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英帝國的統治方式
殖民地統治方式是一種鬆散的統治形式,而非中央集權。英國在北美獨立之後的殖民政策則與之相反,採取「間接統治」的方式,設法令殖民地者弊在政治上與經濟上達到自立。在非吵嫌含洲和印度,英國仍保留了許多原有的土邦國(如印度的海得拉巴國、克什米爾國,非洲的布干達王國、巴蘇陀蘭王國、桑給巴爾蘇丹國,中東及東南亞的一些酋長國和蘇丹國)。在被劃為英皇直轄殖民地的地區,也保留了原有的部落、鄉村等行政機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英國征服德蘭士瓦和奧蘭治自由邦之後,保留了兩國原來實行的種族隔離制度,以作為對兩國原來的布爾人統治集團的讓步),並任用當地人為次級地方官員。當地的語言和文化也得以保留和傳授。
有觀點認為,與法葡等國的統治方式相比,英國的統治方法無疑更加升笑有利於長久保持對殖民地的控制,並使其在獨立之後仍願意與英國保持政治和經濟上的聯系。
㈡ 英國是如何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帝國的
新航路開辟以後,英國也走上了對外殖民擴張的行列,先後打敗荷蘭,法國等.18世紀後半期英國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帝國,號稱「日不落帝國」。
英國最初試圖經過俄羅斯打通東方貿易路線,為此於1533年成立了莫斯科公司,不久之後發現俄國與東方沒有直接商業往來,於是轉而尋找西北航線,試圖經北美洲北部前往東方。
1588年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開始了對北美洲的殖民,建立了哈得孫灣公司和新英格蘭殖民地。1600年英國商人建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隨後開始了在印度的擴張。
(2)英國是如何統治殖民地的擴展閱讀
1688年,英國通過光榮革命推翻了本國的封建統治,隨著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英國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對王權進行了明確的制約,並確立了資產階級執政的君主立憲制。
可以說,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英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最終,使得英國在經濟、軍事、科技、文化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同時,也標志著英國的崛起。
㈢ 英國是怎樣管理整個世界殖民地
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國統治,沒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方面的獨立權利,完全受宗主國控制的地區。廣義的殖民地包括雖然擁有行政機關、軍隊等國家機器,但經濟、軍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別國控制的半殖民地國家和保護國,以及委任統治地、託管地,以及殖民主義國家在這些地區設置的「海外領地」、「附屬地」、「海外省」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大多數殖民地獲得獨立,舊的世界殖民系統不復存在。
從殖民地的性質上來說,大致可分為拓殖型殖民地、資源掠奪型殖民地和商業殖民地三種主要類型,這三種殖民地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而順次出現的。
㈣ 英國的殖民歷史是怎樣的
英國殖民歷史
