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是紅磚房

英國為什麼是紅磚房

發布時間:2023-05-18 07:48:20

㈠ 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背景是什麼

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始,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以及資產階級革命的進行,在建築設計領域率先對傳統進行了挑戰,在包括機械製品在內的工業設計領域,其新觀念的確立要來得遲緩,以至在工業革命發生以後的一段時間里,包括英國在內的國家的機械製品醜陋不堪,設計低劣,同時過分裝飾、矯飾做作的維多利之風,在設計中的日漸蔓延,使傳統的裝飾藝術因失去了造型基礎,而成了一個為裝飾而裝飾、畫蛇添足的東西。這種狀態的日趨嚴重,終於導致在工業革命最早的發生地英國發生了工藝美術運動。所謂工藝美術運動是起源於英國19世紀下半葉的一場設計運動。以追求自然紋樣和哥特式風格為特徵,旨在提高產租者芹品質量,復興手工藝品的設計傳統。這場運動威廉·莫里斯倡導宣傳和身體力行。英國的文藝批評家和作家羅斯金提出了某些理論指導。1857年,莫里斯請設計師菲利蒲·韋伯設計以紅磚瓦構成的「紅房子」(Red House),這幢房子充分體現了工藝美術運動在建築設計方面的思想,創立了建築設計的四條弊畢基本原則。莫里斯的莫里斯事務所,真正嫌孝拉開了工藝美術運動的序幕。

㈡ 國外紅磚建築有哪些比較

國外紅磚建築有:

1、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small891227)

2、漢堡倉庫城。

3、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

4、著名的「紅房子」德國的包豪斯的前身建築。

㈢ 英倫風情的建築有什麼特點

英倫風情的建築一般是以下幾種設計元素的結合:

1、底部好手工的磚砌牆,

2、木質的屋頂板

英倫風格建築的屋頂喜歡使用木質作為材料,與外牆的牆形成強烈的反差,顯示出建築的典型大方,古樸自然。

3、圓頂角樓

圓形角樓與正面不對程的設計是英倫風格建築的第四個特點,圓頂角落的設計讓英倫風格建築展現出一種獨特的風格美,帶有濃濃的歐式鄉村味道。

4、多重人字形坡屋頂

多重人字形坡屋頂是英倫風格建築的一大特點,一排排人字形的屋頂,讓整棟建築看起來更加高端大氣,有皇族的氣勢。

5、一般外立面材質為暖色系,如磚紅色;有木質白色條狀飾條。或者石灰岩細節

英倫風格建築通常在房屋的底部採用具有復古、自然的手工磚砌牆,這使房屋外牆的上下兩部分看起來不一樣,營造出莊重、古典的感覺。一般外立面材質為暖色系,如磚紅色;有木質白色條狀飾條。或者石灰岩細節。

6、一般有凸肚窗,

7、一般有角塔

8、正立面不對稱設計

9、有進深較大的入口和寬廣的門廊

英倫風格建築的特點是凸肚窗、角塔、進深較大的入口和寬廣的門廊等細節的設計。一般來說,英倫風格建築的窗戶較多,而且窗戶都是凸出的,形成了別有味道的建築風格。

(3)英國為什麼是紅磚房擴展閱讀:

英倫風格是源自18世紀早期的英國,由安妮女皇時期發展而來的一種風格。它具有含蓄、自然、優雅、高貴的特點。作為建築風格中一個重要分支,百年來,英倫建築凝結著英國建築的精華,富麗堂皇而又不缺乏文化和藝術品位。

早期的諾曼式建築追求品質質感。在選材上多採用石材,使建築更牢固,從而保障其抵禦外敵的功能性。厚實的石牆、窄小的窗口、粗圓的立柱和方形塔樓為其特徵,而門、窗上的拱券,則多為半圓形。這奠定了英式建築品質的基礎,成為英倫建築之根本。

隨後發展為哥特式建築,相比諾曼式建築,更具有線型感,將生活中的細節,融進建築中。哥特式建築外觀往往巍峨挺拔,內部空間高曠,注重線條的流線型感、色彩搭配、以及細節雕琢。這一時期的建築,奠定了其匠心工藝的基礎。

追溯歷史可知,16世紀的都鐸王朝,是英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隨著社會、經濟的巨大變革,英國的藝術、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一個頂峰,形成於哥特末期的「都鐸式建築」正是在這一鼎盛時期發展成熟,並得到皇家、貴族的偏愛,紛紛依此修建舒適、高貴的宮廷和官邸。

都鐸風格建築形體復雜起伏,保留哥特式建築的塔樓,凸起的骨架山牆、大煙囪,以及豐富的裝飾線角,排列隨意的狹長窗扇,都構成了都鐸建築的典型風格特徵。往往採用紅磚建築、三角形尖頂詮釋建築美感,融合了對美好生活追求的精神,展現著英式建築獨有的魅力。

