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和法國之間所隔的海峽是
英吉利-多佛爾海峽
英吉利-多佛爾海峽由英吉利海峽(法稱拉芒什海峽)和多佛爾海峽(法稱加來海峽)組成,位於歐洲大陸和大不列顛島之間,是溝通北海和大西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海峽總長約600公里,以法國塞納河口到英國南岸朴次茅斯為界,西南是英吉利海峽,東北為多佛爾海峽。海峽東窄西寬呈喇叭形,最窄處僅33公里,最寬處則達180公里。面積約9萬平方公里。這兩條海峽,實際上是—條,但歷史上一直分為兩個海峽。
大不列顛島與歐洲大陸,原是連在一起的。後來,受阿爾卑斯造山運動的影響,海峽附近發生褶皺和斷裂,從此以後,海峽地區不斷下沉,海水也就進入海峽,把不列顛島與歐洲大陸分開,成為現今的海峽。海峽底部主要是砂礫和岩石。海峽西南開口寬闊,呈喇叭形,從大西洋進採的潮水能量,很快集中起來,強大的潮流造成高達6米高的巨浪,也形成了巨大的潮差。法國的聖馬洛灣和松姆河口的潮差可達12米高。朗斯河口最大潮差高達13.5米,世界第一大潮汐電站朗斯電站就建在這里。強大的潮流和巨浪,拍擊和沖刷著岸壁,岩石崩落,海岸後退。據統計,海峽寬度每年約增加1米多。
海峽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的影響,氣候冬暖夏涼,終年濕潤多雨和霧,晴朗天氣很少。這里的法國沿岸,每年約200多天是陰雨天,雨量為800多毫米;英國沿岸因受山地阻擋,每年也有150多天下雨。由於北方冷空氣與溫暖洋面相會,終年多霧,霧季達6個月以上。
海峽資源豐富,盛產鯡魚、青魚、比目魚。礦藏有石油、天然氣。海洋潮汐能約8000萬千瓦,約佔世界總潮能的5%。1966年建成的法國朗斯潮汐電站,年發電量達5.44億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電站。
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是歐洲到美洲、非洲航線的必經之路。它在歷史上,曾經對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起過重大作用,俗有「銀色航道之稱」。海峽兩岸港口密布,工業發達。英國的朴利茅斯、安南普敦、多佛爾;法國的瑟堡、勒阿佛爾、加來和敦刻爾克等,都是著名的港口和工業城市。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是國際航運最繁忙的水道。每年通過海峽的船隻達12萬艘次,居世界各海峽之首。長期以來,英國和歐洲大陸之間來往,主要靠海峽兩岸輪渡,航運縱橫交錯,十分擁擠不便。早在1802年,法國工程師馬悌厄曾向拿破崙建議,在多佛爾海峽開鑿海底隧道。以後,也有不少人舊事重提,但始終未能實現。近些年來,過往海峽人員越來越多,1973年,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以後,來往更加繁忙。輪渡人員每年多達500多萬,車輛超過100萬輛。1973年7月,英法兩國達成協議,共同開鑿多佛爾海峽的海底隧道。這條歐洲海底隧道,於1987年開工,1991年6月28日全面開通。工程耗資170億美元。在歷時4年的施工中,先後有6名英國人和2名法國人為隧道的建設而捐軀。隧道全長53公里,由一條中央服務隧道和南北兩條鐵路隧道組成。西起英格蘭的莎士比亞山崖,經過海底下62米深處,一直延伸到法國的桑加特。隧道投入運營後,大大縮短了由英國到歐洲大陸的時間,每l0多分鍾就有一列高速火車往返,乘車只需35分鍾就可穿越海峽。
② 法國北隔什麼海峽和英國相望,西鄰什麼灣,南靠什麼海
法國北隔英吉利海峽和英國相望,(「英吉利海峽」是英國的稱呼,法國的稱呼是「拉芒什海峽」)
西鄰比斯開灣,
南靠地中海。
③ 英國和法國之間所隔的海峽是
英國與法國之間的海峽是英吉利海峽,該海峽溝通了大西洋與北海;直布羅陀海峽是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馬六甲海峽位於蘇門答臘島與馬來半島之間;故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C.
④ 世界上十大海峽
世界十大海峽,你知道嗎?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世界十大海峽是?
