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坦克工廠什麼時候衰落的

英國坦克工廠什麼時候衰落的

發布時間:2023-04-24 08:56:46

A. 英國製造業是怎樣衰落的

以電器的廣泛應用最為顯著:德國人西門子製成了發電機;美國人特斯拉的兩相交流發電機。

另一項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新和使用:德國人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製造出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帶動了電訊事業的發展: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

我們再看看以上三點發明誕生的國家,就會發現第二次工業革命基本沒有英國啥事了,美國和德國成為引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角。世界製造中心本來應該不是美國就是德國的事情了,但是因為一戰和二戰的原因,實際一直真正取代英國的製造大國就是美國,德國雖然在工業享譽盛名,但始終沒有坐上真正的老大。

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的工業革命,但是似乎已經沒有製造業什麼事情了,很奇怪,現在即使網路詞條也改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並備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般指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這次革命中,即使美國的輿論、國家政策和資本都拋棄了製造業,轉而追捧高新科技企業。美國的下蛋的雞從底特律變成了矽谷,將不掙錢的製造業移出美國其實是符合美國整體利益的。同時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似乎也轉移到了日本的名下,依舊很奇怪,德國依舊是老二。二戰對於德國的打擊遠高於對日本的打擊,無論是人口的喪失,機器設備被蘇聯的沒收,還是東西德國的分治。當然,第二次工業革命、一戰和二戰這三件事情使得原本很強壯的英國越來越衰落。

而德國因為成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弄潮兒,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是戰敗國,一次比一次敗得慘,但是在排名上居然做到牢牢地佔據著壓死英國的地位,並超過法國。可見科學技術的正能量比戰爭失敗的負能量還要大(和日本崛起一樣不能忽視美國的幫助)。

當然,現在是中國取代日本德國,在數量上成為製造業大國的階段。我們都知道著名的克虜伯大炮,這個工廠的鋼鐵冶煉技術就是該廠老闆阿爾弗雷德·克虜伯親自當間諜從英國同行那裡騙來的。今天的中國大約屬於美國或者德國在製造業數量超越英國,但是在質量上正在努力學習的階段。

B. 老牌強國英國,為什麼會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全面衰落

英國則在一次工業革命成就世界霸主地位之後,就一直處於一流國家的隊列裡面,就算是在二戰中損失巨大,也慢慢的恢復了過來,英國從來沒有衰落,只是時代的主角並不是它,而被掩蓋住了光輝。

二戰是對英國等歐洲國家的最致命的一次打擊,二戰幾乎使得整個歐洲國家倒退了20年。英國也沒好到那裡去。國內大片土地被炸成了廢墟,為戰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直接導致了二戰之後的英國再也不復日不落帝國的榮光,大量的殖民地宣布獨立,而英國卻無可奈何。第二次工業革命對於英國來說,是一種相對的落後,其本質還是在進步,只是沒有新生資本主義國家快速。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英國來說,則是一種退步,是真正意義上的退步。殖民地獨立,經濟系統癱瘓,國內百廢待興。

‍‍

C. 英國是發明坦克的國家,為何如今在軍隊中極少裝備坦克了

因為英國的軍費不夠了。

但是,我沒想到世界上擁有最多武裝部隊的國家如此失望,以至於今天甚至不可能建造一輛坦克。英國現役裝備的主戰坦克是挑戰,完美繼承了英國的重型防護風格,因此與德國坦克系列相比,性價比並不高。這種武器自然在國際市場上受到稱贊,國內銷售不能僅靠國內需求來實現,但是隨著英國軍方開支的緊縮,大部分資金都用於建造核潛艇。長期沒有更新其坦克裝備的軍隊已經關閉了坦克製造工廠。發明坦克的國家無法製造坦克,這有點諷刺。

