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經濟學家哈耶克是猶太人嗎
經濟學家哈耶克不是猶太人。
弗里德里奇·哈耶克(1899-1992) Friedrich August Hayek,奧地利裔英國經濟學家 ,新自姿彎由主義的代表人物,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哈耶克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先後獲維也納大學法學和政治科學博士學位,主要任教於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1931-1950)、美國芝加哥大學(1950-1962)、德國弗賴堡大學(1962-1968)等等。
學術上雖然哈耶克屬於奧地利學派,跡輪悶但他曾在芝加哥學派步入鼎盛時期間桐亮長期在芝加哥大學研究任教(1950-1962年),並於芝加哥學派的弗里德曼等許多代表人物關系縝密,其著作《通往奴役之路》主要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1944年)並大獲成功。
B. 在英國,經濟自由主義和經濟個人主義理論的代表人物是誰
經改檔濟自由主義中的自發秩序傳統,至少可追溯到曼德維爾、休謨和弗格森等蘇格蘭道德哲學家。
哈耶克(1899-1992)Hayek,FriedrichAugust奧地利裔英國經濟學家。新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先後笑慶獲維也納大學法學和政治科學博士學位。20世紀20年代留學美國。先後任維也納大學講師、奧地利經濟周期研究所所長、英國倫碰殲握敦經濟學院教授、德國弗萊堡大學教授等。1938年加入英國籍。
C. 奧地利經濟學派的戰後
第一次大戰後,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處境與以前大不相同了。1914年,龐巴維克與世長辭。門格爾在退休後的長期隱居中,曾不時在校接待青年經濟學家的來訪,但他也於1921年逝世了。雖然維塞爾一直從事教學工作,至 1926年去世,但學術中心已轉向年輕一輩經濟學家。其中突出的有龐巴維克的學生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維塞爾的學生及教授職位繼承人漢斯·邁耶(Hans Mayer) 。米塞斯只是維也納大學(不領薪俸的)「特約」教師,從未真正取得過教授職位。他的學術影響主要在大學圈外(米塞斯,1978年,第9章)。在20年代,其他(在戰前受教育)著名學者包括理查德·施特里格爾(Richard Strigl)、埃瓦爾德·沙梅斯(Ewald Schams)和萊奧·舍恩菲爾德(Leo Schonfeld)(以後還有伊利(Illy))。面對這些變化,奧地利學派傳統得到了發揚光大。新的著作發表了,一大批年輕學者走在了前列,其中許多人在以後的數十年中成為世界著名的經濟學家,F·A·哈耶克、戈特弗里德·哈伯勒(Gottfried Haberler)、弗里茨·馬克盧普(Fritz Machlup)、奧斯卡·莫根施特恩(Oskar Morgenstern)和保羅·N·羅森斯坦-羅丹(Paul N.Rosenstein Rodan)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整個20年代和30年代早期,奧地利學派在兩個相互交叉的團體里展開了熱烈的經櫻猜濟學討論。一個在維也納大學以漢斯·邁耶為首,另一個聚集在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周圍,在他的商會辦公室舉行著名的「私人討論會」。米塞斯的討論會不僅吸引了一批才華橫溢的年輕經濟學家,也吸引了諸如費利克斯·考夫曼(Felix Kaufman)、艾爾弗雷德·舒茨(Alfred Schutz)和埃里克·沃格林(Erik Voegelin)等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政治學家。就是在這一時期,維也納的學術熱情對英國經濟學家萊昂內爾·羅賓斯(LionelRobbins)產生了決定性影響。這種接觸的極為重要的結果是羅賓斯1932年發表的一部影響深遠的著作(羅賓斯,1932年)。主要是通過這部著作,奧地利學派的好些基本觀點被匯入了20世紀英美經濟學的主流。1931年,羅賓斯邀請哈耶克去倫敦經濟學院講課,此後即受命主持該學院的圖克講座。
