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殖民統治對印度社會的影響有哪些
在英國殖民入侵前,印度人民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文明,然而當英國人的鐵騎踏上印度這片土地時,它卻有了很大的改變。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英國殖民統治對印度社會的影響,希望大家喜歡!
英國殖民統治使印度的村社制度被瓦解
村社制度形成於後吠陀時代。是由部落社會的氏族公社變化而來的。村社是一種天然的經濟共同體,其中耕地歸村社所有,由村社分配給各個家庭使讓搏用,並視人口變動和生產狀況定期重新分配,牧場、荒地、森林和水源由村社集體使用,而房屋、宅旁園地、農具和耕畜屬於個體家庭私人所有。這樣一來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就不能脫離村社這一經濟共同體。農民 自然 地也就被束縛在村社中。這一制度在一開始促進了印度農業的發展,有效地保證了印度社會內部的穩定。但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到莫卧兒時代後期,村社體制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阻礙了商品流通,使得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陷入停滯狀態。英國人的到來首先打破了這種自然經濟狀態。
從1813年起,英國開始想把印度變為農業原料的供應地。但是英國人很快發現,在把印度變為原料產地方面遇到了一個很大的阻礙——印度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從19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英國開始在印度推行稅制改革,改革的內容為:(1)降低稅率。(2)延長修訂地稅的周期。(3)部分地區按土質好壞定稅,稅額定到每塊土地。(4)再次明確規定納稅者可以自由支配其土地,包括抵押轉賣。這些 措施 的中心是刺激地主、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使他們能得到改善經營的好處,驅使他們擴大經濟作物的 種植 面積。
這次改革的結果,果然如殖民者預期陪襪的那樣,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擴大了,拿到市場上去賣的農產品顯著增多了。印度的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體制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村社制度逐漸瓦解,已經開始融入進了 資本主義 商品經濟之中,走上了農業現代化道路。
英國殖民統治使印度的等級制度被削弱
種姓制度是印度社會特有的一種等級制度。它最早由雅利安人建立,主要依賴於印度教的維護,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鞏固和完善,種姓制度已經成為規范社會生活、保持生活穩定的一整套嚴密而有效的社會組織和調控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它為保持社會的團結和穩定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但是從現代化的角度來看,種姓制度的消極作用不言而喻,阻礙了社會的垂直流動。種姓制度規定:高級種姓與低級種姓之間不能互相接觸,彼此間相互隔絕。種姓間的流動,特別是向上流動極其困難。
隨著英國對印度佔領進程的推進,有關印度的 文化 被陸續介紹到歐洲,引起歐洲社會的巨大反響。—些英 國學 者攻擊印度教體系,認為它們“卑鄙”、“殘酷”和“無法無天”。
因此,他們 決定 用西方的基督教文明來改變印度。從19世紀上半葉開始,由英國官方自上而下直接鼓勵傳教士大批進入印度,在印度傳播基督教。這些傳教士除了傳教外還創辦學校,並引進西方的 教育 制度,大量吸收低等種姓的人入學。同時,還創辦女子學校。使讀書不再是高等種姓的特權,低等種姓的人也有了走進學校的機會。這對印度社會來說是個史無前例坦亂祥的變革。傳教活動還使印度出現了一批宗教改革者,他們主要是受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的影響,倡導宗教改革。