D. 問一下哈爾科夫坦克工廠的歷史

蘇聯剛剛成立時,根本沒有完整的重工業體系,當然談不上坦克製造了,國內工業企業至多隻能偶爾完成一些修理工作。但是,在外國干涉下風雨飄搖的紅色政權又迫切裝備戰斗車輛來加強紅軍的戰鬥力。1924年5月6日,國防工業中央管理局在莫斯科成立,這是蘇聯國家坦克製造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在這個系統中,成立了一個分管坦克設計和製造的部門,它在1926-1929年間被稱為Ordnance Arsenal Trust總設計局(GKB OAT)。
[編輯本段]開端
這個設計局的任務就是研製履帶戰斗車輛並協助工廠建立生產線,使圖紙成為實際的產品。然而,由於缺乏必要的工具和設備,GKB OAT的早期工作幾乎沒有什麼成效。盡管如此,GKB OAT仍與國內幾家實力比較雄厚的機械製造廠合作(其中包括哈爾科夫機車廠——Kharkiv Locomotive Plant),組織技術力量和生產設備,建立坦克生產企業,為國產坦克的誕生做著准備。哈爾科夫機車廠在1923年設計並製造了共產主義(Kommunar)履帶拖拉機,該廠擁有生產履帶車輛的生產設備和一定的經驗,這為建立坦克生產線奠定了良好基礎。 蘇聯關於正式研製和生產坦克的官方文件最早出自1927年12月1日動員委員會的決議,當時國防工業中央管理局在1928年1月7日發布了第1159/128號文件,文件規定「……應當立即考慮在哈爾科夫地區建立坦克和拖拉機生產線……」(哈爾科夫地區檔案館,93號檔案文件、第5頁)。根據這些決議,1927年12月,當時的哈爾科夫機車廠挑選了幾位拖拉機設計師組成了坦克設計小組(Tank Design Team),由一位年輕的機械工程師伊萬·N·亞歷克先科領導。這個設計小組最初的任務是與GKB OAT密切合作設計一種坦克,項目代號1-12-32,同時向工廠提供設計圖紙並參與建立坦克生產線的籌備工作。隨著設計工作范圍的擴大,1928年初,哈爾科夫機車廠獲准擴大設計小組的規模,再招入8名設計師。莫洛佐夫機械設計局的雛形就此建立起來。
[編輯本段]快速坦克時代
1928年秋天,哈州前渣爾科夫機車廠贏得了製造一輛快速坦克的原型車(1-12-32項目)。這輛快速坦克原型車就是T-12坦克。T-12坦克是一種雙炮塔坦克——主炮塔上方有1個小型的機槍塔,可獨立旋轉。主炮塔裝有1門45毫米火炮,火炮兩側的球狀機槍座上各安裝1挺7.62毫米機槍。坦克安裝了一台蘇聯研製的M-6發動機。參加設計工作的包括GKB OAT的自行車輛部主管——V·I·扎斯拉夫斯基教授——他後來成為蘇聯紅軍機械和摩托化軍官學校(Military Academy of Mechanisation and Motorisation of RKKA,今天的馬利諾夫斯基裝甲兵學院)的坦克部主任。航空發動機設計師,後來的蘇聯科學院院士A·A·米庫林則設計了坦克的動悔局力系統。 哈冊悄爾科夫機車廠在製造T-12坦克之前只製造過拖拉機,所有生產坦克必需的特種製造設備他們都沒有,工人們也沒有製造坦克的經驗,但盡管條件艱苦且缺乏經驗,T-12原型車的製造工作仍然進展很快。1929年底,T-12坦克原型車下線,1930年1月開始工廠測試,2月,官方測試正式開始。 由於T-12坦克原型車的車重超出了方案設計時的要求(實際車重20噸,超標4噸),並且在結構和機械方面也有不少問題。坦克設計小組不得不在緊迫的時間下參考測試結果進行重新設計。這個推倒重來的方案實質上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設計——坦克重量和單位壓力被降低;而發動機輸出功率和坦克速度都得到了提高;坦克前部駕駛艙左側安裝了第4挺機槍,並設置了機槍手座位(由此,坦克的火力分成了三層,這是坦克發展史上的創新)。新的坦克設計方案被命名為T-24坦克。 T-24坦克是由哈爾科夫共產國際機車廠(Kharkiv Komintern Locomotive Plant,前哈爾科夫機車廠)坦克設計小組獨立研製的第一型戰斗車輛。T-24坦克在1931年開始生產,同年,25輛T-24坦克開下生產線。