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八路軍是怎麼對抗英國

八路軍是怎麼對抗英國

發布時間:2023-04-24 17:35:22

⑴ 中國近代的反侵略戰爭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1年5月 廣州三元里人民痛擊英國侵略者

1856年 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互相殘殺

1856-1860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83-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900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2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

1937年9月 凇滬會戰

1937年 平型關大捷

1938年春 台兒庄戰役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抗日戰爭結束

1946年6月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模的反攻

1948年9月 遼沈戰役開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戰役開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戰役開始

1950年 解放戰爭結束

相關介紹:

(1)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3)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5)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拓展資料:

反對外來軍事佔領,武裝挑釁,政治奴役和經濟掠奪的戰爭.目的在於保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安全和維護民族的利益.反侵略戰爭是正義戰爭,本國人民擁護,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支持,如果戰爭指導正確,能夠取得勝利.它相對於侵略戰爭而存在,是由侵略者的入侵引起被侵略被奴役國家和民族的反抗戰爭。

在階級社會中,侵略者對被侵略國家的人民在政治上的壓迫奴役、經濟上的掠奪剝削,必然激起被侵略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反抗侵略者的衛國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等國人民反抗德國法西斯的戰爭,中國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戰爭,都是捍衛國家主權、獨立和民族尊嚴,反對侵略者的掠奪和奴役的反侵略戰爭。

中國人民志願軍為援助朝鮮人民抵抗美帝國主義武裝侵略而進行的抗美援朝戰爭,既是支援友好鄰邦,維護和平,又是保衛中國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的戰爭。反侵略戰爭關系著被侵略國家的生存,關系著民族的存亡,關系著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夠動員全國人民,實行全民族抗戰,能得到世界正義力量的支持,有利於戰爭的最後勝利。

反侵略戰爭多為弱國對強國或小國對大國的反抗戰爭。要求進行反侵略戰爭的國家政治上進步,有動員全民族抗戰的政治號召力和組織力;軍事上有一支訓練有素,且具抗戰熱忱的軍隊,有一個能制定和正確運用戰略戰術的統帥部;經濟上有足以維持戰爭的實力;國內團結一致,爭取世界進步力量的支持,經過持久作戰,最後打敗侵略者,贏得勝利。