哈耶克來到倫敦促進了「奧地利學派」周期理論的發展,並使它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早在1912年,米塞斯就對該理論作過概述(米塞斯:1912年,第396—404頁)。該理論認為,經濟周期的高漲階段是因利率過低引起暫時性資源錯置而造成的。而形成資源錯置的,是生產者預期一部分公眾願意將消費推遲到與時間偏好的真實格局實際上相違背的程度,於是便發起新的生產過程。而繼後放棄難以維持的生產項目就構成了周期的下降階段。米塞斯強調,該理論來源於瑞典學派的威克塞爾(Wicksell)和更早的英國貨幣學派。事實上,米塞斯很難為這一理論被貼上奧地利學派標簽提出申辯(米塞斯,1943年)。但正如他所看到的,這個理論已經脊碧型牢牢地貼上了奧地利標簽了。哈耶克熱情闡述並廣泛發展了這一理論(哈耶克:1931年、1933年及1939年),他還(通過這一理論)向英國公眾介紹了龐巴維克資本學說的遠見卓識,這無疑使這一發展完善的學說中留下了哈耶克自己的印記,並使經濟學界認識到該理論是奧地利學派的重要貢獻。鑒於所有這些發展,我們顯然必須認定:從許多方面講,30年代初期是奧地利學派對整個經濟學界影響最大的時期,然而,這種輝煌的業績卻是短暫的。
事後作些思考不無裨益。這可能會幫助我們理解,同一個30年代初期,為什麼和怎樣成為決定奧地利學派命運的幾乎是致命的轉折點。在短短數年中,除了作為經濟學派史上重要但已過去的一頁,獨樹一幟的奧地利學派學說竟從經濟學界銷聲匿跡了。雖然漢斯·邁耶在維也納大學擔任教授直至二次大戰後,但那些曾聚集在米塞斯身邊的傑出青年經濟學家們不久便散夥了(出於政治或其他原因),慧前其中好些去了美國大學。1934年,米塞斯移居日內瓦,以後到了紐約。由於哈耶克去了倫敦,維也納再也不是生機勃勃繼承奧地利學派傳統的中心。而且,該學派中的許多學者確信,奧地利學派的主要觀點已被經濟學主流成功地吸收。理論經濟學優勢地位的出現,以及歷史學派和反理論學派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失勢,無疑使奧地利學者相信他們已取得了最後勝利,因此沒有必要再發展獨立的奧地利學派經濟理論了。米塞斯在1932年說過的話道出了這層意思。在談到通常把經濟學理論分為三派,即:奧地利學派、英美學派和洛桑(Lausanne)學派時,米塞斯引用莫根施特恩的話強調說,這些學派的「不同在於他們表達相同觀點的方法,他們的分野更多在於使用的術語和特殊的描述,而不在於學說的本質」(米塞斯,1933年,第214頁)。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以後,奧地利學派傳統得到保存並發展事實上並沒有完全被主流經濟學吸收,是值得和需要注意的,而這主要是通過米塞斯本人和哈耶克的傑出工作。
弗里茨·馬克盧普曾幾次(馬克盧普,1981年)列舉二次大戰前奧地利學派的6個主要觀點。有充分的理由使人同意,這些觀點確實表達了1932年時人們所理解的奧地利學派研究方法。這些觀點是:(1)方法論上的個人主義(請不要與政治上或思想意識上的個人主義混淆,而是指它主張經濟現象的解釋應該回到個人行為中去探尋);(2)方法論上的主觀主義(承認只有參考有關個人的知識、信念、知覺和期望,才能理解他們的行為);(3)邊際主義(強調決策者所面臨的數量的預期「變化」的重要性);(4)效用(和邊際效用遞減)對需求和進而對市場價格的影響;(5)機會成本(承認影響決策的成本是指,為某一目的而使用生產要素時所放棄的最為重要的選擇機會,而不是指已被放棄去選擇其他目的之機會);(6)消費和生產的時間結構(表明時間偏好和生產率的「迂迴性」)。
不過,對上述觀點作進一步評論似乎是適宜的。(1)大多數現代微觀經濟學都吸收了這6個觀點,只是側重程度各有不同,因此,(2)這6個觀點證實了前面引證的莫根施特恩—米塞斯和哈耶克論斷,即「所有」的經濟學流派有共同基礎。然而,(3)米塞斯和哈耶克後來的研究卻暗示,這6個觀點並沒有「真正」全面概括奧地利學派。雖然,在當時(20世紀30年代早期)奧地利派學者中很少能證明奧地利學派還有其他觀點,但在該學派的傳統學說中事實上已隱含著這些看法,留待後人著作加以明確闡述。由此來看,(4)一些重要的「差別」使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理論有別於微觀經濟學的主流,特別是因為後者是在30年代之前發展起來的。說明這些區別有待米塞斯和哈耶克來闡述,這就使奧地利學派在經濟學界仍保留其與眾不同的「風貌」。
D. 倫敦學派的代表人物
從前面的介紹中可以了解到,倫敦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坎南溫·坎南、利奧尼爾·羅賓斯、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約翰·希克斯、阿巴·勒納以及西奧多·格雷高里、尼古拉斯·卡尼多等人.其中,除了奠基人坎南以外,保持倫敦學派的傳統、自始至終運羨堅持信奉經濟自由主義的,僅為哈耶克一人。