這也宣告除了列寧格勒布爾什維克工廠的坦克生產線外,另一個坦克生產中心在蘇聯南部現出雛形——哈爾科夫共產國際機車廠。那時,工廠已經專門建里了一個特別T2車間,用以生產坦克,而1927年組建的坦克設計小組已經成為新成立的由伊萬·N·亞歷克先科領導的T2K坦克設計局的核心,參與設計、製造和測試T-12和T-24坦克的工程師們也加入進來。下面這些人是蘇聯坦克工業的先驅,我們有必要記住他們的名字:伊萬·N·亞歷克先科、L·L·阿爾費羅夫、A·S·邦達連科、P·N·哥里永、E·T·季卡洛夫、V·I·多羅申科、V·T·基里連科、亞歷山大·A·莫洛佐夫、N·G·波利雅可夫、M·I·塔爾西諾夫。S·N·馬霍寧負責工廠的全盤生產工作。 考慮到哈爾科夫共產國際機車廠在此前的坦克設計和製造中已經獲得了一些經驗,1930年,他們得到了一個重要的任務——為蘇聯紅軍陸軍部隊研製一型快速坦克。為了保證快速坦克的研製工作並改善管理狀況,蘇聯紅軍機械化和摩托化管理局(Administration of Mechanisation and Motorisation of the Red Army)派出了經驗豐富的軍事工程師N·M·托斯金前往T2K坦克設計局,領導研製工作。 BT快速坦克(俄語中快速坦克的字頭縮寫)的研製工作很快超出了計劃的限制,而發展成一個規模龐大的工程,它的目標不再僅僅局限於研製一種新型坦克而是制定一個全新的完整的車輛規劃。其核心內容是研製一種輪履兩用的裝甲戰斗車輛(常規公路機動使用輪式機動,越野時改為履帶)。所有與BT坦克有關的工作都由N·M·托斯金統一負責。第一輛原型車被命名為OBT(實驗型快速坦克),在1931年9月底製造完成。經過測試後,設計局又對實驗車型做了修改,定型後的坦克被稱為BT-2型快速坦克。1931年11月7日,第一批3輛BT坦克參加了莫斯科紅場的閱兵式。 隨著快速坦克研製工作的完成,托斯金被召回紅軍機械和摩托化軍官學校繼續他的教學工作。1931年12月6日,A·O·費爾索夫被總參謀部派往T2K坦克設計局。他的到來也標志著提高BT-2性能,也即研製BT-2坦克後續車型BT-5的工作正式展開。研製工作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用國產M-5航空發動機(由米庫林領導設計)取代進口的自由發動機(Liberty)。除此之外,BT-5坦克還將安裝威力更大的45毫米火炮,替換BT-2上的37毫米炮。BT-5坦克還為車長裝備了71-TKI無線電台,並在炮塔上安裝扶手狀天線。1932-1933年,設計工作的重點轉向裝甲防護方面,准備用焊接裝甲板製造車體和炮塔,淘汰了鉚接工藝。這種帶有焊接車體和炮塔的改進型BT-2坦克被命名為BT-4坦克。 BT系列坦克的進一步改進工作被不斷推進著,T2K設計局的工程師們在1935年研製出了更新的後續車型——BT-7坦克。該型坦克安裝了性能更先進的M-17T航空發動機,並對傳動系統做了大的改進。其中一些坦克還安裝了高射機槍。1935,在BT-2坦克基礎上還改進研製了一種安裝1門76.2毫米火炮的原型車。它被稱為「炮兵坦克」(artillery tank),用於為進攻坦克提供直接火力支援。
[編輯本段]擴張時期
1936年下半年,哈爾科夫共產國際機車廠被命名為183工廠。數字命名方法也被引入了工廠內部,T2K坦克設計局更名為KB-190設計局(KB是設計局的俄文字頭縮寫)。1936年12月28日,米哈依爾·I·科什金代替了費爾索夫成為設計局局長,後者遭到了清洗,其罪名是領導設計了一個糟糕的變速箱,盡管數量眾多的變速箱故障都是由操作不當引起的。 米哈依爾·I·科什金領導對BT-7坦克進行了改進,安裝了由183工廠自行研製的新型V-2柴油機。它也成為世界上第一輛安裝柴油發動機的坦克。183工廠將這輛改進型的BT-7坦克命名為A-8型坦克,在交付蘇聯紅軍時,正式軍用編號改為BT-7M。少量BT-7M坦克安裝了大口徑的76.2毫米主炮,並加強了裝甲防護,成為BT-7A型坦克。 在製造BT系列坦克的同時,183工廠也製造了少量T-35五炮塔坦克,該型坦克由列寧格勒基洛夫實驗工廠(Kirov Experimental Plant)的KB-35設計局研製(局長I·S·別爾)。 