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看待「中國老師赴英進行英國式教育」這部BBC紀錄片
其實放鬆放鬆也沒什麼不好 自由發展么
在競爭不那麼激烈 人人有學上 人人有工作的地方 這種自由發展是可以有可能開發人的個性和創造力的
但是跟中國肯定不適用 高薪職業就這么多 應試能力不行 必然失去很多機會
一種是痛苦的苦學;一種是放羊式的活學。前者總體質量高,後者個體質量高。當然,幸福感是完全不一樣的,體制本來就不一樣,壓力也就不一樣。成人世界都不同,更何況是孩子呢?英國人還有膽量做這種嘗試,美國人估計上個一天就投訴無數次了。
我們的教育會讓孩子創造能力和想像力不好啊我覺得,沒有個性,墨守成規。
中國這樣的教育是建立在人口超級無敵多,貧富差距超級大,社會福利超級低下,底層子弟除了讀書或許有一線生機的情況下實施的。誰不知道英國的好呢?但是真的不可能在中國實行。英國孩子以後就算真的開挖掘機,也有很不錯的薪水和尊嚴。中國呢?教育的目的都不一樣。而這樣的差異不能只看教育表面
孩子們的成績不能說明什麼,各個研究領域中國都差別人一大截!說明成年人的成就靠興趣、創新,這都是年少時的挖掘的!最後一點,人各有志,社會也有分工,不能易一個標准去教育
中式教育擅長培育大基數中堅技術人才,而高級的創造型人才基本都是西式教育培養出來的
那些說中國教育還不錯的 出來說說為何我國是山寨大國
教育究竟是選拔人才還是培養人才,這一點要搞清楚,一切都搞清楚了。中式教育偏重前者而西式教育偏重後者。
全世界的好學生其實都差不多,唯有刻苦努力,才能PK掉眾多競爭者[拳頭];當然全世界的差學生也都差不多,把責任推卸給教育者和教育方式,而自己是被埋沒了「偉大才華」的可憐人
說到底 中國人多競爭激烈 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教會你該做什麼 你不能做什麼 而不會關注你想做什麼 無可厚非中式教育也有其獨特性 其目的就是一個高考!教育需要隨著時代 隨意人類發展的趨勢去變化。至於把中式教育在英國進行對比 甚至博弈,結果其實很明顯,主體的不同是最大的關鍵點。
作為高考過來人,大學幾年後,已經把那些基礎知識忘的差不多了。你說中國教育有效率?沒有興趣的引導和啟發,中國學生很難一直進步。
誰在我孩子面前裝逼我就讓他明白裝逼的後果是什麼,特別是侮辱性的話語或者行為~什麼權威,什麼紀律,都是扯淡。我的孩子只要聰明善良有生存之技就夠了~童年就玩,使勁玩,玩膩了就休息休息接著玩!
我覺得可惜之處,是在於文中表現出的紀律是我們的天性,服從是我們的習慣。是啊,你在最有想像力的年紀,親手扼殺了自己的。
國內的學渣想說:在國外上語言班時候,我是唯一的中國人,課堂很喧嘩,只有我自己坐在前排按照中國的習慣認真聽講做筆記。我考試每次都是班級第一(雖然人不多),而且我不怎麼復習,老師也很喜歡我。我覺得中國的教育有很多可以改變的地方。但它真的會給你培養出一種非常強的學習能力。
講真,我還是喜歡中學階段的中國式教育,說最簡單的這些孩子連最起碼的尊重老師都做不到[拜拜]我在一所每年有將近幾十近百人考上清北的中學讀的初高中(不是衡水),我不覺得我的同學們呆板枯燥其實都很有個性有想法,也都很拚命,而且老師們都非常盡職盡責敬業,回想起來很懷念很感激。
求別把中西教育的優劣看成非黑即白,西方國家公校私校學生的素質大相庭徑,私校的孩子素質普遍優於公校的。而且為了考好大學,拔尖的孩子一樣非常努力,老師也會spoon feed、開小灶。我現在就讀某國top法學院,因為高考的時候錄取線是全州前0.5%-1%的孩子,學習強度和頭破血流的競爭氣氛與國內高三無異
看來很多人被洗腦洗的很徹底啊,你們有沒有質疑過為什麼高官、富豪的小孩都送到西方接受教育?難道是他們良心發現,要讓他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好讓你進入到上流社會嗎?
只能說西方教育下的小孩思想是獨立的,堅持自我原則和個性,創造性豐富,正是中國教育缺少的,因為一直都是老師教現成的
中國學生數學這么牛逼 那現在為什麼沒出一個世界上牛逼的數學家 那些數學牛逼的人才最後都去哪裡了
很多人多會說:中國的數學為什麼要那麼難,生活里只要買菜會算數不就好了嗎? 後來我的老師告訴我:如果你只是想在生活里買菜的話…… 我覺得在人口壓力這么大的國家裡,祖國母親已經是在盡力平等教育了,你們不願學又有怪誰,大山裡的孩子肯定不想只是用數學買買菜!
