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國農業結構及變化
從輕視農業轉為重視農業,實現農業的現代化。 18世紀末,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在英國農業中占絕對統治地位,當時英國的農業在歐洲居領先地位。到19世紀初,英國仍然是一個農業比較發達,食品基本自給的國家。號稱「世界工廠」的英國,繼而改為實行「英國工業、其他國家農業」的國際分工。在輕視農業的政策的誘導下,農業逐步衰退,英國在食品供應方面嚴重依賴世界市場。19世紀70年代,國內生產的糧食能夠供應當時全國人口的79%,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生產的糧食只能養活36%的人口。1913年穀物播種面積比1870年減少25%;1931年穀物播種面積減為196.3萬公頃,比1918年下降41.7%、產量下降20.6%。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德國潛艇擊毀英國遠洋商船,糧食進口運輸受阻,使國內糧食供應發生困難。英國政府不得不實行食品配給制,轉而加強對農業的干預,採取重視農業的許多措施,如:獎勵墾荒、對開墾荒地的農戶發給獎金;擴大耕地面積;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農產品價格;各地區普遍建立農業生產管理委員會,對農業生產進行監督。戰後,英國花了近15年的時間,扭轉了農業衰退的局面,逐步實現了農業現代化。目前英國的農業勞動生產率、單位面積產量都有了很高的水平。1994年,每個農業勞動力可提供穀物38.4噸、肉類6428公斤、牛奶29364公斤、雞蛋1224公斤。 2002年,則提高到穀物44.5噸、肉類6539公斤、牛奶29372公斤、雞蛋1235公斤。
二、農業發展特點
1.農業結構以畜牧業為主導 從農業投入看,英國的種植業(包括大田作物和園藝)僅占農業總產出的39.9%,而畜牧業則佔59.8%。畜牧業明顯地超過種植業。再從產出分析可以看出,畜產品的產出幾乎全部是可供農業企業直接售出的「最終產品」;種植業則不然,英國的大田作物產出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牲畜飼料,如一部分小麥、大部分大麥和全部燕麥、飼用塊根、飼用豆類、栽培牧草等等,它們往往不是供農業企業出售的「最終產品」,而是作為對畜牧業的投入而在企業內部供轉化成畜產品的「中間產品」。從以上分析,不僅可以看出英國畜牧業在農業中的地位遠遠超出種植業,而且可以提出,英國一半左右的大田作物生產或超過三分之一的種植業是從屬於畜牧業,為畜牧業提供飼料的。英國的畜牧業包括養牛、養羊、養豬和養禽等生產部門。按產值排列,養牛業最大,其產值超過其他部門的總和,其次是養禽業、養豬業和養羊業。90年代以來,畜牧業結構變化的明顯趨勢是牛、羊、禽比例提高,豬的地位略有下降。
2.農場是農業生產基本經營單位 英國按其農場經營方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完全或基本依靠農場主及其家庭成員的勞動力從事生產的自營農場,有時被稱為「家庭農場」,這類農場數量多,一般屬於中、小農場;另一類是由農場主僱工經營的大農場。其中土地面積超過200公頃的特大農場,只佔農場總數的4%左右,但卻佔了農場土地面積的45.2%,在整個農場中居主導地位。應該指出,在世界發達國家中,尤其是在歐盟國家中,英國是農場平均規模最大、大農場比重最高的國家。這是使英國的農業勞動生產率顯著高於歐盟其他國家的因素之一。
3.現代化技術和資金密集型農業 英國是人口高度城市化的國家,農業勞動力數量少,發展農場主要依靠廣泛採用現代技術、現代科學和現代管理,著重提高勞動生產率,採取資金密集型的發展形式。英國的農業生產不同於美國,屬於人多地少的類型,因此,英國較為重視農業土地生產率和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小麥、大麥、燕麥和馬鈴薯的單產都有大幅度的增長。1992年,英國穀物平均單產達6940公斤/公頃,2002年達到7006公斤/公頃,高於同期歐洲和美國的單產水平。目前,英國農業機械化、化學化、良種化以及農業科技、教育、推廣服務等,均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以機械化為例,進入