1937年10月,蘇聯紅軍汽車與裝甲車管理局(Automotive and Armoured Vehicle Administration)要求183工廠研製一種全新的快速輪履兩用坦克。為了完成這個重要的設計任務,米哈依爾·I·科什金從KB-190和KB-35設計局挑選了部分工程師,組織了一個小型設計局——KB-24。其21名成員包括:米哈依爾·I·科什金、亞歷山大·A·莫洛佐夫、A·A·莫洛施塔諾夫、M·I·塔爾希諾夫、V·G·馬丘辛、P·P·瓦西里耶夫、S·M·布拉金斯基、雅·I·巴朗、M·I·科托夫、尤·S·米羅諾夫、V·S·卡連京、V·E·莫依先科、A·I·斯帕依勒、P·S·先圖林、N·S·科羅琴科、E·S·魯賓諾維奇、M·M·魯里耶、G·P·福緬科、A·I·阿斯塔霍娃、A·I·古傑耶娃、L·A·布萊施密特。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新組建的KB-24設計局完成了A-20輪履兩用坦克的設計工作。A-20坦克是嚴格按照紅軍汽車與裝甲車管理局的要求來設計的,它與BT-7M最大的不同是採用了全新的外形。在世界坦克發展史上,它開風氣之先的採用了傾斜裝甲板,這種防護運用原則很快為各國所接受,至今仍在影響著各國主戰坦克的設計。 由於A-20坦克在性能上與BT-7M相比提高的程度並不算大,因此,設計局開始將工作重心轉移到設計T-32坦克上。它與以往設計的快速坦克最重要的不同是放棄了輪履兩用的行走系統而採用了單一的履帶式行走系統。放棄輪履兩用式行走裝置的原因有2點,其一是簡化坦克設計,便於戰時的大規模製造;其二則是可將行走系統節省出來的重量用於加強裝甲防護。T-32坦克還安裝了威力更大的76毫米火炮。 1938年8月,在最高軍事委員會上(Supreme Military Council),討論了蘇聯紅軍機械與裝甲車輛管理局的生產任務,科什金設法獲得了製造A-20輪履兩用坦克、T-32坦克原型車的許可。1939年中,T-20和T-32坦克原型車先後完成並交付蘇聯紅軍測試。測試委員會認為「這兩種坦克在性能和技術指標上都超越了以前設計的坦克」,但委員會認為這兩種坦克仍然不夠好,還沒有達到值得推薦成為制式裝備的程度。 1939年爆發的蘇芬戰爭成為T-20和T-32坦克的第二階段測試的實驗場。實戰清楚無誤的表明,只有全履帶式的坦克才能滿足在惡劣地形(特別是在秋冬季節)上的戰術機動性要求,這也進一步宣判了輪履兩用式行走裝置的「死刑」。此外,實戰表明,T-32還需要增強其戰鬥力,尤其是在裝甲防護方面。 留給設計局升級改進T-32坦克、加強其裝甲防護和火力的時間非常有限,但設計局成功完成了這兩方面的改進。改進後的原型車被命名為T-34坦克,此後不久便成為蘇聯紅軍在到二次世界大戰中最重要的主戰兵器。 由於T-32坦克設計定型尚有大量細節修訂工作沒有完成,同時研製T-34坦克的工程量很大,也因為T-35多炮塔坦克項目的正式下馬,1939年,3個坦克工廠各自的設計局(KB-24、KB-190和KB-35)合並為一個設計局——KB-520設計局。米哈依爾·I·科什金被任命為聯合設計局的總工程師,亞歷山大·A·莫洛佐夫成為設計局局長和副工程師,庫切連科則擔任副局長。
[編輯本段]烏拉爾的戰爭歲月
1940年1月,T-34中型坦克的第一輛原型車完成,而早在1939年12月19日,它就已經被蘇聯政府認可為為陸軍制式中型坦克。在隨後的測試中,T-34的優越性能被一一證實。1940年3月,在科什金親自領導下,2輛T-34坦克在哈爾科夫和莫斯科之間完成了一次往返長途行軍測試。在長途行軍中,T-34坦克的機械繫統表現出很高的可靠性。 T-34系列坦克的批量生產在1940年6月開始,到年底共有115輛T-34中型坦克下線。1940年6月,蘇聯政府決定在國內其他幾家大型坦克生產企業也建立T-34坦克生產線,同時開工,以使陸軍部隊能盡早的裝備這種優秀的坦克。決議做出後,KB-520設計局立即將大量技術圖紙和文件送達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Stalingrad Tractor Plant)和索爾莫沃造船廠(Sormovo Shipbuilding Plant)。 