⑵ 二次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戰,六十一個國家和地區,二十多億人口被捲入其中。參戰兵力超過一億人,大約九千萬士兵和平民傷亡,三千萬人流離失所。其空前的廣度、深度和烈度,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給予軍事戰略和戰爭觀以巨大影響。回首二戰,那一幅幅殘酷而血腥、雄偉而悲壯的歷史畫面,永遠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令人難以忘懷。
歐洲西線:
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首腦背著捷克政府簽訂《慕尼黑協定》,向德國出賣蘇台德地區。一向把英、法奉若「保護神」的捷克政府,在德國限定時間內,被迫接受了慕尼黑協定。希特勒吞並蘇台德後,加緊實施佔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活動。3月15日,德軍佔領捷克首都布拉格。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將捷克納入德國版圖。德國佔領捷克全境後,掌握了歐洲中心地帶,與義大利聯成南北一片,極大改善了德國的勢態,使德國軍事力量顯著增強。
德國吞並奧地利後,又把矛頭指向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地處歐洲心臟,資源豐富,工業發達,久為德國垂涎。1938年4月,希特勒授意居住在捷克境內蘇台德地區日耳曼族人「自治」,企圖將捷克最重要的工業區蘇台德地區歸入德國。在捷政府堅決反對和蘇聯支待下,捷政府果斷鎮壓親德分子叛亂,將35個裝備精良的現役師和40萬後備軍投入戒備。准備尚不充分的納粹德國不得不暫時退步,轉而對英、法施加外交壓力,企圖用外交手段吞並捷克。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首腦背著捷克政府簽訂《慕尼黑協定》,向德國出賣蘇台德地區。一向把英、法奉若「保護神」的捷克政府,在德國限定時間內,被迫接受了慕尼黑協定。希特勒吞並蘇台德後,加緊實施佔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活動。3月15日,德軍佔領捷克首都布拉格。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將捷克納入德國版圖。德國佔領捷克全境後,掌握了歐洲中心地帶,與義大利聯成南北一片,極大改善了德國的勢態,使德國軍事力量顯著增強。
希特勒一直把波蘭當作向東擴張「生存空間」的主要障礙。1939年4月3日,希特勒制定了入侵波蘭的「白色方案」。為製造入侵波蘭借口,一批德國黨衛軍偽裝成波蘭軍隊,「襲擊」了位於德波邊境的一家德國電台。希特勒借口「自衛」,下達了入侵波蘭的作戰命令。
9月1日凌晨,德國出動57個師(150萬人),在2300架飛機、2500輛坦克掩護下,對波蘭發動全面進攻。戰爭伊始,德軍飛機狂轟濫炸波蘭主要軍事設施、機場、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德軍攻勢兇猛,南北兩個集團軍成鉗形攻勢夾擊波軍,波蘭空軍500餘架作戰飛機未及起飛,即被炸毀於機場,大量火炮、汽車、輜重來不及撤退便落入德軍之手,倉促應戰的波軍以20個師投入戰斗。裝備陳舊且無准備的波軍,未及實施堅決抵抗即被德軍包圍。德軍以每日50-60公里的速度推進,波軍所有防線均被德軍突破,整個國家處於危急之中,對波蘭防務承擔義務的英、法,對德「宣戰」後卻按兵不動。英、法的「靜觀」使德軍得以集中全力對付波蘭。9月8日,德軍坦克進至波蘭首都華沙外圍。16日,德軍南北集團軍群在弗洛達瓦地區會師,完成對波軍主力包圍。9月17日,波蘭政府逃至羅馬尼亞(後留亡英國)。9月30日,華沙守軍和居民的自發抵抗在德軍轟炸炮擊下瓦解,波蘭淪亡。德軍戰領華沙後,進行了大規模報復性破壞和屠殺。
德國佔領波蘭後,利用英、法的「綏靖」主義,加緊進行侵略北歐、西歐的准備。1940年4月,德軍開始在西線發動進攻,主要目標為法國。
為解決進攻法國的後顧之憂,1940年9月,德國向丹麥、挪威政府提交最後通牒,要求兩國立即接受「德國保護」。丹麥國王懼於德國武力,宣布投降,德軍隨即佔領丹麥。挪威國王哈桑七世拒絕德國要求,力主抵抗。但國防部長、法西斯分子吉斯林卻策動親德勢力破壞抗戰。6月10日,德軍佔領挪威全境,吉斯林組織傀儡政府。哈桑七世出走英國,建立流亡政府。
德軍在進攻挪威同時,開始對法國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進攻。1940年5月10日,德空軍大批飛機猛烈轟炸法國北部和荷、比、盧境內72處機場。接著,德傘兵部隊搶占機場、橋梁和戰略要點,戰爭全面爆發。德軍共投入136個師(其中包括10個坦克師、7個摩托化師和1個騎兵師)、2580輛坦克、3824架飛機,分3個集團軍群,同時向法國和荷、比、盧推進。在德軍猛烈突擊下,荷軍只堅持5天即宣布投降,荷蘭女王政府逃亡倫敦。5月26日,比利時國王宣布投降,20萬比軍為德軍俘虜。
面對德軍猛烈攻勢,法軍和駐法英國遠征軍節節敗退。5月31日,德軍繞過設防堅固的「馬奇諾防線」,出其不意地以大批坦克直插阿登山脈,迂迴攻入法境。5月20日,德軍在地空火力掩護下,強渡馬斯河,全殲法第9集團軍。5月20日,德軍直撲英吉利海峽。5月20日,德軍佔領加來,距海岸僅數十公里,形成對英法聯軍夾擊態勢,40萬敗退的英法軍隊在敦刻爾克附近地區陷入絕境。此時,希特勒突然下令德軍坦克部隊停止追擊,只使用空軍轟炸。絕處逢生的英法聯軍緊急徵用943艘艦船,在皇家空軍掩護下,將33.18萬名潰不成軍的英法士兵撤至英國,未及撤退的4萬法國士兵被德軍俘虜,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敦刻爾克撤退後,法國形勢日見危機。6月5日,德軍突破「魏剛」防線,直逼首都巴黎。6月10日,趁火打劫的義大利投入32個師,從背後對法國發動進攻。法國政府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德軍兵不血刃佔領巴黎。6月16日,雷諾政府辭職, 貝當出任總理,決定停戰投降。6月22日,法國與德國簽訂停戰協定。該協定把法國肢解為兩部分,德軍佔領法國北部地區,佔領費由法國負擔,南部由貝當傀儡政府統治,法軍全部解除武裝,重武器交給德國。
法國淪陷後,主戰派、國防部次長戴高樂飛往倫敦,組織法國軍民繼續抵抗。在兩年左右的時間里,法西斯德國軍隊席捲歐洲大陸,先後佔領了奧、捷、波、比、挪、荷、丹、羅等10餘國領土,軍事、經濟實力空前膨脹。
盟軍收復西歐大陸
時過境遷,盟軍經過數年苦戰後終於開始反攻。1944年,盟軍諾曼底登陸後,開始向歐洲腹地進軍。希特勒任命盧格為德軍西線總司令,將駐法兵力增至26個師,企圖阻止盟軍。但這些師兵員和裝備都缺額較大(坦克只有900輛,飛機不足500架)。盧格以14個師防守塞納河口至科蒙一線,10個師防守科蒙到德律特海峽沿岸,2個師駐守布列塔尼半島。
為解放法國西北部,盟軍集中了4個集團軍〔包括24個步兵師,11個裝甲師和4個空降師,4000輛坦克和6500架飛機〕。1944年7月5日,美國第一集團軍率先發起攻擊,突破德軍防線後,向縱深推進50公里,抵達塞納河地區。8月1日, 巴頓指揮美第三集團軍在法國游擊隊配合下,向布列塔尼半島推進,由於德軍抵抗微弱,美軍主力移師東進,轉向巴黎以南塞納河地區突擊。
面對盟軍進攻,德軍第7集團軍試圖反擊,但未成功。盟軍在兩翼繼續發動進攻。到8月底,盟軍全線進抵塞納河,在河東建立登陸場,至此,除個別港口外,盟軍已佔領整個法國西北部。當盟軍逼近巴黎之際,法國抵抗力量和巴黎市民配合盟軍發動武裝起義。經4天戰斗,於8月25日解放巴黎。當天下午,法軍第二裝甲師接受巴黎地區德軍投降。次日, 戴高樂率軍進入巴黎,法國臨時政府成立。
為配合美英軍隊在法國西北部的攻勢,美法聯軍集中10個師、850艘艦船、4700架飛機,在土倫至尼斯之間80公里地段,發起「龍騎兵」登陸戰役。德軍雖以9個師擔任法國南部海岸防禦,但在美、法聯軍登陸地段,德軍僅駐軍5個營,防守十分薄弱。8月15日晨,美、法軍在德軍縱深空投傘兵,僅遇微弱抵抗。至19日,美法聯軍已建立起寬90公里、縱深60公里的統一登陸場,把2500門火炮、600輛坦克、21000輛汽車和16萬人運上岸。
