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張愛玲的母親晚年在英國怎麼樣

張愛玲的母親晚年在英國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5-29 14:09:14

㈠ 著名作家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的生平簡介

黃逸梵(1896-1957),女,出生於1896年,原名黃素瓊,著名作家張愛玲的母親。她深受五四新潮的影響,上世紀20年代出國留洋,學過油畫,跟徐悲鴻、蔣碧微等都熟識,沐浴歐風美雨,她是一個新派的女性。1957年9月,在英國倫敦去世,享年61歲。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黃逸梵亦是門庭顯赫,祖父黃翼升是清末長江七省水師提督,通常稱軍門黃翼升。在李鴻章淮軍初建、開赴上海時,黃翼升所統帶的五千水師也歸李鴻章節制,是他的副手。同治四年(1865年)李鴻章奉命鎮壓捻軍,在對東捻的戰斗中,黃翼升的水師駐守運河一線,阻攔了東捻的向西突圍,又為清 *** 立下了功勞,功封男爵爵位。黃家在南京也留下了房產,在莫愁路上的朱狀元巷14號,被稱為軍門提督府,明代本是朱狀元府的一部分,黃翼升到南京任職後,曾將西側廳改建為生祠,以炫耀其戰功。皇帝命人查辦此事時,李鴻章曾為其庇護。

1894年張愛玲簡介,黃翼升去世,享年七十六歲。他只有一個兒子黃宗炎(另二子早夭),早年中舉,黃翼升為他捐了道台,承襲爵位後,便赴廣西出任鹽道。這位和滑將門之子,婚後一直未有子嗣,赴任前,家中便從長沙家鄉買了一個農村女子給他做妾,有身孕後,將其留在南京。黃宗炎去廣西赴任,不到一年便染瘴氣而亡故,僅活了三十歲。黃宗炎死後,全家人都關注著姨太太的臨產,1896年生下了一女一男的雙胞胎。女孩子便是張愛玲的母親黃素瓊又名黃逸梵,男孩就是張愛玲的舅舅黃定柱。

嫁於豪門

張志沂(張愛玲父)娶的是清末首任長江師提督黃翼升的孫女,廣西鹽發道黃宗炎的女兒黃素瓊。後來覺得名字不夠浪漫,出洋時自己就改為黃逸梵。張志沂和黃素瓊22歲結婚的,當時結婚時是人人稱羨為的"金童玉女",門當戶對,才貌般配。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是一個了不起的女子。她雖然生身豪門,但由於是小妾所生,父母又早逝張愛玲簡介,因此童年並不幸福。婚後的黃逸梵與張志沂每日都是爭吵,爭吵,日益升級的爭吵,終至不可調和。致使黃逸梵多次出走國外,到後來一生漂泊在國外,最後終於客死國外,成為我們中國第一代"出走的娜拉"。

作為張志沂的妻子,接受了新思想的她自然無法容忍丈夫吸食鴉片、嫖妓、娶姨太太,更看不慣他無所作為,最終兩人的婚姻破裂,黃逸梵本人孤苦地死在異國他鄉。家族的日趨衰敗,家庭的不幸,父母的燃御離異,自然給女兒張愛玲留下了抹不去的陰影,以後曾多次體現在她的作品裡,對她的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劉繼興認為,在張愛玲小時候的成長環境中,既流喚段臘著濃濃的中國傳統的血液,也吹著新鮮的來自西洋的風。傳統和現代、守舊和改革、舊式與新式,正是在這種矛盾的共生與交織中,造就了張愛玲日後驚艷的文字與綺麗的風格。

折疊編輯本段個人修養

逸梵是美的,敏感優雅,身材窈窕,體態輕盈,高鼻深目,簿嘴唇,有一點像外國人,也有點像拉丁民族,黃家是明朝時從廣東搬到湖南來的,可能有南洋混合血統,頭發不大黑,膚色也不白,並且周身散發著一種羅曼蒂克的氣質,佻脫靈動。並且更多地承襲了湖南人的勇敢,她自己也總是說湖南人勇敢。黃素瓊的脾氣也像外國人,雖然纏著一雙小腳,卻推崇西式教育。黃素瓊盡管出身在這傳統官宦世家,思想上卻因為清末民初民主自由氣氛的渲染而極為開化,是那個時代的新女性。她不甘於深閨宅院里傳統婦女的生存方式,渴望能與一個志同道合、民主新潮的伴侶,共同營建完全不同於祖輩的新世界,還拜了師傅學油畫,跟徐悲鴻、蔣碧薇這些個社會名流都很熟識。

晚年漂泊

黃逸梵的養母(大夫人)1922年在上海去世以後,黃逸梵就同孿生的弟弟黃定柱把祖上的財產全部分了。(除了豐厚的陪嫁,加上這次分的遺產,我想黃逸梵自己支配的財產一定不少吧。)弟弟黃定柱要了房產地產,而黃逸梵則分了些古董。每次回國再出國,就帶走一兩箱古董。黃逸梵也嘗試著獨立,總是要借著賣些古董來做點生意,看看能否翻身。可是一輩子都沒有成功。然而我們看出黃逸梵盡管崇尚新的思想和新的觀念,那麼新的獨立也一定存在在她的思維里。最終,黃逸梵也沒有從她所那麼痛恨的古老傳統里解脫出來,也更無法違背她的出身,她的一生的活計還是依靠祖先留下來的那點古董--賣了一輩子的古董。(出國一次帶走一部分古董作為生計)。

