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6年英國拍賣圓明園被毀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後以176萬天價成交
「生機盎然的荷花池上,佇立著宏偉的君廟,一尊琉璃寶塔屹立於側,清風流雲下還有詩情畫意的曇花閣。」
這讓人心曠神怡的美景,並不出自於當今任何園林,也不出自於電影布景,更不是什麼神話仙境。
它僅僅來源於一張有著160年 歷史 的照片,至於照片中的園林,則是中國人內心最深處的傷痛——圓明園。
縱然照片是黑白色,卻依舊擋不住圓明園氣宇軒昂,湖水潺潺的神霄絳闕之景。
法國作家雨果曾在《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如此評價過圓明園: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
「藝術有兩種起源,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幻想產生東方藝術。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和帕台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相同.....」
雨果的這句話,讓世人認識到曾經圓明園的輝煌,不僅僅停留在美景層面,其所綻放的藝術光芒同樣耀眼。
可就是這樣的人間仙境,卻在一百多年前被付之一炬,僅留下如今惹人幻想和悲痛的殘垣斷壁。
至於先前所說的這張引世界矚目的照片,則就要說到2016年的一次海外拍賣了。
2016年9月,世界知名藝術品拍賣行—英國蘇富比拍賣行,在完成了一眾珠寶和文物的拍賣後,突然推出了一組黑白照片。
只見台上,拍賣員簡單開始介紹起,是一組拍攝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末的照片,就讓在場的大部分文物收藏家,當即失去了興趣。
他們有的與友人交談,有的則自顧自地玩起了手機。
大家對於這組 歷史 老照片,都沒有太多興趣,唯有一些對 歷史 感興趣的富豪,等待著照片亮相。
可拍賣員對此並不著急,他沒有一絲波動的表情上,透著某種難以理解的自信,彷彿對於這組照片的熱度根本不擔心。
下一刻,他點亮了身後的大屏幕,展示出了這一組照片的一些細節,隨即還喊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起拍價:
「這一組十九世紀的黑白照片,起拍價18萬英鎊!」
這讓不少心不在焉的競買人都提起了精神,要知道18萬英鎊,用來衡量珠寶文物或許是少了點,但要是用來買下一組黑白照片,簡直可以算得上是「天價」了。
所以,全場的競買人都將目光投向了大屏幕上,他們都很想知道,究竟是怎樣的一組照片,竟然能拍出如此「天價」。
由於一組照片總共有十二張,為了保證未來買家對照片內容的唯一知情權,蘇富比拍賣行並沒有展示所有照片。
他們只有挑選了幾張照片的細節進行展示,一些細節之外的內容,甚至還被拍賣行刻意模糊化,隱隱透露著無限的神秘感。
但饒是如此,依然沒能遮掩住照片中園林的仙景,縱橫相交的宮殿建築,星羅棋布的荷花湖畔,更有紛紅駭綠的花木圍繞,當今世上沒有一座園林能與之媲美。
在場的競買人見狀,內心不禁起了幾分懷疑:
「這是十九世紀的園林嗎?怎麼看著有點像現代電腦合成啊。」
盡管有人對此抱持懷疑態度,但在場的華裔和華人買家還是迅速認出了這一組照片中的園林,它就是清代的圓明園。
那中西結合的園林景觀設計,加之富麗堂皇的中國風布局,這不正是曾經圓明園的輝煌盛景嗎?
而拍賣人隨後的一句話,也徹底對這一組照片,進行了「定性」:
「這些照片是著名攝影家費利斯·比特的作品,都是真實取景.....」
有了如此鋪墊後,照片的拍賣變得十分迅速,先後幾位競買人叫價,最終被一位神秘的買家,以二十萬英鎊的天價拍走。
20萬英鎊,摺合人民幣就高達176萬元了,這一舉創下了英國蘇富比拍賣行的照片類拍價記錄。
隨著拍賣錘的落下,在場華裔和華人也一同回想起了曾經的歲月...