其中,拉姆莫罕·羅易是這一時期公認的印度民族復興的先驅。他首先發起了一場宗教改革,創立梵社,向印度教發起挑戰。從羅易開始,以後所有的改革家們就是依靠西方資產階級的思想向一切殘酷的、陳腐的社會陋習猛烈開火。1850年,政府頒布了《排除種姓無能力法》,宣布種姓權利必須服從於政府法令,不得因宗教信仰和種姓原因剝奪某些印度居民的財產及其繼承權。1872年頒布的《特別婚姻法》明確規定,禁止童婚和多妻制,並承認那些逾越種姓的婚姻為合法婚姻。這些法令的頒布雖然未最終消滅種姓歧視,畢竟是對印度傳統社會的重大變革,動搖了幾千年來的種姓制度的權威,使得印度在現代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因此,可以說英國的殖民統治破壞了種姓制度的基礎,使印度人民開始意識到種姓制度對印度社會的危害,並敢於向印度教的權威發出擊挑戰。
英國殖民統治使印度的社會陋習改良
在殖民統治的初期,為了避免引起印度人的反感,殖民當局對印度習俗採取不幹預政策。但是1813年後,隨著基督教在印度傳播,傳教士們意識-到印度教的一些陋習與他們所宣揚的西方文明格格不入,是違背人性的,是對人性的一種褻瀆。與西方文明所宣揚的注重人性、崇尚自由和民主觀念相悖。因此,在他們的推動下,殖民政權開始用立法手段推行社會改革,即對印度社會陋習的改革。
改革首先從荒謬的殺嬰習俗開始。印度一些教徒中有一種由來已久的風俗,為了履行宗教許願,把一個孩子投入恆河口的海中。1795年,殖民當局頒布了《孟加拉管轄 條例 》,宣布殺嬰習俗是殺害罪。這個法令很快被推廣到其它省份,使這種惡俗慢慢地消亡。
接著是禁止“剎蒂”,“剎蒂”的本意是一個貞節淑德的婦女,後來演變成這個貞婦和她丈夫的屍體一起被焚燒的習俗。威廉·本丁克被任命為印度總督後,審慎研究後決定,立即取消“剎蒂”。1829年12月4日,殖民政府通過了有名的第17號條例,宣布“剎蒂”非法。法令頒布後,雖然“剎蒂”習俗未被徹底廢除,這種行為卻明顯減少。這些改革可以說是英國在把印度帶向近代文明社會方面的重要舉措。
對印度傳統陋習的改革,推動了印度社會的思想變革,動搖了印度傳統觀念的根基,為未來新思想、新觀念的產生准備了土壤。
猜你喜歡:
1. 為什麼說印度是英國殖民史的特例
2. 英國殖民印度的殖民政策是怎麼樣的
3. 印度被英國殖民近100年為什麼還感激英國
4. 英國殖民對印度有什麼影響
5. 英國殖民擴張的原因是什麼
2. 初三歷史。英國殖民者對印度的侵略帶來的後果。
1使印度人民陷入長期貧困
2客觀上推動印度舊制度的崩潰
3克什米爾問題,是英國在南亞次大陸近200年的殖民主義統治後留下來的一個孽果。(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裂)
4客觀上推動了印度的經濟發展
5使印度喪失了自身的文化
6在印度建立資本主義社會模式
7簽訂的條約給中印邊境線造稿銀成混亂,發生中印戰爭。
8,強制性的逼迫印度去接受他們國家的文化鍵培宴以鞏固自己的地位,所以,直到現在,印度國家的文化和習俗都有中睜著與英國文化分不開的關系
3. 被英國殖民統治那麼多年,印度人為何還非常感謝英國人
印度雖然被英國殖民統治多年,但是在被統治期間,印度發展得非常的快。無論是工業還是教育行業,英國對印度都有很大的幫助,並且正是因為英國的統治,所以才有現在印度的統一。所以雖然經歷了幾百年的殖民統治,印度人對英國卻沒有多大的仇恨反感。
而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印度現在的統治者很多都是在英國接受的教育。所以對於英國這些統治者是非常願意共同合作,不願意敵視的,自然而然就會宣傳英國的好,去感謝英國對自己國家的幫助。
4. 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對印度帶來了哪些影響
西方殖民勢力退出印度時,給新興獨立國家造成的重大遺留問題是——「蒙巴頓方案」。
1947年6月3日,英國政府制定的《印度獨立方案》由印度總督蒙巴頓將軍公布,此方案又稱《蒙巴頓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屬殖民地印度的反英運動發展迅速。英國政府被迫改變其對印政策,准備轉讓政權並退出印度。1947年3月蒙巴頓擔任印度總督,與印度各政黨領導人、土邦王公等舉行會談。國大黨要求建立在其領導下的統一的印度,穆斯林聯盟則要求建立獨立的伊斯蘭教徒的巴基斯坦。
1947年7月,英國議會通過《印度獨立法》,同年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印度先後宣布獨立,成為英聯邦內兩個自治領。英國在印度長達190年的直接殖民統治至此結束。英巴兩國獨立後,印度組成以尼赫魯為總理的聯邦政府,巴基斯坦組成以列雅格特·阿里汗為首的政府。兩國根據獨立法案成立制憲會議,各設一個由英王任命的總督,1947—1948年蒙巴頓仍任印度總督,真納擔任巴基斯坦總督。1950、1956年英巴先後宣布成立獨立的共和國。印巴分治帶來一系列惡果,造成兩國的教派大屠殺和統一經濟的分割,土邦歸屬問題尤其是克什米爾歸屬問題導致印巴戰爭的多次爆發,使英巴兩國關系長期處於緊張狀態。