16世紀至20世紀初葉英國殖民主義者對外進行的侵略擴張。英國是近代最大的殖民國家,其殖民地曾遍布全球。英國的殖民擴張對世界近代歷史和地理政治的演變均有極大影響。 原始積累時期的殖民擴張 英國在這一時期的殖民擴張,始於16世紀迄於18世紀後期工業革命的興起。在這一時期,商業資本起了主要作用,商業資本家成為殖民擴張的主要推動者。殖民掠奪通常由政府授予享有特權的貿易公司進行。當葡萄牙、西班牙這兩個老牌殖民國家稱霸海上時,人跡罕見的北美東岸成為英國最早的殖民活動地區。到1733年,英國在北美東岸共建立13個殖民地 。17世紀20~30年代 ,英國相繼佔領了西印度群島的聖基茨等地,把這些島嶼變成種植園、販奴基地和海盜出沒之所。
在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消滅及荷蘭3次對英商業戰爭均遭敗北後,海外擴張的優勢已為英國取代。18世紀,英國開始同法國爭奪殖民霸權,1689~1763年間,兩國有過4次戰爭,每次都以英國的勝利而告終。英國的殖民地大為增加。1713年,法屬新斯科舍半島、紐芬蘭和哈得孫河沿岸,西屬直布羅陀和梅諾卡島均轉歸英國。特別是由於七年戰爭的勝利,英國不僅奪得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全部領土,還奪得格瑞那達、聖文森特、多米尼加、多巴哥和非洲的塞內加爾。西班牙的佛羅里達也給了英國。
1783年北美13個殖民地的獨立給英國以沉重打擊 。此後,英國殖民的重點遂轉向東方,特別是印度。1600年成立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是英國在東方的殖民機構,1612年,該公司擊敗在印度的葡萄牙人,從印度莫卧兒王朝獲得貿易特權。1757年普拉西一役 ,奠定了英國在印度斯坦的統治地位。1767~1799年4次進攻並最後佔領邁索爾土邦。1803~1804年打敗馬拉特人的反抗,囊括了克塔克以及恆河與朱木拿河(現稱亞穆納河)之間的大片沃土。英國還從荷蘭手中奪得蘇門答臘(1784)和馬六甲。從吉打蘇丹手中割走檳榔嶼(1786)。 1668~1711 年英人J.庫克考察了澳大利亞東岸和紐西蘭,英國隨即向該地移民。 在反拿破崙戰爭中,英國搶佔了法國、荷蘭、西班牙的許多海外屬地。 工業資本時期的殖民擴張 英國工業革命興起後,代表工業資產階級利益的政府奉行自由貿易政策,開始了工業資本掠奪殖民地的時期。
1813年,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壟斷權被撤銷,英國大量機制紡織品湧入印度,摧毀了當地傳統的棉織手工業。1843~1849年英國先後兼並信德、克什米爾和旁遮普,從而完成了對印度的征服,進而向印度外圍擴張。1814~1815年割去尼泊爾南部土地;1824、1852年兩次侵略緬甸,將阿薩姆、若開、丹那沙林並入英屬印度。1864~1865年又將不丹的達吉嶺和噶倫堡並入英屬印度。1824年,荷蘭被迫將新加坡劃歸英國,馬來亞劃歸英國勢力范圍。1841年和1842年汶萊先後將沙撈越和北婆羅割給英國 。1847年汶萊受英「保護」。1839年,英國佔領土耳其統轄下的亞丁港。1857年又占丕林島。
在非洲,1843年英國兼並納塔爾。1808、1861和1874年,塞拉里昂、奈及利亞和黃金海岸相繼淪為英國殖民地。
自1764年起,瀕臨南美東岸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經法、英、西、阿根廷等國易手後,1833年終為英國所得(始稱福克蘭群島)。 英國不滿足於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在兩次鴉片戰爭後,不僅要中國賠款、開辟通商口岸,還割去了香港(1842)和九龍半島界限以南的土地(1860)。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後,英國為了加強統治,於1858年撤銷東印度公司的行政大權,將印度改為直轄領地。
對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英國採取移民拓殖政策,使其成為自己工業的附庸。 金融資本時期的殖民擴張 19世紀70年代以後,由於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英國逐步喪失其工業世界的壟斷地位,但資本輸出和殖民擴張仍然領先。
