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叫印度

英國為什麼叫印度

發布時間:2023-05-12 00:08:20

Ⅰ 他說英國才是現代印度的真正國父,為什麼這么說

世界上本來並不存在印度這個國家,南亞半島本來只是一堆鬆散的土邦,雖然有過幾個王朝統一過印度中部,但始終沒有真正統一過半島,也沒有建立過統一的國家意識。就是多虧英國殖民地,侵佔了南亞,India這個詞還是英國人創造出來的,原本以為是印第安人的。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南亞半島的奴役統治,激起南亞半島多次起義,槍殺了很多當地人,他們要獨立,甚至一度借莫卧兒末代皇帝名義起義,但都一一失敗,莫卧兒末代皇帝甚至給流放到緬甸,南亞半島卻正式變成英國領土,英女皇兼印度皇帝。只是隨著二戰,英國實力給嚴重削弱,加上殖民地民族起義高漲,無力再統治,不得不撤走。英國在臨走前,留下了蒙巴頓方案,以宗教劃分領土和分別建國,留下了極橘纖其多麻煩,是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分東巴西巴,東巴在後來的印巴戰爭中,給分離獨立成孟加拉。印度人自詡繼承英國人的遺產和傳統作風。
二戰之後,各國民族解放運動高漲,通過長期的斗爭,英國同意英屬印度獨立。咱們雖然說總說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但事實上跟咱們中國不一樣,印度在被英國殖民統治之前,莫卧兒王朝統一的時間非常短暫,可以說印度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組成全國的事一個個由封建土邦,這一點咱們從印度根本沒有一個全國能夠統一通用的語言就可以看出來。對於大多數印度人來說,在他們的觀念中並沒有大印度的認同,他們的認同感最多到自己所在的土邦一級。在過全國范圍內最能引起共鳴的是宗教認同,也就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
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不僅僅是信仰的不同,而且是生活習慣上格格不入,兩派誰也看不慣誰,幾百年來兩派的沖突就沒有中斷過。舉個簡單的例子,印度教視牛為聖物,不但絕不能吃牛肉,而且要把牛加以膜拜,隨意您可以在印度的城市街頭滿街看到所謂到處溜達的神牛,這是印度一景。而穆斯林呢,牛肉是他們的主要食物,當然要經常殺牛。所以可以說是英國殖民者硬生生的把印度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綁在了一起,綁在了一個叫做印度的地理概念里。在獨立運動中,穆斯林聯盟的領袖,也是巴基斯坦的國父真納就說過,印度從來沒有成為一個真正的民族,他只是畫著的一個國家,我要吃牛肉,印度教徒不讓我殺牛。而一個印度教徒每次與我握完手後就要去洗手。
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是英國人的奴僕。」真納的話非常生動的描述了印度的民族狀態,無論是印度教徒伊斯蘭教徒,還是各個土邦的民眾,大家唯一的共同目標就是趕走英國人,不再做英國殖民者的奴僕。從這種意義上講,英國人才是現代印度的國父,沒有英國殖民者就沒有現代印度人的民族自覺,就沒有印度人的民族認同感。在共同跟英國人做斗爭的時候,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還可以聯合在一起,而當英國人決定同意印度獨立之後,兩派的矛盾馬上就爆發了出來。
在獨立談判中,被印度人譽為聖雄的甘地和印度國父尼赫魯都希望獨立後的印度能夠維持統一,但是穆斯林聯盟的領袖真納堅持必須要建立穆斯林自己的國家。最終英國人則臘提出了根據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做劃分,把英屬印度劃分成兩個國家。很多歷史書都說這個按宗教劃分的所謂蒙巴頓方案是英國人設下的圈套,故意讓印度分裂,其實我本人不認同這種觀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尼赫魯的回憶錄和蒙巴頓的回憶錄,印度的國父和英國的末代總督,兩個人都認為蒙巴頓方案是無奈的選擇,印巴分治的原因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長期的矛盾。當時,巴基斯坦的國父真納提出,如果印度境內的穆斯林不能獨立建國,他們將不惜發動內戰。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之後呢,各大土邦自行決定加入哪方,印巴戰爭的焦點克什米爾土邦的王公本人是印度教徒,希望加入印度,而土邦的老百姓大多數是穆斯林。
因此啊,巴基斯坦就希望克什米爾進行全民公決,而克什米爾的土邦王公要求加入印度,請求印度出兵支持,由此引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所以說,把印度分裂和印巴戰爭這些屎盆子扣在英國人頭上非常不負責任。好了,咱們言歸正傳,因為是根據居民的宗教信仰劃分國家,穆斯林聚居的現在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兩塊地方就被劃為穆斯林的國家,其它的地方就劃為印度教國家,其實這只是個籠統的劃分,除了克什米爾這種歸屬有爭議的地方,即便是在沒有爭議的地方,您想想本來是一個統一行政區,兩種教徒本來就是混居雜居的,不可能整整齊齊的在兩群人中間劃個邊界,所以無論是在巴基斯坦還是在印度都有大量的對方教徒留在了自己的境內,這孫伍滑就給今後的宗教沖突埋下了伏筆。
說到這兒還有個有意思的事兒,就是本來不存在英文巴基斯坦,就是Pakistan這個詞,據說這個詞是個英國留學的印度學生自己生造出來的,分別取了旁遮普、阿富汗尼亞、克什米爾、信德和俾路支斯坦的首字母和結尾,組合出來的這個詞。這樣在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兩國都同時實現了獨立,但是圍繞著剛才提到的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兩國在獨立的同時立即就爆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後來在1965年又爆發了第二次印巴戰爭。直到1971年,印度借口東巴基斯坦的動亂,挑起了第三次印巴戰爭,最終在印度的直接進攻下,巴基斯坦政府被迫承認東巴基斯坦獨立,東巴基斯坦成為了獨立的孟加拉國。

