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內畫藝術大師都有誰
1880-1930
北京名家(京派):周談運碰樂元丁二仲 馬少宣(回族) 閆雨田 葉仲三 畢榮九
1930-1960
北京名家(京派):葉仲三 葉曉峰 葉菶棋
山東名家(魯派):畢榮九(1900年後於山東) 張文堂 薛京萬
廣東名家(粵派):吳松齡
1960-1980
北京名家(京派):葉曉峰 葉菶棋 王習三(1967年後於河北衡水)劉守本 葉淑英 丁桂玲
山東名家(魯派):張文堂 薛京悄襪萬 李克昌 陳東順 王繼泉 張廣忠
廣東名家(粵派):吳松齡 賴乙寧
河北名家(冀派):王習三
1980-2000
北京名家(京派):劉守本 葉淑英 丁桂玲
山東名家(魯派):張廣慶
廣東名家(粵派):賴乙寧
河北名家(冀派):衡水:王習三 張天山(1988年後於西安)
石家莊:王千 董雪
西安名家(秦派):張天山
2000-至今 大師級(國際中國鼻煙壺協會2015年春季會刊資料)
北京名家(京派):劉守本
山東名家(魯派):張廣慶
廣東名家(粵派):賴乙寧
河北名家(冀派):王習三
西安名家(秦派):張天山
以上都是內畫藝術大師。
內畫是我國特有的傳統工藝,它的產生起源於畫鼻煙壺。內畫的畫法是以特製的變形細筆,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壺坯內,手繪出細致入微的畫面,格調典雅、筆觸精妙。現代內畫藝術源於京派,分為京、冀、魯、粵、秦五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內畫、規模最大、發展最快、影響最大,不久前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冀派內含談畫的發源地——河北衡水,還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內畫之鄉」。
內畫,又稱內畫鼻煙壺,是中國一種特有的傳統工藝,它的產生與高度透明玻璃的煉制、掏膛技術的成功是分不開的。內畫的畫法是以特製的變形細筆,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壺坯內,手繪出細致入微的畫面,格調典雅、筆觸精妙。內畫藝術分為京、冀、魯、粵四大流派,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B. 峻青的資料!
峻青,1923年生,山東海陽和拿人,做過抗日根據地的教育及民運工作,報紙的新聞編輯,前線隨軍記者。1948年春隨軍南下中原,任中南人民廣播電台編委兼新聞科長。1952年調華東文聯,為專業作家。1954年後,歷任上海作家協會黨組代理書記,書記處書記,副主席等職。1981年創辦並主編《文學報》。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委員,上海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大地文學藝術進修學院名譽院長。主要文學作品有《峻青文集》六卷,長篇小說《海培棚姿嘯》(上下卷),短篇小說集《黎明的河邊》、《膠東記事》、《海燕》、《最後的報告》、《怒濤》。散文集《歐行書簡》、《秋聲賦》、《雄關賦》、《滄海賦》配絕、《三峽賦》等,文學理論有《峻青談創作》。其繪畫作品主要國畫,曾多次在海內外展出。
C. 激流三部曲的人物形象
高老太爺:他是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的代表。作為這個封建大家庭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作品突出表現了他專橫、冷酷的性格特徵。在高家,他的話就是法律,誰也不能反對。為了維護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他堅決反對孫子們進學堂和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他逼覺新和瑞珏結婚,製造了覺新和瑞珏、梅三個人的愛情悲劇。他對家中男女僕人視同牲畜,硬是要把只有17歲的鳴鳳送給60多歲的馮樂山做小老婆。鳴鳳死後,他並沒有任何改變,他又把婉兒抬到馮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爺的生命中,維護大家庭的秩序、興盛,是他意志的全部。高老太爺冷酷的同時,也流露出長輩慈祥的一面,年夜飯的微笑,臨終前的懺悔,對覺民婚姻的最終成全等,既表現了他面對強大新生力量的幻滅感,沒落感,也表現了親情未泯的一面。
高老太太:未出場、已死
陳姨太:老太爺的姨太太,很矯情,還很喜歡把自己擦的很香。
女傭錢嫂 大老爺高克文:高老太爺的大兒子。
前大太太周氏:覺新、覺民、覺慧、淑蓉、淑華、五小姐(名字不詳)的母親。
大太太周氏:前大太太的遠房堂妹,是覺新等人的繼母。原是一個愛耍脾氣、任性、活潑的女孩,嫁入高家後因為在高家的形式變得謙和,溫婉。對覺新等人客氣關心。