你覺得各種變態乏味不先進的教育體制下依然出現了大批讓人刮目相看的天才。你得抱怨和躁動是因為你被你所瞧不上的體制刷了下來!
到現在都不清楚,學數理化的意義是為了背公式考高分,還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大學的線性代數考了98,第一名,然並卵,現在已經忘光光,全部還給老師。相比之下,小學的100位內的加減更實用吧。
看了覺得這幾位中國老師都很好啊。說不懂因材施教的,看不到老師積極的為縮小文化差異而改變教學方法么?如果還是小班教學,實驗課也會讓學生多動手操作的。最大觀感時,英國小孩欠缺的不是基礎教育,也不是課堂紀律,而是對學習的態度。
我個人覺得中國大學之前的教育比老外要強,但是到了大學,真的就差了好多,大學才是更重要的學習階段
也許當英國等西方國家看到中國快速發展的成就,迷惑不解中國怎麼用30多年的時間走完了他們100多年要走的路,迷惑中國為什麼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迷惑中國人平時看起來一盤散沙關鍵時刻卻可以團結一致。實際上秘密就隱藏在他們認為中國的教育是絕對的服從絕對的紀律和慘無人道的競爭當中
如果將來我夠有錢,我會把孩子送到國外去念書,並不是我崇洋媚外,一想到自己學生時代每天睡不足7小時,簡直喪心病狂。現在每每路過學校門口都覺得那些學生好可憐,活的好痛苦!我生活在四線城市(中國最小地級市),電大文憑,就職於金融行業,月入過萬。電視里那些學霸們還在到處找工作呢!
高考許多年後,我做到的最大極限是記起那一道道熟悉的題目,卻做不到再一次的解答。
在中國學校就是社會的縮影,的確在義務教育階段我們有紀律,有效率,紀律好到just be quite。到了大學,老師總是希望他的學生踴躍回答問題,回應他的教學,學生從來都是不care。確實我們被教育得像機器,但我們還是成長起來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精神上的財富,可能下一代的孩子會輕松很多。
作為完全接受中國式教育的我,20多歲依舊沒有人生方向,甚至很多時候分辨不清喜歡與否,上學的時候,我也多麼想老師給予更多的鼓勵和關注,而不是把他們固有的模式和價值觀輸出給我,自己就像是流水線上的產品,出廠的時候就出廠了,沒售後,沒檢修。我無法評判中國式教育,只能總結到底它賦予了什麼
紀律再好 排隊加塞 看電影大聲喧嘩 這事咋破
中國也就死管教育,死服從,死聽命
他們的生活壓力也這么大,競爭也這么激烈的話,也會產生這樣的老師的
我說的你看不懂么?中國學生高考後直接在中國上大學,有能力的,找得到工作的,大學畢業就去上班了。找不到理想工作的繼續考研。學理科的,生物的在國內不好混的全都想辦法出國了。這就是中國的大學生,認可么?
在話說天下看過了,他們說英國人口基數少,人們的福利喝保障都到位,所以根本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毫無壓力,所以學生有點懶散…
是啊,結果中國精英大多進入了政府部門,成了貪腐大軍,這就是你所謂的成就,哈哈哈哈哈
百年大計 教育為先 我倒希望中國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能夠有所調整,讓中國的青少年學自己想學的,而不是一味的填鴨式的教學。 然而現在中國還有很多農村地區小孩子上學都成問題,更別說什麼先進的教學模式,國際化的教學理念了。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理論知識再牛逼沒有創新意識一樣掛掉,贏在起跑線輸在未來。只是個機器。
很多人以為,中國的教育是一個教育機制。。。其實中國的教育是一個篩選機制,他把大部分從小願意服從的人,變成了朝九晚五的普通人,用來穩定社會。而不願意服從的人,一部分弱小的被幹掉了,一部分強大的,在不斷的老師家長的磨練中不斷的斗爭越發強大,成為各行各業的領導者
中國在大學以前的教學質量,絕對是世界第一的!沒有任何疑問!但是,到了大學就變質了,所以才衍生出很多孩子高中過後出國留學,如果國內大學可以借鑒國外經驗,然後把整體工資提到國際水平,我想沒幾個中國人願意出國。
就是中學管太死,大學才放鬆到知識都忘了!全部都還給老師了,如果大學也嚴格,考不好就不給畢業的話就好了。有問題的是大學學習狀態。國外因為人口少,基本上都能上普通大學,所以他們基礎教育可能不是很好,但是他們的大學是寬進嚴出,我們是嚴進寬出,大學基本都在玩。
中國的教育很大受古代私塾等教育方式影響,先把所有的知識道理讓你死記硬背住,然後用一生去慢慢領悟。往往經歷一些事情後便能夠領悟一些道理。
初中高中競爭力高個毛,然而我上了大學已把一切知識都已忘記,並且我學服裝設計並不知學高數有何用
我們的落後是在大學,突然一下的自我安排,紀律鬆散,迷失自己,然後又猛然進攻到研究生,又繼續鬆懈著……此時的國外正逐步接近,趕超我們……這是一國的國情!