28日,土倫、馬賽相繼解放。9月11日,法軍與從巴黎向東推進的美國第三集團軍先頭部隊會師,留守法國南部的德軍投降。殘余德軍向東北潰逃,退守德法邊界齊格菲防線,法國全部解放。
9月中旬後,西歐戰線已由法國西北部擴大到南起地中海、北至萊茵河口的廣大地區,逼近荷蘭邊界。盟軍統帥部決定:以英、加(拿大)聯軍發起荷蘭戰役,由蒙哥馬利元帥指揮。9月17日,英第30軍在空降兵配合下,向荷蘭奈梅根、阿納姆一線突擊,英第8、12軍從兩翼配合。英軍初期進展順利,20日即進抵奈梅根。由於德軍集中兵力突擊英軍兩側,配合作戰的英、波(蘭)空降兵因使用不當遭受嚴重損失,戰況急劇逆轉,英30軍面臨被合圍危險。9月27日,英軍被迫在萊茵河南岸阿納姆以西轉入防禦。10天後,得到增援的英軍再次發動進攻,在20至40公里正面突破德軍防線,向縱深推進80公里。加拿大軍隊也奪取了布倫和加萊港。10?/FONT>11月,盟軍在德國邊境地區展開「秋季戰斗」,開始把戰場推向德國本土。為避免徹底崩潰,希特勒在阿登地區集中包括黨衛隊坦克第6集團軍在內的「B」集團軍群25個師(25萬人),坦克和自行火炮900輛,企圖以突然反擊挫敗荷、比境內的盟軍,穩定後方,騰出兵力與東線蘇軍交戰。1944年12月16日佛曉,德軍開始反擊。德軍組織一支800人的特遣隊,著美軍軍服,口操英語,佩美式武器,潛入美軍防線進行破壞和騷亂,引起美軍極大混亂。爾後,德軍在數百具探照燈掩護下突然發起進攻,毫無准備的美軍未作有組織的抵抗便倉惶退卻,損失慘重。德軍突破美軍防線後,向馬斯河方向推進。為阻止德軍前進,英美軍調整部署,以航空兵對德軍進行大規模空襲,終於在距馬斯河僅4公里處阻止了德軍前進。
德軍受挫後,仍未放棄反擊計劃。1945年1月1日,德軍出動1000架飛機,轟炸盟軍陣地和機場,炸毀盟軍飛機260架,對斯特拉斯堡盟軍發動攻擊。德軍的新進攻,使戰局再度緊張。盟軍統帥部一面組織反攻,一面由丘吉爾致電斯大林,要求蘇軍提前從東線發動攻勢吸引德軍,以減輕西線盟軍壓力。1月12 日,蘇軍從北起波羅地海,南至喀爾巴阡山長達1200公里的正面,對德軍發起強大攻勢,兵鋒直指柏林。希特勒被迫從西線抽兵東援對付蘇軍,英美盟軍乘機迅速推進,將德軍全部趕回原出發地,德軍在阿登地區的反擊被徹底粉碎。
據統計,此役德軍死傷及失蹤人數達8.2萬人,損失坦克、強擊火炮600輛、飛機1600架、其它車輛6000輛。盟軍損失7.7萬人,被俘及失蹤2.1萬人,大量武器裝備被毀。阿登戰役後,德軍土氣更加低落,徹底喪失了反攻能力,盟軍從此牢牢掌握了西歐戰場主動權。希特勒企圖在西歐取得決定性軍事勝利,迫使盟軍妥協的企圖徹底破產。不久,東、西對進的蘇、美軍隊在易北河會師。蘇軍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殺,法西斯德國滅亡。
歐洲東線: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然進入蘇聯。德國的戰略企圖是:集中兵力,以「閃電戰」從數個方向對蘇實施迅猛而深遠的突擊,將蘇軍主力消滅在蘇聯西部地區,爾後向蘇聯腹地長趨直入,粉碎蘇軍抵抗,進抵阿爾漢格爾斯克、伏爾加河一線,用空軍摧毀烏拉爾工業區,癱瘓蘇聯經濟,從而擊敗蘇聯。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然進入蘇聯。德國的戰略企圖是:集中兵力,以「閃電戰」從數個方向對蘇實施迅猛而深遠的突擊,將蘇軍主力消滅在蘇聯西部地區,爾後向蘇聯腹地長趨直入,粉碎蘇軍抵抗,進抵阿爾漢格爾斯克、伏爾加河一線,用空軍摧毀烏拉爾工業區,癱瘓蘇聯經濟,從而擊敗蘇聯。
戰爭爆發前,德國總兵力約730萬人,侵蘇兵力550萬人(含羅馬尼亞、匈牙利和芬蘭軍隊)。計有190個師(內有19個坦克師、14摩托化師、坦克約4300輛、火炮4.72萬門);空軍作戰飛機4980架;海軍作戰艦艇192艘。德軍的部署是:以「北方」、「中央」、「南方」三個集團軍群分別向列寧格勒、莫斯科、基輔三個方面實施主要突擊,另以德軍「挪威」集團軍、芬蘭集團軍分別向摩爾曼斯克和列寧格勒實施輔助突擊。戰爭開始後,蘇軍總兵力為537.3萬人,部署在西部各邊境軍區的兵力為268萬人,計有陸軍170個師另2個旅,火炮3.75萬門,新型坦克1475輛和大量的舊式坦克,新型作戰飛機1540架以及大量舊式飛機,作戰艦艇396艘。蘇聯計劃以邊境掩護部隊抗擊德軍突擊,保障蘇軍主力展開和集中,然後再以進攻消滅突入之德軍,將戰爭推至敵國領土。整個戰爭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1.6.22-1942.11.18)德軍發動戰略進攻,蘇軍實施戰略防禦。戰爭初期,德軍利用暫時優勢(突然進攻、裝備先進、軍隊已有作戰經驗)和蘇聯判斷失誤、戒備不足的弱點,一舉突破蘇軍防禦,在蘇西部地區推進約600公里,佔領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全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大部,並於9月初封鎖列寧格勒,攻佔基輔。蘇軍最初試圖以進攻對付德軍,但在遭受嚴重挫折和損失後,被迫轉入戰略防禦。9月底,德軍大舉進攻莫斯科,蘇軍在敵後游擊戰爭配合下,以積極防禦疲憊和消耗德軍,於12月轉入反攻,蘇軍勇敢作戰,消滅和擊潰德軍大量兵力。翌年4月,取得了莫斯科會戰勝利,初步穩定了戰局,粉碎了德國「閃電戰」企圖。1942年5月,蘇軍在哈爾科夫和克里木作戰失利。德軍加緊向斯大林格勒和外高加索進攻,企圖從東南方向迂迴莫斯科,佔領蘇聯石油產地巴庫和頓巴斯,蘇軍被迫再次轉入防禦。經過激烈頑強的戰斗,至11月,蘇軍守住了斯大林格勒,從而為集結兵力,轉入戰略反攻創造了條件。
第二階段(1942.11.19-1943.12)蘇軍展開戰略反攻,蘇德戰場形勢發生根本轉折。1942年,蘇聯國民經濟轉入戰時軌道,軍工生產能力已恢復並有較大發展。提供給軍隊的新式裝備逐漸增多,美英也向蘇聯提供大批武器裝備。中國抗日戰爭牽制了日軍主力,大大減輕了蘇聯後顧之憂。在這種情況下,蘇軍於11月在斯大林格勒開始大規模反攻,1943年2月,蘇軍合圍並殲滅了德軍精銳部隊鮑羅斯兵團,根本扭轉了蘇德戰場局勢。爾後,蘇軍又向頓河上游、庫爾斯克方向和哈爾科夫方向發展進攻。同年1月,蘇軍突破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在外高加索方向轉入進攻。4月初,解放北高加索大部分地區。7、8月間,蘇軍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又取得重大勝利。從此,蘇軍奪得戰略主動權,德軍被迫轉入全面防禦。8月,蘇軍在盧基到黑海長達2000多公里的戰線上轉入全面進攻,到11月份,已收復近一半失地,
解放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基輔等城市。
第三階段(1944.1?/FONT>1945.5.5)蘇軍全面戰略進攻,法西斯德國徹底失敗。1943年,美英軍隊在義大利南部登陸,開辟第二戰場,歐洲各國人民抵抗運動和起義風起雲涌。德國企圖以戰略防禦拖延對蘇戰爭,以便同英美單獨講和。為徹底擊敗德國,蘇軍開始從巴倫支海到黑海的整個蘇德戰場發起進攻,連續進行解放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地區戰役、白俄羅斯戰役等一系列大規模進攻戰役,殲滅大量德軍,收復全部失地,佔領芬蘭和挪威部分國土,並攻入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國國土。上述各國和阿爾巴尼亞人民抗德武裝力量,在蘇軍支援下紛紛光復國土。1945年春,蘇軍在波羅地海至多瑙河全線發起進攻,先後進行了維斯瓦河棗奧得河戰役、東普魯士戰役等進攻戰役,4月16日,蘇軍攻城集團在強大地空火力支援下,對柏林發起總攻,消滅殘余德軍,佔領德國東部和奧地利東部。5月2日,蘇軍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殺。8日,法西斯德國無條件投降。