曾有人這樣說過, 「一座圓明園,半部清朝史」。
這句話聽起來雖有幾分誇張,但卻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我們要知道圓明園的總設計師,那可是歷任的清朝皇帝。一座歷經數任皇帝建成的皇家園林,其本身就已經足以體現出相當的 歷史 分量了。
何況圓明園的建設,那可是「真材實料」的典範,其中不僅有無數珍稀花木,所藏的名貴書畫,更是不計其數。
甚至連建設用的材料也用過真金白銀,裝飾品那就更不在話下了,幾乎清一色的金銀珠寶翡翠,根本找不出一件凡品。
不過,這樣一座恢宏的圓明園,最開始建造其實不過是一座父親贈予兒子的「小」花園而已。
圓明園始建設於1707年,此時康熙看著這座百畝大小的新建園林,深遠地感受到一股新興之氣,遂為這座園林題了字:
「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
這句話,其實就是對「圓」和「明」兩字的釋義:
「圓」是指個人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而「明」則是政治業績光明普照,有明智之意,與順治皇帝所寫的「正大光明」同意。
這一座園林也由此更名「圓明園」,成為了一座不折不扣的皇家園林。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在晚年時,直接將圓明園贈予了第四子愛新覺羅·胤禛。
這在一眾朝中老臣眼中,其實就是「冊立國本」之意,說明康熙相中的就是這位「四阿哥」。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後,康熙最終在1722年時,選擇傳位於胤禛,締造了康雍乾盛世中的雍正帝。
雍正即位後,並沒有忘記父親曾經贈予自己的這座圓明園,他一登基就將圓明園設為「御園」,後在1725年時,開始對圓明園進行了擴建。
他先是在圓明園中設立了「如意館」,該館專門用於作畫設計,為此雍正在全國范圍內網羅了不少名家畫師,將他們全部放到如意館中。
這些畫師平日的任務,就是把雍正的一些遐想變為現實,按照現在的機構設置來看,如意館的存在就像是一個建築設計院。
有了如意館的助力後,雍正對圓明園的設計走向了一個更高的緯度,無數構思新穎的園林布景大多也都是出自如意館之手,使圓明園成為了雍正最喜愛的後院。
這也正如大家在《甄嬛傳》中所看到的橋段,雍正帝三天兩頭就要「舉家」到圓明園避暑,對圓明園可謂是「愛至深處」了。
而正史也確實如此,有了圓明園的雍正帝,幾乎可以說是清朝最「宅」的皇帝:
他一生從未南巡,也很少走出京城,但圓明園卻是每個夏天必去的場所。
為了能夠在圓明園中待得久一點,雍正還在圓明園中按父親曾說得「明而普照」,建立了正大光明和勤政殿,用於事務辦公。
但一個人批摺子,終究是不能與紫禁城朝議相媲美的,所以雍正帝進而又設立內閣、六部、軍機處值房,幾乎在圓明園內建立了一個小朝廷。
如此完備的辦公機構,使得雍正每次入園就能住不少時日,就連最後也是在圓明園中殯天。這種種可見,雍正對於圓明園的喜愛。
雍正死後,圓明園交到了繼任者乾隆帝手中,或許是對亡父的追憶,乾隆對圓明園的建設,完全可以用「變本加厲」來形容。
他親自搬進圓明園中,主持了十七年的圓明園建設,其間耗費如流水,千萬白銀都「砸」進圓明園的修繕。
同時,乾隆帝不僅對圓明園內部進行了升級改進,還在圓明園外修繕了長春園,而後又擴修並入了綺春園,讓圓明園正式形成了如今所說的「圓明三園」的規模。
除此之外,乾隆帝還是一位善於總結和「移植」的設計師。
他多次下江南南巡,都會命人將一些江南園林的設計記錄下來,等回到京城後,就直接將記錄的景觀,在圓明園中進行重塑。
而且,乾隆帝總是要求如意館和工匠把景觀移植做得更大、更奢華,這使得圓明園不僅是集全國之大成的園林,還是所有景觀極致的體現,比如「圓明園四十景」就是最好的證明。