每賣去一箱古董,黃逸梵都是十分自責而悲哀的,因為對於一個滿腦子的新女性,新女權主義者居然沒有別的辦法過活。她那麼地厭惡她的丈夫張志沂,可是卻同她的丈夫一樣地坐吃山空,和她的丈夫一樣靠吃遺產為生的豪門子弟,他們兩個,都避不開自己的出身。即使黃逸梵她去了國外,遠渡重洋,那一切她痛恨的事物仍然存在於她的血液之中,到老,到死,永遠也不肯放過他。

黃逸梵不是個逆來順受的人,她向丈夫要求自己的權力--要求一個正常的家庭、不想要丈夫的公子脾氣、不想要一個抽大煙的丈夫。張志沂斷然拒絕。於是黃逸梵心裡時時刻刻地都在盼望著能有機會尋找著自己夢想和憧憬的自由天地。1924年,張志沂的妹妹張茂淵要出國留學了,黃逸梵借口小姑子出國留學需要監護人為由,便偕同出洋。那一年,黃逸梵已28歲,留下兩個孩子,一個四歲女兒張愛玲,一個三歲的兒子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從這一天起,黃逸梵逐漸地失去自己的家、失去了自己的兒女,而且這個空白一生都沒有得到填補。她這一去,開始了她一生的漂泊......

對於黃逸梵來說,纏足之辱大概是一生中最疼痛的記憶,所以她很喜歡到處飛。一雙金蓮,走遍千山萬水,彷彿是在向命運挑戰,向命運宣戰......相對於那個年代的大多數女人來說,黃逸梵是一個獨立堅強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有著自己的思考和要求,在經濟上也有著自己的獨立地位,(黃逸梵有著一份豐厚的陪嫁,一直由自己掌握著。)通常婚姻是改變女子人生的最重要舉措,然而她的婚姻又是這樣的失敗。但她不向命運低頭,向她的命運開始了艱難的宣戰....

逝世

1957年8月,張愛玲得到了母親黃逸梵病重的消息。此時的張愛玲,自顧不暇,哪有力量去照顧母親,最讓她尷尬的是甚至連買一張去倫敦的機票的錢都沒有。一個月後,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在倫敦去世,享年61歲。

㈡ 張愛玲的晚年生活,究竟是怎樣渡過的

張愛玲的晚年生活可以說是特別的凄慘,其實張愛玲的愛情都是非常的坎坷。張愛玲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寫的書也是特別的透徹,但是對於張愛玲的生活,讓很多人覺得是可憐的。張愛玲的家庭也不是特別的幸福。

張愛玲的一生是非常的清涼。張愛玲的出生讓很多人羨慕,但是在之後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父母親的失業讓張愛玲的家庭有的很重的壓力。而且張愛玲的第一段婚姻是失敗的,這一段婚姻當中,張愛玲的丈夫比她大了十幾歲。而且還是離婚跟張愛玲結婚,張愛玲覺得這一段婚姻是特別的幸福,但是換來的卻是丈夫一而再再而三的出軌。在之後,張愛玲選擇了離婚。這一段婚姻也給張愛玲帶來了沉重的悲痛。


所以說,作為女人,一定要懂得珍惜自己的婚姻,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不會留下遺憾。

㈢ 張愛玲的家庭背景

張愛玲系出名門,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父親張志沂(字廷眾)、母黃素瓊(字逸梵)。

張愛玲

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於上海麥根路(今泰興路),原籍河北豐潤,原名張煐。1921年12月11日,唯一的弟弟張子靜出生。1922年張愛玲隨父親遷居浙江溫州。父任職金浦路鐵路局英文秘書。1924年,張愛玲開始私塾教育,母親與姑姑張茂淵奔赴歐洲游學,張愛玲由姨奶奶看管。1928年,父親辭去職務,由天津搬回上海,母親和姑姑也由英國返回上海。張愛玲開始學習繪畫,英文和鋼琴,並開始讀《三國演義》、《西遊記》、《七俠五義》等古典名著。1930年入黃氏小學插班讀六年級。張瑛改名為張愛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協議離婚,母親與姑姑搬出寶隆花園洋房,在法租界租房住,張愛玲仍然隨父親生活。

1931年,張愛玲入讀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隨白俄羅斯練習鋼琴。1932年,母親去往法國,張愛玲首次發表短篇小說《不幸的她》於聖瑪利亞校刊。1933年,張愛玲在聖瑪利亞發表第一篇散文《遲暮》,並開始與父親學寫舊詩。1934年父親再婚,後母為孫寶琦之女孫用蕃,並遷回麥根路別墅。張愛玲寫《理想中的理想村》、《摩登紅樓夢》、《後母的心》等文章,但是皆未發表。1936年,母親攜美國男友返回上海,張愛玲在《鳳藻》上發表散文《秋雨》。1937年,張愛玲在聖瑪利亞校刊《國光》半月刊發表小說《牛》、《霸王別姬》及評張若謹小說《若馨評》。在《鳳藻》發表《論卡通畫之前途》。後與後母因一點小事發生口角,被父親責打,並拘禁半年。1938年年初,張愛玲趁夜逃到母親家(詳見張愛玲自傳散文《私語》)。同年張愛玲參加倫敦大學遠東區入學考試,得第一名。

1939年,張愛玲與母親,姑姑遷居靜安寺路赫德路口愛丁堡公寓(今常德公寓)5樓51室。因戰亂持倫敦大學成績單入讀香港大學文科,認識終生摯友炎櫻。[2]1940年,張愛玲的散文《我的天才夢》參加《西風》三周年紀念徵文,獲第十三名榮譽獎,並獲學校兩項獎學金。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發,香港淪陷,港大也因此停課,母親的男友死在新加坡戰火。