1876年 ,英國將印度命名為印度帝國 ,繼續向其周圍擴張 。1876年 ,占俾路支 ,1878~1879年阿富汗淪為英國的附屬國。1886年占曼德勒,完成將緬甸並入印度的計劃 。1887年宣布哲孟雄(錫金)受其保護。同年,荷屬馬爾地夫群島改受英國保護。英國以印度為基地窺伺中國的新疆、雲南和西藏。掠奪新疆的陰謀最後為清軍粉碎。雲南在1876年被迫開放,增闢商埠,擴大領事裁判權,西藏在遭到1888年和1904年的兩次入侵後,亦被迫開放,承認英國的領事裁判權。英國還乘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失敗之機,於1898年強租威海衛。同年又強租九龍半島北部及其附近島嶼,為期99年。在馬來半島,經不斷蠶食,馬來半島南部均落入英國之手。1907年英、俄兩國在伊朗劃分了勢力范圍。
在大洋洲,1874年英國占斐濟 ,1884年宣布巴布亞為保護地。1893~1904年又先後佔有所羅門、湯加、吉爾伯特、庫克、埃利斯和菲尼克斯群島。1906年,與法國共管新赫布里底群島。在地中海,1878年從土耳其手中奪得塞普勒斯島。
非洲是帝國主義瓜分的最後一塊大陸。英國奪得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1868年和1885年,先後將巴蘇陀蘭和貝專納納入保護領地。1887年占祖魯蘭,1889年,C.J.羅得斯的南非公司成立後,加緊掠奪辛巴威及尚比亞河以北廣大地區,並於1895年命名這一地區為羅得西亞。經過同德、法、意各國的激烈爭奪,在19世紀末,東非的索科特拉島、索馬里、烏干達、肯亞、桑給巴爾島等地先後淪為英國的保護地。
1882年,埃及實際上變成英國的殖民地。19世紀80年代埃及統治下的蘇丹,爆發馬赫迪起義,曾趕走英埃侵略軍,建立自己的國家。1899年,這個國家被英軍扼殺,實際上淪為英國殖民地 。經過英布戰爭 ,英國佔領了布爾人的兩個共和國——德蘭士瓦和奧倫治。1910年,德蘭士瓦、奧倫治和開普、納塔爾組成新的自治領——南非聯邦。
到20世紀初,世界領土被瓜分完畢,英國所佔份額最大。1876年時它已擁有2250萬平方千米的領地和25190萬人口,到1914年增加到3350萬平方千米的領地和39350萬人口,相當英本土的137倍和人口的8倍多。V.I.列寧稱英國為「殖民帝國主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奪取了德國大部分的海外殖民地,並在戰後以委任統治的名義納入帝國領域,其中西南非洲分給南非聯邦、坦噶尼喀由英直接統治,多哥與喀麥隆與法國共管,德屬新幾內亞和諾魯分給澳大利亞。西薩摩亞交給紐西蘭。此外,原屬奧斯曼帝國的巴勒斯坦(包括外約旦)和美索不達米亞也劃歸英國。
㈤ 英國殖民掠奪的方式是什麼
1.赤裸裸屠殺當地居民,掠奪土地,黃金,白銀,香料等資源。像美國對印第安人,西班牙對印加文明
2.以武力方式,傾銷廉價商品。像鴉片戰爭
3.掠奪殖民地勞動力資源。像販賣非洲黑奴
4.更高級的是控制殖民地經濟,政治,軍事,使殖民地成為廉價資源的供應基地,廉價勞動力的輸出基地,廉價商品的傾銷基地。像英國統治印度就是這種方式
㈥ 英國的殖民是如何在北美洲開始的過程是怎樣的
1607年,倫敦公司依據英王的「特許狀」來到北美詹姆士河口,建立了僅有一個炮台、一所教堂、幾間薄板房的詹姆士城,奠定了英國在北美的第一個殖民地──弗吉尼亞的基礎。1620年,英國的一群政治避難者,乘一艘名叫「五月花」號的船,在北美的馬薩諸塞登陸,建立普利茅斯城,奠定了新英格蘭殖民地的基礎。「五月花」號是英國移民駛往北美的第一艘船,這艘船載重大約只有180噸,長90英尺(1英尺等於30.48厘米)。本課引語中選用了插圖《「五月花」號》,圖中展示的正是根據記載後人畫的一幅「五月花」號船的想像圖。這艘船最早離開英國的時間是1608年8月,船上主要是一些受英國國教迫害的英國清教徒,離開英國後,首先來到荷蘭,當時有些人決定前往北美,他們與弗吉尼亞公司簽訂移民合同。1620年9月23日,在牧師布萊斯特的率領下,「五月花號」前往北美,船上的乘客共有102名,其中,清教徒35名,其他的有工匠、漁民、貧苦農民,還有14人是契約奴。