埃德南·坎南
(1861-1935)生於西班牙的馬德拉群島。出世後不到三周,因母親病逝,全家遷回英國的伯恩茅斯,並在那裡度過了他的少年時代。坎南於1880年進入了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學習,1884年獲文學學士學位,1887年獲文學碩士學位。1897-1926年任鍵悔教於倫敦經濟學院,1931年受聘於牛津大學,擔任悉尼·鮑爾講師職務。他在1902年和1931年擔任過英國協會F部主席,1932-1934年期間擔任過皇家經濟學會會長,並曾榮獲格拉斯哥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和饅徹斯特大學名譽文學博士的稱號。他在經濟學方面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經濟學說史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在這一方面,他有一些引起人們注意的研究成果。2.編校亞當·斯密的有關著作。如他所編輯的<<國富論>>,曾一度被認為是最好和最標準的版本。他還在1896年編輯了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學講授法學的講座稿。3.傳授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從他教學中所使用的教材、以及他的經濟理論觀點看,坎南深受英國經濟學傳統理論的影響,並與同一時代著名的經濟學家馬歇爾有相近的觀點。如他在1919年以<<紙英鎊>>為題重新出版的<稿悄正< 金塊報告>> 中,贊同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匯兌比率恢復金本位制,這一理論觀點不僅表明了坎南在貨幣問題方面的立場,而且直接導致了在以後的年代中與凱恩斯的沖突。因此,在他去世以後,<<時代>>周刊在刊登坎南的訃告時,給他冠上了「正統經濟學家」的稱號。也就是他的傳統經濟思想,培養了一代學者,並使他自然地成為倫敦學派的奠基者和領袖。坎南的主要著作有:<<初級政治經濟學>>(1888 年)、<<1776-1848年英國政治經濟學中生產與分配理論史>>(1893年)、<<英國地方說史>>(1896年)、<<經濟展望>>(1912年)、<<國富論> >(1914年)、<<貨幣:與價格升降的聯系>>(1918年)、<<經濟理論述評>>(1929年)、<<現代通貨及其價值的調節>>(1931年)、<<經濟大恐慌>>(1933年)等。
利奧尼爾·羅賓斯
(1898-1984年)生於英國的米德爾塞克斯。1920-1923年就讀於倫敦經濟學院。畢業後,他幾乎一直在倫敦經濟學院工作。其中,1923-1924年任研究助教,1925-1927年任講師,1929-1961年任經濟學教授,1962-1969年在辭去教授職務後,任兼職教授,1967-1980年,成為倫敦經濟學院的榮譽教授.在校期間,羅賓斯還長期擔任過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系的系主任。除此之外,還在牛津大學干過短期的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還擔任過戰時內閣辦公室部門的負責人,1944年還與凱恩斯一起,代表英國出席了布雷頓森林城會議。羅賓斯在經濟學上的拱券主要體現在:1.經濟學宗旨和方法論方面的研究.在這一方面,羅賓斯對經濟學研究領域的界定,以及與其他社會科學的區別等看法,對經濟學家確定經濟科學的性質,產生過重大的影響;2.長期堅持經濟自由主義思想,確立倫敦學派的獨特作用;3.在經濟思想史教學與研究方面的貢獻,這主要體現在羅賓斯自己撰寫的著作和他對其他經濟學家的影響方面.值得一提的是,羅賓斯本人在研究工作中很少用到現代經濟學分析中必不可少的數學工具,但在他領導下的倫敦經濟學院卻成為當時研究經濟計量理論的中心.羅賓斯的主要的著作有: <<論經濟科學的性質與意義>>(1932年)、<<大蕭條>>(1934年)、<<經濟計劃和國際秩序>>(1937年)、<<階級沖突的經濟根源>>(1939年)、<<戰爭的經濟原因>>(1939年)、<<和平與戰爭時期的經濟問題>>(1947年)、<<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經濟政策理論>>(1952年)、<<經濟思想中的經濟發展理論>>(1968年)、<<現代經濟理論的演變>>(1970年)、<<反通貨膨脹>>(1979年)。