在長達4年的衛國戰爭期間,蘇軍共消滅和擊潰德國及其盟國軍隊607個師,佔德軍及其盟軍在整個戰爭中損失的全部師數的77.5%以上。德軍死傷達1000萬人以上,其2/3的武器裝備被蘇軍繳獲和擊毀。蘇軍戰斗減員1600萬人,平民傷亡超過2000萬人。蘇聯為戰勝法西斯德國做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戰場: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帝國主義戰爭的完全勝利。中國人民在戰爭中付出了巨大代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平民共傷亡1800餘萬,軍隊傷亡380萬人,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1000多億美元。日軍被中國軍隊殲滅133萬餘人(不包括在東北地區前6年傷亡數和在滇緬作戰中被中國軍隊斃傷數)。日本戰敗後,向中國軍隊投降的日軍共128萬。
1931年9月18日,占據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突然向當地中國駐軍(東北軍)發動進攻。由於國民黨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中國駐軍不戰而退。僅4個月時間,東北全境淪陷。東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組織抗日武裝,東北軍部分愛國軍人組成「抗日義勇軍」,堅持游擊戰爭,不斷打擊日軍。1933年1月,日軍開始進攻華北,馮玉祥將軍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將日軍逐出察境。但由於蔣介石與日軍重兵威脅、夾擊,同盟軍失敗。至1935年底,日軍控制了河北、熱河、察哈爾和綏遠省廣大地區。1937年7月7日,日軍又向駐守北平南郊盧溝橋的中國軍隊發起進攻,遭到國民黨駐軍堅決抵抗,從此中國進入全面抗戰階段。 由於當時特殊的歷史條件,中國抗日戰爭從一開始就形成兩個戰場: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正面戰場上,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救亡運動推動和英、美支持下,在抗戰初期積極抵抗日軍,進行了一系列規模較大的戰役,如忻口戰役、淞滬戰役、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和廣州會戰等,給日軍以重大殺傷和消耗。台兒庄一戰,國民黨第5戰區司令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一舉殲敵萬余,給日軍以沉重打擊。但是,由於國民黨政府和軍隊執行片面抗戰路線,採取消極防禦的作戰方針,數百萬軍隊在日軍壓力下節節敗退。至1938年10月,北下、天津、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及江蘇、安徽、河南、江西、廣州、廣東、湖北等省大片國土相繼淪於敵手,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生死關頭。
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時刻,經長徵到達陝北的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全面抗戰路線。1936年12月12日,抗日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以「兵柬」形式扣押蔣介石,逼迫蔣同意聯合中共抗戰。伺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新四軍,奔赴抗戰前線,先後取得了平型關戰斗,雁門關伏擊戰、夜襲陽明堡等重大勝利,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日軍佔領廣州、武漢後,由於戰線過長,兵力不足,後方屢遭八路軍、新四軍打擊,1939年以後,基本停止了對國民黨正面戰場的進攻,將主力轉用於敵後解放區戰場。抗日戰爭的主戰場轉移至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根據地,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為解除後顧之憂,日軍從1939年底開始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盪」作戰,推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為粉碎日軍「掃盪」,八路軍以破壞正太鐵路為目標,發起「百團大戰」。戰役自1940年8月開始至12月止,共斃傷日偽軍4萬餘人。日軍遭此嚴重打擊後,遂將敵後八路軍、新四軍作為主要作戰對象,集中優勢兵力,反復以「清剿」、「掃盪」形式破壞敵後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的時期。由於敵強我弱,斗爭殘酷,八路軍、新四軍由50萬銳減到40餘萬,大批根據地復淪於日偽軍之手。八路軍、新四軍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仍堅待敵後抗戰,牽制了大批日軍。
1941年12月9日,國民黨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2年1月,中、蘇、美、英等26國簽署《聯合國宣言》,結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4年4月至12月,日軍發起打通大陸交通線作戰,先後奪取了平漢路南段、粵漢和湘桂3條鐵路干線,國民黨軍隊接連失利,丟失大片國土。與此同時,日軍繼續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掃盪」。八路軍執行「敵進我退」方針,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到處打擊敵人,不斷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積小勝
為大勝,逐步改變敵強我弱的力量對比,粉碎了日軍「以戰養戰」的企圖。1944年,各敵後抗日武裝開始對日軍局部反攻,消滅日偽軍20餘萬人,光復大片國土。這些勝利,不僅有力地支援了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的作戰,而且有利於盟軍在太平洋戰場對日軍的戰略反攻。
1945年春,八路軍、新四軍繼續對日偽軍進行攻勢作戰,取得重大勝利。抗日根據地發展到19塊,總面積95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八路軍、新四軍發展到91萬人(另有民兵200萬人)。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擴大,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對日軍佔領的中心城市、交通線的戰略包圍。1945年5月,蘇、英、美盟軍取得徹底戰勝德、意法西斯的偉大勝利,日本法西斯陷於孤立無援的困境。在有利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根據地軍民對日軍發起大反攻。在中國軍民全面反攻;蘇軍進入中國東北消滅日本關東軍;英、美軍隊直逼日本本土的聯合打擊下,日本軍事力量迅速瓦解。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中國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取得最後勝利。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帝國主義戰爭的完全勝利。中國人民在戰爭中付出了巨大代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平民共傷亡1800餘萬,軍隊傷亡380萬人,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1000多億美元。日軍被中國軍隊殲滅133萬餘人(不包括在東北地區前6年傷亡數和在滇緬作戰中被中國軍隊斃傷數)。日本戰敗後,向中國軍隊投降的日軍共128萬。

