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李嘉誠擬出售瑞銀集團倫敦總部大樓,此舉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一方面是因為NPS給的價格非常合適,所以李嘉誠自然願意出手。
另一方面李嘉誠在英國鋪了很大攤子,除了持有多個房產外,還在電信、能源、酒吧餐飲等方面都有布局,此舉可能是為了回籠資金用於再投資。
三,總結語:
這一次,沉寂許久的李超人,又有大動作了!希望了他事業越來越好。
❷ 李嘉誠被曝出售英國千億資產,李嘉誠是要回國投資嗎
李嘉誠被爆出將要出售英國千億資產,也就是全英國最大的配電公司,估值約1300億人民幣。於是外界紛紛猜測,這是不是意味著李嘉誠要回國投資了。其實業內人士的看法是,對於李嘉誠這樣的超級富豪來說,他考慮的最多的是這么多的資產轉移到哪裡最安全,並不意味著他要回國投資了。
長期以來,李嘉誠家族一直秉承著如何壟斷財富的宗旨,他們確實也是這樣做的。所以有人斷言,根本不需要想的那麼復雜,他們只是覺得持有的已經夠久了,如今價格很好,為什麼不賣掉。畢竟不可否認的是,李嘉誠的確在投資方面造詣深厚。
❸ 俄烏戰爭下,買下半個英國的李嘉誠為什麼急於撤資英國
俄烏戰爭影響下,李嘉誠為什麼急於撤資英國?出售旗下公司持有的英國倫敦辦公樓 5 Broadgate全部股權,成交價為12.1億英鎊。(約合人民幣99.9億元)。估值高達150億英鎊的英國電網公司也將出售,(約合人民幣1260億)。自2010年到2011年,李嘉誠連續斥資收購了英國電網、英國最大的水務公司、英國配氣網路公司和西部公用事業公司等,在英國的資產遍布港口碼頭、電力能源、天然氣、醫療等行業,被稱「買下了半個英國」,並且控制含源手著英國約四分之一的電力分銷市場、近三分之一的天然氣供應市場、近百分之七的供水市場、超四成的電信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英國碼頭、超50萬平方米的土地資源。
李嘉誠在英國可謂是風生水起。那為什麼談嫌李嘉誠要逃離英國呢?其一,現如今歐洲現在的局勢確實不太利於投資,我們都知道這段時期烏克蘭危機鬧得火熱,很多的歐洲避險資本其實都已經開始在往外走了,去尋找新的投資方向。李嘉誠很可能也是出於這樣的一個目的,可以在全世界找一個能夠讓自己的資產保值,且增值的一個地方進行收購運營。其次,這回歐美一起動手,直接把俄羅斯官方連帶富豪們的私人財產一起沒收了,連號稱永久中立的瑞士也跳出來直接行動了。
人家拿著國家機器的名義,直接否定了以前所有的協議,單方面毀約。這可都是俄國人自己的私有財產,這跟國家沒有裂缺一毛錢的關系。有全球資源配置的中國富豪們,現在難道沒有瑟瑟發抖嗎?俄羅斯的那些在歐美上市的優質企業,在政策打壓下,現在都變得一文不值,官方一紙令下,就不讓你買,強迫清倉,沒了流動性,就沒了交易價值。
所以李嘉誠也明白過來了,無論是拿到女王的表彰,還是進貢了多少金錢,掌握了多少所謂的西方經濟命脈,都是虛的,人家不會把跟你這異族簽訂的契約當回事。當年鐵了心效忠美國的日本人還不是都被關進了集中營,人家可不管你有沒有美國戶口,反正青蛙當年是蝌蚪的時候有尾巴,那就是原罪,揪住不放,一樣可以義正言辭的給你定罪。對於英國來說,李嘉誠這類有華人血統的富豪就是異類。歐美人不會把你當做是加拿大人,你還是有中國人的標簽。所以俄羅斯富豪們的前車之鑒,很可能會殃及池魚到中國富豪身上。這也就是為什麼李嘉誠要逃離英國的真正原因。
❹ 李嘉誠千億元甩賣全英最大配電公司,英國的電力生意不賺錢了嗎
李嘉誠准備出售英最大配電公司,預計賣價可能將達到200億美元,大概摺合人民幣1260億,這下李嘉誠可能又能大賺一把了。
對於本次交易,一名長和系發言人表示,集團經常收到外界對集團各項資產的詢價,但拒絕進一步評論。有分析認為,英ˇ國脫歐後,部分人鼓吹將公用事業收歸公有,近期局事沖擊英ˇ國經濟,可能是促使李嘉誠出售資產的原因。另一方面,由於基礎設施資產能提供長期的穩定收益,因此備受退休基金和主權財富基金的青睞,近年來該領域的收購交易火熱。
❺ 李嘉誠擬出售英國最大配電公司,這釋放出了哪些信號
李嘉誠此舉說明很多大富豪在俄烏戰爭爆發以後都開始收攏國外的固定資產,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資產會遭受一定的損失。
第三,這件事情釋放出什麼信號?