紅磚牆、坡屋頂、老虎窗以及闊綽的露天庭院……典雅莊重的氣質、考究的內部裝飾、以及大尺度的空間享受等為特點的英國建築,流淌著英國貴族三百年優雅氣質的積淀。

㈣ 紅屋名詞解釋

紅屋是具有創造性的建築,採用非對稱形狀,平面布局布置成「L」型。

強調功能性、實用性、舒適性,是英國哥特式建築和傳統鄉村建築的完美結合。莫里斯親自設計了整個建築的室內和傢具等,使內外風格統一,具有濃厚的哥特風格特色。

紅屋的建成引起設計界廣泛的興趣與稱頌,其統一的外觀和內部用品設計,為一種新風格的奠定打下了基礎。

紅屋是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典型代表作品,由埋蘆威廉·莫里斯和飛利浦·韋伯合作設計。紅屋表面沒有粉飾,採用單純的紅磚,因此得名。

19世紀下半葉最有影響力的建築之一。由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3.24-1896.10.03)和同學兼好友的菲利普·韋伯(Philip Webb,1831-1915))1864年合作設計的住宅,位於英國倫敦郊區肯特郡的住宅是工藝美術運動時期的代表性建築。

與當時普遍流行的新古典主義風格不同猜團,房屋整體布局為L型、木頭構造。框架內部僅用當地產的紅磚填充,牆面未stucco(用灰泥塗彎兆帶抹牆面並在牆面加裝飾),因而牆面無任何裝飾。結婚當日,賓客盈門,英國報紙爭相報道。

㈤ 英倫風格搭配

英國的建築大多保持著紅磚在外,斜頂在上,屋頂為深灰色。也有牆面塗成白色的,是那種很暗的白或者可以叫做灰色。房子一般是由磚、木和鋼材等材料構成,很少看見鋼筋混凝土的建築。英式別墅主要建築結構牆體為混凝土砌塊,具有簡潔的建築線條,凝重的建築色彩和獨特的風格,坡屋頂、老虎窗、女兒牆(指房屋外牆高出屋面的矮牆)、陽光室等建築語言和符號的運用,充分詮釋著英式建築所特有的莊重、古樸。雙坡陡屋面、深檐口、外露木、構架、磚砌底角等為英式建築的主要特徵。園林打造上,英式園林通常採用大量運用水系、噴泉、英式廊柱、英式雕塑、英式花架、精心布局的植物迷宮等景觀小品,並有機結合地塊的天然高差進行景區轉換和植物高低層次的布局,終得以形成明顯浪漫的英倫情調和坡式園林景觀特點。
英倫風格空間特色
英式園林擯棄了規則和對稱的園林布局,追求更寬闊、優美的園林空間,在秘園、綠叢植壇、綠色壁龕及其雕像、池園及水噴等台地園林風格的基礎上,以絢麗的花卉增加園林鮮艷、明快的色調。
英倫風格色彩運用
英式建築的特點是,空間靈活適用、流動自然,段卜圓藍、灰、綠富有藝術的配色處理賦予建築動態的韻律和美感。淡綠弊族的草場、深綠的樹林、金黃的麥地,點綴著尖頂的教堂和紅頂的小樓,握塌構成了英國鄉村最基本的圖案。

㈥ 為什麼英式建築一般採用坡屋頂、老虎窗、陽光室等建築語言

英式風格建築具有簡潔的建築線條,凝重的建築色彩和獨特的風格,坡屋頂、老虎窗、女兒牆、陽光室等建築語言和符號的運用,充分詮釋著英式建築所特有的莊重、古樸。建材選用手工打制的紅磚、碳烤原木木筋、鐵藝欄桿、手工窗飾拼花圖案,滲透著自然的氣息。

精心呈現「維多利亞」風格建築之美,以歷史厚重感和藝術冊散氣消團息,再現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特質。在立面設計上,以英倫風情的坡屋頂、厚重的石材台基、紅磚與淺色搭配的外牆及裝飾性木架,構築英倫式美學,詮釋英國建築的古樸、莊重和典雅,傳遞著英國貴族和紳士的生活方式,還原英式原味高品質居住感。

㈦ 求意式、法式、英式各建築特點與區別,多謝啦!