世界上十大海峽
1、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之間,是溝通歐洲、亞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紐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馬六甲海峽因沿岸有馬來西亞古城馬六甲而得名,西岸是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東岸是西馬來西亞和泰國南部,面積為65000平方公里。海峽現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3國共管。海峽處於赤道無風帶,全年風平浪靜的日子很多,海峽底質平坦,多為泥沙質,水流平緩。
馬六甲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達曼海,東南端連接南中國海。海峽全長約l080公里,西北部最寬達370公里,東南部最窄處37公里,水深25至150米。馬六甲海峽東端有世界大港新加坡,海運繁忙,每年約有10萬艘船隻(大多數為油輪)通過海峽。日本從中東購買的石油,絕大部分都是通過這里運往國內的,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由於海運繁忙以及獨特的地理位置,馬六甲海峽被譽為“海上十字路口”。
2、霍爾木茲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位於亞洲西南部,介於伊朗與阿拉伯半島之間,東接阿曼灣,西連海灣,呈人字形,是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東西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97公里,最狹處只有48.3公里;南北寬56-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最淺處10.5米,最深處219米。海峽中多島嶼、礁石和淺灘。由於它是海灣與印度洋之間的必經之地,霍爾木茲海峽素有“海灣咽喉”之稱,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和航運地位。
海灣沿岸產油國的石油絕大部分通過這一海峽輸往西歐、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等地,合計承擔著西方石油消費國60%的供應量,因而西方國家把霍爾木茲海峽視為“生命線”,稱之為“石油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是連接波斯灣和印度洋的海峽,亦是唯一一個進入波斯灣的水道。海峽的北岸是伊朗,有阿巴斯港,海峽的南岸是阿曼,海峽中間偏近伊朗的一邊有一個大島叫做格什姆島,隸屬於伊朗。霍爾木茲海峽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國家間文化、經濟、貿易的樞紐,16世紀初葡萄牙開始入侵該地區,其後成為英國、荷蘭、法國、俄國等爭奪的重要目標。
3、望加錫海峽
望加錫海峽是印度尼西亞群島中段的海峽,位於加里曼丹與蘇拉威西兩島之間,北通蘇拉威西海,南接爪哇海與弗洛勒斯海,既是中國南海、菲律賓到澳大利亞的重要航線,也是美國軍艦來往於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最重要的航道。海峽長約800公里,一般寬250公里,平均水深967米。
望加錫海峽是亞洲和歐洲間的重要洲際海上航道,是從中國南海、菲律賓到澳大利亞的重要航線,也是東南亞區際間航線的捷徑,是世界上有重要軍事和經濟意義的八大海峽之一。它與龍目海峽相連,成為連結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東北部的戰略通道。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的艦艇常常經由望加錫海峽和龍目海峽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爭奪海峽控制權,日本聯合艦隊與盟軍曾在1942年1月在望加錫海峽進行過聞名於世的望加錫大海戰,是各國激烈爭奪與控制的海上要道。