大少爺高覺新:他受過新思想熏陶的「新青年」,雖不滿舊家庭的專制,但處在長房長子這樣特殊的位置,加上受封建禮教較多約束,使他養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順從的性格,導致他的思想與行動總是矛盾,結果就是奉行「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與梅相愛卻奉父親之命娶了瑞珏,婚後還算幸福,但梅後來的回歸給他帶來無限內疚與痛苦,而梅也因此不久病逝。辦高老太爺的喪事時,陳姨太以避血光之災為由把即將臨盆的瑞珏趕到郊外生產。瑞珏難產而死,覺新因習俗禮教無法見她最後一面,在悲痛之下轉而支持覺慧離開這個破碎的家。後來喜歡上表妹蕙,卻無法救他。兒子雲兒海臣也死去,他越來越心灰意冷。《秋》中表弟枚、堂妹淑貞的死與其他種種事情使他對生活越來越沒信心,但是最後他娶了翠環,並且在高家拆了之後開始新生活。
大少奶奶李瑞珏:她封建迷信的殉葬者。典型的賢妻良母,為自己所愛的男人付出一切,最後難產而死。她善解人意,在覺慧被禁足時給他解悶;知道覺新與梅芬的事情很好的處理了覺新與梅芬的關系。
大孫少爺高海臣、二孫少爺雲兒:皆為瑞珏所生。
二少爺高覺民:他具有進步思想的新青年,不像覺新那麼軟弱,也迅大不像覺慧那麼激進,是介於他們之間的一個人。平時溫和謙遜,但為了與琴的愛情和爺爺堅決斗爭,離家逃婚,做了高家從來沒有人敢做的事。最後在爺爺臨死時獲得理解,避免了成為又一個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覺慧走後加入利群周報社,也成了一個激進派。
三少爺高覺慧:高家最具批判與反抗意識的一個人,也是當時社會進步青年的典型代表,與大哥覺新形成鮮明對比。是一個「人道主義者」,平等地對待各個階層的人。喜歡丫頭鳴鳳,但最終因鳴鳳不忍被嫁給馮樂山做小投湖自盡和自己那「小資產階級的自尊心」理想破滅,隨後又目睹了梅、瑞珏的死等一系列悲劇,終於無法忍受離開這個家。有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曾一起開報社辦報紙宣傳新思想。到了上海後加入了共產黨。
大小姐高淑蓉:未出場、已病死。
三小姐高淑華:高家三小姐,殲備長房的女兒。心直口快、愛說愛笑,有著強烈的反抗意識,在四太太王氏和陳姨太眼中是很不好對付的人。也有天真的一面。不過總是無意間說出傷人的話。喜歡拿覺民與琴打趣。同時也經常和親哥哥覺民、堂弟弟覺英拌嘴皮子。同時她也有做姐姐的責任感,對覺英頑劣的性氏昌毀子很不滿,時常斥責他。在《秋》一書中受琴的鼓舞進了學堂。
五小姐:未出場、已死 黃媽:一個很好的老人,對覺新等人感情很深,是個寄飯的女傭。
何嫂:長房女傭。
張嫂:長房女傭。
鳴鳳:一個很漂亮的婢女。是階級壓迫的受難者。痛心疾首而又無力反抗的力量禁錮著她的感情,她與覺慧愛戀,她的自由,她的一切對幸福生活的希望,她不能自主,她得受人擺布。「人與奴」「愛與卑」在這個少女的心中這兩對矛盾越來越尖銳,交鋒越來越激烈。她的死是被壓迫階級對壓迫階級的強烈反抗。她到底用是清白之軀捍衛了自己作為人的尊嚴;她用自己年輕優美的生命向專橫殘酷的封建等級制度提出最嚴厲的抗議!鳴鳳的死加速了高家衰落,尤其在高家壘築的封建仕宦的脆弱而又頑固高牆上打開了一道缺口,喚醒了高家第一個叛逆者——覺慧。
綺霞:鳴鳳死後代替鳴鳳,是個寄飯的丫頭。性格單純善良。
蘇福、袁成:長房跑堂。 三老爺高克明:一個大律師,也曾經是個日本留學生。年輕時是個活躍、浪漫的美男子,後來變成了一個道貌岸然的老爺。為人正直,但是受封建思想毒害太深,思想迂腐。後來女兒淑英出逃後有了悔悟,但是因為兒子的頑劣、兄弟的敗家最後病死。他一心想撐住高家,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高家的衰亡,只能對兄弟們的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三太太張氏:年輕時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子,與克明真心相愛。對於兒女她很關心,因為淑英的事情跟克明吵了很多架。對丈夫克明比較順從。
二小姐高淑英:高家二小姐,三房的女兒。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原本是一個跟淑華一樣心直口快,愛說愛笑的女孩兒,因為近年來發生的事情(如嫂嫂瑞珏的死,爺爺的死),尤其是要嫁給陳克家的二兒子陳文治的事情,使她變得多愁善感、慢條斯理。對於要嫁給陳文治的事情,她雖然不滿卻也無可奈何。她剛開始很消極,覺得只能認命。但是在表姐琴,堂哥哥覺民覺慧的鼓舞以及新雜志的熏陶下,尤其是表姐蕙的慘死終於有了逃出家庭的決心。最後在劍雲、琴、覺民、覺慧、覺新的幫助下逃到了上海,得到了覺慧很好的照顧,逃離了悲慘的命運。
四少爺高覺英:一個頑皮的孩子,不愛讀書,卻特別愛玩。典型的敗家子形象。好色、好玩、下流,令胞姐淑英堂姐淑華等人對其很反感。後來高家分裂後進了學校讀書,要稍微好點。
七少爺高覺人 婉兒:淑英的婢女,比較開朗。鳴鳳死後代替鳴鳳嫁給馮樂山做小。在馮家天天被折磨,但是她忍了下來。後來生了一個兒子。
翠環:婉兒嫁了後代替婉兒服飾淑英。長相很漂亮。她性格善良,為淑英的事情也有做過努力。她後來喜歡上覺新並嫁給了覺新。
湯嫂、王嫂、劉升、袁奶媽、文德 四老爺高克安:表面上道貌岸然,其實也是個敗家子。抽鴉片煙、孝沒戴滿就把小旦請到家、偷丫頭的做過。在家吝嗇,在外卻花錢如水。
四太太王氏:一個心機很重的女人。教唆五太太沈書玉跟長房作對。與陳姨太是死對頭,但是因陳姨太以「抱孫兒」把覺世抱走(同時陳姨太的財產與王氏掛鉤)就與陳姨太好了起來並且因此與沈書玉決裂。
五少爺高覺群:也是一個貪玩的孩子,同時與胞妹淑芬、胞弟覺世是被寵壞的孩子。整天跟覺英一起玩耍。
六少爺高覺世:與覺群差不多。
六小姐高淑芬、七小姐高淑芳、八少爺覺先 楊奶媽:經常與克安干見不得人的事情,並且經常仗著四太太四老爺喜歡她恃寵而驕。
