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二次英阿戰爭:英軍為何能輕易征服阿富汗,使其淪為英國附庸國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1878—1880年,英國為了對抗俄羅斯,維護英屬印度安全發動了第二次英阿戰爭。最終英軍獲勝,成功控制阿富汗。那麼阿富汗是如何淪為英國附庸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 戰前局勢
1878年6月—7月,英國、法國、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等五國為了阻止俄羅斯對巴爾干半島的擴張與維持當地的勢力均衡,於是邀請奧斯曼帝國、俄國、希臘王國、塞爾維亞公國、羅馬尼亞聯合公國、黑山公國等國代表在柏林召開會議。最後在俾斯麥的調解下,柏林會議成功遏制了俄羅斯對巴爾干半島的野心,維護了英國、奧匈帝國、俄國在當地的勢力均衡。
俄國見自己在東歐的擴張受阻,立即把侵略的目光轉向亞洲中部地區。不久俄國使團前往阿富汗喀布爾,拜訪阿富汗埃米爾 謝爾.阿里汗 ,這立即引起了英國的高度警覺。英屬印度總督 羅伯特·布爾沃·利頓 為了防止阿富汗落入俄國手中,立即向謝爾.阿里汗表示,希望派遣一個英國前往喀布爾訪問。
謝爾.阿里汗為了維護阿富汗的獨立地位,免受英俄兩國的侵略,於是一直在英俄沖突中保持中立。他本來就對俄國使團的不請自來感到擔憂與不滿,現在英國使團也不請自來,使他的擔憂加劇,於是拒絕了英國的請求。但英國執意派出 內維爾·鮑爾斯·張伯倫 為首的使團前往阿富汗,結果遭謝爾.阿里汗遣返,未能到達喀布爾。
二, 英軍入侵
羅伯特·布爾沃·利頓對謝爾.阿里汗的行為十分不滿,決定對阿富汗發動入侵戰爭。11月,英軍分三路入侵阿富汗。21日,英國陸軍中尉 塞繆爾·詹姆斯·布朗 率軍抵達開伯爾山口 , 向當地的阿富汗守軍提出讓英軍入境的無理要求。阿富汗守將 吳拉姆·海德爾·汗 果斷拒絕了英軍的要求,結果英軍以此為借口,發動突襲。最後阿軍迅速潰退,使得英軍佔領了開伯爾山口。
12月2日,英軍在佩瓦科塔爾之戰取勝,打開了通向喀布爾的道路。此後阿富汗軍隊迅速潰退,英軍很快就逼近喀布爾。謝爾.阿里汗只得棄城出逃,向俄國求助。但俄國不僅拒絕幫助阿富汗,還要求謝爾.阿里汗向英軍無條件投降。1879年2月21日,謝爾.阿里汗在驚恐中去世,其子 穆罕默德·雅庫布·汗 繼任阿富汗埃米爾。
穆罕默德·雅庫布·汗即位後立即向英國妥協,展開停戰談判。5月26日,英阿簽訂《甘達馬克條約》,阿富汗將大片領土割讓給英國,阿富汗外交事務由英國負責。自此阿富汗淪為英國的附庸國,英國使節得以常駐喀布爾,英軍也撤出阿富汗。阿富汗民眾對此十分不滿,於是十分仇視英國。
三, 雙方再戰
9月3日,阿富汗軍隊因為欠薪及對英國殖民者的仇恨,圍攻英國駐喀布爾使館,殺死使節 路易斯·卡瓦尼亞里 及其下屬。英國對此十分震驚,決定再次入侵阿富汗。10月6日, 弗雷德里克·羅伯茨 率領英軍在查拉西阿布大敗阿軍,再次攻佔喀布爾。英國認為穆罕默德·雅庫布·汗參與了對使館的圍攻,於是將其廢黜,立 阿布杜爾·拉赫曼汗 為阿富汗埃米爾。
穆罕默德·揚·汗·瓦爾達克因為阿布杜爾·拉赫曼汗為英國所立傀儡,因此拒絕承認他為埃米爾,而擁立 穆薩·揚 為埃米爾。12月,穆薩·揚率軍圍攻喀布爾城外的謝爾普爾英軍營地。阿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武器落後,戰鬥力低下,因此遭英軍擊退,穆薩·揚勢力也因此瓦解。此後阿富汗反抗軍又與英軍爆發多次戰斗,但均被英軍擊退。
四, 戰爭結束