90年代,英國每個農業勞動力的動力裝備(僅指拖拉機)已超過70馬力。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迅速。1944年,英國只有農用拖拉機17.34萬台,聯合收割機2500台。1993年,英國已擁有農用拖拉機50多萬台,聯合收割機4.7萬台,平均每個農業勞動力擁有1台拖拉機、0.5台聯合收割機。目前,英國種植蔬菜的農場和養豬養雞的農場都實現了機械化。英國的農業機械配套,農業機具齊全,從耕作到收獲、進倉,每個程序都有相應的機械。中耕機、播種機、割草機、捆草機、脫粒機等農業機械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英國目前使用的拖拉機,多數是大馬力和液壓傳動,並裝有電子監測和空調設備。甜菜和馬鈴薯收獲有單行分段作業和多行作業等多種機械,可以適應在多種條件下進行操作。
4.英國現代化農業另一個突出標志是高投入和高產出據官方統計,90年代初期英國農業投入金額已達65億英鎊,超過當年農業總產值。另外,農用廠房和機器、農用車輛、農業工程和農業建築的折舊費約為15億英鎊。農業投資和折舊費兩項合計約80億英鎊。但英國在勞動力方面的資金投入約為20.8億英鎊,僅為農業投資和折舊費總金額的27%。從上述可以清楚地看出,英國農業的高投入主要是資金投入,而不是勞動投入。這充分體現出資金密集型農業的特點。
5.英國農業的高產出主要表現在單位面積產量上和農業勞動生產率上 從整體看,英國農業勞動生產率僅次於美國,遙遙領先於其他主要發達國家,而每個農業勞動力生產的牛奶量,英國則超過美國居第一位。
6.實行農業區域化,專門化程度高 英國國土面積不大,但境內各地區間的自然條件卻有明顯差異。為充分發揮各地優勢,政府根據各地特點、配置農林牧生產,為此將全國劃分為四個農業區;土壤肥沃的東南部是以穀物生產為主的農業區;地勢較高,降雨充沛,土壤條件較差的英格蘭南部、威爾士大部和蘇格蘭北部為草原區,以畜牧業為主,兼營林業;英格蘭中部、北部和蘇格蘭南部平原,是穀物和畜牧業井重的農業區;北愛爾蘭則以養牛、豬和種植馬鈴薯為主、兼營林業。經濟因素對農業分布也有重要影響。英格蘭東、南部和中西部城鎮密集、企業多、交通發達,為鮮乳、水果、蔬菜等生產提供有利的市場和運輸條件。而蘇格蘭南部和北部高原、威爾士中部山地等,離經濟中心較遠,人口較少,至今有大面積土地留作粗放放牧場,養羊業仍居重要地位。
7.農產品自給率不高英國由於人口密度高,每人平均佔有農用地尤其是耕地面積少,更主要由於歷史上長期忽視農業,所以至今農產品自給率仍不高。目前英國還是世界上主要農產品進口國之一。2002年英國的食品,飼料和飲料進口貿易總值高達189億英鎊。
㈡ 英國農業以什麼為主
英國的主要氣候是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濕潤,適合牧草生長,主要以畜牧業為主。
㈢ 英國農業集中經營的特點
英國zd農業生產結構中,畜牧業佔大頭,其次是種植業。從產值看,畜牧業約佔2/3,種植業僅佔好衡哪1/5。畜牧業是英國農業中的重要產業,特點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集約經營。專業化和社會化成都高。英國的牧場面積接近全攔世回國總面積的一半,為畜牧業服友碼務的飼料種植面積又答佔了全國耕作面積的一半。英國的畜牧業以飼養牛、豬和家禽為主。
㈣ 近代英國農業、工業、服務業的特點
我也想知道,只想知道三次產業結構比啊,
農業
英國的農業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並且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
工業
英國擁有大量的煤、天然氣和石油儲備;英國的主要能源生產大約占總GDP的10%,在工業國家是算非常高的。盡管英國仍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的製造地,工業的重要性不斷下降。
服務業
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最大,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倫敦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
㈤ 英國農業現代化道路
產業化經營——英國農業現代化的基本特徵
| [<<] [>>]
--------------------------------------------------------------------------------
(一)英國農業概況
