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澳大利亞是如何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
以下內容將為大家講述澳大利亞是如何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1939年9月3日英國對德宣氏余戰,澳大利亞和其他英聯邦國家一樣也立即對德宣戰。總理孟席斯向全國正式宣布,澳大利亞因而處於戰爭狀態。參戰後,孟席斯政府立即做出了下列決策:向英國輸送糧食和軍需品;招募軍隊,建立遠征師團;著手進行軍火和軍需生產;准備讓國會通過鎮壓共產黨人的法案。這後一項決策顯然是違背民心的,甚至連丘吉爾都不同意他的這一決策 。
澳大利亞政府的另一項重要參戰措施就是組建遠征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澳大利業陸海空軍作為英聯邦軍隊的一部分,由英國最高軍事當盯轎局統一指揮 。
⑵ 一戰中的澳大利亞
大家都知道在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有一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不少中國留學生都慕名在這所大學學習。不過,這所學校為什麼叫莫納什呢?
地處南半球,遠離歐洲和亞洲的熱點地區的澳大利亞是個提倡民主、嚮往和平的國家。不過,因為和英國有密切的"血緣"關系,所以澳大利亞在沒有條約規定的情況下,多次自願出兵海外,協助英國作戰。在聯邦成立之前,澳大利亞就為了英國而介入布爾戰爭、毛利戰爭等局部軍事行動。不過,澳大利亞在那幾次戰爭中的作用微乎其微,沒有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讓澳大利亞真正體驗到了戰爭的滋味。1914年8月4日,英國宣布對德國宣戰。像以往一樣,澳大利亞政府立刻顯示出高度的熱情,表示要追隨英國參戰。當時的工黨政府總理安德魯•費舍爾(Andrew Fisher)宣布不惜一切代價支持英國,直到"最後一個人、最後一個先令"。就這樣,澳大利亞這個年輕的國家捲入了血腥慘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當時,澳大利亞並沒有做好戰爭的准備,參加遠征部隊的兵員都是臨時招募的志願兵。一時間,全國的適齡年輕人都踴躍報名參軍,募兵站幾乎天天爆滿,報名的隊伍甚至都排到了大街上。當時,澳大利亞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聯邦,但英王喬治仍是這個激春國家的元首,並且很多澳大利亞人都是來自英國的移民。因此,不少人都認為,為了國王和帝國,他們應該責無旁貸地做出貢獻。此外,還可以借機去海外開闊眼界。當然,軍隊也沒有虧待這些哭著喊著上戰場的年輕人,給他們待遇還算不錯。當時,一名普通士兵的日薪就有6先令。就這樣,第一批參軍的兩萬人興高采烈地舍家撇業,加入了澳大利亞遠征軍。不久,新兵們在汽笛聲中揮手告別了親人,搭乘38艘運輸船奔赴沙場。等待他們的,是血與火的考驗。
1914年12月3日,澳大利亞部隊在埃及首都開羅登陸,與紐西蘭部隊編成澳大利亞—紐西蘭軍團,即澳新軍團,英文縮寫為ANZAC。與其他協約國部隊不同,澳新軍團官兵都戴著別致的寬邊軍帽,因此這些來自南半球的軍人很快就受到兄弟部隊的關注。而協約國軍隊高層最擔心的就是,年輕而缺乏作戰經驗的澳新軍團戰鬥力如何,到底能發揮多大的作用。
在參戰的眾多澳大利亞官兵中,就有這么一位陸軍上校。他留著精心修剪的小鬍子,軍服筆挺,不論什麼時候都精神十足,一看就知道是老練的職業軍人。他,就是澳大利亞第4步兵旅的指揮官,澳大利亞20世紀最出色的軍人之一——約翰•莫納什(John Monash)。 1865年,莫納什出生在墨爾本,父母是波蘭猶太人的後裔。從墨爾本著名的蘇格蘭貴族學院畢業後,他考入墨爾本大學,先後獲得工程學位、藝術學位和法律學位。莫納什對軍事的興趣在上大學時就開始了,沒畢業就參加了預叢晌備役部隊。1913年,在軍隊服役的莫納什已經是一名陸軍上校。
莫納什這輩子惟一遭受的大挫折發生在1915年的加利波利戰役期間。當時,他率領澳大利亞第4步兵旅官兵與澳新軍團其他部隊在加利波利血戰了8個月。在這場損失慘重的戰役中,莫納什竭盡全力指揮作戰,但因英軍高層指揮官的愚蠢,他的部隊還是遭到了沉重打擊。