另外,乾隆帝也是所有清朝皇帝中最「新潮」的,他在位期間對西洋文化十分痴迷,這其中也就包括著西洋的景觀設計。
乾隆在位期間,籠絡義大利畫師郎世寧、法國畫師王致誠、蔣友仁等西洋專業畫師,組成了一個西洋設計團隊。
這支西洋設計團隊,在1747年至1760年間建起了圓明園中的西洋樓景區,讓圓明園成為了當時唯一與國際接軌的皇家園林。
值得一提的是,這支西洋設計團隊實力並不弱,在他們的操刀下,圓明園中的西洋樓景區極具西方特色,甚至可以比肩西方本土園林。
半拱門的西洋園林大門,兩面彎曲的上升樓梯,以及美輪美奐的歐式噴泉,讓一位到訪的法國傳教士直呼:
「完全可以和法國凡爾賽宮媲美。」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乾隆帝對於圓明園的擴建是極具決心的,在他手上,圓明園完成了質的飛躍。
而圓明園的發展同時也映射出了康雍乾盛世的變革,從康熙傳園於雍正,到雍正常駐圓明園勤政,再到乾隆花重金對圓明園的改進。
圓明園,就像三位皇帝治下的清國一樣: 康熙創盛世,雍正積國力,乾隆揚國光。
不過,這其實也代表著清國也將如圓明園一樣,只是曇花一現地綻放。
1856年時,英法兩國借著「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為借口,對腐朽的清王朝發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在海軍炮艦的掩護下,英法聯軍對廣州發起了進攻,並最終佔領了廣州,之後一路北上,軟弱的清政府害怕英法聯軍的攻勢,趕忙派人議和。
此戰英法聯軍不僅攻下了北京城,甚至還直搗圓明園而去,將此地守軍擊敗後,直接佔領了圓明園。
之後,英法聯軍就開啟了一場有組織的劫掠。
英法士兵在滿園范圍內搜刮金銀珠寶,將一應名家書畫撕下帶走,就連花瓶瓷器也不曾放過,而遇到帶不走的花瓶瓷器,他們就直接就地摔碎。
整個圓明園四處都是被撕毀的名畫和瓷器碎片,部分地方甚至還能看到滿地散落的金銀首飾。
這主要是因為不少搶劫士兵已經眼花繚亂了,當年《泰晤士報》,就曾有這樣一篇對士兵的采訪報道:
「誰也不知道該拿什麼東西。為了金子而把銀子丟了,為了鑲有珠玉的時鍾和寶石又把金子丟了。無價的瓷器和琺琅瓶因太重不能運走,竟被打碎。」
有的時候,為了一些珍品的搶奪,聯軍之間還會發生沖突,甚至已經上升到了械鬥的層面。
而且,英法聯軍在完成了寶物的搶劫後,並沒有放過這座皇家園林,在英軍指揮官額爾金的授意下,英法聯軍點燃了搖搖欲墜的圓明園。
這是一場掩蓋掠奪暴行的縱火,也是圓明園的第一場大火,這場罪惡的大火整整燃燒了三天三夜。
在這焚燒的三天之內,那些被燒毀的灰燼殘渣都被吹向了天空,如此遮天蔽日的場景,讓整個北京城都籠罩在一片地獄般的陰影之下。
而且,這場大火不僅焚盡了圓明園的盛景,還將留守在圓明園中的300名宮女太監的性命一並奪走了。
但英法聯軍對此卻不以為然,下令縱火的英軍指揮官額爾金,甚至揚言:
「此舉將使中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里之外之人所能想像者」
在他眼中看來,焚燒圓明園根本就不是罪惡的行為,反倒成為了他們揚名立威的資本,此意圖足以令華夏後世憎惡。
然而,對於圓明園而言,它的苦難卻仍沒有結束,英法聯軍巧取豪奪後,同治帝曾下令對圓明園進行整修。
可開工才十月有餘,就因國家財力衰竭而被迫停工,同時在修復工作停滯之後,聽聞英法劫財成功的八國聯軍,又一次攻入了北京。
他們首要第一步就是重返圓明園,並效仿當年英法聯軍,再次對剛剛被修復的圓明園,展開了新一輪的搶劫。
在搶劫後,甚至也同樣放下了一把大火,奪走了圓明園最後一絲生氣。最令人震驚的是,圓明園的劫難其實並非全來源於「外人」。
在八國聯軍掠奪之後,清王朝徹底走向了末路,之後革命黨和軍閥混戰,由於戰事吃緊,當時駐守圓明園的陸軍第十三師,想到了運石賣做軍餉。