㈣ 張愛玲生母:貴族之後,晚年淪為工廠女工,凄涼逝前求見女兒遭拒

「問題少女」張愛玲,當然不是生來就「索隱行怪」的。她後來的出格與不幸,可直接推導自原生家庭的影響。她一生領受到的最大創痛,大約有二:其一,是「前夫哥」胡蘭成的始亂終棄;其二,也是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與父母的關系糟糕到了極點,尤其是母親黃逸梵的傷害,有生之年都無法痊癒。

我們知道,張愛玲對父母, 情感 上是有微差的:對其父張志沂,是直接看不起,晚年平添了許多憐憫;但對其母張志沂,她幼時帶有崇拜與仰視之心,成年之後談及則多有恨意。有研究者就說,她最在意母親的看法,偏偏這個女人傷她最深,實際遠超父親與前夫。

可以說,張愛玲的寡冷的性格養成,最大程度上得拜張母所賜。她成年之後,對人對事對世界,那種滲入骨髓的疏離感與不信任感,也完全可視為極缺父母關愛的異常表現。弗洛伊德宣稱,「童年陰影」是一個人所有問題的根源,張愛玲應當適應這一理論。咱看看豆瓣那個擁有10多萬成員的小組——「父母皆禍害」的轟戰式「控訴」,有誰敢說有關原生家庭的心理溯源,盡是「失敗人士的無端找茬」?

有人說,世道亂、家庭畸形、身邊人多是極品,尤其是與親母撕心裂肺又錯綜復雜地糾葛的異常環境,方造就了一代才女張愛玲,我是很認同的。

以現在觀念看,張愛玲的生身父母,就是一對不負責任、自私冷漠到令人心寒的組合,甚至奇葩到有點恐怖的程度。張愛玲姐弟生長其間,是既可憐又深受其害。

這是什麼樣的父母呢?老爹張志沂,舊時代落魄公子哥、經典紈絝子弟,這位李鴻章外孫、大名士張佩倫之子,少年時代也妥妥文青一枚,通古書、讀胡適、精英文,而後就沉迷於嫖悉正賭抽,荒廢腐朽直到去世。他講派頭、愛排場、抽鴉片、打嗎啡、逛窯子,衣食堪憂也不屑出去找工作,就靠祖產坐吃山空。荒唐時候,他一心想將妓女娶進門,只因閨女一點忤逆就可以將之毒打軟禁半年,差點使之一命呼嗚。張子靜回憶說,姐姐張愛玲靠老女傭救援出逃後,終身不願再見其父一面。

其母黃逸梵呢,豪門姨太太所生,奉命嫁進張家後,就明陸銀對夫家深惡痛絕,生下倆娃就遠走高飛不聞不問,只管自己錦衣玉食鬼混,動輒罵親閨女是豬,帶她過馬路時眼裡都是一副厭惡表情,女兒念書花了一點錢都要掂斤播兩覺得吃虧。貴族出身的黃逸梵,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新女性,她切齒痛恨自身婚姻,似連親生小孩都嫌惡起來了。

如此父母,與其說是至親,不如說是前世孽緣。不幸托生在此家庭,你教身為子女的,如何能無憂無慮做一個「傻白甜」?偏偏張愛玲又是極端聰慧、極端敏感之人,連幼年時代傭人的玩笑話都能沒齒不忘,想她一生真是背負了太多太多「負能量」,又無處排解。

她的小說,幾乎都滲著一股陰暗霉爛的味道,令讀者冷到骨子裡,源頭確實可以追溯至此吧!

說起其生母黃逸梵,論出身也是高貴顯要之家。有讀者說她是「高仿版張愛玲」,這話固然顛倒錯謬,可類比的也並不太離譜。

黃逸梵其祖父黃翼升,乃晚清長江七省水師提督,是從一品官職、李鴻章水師副手,相當於現今大軍區級主官,妥妥封疆大吏。其父黃宗炎襲爵並出任廣西桂平梧鹽法道。這是一個標準的鍾鳴鼎食官宦之家。想她一個1896出生的女人,竟然精英文、擅鋼琴、通油畫、懂雕塑,坐抽水馬桶都要拎本老舍,著實不是一般家庭出來的。《對照記》里的張愛玲,曾很為母親傲嬌,說她「一雙小腳踏過半個世紀一個大洋」,只是「不幸早生了30年」。

確實,將門二代黃逸梵,潑辣、果敢,有著湘人不服輸好強的脾性,且自小接受新式教育,是深受林譯《茶花女》影響的新女性。她一生最大悲劇,是在22歲那年,被家人以「門當戶對、親上加親」的理由,包辦出嫁給老氣橫秋遺老氣質的張志沂,悲劇命運至此拉開序幕。張愛玲名作《茉莉香片》里,那個從未愛過丈夫、自甘墮落連帶兒子被折磨到身心俱殘的悲劇女子馮碧落,有理由認為這是以黃逸梵為原型的。

黃逸梵自入夫家,就爭吵不斷,只是無可奈何。婚後第4年,她終於迎來曙光:那一年,其養母病逝滬上,留下大量財產,弟弟黃定柱繼承房地產,而她則要了幾箱價值不菲的古董。手中有錢支撐後,她腰桿頓時挺硬,不願屈居檐下。她做了兩項決定:其一,是以給小姑子張茂淵當監護激宴人為由,拋下子女隨同出國——盡管《小團圓》暗示姑嫂有曖昧之情;其二,便是在徹底絕望之後,毅然提出離婚。據說,她是民國首位主動提出離婚的女性。