1916年,已經晉升為少將的莫納什率領澳大利亞陸軍新編第3師開赴法國。雖然英國陸軍高級指揮官對他的進攻戰術有意見,但莫納什在步兵作戰方面確實有研究,他制訂的作戰計劃又詳細又精確,連英軍高層都佩服得五體投地。與此同時,莫納什也獲得了手下全體官兵的擁戴,因為他使用的戰術總是將如何保護官兵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1918年7月4日,莫納什少將用獨特的戰術指揮部隊在哈梅爾山戰役中取得勝利,成為一戰進入尾聲時協約國軍隊的一次重大勝利。這一年的滲鉛鋒8月12日,莫納什將軍在戰場上被英王喬治五世冊封為爵士。後來,莫納什指揮的部隊作為協約國軍隊的先鋒,在法國連續作戰,所向披靡。
莫納什將軍被公認是20世紀初期在世的最偉大的澳大利亞人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莫納什退役,開始用大學時積累的知識為家鄉服務,主持設計了維多利亞州的全部電力系統。1931年,莫納什逝世。直到今天,澳大利亞人還對他仍然充滿了敬意。1961年成立的莫納什大學就是以莫納什的名字命名的。此外,現在我們使用的"百元大鈔"也使用了他的頭像,以紀念這位澳大利亞歷史上的傳奇人物。
加里波利一戰不過是澳新軍團噩夢的開始。1916年2月,德國發動了西線攻勢。在凡爾登(Battle of Vern)戰役結束後,英法軍隊又發起了索姆河(Battle of Somme)戰役。在這次戰役中,澳大利亞軍隊再次成為突擊的主力。在德軍猛烈的炮火壓制下,澳軍的三個師不斷沖鋒,被擊潰後再次沖鋒。戰役結束後,這三個師有23000人傷亡。此外,還有一個執行牽製作戰任務的師,短短幾天內就傷 亡 了 5500 人。
澳大利亞軍隊在戰斗中表現出了驚人的勇氣和毅力。當官兵們浴血奮戰時,澳大利亞國內政壇也發生了"內戰"。殘酷的戰爭使澳軍不斷減員,因此需要更多的青年開赴戰場補充兵力。怎麼辦呢?1916年,工黨總理比利•休斯(Billy Hughes)號召澳大利亞要繼續效忠大英帝國,每個月至少提供16500人開赴戰場。由於當時自願參軍的人越來越少,因此他提出實行徵兵制度。然而,由於休斯所在的工黨一貫反對徵兵制,並且不想忠心耿耿地跟著英國跑,所以工黨內部發生了分裂。最後,澳大利亞在是否採用徵兵制的問題上進行了全民公投,結果多數人都反對徵兵。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了,傷亡慘重的澳軍也得到了喘息。一戰中,澳新軍團參加了西線許多著名的戰役,如索姆河戰役、伊普爾戰役(Battle of Ypres)、帕斯什達勒戰役、維累—布通諾戰役等。澳新軍團被認為是協約國最優秀的部隊之一,其頑強的戰斗精神和軍人素質得到了協約國軍隊高層的贊賞。戰爭期間,40多萬多名澳大利亞青年志願參軍,其中33萬多人被送往歐、亞、非戰場上作戰,其中50%非死即傷。而當時澳大利亞全國的人口還不到500萬!當然,這個國家在戰爭中得到的並非只有犧牲。戰爭結束後,原來屬於德國的新幾內亞成為澳大利亞的領土,並得到正式認可。
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澳大利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硝煙戰火中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和尊重,而澳大利亞的民族精神也在這一時期正式形成。澳大利亞人原來向外國人介紹自己時總是說"我是維多利亞人","我是新南威爾士人"等等。一戰結束後,很多人開始自豪地說:"我是澳大利亞人!"對澳大利亞來說,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⑶ 請問英國與澳大利亞是什麼關系
澳大利亞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最早是英國流放犯人的地方,後來成為英國的殖民地。獨立之後仍然算是英聯邦的國家之一,但是政治和經濟上是獨立的,與英國沒有必然的聯系。
澳大利亞的英語口音會有英國英語的口音,這點區別於美國,美國人並沒有太多被英國殖民的痕跡。
澳大利亞總督(Governor-GeneralofAustralia)是澳大利亞君主的代表。按照現行的澳大利亞和英國法律,澳大利亞為英聯邦王國成員,英國君主兼任澳大利亞君主。因此,澳大利亞總督在一般情況下行使著國家元首的職務。
(3)澳大利亞是怎麼戰勝英國的擴展閱讀
