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19世紀有多少陸軍

英國19世紀有多少陸軍

發布時間:2023-05-23 12:48:51

『壹』 英國陸軍的概況

自從取消強制兵役制後,英國陸軍已經成為一支完全職業化部隊。1908年成立後備本土軍(TerritorialForce)。截止2012年1月,英國陸軍實際兵力為10萬3350人(包括3690人的廓爾喀雇傭兵旅);預備役12萬1800名;本土防禦部隊3,5020人(英國國防部2008年12月的數據,本土防禦部隊實際需要員額為4萬3000人。)。
根據英國國防部2010年發表的戰略國防與安全報告,到2015年,英國陸軍員額將裁減至9萬5500人(加上受訓人員約為10萬5000人)。 英國陸軍主要裝備如下: 裝甲車輛 345輛 挑戰者2(Challenger 2)型主戰坦克
48輛 打擊者(Striker)裝甲車(配備「旋火」反坦克導彈)
320輛 大彎刀(Scimitar)裝甲偵察車
1492輛 裝甲輸送車(FV 432/430)
793 輛 武士(Warrior)步兵戰車
478輛 斯巴達人(Spartan) 裝甲輸送車
622輛 撒克遜(Saxon)輪式裝甲輸送車
108 輛 「獒」式(Mastiff) 裝甲巡邏車
11輛 「小狐」式(Fuchs) 兩棲裝甲偵察車 火炮 146門 AS 90 155自行榴彈炮
63門 227mm 多管火箭炮
136門 105mm輕型榴彈炮
450門 81mm 迫擊炮 (包括 110 門 自行迫擊炮)
2093們 51mm 輕型迫擊炮 防空武器 24輛 輕劍C 防空導彈發射車
145具 星光(Starstreak)輕型多聯裝發射架
84輛 星光(Starstreak)自行超高速導彈發射車 4. 陸航 112架 山貓通用直升機 (部分裝備了」陶「3反坦克導彈)
107架 羚羊直升機
6架 島民(BN-2 Islander)直升機
67架 阿帕奇直升機
4架 阿古斯塔A109直升機
另外可向空軍提供:
38架 支奴干直升機
39架美洲豹直升機
22架灰背隼直升機

『貳』 英國陸軍的歷史

名義上說英國陸軍是負責國防和履行國際間共同防禦的部隊。但300年來英國陸軍都是在別國領土上進行防禦的,巴黎、羅馬、華盛頓、柏林、開羅、北京都曾是英國陸軍駐足之地,是一支不折不扣的進攻性軍團。
諾曼征服前的英格蘭是由國王衛隊和武裝自由民(每年訓練2個月)組成。1066年後,諾曼人推行封建制度,建立以騎士為骨乾的部隊,百年戰爭時期曾使用僱傭軍,長弓曾佔主導地位。玫瑰戰爭使用雇傭兵和民兵相結合的軍制。
現英國陸軍的源頭來源於英國內戰時期克倫威爾組建的新模範軍,查理二世復辟以後大部分被解散,只有冷溪近衛團被保留下來作為御林軍。詹姆斯二世擴充陸軍至2萬人,但王軍司令約翰·丘吉爾卻在光榮革命時帶著這支軍隊不戰而降,根據1689年簽署的英國權利法案,英國陸軍是隸屬於英國議會而不是英國皇室,至今不變,因此陸軍不能稱為皇家陸軍,盡管如此,地面部隊內的眾多團隊長期以來依然採用「皇家」頭銜。
1707年,隨著英格蘭與蘇格蘭的合並,兩個王國的陸軍也一同合並,新的陸軍由當時的各個英格蘭軍團和蘇格蘭軍團組成。
從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英國是當時全球的軍事及經濟大國。軍隊迅速擴大,並發展成強大的作戰部隊,英國陸軍扮演主要角色包括佔領戰略地域、進駐殖民地、平息叛亂、支援盟國、及鎮壓敵對勢力等殖民化行動,如:七年戰爭、美國獨立戰爭、拿破崙戰爭等打敗了法國,克里米亞戰爭打敗了俄國。平定印度後,建立第二大英帝國後,又在印度建立了一直附屬性軍隊--英印陸軍。此後東方殖民地戰爭大部是英印陸軍打的,比如兩次鴉片戰爭、義和團運動、英緬戰爭、入侵衣索比亞和十九世紀末期的防止沙俄勢力的一連串阿富汗入侵。其時紅蝦兵威震天下,整個19世紀甚至有英國統治下的和平的說法。
19世紀末,陸軍大臣卡德威爾進行軍隊改革,改進編制和提高效能,廢除陸軍總司令,設立總參謀部。1905年又成立本土自衛隊(1921年改稱本土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霍雷肖·赫伯特·基欽納實行徵兵制組成百萬大軍,用消耗戰耗死了德國。戰後取消徵兵,軍隊人數大幅度減少。1939年7月臨近二戰再度實行徵兵。實行外圍打擊戰略,在北非消滅了德非洲軍團,在東南亞消滅了日緬甸方面軍,在歐洲打垮了義大利。和美軍一起登陸法國。
英國贏得了戰爭,但流幹了血(財富)。戰後印度獨立,英帝國瓦解,1960年取消徵兵制,陸軍全部由志願兵組成。隨著採用核武器,本土軍人數大為縮減,1964年設立國防部,國防大臣對首相和議會負責,國防參謀長向國防大臣提供咨詢。參謀長則由三軍參謀長協助工作,1972年全部陸軍歸地面部隊司令部指揮 。