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1899-1992年),「20世紀經濟學的一個中心人物和奧地利傳統的最主要的代表,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不僅在經濟學領域,而且是政治哲學、心理學和認識論領域的一位多產作家,......」1899年5月8日生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參加炮兵部隊的工作.隨後,他進入維也納大學法學院學習,1921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1923年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1923年,哈耶克去美國訪問,以研究美國經濟問題研究助教的身份,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和工作。1924年,哈耶克回到維也納。隨即與一批年輕的、初顯才華的經濟學者聚集在著名的經濟學家路德維希.馮.密塞斯的周圍,並參與了密塞斯研究20年代奧地利經濟問題的私人研討班。1927年在密塞斯的支持下,哈耶克擔任了奧地利經濟周期研究所的所長,1929年成為維也納大學的講師。此時的哈耶克已成為奧地利有名氣的經濟學家了。1931年應羅賓斯的邀請,到倫敦經濟學院講學.就在這一年,哈耶克用英文出版了他的著作<<價格與生產>>,在使用英語的國家中產生了巨大的反響,這使哈耶克榮升為教授,並接受了圖克(Tooke)講座教授的職位。在英國的19年時間中,哈耶克高舉經濟自由主義的大旗,先後與凱恩斯、蘭格展開了論戰。通過論戰,哈耶克不僅發展和完善了自己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出版了一系列具有獨特思想的論著,初步形成了被人譽為「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Fried rich Hayek)的理論框架,而且大大提高了倫敦學派的聲望。1938年,哈耶克加入了英國的國籍。1950年,哈耶克離開英國,前往美國,在著名的芝加哥大學擔任社會與道德科學教授.他的研究工作轉向思想史和社會、政治和法律哲學等更為廣泛的領域。1969年退休後,以榮譽教授的身份返回自己的祖國,應邀到奧地利薩爾茨堡大學工作,一直工作到78歲(1977年)。1984年,經撒切爾首相的建議,哈耶克被英國封為榮譽爵士.在以後的年代中,哈耶克在德國的弗萊堡度過.1992年,哈耶克在自己的家中永遠停止了工作。哈耶克在經濟學及其他領域工作了整整70年,不僅是兼數個學派的思想領袖人物,而且是一位在多個學科都有建樹、成果頗為豐厚的著名學者。從格雷1984年為哈耶克編輯的文獻目錄中可以看到,當時的哈耶克已有專著18部、單行本25本、編輯或做序的書16本,論文235篇。哈耶克在經濟理論方面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圍繞中性貨幣、貨本理論、經濟周期、國際貨幣秩序、經濟學與其他社會科學之間的聯系等問題上,全面、徹底地闡述和堅持了經濟自由主義思想,使之成為一位極端的經濟自由主義者,堅持經濟自由主義思想的各種經濟流派的精神領袖。他的理論特色是,既與奧地利學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又創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特別是通過對凱恩斯的批評使經濟自由主義的思想和理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在對國家干預、社會主義制度的可行性的批判上,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地。因此,「在西方經濟學家看來,哈耶克的主要貢獻在於:探索了價格在決定資本積累、工業破動和全國經濟生產率方面的知道性作用,把自由競爭制度作為大多數人生存的基本條件。」著名的美國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也講過: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影響是巨大的.他的著作結合成為嚴謹的經濟理論的整體,對經濟史,政治哲學和政治學有重大的影響,對法學,科學方法論以至心理學的研究者都有影響。哈耶克的主要著作有:<<價格與生產>>(1931年)、<<貨幣理論與經濟周期>>(1933年)、<<資本純理論>>(1941年)、<<通向奴役的道路>>(1944年)、<<自由的憲章>>(1960年)、<<哲學、政治學與經濟學>>(1967年)、<<法律、立法與自由>>(三卷本,分別於1973年、1976年、1979年出版)、<<貨幣的非國家化>>(1976年)、<<哲學、政治學、經濟學和思想史的新研究>>(1978年)、<<經濟的自由>>(1991年)等。