11月21日,「五月花號」到達科德角,即今天的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頓;登陸前,船上的清教徒領袖主持制定了一個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五月花號」公約》,當時,41名自由的成年男子在上面簽字。其中內容包括:組織公民團體,擬定公正的法律、法令、規章和條例。聖誕節後的第一天,他們在普利茅斯上岸,建立殖民地。之後建立了馬薩諸塞、羅德艾蘭、康涅狄格和新罕布希爾等殖民地。17世紀中期英國建立馬里蘭殖民地,從荷蘭手中奪取特拉華,又奪取荷蘭的新尼德蘭,並將其分割為二,建立紐約和新澤西兩個殖民地。1682年,英王查理二世將賓西法尼亞賜給業主威廉·賓,以抵償王室欠他的債務,同年建立費城,建立賓西法尼亞殖民地。英王查理二世把卡羅來納賜給其寵臣們,後又將卡羅來納分為兩部,即北卡羅來納和南卡羅來納兩個殖民地。1733年,建立喬治亞殖民地。至此,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763年,英國以財政虧空1.4億英鎊的代價打贏了七年戰爭。英國統治集團處心積慮要把戰費支出轉嫁到北美殖民地人民頭上,同時企圖通過高壓加緊對殖民地的控制。1763年10月,為了限制殖民地擴大,以利於英國控制和征稅,頒布英王敕令,禁止殖民地人民向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移民。1764年,頒布「食糖條例」,對許多進口商品徵收高稅,並嚴格管理糖和糖漿的貿易。同年還頒布「通貨條例」,禁止北美殖民地發行紙幣和用貶值的殖民地紙幣償還宗主國債權人的債務。為鎮壓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保證關稅收入,英國在北美殖民地駐扎了正規軍1萬人。而為了轉嫁駐軍的開支,1765年又頒布「印花稅條例」,規定北美殖民地的一切新聞報紙、小冊子、執照、商業文件和合法文書,甚至畢業文憑,都必須加貼印花,也就是都必須付稅,違者受罰。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印花稅的高潮,是殖民地人民抗英斗爭的轉折點。「自由之子」、「通訊委員會」等反英群眾組織先後在各地出現,人們抵制征稅,搗毀稅局,焚燒印花稅券,將英國稅吏遊街示眾。英國政府被迫廢除了印花稅條例。從1766年起,又多次頒布唐森德條例(唐森德是當時英國的財政大臣),規定征課自英國輸入殖民地的貨物的入口稅;規定英國關稅稅吏有權闖入殖民地任何民房、堆棧、店鋪,搜查違禁品及漏稅的走私貨物;波士頓商人領導了全殖民地性的抵制英貨運動,1766年至1769年,英國輸入殖民地北部的貿易總額由136.3萬鎊,降至50.4萬鎊。英國政府於1770年被迫廢除了唐森德條例。英國政府雖於1770年被迫廢除了唐森德條例,但其中有的條例,如徵收茶葉稅則未廢除。北美人民對此異常憤怒,視其為英國暴政的象徵,於是掀起了不飲茶的抗議運動。壟斷茶葉貿易的東印度公司,由於經營不善,瀕於破產。英國政府為了幫助東印度公司擺脫困境,賣掉積壓的1 700萬磅茶葉,於1773年通過一項《茶葉稅法》,准許東印度公司享有到北美傾銷茶葉的專賣權,讓東印度公司每磅茶葉繳納三便士輕稅後,就可以直接賣給零售商,同時禁止殖民地人民走私茶葉。英國政府的目的在於用低廉的茶價引誘北美人民飲用東印度公司的傾銷茶。北美人民拒絕飲用東印度公司的傾銷茶,費城、紐約、查爾斯頓等港人民反對英國茶船卸貨。12月16日,波士頓8 000市民集會,要求運茶船達特摩斯號離開港口。這一要求遭到英國殖民者的拒絕。當晚,波士頓青年組織的波士頓茶黨,化裝成印第安人,夜間登上茶船,將船上價值1萬多英鎊的300多箱茶葉倒入海中。英國於1774年下令封閉波士頓港。波士頓傾茶事件是北美人民反對殖民統治暴力行動的開始。1774年,英屬北美殖民地的形勢日益嚴峻,各地對英國殖民統治的不滿加劇。英國政府決定以武力來鎮壓殖民地的反抗,這一年的11月,英王喬治三世(1760—1820)宣稱,「必須用戰斗來決定他們是隸屬於國家還是獨立」。新英格蘭各地的人民也紛紛組織民兵,准備武裝反抗。英國駐馬薩諸塞總督蓋奇聽說民兵在距離波士頓只有21英里的康科德有一個軍火庫,裡面藏有大量彈葯,1775年4月18日夜,他派斯密斯中校率領800名軍人襲擊康科德。英軍一出動,在附近監視的民兵就發現了,他們立即發出信號,民兵、銀匠瑞維爾看到信號,騎上馬就去通知民兵。19日清晨5點左右,英軍途經來剋星頓時,遇到民兵的阻攔,雙方發生槍戰。英軍雖然打退了民兵,但在康科德又遭到民兵的伏擊,死傷近百人。這次戰斗雖然規模不大,但消息傳出後,各殖民地人民群情激憤,紛紛奪取槍支,佔領英軍軍火庫,武裝斗爭開始了。