李嘉誠此舉說明他已經不看好英國的市場,想要把自己的固定資金回籠起來,然後往其他的地方進行投資。
而李嘉誠的舉動也代表了很多房地產和投資家的看法,他們都認為西方國家的市場將要迎來一個動盪時期,所以他們想要快速的將自己在西方做的一些投資回收起來。
❻ 李嘉誠要出售在英國千億資產,他為什麼要這么做
近日有報導,由澳大利亞投行麥格理集團和全球私募巨頭KKR牽頭的財團正在與李嘉誠家族洽談關於收購其旗下資產UK Power Networks的事宜。UK Power Networks是英國最大的配電公司,估值高達15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260億元)。這將是今年該行業最大的一筆收購。交易可能在未來數周達成。
公司僅僅是李嘉誠家族在英國龐大基礎設施資產規模的冰山一角。據《金融時報》此前報導,李嘉誠家族控制著英國約1/4的電力分銷市場、近30%的天然氣供應市場、近7%的供水市場、超40%的電信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英國碼頭、超50萬平方米的土地資源。被稱為「買下半個英國」的李嘉誠,賣出一個公司資產無論如何都談不上撤離英國之說!
❼ 為能打入國際市場,1996年任正非致電李嘉誠:香港業務需要仰仗您
1996年,任正非52歲,李嘉誠68歲,任正非在李嘉誠面前還是「小任」。
李嘉誠是曾蟬聯15年的「華人首富」,任正非則是中國最具代表的高 科技 企業華為的創始人。一個在香港,一個在深圳;一個做房地產,一個做電信設備,似乎並無什麼交集。
1991年12月,華為自主研發的首批3台BH-03交換機順利完成交付,奠定了華為在國內小型局域交換機的地位。到了1992年,華為年收入已經突破1.2億元,凈利潤突破1000萬。
此時,任正非敏銳地發現,胡局國內的電信市場基本被瓜分殆盡,不僅有中興、大唐、巨龍等本土通信設備製造商盤踞,再如:阿爾卡特、諾基亞、愛立信、北電等國際巨頭也是虎視眈眈。財務上的營收雖創新高,但市場潛力已經頂到了「天花板」。
為了有更多的資金「補給」研發團隊,為了與國際巨頭正面競爭更有底氣,任正非決定開拓海外市場。當時正值改革開放的初期,很多跨國業務無法開展,於是任正非把目標看向了和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
上世紀90年代,香港是世界上電話普及率最高的地區,電話普及率達到66%。而香港電信相關的產業發展得非常完善,已然成為香港重要的支柱產業,蘊含著巨大的商機。領略到香港的地理優勢和市場潛力後,任正非決定以香港為「跳板」,再圖進軍歐美市場。
1995年,香港解除電信行業的壟斷限制,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電老拆訊褲含讓獲得了一張電信經營牌照,與德國西門子公司的合作也已經到了簽訂合同階段。而華為的到來,讓李嘉誠改變了主意。
1996年,經人引薦,任正非親自打電話給李嘉誠:「李嘉誠先生,您好,我是華為的小任,我們公司想進入香港市場,需要仰仗您的幫助。」
可以說李嘉誠幫助華為「落地」香港,既有商人出於利益的考量,更有民族向心力的驅使。
同時李嘉誠也提示任正非,華為是第一次進入國際市場,一定會碰到一些沒有遇到的問題,要將能力最強的華為員工都派到香港。
