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三大產業比重
英國各主要產業中,第一產業佔GDP的比例為0.52%,第二產業佔GDP的比例為18.57%,第三產業佔GDP的比例為80.91%。
不單單是英國,整個歐美發達經濟體都在去實體化或者說叫做產業空心化的現象。
發達國家這三大產業中,服務業的比重一般都佔到了70%以上,甚至更高。這意味著製造業產值的比重在30%以下,甚至更少。
英國、法國、美國第國家第三產業比重都接近80%,第二產業比重約為20%。以產業立國的日本,第二產業的比重也不足30%。甚至巴西、印度、土耳其等發展中國家第三產業的比重都超過60%。
第三產業包括: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等行業。
② 現在英國的經濟支柱有哪些
英國的支柱產業照理是金融。其他製造業等實體經濟不出名是因為不及金融占的比重大,還有就是英國佬的腦子不太正常,科技相對高端,造出來的東西你日常生活中用不上。賓利,捷豹,邁凱輪,蓮花這樣的豪車和超跑依然是英國本土在生產。MG,羅孚,路虎因為經營不善,賣給了中國和印度變成你現在能在大街上看到的街車,但他們依然是英國老品牌。其他更高端的產業,比如,勞斯萊斯已經不怎麼做車了,它包下了世界上幾乎所有民航機型的發動機,坐飛機的時候記得看看發動機上兩個R疊在一起的標志。
③ 歐洲大部分國家的支柱產業
許多國家的旅遊收入已經成為經濟支柱。第三產業特別發達。
④ 英國的第二產業相對有所縮減,但第三產業卻有也個很大的發展,這是為什麼
英國把更多的製造業移到國外,而向國外輸出技術或是其他產品。事實上他的經濟收益沒有減少,所以第三產業依然發展迅猛。
第三產業即各類服務或商品。公共服務業,(政治文化業、大型或公辦教育業、大型或公辦醫療業、公辦行政、管理業、公辦金融業、公辦咨詢收費業、聲優動漫製作事務所、公辦客運業、管理人員、科研教育或培訓業、人力資源事務所、大型糧棉油集中購銷業、民族宗教、影視媒體事務所、兵役、)。
(4)英國的什麼產業擴展閱讀
第二產業是包括各類專業工人和各類工業或產品,如注塑工、操作工、壓鉚工、縫紉工、焊工,是國民經濟中的一個產業部門,與第一產業(直接從自然界獲取產品的物質生產部門,如農業、牧業)、第三產業(從第一、第二產業物質生產活動中衍生出來的提供勞務的部門)相區分,按「三次產業分類法」,第二產業包括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等。
發達國家的工業日益向知識技術密集型工業發展,戰後相當一段時間,發達國家以發展資源密集型與資本密集型工業為主,把勞動密集型工業轉移到工資低廉的發展中國家。70年代以來進一步調整產業部門結構,尖端技術工業猛增,比重上升,而資源密集型工業再一次向外轉移。發展中國家多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次為資源密集型,而新興的工業化地區,已開始向技術密集型工業轉移。總之這已成為世界工業發展的總趨勢。
戰後世界工業生產地域也發生很大變化,其基本特點是:
工業生產向大型化、系列化和綜合化發展。大型化、系列化是戰後工業分布規模的主導方向。根據地域發展條件,以一二個工業部門為主導,多發展成綜合性聯合生產基地,是工業地域部門結構的特點。
⑤ 英國的主要產業
乳畜業。
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
英農牧漁業主要包括畜牧、糧食、園藝、漁業,可滿足國內食品需求總量含凳的近2/3。而農業在英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不到1%,從業人數約45萬,不到總就業人數的2%,低於歐盟國家5%的平均水平,低於其它主要工業國家。
農用土地佔國土面積的77%,其中多數為草場和牧場,僅1/4用於耕種。農業人口人均擁有70公頃土地,是歐盟平均水平的4倍。英是歐盟國家中最大捕魚國之一,捕魚量占歐盟的20%,滿足國內2/3的需求量。
(5)英國的什麼產業擴展閱讀
英國每年4月1日開始新的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支出包括公共支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開支)、支付債務利息和財務調整。財政預算收入含直接稅、間接稅和國民保險稅段老耐收入三項。
倫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擁有現代化金融服務體系,從事跨國銀行借貸、國際債券發行、基金投資等業務。
同時也是世界最大外握春匯交易市場、最大黃金現貨交易市場、最大衍生品交易市場、全球第三大保險市場、重要船貸市場和非貴重金屬交易中心,並擁有數量最多的外國銀行分支機構或辦事處。倫敦金融城從業者近40萬人,共有550多家跨國銀行、170多家國際證券公司在倫敦設立了分支機構或辦事處。
⑥ 對英國影響最大的產業是什麼
英國的最模穗大產業是服務業,包括金融、零售、旅遊、咨詢等。英國的政治、經濟、金融等因素都會對服務業產生影響。例如,英國脫歐會畝槐對金融服務業、貿易、移民等產生影響;英國的經濟增長、稅收政策、消費者信心等也會對零售、旅遊等服務業產生影響迅碼友。因此,英國的政治、經濟穩定與否對其最大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⑦ 英國和日本的經濟支柱分別是什麼