1780年代英國決定在澳大利亞開拓一塊新的殖民地,第一為了獲取資源,第二為了防止法國佔有澳大利亞。但是澳大利亞和英國當時其他的殖民地相比太過遙遠,並且當時什麼基礎都沒有,所以英國民眾對於移民澳大利亞非常消極。這一點難不倒英國高層:「既然正常人不願意去的話,那就讓囚犯先去那裡好了~」
1788年1月26日,經過六個多月的航行後,英國航海家亞瑟·菲利普帶領第一批移民在悉尼登陸並在澳大利亞立棍,建立了澳大利亞的第一座監獄==
菲利普的移民船隊共有1473人,有750名犯人(男女比例大概4:1)還有隨行的九個監獄官員兩百多衛兵以及船上的水手。之後陸續流放來了多批囚犯,來緩解英國本土監獄的壓力。
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區改為州,六個殖民區統一成為聯邦,成立澳大利亞聯邦。同時通過第一部憲法。
1927年,澳大利亞首都遷往堪培拉。
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1986年,英議會通過「與澳大利亞關系法」,澳獲得完全立法權和司法終審權。
⑷ 澳大利亞為什麼會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澳大利亞是英國的殖民地,當地好多都是英國人,,當時的口號是; 為了保衛mother land 當時的澳洲主要對抗的是土耳其,著名的戰役有格力普里戰閉斗枝轎敏役,在當時對澳洲來說由於戰爭,婦女走向社會,不再過著看銷廳護孩童,照顧家庭的生活,而是去工廠做工,貼補家用。
當時對抗的,主要是土耳其,現在澳洲還有節日去幾年那些戰士,好像是11月份。。。
⑸ 澳大利亞是如何應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
一戰爆發後,澳大利亞各黨派都表高明山示完全支持英國,聯邦政府也宣布澳大利亞進入戰爭狀態。
但是當時澳大利亞國內正值大選前夕,因此自由黨政府在兩方面進行工作,一方面做好大選的准備工作,另一方面派遠征軍去歐洲參戰。選舉中工黨獲勝,安德魯·費希爾當選為澳大利亞聯邦總理組織新一任政府。
但在整個大戰期間,澳軍始終保持著五個師的編制,人伍士兵達四十多萬人,送往歐亞非戰場上作戰的人數達三十多萬人。澳軍傷亡的比例也是很大的,傷亡合計是出發人數的60%多 ,是帝國內各國軍隊傷亡人數比例最高的。從1914—1919年,澳大利槐禪亞耗用戰費達3億多英鎊,此外花費在戚中年金、遣送歸國費、傷員、戰債利息以及歸國士兵補助等項達2.7億英鎊左右,兩項合計達6億英鎊,以500萬人口計,戰時財政損失人均近130英鎊。這個數字是相當龐大的。
⑹ 兩次世界大戰時,澳大利亞在忙著做什麼
兩次世界大戰時,澳大利亞都參戰了。而且作用還不小。
一、澳大利亞在一戰中的表現
澳大利亞最初是英國流放罪犯的地方,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不過,因為和英國有密切的"血緣"關系,所以澳大利亞在沒有條約規定的情況下,多次自願出兵協助英國作戰。在聯邦成立之前,澳大利亞就為了英國介入過布爾戰爭、毛利戰爭。不過,澳大利亞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沒有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莫爾茲比港的Kokoda戰役中,駐守此地的澳軍主要由國民軍組成,經驗少裝備差。初遇強敵,顯得有些慌亂,只能且戰且退,利用林木的掩護與日寇周旋。在此後將近三個多月的時間里,各路澳軍頑強地與日寇在巴布亞的叢林中廝殺,以慘重的代價(如國民軍維多利亞39營,全營平均年齡僅為18歲6個月,幾乎全部戰死)保證了Kokoda小路不失於敵手,拯救了莫爾茲比港。
第二次世界大戰澳大利亞的傷亡人數雖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半,但是因為澳大利亞本土遭到日本的猛烈攻擊,損失更為慘重。
⑺ 澳洲的歷史(戰爭)