倩兒:四房的丫頭,最後病死(四太太不管她的病)
李嫂、秦嵩 五老爺高克定:典型的敗家子,氣死高老太爺又與克安逼死了克明。沒頭腦,賣東西經常不知道吃虧。女兒死了還不關心。根本不配做父親。
五太太沈書玉:腦子很笨,還很好哄。受了氣只知道拿女兒出氣,女兒死後才知道後悔。最後搬回了娘家。
姨太太喜兒:原是沈書玉的丫頭,後來被克定收房。
四小姐高淑貞:一個性情懦弱的女孩,被母親強逼纏腳。母親沈書玉有氣就往她身上撒,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罵後跳了井。對表姐琴極其依賴。
九少爺覺非 周老太太:一個很好的老人。對孫子孫女百般關心。她事事讓著兒子周伯濤,結果孫女蕙、孫子枚先後因周伯濤害死。她對周伯濤很有意見,尤其是蕙死後多次不給周伯濤面子。同時她的身體也被周伯濤氣得一天不如一天。
大老爺周伯濤:一個很頑固愚昧 的人,因為不肯丟面子先是把蕙嫁入鄭家使蕙被鄭家折磨致死、又堅持枚沒什麼病使枚最後病死。還借口枚死後枚少奶生了女兒家裡無男丁就把婢女翠鳳收房。
大太太陳氏、二老爺(未出場、已死)、二太太徐氏、周氏(出嫁到高家做了覺新等人的繼母)
大小姐蕙:一個極其美麗的女子。覺新覺民繼母的哥哥周伯濤的女兒,按照輩分是覺新等人的表姐妹。一個端莊穩重、小心謹慎、多愁善感的女子。父親周伯濤為了面子硬要把她嫁給鄭家孫少爺鄭國光。鄭國光的人品不好,長相也不好,這些事她的父母都知道,可是周伯濤硬要把她嫁過去。她在鄭家成天受氣,終日在悲傷中度過。淑英等人雖然為她不平,卻無可奈何。他愛上了表哥覺新,覺新也喜歡上了她,卻沒法救他。在悲傷中,她病死在了醫院。她的死成為覺新的傷痛。
二小姐芸:周家二太太徐氏的女兒,是一個天真的女孩。愛笑,有兩個酒窩。因為蕙的事情對周伯濤很不滿。
枚少爺:周伯濤的兒子,性情極其孤僻、懦弱,對父親唯命是從。最後因肺病而死。
枚少奶馮文英:原本要嫁給覺民,因為覺民逃婚所以沒有嫁出去。後來嫁給了枚,與枚感情很好,卻在不久後成了寡婦(枚因為肺病而死)。脾氣很大,曾經氣的周老太太要出家。生了女兒後脾氣改了不少,與芸關系很好。 張太太:琴的母親,對女兒很關心。是高老太爺的女兒,還是克明的姐姐。
琴:大名是張蘊華。是高家兄弟姐妹的表姐妹,一個新女子。自幼喪父,母親順著她的想法把她送進了學堂。性格成熟穩重、活潑、勇敢正義,但也有女性懦弱的一面。在高家姐妹中頗有影響力,鼓動淑英為自己的命運抗爭。是利群周報社的成員。與表哥覺民相愛。後來嫁給覺民。 錢太太
錢梅芬:她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是覺新的青梅竹馬。與覺新相愛。梅在父母包辦之下,嫁給省城外的一個姓趙的人家,可惜結婚不到一年她的丈夫死了。婆婆對她不好,只好回娘家來。回省城以後,她和覺新雖然盡是避免接觸,但是她和覺新之間的感情卻始終不能泯滅。梅有流不盡的淚水,只好在憂郁、苦悶、悲傷之中漸漸消瘦、憔悴,最後含冤死去。
梅芬的弟弟
錢家下人:王永 黃存仁(覺慧、覺民的同學)
張惠如(覺慧、覺民的同學)
張還如(惠如的弟弟)
覺慧(後來去了上海)
覺民
琴
許倩如(琴的同學,後來去了廣州)
吳京士
何若君
汪雍
陳遲
程鑒冰(琴的低一級同學,後來嫁給黃存仁)
方繼舜 馮樂山:孔教會的會長,封建禮教的頑固維護者,同時又是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馮家老爺,曾用陰險手段打官司打來一大筆錢。六十多歲還要討小老婆。
馮老太太:馮樂山的夫人,經常欺負婉兒,連老太爺都怕他。名堂多,還很愛美。
陳文治:陳家二少爺,吃喝嫖賭樣樣精通。
鄭國光:鄭家少爺,性情古怪,是蕙的丈夫,很討人厭。經常欺負蕙,父母折磨蕙他都不安慰蕙。卻在周伯濤面前很順從。
陳劍雲:高家遠親,自幼死了父母,被伯父養大。性情悲觀,認為前途無望。喜歡琴又喜歡淑英。有著肺病。這個一直跟著覺民他們喚覺新「大哥」的總是一副病態的青年,他跟覺新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有一些相像之處。他稱自己是「一具活屍」,他對自己的命運充滿了悲觀、絕望,只有看到自己鍾情的姑娘時,他的臉上才煥發出一點血色、一些熱情。但他的情感是十分含蓄的,《家》中他喜歡琴,卻不敢讓她知道。《春》中他鍾情於淑英,他迫切地想為淑英做些什麼,於是在淑英逃婚的事情上,他十分堅決地對淑英說道:「倘使有一天你需要人幫忙,有一個人願意為你的緣故犧牲一切。」最後他果真做到了,他主動提出護送淑英到上海,便一路照顧淑英,直到他在上海去世。在淑英給琴的信中,淑英道出了劍雲對琴的心意。
D. 內畫壺的內畫壺的流派
北京葉派內畫創始人葉仲三大師,生於光緒元年1875年,卒於1945年。
堂號「杏林堂葉」。他與內畫高手周樂園,馬少宣,丁二仲被稱為「京派內畫四大名家」。葉仲三的作品來源主要是晚清和民國初年社會上所流行的一些畫冊,如《古今名人畫譜》、《飛影閣》等。
人物題材的畫主要取自《三國志》、《聊齋》、《紅樓夢》等書中的插圖,色彩鮮艷而有情節。他創作的題材廣泛,花鳥、山水、人物、草蟲、博古等無所不能。他畫的聊齋故事活靈活現,紅樓人物栩栩如生,被稱為「內畫人物一絕」。葉仲三在1945年離世後,他的長子蓁禎、次子蓁禧、三子蓁祺,以及葉蓁祺之女葉淑英,繼承並發展了葉派內畫藝術。葉淑英大師是當今葉派內畫唯一一位嫡傳人。此後葉派內畫又先後吸收王習三,劉守本,丁桂玲等為外姓弟子,王習三還在河北衡水創立了冀派內畫,為發展葉派內畫做出了很大貢獻。