橫亘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印度尼西亞群島由13667個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星羅棋布的島嶼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水上通道,在世界海洋交通格局中佔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最為著名的當屬望加錫海峽、龍目海峽和巽他海峽,這三條海峽是穿越印度尼西亞群島,溝通兩大洋的海上咽喉要道。
4、白令海峽
白令海峽,位於亞洲最東點的迭日涅夫角和美洲最西點的威爾士王子角之間的海峽,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平均深度約30-50米,最狹處約85千米;峽內島嶼羅列,包括代奧米德群島(約16平方公里)及海峽南邊的聖勞倫斯島(約2560平方公里)。兩側的大洲分別是亞洲、北美洲,美俄國界在此穿過。這個海峽連接了楚科奇海(北冰洋的一部分)和白令海(太平洋的一部分)。它的名字來自丹麥探險家的維他斯·白令,他在1728年俄國軍隊任職時候穿過白令海峽,是第一個穿過北極圈和南極圈的人。
海峽連接了楚科奇半島與阿拉斯加半島;溝通北冰洋與白令海(太平洋),太平洋和北冰洋間的惟一通道。
白令海峽所在的白令海是太平洋最北部的海域。西面是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東部為美國的阿拉斯加,南面是阿留申群島,北面通過白令海峽與北冰洋相連。白令海的形狀接近一個三角形,東西寬、南北長,面積約為230萬平方千米。白令海的水深約為1640米。白令海的底部平坦寬闊,坡度很小,東北部有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架,水深不過150米。西南部為深水海盆,一般水深3600米。白令海峽海底的的峽谷長400千米,寬32千米,有50多條小分支峽谷組成。科學家認為它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峽谷。
5、曼德海峽
曼德海峽,位於亞洲阿拉伯半島西南端和非洲大陸之間,連接紅海和亞丁灣、印度洋。蘇伊士運河通航後,成為從大西洋進入地中海,穿過蘇伊士運河、紅海通印度洋的海上交通必經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曼德海峽長50千米,海峽寬約26-32公里,平均深150米,其間分散著一些火山島,丕林島將海峽分成小峽和大峽,小峽在亞洲一側,寬約3.2公里,水深30米,是紅海進入印度洋的重要航道;大峽在非洲一側,寬約25.8公里,水深 323米,因暗礁、險灘多不便航行。
靠近非洲海岸還有索瓦比群島,也叫七兄弟群島。由於海峽內暗礁和淺灘眾多,風力強大,給古代航行船隻帶來很大的危險和困難,使來往的旅客不禁畏懼而淚下,故阿拉伯語意為“淚之門”。
曼德海峽及其附近地區在地質構造體繫上屬東非大裂谷的東支北端,第三紀時因受非洲板塊和阿拉伯板塊分離作用發生地層斷裂沉陷而成。地峽形成後仍然在不斷地擴張、加寬,500萬年來每年擴張約2厘米。
6、土耳其海峽
土耳其海峽(又稱黑海海峽)是連接黑海與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又叫伊斯坦布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又叫恰納卡萊海峽)三部分,整個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是亞、歐兩洲的分界線。東北端為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南端為達達尼爾海峽,兩海峽之間是土耳其內海馬爾馬拉海,兩岸主權均屬於土耳其。冷戰時期,美蘇均將黑海海峽確立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咽喉之一,冷戰後,北約仍視黑海海峽為歐亞大陸的戰略要點之一。
海峽自西而東由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和博斯普魯斯海峽3部分組成。東連黑海,西通愛琴海,全長361千米。達達尼爾海峽長65千米,寬1.7-7.5千米,水深57-70米。馬爾馬拉海是個內海,南北寬約70千米,東西長約266千米,面積1.18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57米,最深處1355米。博斯普魯斯海峽長約30千米,東北部最寬處3.7千米,中部最窄處僅747米,水深27.5-124米。