於是生氣全無的圓明園,迎來了一場「石劫」,十三師在盜賣這些石頭,發下了一筆橫財,軍中人人都因此獲益。
此舉惹到其他駐軍眼紅,所以大家紛紛加入到了這場盜取石頭的行動中,而且隨著軍隊的發財, 社會 各界也逐漸加入其中。
比如公府秘書長王蘭亭和北洋政治家劉夢庚,就曾公然拉取圓明園的石頭前去售賣。
一時間,圓明園廢墟就宛如一個石料廠一樣,各方勢力都在開採石料。
甚至在數十年後的1940年,圓明園仍慘遭侵華日軍的蹂躪。
一方面,是日軍對最後的石料和木料進行掠奪;另一方面則是偽滿洲國,為了解決糧食危機,竟鼓勵當地農民到圓明園中開荒種田。
使得圓明園的園湖景觀遭受了滅頂之災,不復當年盛景。
直到解放軍進駐北京城,這才讓圓明園終於獲得了保護。
但等圓明園獲得保護時,這里已經是一片殘垣斷壁的廢墟了。
無論是珍稀花木,還是從前的寶物都已經盪然無存,這對於我國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溥儀在宣布退位時,其紫禁城中的文物多達150萬件,有人據此進行估算,認為歷經康雍乾三代皇帝修繕的圓明園,其中寶物不會少於150萬這個數字。
但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保留住的圓明園文物卻只有500件而已,甚至連150萬的零頭都沒有,這意味著大量文物都已失散海外。
而這也確實是事實,今天的大英博物館內,就針對中國文物設立了東方藝術館。
其中,有不少文物就是當年圓明園的文物,這些都是英軍在掠奪後對皇家女王的「獻禮」。
除了大英博物館外,英國還有不少收藏家保有圓明園寶物,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 位於英格蘭西南部的「 放山居」。
英國富豪、收藏家威廉·貝克福德,在那個時代,借著手中資金收斂了不少市場上的中國文物,並將它們統一收藏於該園中。
這使得「放山居」三字,在英國幾乎成為,圓明園文物的代名詞。
除了英國外,法國歐也妮王後也曾用這些掠奪來的文物,在楓丹白露宮建造了一座「中國館」。而其中收藏的近千件文物,則全部來自於圓明園。
無疑,英法的一系列行徑,讓我國深感文物追回的困難。
但作為新中國而言,圓明園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無論追回工作多麼困難,都是必須要進行的。
在文物追回工作中,最惹人注目的,就當屬十二生肖獸首的追回了。
先是央企保利集團出手,以拍賣形式追回了猴首、牛首、虎首,讓祖國迎回了第一批圓明園文物。
之後是「澳門賭王」何鴻燊,憑借一己之力直接買回了馬首和豬首,還將它們全部捐獻給了祖國,讓我國獲得了十二生肖中的五生肖。
最後是法國皮諾家族,他們在拍賣會中買下兔首和鼠首,並將兩首無償捐獻給我國,使得我國終於湊齊七生肖。這也讓我國在追迴文物這件事上信心倍增。
如今,雖然仍有五生肖下落不明,但我國已經抱定決心,一定要不遺餘力地將它們全部帶回「家」。
同時,在對於圓明園的重建上,我國也將引入文化和 科技 因素。
首先是在遺址的建設上,我國主張是保留「廢墟」,以此向後世警示腐朽王朝的危害,讓每一位中國人都永遠銘記這一筆血債。
然後是圓明園的重建,北京市政府決定採用數字化重建,這樣就能讓文化宣傳與盛景重現兩不誤。
如今,圓明園數字化重建,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
相信在不遠的未來,圓明園的全貌,就將以模擬3D的形式與大家重新見面,讓世人再度瞻仰,這集園林文化大成的「千古一園」。
作為華夏子孫,對於這段屈辱的 歷史 ,每一位國人都應該始終將其銘記於心。
更應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全身心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之中,讓中國在各行各業上,都保持著向上的活力。