『叄』 二戰結束時英國陸軍有多少人英聯邦國家陸軍呢

英國總共動員了1400W軍隊!!!其中戰爭中死亡不到50W,英聯邦國家的陸軍地面部隊不回太多畢竟是英國為主。美國也動員了1000W以上的軍隊!!死亡也不到50W!!!蘇聯動員了2200W軍隊到1945年還有1200W不到!!所以英國及英聯邦國家的陸軍地面部隊和美國加在一起肯定比蘇聯多!!!!!!!

『肆』 19世紀30年代末英國為什麼在國內危機重重中決定發動侵略戰爭

一、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的原因:
1、鴉片戰爭是歐美資本主義向外擴張.開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場的必然產物.英國是19世紀上半期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充當了侵略中國的急先鋒.這是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
2、中國的禁煙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的鴉片走私活動.為維護可趾的鴉片貿易.打開中國大門.英國發動了侵華戰爭.這是鴉片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
二、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到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閉關鎖國後的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 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是斷斷續續進行,其間的一系列戰斗和軍事行動相互之間並無關聯。
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The Arrow War)。又稱「英法聯軍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

『伍』 英國有多少軍隊

英國實行志願兵役制,士兵服役期按本人與軍方簽定的合同而定,分為3年、6年、9年、12年、15年、22年。武裝力量現役部隊兵力為21.094萬人。陸軍:英國陸軍的數量40個營.人員總數仍保持在11.7萬。軍隊部署快、行動靈活、戰鬥力和應變能力強。 空軍:英國以龍卷風式空優戰機為主力,約有300架,對地攻擊機有美州虎50架,獵鷹式垂直起降戰機60架,鷹式攻擊戰機150架,英國海軍則有40架獵鷹式垂直起降戰機,總計在600架以上,最進與德、西聯合開發「歐洲聯合戰機」EFA英國將引進250架左右。 海軍:以航空母艦為核心,驅逐艦護航,有核潛艇或者潛艇,稱為全球存在海軍(大洋海軍)(以上數據位2004年狀況).

『陸』 二戰英國共動員了多少兵力參戰

你好 二戰時期各國兵力部署如下

1;英國,5千萬人口左右,最高峰動員兵力300萬左右

2;德國,7千萬人口左右,最高峰動員兵力550萬左右

3;蘇聯,1.9億人口左右,最高峰動員兵力1200萬左右

4;美國,1.4億人口左右,最高峰動員兵力1050萬左右

5;日本,9千萬人口左右,最高峰動員兵力600萬左右

英國兵力來自於自身的兵役法體系與二戰時的戰爭動員體制:

英國兵役法體系分為;兵役制度、預備役制度及民防制度(此制度是由二戰中所產生,二戰後建立)!

英國兵役制度:

英國的兵役制度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 一、「全民兵役制」時期。從公元8世紀到17世紀中葉,英國統治者先後建立了「國民軍」(即「民軍」)和

「義勇騎兵」,並逐步完善了這些「業余軍隊」的管理與訓練體制,為創建常備軍奠定了基礎。 「全民兵役制」的特點是:軍人的服役年齡不定;士兵的

服役期不定;官兵的關系是主僕關系。1645年,克倫威爾領導的英國資產階級政囗府創立了常備軍。這支「新型正規軍隊」的兵員既從各郡受過訓練的「民

兵」中徵集,又在外國軍隊中當過兵的英國人中招募。當時,法國、荷蘭、瑞典等國已經建立了職業軍隊。英國很多青年在這些國家的軍隊服役,並掌握一

定的軍事技能,回國後志願加入了英國新建立的常備軍,成了部隊的骨幹或中堅。1868年,卡德韋爾就任陸軍部長後,在兵役制度方面進行了改革,縮短士

兵服役期,最高服役期限由21年減至10年,但士兵退出現役後必須再服6年(步兵)或14年(騎兵)預備役; 廢除「買囗官制」,無論是新軍官任命,或是以
後的晉升,都不得用金錢買;改善士兵的生活條件和福利待遇。1916年,英國國會通過法令,實行徵兵制,共徵召了800萬兵員在二次大戰後的1947年7月,

英國國會又通過了新的國民服役法。該法規定, 所有18歲的健康男子必須服現役1年,服預備役6年。在二戰後英國的兵役法也幾經更改!