英國和日本的支柱產業,比較相似。
英國的支柱產業是:汽車,飛機,機電,電子,化工,石油,天然氣,金融。
日本的傳統支柱產業是:汽車,電子,機電,化工。
------
但是,日本近年,意識到日本的傳統支柱產業,已經不足以讓日本立國。
所以,日本近年,開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例如:
IT行業,服務業,旅遊業,多媒體(影視動畫),醫療美容療養,人工智慧,
而英國則表現的相對傳統,在這些新興產業的發展上,沒有像日本那樣成績顯著。
⑧ 英國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不少600字)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和開放思想的社會。英國是世界經濟強國之一,其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五。英國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服務業和能源所佔的比重不斷增大,其中商業、金融業和保險業發展較快。 旅遊業是英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年產值700多億英鎊,旅遊收入佔世界旅遊收入的5%左右。與以風光旅遊為主的國家不同,英國的王室文化和博物館文化是旅遊業的最大看點。主要旅遊點有倫敦、愛丁堡、加的夫、布賴頓、格林威治、斯特拉福、牛津、劍橋等。英國是世界第四大貿易國,貿易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5%以上,商品和勞務出口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 英主要出口機械、汽車、航空設備、電器和電子產品、化工產品和石油,主要進口原材料和食品。英國還是世界第六大海外投資國和第六大對外援助國。倫敦是世界性金融和貿易中心。旅遊業是英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 2001年,旅遊業產值達728億英鎊;從旅遊收入上計算,2001年,英國是世界第七大旅遊國,收入佔世界旅遊收入的3.4%。2002年3月,從業人員205.6萬,其中自由職業者約為14.8萬人。2001年英國國內旅遊產值約595億英鎊。2001年,到英國的外國遊客達2280萬,比2000年減少9%。其中西歐遊客比上年減少8%,為1287萬人,北美遊客比上年減少13%,達423萬人,其他地區遊客減少9%,達375萬,海外旅遊總收入為 113億英鎊。商務旅遊收入34億英鎊,占海外旅遊總收入的30%,並有繼續發展趨勢。2001年,國內遊客收入595億英鎊。2000年,全英酒店業總營業額為566億英鎊,比2000年增長7.2%。2001年,全英有各類旅館6萬多家;注冊餐飲業企業有51500家,總營業額為182億英鎊,比 2000年增長12.1%;各類酒館共有約49500家,自1990年以來減少8%。2001年2月瘋牛病的爆發和「9·11事件」嚴重影響英國旅遊業,損失達150億英鎊。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業、零售業、旅遊業和商業服務(提供法律及咨詢服務等)。近年來發展迅速,到2001年底從業人員達2280萬,占總就業人口的77.5%。2001年總產值比2000年增加1%,其增加值占國內總產值增加值的71.4%。倫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從事跨國銀行借貸、外匯交易、國際債券發行、基金投資等業務,同時也是世界最大保險市場,最大黃金現貨交易市場及船貸市場以及重要非貴重金屬交易中心。 金融業是英國貿易平衡的主力,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以上,從業人員100多萬,達到創紀錄的132億英鎊。工黨政府執政後首次進行金融監管改革,並於1998年6月成立了金融服務管理局,取代原先英格蘭銀行的監管職能。英國政府鼓勵外國向英國投資,並將其視為引進新技術、新產品、新的管理方法和提高就業、增加出口的有效途徑。近年來,英國成為外商在歐洲投資的首選地。2001年,英國吸引外國投資總額538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美國是英國的最大投資國,投資額佔48.4%,其次是德國、加拿大和日本,分別佔8.2%、6.4%和5.9%。投資領域包括汽車、通訊、信息、電子、醫療設備、金融服務、食品、飲料等。投資形式為收購、兼並現有企業、擴建已有生產廠、建立科研基地或跨國公司區域總部等。2000年,外國在英直接投資862億英鎊,證券投資1746億英鎊,其他投資2818億英鎊。
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並且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英國擁有大量的煤、天然氣和石油儲備;英國的主要能源生產大約占總GDP的10%,在工業國家是算非常高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最大,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倫敦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盡管英國仍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的製造地,工業的重要性不斷下降。