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保證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從而才能使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讓後世子孫能夠繼續保持這種奮進的勁頭。
而在這種勁頭的趨勢下,中華民族終將迎來偉大的復興,讓世人聽聞那來自東方的「巨龍之聲」。
B. 英國藝術設計發展史中,建築與室內設計的特徵有哪些
英式風格又包括了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裡面有洛可哥風格跟巴洛克風格
英式傢具多以紛繁的花卉圖案為主。碎花、條紋、蘇格蘭圖案是英式田園風格傢具的永恆的主調。設計上講求心靈的自然回歸感,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濃郁氣息。
英國的「裝飾藝術」運動在建築上和室內設計上都有相當的建樹,不論私人住宅設計或公眾建築設計,都有在建築和室內設計上採用簡單強烈的色彩和金屬色作為裝飾的趨向,可以說是向國際「裝飾藝術」運動的轉化。在某些私人住宅設計上,這種方式還與比較富於想像的一些裝飾動機結合,比如1930 年雷蒙·麥格拉斯(Raymond McGrath)設計的位於劍橋的芬涅拉住宅(Finella House)就利用各種特殊的幾何圖形、金色金屬和大量的鏡子造成奇特的效果。
英國裝飾藝術風格最主要的成果表現在大型公共場所的室內設計上,比如1929 到1930 年間,由巴希爾·愛奧尼德主持設計的倫敦克拉里奇旅店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愛奧尼德僱用了大批獨立設計人員參加這個龐大的項目設計,其中包括一位很重要的設計家奧斯華德·邁吶,他設計了大宴會廳和走廊、陽台等部分。這個設計項目中大量採用強有力的簡單幾何造型,色彩也非常強烈,採用了罕見的黑色與米白色作為地毯的基本色,牆壁採用大面積的鏡子裝飾,鏡子是利用腐蝕和雕刻的手法以植物紋樣為中心裝飾的。這些手法的目的,都是為了造成內部空間更加高大和寬敞的視覺錯覺。旅館的各個客房、餐廳和其它部分,包括用具、燈具等等,都體現了英國「裝飾藝術」的統一風格。室內大量採用大理石,造型上大量採用曲折線,都更加強了這種風格的特徵。
1930 年倫敦的另外一個重要的「裝飾藝術」運動項目是奧里維·伯納德設計的斯特蘭宮殿大旅館(strand Palaoe Hotol)。這個旅館的室內設計集中了英國「裝飾藝術」運動的精華,具有非常典型的特徵。內部大量採用玻璃鏡子和玻璃壁版,廣泛運用典型的「裝飾藝術」風格圖案,如曲折線、閃電圖案、放射形圖案、扇形圖案等等,還採用了大量古埃及風格的裝飾人體圖案,室內擺設了一些巨大的黑色的裝飾陶罐。這個旅館的大廳也設計得非常輝煌,牆面採用銀色樹葉圖案裝飾,加上金色輔件和漆器的點綴,更顯得鮮艷奪目。英國的奧迪安電影連鎖公司在倫敦等地興建的大量電影院,也都體現了「裝飾藝術」風格。這種風格更多地受到美國傳來的好萊塢風格的影響,其中一座電影院是韋登與馬塞(Weeden and Mather ) 1937 年設計的,位於萊塞斯特廣場上,以美洲豹的皮革作為椅子的套墊裝飾,牆面採用金色點綴,效果非常強烈;另外一座位於里奇蒙的奧迪安電影院則採用北非的摩爾人風格(Moorish style)進行設計裝飾,充滿異域風情,很受歡迎。