一、意式、法式、英式各建築特點:

1、義大利建築的特點是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大窗戶及繪有聖經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設計中利用尖肋拱頂、飛扶壁、修長的束柱,營造出輕盈修長的飛天感。以及用新的框架結構增加支撐頂部的力量,使整個建築以直升線條、雄偉的外觀。

2、法式建築講究點綴在自然中,並不在乎佔地面積的大小,追求的是色彩和內在的聯系,讓人感到有很大的活動空間。法式建築對建築的整體方面有著嚴格的把握,善於在細節雕琢上下工夫。法式建築史是經典的,而不是時尚的,法式建築十分推崇優雅、高貴和浪漫。

3、英國的建築大多保持著紅磚在外,斜頂在上,屋頂為深灰色。也有牆面塗成白色的,是那種很暗的白或者可以叫做「灰色」。房子一般是由磚、木和鋼材等材料構成,很少看見鋼筋混凝土的建築。

英式別墅主要建築結構牆體為混凝土砌塊,具有簡潔的建築線條,凝重的建築色彩和獨特的風格,坡屋頂、老虎窗、女兒牆、陽光室等建築語言和符號的運用,充分詮釋著英式建築所特有的莊重、古樸。

二、意式、法式、英式各建築的區別:

1、義大利建築義大利建築在建築技術、規模和類型以及建築藝術手法上都有很大的發展,無論在建築空間、建築構件還是建築外形裝飾上,都體現一種次序、一種規律、一種統一的空間概念。

2、法式建築往往不求簡單的協調,而是崇尚沖突之美,呈現出浪漫典雅風格。

3、英式建築空間靈活適用、流動自然,藍、灰、綠富有藝術的配色處理賦予建築動態的韻律與美感。

三、意式、法式和英式建築介紹

1、義大利建築,14世紀義大利出現「文藝復興」運動,隨之資產階級的象徵——市政廳、行會大廈、廣場與鍾塔等建築興起,這就是文藝復興的義大利建築風格。這種建築並沒有簡單地模仿或照搬希臘、羅馬樣、它在建築藝術、規模和類型以及建築藝術手法上都有很大的發展,無論在建築空間、建築構件還是建築外形裝飾上,都體現一種次序、一種規律、一種統一的空間概念。

著名的佛羅倫薩主教堂的穹頂建造標志著文藝復興建築史的開始,這座建築對邊12.2米,高達107米,成了整個城市輪廓線的中心。有名的聖彼得大教堂也是這個時期建造。各種拱頂、碹廓,特別是柱式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構圖的主要手段,表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獨創精神。

「巴洛克「建築史17世紀義大利建築衰退之後出現的一種建築風格。它突破了歐洲古典、文藝復興時期古典主義的常規,採取了雙柱或三柱為一組的節奏不規則跳動的形式,開間變化很大,突出垂直分劃。牆面作為深色的壁案,有意造成出奇反常的新形式,並且喜歡大量使用壁畫和雕刻,常常將人體雕刻滲透到建築中去,以顯示富麗堂皇的形象。

流行於19世紀下半葉的義大利式風格,一般為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平面,紅瓦緩坡頂,出檐較深,檐下有很大的托架(也稱牛腿)。檐口處精雕細鑿,氣勢宏大,既美觀又避免雨水淋濕檐口及外牆而變色,使外觀看上去始終保持鮮艷亮麗沒有污濁。普通的義大利風格的建築,朝向花園的一面有半圓形封閉式門廊,落地長窗將室內與室外花園連成一體,門廊上面是二樓的半圓形露台。

義大利建築的細節的處理上特別細膩精巧,又貼近自然的脈動,使其擁有永恆的生命力。其中鐵藝是義大利建築的一個亮點,陽台、窗間都有鑄鐵花飾,既保持了羅馬建築特色,又升華了建築作為住宅的韻味感。尖頂、石柱、浮雕等,彰顯著義大利建築風格古老、雄偉的歷史感。

英式別墅主要建築結構牆體為混凝土砌塊,具有簡潔的建築線條,凝重的建築色彩和獨特的風格,坡屋頂、老虎窗、女兒牆、陽光室等建築語言和符號的運用,充分詮釋著英式建築所特有的莊重、古樸。雙坡陡屋面、深檐口、外露木、構架、磚砌底腳等為英式建築的主要特徵。

鬱郁蔥蔥的草坪和花木映襯著色彩鮮艷的紅牆、白窗、黑瓦,顯得優雅、莊重。建材選用手工打制的紅磚、碳烤原木木筋、鐵藝欄桿、手工窗飾拼花圖案,滲透著自然的氣息。英式建築空間靈活適用、流動自然,藍、灰、綠富有藝術的配色處理賦予建築動態的韻律與美感。

㈧ 外國人用紅磚,為何中國人喜歡用青磚

單就古代而言,不涉及現代,青磚是我國古代特有的建築材料,其製作難度要大於紅磚,但這只是笑含納相對而言,如果要是燒制顏色均一的紅磚,其難度要比青磚大的多,反之正好相反,也就是說,燒制顏色不均一的紅磚相對簡單,但想一想就能明白,不說皇家了,就算是一些稍微富貴的人,誰會使用顏色不均一的磚頭來蓋房子?要知道古代沒有水泥,牆面也不裝修,採用的是裸磚勾縫的技術,因此磚的顏色就是砌出牆的顏色,這是原因之一。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成熟,紅磚已經能夠燒制均勻,而且水泥的出現,建築上已經不拘泥磚頭的顏色,即使不用青磚,也能達到原來的效果。