西奧多·伊曼紐爾·古根海姆·格雷高里
(1890-1970年)生於倫敦,曾在伊林斯頓的聖歐文學院、斯圖加特和倫敦經濟學院學習。1913-1919年擔任倫敦經濟學院的助教,1920年擔任卡塞爾講座的國際貿易講師,1927-1930年擔任經濟學系系主任,1927-1937年人卡塞爾講座經濟學教授。格雷高里是倫敦學派中具有才華,並有所貢獻的人員。羅賓斯曾稱他是「在20年代,對倫敦經濟學院的國際地位作出眾多貢獻的一代有才華的教師中,最後一批人中的一個。」格雷高里的著作有:<<戰爭前、戰爭中於戰爭後的還匯>>(1921年)、<<關稅:方法研究>>(1921年)、<<圖克和紐馬奇的價格史引論>>(1928年)、<<黃金、失業與資本主義>>(1933年)、<<經過一個世紀的威斯敏斯特銀行>>(兩卷,1936年)。
下面對倫敦學派和哈耶克精心簡要的評議:對倫敦學派的評議。從西方經濟學史的角度看,倫敦學派在西方經濟學界並無多大的的影響,它的理論和經濟政策也似乎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一個最為典型的事例就是,在西方經濟學的權威性書籍和辭典中,都很難找到「倫敦學派」這個片語。倫敦學派可說得上是生不逢時。它所形成的本世紀30年代正是市場機制的問題集中暴露、傳統的自由放任理論難以自圓其說的時代。這一時代爆發的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徹底粉碎了市場天然合理的神話,嚴酷的現實迫使眾多的西方經濟學家改換門庭,尋求新的理論.在這種形勢下,連秉承馬歇爾衣缽的劍橋學派,都開始放棄一貫堅持的自由放任理論,重新聚集在凱恩斯的大旗下。但倫敦學派此時卻逆當時的潮流而動,企圖依然高舉自由放任的大旗,反對凱恩斯國家干預政策,建立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的中心,其後果必然是先天不足,難成正果。最為明顯的事例就是其領袖人物之一的羅賓斯,在堅持了大半輩子的自由經濟思想後,不得不在晚年公開地宣布:「問題出在人的智力,我已經成為理論結構的奴隸。」
這種理論結構完全不適合已經發展了的形勢,所以它使我做出錯誤的判斷。羅賓斯對凱恩斯理論的承認,應該說已宣布了倫敦學派開始退出歷史舞台。但是,作為倫敦學派的領袖人物坎南、羅賓斯個人,仍不愧是西方經濟學界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正像前面所介紹的,他們在各自研究的領域上都曾作過較大的貢獻,都被後人冠之偉大的經濟學家。倫敦學派短暫的歷史再一次說明了,隨著生產了和生產關系的變化,對於應該放映和描述這種變化的經濟學,必須跟上歷史的發展,想以不變應萬變,不去認識或拒絕認識歷史的變化,必然落伍,出現生不逢時的遺憾。
哈耶克
對哈耶克的評議。無可非議,哈耶克是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無論是他對純經濟理論研究的貢獻,還是他那獨特的經濟理論的研究方法都證明了這一點,他在西方經濟學家說史中地位是不可磨滅的。但是,從他堅持了一生的經濟自由主義的歷程看,從他與多為西方經濟學界著名的經濟學家的爭論過程看,特別是他竭盡全力地否定社會主義,否定計劃經濟的經歷看,他也是一個缺乏辨證唯物主義思想的人物,特別把他置於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唯物辨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多維坐標中,更可發現他的一些致命的弱點和問題。一.怎樣看待哈耶克經濟思想在歷史中的地位。哈耶克的經濟思想屬於新自由主義的理論范疇,只不過哈耶克的新自由主義是最為徹底的經濟自由主義,它偏重於從倫理學的角度來探討自由,平等的含義,反對任何形式的國家干預,鼓吹實行競爭性私人貨幣制度下的自由市場經濟,因而也可以稱哈耶克是極端的經濟自由主義者。要對哈耶克經濟思想在歷史中的地位進行正確的判斷,就必須對哈耶克經濟思想產生的歷史環境進行分析,用歷史這面鏡子對哈耶克的經濟思想進行檢驗。在評價倫敦學派時已經談到,自從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後,研究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西方經濟理論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由於這次危機是迄今以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史中最為嚴重和最為深刻的危機,體現了深度上特別深沉、廣度上特別廣泛、時間上特別長久的特點,給資本主義世界造成了沉重的損失。