英國預備役制度:

英國的預備役在致同樣也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早在1000多年前的撒克遜時代,英國就有了被稱之為「國民軍」的民兵。「國民軍」由全國人口中有勞動能

力的男子組成,平時種田、做工,戰時奉國之命奔赴前線,保衛家園。進入16世紀以後,都鐸王朝在英倫三島的每個郡都設置一名軍事長官,負責每3個月

召集一次本郡16~60歲的男子,以檢查他們的武器和馬匹。18世紀下半葉,英國面臨的外來威脅日趨嚴重,技術革命的蓬勃發展則導致了資產階級和工人階

級的出現。因此,英倫三島掀起了一場「志願兵運動」。議會於1804年通過了「義勇騎兵與志願兵合並法」。志願兵部隊由各郡的軍事長官控制,由當地地

主豪紳提供經費。進入19世紀以後,為了加強海軍力量,英國政囗府除了大量徵兵外,還先後組建了多種海軍預備役部隊,以支援和保障現役海軍部隊作戰。

19世紀末,南非爆發了布爾戰爭,英國必須快速組建一支龐大的遠征軍,因此急需大量預備役人員。1905年,理查德?霍爾丹出任陸軍大臣,在他的努力

下,1907年國會通過了「地方與預備役部隊法」。奠定了英國陸軍現代預備役制度的基礎。地方軍的編成內,除了有大量的支援部隊外,共有10個步兵師、

2 個裝甲旅和1個傘兵旅。二戰以後英國的預備役制度也有多次改革!
從英國歷史上的兵役制度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二戰中人口為五千萬的英國可以動員出三百萬士兵了
望採納 謝謝

『柒』 俄國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概況

19世紀末,隨著西方新的戰略格局的形成和演變,列強或為了保持自己的有利地位,或為了改變自己的不利地位,無不大力加強軍備建設,使西方的軍事力量有了新的發展。

一、英國:海軍優先

英國自近代以來,它的海軍建設和它的海外殖民事業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共同成為大英帝國的堅強基石。英國政府有鑒於此,極為重視對海軍的建設,始終把它放在比陸軍更為重要的位置,其軍備政策具有鮮明的海軍優先特色。到了19世紀末,英國政府仍然堅持這種軍備政策,仍然追求「欲使其國海軍有對抗二大強國海軍之強力」的建設目標。具體地說,就是英國海軍要比第二、第三位的兩個國家的海軍加起來還要強大。

據有關資料記載:1857~1858年度海軍經費為8440100磅;1870~1871年度為9013000磅;1880~1881年度為10321435磅;1881~1882年度為10497000磅;1884~1885年度為11599711磅;1890~1891年度為69000000美元,約合12700000磅;1900~1901年度為38791900磅([英]巴那比:《英國水師考》,第20、30頁;清末刊本;《二十世紀歐洲史》,第37頁;《最近世界海軍力》,附表第16)。從這些統計數字我們可以看出,19世紀後30年中,英國的海軍經費呈大幅度穩步上升的趨勢。其中:1880~1881年度比1870~1871年度增加了1308435磅,使第1個10年間的增長率達14.5%;1890~1891年度又比1880~1881年增加了2203000磅,使第2個10年間的增長率達20.9%;1900~1901年度更比1890~1891年度增加了26091900磅,使第3個10年間的增長率達到創紀錄的205.5%。最後10年的海軍經費增加幅度如此之大,是與當時德國提出要建立自己強大的海軍這一國際形勢背景直接聯系在一起的。英國政府力圖保持其海軍對歐洲各主要國家海軍的絕對優勢,所以不惜耗費巨資與德國進行競爭。

1870年時英國海軍艦船總噸位為633000噸;1882年有裝甲艦74艘(含在建者5艘)合523080噸、非裝甲艦85艘合189046噸,共計159艘712126噸;1890年時合裝甲艦和非裝甲艦共254艘計892361噸;1899年時為472艘合1265969噸(含魚雷艇在內)。30年間,其艦船的總噸位剛好翻了一番,平均每年增長3.3%。又,在1899年的472艘艦船中,1879年以前建造的有戰艦8艘,海防艦11艘,巡洋艦6艘,炮艦和魚雷艇31艘;1880~1889年間建造的有戰艦15艘,巡洋艦47艘,通報艦2艘,炮艇和魚雷艇123艘;1890~1899年建造的有戰艦22艘,巡洋艦80艘,炮艇28艘,驅逐艦88艘,魚雷艇10艘。