這位裹小腳的中國舊時代女人,從此足跡踏遍了歐洲大陸。而張愛玲才4歲,目送母親遠離手足無措,但是沒有哭。她後來回憶說,「家裡沒有我母親這個人,因為她很早就不在那裡了」。對於母親的遺棄,她其實一生都沒有責怪,也不覺得是錯的。她不僅理解,而且終生都很欣賞其「清絕」二字,這只怕也是她一生仿效之事。

在少年時,她對母親是仰望的,母親給她梳得頭散了都不忍心去碰。在母親面前,她一直自覺是一隻丑小鴨。之所以決裂,是數年後再相處時的事了。

黃張這對母女,都是奇女子,都個性十足,都異常勇敢,也都很毛刺。但兩人的性情差異又是如此明顯:一個極為自我,不懂如何為人母;一個極度敏感,只言片語都要思量反芻,朝夕共處時紛爭隨起幾乎是必然的。

2009年2月,張愛玲晚年自傳體小說《小團團》「被出版」,裡面藏有大量驚世駭俗的隱私,尤其是母女間關系的生猛敘述,參照《對照記》一讀,能讓讀者明白很多疑團。有人說《小團團》只是小說不足為據,此說實「於理則有於情則無」。因為大家都明白,《小團圓》是應夏志清「寫自傳」的提議而就的,除了文體軀殼是小說式的,內容卻幾乎完全寫實。

《小團圓》不僅所有人事若合符節,連極小細節都一一對應、字字落實。比如說有個伯父家的二哥哥的少奶奶聽力有問題,確鑿可據;比如寫及祖母有首詩,也是原封原樣的;比如,我們所不解的,張愛玲過去對親弟張子靜是很愛護的,為何以在成人後如此冷漠,看了《小團圓》才明白,原來張子靜曾對外寫信羞辱姐姐「有玷門第」,她從此心存芥蒂,大概也絕望於這個家族無一人可靠吧!

從《小團圓》及張愛玲其它文字可知,張愛玲母女的 情感 糾葛,主要集中在黃逸梵第二次旅歐歸來(時張愛玲16歲)、與港大讀書期間。張愛玲的不滿,主要有三:第一,尋尋覓覓得不到關愛。黃逸梵一心要將閨女培養成為「名媛」,學琴、做飯、學畫、禮節,可張愛玲在這些方面一無所能,黃逸梵失望至極一度想把她嫁掉,說過「我可以嫁掉你,你還是處女」這樣的刻薄話;

第二,黃逸梵出言無忌動輒斥罵,「差不多天天罵」,給張愛玲帶去很多傷害。諸如「你這是幹甚麼?豬!」、「你這樣子還想出去在 社會 上做人」等等羞辱話,隨時脫口而出。而張愛玲那時還在上學,在經濟上需仰仗母親,不得已逆來順受隱忍,「繼續微笑裝聽不見」。她後來回憶,曾痛苦到就想躍樓而下,「讓地面重重地摔她一個嘴巴子」。

第三點,也是最終讓母女決裂的導火索,還是在錢財上,引張的話就是「一點一點毀了我的愛」。黃逸梵長期無職無業,又周遊世界,出入名流場,到處交外國男朋友,出手闊綽全賴娘家那箱古董及一些股份,對女兒的拖累是有計較的——黃那時有個外國男朋友,本計劃一起去國外生活,就因女兒才被迫留在國內。她時常念叨女兒的到來,讓她費了很多錢,也讓張愛玲心理上倍感「磨難」。

張愛玲至死都無法忘懷的是,她為了省錢蜷縮於校宿舍,暑假也沒路費回家,其母卻住香港最貴的淺水灣飯店;她在港大讀書期間,窘迫到連根自來水筆都沒有,好不容易得到800元獎學金,滿心歡喜拿給母親看,卻被母親偷走,一個晚上全輸光了。「800元事件」,也成了母女決裂的導火索。

到了後來,她在上海寫作成名,經濟日漸寬裕,屢屢提及要還母親的養育錢,不欠這份恩情。胡蘭成聽說後,給了她一筆錢(後來胡逃難,張愛玲給了一大筆錢,也可視為「還錢」,是錢情兩訖)她馬上做成兩根金條擲還母親。據說,黃逸梵接到金條時,淚流滿面至為哀戚,說「就算我不過是個待你好過的人,你也不必對我這樣!」

此後餘生,她們再也沒見過面。也許正是這個時候,她對親情是徹底絕望的了。在尋親的路上,她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落,至此完全關上了自己的心門。

這對母女之間,可謂在相互折磨。張愛玲認定其母不喜歡她,但她可能不知道的是,黃逸梵最記掛的人始終是她這個女兒。

黃逸梵作為母親,確實是很自私,也是不合格的。她和小姑子一樣,對張家所有男性家屬都深惡痛絕,連帶著連親兒張子靜,都漠視到完全不存在似的。1948年她徹底離開大陸,走前也不懶得與兒子道個別,只揀了幾顆碎寶石差張愛玲轉交,從此一去不復返,真夠絕的。但她對張愛玲,其實有很多心血傾注、許多寄望,只是深埋心中不懂表達,言行方式又不當,最後鬧得黃泉不復見,實非本願。

她一直希望按照西方「全人」的理念去教育女兒,可又脾氣暴躁,動輒發脾氣;對本是判給丈夫的女兒(讓兒子回去),並不拒絕,花費很多錢財讓她進貴族學校,請英國家教上門輔導,並一直為她將來的留學做著長遠規劃;她很著急地要給自己找個歸宿,好留點遺產供給張愛玲;甚至,張愛玲生病期間,黃逸梵似為了給她請醫看病,情願與醫生發生關系。