克什米爾問題,是英國在南亞次大陸近200年的殖民主義統治後留下來的一個孽果。
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的克什米爾,是查謨和克什米爾的統稱,位於巴基斯坦西北部,印度東北部。500多萬居民之中穆斯林佔了77%以上,印度教徒近21%,其餘則信奉佛教和錫克教。在英國殖民入侵以前,克什米爾與查謨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地區,其中克什米爾是原印度的第二大土邦。1846年,英國殖民主義者為了便於統治,以750萬盧比的價錢把克什米爾賣給了身為印度教徒的查謨大君。此舉在南亞次大陸播下了「激烈爭吵的種子」,穆斯林與印度教徒之間從此紛爭迭起,攪得克什米爾地區難得安寧。而英國殖民者則乘機以「仲裁者」的角色,加強了對這一地區的控制。
百年之後,當二戰的硝煙剛剛散去,亞非拉殖民地人民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民族解放運動。面對印度不斷高漲的獨立呼聲,國力衰落的英帝國被迫作出讓步,決定賦予印度「自治權」。然而,英國並沒有打算徹底放棄對南亞次大陸的影響力,而是玩起了「分而治之」的把戲。1947年6月3日,就在即將撤離印度前夕,英國首相艾德禮和英印總督蒙巴頓同時在倫敦和德里發表了宣告印度獨立的「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印度被分為以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的巴基斯坦自治領和以印度教為主要宗教的印度自治領,而克什米爾等500多個王公土邦在「政權移交」後享有獨立地位,也可以自願加入印巴任何一方。
這個以宗教信仰劃線的「分治方案」,不僅進一步加劇了穆斯林與印度教徒的沖突,而且給未來的印巴關系埋下了禍根。兩個多月後,巴基斯坦與印度相繼宣告獨立,而雙方對王公土邦的爭奪也隨即展開。獨立之初的印度在實力上處於上風,並藉此將大多數土邦納入自己的版圖之中。但是,在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上,巴基斯坦卻不願忍氣吞聲,而是決心誓死一爭。這不僅僅是因為克什米爾的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蘭教,而且還因為該地區對於巴基斯坦的安全至關重要。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克什米爾俯瞰著巴基斯坦,與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近在咫尺,被稱作「戴在巴基斯坦頭上的一頂帽子」。巴基斯坦認為如果失去了克什米爾,其側翼將完全陷於印度的包圍之中,從而使巴在與印度的力量對比上處於更為不利的態勢。正因為此,巴基斯坦前總統齊亞·哈克曾一語中的地說,克什米爾是巴基斯坦的「生命線」。
因此,在印巴分治時,大批伊斯蘭教徒與印度教徒,從祖居的土地上被趕走,流離失所。幾十年來,印巴打了三次戰爭,為了對付敵手,兩國並命發展核武器。這都起源於「蒙巴頓方案」。
參考資料: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603/6462.html
5. 印度以前是英國殖民地,現在卻不反感英國人是什麼原因
世界殖民史上,英國進行殖民擴張歷史一直佔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從16世紀開始,英國之所以能保持數百年之久的世界第一強國地位,與其殖民擴張有直接的關系。而在英國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中,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印度以其豐富的資源、人口和無與倫比的收益,在英國的殖民體系中一直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為了徹底占據印度,英國人花費了上百年的時間,難以數計的人力物力財力,花費如此大的精力,英國人當然不是為了給印度人獻愛心、送溫暖。相反,赤裸的利益訴求,才是英國人的目的。自然,英國曾經在印度的殖民侵略和統治,給這個國家的人民帶去了巨大災難。