愛好內畫鼻煙壺的收藏家,恐怕沒人不知道葉淑英的名字。她有這樣高的知名度,不但因為她是京城葉派內畫鼻祖葉仲三的孫女,葉莑祺的女兒。而且還因為她是迄今還在從事內畫鼻煙壺工作的,唯一的葉家後人,葉派唯一嫡傳人。 葉淑英生於1939年12月4日,排行老三。她從小受父親葉莑祺和伯父葉曉峰的影響,酷愛繪畫,1957年9月2日,她在政府有關部門動員下離學,當時她剛讀完初一,便隨父親一直在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從事內畫工作。 此後1958年葉氏家族收王習三為第一個外姓弟子,1960年收丁桂玲,劉守本為外姓弟子。王習三和丁桂玲,劉守本 都從葉曉峰,葉莑祺,葉淑英父女那裡得到不少葉派真傳。 葉淑英早期內畫以人物與荷塘金魚等葉派作品為主,後來的題材便以花鳥為主。此外也畫草蟲等其他題材。她的花鳥畫技法和風格與古月軒中同一題材極其相似,這與她畫葉派古月軒有密切關系。在她近40年的藝術生涯中,曾傳授眾多外姓弟子,冀派創始人王習三就出自葉派門下,可見她為內畫事業的發揚光大做出了極為卓越的貢獻。
劉守本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國際中國鼻煙壺協會榮譽會員,劉守本出生於1943年,自幼喜愛美術。1960年劉守本從師於內?畫大師葉仲三之子葉曉峰、葉菶祺二位老藝手歷友人學習。從師學藝後,以畫傳統人物畫為主,兼工動物、山水、肖像等。在繼承傳統京派內畫藝術風格的基礎上,劉守本逐漸創立了新的京派內畫藝術風格,即用壺考究、題材廣泛、畫工精細、人物形象生動、色澤古樸。20世紀90年代後,在「京城文化」的影響下,劉守本又創作了大量反映皇家及京城市井生活題材的作品,廣受國內外藏家喜愛。 魯派內畫壺根植於琉璃藝術發展,發端於中國琉璃之鄉――山東淄博。清朝光緒年間,李公平被選進宮廷,稱作御匠。自清朝咸豐以來,博山的刻花鼻煙壺馳名中外。代表人物是李克昌。
李克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42年9月生於山東博山,1957年拜山東內畫鼻祖畢榮九後人畢恆元為啟蒙老師,1960年入博山內畫技校從師畢榮九弟子張文堂、薛景萬學習,1960年在博山市美術琉璃廠工作,他改進了老師薛景萬爛畢先生發明的內畫毛筆為「管式」製作法,使中國內畫形成了現代風格;發明了套層內畫法(俗稱立體法)和油畫法內畫。1985年,內畫油畫法作品火焚咸陽獲得全國工藝作品展最佳創作獎,1988年獲中國輕工部授予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1989年當選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鼻煙壺專業委員會主任,1992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1993年任山東淄博市工藝美術研究所技術副所長、1996年退休後客居澳大利亞西澳伯斯市繼續從事藝術創作。2007年擔任澳大利亞東方文化藝術協會榮譽會長,2008年11月在杭州舉行的世界手工藝大會暨世界手工藝發展國際論壇上榮獲了世界手工藝理事會授予的亞太地區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代表作有《畢槐紅樓夢》、《聊齋股市》、《清明上河圖》等一系列內畫壺作品。作品《觀潮圖》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冀派內畫藝術源於京城葉派內畫,是王習三先生學習了京城葉派葉曉峰,葉莑祺兩位葉派傳承人的技藝後創立的。王習三先生,所使用的工具是金屬桿鉤小毛筆,顏料為中國畫顏料和油畫顏料以及丙烯顏料等。
冀派內畫的藝術特點是風格多樣、布局巧妙、立意深遠、造型准確、精皴細染、、色彩典雅,不僅有以國畫色為主的國畫類型畫種,而且還有國畫色和油畫色結合的表現手法,摹擬多類型多畫種的各種畫面效果。體現在畫種方面有:國畫、書法、油畫、版畫、裝飾畫等,題材方面有:人物、山水、動物、花鳥魚蟲、肖像、靜物、風景等。
王習三,原名王端成,生於1938年,河北阜城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一級美術師,九三學社衡水市委名譽主委。1958年入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拜師學習內畫鼻煙壺藝術。1958年至1966年在北京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學藝後調北京工藝美術廠搞內畫創作,現任衡水市內畫藝術院院長。 一丁,原名聶磊,字瑞之,號桃城居士, 1974年生,妙壺齋主人。現為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河北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自幼秉承家學,在父親指導下習文練字,打下了扎實的傳統書畫功底。曾多次到西安碑林和孔廟碑林觀摩臨習,書藝大進。其內畫初曾求教於王習三大師等,後拜在葉派內畫一代宗師葉仲三嫡孫葉淑英大師門下,成為葉派內畫傳人。
其壺內書法在內畫史上是繼清代馬少宣之後崛起的又一位實力派書家,「真、草、隸、篆」無一不精,他的內書小楷《千字文》每個字大小隻有一毫米左右,難度極大,被稱為「內書之最」,一丁被同行和收藏界譽為 「中國當代內書第一人」,並牢牢占據著當代內畫大師的一席之地和內書界的領軍地位。主要作品有《心經》《蘭亭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朱子家訓》等。 內畫在海內外被譽為「鬼斧神工」、「中國一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內畫的創作