在這30年中,它的噸位數始終大於或相當於同時期西歐任何兩國乃至三國海軍噸位之和。1870年時,它相當於當時法、德、意、奧、俄五國海軍總和的63%,1890年時這個比例更上升到67.5%。在這一時期,世界海軍的許多新技術如鐵甲防護、魚雷、驅逐艦等都不是英國的首創,但英國海軍卻能積極加以吸收,並很快使之達到實用化的水平,形成新的戰鬥力。因此,英國海軍不僅其噸位居當時世界第一,而且其艦隊的航速、續航力、裝甲防護、艦載武器的攻擊力等幾個方面都首屈一指。以航速為例,到1891年,英國海軍的裝甲艦大半航速達16節以上,有7艘達18節以上。這個航速水平比同時期的法、德、俄、意、奧、美等都要先進。再以速射炮為例,到1891年時其裝甲艦上已裝備了824門,比其他所有各國海軍艦船上裝備的速射炮總和還要多出幾倍。(《普魯士海軍年鑒》,1891年)到1914年大戰爆發時,英國共有大小軍艦668艘,海軍人員201000人。

19世紀末英國的陸軍仍維持原有的格局。其本土駐軍分為陸軍常備軍和用於內衛的國民軍。其常備陸軍包括步兵、騎兵、炮兵和工兵等兵種,其編制有軍團、師、旅、團、營、連等。據有關資料記載,1870年英國的陸軍常備軍總額為30.2萬人,1880年時約為32萬人,1890年時約為37萬餘人,1900年時約為57萬餘人。英國的國民軍約20萬人。除本土之外,英國在印度、非洲、澳大利亞等也駐有皇家陸軍,同時又編有由當地居民組成的「土軍」。它的陸軍裝備雖也隨著近代軍事技術的進步而有明顯的變化,但其水平與德國陸軍相比,是存在著差距的。二、法國:海陸軍並重

法國地處西歐,西濱大西洋,與英國隔海相望;南濱地中海,與義大利、西班牙為鄰;東與德國接壤。在國防上,它既要防禦陸上的強敵德國,又要應付海上強勁對手英國,客觀形勢迫使它同時具有強大的陸軍和海軍。

普法戰爭後,法國人一直以對德復仇為強大的精神動力,大力加強陸軍建設。在這種情況下,法國政府對陸軍的撥款也逐年迅速上升。據記載,1870年時法國陸軍撥款為7500萬美元,1890年時達14200萬美元,1905年時更增至679329916法郎。

19世紀末法國陸軍共編有20個軍(其中第19軍駐非洲,其他皆駐本土),另有巡警兵等部隊。軍下設有師、旅、團、營、連、分隊、排、班等建制。一般每軍編有步兵團1,獵步兵營1,騎兵旅2,炮兵旅1,工程兵營1,輜重兵連1。平時每軍共約士兵12000人,戰時可擴編至24000人。全國陸軍官兵1870年時為38萬人,1890年時達50.2萬人,到19世紀90年代底更達62.5萬人。到大戰爆發前,法國軍隊計有882907人(含殖民地軍隊)。大戰爆發後,經過總動員,軍隊又迅速擴充,法國共93個師,358萬人。

法國海軍在19世紀末始終占居著世界海軍之第二位。1870年時法國海軍有艦船45.7萬噸;1887年時為48.06萬噸,其中裝甲艦58艘33.68萬噸,非裝甲艦95艘14.38萬噸;1890年時為53.5萬噸,其中裝甲艦61艘35.53萬噸,非裝甲艦102艘16.9萬噸,另有魚雷艇194艘1.07萬噸。1890~1899年法國海軍出現一個新的造艦高潮,10年間累計造戰斗艦16艘,裝甲巡洋艦7艘,海防艘2艘,巡洋艦23艘,炮艦(艇)14艘、驅逐艦2艘、魚雷艇111艘,另有3艘潛艇。1899年時,法國海軍共有各類艦船480艘,總排水量達65.25萬噸。以1899年法國海軍與西方列強之海軍比較,它約為英國海軍總噸位的一半,但卻是德、俄、美等國海軍的兩倍。到1914年,法國海軍共有大小軍艦315艘,海軍人員50900人。