土耳其海峽是西亞、北非和南歐通往黑海的咽喉。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都將是兵家必爭之地。近兩個世紀來,歐洲列強為爭得海峽的控制權進行了長期激烈的斗爭。其中俄國為此曾幾次發動對土耳其的戰爭,英法軍隊也曾佔領過海峽地區。1936年,有關國家召開了土耳其海峽問題的國際會議,並達成協議。它規定了各國的船舶可以自由通過海峽,黑海沿岸國家的軍艦也可以通過,唯航空母艦例外,可非黑海沿岸國家的軍艦通過則有一定限制。如今,蘇聯解體,華約不復存在,北約積極東擴,土耳其加盟北約,成為北約的南翼,所以,土耳其海峽的戰略地位日益突現,它對世界列強的全球戰略具有重要的影響。對俄羅斯來說,土耳其海峽是其南下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戰略屏障。因此,土耳其海峽理所當然地成為當今世界關注的焦點。
7、直布羅陀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是溝通地中海與大西洋的海峽,位於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間,長58公里,最窄處在西班牙的馬羅基角和摩洛哥的西雷斯角之間,寬僅13公里。直布羅陀一名源於阿拉伯語,直布羅陀海峽得名於東北側的塔里格建造的直布羅陀港。直布羅陀海峽西端,在北部的特拉法加爾角與南部的斯帕特爾角之間,寬43公里;海峽東端,在北部的直布羅陀岩赫丘利斯柱與南部的休達正東的阿科山之間,寬23公里。海峽是北非阿特拉斯山與西班牙高原之間所形成的弧狀構造帶的一個缺口,平均深度365米。由於海峽具有重大的戰略和經濟價值,早期為大西洋航海家所利用,至今仍然是經大西洋通往南歐、北非和西亞的重要航路。
直布羅陀海峽扼地中海和大西洋航道的咽喉,和地中海一起構成了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天然分界線。海峽的北岸是英屬直布羅陀和西班牙,南岸是摩洛哥。對於大西洋和地中海來說,直布羅陀海峽真像它們的咽喉一樣重要。
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尤其是波斯灣的油田得到開發之後,它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成為西歐能源運輸的“生命線”,是大西洋與地中海以及印度洋、太平洋間海上交通重要航線。每天有千百艘船隻通過海峽,每年可達十萬艘,是國際航運中最繁忙的通道之一,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
8、麥哲倫海峽
麥哲倫海峽是南美洲大陸南端同火地島等島嶼之間的海峽。因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首先由此通過進入太平洋,故此命名。峽灣曲折,長563千米,寬3.2-32公里,最深處達1170米,是溝通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通道。當年麥哲倫率領船隊在海峽航行時,夜晚曾見南邊島嶼上升起一個個火柱,這是印第安人點燃的烽火,因此這個島嶼也就被稱為“火地島”。火地島是海峽南邊的最大島嶼,面積4.8萬平方公里,東部屬阿根廷,西部屬智利。
海峽東端與阿根廷相接,東起大西洋畔的維爾赫納斯角與聖埃斯皮里圖角,西至德索拉西翁島皮勒角抵太平洋。海峽主要港口阿雷納斯角在伯倫瑞克半島,為智利羊肉集運港。兩側岩岸陡峭、高聳入雲,每到冬季,巨大冰川懸掛在岩壁上,景象十分壯觀,每逢崩落的冰塊掉入海中,會發出雷鳴般巨響並威脅船隻航行。東段開闊水淺,主航道最淺處只有20米,兩岸是綠草如茵的草原景觀,海峽處於南緯50多度的西風帶,強勁而飽含水汽的西風不僅給海峽地區帶來低溫、多雨和濃霧,而且造成大風、急浪,是世界聞名的猛烈風浪海峽,不利於航運發展,但在巴拿馬運河開通前,是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間的重要航道。
麥哲倫海峽的一些港灣可停泊大型艦只。因為航道曲折艱險,自從巴拿馬運河通航後,來往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船隻一般不再經過這里。
9、英吉利海峽
英吉利海峽又名拉芒什海峽,是分隔英國與歐洲大陸的法國、並連接大西洋與北海的海峽。海峽長560公里,寬240公里,最狹窄處又稱多佛爾海峽,僅寬34公里。英國的多佛爾與法國的加萊隔海峽相望,歷史上曾在此發生多次軍事沖突和海戰。
英吉利海峽是大西洋的狹長海灣,分隔英格蘭南部海岸和法國北部海岸,自西向東漸窄,東端有多佛海峽接北海。面積約75000平方公里,在歐洲大陸棚的淺海中最小,平均深度由120公尺向東遞減至45公尺。對歷史上由歐洲入侵英國的人來說,英吉利海峽是通道也是障礙,這使之成為早期水道測量的重要地區,其海底是全世界探勘最頻繁的海床,近岸邊的海底陡降十分厲害,西部通常平坦,東部起伏。約4000萬年前形成的英吉利海峽在科學上有顯著特色,尤其是關於強大潮汐的影響。