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藝,它區別於外畫的是:首先作畫順序相反,內壁反著書畫,外壁才能是正順
序;其次壺口小限制書畫的操作,內壁繪畫時不容易看到筆的位置。所以內畫不但要有扎實的外
畫基礎,還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完成一件好的作品。正是因為內畫創作的不易,故而當一件精
品呈現出時,才俞顯珍貴。當在晶瑩剔透的內畫壺里,看到一丁(聶磊)清雅流動,圓潤古
朴的書法作品,是那麼的富有神韻,宛若新鮮的生命汁液在瑩潤的壺壁上流淌,感動之情便油然
而生。審視愈久,愈感覺他的書法中有著「清風出袖」、「攬月入懷」的生命意蘊,實在令人難
以置信如此高超的藝術竟出自一個儒雅書生之手,後生可畏,誠哉斯言!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始於商代,成熟於東周,兩晉和隋唐時書家輩出,達到巔峰。宋、元
、明書法繼以晉唐法度,不斷創新。清代書家,崇尚北碑之學,也熔凝出新的風格。一丁能在毫
厘之大的壺內作書,又能夠做到筆法不苟,點畫清晰,還能在結體、布局方面別出心裁,獨樹一
幟,而卓然自成一家,實屬當代書法藝術之奇跡。 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四位一體才
能算一件完整的作品,一個中國畫家來說,不懂書法意味著藝術前途是黑暗的。自決定從事內畫
藝術之初,一丁就立志要把內書藝術進一步發揚光大,開辟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藝術新天地。
自幼酷愛書法的一丁,從小便隨父親練習書法,他的父親在當地就是一位很有名氣的書家,在家
父嚴格的教導下開始從歐陽詢的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練起,逐漸延伸到永字八法,歐陽詢36
法,黃自元92法。他在臨摹學習過程中,不避寒暑,心摹手追,日日臨池,堅持不懈,不敢有半
點馬虎,努力體悟楷書的精微與奧妙,從中領會歐體楷書筆法結構的真諦。即使在吃飯和上廁所
間隙也不忘練懸腕懸肘,平時吃飯時把拿筷子都當做練習的機會。在此期間,他遍學歐陽詢的《
化度寺碑》、《皇甫君碑》以及《夢奠帖》、《卜商帖》、《張翰帖》等。在長期的練習中,一
丁體悟到:書法以用筆為上,形者次之。 一丁大師獲獎作品
楷書貴在靜中求動,點畫向背,縱橫有象。如果說金文天真爛漫,渾然天成,還有之取法乎自然
具象得話,那麼,楷書更是取法乎自然得抽象和規范。為此,在學書之餘,他的師法對象也不僅
限於歐陽詢一家,而是廣集諸家。他還學王羲之的《蘭亭序》,以得其空靈飄逸,高情遠韻。學
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以得其高古的廟堂之氣,學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以得其秀勁靈動
,醇厚自然之風。在進行內書創作時,一丁對寫字的重心與筆畫的配合進行認真揣摩,努力掌握
運筆的奧妙,力求運筆要圓潤、挺拔,而避諱狀如運算元。在下筆時努力用好中鋒,起筆處或尖而
收筆處則圓。考慮到內畫鼻煙壺的造型,一丁在創作中認識到,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筆畫就會生
動而有情致;點欲尖而圓,挑欲尖而銳,彎欲內方而外圓,鉤半曲半直。運筆靈活多變,莫可限
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筆筆不同,而又協調一致,一行字寫出來,錯落有致,卻又一直在一條線
上,如是則行氣自然貫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項鏈,神采飛揚。同時,他又深知,字外功的重要。
他從學習哲學、古詩詞、散文、音律、舞蹈等各個方面全方位照觀書法,以揣摩和體會其中所蘊
涵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才情。為此,他的一筆一畫中深見其書法富有技巧和修養,看似信手寫來,
輕松優雅,實則是學養豐錘煉所得。經過近十年的艱苦磨礪,一丁終於將中國歐體字的間架結構
惟妙惟肖的書於壺中,結構整齊而不板滯,緊密而不局促,用筆看似橫平豎直,然略有傾斜,起
、收筆干凈利落,撇、捺圓潤飽滿。字字求生動,行行有活字。如虎踞龍盤之態,如蒼鷹將展未
展,如鳥之傖忙回首,剛健秀美,完全把內書藝術在鼻煙壺里完全體現了出來,把這種高難度,
高技巧的藝術發揮到了極限,繼清代內畫名家馬少宣之後把內書藝術推向了又一個高峰。 其內書作品骨力清奇,秀雅圓潤,是繼清代馬少宣之後,崛起的第二位實力派內書大家,被譽為
「內書一絕」,「中國當代內書第一人」。在外書取得一定成就之後,聶磊又轉向鼻煙壺內書這
塊獨特的書法領域。在清代,一代內畫名家馬少宣曾經在鼻煙壺內書寫詩篇並配上圖畫。老一輩
內畫家雖然功力深厚,但書寫出來的字受書寫工具(竹筆)的限制,狀如運算元,顯得僵硬,呆板
,缺少變化、毫無生氣,像館閣體。現在由於書寫工具的改進,聶磊經過近十年的磨礪和探索,
終於完全把毛筆書寫的濃淡干濕、輕重緩急的特性在鼻煙壺里完全體現了出來,把這種高難度,