樓上的朋友都己經很清楚地介紹了澳洲基本的整體歷史。所以我就集中在戰爭方面上吧。 基本上,澳洲參與了以下各場戰爭。十九世紀對澳洲土著的殖民戰爭、紐西蘭戰爭、 南非的波爾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越戰、第一次海灣戰爭、第二次海灣戰爭。 (一)殖民戰爭(1830年代):澳洲土著反抗丘人殖民者擴張的戰爭,包括對塔斯曼尼亞土著的「黑色戰爭」The "Black War"、及對西澳土著的平查拉戰役「the Battle of Pinjarra」 。土著在這些戰爭都是大輸家,其中塔期曼尼亞土著更接近被滅族。 (二}紐西蘭戰爭(The New Zealand Wars 1861-1864):紐西蘭的土著毛利(moari)族不滿土地被白人掠奪,被紐西蘭 *** 。澳洲派兵支援紐西蘭 *** 。 (三)波爾戰爭(1899 -1902):英國和南非由荷蘭裔白人(波爾人)建立的共和國之間的戰爭。作為英帝沖游國的一員,澳洲也派兵參加。由於南非地形氣候和澳洲相似,澳軍易於習慣,表現出色。最後波爾人敗北。 (四)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一開始澳洲就支持英國參戰,前後動員達三十萬人以上。除了在歐洲戰場,澳軍在一戰中最著名的戰役就是登陸土耳其加里波里,一場傷亡慘重卻徒勞無功的戰役。 (五)第二次世界大戰:再一次澳洲以英國盟友參戰。其主要戰線,是在太平洋對抗日軍。另外,在北非戰場對抗德國名將隆美爾,澳軍表現得十分頑強。 (六)韓戰:隨北韓入侵南韓,澳軍即加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部隊反擊。當中國支援北韓時,中澳兩軍曾經交手。 (七)越戰:澳洲也曾跟隨美國對抗北越,更前後動員總達五萬人以上。 (八)第一次海灣戰爭、第二次海灣戰爭:1991年對伊拉克的第一次海灣戰爭,和2003年再度攻打伊拉克,澳洲都是美英聯軍中其中一員。 此外,還有其他規模較小的戰事澳洲也有參與。1900年入侵中國的八國聯軍,其中澳洲仿判旅也以英帝國成員參加。
澳大利亞歷史是從距今40000-45000年前人類第一次在澳洲大陸北岸定居開始的. 這段時間被定義為澳大利亞史前時期. 有文字記載的澳大利亞歷史開始於歐洲探險家第一次達到這片土地. 這段時期又分為兩個階段: 這兩個階段以1901年成為大英帝國領地前後為分界點. 史前時期 從人類到達澳洲後,至歐洲人第一次踏足澳洲(1606年)間的大約四萬年,被稱為「澳大利亞史前時期」 。把這段時期歸為史前而非歷史是因為1606年以前,澳大利亞沒有人類生活的文字記載。 1606至1901年 第一次歐洲探險家到達澳洲是在十七世紀早期。1606年,荷蘭導航員Willem Jzoon的Duyfken號船第一次在卡奔塔利亞灣航行,約克角半島在西岸第一次登陸。隨後別的歐洲國家探險家(大部分來自荷蘭,法國,英國)相繼來到澳洲。十八世紀初,「新荷蘭」的西岸和北岸被繪出地圖。可是,當時並沒有人嘗試在這里定居。 1901年後 在經過長達10年的計畫,討論,投票後,1901年1月1日,幾個英國的殖民地組成了第一個棣屬於英國的「澳大利亞」聯邦。 1927年前,澳大利亞的首都是墨爾本;1927後首都遷至坎培拉。澳大利亞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跟英國並肩作戰。二次大戰以後,大規模的移民計劃讓澳大利亞產生了很大的改變。在澳大利亞 *** 的「白色澳大利亞政策」被廢除後(~1970年),很多亞洲及世界各備凳地的人移民到至澳大利亞。成功地改變了澳大利亞的人口組成,文化和形象。 1931年,英國頒布的西敏寺法令基本讓澳大利亞聯邦擁有 *** (終止了與英國的 *** 聯系), 但澳大利亞直至1942年才採納該法規。1942年由於澳大利亞受到日本的潛在威脅和英國在亞洲節節敗退,讓澳大利亞的政策開始轉向美國。自1951年,澳大利亞成為美國的正式盟友,並簽訂澳新美條約 (ANZUS)。1986年,因為澳大利亞通過了「澳洲法案」,使澳大利亞正式結束了對英國的從屬關系,英國的最高法院-樞密院司法委員會從此不再是澳大利亞的終審法院。現在,澳大利亞仍然是君主立憲制國家,伊莉莎白二世女王仍是澳大利亞的女王。最近(1999年)澳大利亞人否決了轉變為共和國的全民公決。從1972年的大選後,越來越多澳大利亞國民認為,未來他們的國家成為亞洲的一部分。
參考: zh. *** /w/index?title=%E6%BE%B3%E5%A4%A7%E5%88%A9%E4%BA%9A%E5%8E%86%E5%8F%B2&variant=zh-#1901.E5.B9.B4.E5.90.8E