任正非非常重視這次合作,「少壯派」副總裁李一男親自帶隊坐鎮,華為研發、測試精英工程師全數出動,以對待客戶的最高的標准和規格來香港完成任務。
初到香港,華為產品還是出現了「水土不服」,在安裝和調試的過程中,設備運行頻頻出現問題。如果驗收不合格,華為國際化首戰只能以失敗告終。
時間越來越急迫,李一男倡導團隊發揚華為的「床墊文化」,每個人購買睡袋,直接在機房裡打地鋪,也自願放棄周末的休息時間,全力攻克難題。
幾經磨難,終於由華為、和記電訊合作開發的通信設備通過了香港電信部門的驗收。同時,李嘉誠也幫助華為拿下了香港電信通信設備的許可經營權。
這次華為與和記電訊的合作,不僅讓李嘉誠和任正非成了「忘年交」,更讓華為邁向國際化的道路初步站穩腳跟。自此之後,華為以香港作為跳板,逐步打入歐洲市場。
2010年,華為擊敗了諾基亞、愛立信等老牌電信巨頭,成功登頂全球最大電信設備製造商。
同樣是2010年,李嘉誠斥資91億美元收購了英國電網公司,隨後開始陸續打包出售中國的業務和資產,套現千億現金繼續加大英國投資。李嘉誠也成為英國最大的單一海外投資者,一度控制了英國30%的天然氣市場,25%的電力市場和約5%的水務市場,有人戲稱:李嘉誠買下了半個英國。但也因此李嘉誠頻頻遭到很多國人的質疑,斥責李嘉誠「掏空中國,投奔英國」。無奈的李嘉誠只得公開回應:我只是一個商人。
但2019年,華為突遭風波,很多華為長期合作老客戶處於觀望,不敢與華為繼續開展業務之際,李嘉誠出手幫助了華為。
李嘉誠叫停在加拿大價值389億元對油砂公司MEG的收購項目,還讓旗下的英國電信公司Three UK同華為簽訂了20億英鎊的5G訂單。隨後英國的電信運營商O2也宣布和華為開展合作,在倫敦簽署了200個地點的測試設備合同。
在李嘉誠的「牽線」力挺下,英國的電信商沃達豐和EE也「鬆口」表示,不會排除華為的5G通訊設備,已經對華為的設備進行測試。而這四家企業就佔了英國電信市場87%的份額,可以說在李嘉誠的助力下,英國的電信運營商正在向華為張開懷抱。
李嘉誠的雪中送炭,給危機之下的華為撕開了一道通往光明的裂縫,讓任正非多了一支強有力的友軍。
作為商人,李嘉誠無疑是極為成功的,他曾連續15年蟬聯華人首富,2020年,李嘉誠投資5000萬美元成立的「李嘉誠生物醫學和 健康 科學中心」,並走出了兩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李嘉誠的眼光獨到、嗅覺敏銳、並擁有全球化的格局。對於李嘉誠,我們用世俗的眼光、或者意氣用事地去看待他難免會有些偏頗,如任正非一樣卓越的企業家都虛心向李嘉誠討教,我們又何必「用鼻孔看人」呢?
❽ 李嘉誠,又要從英國「跑」回來了香港還會歡迎他嗎
執筆/刀劍笑&無影刀
李嘉誠,要回來了?
這兩天,網上有關「李嘉誠改回中國國籍」的消息熱傳。與此同時,李氏家族近期在英國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資產出售操作。這些都讓人們想到過去十年來他陸續從中國內地和香港撤資的場景。
現在,「買下半個英國」的李嘉誠,又要從英國「跑了」?為何李嘉誠這時候大手筆拋售在英國甚至歐洲的資產?他這輪「資產大挪移」的目標選擇會是哪裡?李氏家族會再次將香港和內地作為投資重點嗎?