太平洋戰爭:

1940年以後,日本為擺脫侵華戰爭僵局,改善戰略態勢,決定乘歐洲戰事正酣之機,奪取英、美、荷在亞洲的殖民地,掠奪東南亞戰略物資,建立「大東亞共榮圈」。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在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率領下,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取得重大戰果,使美太平洋艦隊失去戰鬥力。遂後,日軍轟炸菲律賓,登陸馬來亞,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法西斯同盟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進行的旨在粉碎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戰爭。

1940年以後,日本為擺脫侵華戰爭僵局,改善戰略態勢,決定乘歐洲戰事正酣之機,奪取英、美、荷在亞洲的殖民地,掠奪東南亞戰略物資,建立「大東亞共榮圈」。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在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率領下,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取得重大戰果,使美太平洋艦隊失去戰鬥力。遂後,日軍轟炸菲律賓,登陸馬來亞,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

戰爭開始後,日本調用11個陸軍師團,艦船205艘,飛機2300架,共約40萬人。在半年多時間里,日軍先後侵佔了泰國、香港、馬來亞、菲律賓、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緬甸、索羅門群島及阿留申群島部分地區。美國由於缺乏戰爭准備,初期遭受嚴重損失。在對德、日兩面作戰的情況下,美國執行先歐後亞的作戰方針,在太平洋地區進行防禦和牽制性作戰,然後視歐戰結局,再行反攻。1942年3月,美國建立了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兩個戰區司令部(總司令分別為尼米茲和麥克阿瑟),開始局部反攻。美國海軍在珊瑚海海戰中。首挫日軍,迫使日軍停止向莫爾斯比港推進。不久,又在中途島海戰中給予日本聯合艦隊沉重打擊,一舉擊沉日軍4艘航空母艦,掌握了作戰主動權。同年8月至次年2月,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群島登陸與日軍展開激烈爭奪戰,重創日本陸海軍,戰略形勢發生根本轉變。