1880年7月27日,自立為阿富汗埃米爾的 加齊·穆罕默德·阿尤布·汗 在邁萬德之戰大敗英軍,但自身也損失慘重。英軍向坎大哈撤退,加齊·穆罕默德·阿尤布·汗因此乘勝追擊,直逼坎大哈。弗雷德里克·羅伯茨率軍增援坎大哈,最終擊敗反抗軍,贏得了第二次英阿戰爭的勝利。《甘達馬克條約》再次得到阿富汗認可,英軍也在不久之後撤出阿富汗。
總的來說第二次英阿戰爭中阿富汗沒有常備軍隊,依靠部落兵源對抗英軍。但部落兵武器落後,戰鬥力低下,遇到英軍一觸即潰,導致英軍迅速佔領阿富汗,把其變為英國的附庸國。
『貳』 當年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國三次侵略弱小落後的阿富汗,為何均被擊潰
大英帝國當年曾經雄霸天下,最後卻沒能拿下阿富汗,主要原因有三點——不正義的戰爭。
阿富汗的頑強抵抗
應該這樣說,當年英國侵佔阿富汗的戰爭持續的時間非常長,戰線過長,英國的經濟補給就會跟不上,而且經濟不濟跟不上機會給阿富汗翻身的機會,因此阿富汗政府也利用了這次機會,頑強的抵抗英國,甚至將英國打出了歐洲,因此此次戰爭英國不勝而歸!
『叄』 英阿戰爭後的阿富汗屬於英國的殖民地嗎
不屬於。
英國在和俄國爭奪中亞控制權的時候發動了三次侵略阿富汗戰爭,都以失敗告終,未能徹底吞並阿富汗。但英國在征服阿富汗未遂後,用武力迫使阿富汗成為了英俄之間的緩沖國,直到1919年前後阿富汗才擺脫了英國人的控制。
英國對殖民地的統治方式與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德意志帝國、義大利和比利時等殖民國家不同。法、西、葡、荷、德等國採取直接統治的方式,盡力將殖民地在政治和經濟上與宗主國結為一體,大力灌輸宗主國的文化與生活方式,以便同化盡可能多的非洲人,或者至少也要使被統治民族對統治民族緊密產生密切的認同感。
當地的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幾乎得不到保存,當地語言在教育系統中很少應用。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殖民地國家的受教育階層(通常是當地的上等富有階層)感到自己的命運與宗主國休戚相關,並擯棄土著生活方式。這種做法導致殖民地人民出現分化,獨立後往往不能保持政治上的穩定。
『肆』 為什麼英國攻打清政府時如此輕松卻被阿富汗揍得頭破血流呢
英國打開中國的大門靠的是大炮和鴉片,而被阿富汗軍隊趕出來則是因為阿富汗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英國是第一個打開中國大門的國家,他們用鴉片腐蝕了眾多的中國士兵和群眾,然後通過先進的武器轟開了清朝數百年閉關鎖國的大門,把鴉片輸送到中國境內。一方面他們通過鴉片來賺取巨額利益,另一方面也是毒害了很多的中國人,使他們難以抵抗。
不過阿富汗很幸運,他們遇到了一個轉機。俄國的十月革命影響了很多的國家,包括印度和阿富汗,而當時的阿富汗正在積蓄力量准備反抗。恰巧這個時候的印度正在掀起反對英國殖民者的斗爭,而英國軍隊也是為了鎮壓阿富汗和印度,付出了不少的心血。阿富汗抓住這個機會,士兵們和當地的民眾緊密配合,切斷了英軍的交通線,阻止了英軍前進。這時的中國顧此失彼,形勢特別狼狽。
最後英國接受了阿富汗提出的停戰協議,雙方簽訂了協議,規定英國承認阿富汗完全獨立,並且雙方建立了外交關系,阿富汗正式成為獨立國家。
『伍』 之前英國和阿富汗有什麼關系
綜觀一戰前英國與阿富汗的關系,侵略與反抗成為兩國關系的主線。英國為滿足本國利益,實現對中亞地區的控制,以阿富汗為目標,採取軍事手段,企圖控制阿富汗,使其成為英國控制中亞地區的戰略基地。在這一過程中,英國經歷了滲透、「前進」、退卻三個階段,但從未完全控制阿富汗。阿富汗在英國侵略之時,雖然統治者在抵抗過程中放棄了本國利益,成為英國的傀儡,但阿富汗人民卻沒有放棄抵抗,沒有在淪陷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