從當時的情況看,占統治地位的傳統自由放任學說沒有能經得住考驗,在理論上難以自圓其說,在政策上一籌莫展,陷入了空前的困境;當時西方各國由於長期根據自由放任學說制定經濟政策,也陷入了難以自拔的泥潭.這次大危機深刻地表明,資本主義在當時已經腐朽,馬克思預言的必將摧毀資本主義的生產資料私人佔有與生產社會化的矛盾已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拖到了崩潰的邊緣,這種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當然要全面的否定單靠資本主義市場機制進行自動調節,輔之以貨幣金融領域的傳統信用調節政策維持經濟正常運轉的老理論,老方法。因而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30年代經濟大危機的考驗面前,傳統自由放任理論的老方法完全失靈的現象決不是偶然的,它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過程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生質的變化的必然結果。因此,30年代爆發的大危機,不僅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轉折點、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史中的轉折點,而且是在宣告馬歇爾新古典學說為中心內容的自由放任傳統經濟思想破產的同時,成為西方經濟學說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1933年,就在資本主義世界陷入一片惶恐、經濟呈現一片凄涼的時候,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兩起對資本主義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的時間。一起是一月底德國法西斯總頭目希特勒等上總理的寶座,另一起是三月初美國羅斯福入主白宮。這兩為追求目標完全不同的領導人,卻都開始實施國家對經濟直接干預的政策,開始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措施來對付日益加深的經濟危機。1936年凱恩斯的<<通論>>出版,提出了他有關酒靨一般理論及其政策措施,從理論上實現了被人稱為的凱恩斯革命。
凱恩斯
凱恩斯一反西方經濟傳統理論中的觀點,提出:
1.摒棄傳統理論中把資本主義制度說得完美無缺的說法,承認資本主義制度存在著失業和分配不均的問題。2.摒棄供給會創造它自身的需求的薩伊定律,和否定資本主義存在普遍意義的生產過剩經濟危機的理論,承認經濟危機和失業嚴重的經濟顯示;3.摒棄通過市場自動調節可以實現充分就業均衡的傳統理論,承認在缺少政府的干預下,資本主義社會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難以達到充分就業;4.在具體的經濟政策上,凱恩斯提出了膨脹性的財政政策,實行擴大政府支出、赤子預算和舉債花費。把財政政策上升為反危機主要的位置,把傳統理論中首要的貨幣政策放在了次要的位置;5.在分析方法上開創了現代宏觀經濟分析,重點研究總就業量、總生產量和國民收入極其波動的原因,以區別馬歇爾以自由放任為基本內容的價格分析微觀經濟學.凱恩斯經濟理論的提出雖受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的經濟的干擾,但在戰後確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西方各國的經濟迅猛發展,經濟波動起伏降低,50-6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普遍繁榮,證明了凱恩斯經濟理論的正確.事實表明,凱恩斯理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和挽救了資本主義。究其根本是,凱恩斯理論適應了資本主義制度私人壟斷資本主義轉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需要,也就是適應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生產關系發展的需求,它是順應人類社會發展潮流的產物。