其次,從社會結構來看,英國殖民者給印度奇特的種姓制度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印度最著名的,除了各種奇葩大閱兵、掛票,大概就是持續數千年之久的種姓制度了。印度社會所存在的種姓制度,是人類文明史上極為嚴厲而復雜的一種社會等級制度。它覆蓋滲透了印度政治、經濟、社會、宗教的方方面面,在這種制度之下,各種姓之間界限分明,他們永生永世不得變更,不得通婚,導致印度被局限於中世紀社會結構之中。
隨著英國殖民者統治的不斷推進,印度傳統制度受到嚴峻挑戰,由於一些新型職業的誕生,印度人開始逐步脫離種姓制度,以及從前的各種宗教規定,他們在職業的支撐下變得自由獨立。縱然種姓制度在印度沒有被徹底消滅,可是英國殖民者到來,確實動搖了種姓制度。
再次,從文化角度而言,英國人的統治為印度人帶來了新思想潮流。印度傳統文化與印度宗教緊密聯系,導致了百姓思想上的僵化,尤其是印度女性,一直活在印度傳統文化的禁錮之中。隨著英國式教育引進印度,終於有一部分印度人開始覺醒。他飢岩們相信科學精神,具有理性批判能力,甚至懂得舉起民族主義旗幟。
正是由於這批人的覺醒,印度人才會逐漸對英國殖民統治政策感到不滿,最終趕走了英國殖民者。綜合以上幾個方面,英國殖民統治為印度建立一個新的西方式社會創造了許多必要條件,這才是印度人不反感英國人的根本所在。
最後,還有一個最為關鍵的原因。許多人可能並不清楚,印度在英國人殖民之前,其實並不是一個國家的名字,南亞次大陸在數千年的文明歷史中,也從未真正的統一過。也就是說,在英國人到來南亞次大陸梁咐之前,印度只是個地理名詞,而不是國家的名字。
雖然整個南亞次大陸地區由於宗教等諸多原因,當地的居民的確有著較為相似的文化和生活習慣,但是,這塊兒得天獨厚的次大陸中卻從未有過真正的統一。迄今為止,印度國內存在的數以百計的民族和語言,正是這種歷史遺留的產物。
而按照印度人的一貫尿性,如果沒有英國人打的過來,印度人的種姓制度只會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也永遠不可能有統一的那一天。因此,從客觀角度上說,雖然英國人的到來帶來了戰爭和壓榨,但是,英國人也因此將印度從一個地理名詞變為國家名字。
印度人在英國人的殖民統治之中,逐步有了共同的民族和國家意識,才最終形成了如今印度這個國家的概念。因此可以說,印度之所以能夠成為今天的印度,之所以能夠成為南亞一霸,乃至於在世界上擁有不小影響力的大國,都與英國人的侵略有直接關系。印度人因此對英國人不反感甚至感激,也就並不奇怪了。
而且,一個民族和國家有怎樣的想法,與其思維方式有直接的關系,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印度人的思維是十分奇特的。中國人講究的是槍桿子里出政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而印度人不但有著種姓制度,就連獨立的方式都很奇葩,印度聖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更是令無數中國人大跌眼鏡。也因此,思維完全迥異於中國人的印度人有此想法,雖然中國人依然難以完全理解,但也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6. 殖民侵略對於印度的社會影響
對印度正面的影響 : 1,它破壞性的搏磨兆消滅了舊的亞洲式的印度封建社會。 2,一個是建設性的使命,即在印度建立西方式的資本主義社會模式奠定物質基礎。
對於英國的正面影響 1,東印度公司在這里設立了貿易總部,把印度的糧食和工業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英國獲得了豐基租厚的利潤。 2,強制性的逼迫這些國家地區去接受他們國家的文化以鞏固自己的地位,所以,直到現在,許多國家的文化和習俗都有著與英國文化分不開的關系,使英國在世界地位上,經濟上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3.英國逐步把印度變為其殖民地和巨大的商品市場,為英國國內的工業生產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進一步促進了工業的發展。
對印度負面的影響 : 1.西方殖民勢力退出印度時,給新興獨立國家造成的重大遺留問題是——「蒙巴頓方案」。 2. 克什米 爾問題,是英國在南亞次大陸近20 0 年的殖民主義 統治後留 下來的一個孽 果。 3,在 印巴分 治時,大批伊斯蘭教徒與印度教徒,從祖居的土地 上被趕走,流離失所。幾十 年來,印巴打了三 次戰爭,為了 對付敵手,兩國並 命發展核 武器。 4,簽訂的條約給中印邊境線造成混亂,發生中印戰爭。 5,英國的殖民游清統治使印度人民長期陷於貧困。 6,強制性的逼迫印度去接受他們國家的文化以鞏固自己的地位,所以,直到現在,印度國家的文化和習俗都有著與英國文化分不開的關系~
7. 英國對印度的影響
、英國對印度殖民統治的調整