英吉利海峽屬於溫帶海洋氣候,海峽區氣候冬暖夏涼,氣溫年較差小,常年溫濕多雨霧,降雨均勻,日照甚少。多佛爾海峽的法國海岸一側,全年有200多個雨日;在英國海岸一側年降水量要少些,每周雨日也有3天。海峽地區多霧,經常灰霧茫茫,又加白浪滔滔,嚴重影響艦船的航行。
10、莫三比克海峽
莫三比克海峽是西印度洋的一條水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峽,東為馬達加斯加島,西為莫三比克。葛摩群島橫列海峽北端,印度礁和歐羅巴島位於海峽南口。峽全長1670公里,呈東北斜向西南走向。海峽兩端寬中間窄,平均寬度為450公里,北端最寬處達到960公里,中部最窄處為386公里。峽內大部分水深在2000米以上,在北端與南端超過3000米,中部約2400米,最大深度超過3500米,深度僅次於德雷克海峽和巴士海峽。
據地質學家研究,約在1億多年以前,馬達加斯加島是和非洲大陸連在一起的。後來在東非地殼運動時發生斷裂並與非洲大陸分離,島的西部下沉,形成的巨大地塹,才形成了這條又長又寬的海峽。
峽內炎熱多雨,夏季時有颶風。由於水深峽闊,巨型輪船可終年通航。海峽盛產龍蝦、對蝦和海參,有莫三比克暖流南下,氣候濕熱,多珊瑚礁。贊比西河從西岸注入,為東非重要航道,旅遊資源豐富,莫三比克海峽的經濟價值日益凸顯。
由於重要的地理位置,莫三比克海峽歷來為殖民者所垂涎。從十六世紀起,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先後染指該地區,之後,莫三比克和馬達加斯加淪為葡萄牙和法國的殖民地。葡法兩國分別在莫三比克和馬達加斯加修建了大量港口,包括東岸馬達加斯加的馬任加、圖萊亞爾,西岸莫三比克的馬普托、莫三比克城、貝拉、克利馬內等。其中,莫三比克城更是有著悠久的歷史,作為地理大發現和新航路發現時期的古老港口,它曾經在海上交通史上起過重要的作用。從該港口出發,鐵路與非洲內陸的鐵路網相連接,可以橫貫非洲大陸南部,直抵安哥拉位於大西洋岸邊的港口。這不僅使得莫三比克海峽成為溝通印度洋及大西洋最便捷的交通要道,而且也使海峽地區成為殖民者向東非和亞洲侵略擴張的基地。為了獲得獨立,海峽地區的人民進行了幾個世紀英勇頑強的斗爭,馬達加斯加於1960年6月26日宣告獨立,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於1975年6月25日正式宣告成立,海峽北端的葛摩群島也於1975年7月6日正式獨立,海峽地區逐漸擺脫了殖民統治。
⑤ 英國旅遊線路推薦:切達峽谷尋找存活在世的切達人(圖)
英國旅遊線茄磨路推薦:切達峽谷尋找存活在世的切達人(圖)
Cheddar切達是英國一個神秘的地方,它有英格蘭最大的峽谷——切達峽谷,還有仍然存活在世的9000年前切達人。
推薦天數: 整體瀏覽一天足夠,如果需要攀岩以及峽谷徒步最好兩天
切達峽谷是英國最大的峽谷。1903年,切達洞穴群內被人發現,同時被發現的還有英國最古老的完整人類遺骸,被稱作切達人,距今亦有9000餘年。
一項英國最美的地區調查顯示,在投票結果中,英國湖區名列第一,蘇格蘭高地緊隨其後,排名第三的便是名不見經傳的Cheddar切達峽谷。切達大峽谷村又被稱之為英格蘭最美麗的鄉村(習慣了英格蘭美景的同學們,再去峽谷看看,這個村莊為什麼稱之為英國最美)。
英格蘭最早有人類居住的地方(古切達人骨骸)。
1997年在切達峽谷的洞穴里,出土了一具至今為止,英國最早的英國人人類骨架。經過考古學家的考證,可考證的英國人居住的歷史記錄提前到九千年前。那是一個生活在在舊石器時代的人類,他就居住在切達峽谷的溶洞里。而這還不算是驚奇。更驚奇的事情,還在後邊。
1999年英國生物學家和考古學家在對現今居住在切達峽谷的居民進行了DNA測定,結果表明。這個古老Cheddar人(骨架)的後代,現今仍就生活在切達村落里,他的後代現今是一名教師。所以有英國人戲稱,這是比中國孔子還老的族裔。而這名教師就在發現Cheddar人遺骸的洞穴,僅有半英里外的Kings of Wessex社區學校教授英國歷史。也就是說,這個9000年前的那個古切達人類,仍然存活在當今這個世界裡。
存活在世的9000年前切達人後裔,他仍然延續著他的家族。被發現後,他並不喜歡被媒體曝光,打擾他的生活。這位不知名的老師,還在學校里教書。遇見古切達人後裔,只能期望與不期而遇吧。
切達,這里是徒步與爬岩愛好者的聖地。如何到達這里呢?怎麼玩兒呢?
請看切達峽谷攻略:
如何到達:
1,自駕 由倫敦至切達峽谷大約兩個半小時左右。一般情況下,除了夏天7--8月份,在進入切達峽谷車速較慢之外,大多數情況下路況很好。進入峽谷之後停車位很多,需要交費。各種尋找路徑方法,谷歌地圖一下,在此不詳細陳述。