㈨ 紅磚建築歷史

紅磚的歷史有多久

紅磚由古巴比倫人發明,具體時間無法考證。

紅磚是以粘土,頁岩,煤矸石等為原料,經粉碎,混合捏練後以人工或機械壓製成型,經乾燥後在900攝氏左右的溫度下以氧化焰燒制而成的燒結型建築磚塊,由古巴比倫人發明。

紅磚技術標號一般為75號到100號。普通燒結磚(紅磚)也叫標准磚的尺寸是240*115*53(單位毫米) 色澤紅艷,有時則為暗黑色。普通粘土磚既有一定的強度和耐久性,又因其多孔而具有一定的保溫絕熱、隔音等優點。因此適用於作牆體材料,也可用於砌築柱、拱、煙囪、地面及基礎等。老式建築多用它作建築材料。由古羅馬人發明,歐洲很多留存的古典主義建築的屋頂和牆面都有紅磚的影子。

優秀歷史建築分五種風貌類型 來看看代表建築有哪些

泉州古城許多建築的外觀形象個性鮮明,很有特點。它造型優美、紅磚紅瓦、雕梁畫棟,富有地方特色。

街道邊的隱戚建築色彩以磚紅為主,紅白搭配反差強烈。讓余前人感受到一種熱烈、生活化的情緒色彩 。每條街甚至每條街的每個區段之間,在保留紅瓦屋頂紅磚牆面花崗岩飾邊、燕脊翹檐、騎樓廊柱的閩南建築風格的時,還充滿了好多古色古香韻味卻又煥然簇新匠心巧構的「洋味」建築。

這些建築與歐洲起源於古羅馬的紅磚建築和西亞 *** 建築裝飾處理十分相似。 自古以來,中國傳統建築的磚牆都是用灰磚砌築,大陸各省的民居也同樣用灰磚,惟獨福建閩南地區使用紅磚建造房屋,紅磚民居是福建民居的一大特色。中國民居建築特色中有「紅磚區」與「灰磚區」的區分。泉州是中國「紅磚區」文化的中心。

在封建社會里,房屋建築的顏色也是有講究的。紅、黃兩色自唐代始就成為皇室廟宇專用的色彩;綠、青、藍等為各級宦官所用;普通民居只能用黑白灰三色。所以,無論你走過平遙、徽州,還是偏遠的湘西、大理,在那些用料考究的民居中間,你看見的都是老老實實的用色制度--白牆、黛瓦或灰牆、灰瓦,門窗也少彩繪,都是以木本色為主。

即使是著名的周庄也是「黑瓦白山牆」。 而一到泉州,首先映入眼簾的卻是無窮無盡的以紅磚為主題的牆:白色的牆基,紅色的牆灶毀陵體上白色的窗框以及紅白鑲嵌構成的圖案使古民居的外牆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藝術效果,泉州人稱這種砌築方式為「出磚入石」。

泉州紅磚文化的由來,說法很多。泉州人總拿自己的家和皇宮媲美,泉州的建築也被譽為「宮殿式民居」。甚至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泉州府的美女黃惠姑被閩王選為皇後,遷往福州的皇宮居住。可是每逢刮風下雨,皇後就食不知味,夜不能睡。閩王大惑不解,黃皇後解釋說:因為娘家的屋子太簡陋,經不起台風暴雨的摧折,所以憂心忡忡。閩王聽後,當即下詔書恩賜黃皇後"汝母厝皇宮起"。

本意是皇後娘家可以按照皇宮的格局建房。然而由於在泉州本地話中,"你母"和"你府"的發音是相同的,這樣,就使得恩賜"皇宮起"的范圍由黃皇後娘家一家,擴大到泉州一府。泉州府剛剛領回聖旨,沿海各縣便聞風而動,紛紛仿皇宮式樣建造房屋。閩王發覺後急忙下令停止,但大多數房屋已經蓋好了,只有些鄉下地區建造的「皇宮」較晚,屋頂的筒瓦才排了三排,但好歹還有些皇宮的樣子。於是「皇宮厝」就這樣流傳了下來,甚至某些地方連屋頂僅排三排筒瓦的習俗也遺留至今。

傳說歸傳說,專家學者們給出的答案卻是,傳統民居是當地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佐證。回望泉州的歷史,在封建制度逐漸成熟的唐宋年代,泉州已經作為「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而崛起,數以萬計的各國商人涌進泉州,他們帶來了西方的商品,自然也帶來了西方的建築風格,曾經風靡古羅馬的紅磚拼貼也趁機登陸泉州。

而有的學者認為紅磚從古印度傳入。畢竟,在泉州的建築遺跡中,古羅馬、古波斯與古印度的文化要素隨處可見。悠久的歷史及其海上交通貿易文化的豐厚積淀,形成了泉州極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以及獨特的城市風貌和地方建築風格,泉州是一座典型的具有多元文化的歷史古城。