英國的教育、學術研究和科學研究亦處於世界領導地位,舉世聞名的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都位於英國,是美國以外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樞紐。英國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慕名前來升學,不僅為國家帶來豐厚的外匯,也為這個屬知識型經濟體系的國家吸納不少人才。
⑨ 英國工業情況怎麼樣 英國的工業怎麼樣
就整個國民經濟結構而言,戰後英國經濟的發展呈明顯的去工業化趨勢,服務業增長迅速,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從20世紀50年代初的大約一半上升至20世紀90年代末的約2/3,到2013年超過了3/4(78%左右);而物質生產部門無論是就業人數還是產值都呈大幅下降趨勢,尤其是作為生產率增長潛力較大部門的製造業,其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由20世紀50年代初的超過1/3降至1997年的1/5,到2013年進一步降至10%左右;建築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6%,而能源工業、采礦業以及供水和廢水管理等公共事業合起來所佔比例為4.5%。
英國工業產出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之所以一直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在於,與經濟增長的總體趨勢相比,工業產出的增長速度十分緩慢,如果以2009年的產出為基準(指數為100),則1997~2007年,實際工業產出指數僅從110增加到了113。始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更是對英國生產部門造成了沉重打擊:截至2013年初,工業產出比金融危機前減少了15%,特別是采礦業產出大幅度下滑。
英國各個工業部門內部的發展也很不平衡。就製造業敬肢世而言,化工、電子、儀表、航空、汽車等新興工業部門發展較快,而冶金、紡織、造船等傳統部門則發展緩慢,或停滯不前甚至呈下降趨勢,其中紡織業最不景氣。英國的高新技術產業比較發達,許多產品的製造和出口都處於世界亮肢領先地位。
電子和光學設備、人造纖維和化工產品,特別是制葯行業仍保持著雄厚的實力。生物制葯、航空和國防工業是其研發重點,也是英國最具創新性和競爭力的部門。與製造業相比,采礦業的發展不平衡狀況更加突出:採煤業生產大幅度下降,而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在內的其他採掘部門則增長迅速。
推薦專題》》英國國家常識飢灶簡介
⑩ 英國經濟體制
英國經濟體製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
英國的農業高度集中,高度機械化,並且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英國擁有大量的煤、天然氣和石油儲備。英國的主要能源生產大約占總GDP的10%,在工業國家是算非常高的。
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最大,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倫敦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
盡管英國仍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的製造地,工業的重要性仍不斷下降。
(10)英國的什麼產業擴展閱讀:
自1973年起,英國是歐盟會員國。 1980年代,在撒切爾夫人政府的管治下,大多數在1940年代被國有化的、在工業和服務業上的國有企業都被重新私有化。英國政府只擁有少數工商產業,英國皇家郵政是其中一例。
英國經濟正經歷150多年來最長的持續增長時期,自1992年以來每個季度都有增長。在通貨膨脹、利率、和失業率方面都保持了較低的水平,也使英國成為歐盟中最強的經濟體之一。因此,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英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在歐盟國家中位列第十二名。
但是,與其他英語國家一樣,其收入不平衡水平高於許多歐洲國家。盡管石油收入不菲,英國仍具有世界第三大經常賬戶赤字。 盡管英國的人均勞動生產率近20年來顯著增長,並超過了德國的生產率,但仍落後法國工人每周35小時工作時間的水平約20%。
英國的平均每小時勞動生產率位於舊歐洲15國的平均水平。 英國在人類發展指數中位列第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