澳大利亞聯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或澳洲)是全球面積第6大國家,也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澳大利亞所在的大陸是地球上最小的一塊大陸,通常也被稱為澳洲、澳洲大陸或澳大利亞大陸。東南方是紐西蘭、北方有巴布亞紐幾內亞、西巴布亞和東帝汶,印度尼西亞位於澳大利亞的西北方。「澳大利亞」一詞來自拉丁語中的「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未知的南方大陸」)。 澳大利亞全國有多種自然景觀,其中包括迷人的熱帶雨林,被稱為「紅色中央」的乾燥貧瘠的沙漠,白雪皚皚的山峰,綿羊遍野的牧場以及引人入勝的海濱,還有馳名遐邇的天然遺產大堡礁和烏盧魯嶺。此外,澳洲亦是在每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最多國內城市名列前茅的國家之一。 歷史 澳大利亞在5萬年前已有人類的足跡,今天澳大利亞原住民的祖先在當時已從東南亞移居澳洲。從17世紀開始,歐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法國人陸續到達此地。1770年英國人正式宣布擁有澳大利亞的 *** 。1788年1月26日,英國航海家阿瑟·菲利普率領首批移民在雪梨定居,並且在雪梨升起了英國國旗,澳大利亞正式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在此後的一段時間里,澳大利亞一度是英國的罪犯流放地(penal colony),直到1851年發現金礦後,自由移民才開始激增。到19世紀末,英國已先後在澳大利亞建立了6個殖民區。 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各殖民區改制為州,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大英帝國內的聯邦或自治領,因此是一個君主立憲制之國。「澳大利亞君主」是國家元首。根據澳大利亞聯邦法律,澳洲君主就是英國的君主。1931年,澳大利亞獲得內政與外交的自 *** ,成為大英國協內的國家。1986年,英皇伊莉莎白二世在澳大利亞簽署了《與澳大利亞關系法》,該法規定澳大利亞最高法院享有終審權,英國法律對澳大利亞不再有效。1999年澳大利亞舉行全民公決是否改用共和體制來取代英皇,最後結果為否定。 澳洲重要記事 1768年-英國庫克船長(Caption James Cook)乘坐「奮進號」從英國出發前往大溪地(Tahiti) 1770年-庫克船長發現澳洲東部,並佔領及命名為大英 1797年-麥卡琵(J. Macarthur)由好望角將美麗諾羊(Merino sheep)引進澳洲 1804年-霍巴特城建立 1813年-首次引進貨幣 - 有孔錢幣及銀幣(mp) 1829年-西澳被吞並,成為囚犯流放地 烏魯汝岩1851年 - 新南威爾斯的貝瑟斯特及維多利亞的巴拉瑞特發現金礦 1862年-史都特(John Stuart)成為第一位穿越澳洲南至北的探險家 1868年-最後一批囚犯被運送至西澳 1873年-歐洲人首次見到烏魯汝,Uluru (Ayres Rock,愛麗斯岩) 1901年-澳洲聯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雛形成立,白澳政策及移民限製法被通過 1914-1918年-澳洲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1920年-澳洲航空公司(Qantas)國內航線成立 1921年-伊迪斯科文(Edith Dircksey Cowan)成為澳洲首位女性國會議員 1927年-第一次澳洲聯邦會議於坎培拉臨時國會大廈舉行 1932年-雪梨海港大橋啟用 1933年-西澳公投表決脫離英國,但遭國會否決 1939-1945年-澳洲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0年-第一輛澳洲製造的汽車面世 位於坎培拉的新國會大廈在1988年啟用1948年-霍頓(Holden)為第一輛完全澳洲自製汽車 1956年-墨爾本主辦奧運盛會 1967年-經過公投後,通過廢除原住民法律歧視 1973年-雪梨歌劇院啟用 1976年-「Advance Australia Fair」 成為澳洲國歌 1986年-宣布澳洲法案(Australia Act),正式脫離英國 1988年-澳洲200周年國慶-坎培拉新國會大廈啟用 1996年- 霍華德當選澳洲總理任職至今 2000年 - 雪梨主辦奧林匹克運動會 系有參與過戰爭 可以慢慢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