其次,泉州按道教陰陽五行學說屬火,屬紅色。泉州地處中國南部,泉州人非常喜好紅色,紅色代表喜慶、吉祥、興旺,可以驅凶辟邪,按道教五行學說「赤為熊熊火燃之色,位居南,象徵幸福」,故泉州的「紅」又與中國的「五行」說有關系。

這種色調迎合帶有濃厚儒家色彩的泉州人崇尚喜慶、吉祥的審美心理,也傳達出泉州傳統建築溫馨的情調和意趣,給人帶來了一種輝煌亮麗的熱烈、紅火的美感。

褐石建築的歷史淵源

褐石建築,在歐洲也被稱為「紅磚建築」。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工業革命的蔓延,大批中產階層在英國興起。在舉世聞名的英國高等學府中,應運誕生了真正屬於中產的、獨樹一幟的「紅磚大學」。 當第一群來到新大陸的英國殖民者,懷著對祖國的思念,開始採用褐石在新英格蘭地區建造自己的房屋。隨後褐石逐漸在周圍流行開來,被運用到更多的建築中。 到了1830年,紐約,波士頓,費城等地都開始流行這種褐石建築。伴隨著城市的繁榮,這些地區的中產階級為了顯示他們的財富,建造褐石房子的同時,樓層之間的高級階梯也開始流行。 隨著1854年漢諾威印度銀行的落成,更多大學和公共建築開始採用褐石作為新的建築立面,褐石更大面積得被推廣,投機商也開始投入集中,加大了褐石建築的推廣,在曼哈頓、在布魯克林,越來越多的褐石排房,變成了新興中產階級的居住選擇。 當越來越多的新興中產階級取得褐石房子後,他們又開始給老房子增加更多的細節,還恢復了很多的維多利亞細節,融入了房屋主人自己的愛好。 到了1900年代,這些褐石房屋開始翻修,褐石的新風格基本成形。 如今,那些悠久的褐石房屋被認為是最好的社區所在,褐石使用的質量,建造技術的運用及良好的維護是決定這些房子價值的決定因素。 哈佛大學位於美國波士頓附近的劍橋城,建於1636年,是美國最古老的大學。常春藤盟校成員之一,全球大學排名第一名。這個比美國還要古老的學校校園內,大都是百年的褐石建築,在哈佛處處可以感受到一股濃

厚的學術氣息,而典雅的褐石建築,讓這所大學更顯尊貴。 紅褐色的牆磚是褐石街區最著名的標識。褐石建築用它獨特的建築語言,與常駐和路過的人們交流著它的個性和追求。這種建築理念源於為了區別於古典大學,而面向中產階級開設的,哈佛和耶魯兩所大學也就此奠定了建築基調,質朴的氣質和唯美的風情像極了那個時代低調又文雅的知識分子。

前庭鄰里

庭院講究的都是次序井然,軸線對稱,方正嚴謹,是西方精神的「外化」,私家小內,一家人和美相親,飼鳥養魚,寬敞的院落空間中還可種植栽花、疊石迭景,居住者盡享大自然的美好。隔著庭院景緻,鄰里相敬相融,在恰到好處的距離中,回歸了自然鄰里關系的夢想。人與人的關系不是僅限於辦公室或者商務場所,生活的范圍也隨著交流更加的自然化。沒有對手和敵人,只有朋友和親人。院

*** 花園

美式建築里,一般住家都有「後院」這樣的去處,一般後院都有一塊綠地叫「花園」。越過紅磚褐石,濃蔭掩映的間隙,是一個迷人的庭院,常常的藤蔓暗暗滋長,悄無聲息地偷渡出淺淺圍牆。 戶戶鐵藝欄桿,雕花拼焊的完美工藝,這些彎曲成同一形狀的燈柱,掛著一盞黃的燈,為路人指向光明。鐵質的燈柱就像一件件藝術品,矗立在街頭,就好象陪伴回家的朋友。

山花坡頂

在園林里種植建築,在屋頂設計山花結構點綴生活,精緻的花朵猶如赫本的笑一般迷人。 宛如鑽石切割的八角窗,搭配白石雕琢的窗檯,陽光樹影掩映之上斑駁靜謐,室內更展

出富蔗的空間供人使用。 在一片一片綠地上,在十字路口邊,黑褐色的雕塑矗立著,靜默不語。有的有自己的名字,有的沒有,不論是陰晴或冬夏,這些或大或者小的雕塑都恪盡職守地守衛著這座城市的晨暮。承載著居民的視而不見,也負擔著遊客的拍照留念,定格的表情沒有屬於自己的悲喜,這么一站,就是百年。