高技巧的內書藝術發揮到了極限,繼馬少宣之後把內書藝術推向了巔峰。 近年來,其書寫的內書《千字文》大小僅有1毫米,難度之大,至今仍無人能企及,堪稱內書之最
,是現存內書作品中的稀世珍品。其他內書作品有《蘭亭序》,《心經》,《岳陽樓記》,《百
家姓》,《千字文》等,曾被稱贊為「鬼斧神工,內書奇人」。其中內書小楷《千字文》獲2007
年「習三杯」內畫大獎賽銀獎。其草書《芙蓉樓送辛漸》獲「草聖杯」全國書畫大賽金獎,作品
被載入其他作品還被載入《中國書畫藏典》、《國際書法家全集》、《中國藝術家精品大典》等
典集。並刊入《中華熱土》、《人民畫報》等報刊。其傳略收入《世界名人錄》、《世界人物辭
海》、《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等。本人被授予「二十一世紀中國知名書畫藝術家」、「當代
中國華人書畫藝術家」、「百名作品最具有收藏價值藝術家」、「中國當代書壇畫苑中堅人物」
等榮譽稱號。在海內外收藏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受到眾多收藏家和藝術愛好者的廣泛關注。 江山代有人才出。內畫如今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榮獲聯和國教科文組織「傑出手工
藝品徽章」認證,歷史賦予內畫這一偉大的民族藝術既要繼承而又必須發展的使命,有繼承才有
發展,發展了就是最好的繼承。一丁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志存高遠,功苦同鑄、德藝雙修,不斷
進行著內書藝術的探索!相信屬於他的內書藝術天地會更加廣闊。 1996年作品在首屆「北京旅遊書畫大賽」榮獲一等獎 1997年作品被載入《中國書畫藏典》
1998年作品被載入《中國書畫家全集》
2001年被河北省輕工業廳評為河北民間工藝美術家
2003年作品被載入《中國藝術家精品大典》
2004年作品在首屆「中國畫·畫家鄉」全國書畫大賽榮獲二等獎
2007年草書《芙蓉樓送辛漸》獲「草聖杯」全國書畫大賽金獎,並被組委會永久收藏。
2007書法作品被載入《中國當代實力派書畫家代表作典庫》
2007年內書小楷《千字文》獲「習三杯」內畫大獎賽銀獎。
2007年書法作品被「普陽杯·和諧中國」全國書畫大賽組委會永久收藏
2008年被授予「中國當代書壇畫苑中堅人物」等榮譽稱號 2009年被授予「百名作品最具有
收藏價值藝術家」
2010年內書《心經》獲「習三杯」內畫大獎賽銅獎。
2010年15件作品被載入《中國內畫鼻煙壺》
2011年其事跡被衡水市委宣傳部載入《衡水文化概覽》
2011年20件作品參展 「上海內畫鼻煙壺精品展」
2011年6件作品入選《冀派內畫圖典》
2011年8件作品入選《內畫藝術》
2011年8件作品參展《大方無隅》當代內畫藝術展
2012年被河北省政府授予「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2012年作品榮獲第十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獎
2012年內書作品《百家姓》榮獲全國「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銀獎
2012年作品參加衡湖秋月*冀派內畫藝術精品展
2012年作品榮獲第十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銅獎
2012年作品《陋室銘》榮獲首屆上海「中福杯」中國鼻煙壺名家精品展銅獎
2012年作品《千字文》榮獲第十五屆北京中國古玩藝術品博覽會金獎
E. 峻青的資料
峻青(1922—1991),原名孫俊卿,中國當塵消代著名作家。生於1922年。山東省海派拍知陽縣西樓子村人。幼家貧,只讀了幾年小學.抗日戰爭爆發後,在地方抗日民主政府從事教育和群眾工作。1941年寫了第一篇作品。1944年後。任膠東區黨委機關報《大眾報》記者,新華社前線分社隨軍記者,敵後武工隊小隊長。1948年春,隨軍南下,作中原新華記者。後調《中原日報》、中南人民廣播電台工作。1952年,調中南文賀歲藝界聯合會從事專業創作。後調上海,任作協上海分會代理黨組書記。1957年任作協上海分會書記處書記。1960年被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主要作品有短篇集《黎明的河邊》、《海燕》、《最後的報告》、《膠東紀事》、《怒濤》;長篇小說《海嘯》;散文集《秋色賦》、《歐行書簡》。
F. 您好,李淑英(完結篇)
三、患病的淑英
淑英進城後,離開熟悉的土壤,身體變差。1997年,當時我們娣妹都未成家,她不幸罹患乳腺癌,這簡直就是晴天霹靂。我們六神無主,可憐巴巴地看著她。她沒有哭天喊地,沒有怨天尤人。當我半夜起來上廁所時,看見淑英坐在黑暗中,一動不動。
我趕緊跑過去,抱著她,說我們不能沒有她,我們都還沒有長大,我要淑英看著我結婚,看著我生子,源尺幫我帶小孩子。
淑英配合治療,醫生告知她的手術方案,讓她選擇一側全切還是局切時,她勇敢地選擇了全切。
手術後,淑英經歷了痛苦的化療、放療,既使在最難熬的時候,頭發掉光,吃啥吐啥,在病床上翻來覆去地煎熬,我都沒有看見淑英掉過眼淚。淑英是個多麼堅強勇敢的人啊!
經過精心治療,淑英逐漸恢復了健康。她參加了我的婚禮,親手第一個抱過我的孩子。後來聽我老公說,當醫生告訴他們,孩子臍繞頸三圈,母女有危險時,淑英流著淚懇求醫生全力施救,大人小孩都要保住。我的親愛的淑英媽媽呀!