T-34坦克的量產是183廠的設計師和工人們長達三年的努力工作的尾聲,就在黎明的曙光已經展現的時候,因為積勞成疾,米哈依爾·I·科什金於1940年9月26日與世長辭。科什金的早逝是蘇聯坦克設計界的重大損失,他的學生和摯友亞歷山大·A·莫洛佐夫接任了KB-520坦克設計局總工程師的職務。 1940年底,盡管T-34坦克的許多必要的最後細節的修訂工作尚未完成,KB-520設計局就已經鋪開了T-34坦克的改進設計工作。改進重點集中在炮塔和車體的裝甲防護方面;用扭桿懸掛系統代替了原來的彈簧和帶有內部減震器的負重輪;增加了燃油攜帶量、備彈數量等。改進型T-34坦克被命名為T-34M。T-34M坦克的設計圖紙和技術文件很快便准備齊全,隨時可以送達工廠製造原型車,日丹諾夫冶金工廠(Zhdanov Metallurgical Plant)甚至已經為T-34M坦克原型車製造出了5套裝甲鋼板,並將其交付給了183工廠。但在1941年初,T-34M坦克的製造工作實際上已經完全停頓下來,原因是各坦克製造廠的生產任務太沉重,T-34坦克的大批量生產使得生產線上沒有T-34M坦克的空間。 1941年,KB-520設計局的規模擴大到了106人,分為12個設計小組,由總工程師亞歷山大·A·莫洛佐夫和他的兩位副手N·A·庫切連科和A·V·科列斯尼科夫領導。 1941年9月12日,由於前線戰事吃緊,整個蘇聯的歐洲部分都面臨著德軍的威脅。根據蘇聯政府的第667/SGKO號決議,183廠領導尤·E·馬克薩列夫發布命令:逐步降低產量,將工廠和設備盡最大可能分批疏散到內地。183工廠在命令發布後的一周,1941年9月19日進行了第一次疏散,目的地是下塔吉爾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地區的烏拉爾汽車廠。這次疏散帶走了KB-520坦克設計局的幾乎所有設計師、技術文件、設計圖紙和絕大多數有用的設備。撤退到下塔吉爾的183工廠與當地的烏拉爾汽車廠合並成立了新的183烏拉爾斯基坦克工廠。在這個工廠里,原183工廠在戰前採用的部門編號方式被保留下來,KB-520坦克設計局的名稱不變,總工程師仍然是亞歷山大·A·莫洛佐夫。 1941年12月,183烏拉爾斯基坦克工廠生產的第一輛T-34坦克下線,來年4月,工廠的坦克產量已經超過了戰前的水平。 戰時的物資緊缺以及許多生產原材料、零部件的工廠被破壞或是落入德軍手中,使得坦克生產變的十分困難。橡膠短缺、鋼材短缺、電氣設備短缺,除了德國人的威脅,幾乎什麼都缺。為了維持工廠的正常生產,為紅軍輸送更多的T-34坦克,KB-520設計局盡了最大的努力節省每一噸橡膠、鋼材、裝甲鋼、電線和一切珍貴的生產物資。T-34坦克的幾乎所有部件都被做了修改以適應這種戰時的艱苦環境。設計師們用鑄鐵件代替了銅部件、用焊接代替了鉚釘。這些努力的結果是坦克零部件減少了765個,生產程序被極大簡化,生產速度加快、成本降低。這對T-34坦克在戰時條件的大規模生產做出了巨大貢獻。簡化設計使紅軍可以得到源源不斷的T-34坦克,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危機中的戰局。 盡管在T-34坦克的生產和改進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在1942年下半年,在亞歷山大·A·莫洛佐夫的堅持下,設計局開始了對下一代新型坦克的先期概念研究,新項目被命名為T-43。這個項目建立在183工廠早在疏散前就已進入實用化階段的T-34M坦克設計方案上。設 計局設想的T-43項目應該具備如下特徵:5檔變速箱;安裝在主炮塔上方的車長指揮塔;車體外形簡潔便於焊接工藝的大規模使用;增加燃料攜帶量;扭桿懸掛等。坦克的設計進展之迅速即使以當時的標准來看也相當驚人,到1943年第三季度前,第一輛T-43坦克原型車就已經完成。但T-43坦克再也沒有在原型車基礎上向前邁進一步,根本性的原因還是在於T-43坦克的性能與T-34相比並沒有重大的進步,雖然它在設計上做了很多改變。 1942年底,KB-520設計局在開發T-43坦克(實際就是T-34坦克的全面升級版)的同時,還同步進行了另一種全新坦克的概念研究。