磚的歷史發展是怎麼樣子的

磚的定義 磚,是以泥土為原料並經高溫饒制而成的建築材料。

磚的出現 在中國,磚出現於奴隸社會的末期和封建社會的初期。從戰國時間的建築遺址中,已發現條磚、方磚和欄桿磚,品種繁多,主要用於鋪地和砌壁面。

條磚和方磚用模壓成型,外飾花紋,欄桿磚兩面刻獸紋,獸作伏狀,俯首翹尾,形態古樸、生動。 磚的興盛 真正大量使用磚開始於秦朝。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興都城、建宮殿、修馳道、築陵墓,燒制和應用了大量的磚。 歷史上著名的秦朝都城阿房宮中就是使用青磚鋪地。

青磚上還有各種裝飾性紋理圖案,至金仍有珍貴的藝術和歷史價值。 公元前214年, 秦始皇為防禦北方的匈奴貴族南侵,動用大量勞動力,使用磚石建造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氣魄雄偉,工程艱巨,用磚量巨大。萬里長城歷經千年的風雨,至今仍基本完好。

磚塔的出現 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了中國,佛教的興隆給中國的磚建築帶來了一個劃時代的轉變。 在佛教流行的期間,用磚砌築的磚塔在中國各地出現,從而成為一個磚建築的象徵。

建於北魏正光年間(公元520-524年)的河南省登封線的嵩獄寺塔,是中國現存的磚塔中最古老的磚塔建築。在風光秀美的嵩山群山環抱中巍然矗立的嵩獄寺塔造型自然、和諧,在整體上給人一種優美深邃的覺。

明清的"金磚" 北京故宮是從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起,經過十四年的時間建成的一組規模宏大的宮殿組群。 明成祖-朱棣在建築故宮時想要一種比石頭和金屬更堅實的材料,他想到了"磚"。

於是,他命令用山東德州出產的粘土製磚並使用高溫窯柴火連續燒130天,並且在出窯後再用桐油浸透49天。桐油容易浸透,一磨就會出光。

磚鋪在地面不斷被磨透,在五百年的今天依然完好如初。 故宮所用方磚質地堅硬,敲打時有金之聲,故稱"金磚" 磚瓦作為建築材料,在我國歷史悠久。

提起磚瓦的歷史,人們總會想到「秦磚漢瓦」。日前在鳳凰山下的周公廟遺址--西周貴族大墓群考古現場發現的先周時期的空心磚、條磚和板瓦,說明這里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龍山文化(距今4000年)和先周-西周(距今約3100年至2770年)文化疊壓的大型周代聚落。

據介紹,這次在周公廟遺址發現的大量空心磚、條磚、板瓦是在一處包括3組建築、佔地500餘平方米的大型建築基址周圍發現的。這些體量形制非同一般的建築材料,過去在周人都邑遺址從未發現過,顯示出周公廟遺址曾經有類似宮殿、宗廟性質的高等級大型建築存在。

這次在周公廟遺址西周貴族大墓群考古現場發現的空心磚、條磚、板瓦,據考古專家推斷為先周時期的遺物。從殘塊斷面看,磚體瓦體較大,不平整,平面密布粗繩紋,是手制泥質灰陶,顏色不純。

代磚墓是考古工作者於1959年在侯馬市西郊牛村南發掘的,當年遷移復原於市內。金代仿木磚墓建於金衛紹王大安二年(1210年),即金章宗明昌七年(1196年),墓主為金代董明、董海。

兩墓均為"四合院"形式,南廊北廳東西廂房。墓室四壁用磚雕出墓主人的家居生活情景。

裝飾的花木千姿百態,間有鳥雀,生動活潑。北壁雕出的五個作戲彩俑,造型優美,頗為罕見,比如"尉遲恭章鞭奪槊"等刀馬人物,亦英姿勃勃。

磚雕在我國歷史悠久,但宋金時發現很少 城牆 用磚砌築的城牆,中國的代表性傑作當推明長城,明朝以前的磚城牆實物留存的極少。磚城牆由於牆體較厚,往往多採用包砌的辦法,即里外牆面用磚砌築,中間部分為夯築的土牆,僅在高大城樓的下面,才砌築實體的磚台。

其他磚結構 中國古代磚結構除上述幾種主要類型以外,還有實體磚塔、磚台基、民居建築中的承重牆體及磚砌下水管道、井圍等磚制構件。 明、清以來,常用的磚可分為城磚、方磚、開條磚等幾種,每一種又各有若干規格,磚的砌築方法,最初採用與土坯相類似的陡砌,後來採用平卧砌築。

明朝比較常用一順一丁的砌法;清朝多用三順一丁或五順一丁的砌法。砌築用的膠結材料,早期使用黃土泥漿,宋朝以後漸漸使用石灰漿。

根據出土實物資料證明,我國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時期,建築用瓦就出現了。磚也是在西周時期就開始使用在建築上。

在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制陶業進一步發展,陶窯室容量擴大,火膛加深,支炎道和窯箅孔眼加多,火力大而布熱勻,再加上封窯嚴實與最後階段採取灌水方法,使陶胚中的鐵質還原,製成比紅陶、褐陶硬度更大的灰陶與黑而光亮的蛋殼陶。這種制陶技術為後來磚、瓦、陶水管的出現,准備了條件。