但哈耶克卻從30年代起一方面與凱恩斯展開激烈的爭論,否定宏觀調控、政府幹預的經濟政策,企圖用中性貨幣理論代替凱恩斯的財政政策,抵消主要葯方的作用;另一方面大肆攻擊計劃經濟、社會主義制度,危言聳聽地製造出美國、英國有重蹈德國覆轍的危險,社會主義制度是通過奴役道路的言論,顯然是一種不顧歷史事實的對現實的嘲弄。因此,哈耶克堅持極端的經濟自由主義理論,從他個人來講並不為錯,但要放在歷史的經濟軸上來考察,明顯地是在逆社會發展潮流而動,這也就決定了他當時提出的種種理論,特別是對社會主義制度、計劃經濟、凱恩斯理論和政策的批判是錯誤的,違背了當時社會總趨勢的大方向。
二、哈耶克經濟理論的可取之處。無庸置疑,哈耶克是一位有影響的西方經濟學家,他60餘年的認真研究也為後人留下了諸多的寶貴財富,甚至在我們進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過程中,也有值得借鑒和學習的地方。哈耶克是一位極端的經濟自由主義者,因而也是一位對市場經濟理論、市場機制的運行過程研究十分深入、徹底的殲擊機學家,因此,他對市場機制確立在促進競爭、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如信息分散論,就值得認真深入的研究;他對法治在確保競爭公正的作用,法治意義,法治、立法、執法三者含義的不同也是值得深入考慮的,特別是在我國不斷加強立法,推行法治,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機制建立、推行過程中顯得更為重要;哈耶克對計劃經濟、國家干預弊端的分析,對可能導致人治的問題,也可供我們參考;他對加強競爭、防止過分的公平,也是我們在推行諸如優勝劣汰、擇優上崗等具體改革工作可以借鑒的。哈耶克在經濟純理論的研究中,對貨幣理論、中性貨幣理論、經濟周期理論都有深入的研究、獨特的見解和重要的創新,這是西方經濟理論界已經確認的,值得我們在西方經濟理論的研究中進一步進行深入的探討。他那特殊的研究方法,利用倫理學,社會學,哲學等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挖掘一個社會制度的道德基礎和文化基礎,確立新的價值標准,對社會的經濟,社會現象進行多角度的審視,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因為這對增加社會責任感,提高經濟學和經濟政策的研究、制定水平也會有極大的幫助。
E. 哪位介紹一下哈耶克和其著作
奧地利裔英國經濟學家。新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 。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先後獲維也納大學法學和政治科學博士學位 。20世紀20年代留學美國 。先後任維也納大學講師 、奧地利經濟周期研究所所長、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教授、德國弗萊堡大學教授等。1938年加入英國籍。
哈耶克早期以研究貨幣和經濟周期理論成名,提出貨幣投資過度理論。他認為經濟周期的根源在於信貸變動引起的投資變動。銀行信貸的擴大刺激了投資,一旦銀行停止信貸擴張,經濟就會由於缺乏資本而爆發危機。他相信資本主義經濟本身有一種自行趨於穩定的機能,反對國家對於經濟生活的干預。他把70年代資本主義滯脹的出現歸罪於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和政策。哈耶克一直反對社會主義,反對計劃經濟,認為社會目標是個人目標的總和,社會目標不能抑制個人目標。而社會主義貶低人的個人目標,而遵從於社會的目標,限制了利己的動力,計劃經濟中的集中決策沒有市場經濟中的分散決策靈活,所以社會主義不可能有高效率 ;而且社會主義違背人性,計劃經濟導致政府極權,是「通向奴役的道路」。他還反對西歐社會民主黨和英國工黨的社會改良措施。他的自由主義思想在西方國家學術界有重要影響。 1974年他與瑞典經攜腔濟學家繆達爾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著有《貨幣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物價與生產》、《資本純理論》、《通向奴役的道路》、《法律、立法與自由》、《貨幣的非國家化:共存貨幣理論與實踐的分析》等。
弗里德里克·A·哈耶克(Hayek)於1992年3月23日去世,享年92歲。他可能是20世紀最偉大的古典自由主義學者。雖然他1974年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但他的學術貢獻卻遠遠超出經濟學范圍。他畢生發表了130篇文章和25本專著,涵蓋的范圍從純粹的經濟學到理論心理學,從政治哲學到法律人類學,從科學哲學到思想史。在這方方面面,哈耶克絕不是玩票,而是見解卓著。他對我們至少關於三個領域的理解作出了重大貢獻:政府幹預、社會主義的經濟後果及社會結構的發展。我們恐怕再也看不到如此對人類科學興致廣泛的學人了。