為了照顧張愛玲,她也與真愛失之交臂,隨著那位英國男友死於1941年的炮火,她實際也失去了全部憧憬;她望女成鳳挑剔苛刻,最不希望女兒步她後塵沒有穩定經濟來源,總以理性眼光考量在女兒身上的「投資」是否值得,而這一切無不深深刺痛敏感又叛逆的青年張愛玲。而這些事情,張愛玲作為局中人,未必有我們看得清。這也是悲劇的來源。

黃逸梵的晚年狀態,與她女兒一樣,外界所知甚少。但是通過她身邊二三友人的回憶,以及司馬新等學者的挖掘,也是大體能拼接出來概況的。

老去的黃逸梵,深陷於窮、病、孤苦之中。現年90高齡的海外名學者王賡武教授,由於父母與黃逸梵是密友,1950年代在倫敦期間,曾與黃逸梵有過接觸,也深知她處境。在他印象中,黃是一位「瘦瘦小小,不怎麼高大」的老太太,日子過得很窮很苦,連一瓶麻油都需要友人資助。

確實,此時的黃逸梵,在倫敦無親無故,娘家帶出的那箱古董早已變賣差不多了,面臨山窮水盡地步。但是,60多歲的她,仍自食其力,也「必須自力更生,手一停,房租、三餐就沒著落了」。她主要在一小工廠做勞工,「打工維生,不但不覺卑微,還有一腔義無反顧的熱血」,只是「做工多是一點不對立刻就不做,另換一家」,個性依然。她每周掙七英鎊,可扣除房租與伙食,所剩無幾。這位中國名門之後,「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的母親,晚年最大的夢想是開一家咖啡館。但她衣食不繼,哪有這資金呢?

黃逸梵最落魄的時候,也沒有找女兒求助過——盡管那時的張愛玲,也是自身難保,為了點微薄稿費每夜趕稿「眼睛痛到流血」。直到1957年,黃逸梵病重,自知大限將至,終於寫信給張愛玲,渴求見最後一面。但張愛玲不知是沒錢買機票,還是不願面對,仍然拒絕了,只給寄了100美元。一個月後,黃逸梵在獨孤中凄涼告別人世。

貧窮至極的黃逸梵,去世前還是給女兒留下了一個箱子,裡面疊放著一張女兒幼時照片,以及一些古董。黃逸梵不捨得用掉,用盡全力最後保全了這些「遺產」,作為一絲彌補。司馬新《張愛玲與賴雅》這本書說過,面對這份「不啻天下掉下來的餡餅」,賴雅高興地戲稱為「寶藏」,對於手頭拮據這對夫婦而言,無疑大解燃眉之急。黃逸梵到底留下了多少東西外人無從知曉,只清楚直到1967年賴雅去世,「寶藏」才被發掘變賣差不多了。

當聽聞母親的噩耗時,當親手接過這個箱子時,張愛玲到底是何心情,我們也一無所知。我們所能知道的是,她們母女彼此都很渴望和解,卻始終沒有邁出那一步。我們還知道的是,張愛玲1944年出版第一本小說集《傳奇》時,曾特意將封面做成了藍色。只因為,她曉得並深深記住,母親喜歡孔雀藍。

2020.11.2.晚於湖畔

㈤ 張愛玲生母黃逸梵:貴族出身,環游世界,晚年卻孤苦淪為工廠女工

"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那個嚷嚷著"出名要趁早"的才女張愛玲,在文壇上呼風喚雨,在生活中卻滿目蒼夷。讀者驚嘆於她在文學上面地特立獨行、風格迥異,在茶餘飯後卻也難免提起她的八卦緋聞。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大概就是她和胡蘭成的愛恨糾葛以及與賴雅的忘年之戀。

每一段感情,張愛玲都如同飛蛾撲火,傾盡所有的去經營,她的不計較回報,歸根結底來自於童年缺失的關愛。

都說女子在感情中強勢,多半源於父愛沒能到位,張愛玲與其父親的關系確實劍拔弩張,可她和母親的關系也不見的樂觀,甚至可以說是水深火熱。


她的生母黃逸梵,從一代貴族小姐,晚年淪為工廠女工,生活拮據又清寒,在凄涼臨終之前想要和張愛玲見上一面,卻被女兒無情拒絕!

黃逸梵是做了怎樣十惡不赦的事情才能如此不遭女兒待見呢?

我想,並不是黃逸梵有多麼的惡,而是黃逸梵與張愛玲想像中的母親截然不同, 現實和遠景的巨大沖擊力,使得張愛玲對生母因愛生恨!

黃逸梵,她的名字常常伴著張愛玲或者兒子張子靜的名字出現,是一個背後的配角,默默無名的撫養者,但其實, 黃逸梵的生活,遠比一個母親的身份更加有趣和豐富。

她被譽為是"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經典語句的開山鼻祖,是裹著三寸金蓮也要去瑞士阿爾卑斯滑雪的新潮女性,也是實打實的名門閨秀、將家子女。


1896年,黃塌鍵逸梵出生,她的祖父黃翼升曾是李鴻章的副手,功封男爵爵位,父親黃宗炎則是一代鹽商,家底深厚。

她雖然是姨太太所生,但卻是黃家的嫡女,只有一個同母同胞的弟弟共同繼承財產,所以黃逸梵的生活那是要風有風,要雨得雨。

黃家是傳統的官宦世家,可黃逸梵卻是深受五四新潮得新派女性,清末民初的時候,民主自由得氣氛渲染開化,黃逸梵力求洞拍時髦,不甘於做深閨宅院的舊 社會 婦女。


她熱愛學習,追求各種新世界的東西,比如她會專門請師傅學油畫、會說一口流利正宗的洋文,可以踩著高跟鞋塗著紅蔻丹逛百貨商店,也能和徐悲鴻、蔣碧薇等人搓麻將……

黃逸梵有著令人羨慕的家室與交際圈,也有著令人仰慕的性格與風姿。

黃家的祖上雜合了些南洋血統,黃逸梵的長相就頗具外國人的特徵,五官深邃、體態輕盈、渾身散發著羅曼蒂克的氣質。

並且黃逸梵本身也熱衷打扮,時常都是旗袍加身,梳著最流行的愛司頭,紅唇卷發團顫巧,舉手投足風情萬種,這樣的女子誰能不多看幾眼?

