怪的生物化石。考古學家花費數月時間把數十塊骨骼化石拼裝起來,試圖還原這只長約3.6米的蛇頸龍。這種海洋兩棲動物長有細細的長脖頸和細長尾巴,四個巨大的闊鰭,像剃刀一樣鋒利的牙齒,以捕食其他海洋動物為生。

盡管只是發掘出蛇頸龍的骨頭碎片,但是人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它的面貌。專家們仔細研究了這種古生物的骨骼,驚奇地發現一種食肉恐龍對“湖怪”的屍體進行了咬嚙,因為其骨骼上留下了恐龍的齒印。經過進一步發掘,共找到了150塊椎骨和部分頭骨和顎骨,顎骨上還留有一顆牙齒。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閱讀全文

與英國海洋霸主現在怎麼樣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畫簡筆畫義大利面 瀏覽:377
英國動物園叫什麼 瀏覽:538
印尼最大火山是哪裡 瀏覽:322
伊朗用什麼樣的插座 瀏覽:80
義大利黑椰子有什麼功效 瀏覽:614
如何評價里皮中國足球 瀏覽:540
中國支援疫情有哪些國家 瀏覽:846
中國有哪些公司有硝硫基肥料 瀏覽:17
印尼兩天換多少錢合適 瀏覽:324
義大利人大舌音怎麼發 瀏覽:509
go義大利語怎麼讀 瀏覽:948
看看越南是如何切割木頭的 瀏覽:599
印尼1萬盧比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971
越南盾薯片多少錢 瀏覽:485
蘇聯支援越南多少人 瀏覽:737
印尼的什麼方便麵好吃 瀏覽:906
越南有多少公務機回國 瀏覽:385
如何解決越南兒童的營養不良問題 瀏覽:31
中國駐美國大使說了什麼 瀏覽:811
牙叔怎麼像印度人 瀏覽: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