1
有關「李嘉誠回來了」的猜測,首先源自他改回中國國籍的傳聞。
大概兩天前,網上開始流傳一則消息,說香港首富李嘉誠日前已由英國籍轉為中國籍。「據內部人士透露,李嘉誠的二度入籍所交稅額總計約為500億人民幣左右。」
作為證據,有人翻出網路有關李嘉誠的詞條,國籍一欄顯示的是「中國」。
不過,這個消息是否屬實暫時無從證實。
在此之前,有關李嘉誠改國籍的傳聞隔段時間就會熱鬧一陣。最近一次是去年8月,當時內地各大社交平台上就流傳著「李嘉誠改回中國國籍」的消息,但隨後不了了之。
來自谷歌搜索的信息則顯示,李嘉誠的國籍仍是「加拿大」,居住地香港,1997年後獲得香港永久居留權。
改沒改國籍不知道,但李氏資產正「從英國大撤退」卻是動作明顯。
11日,李嘉誠家族的長江實業集團發布公告,宣布出售全資附屬公司持有的英國倫敦寫字樓「5 Broadgate」全部股權,作價7.29億英鎊,約合60億元人民幣。
對比2018年購入時的10億英鎊價格,這筆買賣虧了2.71億英鎊。但長實集團說,綜合近4年來的物業出租等綜合因素,預計仍能從這筆出售中獲得1.08億英鎊收益。
這是短短一周時間內,李嘉誠家族對在英資產的第二次大手筆拋售。
彭博社4日報道,李家已將旗下英國配電公司UK Power Networks擺上貨架,估值150億英鎊,約合1260億元人民幣。對比2010年買入時的58億英鎊,現在售價達到近3倍。
這筆交易有望成為今年業內最大交易之一,可能在未來幾周內就與競購方達成協議。
加上更早時候出售旗下英國電信公司Three UK等,李嘉誠家族在英國的一系列大規模資產處置,被外界視為又一次資產大騰挪。
這次,輪到英國輿論大喊「別讓李嘉誠跑了」。
大概10年前開始,李嘉誠開始陸續出售在中國內地和香港持有的物業和地產項目,引發輿論有關他在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的關鍵時刻撤資甚至「逃跑」的猜測和指責。
李嘉誠將轉移出來的資產大規模投向歐洲,尤其是英國。
2011年收購英格蘭北部自來水公司,2012年收購英國天然氣公司Wales and West Utilities,2015年先後買下英國鐵路車輛租賃公司和客運列車公司Eversholt Rail Group;2016年收購英國國家電網天然氣管線業務......
有人戲稱,李嘉誠的商業帝國「買下了半個英國」。
事實數據也印證著這種說法。英國金融時報統計,李嘉誠家族控制著英國25%左右的電力分銷市場、近30%的天然氣供應市場以及近7%的供水市場,另外還有超過40%的電信市場、近30%的英國碼頭。
加大在英資產處置,李嘉誠的下個選擇在哪?
長實集團負責「5 Broadgate」寫字樓出售事宜的一位高管對媒體說,「全世界都是我們的潛在市場。」他說,長實將會繼續在世界不同市場尋找新的投資機會,「其中也包括香港和內地」。
過去兩年,李嘉誠布局香港和內地的消息一直不斷。
去年年初耗資102.8億元買下香港啟德機場附近一塊地皮,同年8月又在元朗花了71.6億元買下一塊土地。再早一點,2020年,李嘉誠旗下公司先後收購成都晶融匯、上海三林印象城,年底又與吉電股份合作投資,共同商討電力能源合作計劃。
李嘉誠,真的要回來了?
2
對李嘉誠的新動態,鳳凰衛視評論員何亮亮告訴「補壹刀」,香港媒體的 財經 版報道了這些動態,但並沒有太多評論,而李嘉誠本人和其公司也沒有任何說明。
何亮亮認為,李嘉誠在英國或是其他地方進行資產轉移或處置,都是投資行為,進行相關操作的原因無非兩點:盈利和避險。這次的一系列操作,地緣政治避險的可能性最大。香港人普遍認為李嘉誠老謀深算,對地緣政治很有他的看法和判斷。
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羅斯富人的海外資產遭到美西方「圍剿」,即使是所謂「永久中立國」瑞士,也凍結了俄羅斯有關個人和機構在瑞士資產。法國、義大利等也扣押了俄羅斯富豪的遊艇。
英國也不例外。3月10日英國凍結7名俄羅斯商人的資產,其中包括英超球隊切爾西的老闆羅曼·阿布拉莫維奇等人,他們在英國的資產總值約為150億英鎊。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現在還在考慮沒收俄羅斯人的資產。
俄富豪烏斯馬諾夫的遊艇(資料圖)
何亮亮說,資本主義 社會 的法律一般認為私有財產只要是合法取得的,就「神聖不可侵犯」,特別是在英國這樣的普通法國家。如果要沒收財產,也需要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但現在英國似乎在僅僅因為這些人從俄羅斯來,就要肆意剝奪他們的財產,這幾乎是前所未有的,開辟了不好的先例。
從這個角度去考慮李嘉誠在英國的決策,他肯定不會無視這種情況。在中美博弈加劇,倫敦又被認為是華盛頓主要追隨者之一的背景下,富豪肯定會想考慮資產安全和重新配置,盡最大可能避開風險。
不過,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告訴「補壹刀」,李嘉誠這一動向只是碰巧遇上了俄烏沖突,它本身跟地緣政治無關。此外,它與英國經濟發展狀況也無關。英國很多房地產項目投資里都有香港人的身影,這和香港與英國有過往聯系,投資者偏好於買自己熟悉的資產有關。