正因為黃逸梵的妖艷嫵媚,她也深知自己的魅力所在,所以當她與格格不入的張志沂的婚姻註定慘淡收場。


1918年,黃逸梵二十二歲,由大夫人說親,她就要嫁給李鴻章的外孫張志沂,這門婚事既是門當戶對的天作之合,也是親上加親的強強聯合。

但其實,天生浪漫又特別的黃逸梵,從心裡是一百個瞧不起張志沂的。

雖說張志沂也是豪門出身、頂著貴族名號,可黃逸梵嫁過去那一年,張家早就在窮途末路的邊緣試探,拿得出手的恐怕就是祖上留著的漆木傢具以及典藏的四書五經。

倒是黃逸梵,擁有娘家贈予的豐厚嫁妝,讓她吃喝不愁,繼續享受奢侈生活。


別看張家整日坐吃山空,張志沂本人絲毫沒有意識到家族沒落的危機,仍舊秉著自己浮華公子哥的架子,不是喝花酒就是吸大煙。

這樣的丈夫,不可能是黃逸梵所期待的樣子。

而真正令黃逸梵心灰意冷,對這段婚姻大失所望的還屬張志沂屢教不改,出手闊綽養姨太太、不知悔改的抽鴉片!

於是1924年,黃逸梵找到一個理由,她要以監護人的身份配小姑子張茂淵出國留洋遠走高飛了。當年,她的女兒張愛玲四歲,兒子張子靜三歲。

可能有人要問,既然選擇擺脫家庭、遠走高飛,為何不帶走自己的孩子?


當時,黃家的大夫人去世,黃逸梵和弟弟黃定柱瓜分了祖上的遺產,黃定柱拿走了房產地產,黃逸梵則分了兩箱古董珠寶。

拿著這樣一筆巨大財富的她,一心想要滿世界的遊玩,滿足自己年輕時候的夢想,帶著兩個孩子豈不是拖累?

更何況,黃逸梵對張志沂的厭惡早就根深蒂固,連帶著她對自己的兩個孩子也多了些漠然的情緒,尤其是長相像極了父親的張子靜。

所以,當年二十八歲的黃逸梵揮一揮手就瀟灑地走了。

在漂亮新潮的母親與頑固不化的父親之間,張愛玲更偏向哪一方不言而喻。曾經張愛玲還多次回憶起和黃逸梵少有的溫馨畫面。

黃逸梵在彈琴唱歌,她和弟弟則在母親的狼皮被褥上肆意打滾,母親那些富麗漂亮的珠寶首飾也一度讓張愛玲羨慕不已。

黃逸梵走後,張志沂娶了繼母孫用蕃,這是張愛玲噩夢的開始,也是她性情大變的分水嶺。


孫用蕃初嫁進張家就給了張愛玲一個"下馬威",把自己的一箱子舊衣服送給張愛玲當作見面禮!

這樣的禮物張愛玲可是無福消受,自小她就是張家的長女,不說吃穿用度奢靡,那也不至於穿別人的舊衣裳! 孫用蕃此舉,張愛玲不免多想她是調侃和看不起自己。

並且,孫用蕃成了這個家的當家主母之後管控欲十分強烈,勒令下人把黃逸梵所有物件扔出去,要清空黃逸梵曾留下的任何一點痕跡。

孫用蕃的強勢讓剛剛遠離母親的張愛玲十分被動,她這是絕了自己思戀母親的後路啊!


在這些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摩擦之中,張愛玲對繼母孫用蕃的看法越來越極端,還嫌惡地稱其為"惡繼母",往後張愛玲的作品中也能看出她的態度。

尤其是兩年之後,黃逸梵的突然回國,使得孫用蕃感覺地位受到威脅,怒氣無處發泄,竟然狠狠的給了張愛玲一巴掌。

這一掌打在張愛玲臉上火辣辣地疼,打碎了她對孫用蕃僅有的情誼,也打碎了她對張家的所有幻想。


黃逸梵此行回來是想通了一件事,把張愛玲丟在這樣壓抑的一個家裡遲早會毀了,她不希望張愛玲成為下一個自己。

於是黃逸梵來到張家與張志沂談判,要求讓張愛玲接受新式教育,老套的私塾先生根本不頂用了。

可張志沂死活不同意,一方面他也十分看重張愛玲在文學方面的天賦,另一方面是他不想花重金送張愛玲去女子學校念書。

最終黃逸梵做出妥協,由她出錢供張愛玲念書,但她的生活條件也不容樂觀,所以兒子張子靜仍全權讓張志沂管教。

此時的黃逸梵,那兩箱古董珠寶肯定是沒有完全揮霍一空的,但她就是不願意供給張家傳宗接代的兒子!