四、豁達的淑英
在淑英為我們兄妹三個帶孩子時,樓下的鄰居說,經常從我家傳出一大一小兩個快樂的歌聲,講故事的親切兒語,做游戲的朗朗笑語。樓下的鄰居也經常說,從來沒有見過那個人生雹游高這么大的病,還這么開心,心勁兒還這么大的老太太。
淑英在我們小兩口吵架時,會在我老公的面前數說我的不是;會在我不在的時候,耐心勸解我老公,掰清是非曲直;而不是我們一吵架,她就護短,火上澆油。當我埋怨她不向著我時,淑英會說:「各人教育各人的孩子,要人前誇夫,背後訓子。」淑英沒有念過太多的書,不會講大道理,卻有著自己的生活智慧。
在我為給公公婆婆多少錢糾結時,淑英我會對我說:「錢是為人服務的,多給婆婆一些,不要計較太多。我有工資,不用給我錢。」淑英不是不需要錢,她知道家庭和睦比錢更重要,與婆家處好關系,更利於小家的幸福和美。
淑英沒有念過太多的書,卻有這樣的見識,現在想想,我也會為自己的狹隘羞愧。謝謝您,我的沒有上過多少學的媽媽!
都說婆媳關系難處,可我看到我嫂子時常把淑英照顧得比我好,淑英平常吃一口吃的,都要牽掛我嫂子,我好生羨慕。
當然嘍,淑英也不是沒有缺點。逢年過節、周末聚在一起,我們有時嫌棄她做的飯難吃,淑英從不生氣,常常不以為然地說:「你們小時候都是吃風長大的!」每當這時,小侄兒就說:「奶奶做的飯最好吃,比我媽媽做的好,我最愛吃!」淑英就會給我們一個傲嬌的眼神殺。
今年過年,我們調侃她的名字不洋氣,沒有煥英好聽,不夠高端大氣上檔次。淑英自豪地說:「你們的名字好聽,我起的!」妥妥地一個王婆賣瓜的老媽媽。
哦,忘了告訴你們,我媽媽的名字叫李淑英,今磨悄年七十多歲了,與李煥英只差一個字。雖然差了一個字,但卻是獨一無二的好媽媽,是我的人生楷模,人生榜樣,值得我愛戴、學習一輩子。
淑英,我愛您!下輩子還要做我們的媽媽啊。
G. 童年的回憶是哪位畫家的大作A、王儉 B、蕭淑英 C、齊白石 D、張大千
古代國畫家
宋遼金
巨然、李唐、蘇 軾、李公麟、米芾、米友仁、王詵、張擇端、范寬、趙佶、馬遠、夏圭、完顏璟
元
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趙孟頫、王冕、柯九思
明胡顫代
戴進、謝縉、周臣、沈周滾做旁、文徵明、唐寅、仇英、陳淳、張宏、徐渭、王寵、張瑞圖、吳彬、丁雲鵬、陳洪綬
清代
傅山、石濤、王鐸、王時敏、朱耷、鄭燮、鄒喆、龔賢、金農、黃慎、吳昌碩、任熊
近當代國畫家
近.當代著名國畫家(以下排名,不分先後.不分年齡): 任伯年、吳昌碩、趙之謙、黃賓虹大橡、徐悲鴻、潘天壽、張大千、林散之、吳冠中、李可染、吳作人、傅抱石、溥儒、白雪石、高劍父、弘一、瞿學鴻、吳湖帆、林風眠、李振凱[2]、豐子愷、范曾、陸儼少、關山月、王鏞 等
H. 內畫的內書第一人一丁大師
一丁,原名聶磊,字瑞之,號桃城居士,妙壺齋主人,1974年生。國家一級美術師,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內畫工藝美術大師。自幼秉承家學,在父親指導下習文練字,打下了扎實的傳統書畫功底。曾多次到西安碑林和孔廟碑林觀摩臨習,書藝大進。其內畫最初曾得到王習三等內畫大師指點,後拜在京城葉派內畫鼻祖葉仲三嫡孫葉淑英大師門下。其壺內書法在內畫史上是繼清代馬少宣之後崛起的又一位實力派內書家,被譽為「當代馬少宣」。「真、草、隸、篆」無一不精,他的內書小楷《千字文》每個字大小隻有一毫米左右,難度極大,被稱為「內書之最」,一丁被同行和收藏界譽為「當代內書第一人」,並牢牢占據著當代內畫大師的一席之地和內書領域的領軍地位。其主要作品有《心經》《蘭亭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朱子家訓》《道德經》等。
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河北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
國家一級美術師 內畫在海內外被譽為「鬼斧神工」、「中國一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內畫的創作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藝,它區別於外畫的是:首先作畫順序相反,內壁反著書畫,外壁才能是正順序;其次壺口小限制書畫的操作,內賀返前壁繪畫時不容易看到筆的位置。所以內畫不但要有扎實的外畫基礎,還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完成一件好的作品。正是因為內畫創作的不易,故而當一件精品呈現出時,才俞顯珍貴。
當在晶瑩剔透的水晶鼻煙壺里,看到一丁(聶磊)清雅流動,圓潤古樸的書法作品,是那麼的富有神韻,宛若新鮮的生命汁液在瑩潤的壺壁上流淌,感動之情便油然而生。審視愈久,愈感覺他的書法中有著「清風出袖」、「攬月入懷」的生命意蘊,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如此高超的藝術竟出自一個儒雅書生之手,後生可畏,誠哉斯言!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始於商代,成熟於東周,兩晉和隋唐時書家輩出,達到巔峰。宋、元、明書法繼以晉唐法度,不斷創新。清代書家,崇尚北碑之學,也熔凝出新的風格。一丁能在毫釐之大的壺內作書,又能夠做到筆世頃法不苟,禪清點畫清晰,還能在結體、布局方面別出心裁,獨樹一幟,而卓然自成一家,實屬當代書法藝術之奇跡。
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四位一體才能算一件完整的作品,對一個中國畫家來說,不懂書法意味著藝術前途是黑暗的。自決定從事內畫藝術之初,一丁就立志要把內書藝術進一步發揚光大,開辟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藝術新天地。
自幼酷愛書法的一丁,從小便隨父親練習書法,他的父親在當地就是一位很有名氣的書家,在家父嚴格的教導下開始從歐陽詢的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練起,逐漸延伸到永字八法,歐陽詢36法,黃自元92法。他在臨摹學習過程中,不避寒暑,心摹手追,日日臨池,堅持不懈,不敢有半點馬虎,努力體悟楷書的精微與奧妙,從中領會歐體楷書筆法結構的真諦。即使在吃飯和上廁所間隙也不忘練懸腕懸肘,平時吃飯時把拿筷子都當做練習的機會。在此期間,他遍學歐陽詢的《化度寺碑》、《皇甫君碑》以及《夢奠帖》、《卜商帖》、《張翰帖》等。