2,火車 切達峽谷沒有火車直達。需要在Weston-Super-Mare倒BUS到達,也可以在Bristol直接倒BUS或者坐計程車。
3,BUS 不建議乘坐。住在附近還算可以。不推薦理由:因為車輛需要在狹小的英國鄉村穿梭,特別是周末車次很少。並需要多次換乘車,非常不方便。
住:
推薦住英國鄉村的B&B,他們幾乎是統一的標准,非常干凈舒適。網上有很多預訂酒店網站,搜索一下便知。如果提前預訂在切達村裡找到一家當地民宿,還可以體味當地的風土人情。
前方吃貨注意:
切達村,吃貨絕對不能夠錯過的有兩個必須品嘗的品種。品嘗當地的乳酪與西達酒。
世界上有一種乳酪叫做切達Cheddar,切達幾乎成了乳酪的代名詞。這個切達乳酪產地就在切達峽谷。它的特色在我之前文章里專門介紹過,其味道,一句話,肥而不膩,繞梁三日回味無窮。切達村裡古老的切達乳酪製作作坊,對外開顫岩斗放。參觀之後,買些乳酪嘗嘗是味道鮮美,還是臭氣熏天。沒有吃過乳酪的人要有心理准備。
世界上有一種酒叫做西達Cider(蘋果發酵後,製作成的啤酒)。歐洲有一個傳說,話說只要產自英格蘭切達的西達酒一上市,歐洲的大街小巷就會充滿了這個西達酒的味道。西達酒在切達峽谷棗銀的路邊店都在賣。有各種包裝風格,價格也很親民。
另外,品嘗當地的牛羊肉也是一件不能夠錯過的事情。當地的牛羊肉味道,有些紐西蘭風范。肉質肥美細膩。
峽谷內景點推薦:
我第一次去的時候,沒做攻略。源於本人喜歡這種毫無目的的閑逛,與莫名其妙的人與景物不期而遇。去過多次以後發現,如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切達峽谷周圍要看的風景很多。如果時間不是很多的情況下,最好提前做好攻略。
1,切達峽谷溶洞
切達峽谷溶洞,英國最知名的洞穴。這里邊的有奇形怪狀的鍾乳石、石筍讓人贊嘆大自然的神奇,英國最大的地下溶洞,最大的地下河流。在這個洞穴內,1997年發現的古切達骨骸,把英國島有人居住的歷史推到了9000年前。據說,這就是最原始居住在大不列顛島上的英國人。而更神奇的是這個9000年前切達人的後人仍然居住在小鎮里。到到洞穴參觀之後,走進小鎮和9000年前古代英國人後裔的邂逅吧。
2,切達古鎮
切達古鎮主要集中在切達峽谷一代,感覺自己要走出峽谷的時候就止步。不遠處有一個切達湖,湖光山色也算是不錯,風景與峽谷不同,但知道就好。那裡是水上運動的樂園,帆船愛好者的娛樂區域,如不劃船泛舟,並不強烈推薦。作為旅遊者可以選擇取捨。鎮內的游覽線路,可在旅遊景區的問訊處,要一份當地的徒步線路地圖,鎮周圍有很多徒步線路可以選擇。
3,參觀切達乳酪工廠
參觀切達乳酪的製作程序,有專人帶領介紹。走進之前要有心理准備,一股股臭臭的味道,很像臭豆腐的氣味。但這個運作程序聞名世界,這里的乳酪風靡歐洲,既然來了也應該看看。
4,切達人展覽
這個展覽館很小,主要是介紹出土的9000年切達人,發現研究驗證過程。在切達溶洞里發現的古切達遺骸也在這里展出。
5,切達瞭望塔
在切達峽谷的山上,有一個可以瞭望到整個切達峽谷的瞭望塔。這個塔沒啥特別,登上之後能夠瞭望到切達峽谷周圍的遠處風光而已。但這是一個遊人必須要走的地方,它的快樂在於登上的過程之中。如果你不敢攀岩,不敢嘗試在陡峭山坡攀登切達峽谷,這里是你此行不會失望的地方。又可以有登山的樂趣,又可以欣賞途中的不斷驚喜發現。
6,切達攀岩與陡坡攀登
在走進切達峽谷之後,你就會發現在切達峽谷的峭壁上有很多蜘蛛人在緩慢的向上攀登。這里是英國攀岩愛好者的天堂,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攀岩愛好者,挑戰切達峽谷,體味峭壁攀岩的樂趣。
建議:
(1),有經驗的攀岩愛好者,在詢問當地攀岩俱樂部,查明峭壁情況之後,再做嘗試。
(2),體力良好者,可以在60--70度陡坡徒手攀登(我做過嘗試,體力良好)。大約在切達峽谷中段停車場的對過有兩條攀登線路。無限風光在險峰,登山的快感無法用語言形容。提醒:一定要量力而行,此線路,對技術與體力均有一定的要求,爬山過程中,好做好體力分配(個人經驗)。
(3),初級愛好者,想挑戰和嘗試的人。可參加在切達峽谷內有安全員和教練保護的攀岩活動。會有很安全的保護措施。既做了嘗試爬懸崖,又很安全。
本人切達峽谷牛掰(冒險)攀爬經歷:
我攀爬的峽谷內的山坡,坡度大約70--80度之間,只有小小的部分在90度左右的懸崖。常識來說,爬這種懸崖,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需要工具。因為是臨時決定,這是一次完全沒有任何裝備的情況下,徒手攀爬。
我不認為我是在冒險,我堅信徒手攀岩是我與生俱來的本事。
可是,沒想到我真的老了。
望著切達峽谷的高度,我用一種藐視的眼光看著它。我和老婆吹牛,那些緩慢爬上爬下的人,實在是不值得一提。哼!