三、德國:確保陸軍大國爭當海軍強國

統一後的德國,東鄰強俄,西接法蘭西,處四戰之地,立志要確保其歐洲陸軍大國的地位。

1873年,議院通過議案,以166846810雷(1雷約合中國白銀1兩)作為重整軍備之費。其時有常備軍官兵約43萬人,另有續備軍和後備軍,合共320餘萬人,臨戰第一次動員可達131.6萬人。1881年鐵血首相俾斯麥提出要擴大陸軍編制,議會質詢其增兵理由,毛奇將軍答稱:「國人如欲以亞爾薩斯、洛林兩省讓還法國,原可無須增兵,否則,惟有增兵之一途。」結果,議會批准增加陸軍平時編制25615人,戰時編制92406人。同時,陸軍經費相應增至4386萬馬克。([法]歐盟:《德國陸軍考》第二卷,1901年鉛印本,第34~35頁)

1886年,德國政府以法國擴充軍備為由,再次提出擴大陸軍編制的議案,雖議會中駁斥甚久,但至次年3 月終獲通過。據此,德國陸軍平時擴編至487671人,加上雇傭兵、軍醫等,實達525000人。1889年法國通過了擴軍計劃,德國立刻做出強硬的反應,次年德皇威廉二世頒布命令,將德軍陸軍平時編制又一次加以擴大,使總員額達545000餘人。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在和平的國際條件下,德國陸軍常備軍的總員額共計增加了約11.5萬人,增長率達26.7%。又,1870年時德國政府對陸軍的撥款為4800萬美元,1890 年時達到12100萬美元,其增長率則高達152.1%,是所有西方大國中增長最快的,比各國的平均增長速度高出近兩倍。

經德國政府的努力建設,其陸軍制度較為嚴密,裝備較為精良,官兵訓練有索,一直保持著較強的戰鬥力。當時人稱德國陸軍為世界第一,不少國家在從事軍事近代化變革時都曾效法德國的陸軍制度,購買德國生產的槍炮,並大量聘請德國陸軍軍官充當其軍事顧問。1911年秋,作為對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的反應,德國陸軍部和參謀總部提出了將陸軍由59萬5千人增加到62萬2千人的建議,並獲得國會通過;1913年德國國會又批准了一項再增陸軍13萬2千人的法令。到大戰前夕,德國陸軍人數已經達到80萬8千人,其中有30459名軍官,107794名士官,647793名士兵,2480名醫生,865名獸醫,2889名文職人員,16000名志願入伍者。大戰爆發後,經過總動員,軍隊又迅速擴充,德國共107個師,382萬人。

『捌』 英國最強時期有多少軍隊

提起二戰時期的英軍,人們往往會嗤之以鼻。人們普遍認為英軍是盟軍中的醬油角色,尤其是英國陸軍,弱的不能看,比國軍和法軍強不到哪去。

1.事實上,二戰時期的英國陸軍非常強,拋開三流殖民軍在東南亞被日本暴打的特殊案例,英軍在二戰中打的可圈可點。在蘇德戰爭前,歐洲和北非的硬仗基本都是英軍打的。德軍擁有當時世界上最頂級的陸軍,又有義大利幫助,但英軍雖然輸多勝少,但仍然將德國堵在歐洲,將義大利軍隊差點趕進地中海。僅僅這一點,就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做到的。

2.即使在在亞洲和太平洋戰場,盡管英國鞭長莫及,被日本偷襲得手,但英軍騰出手後很快壓著日軍打,英帕爾戰役打的日本魂飛魄散,巴布亞半島戰役打的日軍懷疑人生,英軍絕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陸軍之一,而非什麼水貨。

英國鼎盛時期擁有520萬軍隊,大部分是高技術含量的海軍和空軍,陸軍裝備也非常精良,機械化程度和戰鬥力絲毫不比美軍差。

英國軍隊的「主教」自行榴彈炮,是一款性能非常不錯的自行火炮。

裝備精良的英國炮兵。

英軍大規模裝備的螢火蟲中型主戰坦克。該坦克曾擊斃大名鼎鼎的德軍「鋼鐵死神」魏特曼。當時駕駛著007號「虎」式的魏特曼坦克遭到了英軍螢火蟲坦克和英國轟炸機的圍攻。

英國鋼鐵情人「瓦倫丁」輕型坦克。

正在裝彈的英軍螢火蟲坦克。

英軍噴火坦克。

英軍裝備的「克倫威爾」式巡洋坦克。別看和德國虎王打吃力,但被德國虐慘了的英國坦克手在亞洲硬是打出了虎王的感覺。



3.二戰時期的英國陸軍機械化程度非常高,比美軍都不差,比德國軍隊還要強一些。二戰中實現了陸軍機械化的只有美軍和英軍。

二戰中英國軍隊是一支由本土和自治領、殖民地雜燴的混合部隊,其中的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軍團出了名的能打,和德國人硬碰硬絲毫不落下風,在太平洋打的日本懷疑人生。

二戰加拿大生產的卡車,加拿大是二戰時期世界第七大工業國,是英國的後期基地。

4.