與美國不同,倫敦在30 年代基本沒有捲入紐約、芝加哥式的摩天大樓熱,高層建築不太多,其中波特蘭廣場上的英國廣播公司(BBc)大廈可以作為「裝飾藝術」運動高層建築的重要代表。這是一棟典型的現代主義建築,採用標準的現代主義玻璃幕牆結構,但是,並沒有德國現代主義簡單立體形體的那種刻板,而是採用了溫和的建築圓角結構,因而具有明顯的裝飾主義特徵、另外一座重要的建築是位於倫敦郊區佩里瓦爾(Perivale)的胡佛工廠大樓(Hoover Factory )。這座巨大的建築項目是1932 年由華爾·吉培爾建築事務所設計的,它將「裝飾藝術」風格的豪華特徵和流線型運動的特色合為一體,外型的邊角都用曲線和溫和的曲面處理,窗戶也是半圓形的,牆面採用白色石料,加上紅色、黑色、藍色的釉彩磁瓦鑲嵌,兼而具有俄國芭蕾舞團設計風格、美洲阿茲台克文化傳統紋樣和埃及古典裝飾的動機,這種高度的折衷裝飾主義建築,在英國是不太多見的。
英國「裝飾藝術」運動的裝飾藝術品和實用品
英國在本世紀20 到30 年代之間,設計與生產出相當多奢華的"裝飾藝術"品。倫敦阿斯柏雷公司(Asprey ' s)的銀器、沃林(waring)、吉婁和希爾等公司生產的昂貴傢具,都具有明顯的"裝飾藝術"運動風格,特別反映在材料的運用和在裝飾的動機上。鋼管傢具到20 年代末期已經非常流行,大量利用鏡子作室內裝飾也已經蔚然成風,到30 年代,"裝飾藝術"風格在英國終於全面流行了。
首先流行的是傢具設計和餐具、咖啡具、茶具的設計,這些產品都是由諸如斯波特(Spode ' s)等大公司組織設計與生產的。陶瓷餐具和茶具、咖啡具風格往往趨向簡單的幾何造型,米色、翡翠色和銀色比較普遍,這種類型的陶瓷被稱為皇家茉莉式。倫敦的大型百貨公司,如哈羅德( Harrods)和謝富里奇(Selfridges)等都出售各種各樣的「裝飾藝術」風格的首飾、陶瓷、服裝裝飾配件。特別是首飾設計,深受法國這場運動風格的影響,很快成為最流行的風格。
30 年代,英國進入「裝飾藝術」風格高潮,出現了一系列重要的設計家,其中包括克拉里斯·克里夫(1900-1970 ) ,他主要設計餐具和陶瓷裝飾品,這位女設計師的作品一方面暢銷英國國內市場,同時還大量出口。她是從學徒開始學習陶瓷設計的,一直為布斯萊姆陶瓷廠(the Burslem Pottery of A . J . Wilkinson)從事設計工作,她最著名的陶瓷系列叫「怪誕」系列(Bizarre serles)。另外,她還利用「裝飾藝術」風格的典型幾何形式設計出其它一些陶瓷系列來,比如「德里西亞」系列、「克羅庫斯」系列(crocus)和「我的花園」系列( My Garden)等等。她的陶瓷系列往往採用非常強烈的對比色,圖案比較抽象,有時也用裝飾化的人物作裝飾動機,30 年代在英國普遍流行,廣受歡迎。她的一些陶瓷還請當時英國的一些著名藝術家作繪畫裝飾,使陶瓷的身價更高。
這種風格的另一位重要的陶瓷設計家是蘇絲·庫柏(susie Cooper)。從1925 年到1932 年期間,她一直為格雷陶瓷公司工作。她從事咖啡具設計,在銀色或者綠色的釉底上手繪葡萄圖案作裝飾,作品基本都在倫敦的彼得( Peter Jones)出售。
第三位重要的陶瓷設計家是夏洛特·里德,她為皇家杜卡陶瓷廠從事設計工作,主要設計餐具,色彩艷麗,造型也很具有「裝飾藝術」風格的特徵。英國著名的陶瓷工廠維奇伍德(Wodgwood)在30 年代期間出產過一批價格低廉、具有「裝飾藝術」風格的陶瓷,在當時社會上影響很大。大部分這類陶瓷都具有簡單明快的造型,鮮明的風格特徵,釉底色往往比較淡雅,比如淺綠色、淡灰色等等,幾何與人物圖案都比較嚴謹。主要的設計師是吉茨·穆雷(1893-1981 ) ,他也設計過不少其它產品,特別是玻璃製品,也是很典型的「裝飾藝術」風格。另外還有一些設計師,比如弗蘭克·布蘭溫(Frank Brangwyn)等等,在設計上也很有成就。
大眾化也成了英國「裝飾藝術」風格的一個顯著特徵,特別是在包裝設計和平面設計上,這種傾向在法國和美國都很少見。克拉里斯·克里夫設計的肥皂盒、爽身粉盒就是一個典型,表現出英國在「裝飾藝術」風格的廣泛應用上有其獨到之處。
如果答案對您有幫助,真誠希望您的採納和好評哦!!
祝:學習進步哦!!