當然,錯誤的估計了自己的本事。事後反省,凡事兒都要身體力行,才會安全第一。大約有差不多二十年,沒有攀登過這么陡峭的山坡了。如果在二十年前,爬這種懸崖應該是不在話下。90度的懸崖我都徒手爬過,眼前這個我選擇的雖然陡峭,但還算行的山坡應該沒問題。
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沖鋒之後,在山坡的三分之一處停頓了下來。猛然間,感覺到沒有了原來的力氣和沖勁,,頭暈目眩,手腳有點兒發軟。身體在緩慢下滑下墜。不斷的告訴自己,要穩要穩,慢慢地選擇一個合適的石頭扣住,給自己一個張口要挺住喘息的時間。漸漸的地感覺好一些,我回頭向下望了一 下。沒想到,這又是一個重大的錯誤決定。回頭的一剎那,瞬間眩暈。望著山下小小的人影,手再次發軟,眼前瞬間漆黑一片。內念告訴自己,要挺住,要堅持。鬆手就是粉身碎骨啊! 山下的老婆不知道我這里發生了什麼事兒,她還在興奮的向我揮手。
老婆,我暈----我暈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自己感覺過了幾個世紀,實際可能有十分鍾左右的時間。身體體力有些恢復,也慢慢地適應了高度帶給我的恐懼感。
隨後,我面臨著兩種選擇:一,馬上下山。二,繼續向上爬。做出了我自認為是自己人生的正確選擇,向上。再次扭動著身軀,尋找著可以抓住的裸露在山坡外邊的石塊,手攀腳蹬,放慢了前進的速度,緩緩地向上頂靠近。
任何想挑戰自然的人,都是自不量力。面對大山,我只能說戰勝了自我。
⑥ 英國和法國是隔什麼海峽相望的
英國和法國相隔於英吉利海峽與多佛爾海峽,兩地最近的距離大概為30多英里。
多佛爾海峽下纖行畢毀芹有一條橫貫英法之間的海底鐵路隧道-歐洲隧道,又稱海峽隧道。它西起英國的福克斯通,東到法國的加來。使帶汪由歐洲往返英國的時間大大縮短。隧道長度50公里,僅次於日本青函隧道。海底長度39公里。
(6)英國和法國之間的峽谷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巴黎和倫敦都是曾舉辦過兩屆夏季奧運會的國家,現代奧運會雖然是法國人提出的理念,而英法工業革命後的繁榮則是現代奧運復興的基礎。1890年,「現代奧林匹克之父」法國人顧拜旦來到英國馬奇溫洛克鎮,與布魯克斯醫生就「體育」和「奧林匹克復興」進行交談,最終促發了顧拜旦的靈感,也促成了1896年首屆現代夏季奧運會在希臘雅典的舉行。
過英吉利海峽有兩種方式:最傳統的方式,即乘坐海上渡輪,需用時1個半小時,每天共38次,價格根據日期和車輛尺寸有所不同,均價大約單程60英鎊——100英鎊不等;第二種就是走海底隧道,單程需35分鍾。
⑦ 英國與英吉利是一個國家嗎
是一個國家,只晌悔鬧是中國古代翻譯上的問題,比如說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宴罩候,雨果說兩個強盜闖進皇宮,一個名叫英吉利,一個名叫法蘭西
這個材料學過中學歷史的都應該知前陪道,說明這是音譯上的不同而已
⑧ 英國地圖北部那道裂是什麼
英國地圖北部那塵粗道裂縫是莫派枝鎮爾峽谷。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冰川侵蝕作用而形成,峽谷中遍布多個天然湖泊。峽谷是指現在構造高原、台地或方山之間,沿構造裂隙發育,兩搭租坡由崖壁組成的地貌。
⑨ 英國與法國之間的海峽叫什麼名字
英吉利海峽(English Channel)
英吉利海峽(英文:English Channel,布列塔尼語:Mor Breizh,威爾士語:Môr Udd,法文:La Manche)是隔離英國與歐洲大陸的海峽。其最狹窄的地域為多佛爾海峽,多佛爾隔海與法國加萊相望。歷史上曾在此發生多次軍事沖突和海戰。
地理概述
在英國和法國之間,「拉芒什海峽」屬於「英吉利海峽」的一部分。長560km,平均寬為180km。西通大西洋,東北經多佛爾海峽連北海,是國際航運要道。潮差較大,有豐富的潮汐動力資源,也是重要的漁場,歷史上曾在此發生多次軍事沖突和海戰。
亦稱拉芒什海峽(法語La Manche,意為海峽),和其東北的多佛爾海峽(法語稱加來海峽)都位於大不列顛島和歐洲大陸之間。東北與北海相通,西南與大西洋相連。面積8.99萬平方公里,呈東北(狹窄)——西南(寬闊)走向,形如喇叭。多佛爾海峽和英吉利海峽總長約600公里,大體上以法國的塞納河口到英國南岸的朴次茅斯為界。前者東窄西寬,平均寬約180公里,最寬處達220公里;後者最窄處為英國多佛爾到法國加來以西的灰鼻岬,僅33公里,英吉利海峽平均深度為60米,最深處172米,多佛爾海峽的平均深度為30米,最淺處僅24米。