Ⅱ 英屬印度為什麼是British Raj這個Raj是怎麼來的

Raj 來自印度語,表示「規則,統治」,相當於英文中的rule或者reign,文中的 British Raj 指的就是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

Ⅲ 英國為什麼視印度為它的生命線,稱它是英國女王王冠上一顆明亮的寶石

因為印度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面積大,扼守著東南亞和阿拉洞神斗伯海的交通要道,另外它有最廣泛的熱帶季風氣候分布,有獨特的資源,如紡織工業用的原料和令歐洲人垂涎的植物香料等。後來它也的確成為了英國海瞎弊外殖民地中納磨除澳大利亞外最大的一個。

Ⅳ 英國與印度有什麼關系

英國與印度曾經是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關系,印巴獨立後,印度又成為了英聯邦成員。

英國從17世紀初期,便開始對印度實施一系列的殖民活動。到了19世紀後期,英國直接統治了印度三分之二的領土,英國國王兼任印度皇帝。至此英國對印度的統治基本形成,這一局面一直延續到了1947年印巴獨立。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急劇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維持。1946年發生印度皇家海軍起義。

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結束。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4)英國為什麼叫印度擴展閱讀:

英國從17世紀初期,便開始對印度實施一系列的殖民活動。

英國在印度站穩腳跟以後,組建了一支數量龐大的印度殖民軍。這支軍隊跟著英軍東征西討,先後同德軍、日軍、意軍都打過仗,這至今都是印度軍隊吹噓的資本。

在英國的統治下,那些上層土邦王公的生活還是那麼奢華。對於那些土邦王公來說,誰來統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保障自己的特權。

雖然英國吹噓給殖民地帶來了幸福,但是印度農民的生活仍然是十分貧苦。棉花和染料是印度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但是英國人給出的價格,尚不夠印度農民養家糊口。

在街頭賣藝的印度藝人,利用音樂驅動眼鏡蛇跳舞這是一種絕跡,至今在印度的繁華地帶也比較常見。但是藝人的生活也十分艱難,而且天天都有冒著派稿讓生命危險。

不得不說,印度人確實是用左手吃飯的,這一點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已經無法獲知。有一種說法認為,是英國殖民者長期影響的結果。

英國人在印度的生活非常不錯,在英殖期間,如果兩個印度人發生了爭執,通常是請周圍的英國人主持公道。在乘坐火車時,印度人必須給英國人讓座。

印度聖雄甘地一心希望通過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最終獲得印度的獨立。為此,他曾經前往英國與英王喬治六世、首相丘吉爾塵局會面。丘吉爾對甘地的印象很差,但甘地表示無所謂。

印度敬滲在獨立之後的初期,與中國的關系良好。在50年代初期,甚至一同主導了不結盟運動。但是在西南地區的問題上,兩國的矛盾始終無法調和。

Ⅳ 英國為什麼視印度為它的生命線,稱它是英

國為什麼視印度為它的「生命線」,稱它是「英 王王冠上一顆明亮的寶石」?
印度是英國在亞洲面積最掘弊大,人口最多,物產 非常豐富的殖凱搜民地。是英國進行工業生產的原 料產地和商品推盯散歷銷地,成為英國進行資本積累 的主要基地。

Ⅵ india(印度)英語讀音「硬抵牙」,中文為什麼翻譯成「印度」

至於印度的英文名稱,則源於印度河。印度人將這一民族文明的搖籃稱為Sindhu(本義為河流,中國古代音譯為「身毒」等)。但印度的近鄰波斯人在說Sindhu時對其首字母S存在發音困難,遂將其訛變為Hin;而Hin一詞因字母H弱化乃至失音,再變而為In。印度的名聲因波斯人而傳入希臘,希臘人遂以印度西部的這條河流指稱整個印度地區。他們又將Hin或In訛變為Ins。現在,Ins成了西方語言對印度河的通用名稱。中世紀穆斯林入侵印度後,又依波斯語稱印度為Hinstan(印度斯坦),意思是「印度人生活的地方」或「印度國」。同理,他們將印度教徒稱為Hins。英國殖民者來到印度後,稱印度教為Hinism,稱印度為India。India顯然是從Ins演變而來的。