*^_^* *^_^*
C. 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什麼
這塊價值高達150萬英鎊的美女雕像是一件極其罕見的美索不達米亞文物,現在成為大英博物館最新的鎮館之寶。
「黑夜美後」被認為是巴比倫、吾珥(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南部蘇美爾的重要城市)或尼尼微(古代亞述的首都)民間匠人的作品,是用赤土燒制而成。這一地區是現今伊拉克文明的搖籃。
這塊「黑夜美後」浮雕長19英寸,寬14英寸。30年代,一名被認定是黎巴嫩人的商人伯尼將它帶到了倫敦。自那個時候起,大英博物館就一直想買下它。大英博物館的專家在8日表示,終於將「黑夜美後」買到手後,他們激動得全身顫抖,因為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市場上出現的最重要的近東文物。
浮雕上的美女有翼,全身赤裸,戴著角狀的頭飾、項連和手鐲。她的一隻手持正義棒,一隻手持正義圈。她的腳呈爪狀,踩在獅子身上,身邊是兩只象徵陰間的鷹。仍能辨認出的黑、白、紅、黃線條說明它原來是一塊裝飾非常精美的浮雕。
大英博物館成功收購「黑夜美後」後不久,丹麥專家瑟科爾德·賈科布森對它進行了研究,認為浮雕中的美女原型可能是一名高級妓女,而浮雕可能是4000年前掛在巴比倫妓院外面的標識。
大英博物館古代近東部的研究專家多米尼克·科倫表示,浮雕上的人物不是巴比倫主宰陰間的女神艾里什基加爾,就是他的妹妹——宇宙女神伊什塔爾,她的角色類似於希臘神話里的阿芙羅狄蒂,也就是愛與美的女神。科倫說:「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它是妓院的標志。它表現的可能是伊什塔爾,有人稱她為妓院女神,但我想,浮雕上的人物最有可能是艾里什基加爾,也就是陰間女王。」
D. 英國旅遊紀念品有哪些
1,銀器唯如
英國生產的銀器非常完美,是因為它的製造工藝十分精良而且非常的復雜,因頌姿此英國的銀器非常受各國遊客的追捧,在所有銀指櫻啟器中最受歡迎的是以銀作為主料的聖誕餐具,不僅品種齊全而且還十分的美觀,包括蠟燭台、刀叉、碟子等等各式各樣。
2,威士忌
英國蘇格蘭的威士忌絕對是首屈一指的特產。威士忌在英國歷史十分悠久,就算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流行的。正是由於蘇格蘭那來自高地的特殊水質,再加上蘇格蘭人非常嚴格的釀造技藝,從而造就了這里的威士忌「液體黃金」的美譽。
3,皮革製品
英國的皮革製品也是歷史悠久的,最早是在小手工作坊生產的,在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已經十分成熟,到了現代化的機械大生產時期,該技藝通過融入現代工藝變得更加完美。在經過了眾多技工的精化和技藝的改良最終形成如今的風格。
4,英國煙斗
英國的煙斗以其獨特的魅力一直吸引著無數男人的追捧。煙斗的優異之處在於,它既可以作為吸煙用的工具,又可以擺放在那裡當做一件藝術品,英國的煙斗是擁有簡單的線條,造型古樸典雅,在其中蘊含著英國人無窮的智慧和享受生活的樂趣。
5,英國紅茶
英國紅茶就像中國的茶一樣在歷史上就成為英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飲料之一,從前,英國貴族的下午茶是十分注意茶的品質,是十分講究的,在一個大的獨立的莊院里,人們會通過搖動精緻的鈴鐺,用清脆的鈴聲把家人招集起來一起喝紅茶。
E. 英國有哪些特色商品
burberry的圍巾,
Mark & Spencer的吃的
Hugo的香水
這些都不是太貴的,30鎊以內就可以拿下,隨便挑把
另外風衣,骨瓷茶杯也是很棒的
巧克力比較便宜,可以多帶~~ 但不算有特色
----------------------------------------------
蘇格蘭威士忌
英國蘇格蘭威士忌歷史悠久,在世界上最負盛名。蘇格蘭高地的特殊水質和極為嚴格的釀造工藝,使那裡出產的威士忌被譽為"液體黃金"。
泰迪熊
