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人的科技發明
1687年,英國艾薩克·牛頓發現並初版了物理學三大定律;
1776年,英國詹姆斯·瓦特發明了第一台具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
1928年,英國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了青黴素,改變了人類的醫療格局;
1935年,英國羅伯特·沃特森·瓦特發明第一台實用雷達,改變了二戰走勢;
1943年,英國劍橋大學的艾倫·圖靈為了破解納粹德國的軍用通訊密碼,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是戰勝納粹德國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1950年,艾倫·圖靈在曼徹斯特大學任教期間,發表了人類第一篇人工智慧論文,為人工智慧提出了開創性構思,人工智慧從此進入實踐性研究階段;
1953年,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在劍橋大學發現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三維分子結構;
1966年,英籍、華裔學者高錕發表了相關論文,證明了光纖的可行性;
1977年,英國生物學家羅伯特·愛德華和醫生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
1997年,英國伊恩·威爾默特在愛丁堡大學創造了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生物:克隆羊多利;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成功分離出石墨烯,這將極大的改變半導體,超導體,蓄電池,行業的科技水平;
以上所有的科學成就,對於區區6300萬人口的一個北歐小國來說,是非常令人矚目的。
她擁有諸如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等世界著名的高等學府;她造就過像牛頓、達爾文、法拉第、卡文迪什、麥克斯韋、湯姆遜等諸多世界著名的科學家;R&D幾乎涵蓋了科學、工程與技術的所有領域與分支。
統計資料表明,英國以佔世界1%的人口從事著全球5.5%的科研活動;每年發表的科技文獻數量佔世界總數的8%,引用率佔世界的9.1%,這些數據均排名世界第二。
----------------XPH原創
② 第二次科技革命創制了什麼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發生於19世紀中葉,它以電機的發明為起點,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志,不僅推動了生產技術由一般的機械化到電氣化、自動化轉變,更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發電機的發明
1819 年由丹麥科學家歐爾斯德(Hans Christian Oersted)在教室里偶然發現放在電線下之指南針不再指南,而與電線成垂直方向。經此之後,他便發現了電與磁之間的關系。次年法國人安培(Andre Marrie Ampere) 根據歐爾斯德之報告,對磁場與電流間之關系作一整理與研究,並提出認為兩條電線平行置放時,電流流動之方向相同時會相排斥;而相反時會相吸。若將電線繞成線圈並行通電後,則如自然之磁石一樣。現在,『安培』的名字已家喻戶曉,成為電流強度單位之名稱。
1830年英國有一位學者名叫法拉第(Michael Farady) ,發現當一塊磁鐵放入電線圈中時,會使電流流入線圈;拿出磁鐵時,電流則反方向流動。為使所發生之電能連續流動,法拉第用一隻十二英寸的銅和禪盤裝在架子上,盤中央安置一曲柄,以手搖曲柄轉動銅盤,整個銅盤置於一馬蹄型磁鐵內。將電線一端接於銅盤軸上,另一端則以接觸器接出。當銅盤轉動時,電線會不斷切割磁力線,並產生連續性電流。
麥克斯韋完成了電磁波理論,讓人們認清了電磁波的本質
赫茲首次用試驗驗證了電磁波的存在
電力應用中汪棚念的重大發明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發展,使電力的廣泛應用由可能變為現實,而在電力的應用中又產生了一系列對人類社會生活具有重大影響的技術發明。
電報
1838年摩斯(Samuel Morse)發明電報接收機,利用電流交替地通電和切斷產生不同的信號,即點、劃和空白,他以這三種不同訊號的組合造出表達26個字母和數位的電碼,這就是以後全球通用的莫爾斯電碼。
電話
1876年美國青年貝爾發明了靠簧片振動傳聲的第一具電話,他利用聲音振動簧片,簧片附近的電磁鐵隨即把振動變成強弱變化的電流。電流經電線傳到受話器,再利用電磁鐵振動另一簧片,把電信號重新變成聲音,從此人類困困的聲音可藉由電線傳到遠方。
電燈
大發明家愛迪生在 1877 年開始對電產生之光進行研究,他發現電阻會發熱,發熱後會產生光,因而發明了電燈泡。
無線電通訊
1864年劍橋大學科學家馬克士威結合了電和磁的知識,在理論上證明了無線電波的存在。1894年義大利人馬可尼製作了第一架電波發射機。他的設計可以凌空發送一連串無線電波的信號。由於發送和接收設備之間不需用導線相連,這項技術就變成著名的無線電通訊。
礦石接收機
內燃機的發明
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除了電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之外,另一項有代表性的技術成就是內燃機的發明。內燃機是燃料在汽缸內直接燃燒,由燃燒時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推動活塞或轉子做功的動力機。廣泛應用於卡車、拖拉機、公共汽車、船舶及機車,成為運輸工具的主要動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