此後,日美雙方在太平洋中部島嶼展開激烈海空戰。不久,美軍收復阿留申群島的阿圖島和基斯卡島。1943年11月,美軍轉入全面進攻。麥克阿瑟一路由新幾內亞西進爾後北上,尼米茲一路經中太平洋特魯克群島西進,向菲律賓方向分進合擊,切斷日本往南洋的海上交通線。日本雖竭力增兵,但由於戰線過長,兵力分散,終無法挽回敗局。1944年,美軍控制中太平洋,佔領馬紹爾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登陸菲律賓。1945年初次占沖繩,取得進攻日本本土前進基地,美英海空軍加強對日本本土戰略,轟炸和海上封鎖。5月8日,德國投降,日本徹底孤立。8月6日和9日,美國在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造成數十萬平民傷亡。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進軍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中國抗日軍民發起全面反攻。在各國軍民共同打擊下,日本侵略軍迅速崩潰。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伊始,日軍偷襲珍珠港。對掩護和保障其前進戰略計劃的實施有重要意義,但卻因此把美國拖入了戰爭,是戰略上的失策。太平洋戰爭中,雙方海軍艦隊核心已由戰列艦讓位於航空母艦。戰爭結果表明:艦載航空兵對確保海上交通線和掌握制空權、制海權有重大意義,用快速航空母艦編隊消滅日軍海空部認、在強大火力掩護下實施越島作戰,是美軍取得太平洋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

⑶ 電影百團大戰內容概括50字

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戰場進入最艱難時期。歐洲戰場,納粹軍隊閃擊波蘭後,連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挪威。1940年6月14日,號稱世界列強之一的法國投降,希特勒在凱旋門前閱兵,叫囂將實施「海獅行動」,進攻英國。

一直支持中國的蘇聯,為避免兩面受敵,只能和日本簽署滿蒙邊界停火協議。而在中國,正面戰場上的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為了抵抗日軍的進攻,殘酷的棗宜會戰中,中將張自忠(鄧超飾)以身殉國,江漢平原以至華中大部又落入日本人之手。

中國陝北延安,在日軍轟炸機頻繁的轟炸下,毛澤東(唐國強飾)早團、朱德(王伍福飾)等中共領導人為中國的前途命運憂心忡忡。他們決定在這個時候,共產黨和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要挺身而出,要打破亡國和投降的論調,要為世界反法西斯戰場注入希望,要向侵犯中國的日軍打下當頭一棒。

而遠在山西敵後的八路軍總部,副司令員彭德懷(陶澤如飾)和副參謀長左權(劉之冰飾)也在為如何執行中共中央的精神,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而周密、細致、緊張地籌劃、准備著……

(3)八路軍是怎麼對抗英國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紀念拍攝此片。

史料中的百團大戰不僅對中國抗日戰場上的局勢意義重大,對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同樣意義重大,改變了整個抗日的格局。製作組選擇用電影的藝術手段,希望讓更多的年輕人能了解這段歷史。

主要角色介紹

1、彭德懷——演員 陶澤如

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一聲令下,一顆顆紅色攻擊信號彈騰空而起,劃破了夜空。剎那間,在華北5000里交通線上,八路軍105個團、20餘萬人全線出擊,撲向日軍控制的車站和據點,槍聲、爆炸聲響徹華北,威震中外的「百團大戰」打響了。

2、左權——演員 劉之冰

抗日戰爭爆發後,左權歷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協助指揮八路軍。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軍發動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左權不僅謀劃整個戰役的組織、參謀工作,而且還親臨第一線指揮作戰。在百團大戰的陸譽橘第三階段,他協助彭德懷出色地指揮了關家堖戰役。

3、姚尚武——演員 印小天

從張自忠部下的國民黨士兵轉變成彭德懷指揮的八路軍一員,從認為「穿皮鞋的比穿布鞋的」虛困更能打仗,到被人民戰爭的威力所震撼。

4、梁山——演員 吳越

「有血性」的女漢子,是那個殘酷戰爭年代的女軍人群像縮影,從縣游擊大隊的政委,到被歸到新編第七團,強大組織能力的她在犧牲前絲毫不會流露出一個女性的柔弱。

5、張自忠——演員 鄧超(客串)

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將領出戰,東渡襄河,率部北進,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里村被日寇包圍。激戰到16日,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張自忠所部全軍覆沒。

⑷ 二戰中國戰場有哪些戰役

1、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1937年7月28日,日軍猛攻北平南苑,守軍將領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和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先後殉國。次日,北平失陷。30日,天津失陷。

2、淞滬會戰

1937年8月13日,上海南火車站的日軍首先遭到國軍轟炸,雖然日本方面派出上海派遣軍(三個月後增加到50萬人),開始向上海進攻;中華民國則派出中央軍精銳和大批內地省份部隊(包括川軍、滇軍、桂軍、粵軍、湘軍等)合計70萬人,與日軍血戰三個月之久,粉碎其「三月亡華」之戰略,此即為淞滬會戰。指揮凇滬會戰的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先是馮玉祥,後蔣介石親自兼任。