中國就是應試教育、重點都在考試、沒有創新的思想。不過、比起國外這種自由式的學習,我們這種教育確實培養了我們的智商、紀律及其他綜合素質,所以我個人覺得中國式教育雖然讓學生很累、可是確實培養了人才
中國老師上課特別枯燥,從小學到高中,只有一個老師上課最有趣,我們高一的語文老師,上課總是講共產黨的壞話,講社會的現實,並且總是面帶微笑,和藹可親,搞笑,全班人最喜歡上他的課,而我的語文成績也不會差
個人覺得 中國的教育 注重基礎這一點還是不錯的 沒學會走 又怎麼會跑呢 對吧? 尤其是學溜冰時 看見某些教練em。。。 不過說真的 瘋狂刷題 腦海中只有學習的日子過後 真心覺得大腦愚鈍了很多 也是累到麻木
只能說中國式的教育讓我們一直在競爭的環境中成長。快樂的確很少,作為高中生,連發呆都是一種奢侈,甚至連抱怨都不可以。學校的種種行為就像社會的縮影,都不敢讓人再相信什麼、希望什麼了。
應試有用么 人家學的是融匯貫通 而不是死記硬背 為了考試而學習一切是徒勞 科學發展是創造創新 而不是死搬硬套 為什麼美帝掌握核心科技 國人要好好反思自己 而不是考試100分
中國教育和英國教育是兩種不同的體系。可以這么說,中式教育注重於應試,與紀律性。而英式教育注重與個性的培養與興趣。但不知為何,有紀律(?)的沒素質,沒紀律(?)的有素質。
我們學習的東西,大部分人在畢業後用不上,但繼續深造的人,往往已打好基礎。所以,不能稱之為無用,只是你沒有機會用而已。
中國式教育下的英國人看起來跟多動症一樣,結果未來發明是他們的,發現是他們的,或許他們的教育在於發展前進,而我們的只是在於錢罷了
國外的在大學之前都是玩,因為他們覺得18歲前是童年時間,但是他們不是簡單玩,他們往往都是出去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和打工,比我們社會能力強許多,尤其是人際交往和禮貌上。大學後他們也開始學習,大學整個階段和我們高三一樣
沒有畏懼就無法令人信服,這些孩子會畏懼中國老師什麼?在中國,九年級的孩子在班主任不在的情況下,代課老師上課情況又能好到哪去的?個人覺得如果比賽在一年級進行會更好。
我們早六點半到校,晚上十點下晚自習,星期天早上還要去學校自習寫作業,因為老師怕我們去上網,呵呵噠!一學期只有星期天下午在家,感覺家就是睡覺的地方而已,一天累的跟父母不想說話,一天困的上課都聽不進去,然後我畢業了,就聽學弟學妹跳樓的跳樓,還好我挺過來了
我相信磨難造就一個人堅強的意志的,也許在這以前,你們覺得中國式教育流走了許多創新性人才,但只要中國的經濟條件變好,社會福利完善且穩定下來,如果還是以這種嚴厲教育進行下去的話,創新根本不是問題。你不信,可以看看現在的中學生的情況,是不是比10年前的中學生有層次多了,注意現在並未減負
英國這種教育出來的學生如果進入高等教育,必然是精英了,因為他有強大的學習能力和自律能力。否則就快樂的玩完了!尤其放在中國這種國情。很多人看不上的中式教育其實是拚命的把所有學生盡量的拉在一個公平的起跑線上,避免兩極分化,可是以後會發展成精英教育和快樂教育的話,兩極分化就嚴重了。
學習這個事看個人,國外大部分學生學習很輕松,但是對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或者學科,有的學生學的比國內學生還變態!一味壓迫所有學生去學習,早晚吃官司!
小時候 不明白 為什麼 我們要那樣學習 他們總說學習是為了以後 當時真的不明白 現在明白了 就像很多人說的 中國人 14億資源只有那麼多 有的人當老闆 有的人能當經理 有的人當職員 有的人打了一輩子工 你不努力 我們也沒有西方國家那麼好的福利 不努力只能被努力的人擠到邊緣
我真的覺得這是腦殘啊,那些老師的理論是什麼?你們要死記硬背才能學,要有紀律才能學,要xxx才能學,說白了,這些話的意思就是你們要聽我的才能學好,這就是道德綁架
高中數學不難,也有用,但是成了高考而用費空心思變出來的模擬題和高考題之後,它就變成純粹為高考機制所用的無意義的東西了。
2. 中國和英國高中教育模式
你的問題過於寬泛,你最好理清一下思路,把問題一個一個列出來。總之,英國高中教育和中國的比,就像英國的足球和中國的比,沒法比!