英國軍隊伙食非常好,伙食水平低於美軍但遠在德國和蘇聯之上,麵包、牛肉、各種新鮮蔬菜都有,還有煙草和葡萄酒供應。

英軍注重團隊精神,求生意識強烈!一對一英國軍隊不容易取勝,但團體作戰英軍可真不弱,能和德軍單挑怎麼會弱。二戰中英軍是唯一和美軍一樣,對德國打出1.2:1戰績的國家,遠高於蘇聯的5:1。

『玖』 能否介紹一下英國軍隊的歷史

英軍歷史

在英國倫敦的軍事博物館中,也許國家陸軍博物館是較為簡陋和不起眼的一個。

它位於倫敦切爾西區皇家醫院路的一側,由一座兩層樓的方形建築構成,加上地下室共有三層展廳,博物館的標志是門口擺放的2門二戰期間英國陸軍用過的M1野戰炮。博物館的小冊子稱,「在這里,你可看到英國士兵戰時和平時感人的故事,了解英國陸軍士兵從15世紀到今天的生活和戰備情況,國家陸軍博物館是英國陸軍自己的博物館,也是英國惟一的一家全面介紹英國陸軍的博物館。」

「長弓」之勝

博物館中講述的故事從1415年開始。當時,英倫三島擺脫內部紛爭,國王的眼光在盯向海洋的同時也開始關注歐洲大陸,走出島國成為英王的最大心願。是年,英王亨利五世率6000官軍在法國北部加來一個名叫阿格尼科特的地方大敗法國25000大軍,英軍從此頻繁越過海峽,參與歐洲大陸的戰事。

據英國人的理解,國王亨利五世能以少勝多的原因在於其軍隊採用了先進的軍事技術。博物館解說道,新式武器裝備,即「長弓」是國王軍隊獲勝的關鍵。「長弓」是冷兵器時代英國一大發明,樣子有點像中國的長矛,但要比中國的長矛長而重。作戰時,英軍把「長弓」綁扎在一起,以戰馬為依託,形成一排排利刃,直刺敵軍方陣。這樣做不但能打亂對手的進攻隊形,而且還能有效地保護自己。早在決意征戰歐洲前,英國國王就決定,男孩6歲起便要學習使用這種兵器,等他們長到20歲左右,便可以成為熟練的「長弓手」。一經實戰,這一武器和與之配合的戰術一起對保證英軍打敗大陸對手發揮了重要作用。

英國人也這樣認為,每一次戰爭都不會是前一次的重復,只有創造性地利用手中武器裝備,不拘於以往,才能不斷取得戰爭的勝利。

「龍蝦背」

國家陸軍博物館比較吸引人的展室是500年來英國陸軍的軍服展、18世紀英國陸軍官兵生活展和滑鐵盧之戰。早期的英國陸軍士兵身著紅色的軍服。博物館解釋說:「在當時的條件下,紅色是一種方便且便宜的染料。混戰中,紅色又很易識別……伊麗沙白時代,倫敦地區的陸軍官兵便開始穿著紅色軍服。1645年,英國『新型步兵』把紅色作為軍服的基本顏色。到17世紀末期,紅色軍服成為英國陸軍的主色調軍服。『紅外套』成為英國陸軍官兵的綽號。」且由於很像煮熟的龍蝦,英語有一句「龍蝦背」(LOBSTER BACK)的俚語。今天,提起「龍蝦背」,英國人都會告訴你,這是指他們的子弟兵。英國陸軍官兵穿了大約2個世紀的紅色軍服,到1845年拿破崙戰爭期間,紅色軍服仍為英國陸軍士兵所用。

站在紅色軍服面前,你可以閉目暢想,腦海頓時呈現一幅撼人心膽的場面:一場冷兵器的較量在歐洲某一原野上拉開。遠遠望去,身著紅軍服的英軍官兵猶如一簇簇紅紅的火苗時隱時現閃動著,紅軍服以馬隊為先導,以方陣隊形向敵人的方向涌動,戰馬和步兵揚起的沙場塵埃掩映不住陽光下的刀光劍影,嘶嗚的戰馬和面無表情的將士等著敵人近些,再近些,接下來便是一場昏天黑地的肉搏。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戰中,紅色告訴戰友自己的位置,相互應策著,共同血戰敵手。