70年代,在河北省藁城縣台西村商代中晚期遺址中發現用夯土和土坯混築的牆。土坯是以後燒磚出現的前奏。

50年代中期,在古周原中心的陝西岐山縣鳳雛村和扶風縣召陳村,連續出土了多座西周大型建築基址,並出土了大量的瓦及瓦當。從而以豐富的出土實物資料證明,我國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時期,建築用瓦就出現了。

這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個重要進步。不過瓦的使用到春秋時代才逐漸普遍。

磚也是在西周時期就開始使用在建築物上。陝西省寶雞市文物普查隊在陝西岐山縣趙家台曾發現一批西周時期的空心磚和條磚,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的。

中國現代建築用的普通紅磚是模仿國外還是國外模仿中國

毫無疑問,紅磚是古羅馬人發明的,是燒結粘土磚,實際上這些年來除了燒結工藝上的改進,紅磚是沒有本質上變化的。上世紀末由於大量的需求,磚窯在全國遍地開花,因為大范圍的挖掘黃土,導致很多耕地被破壞,形成了許多巨大的土坑,對環境造成了永久的創傷。所以我國開始大面積禁用粘土磚,每個城市的建設局都有牆改辦,職責之一就是來做這個事情的。

現階段使用的砌築材料基本上以建築垃圾、礦業副產物回收制磚為主,比如燒結煤矸石空心磚、陶粒混凝土砌塊、蒸壓多孔磚等等。但是很多小縣城因為監管不嚴,依然充斥著大量的紅磚。

青磚本質上和紅磚是一種東西,只不過在出窯以後的冷卻手段上不一樣,所以顏色不一樣,紅磚是自然冷卻,青磚是水冷卻,類似於淬火,但是原材料與燒結工藝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以上完全手打,請採納!