英吉利海峽是大西洋的一部分,位於英格蘭與法國之間,西南最寬達240公里﹔東北最窄處直線距離33.8公里,即從英國的多佛爾到達法國的加來,多佛爾到加來這部分海峽是英國海峽協會認可的橫渡區域。多佛爾到加來的距離雖然不到渤海海峽的1/3,然而,其難度並不是單純以距離衡量的。英吉利海峽的平均水溫13.6攝氏度。
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戰略地位重要。國際航運量很大,目前每年通過該海峽的船舶達12萬艘之多,居世界各海峽之冠。歷史上由於它對西、北歐各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曾起過巨大的作用,人們把這兩個海峽的水道稱為「銀色的航道」。
形成
英吉利海峽(包括多佛爾海峽)實際上是分割大不列顛島和歐洲大陸的狹窄淺海,也是歐洲最小的一個陸架淺海。大不列顛島原與歐洲大陸相連,後受阿爾卑斯造山運動影響,多佛爾海峽兩側開始褶皺和斷裂,海峽地區下沉,海水逐漸上升,造成現在的海陸分布輪廓。至今這兩個海峽所在的地區仍在緩慢地下沉。
地質特徵
沉積物,主要是砂礫和陡崖崩落的石塊,有些地段是裸露的白堊紀和更晚年代的緻密岩層。多佛爾海峽兩側海岸都由白堊系岩層組成,岸壁陡峭,極其險峻。兩岸岩石受海水沖刷,使岸壁崩落,海岸後退。據統計,海峽寬度每100年約增加1米。
氣候
海峽區氣候冬暖夏涼,氣溫年較差小,常年溫濕多雨霧,日照甚少。1月氣溫最低,平均約為4~6°C;7月最高,約17°C。在多佛爾海峽的法國海岸一側,全年有200多個雨日,年降水量約800毫米;在英國海岸一側年降水量要少些,每周雨日也有3天。海峽地區多霧,經常灰霧茫茫,又加白浪滔滔,嚴重影響艦船的航行。
該海峽地處西風帶,又是大西洋與北海進行水交換的主要通道。主要的海流為北大西洋暖流的支流。該支流使大西洋海水,自西南通過海峽區流入北海;而東北風,會引起西南向流,使部分北海水流入海峽內。溫、鹽特性具有明顯的時空變化。冬末(2月)表層鹽度最高而水溫低,海峽西側為35.3,9~10°C;東側為35.0,6~6.5°C。夏季(8月),表層鹽度約降低0.1~0.3,而水溫卻升至15~17°C。在西經2┦以東海區,由於強潮混合作用,溫、鹽垂直分布終年均勻;而在西經3┦以西區域,有明顯的強躍層存在,使這里夏季底層水溫不超過10~11°C。某些年份夏季的大風作用,可導致躍層消失。
資源
資源豐富,蘊藏有石油、天然氣,盛產青魚、鯡魚、鱈魚和比目魚等。海洋潮能約有8000萬千瓦,約佔世界海洋潮能(10~30億千瓦)的3~8%,是世界海洋潮汐動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1966年,法國在朗斯河口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潮汐電站,總容量為24萬千瓦,年發電量為5.44億度。
潮差較大,有豐富的潮汐動力資源,潮汐以半日潮為主,但淺水分潮(主要是四分之一日潮)亦較顯著。潮波具有前進波特性;以開爾文波的形式從大西洋向海峽推進。由於地球自轉效應和地形的影響,海峽南側(法國西北岸)的潮差大於北側(英國南岸),前者一般為5~6米,後者僅2~3米,其中法國沿岸的聖馬洛灣和索姆河口,以潮差大而著稱。大潮時潮差約為9~12米,最大潮差可達13.5米。在奧爾德尼水道,大潮時的漲潮流速達5.0米/秒。
其它內容
橫渡規則:
橫渡英吉利海峽面對的障礙有:距離長、水溫低、天氣變化不定,以及每隔6小時左右在大西洋與北海之間翻滾來回一次的海潮。其中最大的障礙來自海水冰冷。失敗者當中,約有80%是因為體溫降得過低而不得不中途退出。
橫渡英吉利海峽有個規則,即橫渡時,必須有正式裁判、領航員、引水員等監督,不允許藉助任何輔助設備,雖可身著透水泳衣,也可中途進食,但不得接觸任何漂浮物體。
⑩ 法國和英國的海峽是什麼啊
英國和法國相隔於英吉利海峽,兩地最近的距離為游和34公里(21英里)。
英吉利海峽(English Channel),又名拉芒什海峽,是分隔英國與歐洲大陸的法神握盯國、並連接大西洋與北海的海峽。
海峽長560公里(350英里),最狹窄處又稱多佛爾海峽,僅寬34公里(21英里)。英國的多佛爾皮培與法國的加來隔海峽相望。
兩岸交流:
1994年5月6日,是英國與法國乃至歐洲大陸關系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
1.1萬名工程技術人員用近七年之久的辛勤勞動,終於把自拿破崙·波拿巴以來將近二百年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滔滔滄海變通途,一條海底隧道把孤懸在大西洋中的英倫三島與歐洲大陸緊密地連接起來,為歐洲交通史寫下了重要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