隨著火葯的廣泛使用,盡管方陣和肉搏仍是陸戰的主要方式,但雙方交戰的距離被火槍或火炮的距離拉開。到拿破崙戰爭期間,英國陸軍的紅色軍服漸漸地顯現出其不足,敵人完全可在遠距離上發現那簇簇紅色的目標,紅色軍服成為敵人火槍打擊的活靶標。另外由於英國陸軍士兵出戰國外的日子越來越多,如在炎熱的非洲,一味要求穿紅色軍服不能適應作戰區域的環境需要。到19世紀後期,英國陸軍士兵軍服發生新的演變,紅色軍服逐漸為黑、灰、白、藍等顏色軍服替代。到1900年布匿戰爭期間(英軍征服南非部落之戰),英國陸軍正規部隊已全部放棄紅色軍服,而改淺色,特別是白色軍服為主。

但對一個講古的民族來說,直到今天,英國也沒完全淘汰紅色軍服。去過英國的人都會去女王居住的白金漢宮前看換崗儀式。除天氣不好,一般情況下每隔一天的上午11點左右都有這種儀式,從軍樂隊到衛兵,上崗和下崗的士兵都穿著幾個世紀前他們前輩穿過的紅色軍服,他們或步行或騎高頭大馬整齊列隊,從離白金漢宮不遠處的衛兵營隊來此。到了白金漢宮前,換崗的衛兵又是踢腿又是跺腳,又是奏樂又是吆喝,好不忙乎。奇特的打扮把人們帶回幾個世紀前,紅軍服仍試圖向圍觀者說,英國曾是個老牌帝國。但時過境遷,此時已非彼時的英國,紅色軍服在白金漢宮前演義著英國幾經盛衰的故事。

在白金漢宮附近的衛兵博物館中,我與看門人,當年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卡車司機,談起紅色軍服的故事。他說,考究的紅色軍服還必須配上由帶毛黑熊皮做的高帽子,早年時候,帶毛黑熊皮全從俄國進口,以顯示皇家的華貴和尊嚴,但今天真正用俄國黑熊皮做的衛兵帽子已不多見。老人說,他這里有一頂,已傳幾代人,駐在附近的衛兵每次來這里都要帶著試試。當得知我是位遠道而來的中國軍人時,老人欣然拿出熊皮帽子,給本人帶上。帽子裡面有些油膩,外面毛發也有不少脫落,肯定是試戴的人很多。為了不掃老人的興,我帶上了那毛絨絨的大帽子,感覺並沒想像的那樣重,且很暖和。合影之後,老人又拉住我長談。他說:「我知道中國,知道中國軍人進駐了香港,你們的軍服也很漂亮,我希望有一天能親眼看一看中國,看一看你們漂亮的軍服。」

早期的英國陸軍生活

看過陸軍軍服的演變史,我又按順序進入英國陸軍生活展室。

18世紀的英國士兵可沒今天英國士兵那樣清閑和舒服。當時,官兵很少有人享受足夠的醫療保障和津貼。士兵每日的津貼費為8個D(一個棄用的英國貨幣單位,每D相當3便士,100便士等於1英磅),其中6個D用於吃住,餘下的錢除養家糊口外還要自己購買軍服和其他必要裝備。18世紀士兵的食物主要是煮牛肉和面色,每日軍隊只供應兩餐。為省錢,許多官兵都不在軍營中住,而在營外找房子。由於待遇不高,官兵結婚的不多,即使結了婚,英軍也不允以承認。只有少數官兵能帶著家眷一起生活。當時,英軍中也有部分婦女,但她們並不算軍人,倒像今天的文職雇員,她們的工作主要是做飯和洗衣。

進入19世紀,英國陸軍官兵的待遇也沒多大改善。1800年,1名騎兵上校(團長)的日薪是23先令(已棄用英幣單位,介於英磅和便士之間),尉官日薪是14先令,列兵是1先令3個D。步兵上校(團長)日薪為13先令11個D,尉官為9先令,列兵為1先令。而當時英國的物價並不便宜。一位士兵1808年的一份帳單上寫道:1瓶廉價的酒1.5個D,一雙皮鞋6先令,留小姐過夜費5英磅5先令。英國作家塞穆爾·約翰遜寫道:「我認為,和社會上同一階層人,如勞工比,英軍士兵的生活要苦得多。」盡管如此,英國軍隊的紀律仍極為嚴格,如果違紀,如醉酒者將受到上司的鞭笞。

「招兵買馬」三百年

團曾是英國步兵的基本建制單位,一般由1名校級軍官任團長,團的名字也以團長的名字命名。隨著英陸軍規模的擴大,出現重名現象。1751年,英軍決定在團的前面加阿拉伯數字。1782年,英國步兵團又開始以所在郡命名,如當時的英國步兵第29團被命名為伍斯特郡團。