在長期的練習中,一丁體悟到:書法以用筆為上,形者次之。楷書貴在靜中求動,點畫向背,縱橫有象。如果說金文天真爛漫,渾然天成,還有之取法乎自然具象得話,那麼,楷書更是取法乎自然得抽象和規范。為此,在學書之餘,他的師法對象也不僅限於歐陽詢一家,而是廣集諸家。他還學王羲之的《蘭亭序》,以得其空靈飄逸,高情遠韻。學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以得其高古的廟堂之氣,學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以得其秀勁靈動,醇厚自然之風。
在進行內書創作時,一丁對寫字的重心與筆畫的配合進行認真揣摩,努力掌握運筆的奧妙,力求運筆要圓潤、挺拔,而避諱狀如運算元。在下筆時努力用好中鋒,起筆處或尖而收筆處則圓。考慮到內畫鼻煙壺的造型,一丁在創作中認識到,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筆畫就會生動而有情致;點欲尖而圓,挑欲尖而銳,彎欲內方而外圓,鉤半曲半直。運筆靈活多變,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筆筆不同,而又協調一致,一行字寫出來,錯落有致,卻又一直在一條線上,如是則行氣自然貫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項鏈,神采飛揚。
一丁在練字的同時又深知字外功的重要。他從學習哲學、古詩詞、散文、音律、舞蹈等各個方面全方位照觀書法,以揣摩和體會其中所蘊涵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才情。為此,他的一筆一畫中深見其書法富有技巧和修養,看似信手寫來,輕松優雅,實則是學養豐錘煉所得。
一丁經過近十年的艱苦磨礪,終於將中國歐體字的間架結構惟妙惟肖的書於壺中,結構整齊而不板滯,緊密而不局促,用筆看似橫平豎直,然略有傾斜,起、收筆干凈利落,撇、捺圓潤飽滿。字字求生動,行行有活字。如虎踞龍盤之態,如蒼鷹將展未展,如鳥之傖忙回首,剛健秀美,完全把內書藝術在鼻煙壺里完全體現了出來,把這種高難度,高技巧的藝術發揮到了極限,繼清代內畫名家馬少宣之後把內書藝術推向了又一個高峰。 1996年作品在首屆「北京旅遊書畫大賽」榮獲一等獎
1997年作品被載入《中國書畫藏典》
1998年作品被載入《中國書畫家全集》
2001年被河北省輕工業廳評為河北民間工藝美術家
2003年作品被載入《中國藝術家精品大典》
2004年作品在首屆「中國畫·畫家鄉」全國書畫大賽榮獲二等獎
2007年草書《芙蓉樓送辛漸》獲「草聖杯」全國書畫大賽金獎,並被組委會永久收藏。
2007書法作品被載入《中國當代實力派書畫家代表作典庫》
2007年內書小楷《千字文》獲「習三杯」內畫大獎賽銀獎。
2007年書法作品被「普陽杯·和諧中國」全國書畫大賽組委會永久收藏
2008年被授予「中國當代書壇畫苑中堅人物」等榮譽稱號
2009年被授予「百名作品最具有收藏價值藝術家」
2010年內書《心經》獲「習三杯」內畫大獎賽銅獎。
2010年15件作品被載入《中國內畫鼻煙壺》
2011年其事跡被衡水市委宣傳部載入《衡水文化概覽》
2011年20件作品參展「上海內畫鼻煙壺精品展」
2011年6件作品入選《冀派內畫圖典》
2011年8件作品入選《內畫藝術》
2011年8件作品參展《大方無隅》當代內畫藝術展
2012年由河北省政府授予「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2012年作品《般若心經》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獎
2012年作品《百家姓》榮獲第47屆國家級「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銀獎
2012年作品參加衡湖秋月*冀派內畫藝術精品展
2012年作品《蘭亭序》榮獲第十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銅獎
2012年作品《陋室銘》榮獲首屆上海「中福杯」中國鼻煙壺名家精品展銅獎
2012年作品《千字文》榮獲第十五屆北京中國古玩藝術品博覽會金獎
2013年作品《岳陽樓記》榮獲第48屆國家級「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銅獎 印石,原名張長棟,字遠睿,閑逸軒主人。1972年出生於河北衡水,現居住衡水市桃城區。
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協會會員,畢業於河北工藝美術學院。自幼鍾情水墨丹青,通過大量臨摹古畫打下了堅實的國畫功底,深得國畫大家趙小海悉心傳教。數次深入太行山區,創作了大量的太行風情的作品;並拜內畫大師王習三弟子康占營為師,悉心鑽研內畫藝術二十餘年,大膽運用國畫筆墨於內畫作品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成為冀派內畫實力派代表人物。其作品既有體現其扎實傳統功力的「清明上河圖」系列套壺,也有現代生活氣息濃郁的寫生創作作品「太行人家」,「山鄉斜陽」等等。
曾應邀赴新馬泰及港台地區進行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現場表演內畫藝術,均獲成功。在首屆中國國際集藏文化博覽會現場展示內畫藝術,得到國內外收藏大家的廣泛贊譽。 2005年被中國美術學會吸收為會員。
2011年被河北省輕工業廳授予「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2011年作品《松蔭高士圖》榮獲(上海)中國鼻煙壺精品展「中福杯」銀獎。
2012年在「湖南工藝美術學院獎」中獲得內畫藝術類優秀獎。
2013年在第一屆「中國國際集藏文化博覽會 」中獲得特等獎。
2014年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