按照設想,該型坦克將有3種不同的變型車,分別安裝122毫米、100毫米和85毫米炮。除了武器裝備外,這種新型坦克(後來被命名為T-44坦克)與T-34坦克的不同之處還包括:採用新的發動機布置方式,縮小動力艙的體積;炮塔座圈位置後移,縮短車身長度;車身高度降低了30厘米;增強了車體前方裝甲防護——增加車體前傾斜裝甲板厚度、將駕駛員艙口從車體前裝甲移至車體頂部;採用扭桿懸掛系統;取消了無線電操作手/機槍手編制,改用3人乘員組以增加坦克攜彈量。 T-44坦克的設計工作在1943年底完成。第一輛原型車在1944年上半年完成。測試清楚的表明,由於許多結構上的原因,T-44坦克根本無法容納122毫米或100毫米的大口徑坦克炮。因此,進一步的研製工作被迫停止。 整個1943年,KB-520設計局真正取得了實質性結果的是T-34/85坦克的設計定型。1943年,德國陸軍得到了全新的坦克——虎式和豹式。它們都擁有的更厚的裝甲,足以抵禦T-34坦克的76毫米火炮。蘇聯迫切需要能應對虎和豹的新型坦克。KB-520設計局的工程師們立刻投入到日以繼夜的工作中,德軍新式坦克在戰場上的技術優勢像鞭子一樣在後面抽打著他們。國防委員會也對新坦克的研製給予了足夠的關注和幫助,研製任務在很短的時間里不斷進展並最終獲得了成功。1943年年底,新的大威力85毫米炮被安裝到T-34坦克上,這使T-34坦克幾乎擁有和德國新型坦克相同的火力。車長指揮塔也出現在主炮塔上,在相當大程度上改善了坦克乘員組的目視觀測能力。這種改進後的坦克被命名為T-34/85坦克,1943年12月15日正式被蘇軍採用。1944年3月,第一輛T-34/85原型車在烏拉爾斯基坦克工廠下線。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在1944年裡仍然在世界各地燃燒,但蘇德前線的局勢已經發生明顯的改觀。183烏拉爾斯基坦克工廠除了繼續大批量生產T-34/85坦克外,還繼續測試他們的T-44坦克,T-44坦克安裝上T-34/85的85毫米坦克炮進行進一步的評估和修正,測試工作在年底完成,一種全新的中型坦克宣告誕生。1945年6月,T-44坦克的量產在第75工廠(蘇聯政府決定在收復的哈爾科夫原183工廠基礎上建立T-44坦克生產線,為了與下塔吉爾地區的183烏拉爾斯基坦克廠相區別,重建的工廠被命名為75工廠)全面鋪開。第一批T-44坦克在1945年8月被裝船運往遠東,參加對日作戰。 戰爭末期,KB-520設計局的工程師們在協助生產T-34/85和T-44坦克的同時,開始研究更先進的坦克,在新型坦克的研製過程中,設計師們詳細研究了蘇軍在二戰中所獲得的經驗和教訓。設計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增強坦克火力;提高裝甲防護水平;使坦克具備較強涉水能力。 1945年第一季度,2輛新坦克樣車完成,被命名為T-54中型坦克,測試工作在同年進行。到1946年初,設計局完成了最後的細節修定工作,解決了在試制和測試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100毫米坦克炮、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3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7.62毫米同軸機槍。鑄造炮塔前裝甲厚190毫米,車體前傾斜裝甲板厚100毫米。加強火力和裝甲防護導致車重上升,為了不影響坦克機動性,T-54坦克安裝了一台大馬力柴油發動機(V-54)。 1947年,T-54坦克在183烏拉爾斯基坦克廠投入量產,1948年在哈爾科夫75工廠也開始量產T-54坦克。 在4年戰爭歲月里,亞歷山大·A·莫洛佐夫領導的KB-520坦克設計局成功疏散到下塔吉爾地區,不僅保存了對蘇聯至關重要的坦克生產實力,還研製出一系列優秀的坦克——T-34/85、T-44和T-54,並為下塔吉爾地區建立起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坦克生產和研製中心。