要說黃逸梵的突然回歸,張愛玲的心中肯定是歡喜極了的,這意味著不久之後她便能逃離繼母織就的痛苦牢籠。


但實際上,黃逸梵從法國回來後,生活水平大不如前,以往能夠大手大腳不計較支出,如今卻是要計算著存款過日子,張愛玲的學費無疑是個負擔。

她一邊逼迫自己承擔起一個母親的責任,要將張愛玲培養成才,一邊卻又嫌棄張愛玲拖累自己,是個不小的麻煩。

這樣兩相矛盾的看法,使得黃逸梵對張愛玲忽冷忽熱,令張愛玲沒有十足的安全感。

她的弟弟張子靜曾經也想讓母親黃逸梵資助自己學習,可黃逸梵十分冷漠絕情,想也沒想便回絕了,她說: 我只能負擔一個人的教育,現在這個名額被你姐姐占據了,你走吧!

母親的回絕令張子靜傷心不已,也絕望死心,不管是在張家還是在母親這里,他張子靜似乎都是個可有可無的人,得不到多餘的關愛。

他沒有姐姐的才華橫溢,也沒有姐姐的特立獨行,反倒遺傳了張志沂的懦弱和悲觀,也難怪黃逸梵離世時沒有給他留一絲一毫的遺產。

張子靜羨慕著姐姐張愛玲的好運,卻不知道張愛玲面臨的是雙重摺磨。


黃逸梵個性要強,曾經的她是讓各家大小姐都羞愧的存在,如今在教育自己的女兒時,也力求讓張愛玲成為最出眾的那一個。

張愛玲著名的人生標簽:出名要趁早,恐怕也是受母親黃逸梵的啟發。

人無完人,在文學上面拔得頭籌的張愛玲在生活上卻沒有任何優勢,她也因此多遭母親黃逸梵的嫌棄和鄙夷,留下不小的心靈創傷。

曾經黃逸梵約上自己的三五好友來家中喝茶,張愛玲眼尖地發現桌子的凳子少了一個,於是主動地去搬來一張。

然而當時的張愛玲力氣不大,家中的凳子又都是實木的,十分沉重,張愛玲一個不慎,就把黃逸梵十分喜愛的那張地毯給劃破了。

黃逸梵是個有脾氣的收藏家,對自己心愛的那些玩意十分寶貝,就連女兒張愛玲弄壞了地毯也不是姑息,當著朋友的面就大罵了張愛玲是"豬"。


張愛玲正值青春期,哪裡受得了這樣的委屈,尤其是這樣的話還是從自己打心底里依賴的母親口中說出。張愛玲大哭地跑出家門,很長一段時間才整理好自己的情緒。

還有一次張愛玲感染了風寒,高燒不止,看病吃葯幾輪之後也不見好,黃逸梵要日夜守著張愛玲,又要耗費不小的一筆醫療費,日子久了,黃逸梵也是煩躁不堪。

一日,黃逸梵竟然對著床上病弱的張愛玲說到: 我寧願你死掉,也不願意你這樣日日不見好,拖累我的生活。

這句話也不知道是黃逸梵的氣話還是她的真心話,可不管怎樣,這已經傷到了張愛玲的心,她對自己和藹可親的母親的看法也在逐漸改變。


十八歲那年,張愛玲與張家的矛盾突發,她頂撞了繼母孫用蕃,父親張志沂卻不聽解釋的偏袒孫用蕃,不問青紅皂白就掌摑了張愛玲並罰她禁閉思過。

張愛玲從此和張家斷絕來往,搬來和母親黃逸梵同住。

對於母親的敏感和多疑,張愛玲已經掌握了個大概,她明白黃逸梵的矛盾心理,也明白黃逸梵對自己的栽培心意。

所以在學業上面,張愛玲用功讀書、力爭第一,以求母親寬慰。後來她能夠成為屈指可數的文壇女作家,黃逸梵的鞭策功不可沒。


從知道黃逸梵覺得自己是一種拖累之後,張愛玲和黃逸梵之間就有了不可忽視的芥蒂,張愛玲也開始若有若無的疏遠黃逸梵。

在香港大學讀書期間,張愛玲寧願自己徒步走過大半個城區,也不願意開口向母親要錢,她的生活費也多是來自自己的稿費或者獎學金。

可就算如此,也沒有完全打消黃逸梵給張愛玲帶去的心靈撞擊。


大學的時候,張愛玲得到一筆800元的獎學金,她知道那時候的黃逸梵生活不算寬裕,於是將這筆錢拿給母親分擔生活。

可沒有想到,黃逸梵根本不相信這是張愛玲的獎學金,甚至多疑地闖進張愛玲的浴室,檢查這筆錢是否"來路不明"。

這樣的做法和骯臟的猜測讓張愛玲徹底對母親失望,而這筆剛剛拿出手的800元錢也很快被黃逸梵在賭桌上揮霍一空。

畢業以後,張愛玲和黃逸梵的交際逐漸減少,兩人見面的次數也不多。但張愛玲的心中一直對黃逸梵的嫌棄耿耿於懷,她一門心思想要湊錢還清母親對自己的所有花銷。


當年她的作品不溫不火,恰時候胡蘭成出現在她的生命中,給予了張愛玲前所未有的關懷和寵愛。

對於和胡蘭成的這段感情,可以用張愛玲的一句話來形容 :愛一個人可以卑微到塵埃里,然後開出花來。

正是因為張愛玲對那份關愛的缺失,使得張愛玲在與胡蘭成的感情相處中始終位於弱勢的一方,多次原諒胡蘭成的出軌,心灰意冷後才決定放棄。

但胡蘭成也給張愛玲提供了一個生命的轉機,在張愛玲沒錢償還母親的時候,胡蘭成恰時給了她一筆不菲的財產,張愛玲當即把這筆錢打成兩根金條。

約見黃逸梵來餐廳敘舊,隨即把金條給了黃逸梵,意味著從此兩個人不再相欠。

後來張愛玲大火,和胡蘭成分手之際給了胡蘭成昂貴的分手費,大約也是在感恩當年胡蘭成對窘迫的自己出手相助吧!