淞滬會戰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3、太原會戰

1937年9月中旬,太原會戰爆發,在第二戰區司令官閻錫山領導下,八路軍第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取得了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等戰役的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太原會戰歷時2個月,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顯著的一次會戰。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4個半師團共14萬人,傷亡近3萬人。中國軍隊參戰總兵力6個集團軍計52個師(旅)共28萬餘人,傷亡10萬人以上。最後會戰以中國失利告終,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的正規戰爭宣告結束。

4、南京保衛戰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佔南京。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首都衛戍部隊司令長官,部署南京保衛戰。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南京各城門先後被日軍攻陷,守軍節節抵抗,犧牲無數。

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5、徐州會戰

1938年1月至5月,中日雙方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間的台兒庄大戰最為著名,因圍殲日軍一萬餘人,史稱之為台兒庄大捷。

在徐州會戰期間,中國軍隊傷亡合計6.5萬餘人,日軍在徐州會戰中傷亡在2.6萬人以上。徐州會戰對日軍給予了巨大的打擊,大大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中方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

⑸ 百團大戰梗概

在1940年下半年,百團大戰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二九師和晉察軍區等共一百零五個團二十餘萬碰賣兵力,對華北地區的日偽軍發動了一次進攻戰役。

這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斗1800餘次,攻克據點2900餘個,殲滅日偽軍45000餘人,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鬥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

按八路軍總部原來規定,參戰兵力不少於22個團。但戰役發起後,由於八路軍廣大指戰員和抗日根據地民眾痛恨日軍的「囚籠政策」,參加破擊戰的積極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

計晉察冀軍區39個團、第129師(含決死隊第1、第3縱隊等)46個團、第120師(含決死隊第2、第4縱隊等)20個團,共105個團20餘萬人,還有許多地方游擊隊和民兵參加作戰。 (全部加起來可能200個團都不止)

1940年8月,八路軍指揮部動員了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地區兩千多千米的戰線上,對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大規模攻擊,拔掉了敵人靠近根據地的碉堡、據點,炸毀了鐵路、橋梁、公路,使日軍的交通線癱瘓。



(5)八路軍是怎麼對抗英國擴展閱讀:

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敵華北方面軍的「囚籠政策」,對日軍震動極大 。經過這一戰役,日軍內部進行了深刻的反省,總結經驗教訓 ,對情報機構進行了空前的改革和加強,進一步明確了在華北作戰以中共軍隊為重點的指導思想。

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部把此役稱為挖心戰,每年8月20日,作為挖心戰紀念日。

百團大戰推遲了日本的南進步伐 ,但由於戰役規模和持續時間,都超過了部隊和根據地補給能力的限度,部隊消耗過大,在日軍報復「掃盪」時,已相當疲勞,因此對日軍打擊不力,使根據地遭到嚴重的摧殘和破壞,加重了以後的困難。

在有些地區,如太岳、平西抗日根據地,開始出現縮小現象。正因如此,中共黨內關於應否發動百團笑肢逗大戰發生爭議。在華北座飢罩談會上,百團大戰問題被提出討論,並受到尖銳指責。

⑹ 中國與這21個國家分別打過哪些仗

美國軍隊 三次交戰損失慘重 在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上,我軍曾與美軍三次交戰,而且都是在國外,第一次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是抗美援越戰爭,第三次是支援寮國抗美防空作戰。平型關戰役是八路軍首次與日軍大規模交鋒。在平型關戰役中,八路軍115師打敗了日本號稱「陸軍之花」的日軍第五師團二十一旅團。此次戰役的重要意義在於打破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八路軍第二個成名仗是夜襲陽明堡。1937年10月19日深夜,八路軍一二九師七六九團襲擊了山西代縣陽明堡日軍飛機場,擊毀機場上的24架飛機,消滅日軍機場衛隊100多人,在全國引起轟動,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八路軍第三個成名仗是黃土嶺大敗日軍獨立混成旅團,擊斃日軍旅團長「名將之花」阿部規秀。阿部規秀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此事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英國軍隊——與我軍兩次交戰均丟盔卸甲英軍與我軍首次交戰是在1949年4月20日渡江戰役期間,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紫石英號軍艦無視警告擅自闖入長江下游水域前線地區,從而引發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炮兵陣地與英國皇家海軍重巡洋艦的軍事沖突。我軍立即予以還擊。三次交火,英紫石英號重巡洋艦重傷擱淺,英國海軍遠東艦隊「伴侶」號驅逐艦(HMS Consort)、「倫敦」號重巡洋艦(HMS London)、「黑天鵝」號護衛艦(HMS Black Swan)迅疾增援皆被我炮兵擊退。此後,雙方就事件責任及「紫石英」號被扣問題展開接觸和談判。7月30日,「紫石英」號趁夜逃走,途中與人民解放軍炮兵再度交火。31日,「紫石英」號乘機逃離長江口,再未敢進入中國內河。這次事件也標志著列強在中國「炮艦外交」時代的終結。 一年後,朝鮮戰爭爆發。同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中國再次遭遇老對手——英國。這次在異國戰場,英國遭受到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與中國人民交手的最慘重失敗。英聯邦第一師第二十八旅的「皇家蘇格蘭團」、英聯邦第二十九旅的「格洛斯特營」和「皇家重型坦克營」三支「王牌」部隊主力盡數被中國人民志願軍消滅殆盡。如1951年10月3日,朝鮮馬良山,中國人民志願軍只用了3個多小時就將英軍「皇家蘇格蘭團」第一營1701名官兵殲滅,俘虜46名英國軍官。還比如1951年4月24日的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六十三軍一八七師五六○團在雪馬里使英軍「格洛斯特營」成為瓮中之鱉。雪馬里戰斗,志願軍六十三軍殲滅英軍第二十九旅「格洛斯特營」和一個炮兵隊、一個重型坦克連,斃敵中校營長以下官兵129人,俘敵副營長以下459人。在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共俘虜英軍961人,雪馬里戰斗佔了近一半。此戰中,志願軍戰士劉光子一人活捉了63名英軍,創造了朝鮮戰爭中一人俘獲戰俘最高記錄,榮獲了志願軍總部授予的「孤膽英雄」稱號。
法國軍隊——與我軍兩次交戰均慘敗收場 1950年底,中國顧問團協助越南軍隊准備進行邊界戰役,經過七晝夜連續激戰,越軍全殲法軍兩個精銳兵團3000餘人。後來,越南軍隊與法軍的紅河戰役、東北戰役、寧平戰役、西北戰役、上寮戰役等都是由團長韋國清帶領的軍事顧問團協助展開的。
印度: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是中國迫不得已進行的一場戰爭。此次反擊戰,印軍傷亡人數是我軍的3倍多。 南越:1974年1月,南越的「陳慶瑜」號、「陳平重」號、「李常傑」號驅逐艦和「怒濤」號護衛艦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展開了西沙海戰。結果,「怒濤」號護衛艦沉人海底,「陳慶瑜」、「陳平重」、「李常傑」號驅逐艦受到重創,僥幸逃生。西沙之戰,我軍打退了敵人對琛航、廣金兩島的進攻,收復了被南越軍搶占的甘泉、珊瑚、金銀三島。
越南:西沙海戰後,我軍在1979年至1989年進行了長達10年多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並最終取得了勝利。
蘇聯:蘇聯邊防軍挑釁珍寶島、血戰珍寶島、兵敗珍寶島;解放軍扞衛珍寶島、鏖戰珍寶島、得勝珍寶島。中蘇之戰,歷史自有評說。但中國領土雖大,沒有一寸是多餘的!