1899年5月8日,哈耶克出生在維也納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的博士學位也是從維也納大學獲得的(1921-1923)。20世紀初由門格爾的《經濟學原理》所開創的奧地利經濟學派已經由波姆、威塞爾及米塞斯等人發揚光大。哈耶克在維也納大學就讀時,曾聽過米塞斯的課,他發現米塞斯的反社會主義的觀點深合他的胃口。威塞爾是一位費邊社會主義者,他的思路一度深深吸引哈耶克,哈耶克成了他的學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米塞斯1922年出版的徹底批判社會主義的著作最終把哈耶克從費邊社會主義思潮中拉了出來。
理解哈耶克對經濟學和古典自由主義的巨大貢獻的最好辦法是從米塞斯的社會協作研究範式的角度來分析。米塞斯是一位偉大的理論體系構造者,是他給哈耶克提供了研究範式。哈耶克成了偉大的解剖家和分析家。他畢生的努力,其實都可以看作是把米塞斯未明言的思想清楚地表達出來,把米塞斯勾畫的輪廓變得豐滿,以及回答米塞斯未及回答的問題。哈耶克是如此評價米塞斯的:「對我知識影響最大者莫過於米塞斯。」哈耶克與米塞斯的這種關系在哈耶克關於社會主義問題的著作中表現的最明顯。其實得自分析社會主義的洞察力滲透在他的全部學術思想中,從商業周期理論到社會協作思想。
哈耶克在維也納大學期間並未與米塞斯謀面。在畢業後才由他的老師威塞爾把他引介給米塞斯。從此開始了哈耶克與米塞斯的合作。在一個政府機構中,哈耶克在米塞斯手下幹了五年。1927年,哈耶克成為他們二人共同組建的經濟周期研究所所長運橋,該所旨在從理論和經驗角度探討經濟周期。
根據米塞斯的《貨幣和信用理論》(The Theory of Money and Credit,1912),哈耶克詳盡地分析了資本合作的技術問題及信貸政辯悄衫策的制度性細節,在隨後的研究課程中則研究了貨幣理論和商業周期理論。哈耶克的第一本著作是《貨幣理論與商業周期》( Monetary Theory and the Trade Cycle ,1929), 分析了信貸擴張對於一給定經濟體資本結構的影響。這本書出版後,Lionel Robbins就要求他到倫敦經濟學院舉辦講座。這次講座最後就結集出版為他的第二本著作《奧地利學派的商業周期、價格與生產理論》(Austrian Theory of the Trade Cycle," Prices and Proction ,1931),1974年諾貝爾獎委員會就提到了這本書。1930年到1931年間在倫敦經濟學院的這個講座大受歡迎,32歲那年,他被倫敦大學看中,任命他為Tooke經濟科學與統計學教授,至此,哈耶克已達到經濟學職業生涯中的頂峰。
米塞斯-哈耶克的商業周期理論廓清了關於商業周期的「無數錯誤」。很可能由人為的維持低利率造成的信貸擴張會誤導商人,使他們熱衷於冒險,而不管是否能夠贏利。信貸擴張給出的錯誤的信號經濟活動參與者的生產和消費計劃的失調。這種失調首先會表現為某種"繁榮", 緊接著就由於生產的節奏(time pattern)要適應經濟中儲蓄和消費實際的節奏而發生 "泡沫破裂"。
F. 弗雷德里奇·哈耶克的生平事跡是怎樣的
1899年5月8日,弗雷德里奇·哈耶克出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哈耶克勤奮好學,早在中學時代就對經濟學產生了興趣。在大學里,他是奧地利學派代表人物維塞爾的得意門生。1921年,僅22歲的他就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隨後,他一面在奧地利的行政機關工作,一面繼續在枝行大學玫讀,決心拿下第二個博士學位。兩年後,哈耶克獲得了政治學博士學位。不久,他獲准離職前往美國繼續研究經濟學。在美國,這個贏得了兩個博士頭銜的年輕學者放下架子,虛心求教。為了獲得真知,他甘願從事一些輔助性的工作。他曾在紐約大學當過傑里亞邁·W·詹克斯的研究助手,曾協助過威拉德·索普為《商業分析》一書搜集和整理材料,他還到過哥倫比亞大學旁聽著名經濟學家約翰·貝茨·克拉克和韋斯利·C·馬歇爾的演講和討論會。哈耶克回國後繼續在奧地利行政機關供職,同時進行經濟學的研究。1929年,他任維也納大學經濟學講師兼奧地利經濟研究所所長。1931年,他離開奧地利前往倫敦大學擔任猛賀嘩托克講座的經濟學和統計學教授。1938年,他入英國籍。1950年後,他曾先後赴美國芝加哥大學、德國弗賴堡大學和塞拍跡爾茨堡大學執教多年,最後於1977年回到弗賴堡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