步兵團的組建由皇家授權,被授權者必須要有社會地位和經濟基礎。一經皇家同意,政府會為官兵提供薪金和武器裝備,被授權者則負責士兵的招募、管理和訓練。這是完全商業化的募兵程序,首先雙方要解決錢的問題,政府與募兵者雙方按契約合同以給錢的多少來確定招兵的數量,而募兵者與被招募者則根據給錢的多少來決定服役期的長短。這種募兵制度給投機分子以可乘之機,募兵成了他們發財的好交易。他們往往虛報招兵數量,向政府領取空餉,終飽私襄。

今天,英國全志願兵役制度更突出了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不同的是,英國國防部替代了中間商,英軍招募列入政府議事日程。相同的是,無論是在車站,還是在影院,你仍可見英國各軍種宣傳當兵如何之好的招兵買馬廣告。

18、19世紀,並不是每個英國人都想當兵,有時兵源很難找到。徵募者便把招兵買馬的時間放在冬季,冬季農活不多,城市也出現失業高峰,盡管待遇很低,但為糊口,許多人還不得不當兵去,這些來自社會底層的人除了渾身力氣一無所有。

大多數情況下,徵兵者對新兵有條件要求。但條件有時形同虛設,平時英軍就招不滿,戰時就更加困難。無奈,招募者只好放寬條件,一些老弱病殘者也穿上了軍服。戰爭爆發後,為補充兵員,政府還讓罪犯參軍。罪犯可用參軍的方式贖罪,並由此獲得「自由」。這使我想起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電視連續劇《加里森敢死隊》。二戰中,美軍曾徵用過「身懷絕技」的小偷小摸與德國人作戰。筆者猜想:美國這樣做也許受英軍當年徵兵的啟發。為募新兵,募兵者想盡辦法,過份地誇下當兵如何優越的海口,結果許多人當兵後才發現現實並不非如此,發放的津貼七扣八扣等到了自己行手上已是所剩無幾。

濃彩重墨滑鐵盧

博物館濃彩重墨的展廳是滑鐵盧會戰。17世紀,英國在世界上崛起,開始與歐洲大陸的帝國發生沖突,對手之一就是法國。1815年6月18日發生在布魯塞爾以南滑鐵盧地區的英普聯軍與法軍進行的會戰成為英國登上歐洲霸業的轉折點。會戰中,法軍傷亡約3萬人,被俘數千,英普聯軍傷亡2萬多人。法軍戰敗,拿破崙於6月22日退位。此次會戰後,歐洲10年時間沒再發生重大戰事,英軍從1815年的23萬人削減到1828年的10萬人。

對這場會戰,陸軍博物館充分利用光電模擬和錄相設備,較全面地介紹了穿紅軍服的英軍如何在威靈頓將軍的指揮下大破拿破崙方陣。英國首相丘吉爾對英國這段歷史做過論述:「……150年前,納爾遜、皮特和威爾遜擊敗過拿破崙……在這些世界戰爭裡面,我們或者保持著歐洲的領導角色,或者孤軍奮戰。」可以這樣說,英國陸軍的主角在這些聯合行動或孤軍奮戰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傳述英國陸軍的故事

走出博物館,門口一塊不大的石頭吸引住我。住足細看,上面雕刻著一位英國陸軍戰士的話:「當你回家的時候,請把我們的故事講給周圍的人聽,告訴他們,為了你們的明天,我們失去了今天。」英國式的浪漫反映出戰士對未來的企盼,為了大英國帝國和它臣民的明天,戰士付出了一切。

就在完成這篇小稿時,我在問自己:對英國戰爭和軍事博物館的系列參觀是不是要把英國士兵的故事告訴身邊的人?回答是肯定的。

潘瑩斌

閱讀全文

與英國19世紀有多少陸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州印尼燕窩多少錢 瀏覽:944
5g對英國有什麼危害 瀏覽:659
義大利著名的斜塔在什麼地方 瀏覽:92
美國和伊朗哪個更嚴重 瀏覽:50
越南河內有多少個種族 瀏覽:380
中國銀行卡掛失多久可以補到卡號 瀏覽:796
中國電信安全系統如何下載 瀏覽:896
印尼全年什麼時候海平面最高 瀏覽:875
印尼海嘯之後怎麼樣了 瀏覽:224
伊朗呂分多少錢一噸 瀏覽:797
德林區屬於越南哪個市 瀏覽:769
初級的義大利語歌曲有哪些 瀏覽:320
越南姑娘在南寧哪裡 瀏覽:815
中國最像瑞士的山是哪個 瀏覽:359
中國哪個城市可以養雞 瀏覽:101
為什麼印度確診人數那麼多 瀏覽:767
西方怎麼評價中國奧運 瀏覽:479
越南胡志明市安江省郵箱多少 瀏覽:651
frm在中國哪裡考 瀏覽:91
為什麼越南戰爭打了這么久 瀏覽: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