3. 如果留學英國 如何適應英式教學
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二台在晚間黃金檔播出一部關於中國老師到英國「支教」的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強來適應中國教育嗎?》,節目中來自中國的5名教師在英國漢普郡一所學校進行中國式教育,結果英國學生難以適應高強度教學,中國老師認為英國學生「無禮、懶惰、被福利寵壞了」,引發網友關於中國式教育的熱議。
接受22年傳統中國式教育、現在英國大學擔任教授的重慶人熊榆認為,紀錄片里出現的種種狀況讓中國老師抓狂,這是中英教育理念差距帶來的。
英國學生以自己學習為中心
前日,一篇《中國老師教英國學生,不怕死?》在網上引起熱議,作者熊榆是重慶人,畢業於重慶大學,2009年獲得英國女王大學終身教職,現任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今年重慶晚報3月6日《曾經沒日沒夜打游戲的工科宅男 如今英國最年輕管理學終身教授》一文曾介紹熊榆)。
熊榆告訴重慶晚報記者,紀錄片里英國學生問問題讓中國老師不舒服,老師告訴學生有問題應該是下課問,而不是課堂上浪費大家時間。相反,英國學生是以自己學習為中心,認為老師是來幫助他的。
「我上課時,曾有學生戴著熊貓頭套進教室,就剩兩隻眼睛露出來。你能說他不尊重我、侮辱我嗎?」熊榆說,學生心裡可沒有想那麼多,課堂是以他為核心的,他來認真聽課或者不認真都是他自己的責任。
英國老師要為學生興趣買單
熊榆介紹,中國傳統教育里,老師在講台上對知識點翻來覆去講。英國老師通常不在意細節,更看重學生互動。英國學生不需要你重復讓他記住教科書上的內容,老師要讓學生去思考、實踐教科書甚至教科書以外的內容。比如,數學題目在中國,老師一定教會學生公式、如何套用。在英國,老師則一定會想盡辦法用生活的案例來講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國學生如何適應英式教學
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英國作為留學地,且年齡越來越低齡化。那麼中國學生如何更好適應英式教學?熊榆告訴記者,英國老師看中學生自我修養、沒有權利強迫你,這對不自覺的學生是一種考驗。很多中國學生習慣上課認真聽課、筆記,在英國留學,要養成積極討論、積極回答問題、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
「中國留學生愛扎堆。」熊榆說,要多跟英國當地學生交流,不然很難適應創新性思維、創新性討論。把自己想法與別人碰撞,這個過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英國課堂,學生通常分小組與教師就某一科目的學習內容進行詳細討論。中國留學生需要很快適應這種討論式教學。」熊榆說。
熊榆認為,中國中小學可以考慮在考試成績中降低期末考試成績比例,加入學生演講才能和團隊配合能力測試,將社會實踐融入評分體系。
4. 「中國式教學」靠什麼戰勝了英國
對「中國式教學」成敗得失的討論,事涉教育評價。就教育質量和教學效果的評價而言,一種是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測評,例如PISA就是對15歲學生閱讀、數學和科學能力的測試;此外,是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的評價,它涉及教育目標、什麼是好的教育、學習的動力來自何處等更為基本的問題。也就是說,學生成績的高低與是否「好的教育」並不是完全吻合的。「中國式教學」的成功主要是在狹義的學業成就上。這種以教師講授為主、高強度、長時間的課堂教學,對於提高成績的作用最為顯著,在美國將這種教學模式稱為「直接性教學」。電視里中國實驗班的成功也驗證了這一點。
5. BBC關於「中國式教育進入英國課堂」的紀錄片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我沒看過,不過我知道大概是怎麼回事
6. 英國為學習中國的教學方法,專門請了5個中國老師去帶英國一個學校里的學生,老師們帶去了全套中式的教育
UK wanna to learn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specifically requested the five Chinese teacher to take a UK school students, the teacher to the full set of Chinese ecation hoist the flag, morning exercises, eye exercises, physical ecation. This group of British students fast to Chinese teacher crazy!
7. 英國人怎麼看bbc 中國式教學
那位說英國人覺得這是天外來物的網友,如果你有認真看的話,裡面第一集里校長還是誰說了句「我不希望他們成功,因為我們幾十年前就是像他們這樣教的」。說明上幾代英國人甚至歷史上留名的一些英國學者就是這么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