⑺ 近代歷史上中國人民是如何反抗外來侵略的

以抗日戰爭為例

1933年1月1日,日軍開始進犯山海關,把侵略矛頭指向了華北。

1933年5月,原西北軍將領馮玉祥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5月31日,中日簽署《塘沽協定》,國民革命軍退出熱河和冀東,日本打開了通往華北的大門。11月,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將領發動福建事變,事變最終失敗,蔣介石撤銷了十九路軍的番號。

1935年,日本策劃製造華北事變,妄圖把華北變為第二個偽「滿洲國」;6月11日,梅津美治郎就華北問題提出備忘錄;7月6日,何應欽復函全部承認日方要求,實際形成《何梅協定》。

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於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八一宣言》),呼籲全國各黨派、各階層、各軍隊團結起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1935年8月5日,日本外相廣田弘毅提出對華三原則。9月,日本再度製造輿論,要求「華北五省(察哈爾、綏遠、河北、山西、山東)自治」。11月25日,日本策動的,由宋哲元為委員長的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舉行抗日救國遊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一·二九運動掀起全國抗日救國運動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1936年2月26日,日本發生二·二六事件,日本法西斯軍事獨裁政權形成。

1936年5月,宋慶齡、沈鈞儒、鄒韜奮、陶行知、章乃器等愛國民主人士發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隨後,中共中央發布《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放棄了「反蔣抗日」的口號。

1936年6月至9月,中國國民政府和中國國民黨內部的地方實力派爆發兩廣事變,事件幾乎觸發了一場內戰,但是最終以雙方達成政治妥協而和平結束。

9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黨內指示,明確提出黨的總方針是「逼蔣抗日」。

(7)八路軍是怎麼對抗英國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始終存在著兩個戰場,即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和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兩個戰場在中國抗日戰爭中逐漸形成,在戰略上相互配合。

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始終是中國抗戰的重要戰場,在全民族抗戰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國性抗戰開始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立即投入抗日斗爭。八路軍剛開赴前線時,主要是直接在戰役上配合國民黨軍隊作戰。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後,八路軍在敵後實施戰略展開,發動獨立自主的敵後游擊戰爭。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此時在中國正面和敵後戰場上,國共抗日軍隊一共抵抗著日軍57個師團,超東南亞加上太平洋戰場的日軍總數。中國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

閱讀全文

與八路軍是怎麼對抗英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1萬盧比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971
越南盾薯片多少錢 瀏覽:485
蘇聯支援越南多少人 瀏覽:737
印尼的什麼方便麵好吃 瀏覽:906
越南有多少公務機回國 瀏覽:385
如何解決越南兒童的營養不良問題 瀏覽:31
中國駐美國大使說了什麼 瀏覽:811
牙叔怎麼像印度人 瀏覽:100
印尼盾五百條是多少 瀏覽:309
為什麼軍演時空襲伊朗 瀏覽:554
在超市裡買的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365
越南在哪裡修建飛機場 瀏覽:269
如何做越南海鮮醬 瀏覽:956
孟晚舟為什麼賣原件給伊朗 瀏覽:790
大新縣城哪裡有越南小商品賣 瀏覽:640
印尼普頓券商是什麼意思 瀏覽:465
中國聯通機頂盒變磚怎麼修復 瀏覽:894
恆河上游多少水來自中國 瀏覽:481
印尼簽證怎麼延期 瀏覽:831
南寧如何到越南 瀏覽: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