㈦ 英國的殖民史
近代英國通過對外殖民掠奪成為資本主義強國的。近代早期,英迅蘆國通過殖民擴張,掠奪殖民地財富,並且向殖民地傾銷商品,喂飽了國內的資產階級和工商業階級。進入帝國主義階段,更向全球擴展殖民勢力。英國侵略史如下:
1337年-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
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成為頭號海上強國;
1600年英國侵入印度;
1688年之後又瘋狂擴大地盤,在非洲甘比亞等地建立了「捕奴站」;
十九世紀中葉,英國完全征服了緬甸和馬來亞,奪取了南非的荷蘭殖民地。在大洋洲,英國佔領了許多島嶼,並侵佔了紐西蘭,把它們統統並入了大不列顛帝國租昌桐的版圖;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佔領中國香港島,獲得五個通商口岸;
1854年克里米亞戰弊坦爭(與法國、土耳其聯盟打俄國),為了向土耳其深入勢力;
1856~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更大規模攫取在中國的殖民權利;
1900參與八國聯軍侵華
㈧ 英國的殖民擴張是怎麼樣進行的
16世紀中葉以後,隨著 資本主義 的發展,英國對外進行了規模日益擴大、手段日益殘暴的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到19世紀中葉英國成為資本主義列強中佔有殖民地最多的殖民帝國。下面是我分享的英國的殖民擴張是怎麼樣進行的,一起來看看吧。
(圖為英國殖民時期的印度)
英國殖民擴張,從16世紀開始,到20初期到達頂峰,整整持續了四個世紀。在這四個世紀里,英國不斷汲取殖民地的財富,綜合國力逐漸增強,最終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英國的殖民擴張,主要分成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就是16世紀到十八世紀的海外殖民時期。這一個時期,主要目的是為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擴張的對象是北美大陸和澳洲大陸。1733年,英國首先在北美大陸上建立了13個殖民地。1689年到1763年,英國和法國之間開展了四次爭奪殖民地的戰爭,史稱百年英法戰爭。在這四次戰役中,每一次都以英國的勝利而告終。英國的殖民地數量也大大增加。在七年戰爭以後,英國取得了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全部領土,還將多巴哥、多米尼加、格瑞那達地區納入自己的殖民體系。
英國殖民擴張的第二個階段,在18世紀到19世紀中後期。這個階段,是英國爭奪歐亞大陸的階段。工業革命之後,英國就開始向歐亞大陸掠奪工業原料場地和商品銷售市場。印度半島成為了英國主要的殖民重點。同時,在非洲地區,英國也加緊了殖民控制。這一階段,是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間。
英國殖民擴張的第三階段,是爭奪非洲殖民地,在這一階段里,英國在非洲大肆殺戮,給非洲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到了20世紀初,世界領土基本被瓜分完畢,其中英國所佔份額最大。英國憑借這三次殖民擴張,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知識 拓展歐洲的殖民擴張與掠奪的背景
歐洲的殖民擴張和掠奪,是歐洲原始資本積累的最重要方式。為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那麼歐洲的殖民擴張與掠奪的背景是什麼呢?