E. 20世紀30年代末,英國的坦克製造業發展情況是怎樣的

英國作為坦克的發祥地,有軍事理論家、軍事史學家富勒等一大批鼓吹集中使用坦克的軍官,盡管他們的理論沒有被當局採納,但他們的機械化戰爭思想卻對坦克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使英國人比較看重坦克的機動性能。於是英國人按照陸軍分為步兵和騎兵的傳統觀念,同時受到坦克出生於海軍的影響,別出心裁地將坦克分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也稱為騎兵坦克)。前者突出裝甲防護,後者則突出機動性。

F. 英國是什麼時候開始衰落的,為什麼衰落

英國衰落的根源是沒有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了英國的科技和經濟。隨著殖民地帶來的財富不斷增加,英國的財閥不再重視科技的發展,世界科技中心轉移到統一後的德國。

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1894年,美國經濟躍居世界第一,英國被美國趕超。不久又被德國趕超,30年代又被蘇聯趕超。

國土因素:

本土面積太小是英國的最大劣勢。國土面積小,就缺乏相應的自力更生能力。無法供養太多人口,提供太多資源。英國無法形成大規模的國內市場,依賴海外3000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也意味著英國的國運時刻面臨其他大國的挑戰。

人口因素:

英國只有幾千萬的人口,想要管理面人口達4億的廣闊殖民地,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因為人口少,英國對殖民地只能採取以夷制夷的「羈縻政策」。這並不是一種很牢固的管理模式。

地緣因素:

英國作為一個島國,孤懸海外。由於英吉利海峽的阻隔,在歐洲大陸幾乎沒有領土擴張的空間。

英吉利海峽為英國提供了絕佳保護的同時,也使得英國與眾不同。





G. 英國國力什麼時候開始衰落的這期間發了哪些事情

英國是世界近代歷史上一個有著特殊影響的國家。作為世界第一殖民帝國,英國稱霸長達一個多世紀,鼎盛時期的英國占據了世界陸地面積和人口的四分之一,掌握著世界貿易的22%,壟斷著世界的金融和海上航線,是名副其實的世界老大。英國如此強盛,勢力如此龐大,但在二戰結束後出現斷崖式衰落,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在全球勢力急劇收縮,從世界霸主變成了二流國家,逐漸淪為美國的小跟班。那麼為何二戰後英國衰落的如此快?