中國人至少在西漢時期已經知道印度之名。《史記·大宛列傳》載:「其(大夏)東南有身毒國。(張)騫曰:『臣在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問曰:「安得此?」大夏國人曰:「吾賈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東南可數千里,其俗土著,大與大夏同,而卑濕暑熱雲。其人民乘象以戰,其國臨大水焉。以騫度之,大夏去漢萬二千里,居漢西南。今身毒國又居大夏東南數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遠矣。……』」引文中所謂大夏為中亞古國,《史記正義》釋大水為河,則此河顯系印度河。《史記》之後,《漢書》與《後漢書》等史籍對印度均有記載。東漢時,月氏居大夏故地。《後漢書·西域傳》寫道:「天竺國一名身毒,在月氏之東南數千里,俗與月氏同,而卑濕暑熱。其國臨大水,乘象而戰。其人弱於月氏,修浮屠道,不殺伐,遂以成俗。」《後漢書·西域傳》與《史記·大宛列傳》有重復之處,但也增添了一些內容。「修浮屠道」指信仰佛教,而「不殺伐」正是佛教等印度宗教的基本教義。除了「身毒」、「天竺」之外,中國古人對印度尚有賢豆、忻都、欣都思、捐毒、印毒、印都、哂度等眾多稱謂。顯然,它們基本是Sindhu的音譯,只是不同時代不同譯者選用了不同的漢字,但在讀音上還是十分接近的。因此,初唐訓詁學家顏師古雲:「捐毒即身毒,身毒則天竺也,塞種即釋種也,蓋語音有輕重也。」然而,這些譯名用字大多缺乏美感。隨著對印度了解的增多,玄奘認識到了中文譯名的混亂。所以,他在《大唐西域記》卷二《印度總述·釋名》中說:「詳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雲印度。」從張騫通西域到玄奘萬里求法,中國人經歷了七百餘年才最終確立了印度的譯名。一名之立,誠非易事

Ⅶ 英國與印度的關系是怎樣

英國與印度曾經是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關系,印巴獨立後,印度又成為了英聯邦成員。 英國從17世紀初期,便開始對印度實施一系列的殖民活動。 到了19世紀後期,英國直接統治了印度三分之二的領土, 英國國王 兼任印度皇帝。 至此英國對印度的統治基本形成,這一局面一直延續到了1947年印巴獨立。

英國是世界近代以來逐漸發展起來的強國之一。甚至,在其最輝煌的時候,將近有一半的地球都屬於日不落大英帝國。然而,事實上,它的強勢發展與印度卻有著撇不開的關系。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英國戰艦

我們先將目光移到公元1613年。這一年,英國先是在印度西部的蘇拉特設立了一個貿易點,主要從事和印度的商貿往來。同時,它為了更加方便自己的貿易行為,就花重金向當時統治印度的莫卧兒王朝政府買了一個很小的村莊,作為自己的事業發展基地。

Ⅷ 印度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嗎

1849年3月,印度全部土地都淪為英國殖民地。

Ⅸ 印度為什麼是英聯邦國家為什麼把英語也作為官方語言這與歷史有什麼聯系

因為它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是英聯邦國家。而且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持續的時間長,所以英語在印度的運用特別普及,而且英語作為一門國際語言,所以把英語也作為官方語言。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叫印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火車怎麼起火的 瀏覽:617
英國留學生冬季去哪裡玩 瀏覽:182
在印度賣牛肉會怎麼樣 瀏覽:837
1美金更換多少印尼盾 瀏覽:653
想去印尼怎麼辦 瀏覽:900
越南的紅河發源中國的什麼地方 瀏覽:651
中國第一的小麥產地在哪裡 瀏覽:351
英國杜倫什麼時候入學 瀏覽:927
越南話怎麼發音快 瀏覽:261
中國電信手機卡怎麼開通流量 瀏覽:817
義大利語33怎麼說 瀏覽:577
印度有個王後叫什麼 瀏覽:414
義大利什麼面膜最好 瀏覽:193
英國如何積累原始資本 瀏覽:908
英國兌換人民幣是多少 瀏覽:284
英國pg是什麼學位 瀏覽:859
印尼黃檀多少錢一克 瀏覽:842
印尼有什麼葯可以治療咽炎 瀏覽:908
伊朗為什麼生孩子少 瀏覽:292
伊朗旅遊眾信怎麼樣 瀏覽: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