荷蘭的殖民擴張和掠奪
歐洲的殖民擴張與掠奪的背景,有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經濟。由於西歐各國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資本主義的萌芽也在此時產生,社會對黃金白銀等貨幣的需求也不斷增加,這使西歐資本主義社會不得不尋找新的黃金白銀產地。
第二個方面就是《馬可波羅游記》在歐洲大熱,西歐人對東方的財富及其嚮往。他們想要去那個遍地黃金的地方,來為自己的發展提供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原料和市場。但是歐洲區域狹小,資源和市場都不夠其發展,因此西歐需要進行殖民掠奪和擴張,來取得原料和商品銷售市場。而此時新航路的開辟和 航海 技術的發展,為歐洲的殖民擴張和掠奪提供了技術支持。
第三方面就是歐洲大陸的其他地區,經濟條件依然十分落後,甚至有些地區依然是原始生活的狀態,這就為西方的殖民統治提高了條件支持。 文化 的差異使得他們能夠很好的進行殖民統治。
歐洲殖民擴張的第四個方面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首當其沖。這兩個國家積極向外開拓殖民地,為本國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引起了歐洲各國的紛紛效仿,從此以後,歐洲的絕大多數國家,都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
殖民擴張的影響
歐洲殖民擴張的影響,改變了近代世界的進程,原本毫無關聯的區域,在殖民擴張的影響下,逐漸連在了一起。使得世界地區間的聯系日益密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進一步的擴大,甚至出現了全球性的經濟關系。
當然這是對整個世界來說的。對殖民國家來說,殖民擴張使他們從殖民地獲得了大量的財富。還為西歐提供了廣泛的海外市場,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的那些商人們,獲取了高額利潤,為他們進階仕途提供了條件。由於資本的原始積累,在英國出現了資產階級新貴族。這些貴族,依靠手中的經濟資源,逐漸控制的議會,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 政治 基礎。
對那些殖民地而已,西歐殖民擴張,給他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殖民地國家,不僅要為資本主義國家提供廉價的原料,也要接受商品傾銷帶來的後果。殘忍的掠奪,造成了亞非拉地區的長期落後。東方和西方之間的差距也越拉越大。不過有一點也是要值得肯定的。亞非拉地區,在工業革命的沖擊下,原有的生產方式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文化觀念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日本原來也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但是受到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沖擊,在西方資本的入侵下,接受了資本主義文化的改造,最終成為了亞洲第一流的強國。這也是殖民擴張帶來的機遇。
但是日本僅僅只是一個特例,更多的亞非拉國家,在殖民擴張中,失去了主權和領土,成為了任人宰割的對象。
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關系
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這兩者之間有相同的聯系,但也有不同的區別。要研究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關系,首先要明確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含義。
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都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階段和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時期的方式,這也是早期資本原始積累和工業發展的必然過程。殖民擴張是資本原始積累的手段和方式,殖民掠奪是殖民擴張的目的。十八至十九世紀這段時間里,西歐資本主義工業發展迅速,狹小的國內市場已經無法消耗工業革命帶來的產品。國內銷售、投資、生產的循環膨脹,已經成為了限制資本主義發展的瓶頸。因此,向海外傾銷產品、獲取原料成為了當務之急。這就是殖民擴張,實質上也是資本的擴張。這種擴張包括資本的入侵和劃分勢力范圍。
殖民擴張為殖民掠奪奠定了基礎。殖民掠奪包括奪取殖民地的勞動力和生產資料。早期殖民掠奪的方式,包括海外移民、奴隸貿易販賣鴉片等等。到了後期,殖民掠奪由商品輸出變成了資本輸出。殖民地的經濟結構,被殖民者進一步控制,資本主義的發展方式也發生了改變。到了十九世紀末,西歐各國都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方式變得稍微的溫和。但是這改變不了被統治國家殖民化的趨勢。
這就是資本主義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關系,雖然這兩者之間有所不同,但是都是資本的積累,都是對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的傷害。
殖民擴張對中國的影響
歐洲的殖民擴張對中國的影響是深遠的,在那個年代裡,沒有一個國家,能夠逃過資本主義文化的影響。