陳鳳英覺得,李嘉誠主要還是出於利潤和收益的考慮,他之前在中國出售房地產等時,應該是判斷當時到了階段性高點,而現在英美等西方 社會 實行量化寬松政策,肯定會導致房地產以及股市資產價格有泡沫,及時出手是明智選擇。
李嘉誠應該是看準了這個趨勢。
3
據何亮亮觀察,香港 社會 對李嘉誠的看法總體以正面為主。
香港 社會 總體上認為他是愛國的,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李嘉誠就一直支持改革開放。他的財富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快速增長。李嘉誠也捐了不少錢用以推動香港和內地的教育、醫療、公益扶貧等項目。這次香港疫情李嘉誠第一階段捐了3000萬港元給私立醫院用於幫助接收公立醫院的非確診病人,也是側面支援了抗疫。
當然,作為香港主要四大地產商之一,李嘉誠近年來也一直因香港持續高企的房價而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另外,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他說的一些話也曾引起愛國愛港人士不滿。李嘉誠當時沒為自己辯解,事情後來不了了之。
比如,之前李嘉誠售出大中華地區資產而去買英國的,其潛台詞就是李對香港和內地經濟發展態勢「不看好」。這次被認為從英國和歐洲向外轉移資產,也有類似因素。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補壹刀」,李嘉誠首先是一名商人,對其資產購入與出售不用賦予太多含義,因為一個投資人在決策時要考慮很多因素,政治因素只會是其中之一。
還有一個動向值得注意。何亮亮認為,以李嘉誠為代表的富豪在香港的影響力沒以前那麼大了,象徵性也變弱了。
香港經歷修例風波和疫情沖擊,受影響最大的還是經濟條件不好、居住條件擁擠的普通民眾。民眾對富裕階層的不信任感增大,富豪的影響力不斷下降。這兩年,由於香港國安法的出台和選舉制度的改革,香港富豪階層對政治的影響力也在弱化。
在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加上疫情沖擊持續的背景下,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尤其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力量,這是良好投資和收益的重要保證。
從這個角度講,如果李嘉誠家族再次將投資目光聚焦香港和內地,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❾ 曾經的華人第一首富,舉家搬遷加拿大,資產能買下半個英國,現狀如何了
提到首富,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兩馬一王,那曾經的華人第一首富,如今怎麼樣了?從2008年,經濟危機開始,李嘉誠就開始陸續在中國甩賣資產,主要是以商業地產為主。2014年開始,李嘉誠就大量的出售了香港和內地的資產,之後,轉戰歐洲投資,由於動作頻頻,外界都在說李嘉誠賺了錢就要跑了,因從內地撤資,讓李嘉誠備受爭議,細心的人不難發現,李嘉誠離場之時,是中國樓市最瘋狂的時候,不僅如此,李嘉誠還從中國套現1700億。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李嘉誠是香港富豪,其實早在1983年,李嘉誠已經獲得加拿大國籍了,之後兩個兒子李澤鉅、李澤楷也都拿到了加拿大國籍,李嘉誠帶著兩個兒子改國籍,或許是為了更好的進行海外投資吧,畢竟,李嘉誠還是個商人,在商人眼中,利益是最大的,李嘉誠每走的一步,或許都是為了事業更好的發展吧!如今這個91歲的老人,每分鍾都穩賺1.6萬人民幣,一分鍾賺的錢比很多人一個月的工資都多的人。
❿ 李嘉誠430億收購英國連鎖酒吧,這種行為背後有哪些深層次的後招
李嘉誠又出手了,根據英國《金融時報》20日報道,香港億萬富翁李嘉誠的房地產投資公司已同意已近50億英鎊的價格收購英國酒吧格林王(Greene King)。
據悉,除了27億英鎊的直接現金收購外,李嘉誠家族還將承擔格力王19億英鎊的債務,因此全部相加,此次金額將達到46億元英鎊之多。
長江實業集團看中中長期策略投資,看重格林王在英國房產行業背景下,擁有穩定可獲利及產生現金流的業務。李嘉誠家族的發言人還認為,英國英式酒吧會繼續成為英國文化和餐飲,輕食社交市場的重要部分。
格林王吸引人的地方,包括它在英國酒吧市場所擁有的規模和地位,以及旗下那麼多門店都擁有永久業權及長期租賃權,公司的資產配置十分良好,即是酒店業務虧本,它的不動產租賃業務也可以絕對保證盈利,可以說是一項穩賺不賠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