印度殖民地是由東印度公司按照英國國王授予的特許狀建立的,東印度公司征服孟加拉後,就由公
司建立政權,倫敦的東印度公司董事會成了英國在印度的最高權力機構,從方針政策的制定到殖民地政
府文職官員的任命,都由東印度公司行使權力,在印度的殖民政府是它的執行機構。不過英王頒布的公
司特許狀也規定:如果公司行為違背國家利益,國王可以給予其兩年的警示期,直至收回特許狀。[1]
(P215)所以在1773年議會頒布《調整法案》之前,英國政府並沒有一套統治印度殖民地的政策。但是,18
世紀末期,英帝國局勢的發展迫使英國對印度殖民地的統治進行改革。
首先,東印度公司在征服印度的過程中,暴露出各種丑惡現象,嚴重損害了英國政府的形象,損害了
英國的利益。「七年戰爭」是英國侵略印度的轉折點,至1765年,東印度公司已驅逐了其他歐洲國家在
印度的競爭對手。[2](P157)然而各種丑惡現象也相繼顯露出來:
(1)收受賄賂,敲詐勒索。東印度公司一旦政權在握,便迫不及待地利用它來實現最大限度的掠奪。
公司每征服一地,最方便、最現成的辦法莫過於掠奪國庫、敲詐王公貴族。公司職員貪得無厭,四處敲
50
①英印富翁指那些在印度發財回到英國的人,在18世紀英語中叫「納波布」(Nabobs)。
詐,積聚了大量的錢財。
(2)英印富翁①在國內收買議席,拉幫結派,影響國內政治。在印度的東印度公司職員回國時大都
變成富翁。這些英印富翁回到英國後通常大量購買地產,並用自己在印度掠奪的不義之財來賄買議會
席位,這又增加了印度利益集團在國內政治中的重要性。
(3)連年征戰,債務累累。在多種因素驅使下,東印度公司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不斷進行擴張戰
爭,通過一系列的擴張戰爭,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地區不斷擴大,地位也進一步鞏固。公司的職員也掠奪
了大量錢財,而東印度公司卻為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1771年東印度公司的債務高達150萬英鎊。[2]
(P166)
(4)肆意掠奪,給印度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東印度公司的大肆掠奪,使原本美麗富饒的印度變得
一片凋零。1769-1770年,孟加拉發生最為嚴重的大飢荒,餓死人數達1000萬人,占該省總人數的1/3
的人口挨餓,另外使1/3的耕地荒蕪。[3](P57)盡管如此,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掠奪卻並未減少。
對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腐敗統治,英國國內早就有人進行了猛烈抨擊。東印度公司殘暴的殖民統
治成了舊的殖民制度堡壘,要杜絕這些腐敗現象,必須改變原有的殖民政策,限制東印度公司的行動,由
英國政府承擔起對印度的統治,用英國的法律來懲治東印度公司的腐敗行為。
其次,英帝國重心轉向東方以及日益嚴重的印度殖民地局勢,迫使英國政府承擔起對殖民地的管
理。
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迅猛發展,生產力大大提高,英國經濟對於海外市場的依賴程度進一步加深,
英帝國的利益也由美洲轉到了東方。在這種政策指導之下,英國強調的是貿易貨棧和戰略基地,而非
17世紀那樣的殖民拓殖。[4](P138)謝爾本勛爵1782年所講的「我們貿易優先於統治」,實際上反映了這一
時期英國政府所奉行的原則。隨著與東方貿易的發展,英國同中國及印度的貿易在英國貿易中的地位
越來越重要,印度則連結了中國及歐洲大市場。英帝國的重心轉向了東方,這使得印度殖民地在英帝國
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然而自美國革命以來印度殖民地日益嚴重的局勢,迫使英國政府調整對印度政
策。
最後,福音教派(Evangelical)的人道主義(Humanitarian)運動的發展,也影響了英國對印度殖民地的
政策。
18世紀下半葉,英國在經濟上飛速發展之時,在宗教文化領域,興起了福音教派以及隨之而來的人
道主義運動。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巨變,公眾道德標准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由此人們對待帝國的責任
心也發生了變化。如何對待附屬國人民的問題,在國內已不再是無關緊要的事了。在克萊夫時代①能
容忍的事情,現在已變得無法容忍。這種觀念的變化,影響了帝國政策的制定。
1773年英國議會頒布的《調整法案》是英國議會插手印度事務的第一步行動,該法案規定「公司董