第三,二戰後,世界獨立浪潮興起,世界殖民體系崩潰。英國人已經無法維持其在全球各地的殖民勢力,英國也沒有必要再捍衛自己全球第一的位置,他們把社會發展和資源整合放在了第一位。現在的英國福利制度不是全球最高的,但卻是最好的最完善的,這和二戰後英國的政策轉向有關。二戰後英國人一腳踢開了主戰的丘吉爾,丘吉爾連會都沒開完就被趕下了台,這是一種政治和思想極其成熟的表現,是一種非常理性的表現。英國人雖然放棄了世界霸主地位,但換來了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也為英國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否則那些慧眼如炬的商業巨子為何要賣了資產都往英國跑?盡管英國的霸主地位不在,但英國在世界各地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英國的文化和英國的制度以及英國人的很多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英語早已成為世界第一國際語言,英國人仍然領導著英聯邦。

H. 英國哪年開始衰落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讓英國開始走向衰落,特別是在二戰期間,德國幾乎摧毀了英國本土的一切,英國為了戰勝德國,不惜和美國大量借債。等到二戰結束,英國已經是千瘡百孔,一片廢墟。而印度的獨立更是讓英國失去了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可以說,一戰是英國衰退的開始,而二戰則是英國徹底地離開了歷史的舞台。

I. 英國什麼時候衰落的

1960年以後,隨著德意志第一帝國,日本帝國以及美國的崛起英國在世界的絕對霸主地位就受到了動搖。在19世紀末德美日意等國海軍實力大升,特別是德國憑借著歐洲第一的經濟實力與英國展開了海軍的軍備競賽。一戰英國雖然戰勝但是欠下巨債,同時美國憑借著《九國公約》等新條約開始與英國分廷抗禮。二戰時期英國在德國及日本的進攻下損失大量戰艦飛機,還損失了東南亞的殖民地,英國的地位就大幅下降了。後來隨著鐵幕降下以及英國在中東和印尼與美國的暗鬥失敗英國就逐漸成為美國的附庸。
鴉片戰爭英國的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扭轉中英之間的貿易逆差,掠奪原料,傾銷商品。
時間: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
領導人:第一次英女王維多利亞,第二次英女王維多利亞和法皇拿破崙三世

J. 從曾經的鋼鐵軍團到二戰弱雞,英國坦克發展出現了啥問題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坦克投入實戰的國家,而且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坦克的國家。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發命坦克的國家,卻在二戰中,變成了坦克使用的弱雞。其實縱觀英國坦克的發展,我們能夠得到的唯一解釋就是保守,甚至在一開始還是海軍大臣丘吉爾對坦克感興趣。而研製的目的也是製作出陸地巡洋艦。而陸軍高層從頭到尾,對於坦克都不是那麼感冒,他們始終認為,戰爭就是應該依靠火炮齊射和士兵的沖鋒。

而且這兩種坦克無論是遇到哪種德軍坦克都非常棘手,巡洋坦克裝甲薄,只要被命中一炮,就悲劇了一車坦克乘員。雖然巡洋坦克對標的是中型坦克,但是由於英國發動機供應不上,導致很長時間內,巡洋坦克的裝甲都不大於40毫米。和蘇軍的T-34相比,真的就成為辣雞了。畢竟T-34在面對德軍的4號時,還是有一定的技術優勢的。直到德軍將4號換裝了75毫米炮,雙方才打成平手。而回到步兵坦克,雖然對標的是重型坦克,但是上面的火炮卻無法擊穿別人的裝甲,只能被動挨打。遇到4號還能抗一下。遇到了虎式和豹式那就只能任憑別人手撕了。

閱讀全文

與英國坦克工廠什麼時候衰落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看看越南是如何切割木頭的 瀏覽:599
印尼1萬盧比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971
越南盾薯片多少錢 瀏覽:485
蘇聯支援越南多少人 瀏覽:737
印尼的什麼方便麵好吃 瀏覽:906
越南有多少公務機回國 瀏覽:385
如何解決越南兒童的營養不良問題 瀏覽:31
中國駐美國大使說了什麼 瀏覽:811
牙叔怎麼像印度人 瀏覽:100
印尼盾五百條是多少 瀏覽:309
為什麼軍演時空襲伊朗 瀏覽:554
在超市裡買的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365
越南在哪裡修建飛機場 瀏覽:269
如何做越南海鮮醬 瀏覽:956
孟晚舟為什麼賣原件給伊朗 瀏覽:790
大新縣城哪裡有越南小商品賣 瀏覽:640
印尼普頓券商是什麼意思 瀏覽:465
中國聯通機頂盒變磚怎麼修復 瀏覽:894
恆河上游多少水來自中國 瀏覽:481
印尼簽證怎麼延期 瀏覽: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