餐廳一別之後,張愛玲和黃逸梵居然再也沒有相見。

黃逸梵去了國外尋找自己的生活,足跡踏遍大半個世界,但也因為長年的漂泊讓黃逸梵倍感孤獨。

她隨身攜帶的行囊,也就是當年僅剩的一點珠寶首飾,以及一張張愛玲的照片,以供解相思之苦。

黃逸梵是個有本領的女性,卻不懂得如何用這些本領換取酬勞,這方面她或許和前夫張志沂還有一些相似之處。


她原本想要靠變賣古董投資,讓自己東山再起,但幾次做生意都以失敗告終,無奈放棄了自己的想法,只靠這些家產生活。

晚年時期,黃逸梵一個人在倫敦定居,她不是沒有找過新的男友,但因為年輕的時候忙於照顧張愛玲,和異國的情人不得已分開,從此便再也沒有尋得稱心如意的另一半。

在倫敦,六十歲的黃逸梵已經山窮水盡,還有幾件沒有變賣的古董,她希望能留做遺產給張愛玲。

她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也沒有體面高薪的工作,只能在一家小工廠裡面自力更生。

幸虧黃逸梵是個想得開闊的女子,她曾經說: 打工維生,不但不覺得卑微,還有一腔義無反顧的熱血。

她骨子裡的浪漫氣質,讓她晚年唯一的理想就是能在倫敦開一家咖啡廳,享受人來人往的熱鬧。

可惜,黃逸梵並沒有那個資金來支持自己實現夢想。她和女兒張愛玲多年沒有見面聯系,得知張愛玲的消息都得依靠小姑子張茂淵的渠道。


1957年,張愛玲陷入財產危機,她的稿費不多,還需要沒日沒夜的通宵寫稿應對出版社,"眼睛痛到出血"是她的真實寫照。

也是在那一年,黃逸梵病重,大限將至。在臨終之前,見一面張愛玲是她唯一的遺願。黃逸梵寫信寄給張愛玲,希望張愛玲能來倫敦一敘。

但張愛玲一口回絕了。

後來外界紛紛猜測,張愛玲不願意見黃逸梵無非兩個原因,第一是沒錢購買飛往倫敦的機票,第二是打心底里沒有原諒黃逸梵。

總而言之,黃逸梵的最後一面張愛玲沒有見上,黃逸梵最終在異國他鄉孤苦伶仃的去世了,享年六十一歲。


但後來張愛玲又對於當年的選擇十分後悔,人到晚年的她明白了當初黃逸梵的不容易,也明白了被現實打擊得千瘡百孔的黃逸梵有自己的苦衷。

回想她自己這一輩子又何嘗不是黃逸梵的翻版呢?沒有足夠的母愛與父愛,沒有溫馨的家庭,明明一身才華嚮往美好卻最終被感情欺騙,滿目蒼夷!

曾經的張愛玲對黃逸梵抱著最大的幻想,渴望黃逸梵能回來彌補自己缺失的關愛,可黃逸梵給她帶來的除了改變命運的機會,還有最現實的人情冷暖。


張愛玲晚年,意識開始糊塗起來,最常聽她嘴裡念叨的就是一句話: 我最對不起的就是我的媽媽,等我死了,就去跟她謝罪。

不管是因愛生恨,還是積怨已久,張愛玲和黃逸梵這對母子都是 歷史 上少見的。明明都是出類拔萃的才女,卻各有各的悲催與不幸。

㈥ 為何說張愛玲母親的人生比張愛玲更加傳奇

提到張愛玲,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大家經常討論的話題除了她的才華之外,還有就是她的家庭。張愛玲出自名門,她的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而且還娶了李鴻章的長女李菊藕。

而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也是一位傳奇女子,她敢愛敢恨,為了愛情可以不顧一切,張愛玲和她在這點上有著相似之處。

說到張愛玲的親人,很多人都只知道她的祖父張佩綸和父親張廷重,但我們往往忽略掉了她的生母黃素瓊,世人對她的了解也是比較少的。


對於黃素瓊來說,從第一次跟隨小姑子出國留學,她就已經逐漸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兒女,她這一去,開始了她一生的在外漂泊。

當然,她也是一個新派女性,她獨立堅強,對自己的生活有著自己的思考和要求,在經濟上也有著自己的獨立地位。但她的婚姻卻很失敗,也給女兒造就了無法磨滅的傷害和一輩子揮之不去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張愛玲的母親晚年在英國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援助伊朗怎麼樣了 瀏覽:730
5年越南探親簽證申請怎麼辦 瀏覽:732
胡志明執政越南為什麼不用漢字 瀏覽:876
義大利是什麼鞋碼 瀏覽:864
45萬印尼盾多少人民幣 瀏覽:892
印尼的木雕有什麼說法 瀏覽:697
印尼人怎麼過春節 瀏覽:868
越南工作證在哪裡辦 瀏覽:771
印度為什麼會腹瀉 瀏覽:460
義大利語窗戶怎麼說 瀏覽:903
義大利必去的景點有哪些 瀏覽:29
英國和德國葯品和保健品怎麼樣 瀏覽:300
浙江英國留學怎麼申請 瀏覽:20
英國消費水平多少錢 瀏覽:76
什麼是印度棉牛仔面料 瀏覽:298
怎麼鑒賞中國畫 瀏覽:479
印尼vivo在哪裡製造 瀏覽:452
孟晚舟賣什麼給伊朗 瀏覽:312
戰後越南如何 瀏覽:253
中國為什麼那麼多貪官 瀏覽: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