在白宮的一次宴會上,有幾只玩具熊被打扮成獵人、漁夫的模樣陳列在桌上當作裝飾品。本身就是位熊專家,也是玩具小熊的收藏愛好者,匿名泰迪的羅斯福總統,對這批小熊著迷不已。恰巧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小名也叫泰迪,很快泰迪熊也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寵物,所以我們這些可愛的小熊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TeddyBear)泰迪熊。
銀 器
英國的銀器非常華麗、造工精良而復雜,廣受各國遊客的歡迎,特別是銀制的聖誕餐具,除了很美觀品種還很多,從蠟燭台到刀叉再到碟子應有盡有,這一類引起的製作也是英國傳統的手工藝。
皮革製品
英國的皮革製品由來已久,從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小手工作坊到現在的機械化大生產,經過歷代的精化和改良形成今天的風格。英國的皮革製品總是想表現穩重、脫俗的紳士氣質。
煙 斗
能夠讓男人愛不釋手,並有一定實用價值的小東西不是很多。煙斗應當算作其中一種。煙斗的優勢在於,既是吸煙工具,又是藝術品,在煙斗那簡單的線條和造型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和樂趣。
威治活陶瓷器
英國美術陶瓷需求強勁英國是歐洲生產陶瓷較早的國家,陶瓷在英國使用較普遍。英國除自己大量出口陶瓷之外,也大量進口陶瓷。骨磁以英國的最有名,世界十大名磁(骨磁)全在英國,注重產品的耐久性。過去五十年間,威治活瓷器曾經歷不同的耐力測試,包括1988年9 月所創的世界紀錄,四隻威治活骨瓷咖啡杯乘載一輛重達五十噸的運土車,可見其堅固度,值得世人所贊揚。
英國雪利酒
雪利是英文Sherry的譯音,也有譯成諧麗、謝利等。這種酒在西班牙稱為及雷茨酒,因英國人特別喜愛它,故以其近似的英文譯音Sherry(王子之意)稱呼。當前,世界許多國家都已仿製雪利酒。
英國紅茶
獨特香醇的紅茶打動您的芳心 英國紅茶已在過去幾百年成為英國人重要的飲料。有品味的您想在輕松的下午享用一杯獨特的英國紅茶嗎? 從前,貴族式的下午茶總是頗為講究的,在一個大的莊院內,要按時把家人招集齊來喝紅茶總是一件不易的事,所以他們搖著精美的鈴鐺,用鈴鐺聲來告訴家人是用下午茶的時候了。
這樣可以么?
F. 英國人最愛的藝術品都有哪些
英國人最喜歡的藝術品是什麼?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英國人最愛的藝術品都有哪些
1。班克斯的塗鴉:《氣球女孩》( Banksy Balloon Girl)
班克斯是英國著名塗鴉大師,作品常常展現出強烈的政治批評。他的真實身份目前仍是個謎,但作品卻已經價值不菲。圖中的女孩是天真與希望的象徵。
2。約翰·康斯特勃《乾草車》(John Constable The Hay Wain)
康斯特勃是18世紀英國著名風景畫家,繪畫風格為浪漫主義。這幅畫很好地描繪了英國鄉村的悠閑愜意。
3。傑克·維特里安諾《唱歌的管家》(Jack Vettriano The Singing Butler)
維特里安諾是英國當代藝術家。這幅畫是英國目前最受歡迎的印刷品,但也是藝術評論家最討厭的作品。雖然繪畫技術並不完美,但其中蘊含的浪漫和耐人尋味的細節讓人對圖中的故事浮想聯翩。
G. 數量龐大且價值驚人,英國皇室迄今究竟都有哪些驚人收藏
英王室收藏品的具體數據迄今沒有公布,但是已經被電子化給民眾欣賞的就有23.8萬件,其中畫作和珠寶的數字是最精確的,共收藏有7564幅畫作,22599件珠寶。負責管理英王室收藏品的機構稱,英王室的收藏品總數要超過百萬,上限未知,涵蓋了所有的領域,來自於世界各地。這個數據本身就足夠驚人了,裡面還有很多東方寶物,比如乾隆的銅版肖像畫。
英王室驚人的收藏實在是太多了,我就是寫上十頁也寫不完,並且公開的只是五分之一,還有更多奇珍異寶被扔在倉庫里,不為人知。看到這些東西真是羨慕嫉妒恨,不過這些珠寶屬於整個王室,不屬於女王個人,女王只能使用它們,當然自己出錢打造的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