殖民擴張對中國的影響,主要包括在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19世紀40年代以後。這一個時期,以英國為主的西方列強,對中國發動了兩次戰爭,使中國社會發生了巨變。在政治上,中國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得中國逐漸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國國內的矛盾、革命任務以及革命性質都發生了巨大改變;在經濟上,中國被迫卷進了世界資本主義市場,成為了列強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中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改變;在思想上,出現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浪潮,客觀上瓦解了封建 教育 體現和科舉制度;在外交方面,清王朝的閉關鎖國政策被徹底打破,中國融入了世界的懷抱。
殖民擴張對中國的影響的第二個階段,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此時的中國民族危機更加深重。政治上,清王朝已經完全成為“洋人的朝廷”,內部矛盾越來越激烈,民主主義運動此起彼伏;經濟上,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被西方摧毀,中國進一步成為了列強的經濟附庸;在思想文化方面,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引起了中國第二次思想解放,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殖民擴張對中國的影響,有利也有弊,但是總體來說,國家的近代化也是世界潮流的趨勢,若是跟不上世界的潮流,最終會被 歷史 所拋棄。
葡萄牙的殖民擴張介紹
葡萄牙殖民擴張活動,開啟了歐洲對外侵略的大門。西方的近代史發展,也從葡萄牙的殖民擴張開始。
1415年,葡萄牙人就開始佔領了摩洛哥的休達地區。之後,葡萄牙的 探險 隊一直向南探航,希望能夠開辟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路。因為此時原本通往東方的絲綢之路,已經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堵塞。中西方經濟交流完全處於癱瘓狀態。為了獲得東方更多的瓷器和絲綢,西方不得不開辟一條新航路。
1487年,葡萄牙的迪亞士,開始沿著非洲西海岸南行,他率領船隊,到達了非洲的最南端,並將最南端的那塊非洲土地,命名為好望角。這是葡萄牙人探索新航路的一次重大突破。
到了1497年,葡萄牙的探險家達·伽馬率領一支規模較大的船隊,繞過好望角,抵達了印度的卡里庫特。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繞過好望角,葡萄牙人開辟了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開始了殖民擴張。它將擴張的重點放在亞洲和非洲地區。1500年,葡萄牙殖民者將巴西納入了他的殖民體系。1557年,中國的澳門被葡萄牙佔領。
但是葡萄牙殖民擴張,並沒有給葡萄牙帶來強大的國力。雖然掠奪了大量的財富,但是葡萄牙貴族將掠奪來的黃金都購買了英法奢侈品,導致資金流入了其他國家。沉醉在奢侈品夢鄉的葡萄牙,最終喪失了殖民強國的地位。
猜你感 興趣 :
1. 《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和掠奪》練習題及答案
2. 英國殖民地的獨立歷程
3. 大國崛起之英國觀後感1000字
4. 英國為什麼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5. 英緬戰爭的背景是什麼
6. 英國茶文化的歷史
㈨ 英國的殖民擴張方式有哪些
英國的殖民擴張,主要分成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就是16世紀到十八世紀的海外殖民時期。這一個時期,主要目的是為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擴張的對象是北美大陸和澳洲大陸。1733年,英國首先在北美大陸上建立了13個殖民地。1689年到1763年,英國和法國之間開展了四次爭奪殖民地的戰爭,史稱百年英法戰爭。在這四次戰役中,每一次都以英國的勝利而告終。英國的殖民地數量也大大增加。在七年戰爭以後,英國取得了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全部領土,還將多巴哥、多米尼加、格瑞那達地區納入自己的殖民體系。
英國殖民擴張的第二個階段,在18世紀到19世紀中後期。這個階段,是英國爭奪歐亞大陸的階段。工業革命之後,英國就開始向歐亞大陸掠奪工業原料場地和商品銷售市場。印度半島成為了英國主要的殖民重點。同時,在非洲地區,英國也加緊了殖民控制。這一階段,是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間。
英國殖民擴張的第三階段,是爭奪非洲殖民地,在這一階段里,英國在非洲大肆殺戮,給非洲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到了20世紀初,世界領土基本被瓜分完畢,其中英國所佔份額最大。英國憑借這三次殖民擴張,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㈩ 英國人當年是怎麼統治那麼大的地域的
工業革命後,英國各方面發展迅速,對於海外殖民地,英國人採用廉價的商品首先佔領市場,導致殖民地傳統的手工業崩潰,再結合大當地的世豪大戶,適當的把科技成果共享,使殖民地產生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依賴,如此,可以較好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