㈩ 頤和園中體現中西合璧風格的建築是

在古都北京,宮殿、民居、苑囿、宗教建築等是其古代城市建築的主體,到了近代它體現出具有包容各種文化的特徵。這中間既衡棗有對外來建築文化的主動包容,也有對外來文化滲透的被動改造,並且伴隨著對近代資本主義入侵的無奈。當人們回顧這些詮釋北京歷史進程的生動文物的時候,常常會被那些中外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精彩細節所深深吸引。
1、早期「西洋樓式」建築頤和園石舫
頤和園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時稱清漪園,曾建有大型石船,是乾隆皇帝及其母放生之所,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九年(1893年)仿外國游輪又重建,把原來中式的艙樓改建成洋式的雕花屋頂,並在石舫兩側添加了兩個石造的西式機輪,並取「河清海晏」之意,命名「清晏舫」。整個船體長36米,建築面積326.2平方米,用巨大的石塊堆砌而成,兩層艙樓系木結構,但都油飾成大理石紋樣,頂部用磚雕裝飾,舫內滿鋪西洋地磚槐攔飢,門窗上面也鑲嵌了特製的彩色玻璃,精巧華麗,船頭抱廈里柱雕花,楣子下懸掛「清晏舫」匾。石舫做法其實仍遵從中國傳統的木結構技術,只是在裝修上做了洋式處理,「清晏舫」的匾額肯定是中式的。雖然這只是一座艙樓,距圓明園西洋樓建成過了一百多年而出現的建築作品,但在北京建築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是「西洋樓式」在北京地區的代表之作。
2、王府井天主堂里的中式楹聯
位於王府井大街的天主教堂,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經歷了幾次廢建,現存的教堂是光緒三十年(1904年),用《辛丑條約》賠款由法國和愛爾蘭遣使會合作重建,總佔地面積近1公頃。院內中間為天主堂,坐東朝西,坐落於青石台基之上,面闊約25米,進深約60米,共計約30間,平面呈拉丁十字架形。大堂正面開三個門,南北兩側有旁門,在上有「1905」字樣。堂體外牆厚實,窗戶較小,門窗上部為半圓形拱環。堂頂上有三座圓拱形堡頂,上立有十字架,中間略大,兩邊略小。堂內有18根圓形磚柱支撐,柱徑為0.65米,柱礎為方形,兩側掛有許多內容為耶穌受難故事的油畫,是典型的羅馬式教堂,就是這樣的一個完全舶來的建築形式,在正門石柱上有楹聯「庇民大德包中外」,「尚文宏勛冠古今」,橫額為「惠我東方」,帶有明顯的中式文化的痕跡。
3、中西合璧的瑞蚨祥店門
瑞蚨祥綢布店開業於清朝光緒19年(1893年)。是享譽海內外的中華老字型大小,為舊京城「八大祥」之首。位於大柵欄街5號,1900年被焚後重建,1901年重建完成。該建築為磚木結構,全部建築由店堂和附屬用房兩部分組成。店堂平面為南北方向的長方形,由傳統建築屋頂單元(勾連搭卷棚)組成,入口處是兩層樓高的鐵皮天棚。此外均為木屋架、磚牆;店前有洋式鐵皮頂罩棚,朝南的主立面為深綠色,上有五幅白色大理石雕刻,主題為中國傳統的「松鶴延年」、「牡丹圖」、「荷花圖」等,中央入口處採用淺黃色及石頭本色。建築總體上為中國民間傳統的做法,店面採用了一些西洋建築變形的局部,稱之為「從中國民間渠道接受外來建築文化影響的一個典範」。
4、帶有雲龍浮雕的正陽門東車站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始建於1901年,1906年投入使用,於1966年拆除,只剩下鍾樓部分及與之相連的兩層辦公樓,現鉛返開辟為博物館。這個車站由英國人修建,所以建築的風格體現了英國流行的特點,牆體使用紅磚,兼以白色石材,形成引人矚目的效果,平面為矩形,牆體採取英式砌法,既一層順磚,一層頂磚交替砌築,主樓二層,磚牆磚柱木桁架,瓦楞鐵皮屋頂,中間開天窗,外牆用紅磚和水泥抹灰相間處理。候車室的山牆面呈弧形,弧形兩端各鑲一塊只有中國才有的雲龍浮雕。龍,是我國古代皇權的象徵,為皇家專用。那它為什麼會裝飾在京奉鐵路車站上呢?京奉鐵路連接的是北京與滿清故都盛京奉天(今沈陽),有「大清第一路」之稱,因此這里便出現了龍的形象。建築史專家們稱之為「東車站建築是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英國風格建築」。
5、北京協和醫學堂的大屋頂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前身是協和醫學院,再前身為北京協和醫學堂,位於東單北大街路西。由英、美幾個教會在1906年創辦,1917年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投資,在東單三條胡同原豫王府奠基建新校舍,分兩期建設,其中1917年至1925年建成14座樓房,設計皆由美國人負責,整體為磚混結構。新校舍建築群的建築材料主要是水泥和磚石,其內部的裝修主要是西式的,建築採用灰磚磨磚對縫,而牆體之上為廡殿式綠琉璃瓦大屋頂,中間加一道琉璃腰檐,下為漢白玉台基欄桿,模仿的是中國古代的建築傳統,被稱之為「中西建築形式的拼湊」,當然我們不能簡簡單單的用穿西服戴氈帽來比喻,遠遠望去青磚牆體上的綠琉璃瓦大屋頂也還是獨具特色的。
6、四合院中的西式點綴
四合院是北京民居的代表建築形式,其典型布局是在南北向主軸線上建坐北朝南的正房,前面建東西廂房及與正房相對的南房,稱之為四合,並以房屋後牆及院牆圍成封閉式的宅院。較大的宅院沿主軸線布置數個這種「一正兩廂」的院落,形成多進院;更大的宅院則幾個多進院並列,且附有花園。進入近代以後,有些四合院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西式建築形式成為重要的點綴。後圓恩寺胡同7-9號院位於交道口南大街西側,曾是清末慶親王中西合璧四合院,坐北朝南。院內西部為中式傳統四合院;中部為西式二層樓,樓前有圓形噴泉水池,周圍點綴原圓明園石刻,池東南有一花崗岩稜柱西式圓亭;東部有假山有游廊。抗日勝利後曾為蔣介石行轅,1984年公布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兼收並蓄是北京近代建築的重要特點,既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也反映了那個時代帶來的變化。這些建築形式都是漫長變化的歷史的有形記錄,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也需要全社會給以珍視和保護。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是紅磚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古印度的貴族指哪些人 瀏覽:479
中國哪個城市有墳 瀏覽:89
湖南離伊朗多少公里 瀏覽:569
英格蘭vs義大利比賽結果為什麼不是21 瀏覽:857
伊朗最大的島是哪個 瀏覽:848
百年英國怎麼發展緩慢 瀏覽:627
中國軍人如何訓練腹肌三個月 瀏覽:254
印度人民怎麼看種姓制度 瀏覽:375
人民幣換印尼盾是多少 瀏覽:671
印尼追海豚穿什麼衣服 瀏覽:672
中國足球和伊朗足球哪個厲害 瀏覽:494
英國短貓怎麼選 瀏覽:915
法拉利義大利文怎麼寫 瀏覽:792
中國銀行的黃金怎麼預約購買 瀏覽:868
沒有黑胡椒醬怎麼做義大利面 瀏覽:395
中國最大的四角樓建築群在哪裡 瀏覽:36
中國為什麼根域名伺服器 瀏覽:437
印尼的身份證怎麼看 瀏覽:569
中國扁鍬幼蟲期有多久 瀏覽:260
印尼煤出口量多少 瀏覽: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