事會此後要向財政部交出印度寄來的有關稅收的一切信件,並把有關民政或軍政的一切函件上交國務
大臣。」[5](P813)英國內閣第一次獲得了控制印度事務的權利。它標志著英國首次將東印度公司置於議
會控制之下,將印度殖民地事務由公司行為變成政府行為。法案還規定設立孟加拉最高法院,其目的是
取代腐敗的、效率低下的加爾各答法庭,強制執行法案,防止東印度公司職員濫用法律,給土著居民反抗
壓迫提供有效的保護。[6](P65)它表明英國議會對印度人民的利益首次加以關照,至少在法律文字上如
此。
法案實際上建立了英屬印度中央政府,雖然它的權力是不完全的,但既然總督及參事會的任命權歸
國王,英國政府就可藉此影響公司的統治。
雖然如此,東印度公司職員的種種腐敗行為並沒有得以消除。到1770年代末,改革英屬印度殖民
地政府管理體制問題再次納入英國議會議事日程,並成為政治斗爭的焦點之一。英國的政治家們希望
在印度建立起一種新的機制,真正實現國家對東印度公司的控制。曾參與制訂改革方案的魯濱遜也強
烈呼籲「如果一種體制不能盡快確定、建立並且不懈地追求,我擔心我們會失掉那個最有價值的國
8. 英國對印度及其他地方殖民侵略的主要影響
A,
試題「英國對印度及其他地方殖民侵略的主要影響是①英國人利用掠奪的財富..」主要考查你對 日不落帝國(英國征服印度) 等考點的理解.
考點名稱:日不落帝國(英國征服印度):
自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英國逐漸取代西班牙,成為海上新興的霸權國家,開始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英國相繼在英荷戰爭和七年戰爭中,打敗最強勁的對手荷蘭和法國,確立了海上霸權。1815年英國在拿破崙戰爭中的勝利,又進一步鞏固了它在國際政治、軍事強權地位,工業革命更讓英國取得無可爭辯的經濟強權。
英國征服印度:
1.時間:17世紀;
2.機構:東印度公司;
3.殖民掠奪手段:赤裸裸的武力洗劫是英國掠奪印度的重要手段。
4.擴張步驟:建立沿海據點——在內地擴張——掠奪財富。
5.掠奪財富的表現:
(1)1757年克萊武侵佔孟加拉,一個人就搶走23萬英鎊的金銀財富;
(2)1757年至1815年間英國人從印度榨取的財富不下十億英鎊。
6.對印度的影響:使印度長期貧困。
7.對英國的影響:英國通過掠奪,無數的財富用來發展國內經濟;同時,殖民地也為英國工業生產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場,促使英國迅速成長為資本主義工業強國。
9. 英國殖民印度所造成的影響有哪些
對印度正面:1歐洲的發達文化在那些地方傳播很快,加快了印度資本主義社會的進程 。 2 印度全面淪落為英國殖民地之前,是分裂的,有很多的小王國,土藩。歷史上只有4個全面 統 一印度的王朝,所以有些印度人自己也不得不認同,英國的殖民化,幫助了印度的統一。負面:1殖民地的發達是建立在對原住民文化的破壞之上的。此外這也和英國的殖民政策以及殖民地分工有關,那些發達的殖民地因為人口稀少多半作為移民和流放犯人的地點使用,而印度由於本身人口眾多、文明程度較高,無法作為移民的對象,其遼闊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使其被作為掠奪資源和勞動力的對象。 2 英國一手造成的印巴分治帶來一系列惡果,造成兩國的教派大屠殺和統一經濟的分割,土邦歸屬問題尤其是克什米爾歸屬問題導致印巴戰爭的多次爆發,使英巴兩國關系長期處於緊張狀態。 3 對英國正面:1印度地域廣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恆河流域土地肥沃,可以說印度即是英國重要的廉價原料產地,也是英國重要的產品傾銷地,在經濟上印度對於英國有著其它殖民地無法取代的作用。2對華鴉片貿易方面。印度一些地區的環境很適合種植鴉片,而且從印度的港口走水路販運鴉片到中國也很方便,印度是英國在亞洲最主要的鴉片產地,英國商人販賣到中國的鴉片幾乎都是產自印度的,從鴉片貿易中,英國賺取了大量的中國銀圓,而對華鴉片貿易是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早期資本原始積累的一項重要手段。
3地理方面,當時的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其它現在與印度接壤的數個南亞小國,當時的英屬印度在地理上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扼守著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交通要道,是英國侵略東南亞的前沿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