英國位於歐洲西部,由大西洋中的大不列顛群島組成,國土面積24.4 萬平方公里,是四川面積的一半,總人口為6000 萬人。其82 %的人口為城市人口,城市化程度居發達國家的前列。農業人口約105 萬,從事農業經濟活動的人口為51 萬,占經濟活動總人口的1.8 % ,這個比例在所有發達國家中是最低的。耕地面積為608萬公頃,占總面積的26.41 % ,人均耕地面積為0.1 公頃。永久性牧場1105萬公頃,適宜於發展畜牧業。2002年農業增加值為 71.2億英鎊,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8 %。在農業產業結構中,畜牧業佔大頭,約占總產值的2/3,種植業約佔1/5,園藝業約佔1/10。
(二)英國農業特徵
1、高度集約化,農業單產水平高
英國的農業生產不同於美國,人均耕地少,屬於人多地少的類型,因此,英國較為重視農業土地生產率和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經過多年來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集約化經營的發展,農作物(如小麥、大麥、燕麥和馬鈴薯等) 單產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長。近年來,英國穀物平均單產達到了6.5——7.0 噸/ 公頃,馬鈴薯40 噸/ 公頃,在歐美發達國家中居領先水平。一頭奶牛日產奶量可達40公升。
2、高度機械化,農業生產率高
進入90 年代,英國已擁有農用拖拉機50 多萬台,聯合收割機4.7 萬台,平均每個農業勞動力擁有1 台拖拉機、或0.5 台聯合收割機。目前,英國種植蔬菜的農場和養豬養雞的農場都實現了機械化。英國的農業機械配套,農業機具齊全,從耕作到收獲、進倉,每個程序都有相應的機械。中耕機、播種機、割草機、捆草機、脫粒機等農業機械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英國目前使用的拖拉機,多數是大馬力和液壓傳動,並裝有電子監測和空調設備(我們參觀了一個農場femncare,3000多畝耕地,6個工人,1個經理,1個技術人員,1個秘書,3個拖拉機司機,3台拖拉機,每台300多萬元人民幣)。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有效的提高了英國的農業生產率,目前,平均每個農業勞動力可提供穀物38.4噸,肉類6428公斤,牛奶29364公斤,雞蛋1224公斤。
3、畜牧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畜牧業占整個農業產值的2/3,是重要組成部分。英國有永久牧場2.5萬個,牧場面積接近全國總面積的一半(約1105萬公頃),大片耕地用來種植飼草、飼用甜菜和飼用蕪菁等。畜牧業以飼養牛、豬和家禽為主。在畜牧業結構中,牛、鮮奶、奶製品的產值占牲畜和畜產品全部產值的一半以上,牛奶年產量達140億升,每年3月要舉辦牛奶節。畜牧業現正向著高度集約化和牧工商一體化、工廠化方向發展,大型的畜禽加工廠不斷涌現。比如英國奶牛場主公司是全國三家最大的牛奶加工企業之一,也是一個奶業合作組織,架起了牛奶供應商與品種研究機構的橋梁,從源頭確保原料質量
㈥ 英國的農業非常發達對么
我覺得不對,英國主要是工業大國,如第一次工業革命就是先從英國興起的,而且英叢消粗國是地中海橋鍵氣滲鎮候,對農業也不是很有利啊。
㈦ 英國的農業地域類型
英國的農業地域類型是乳畜業。
英國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多雨,故當地最典型的農業地域類型是乳畜業。英國乳畜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1、自然條件:氣候溫和濕潤,有利於多汁牧草的生長。
2、社會經濟條件:人口分布密集,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密集,市場需求量大;經濟和科技發達,畜牧業集約化程度高,產品質量優。
英國種植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緯度高,熱量不充足,降水多,光照不足。
英農牧漁業主要包括畜牧、糧食、園藝、漁業,可滿足國內食品需求總量的近2/3。而農業在英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不到1%,從業人數約45萬,不到總就業人數的2%,低於其它主要工業國家。農用土地佔國土面積的77%,其中多數為草場和牧場,僅1/4用於耕種。
(7)英國農業如何擴展閱讀:
乳畜業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其生產對象是奶牛;產品主要是牛奶及其製品,如奶粉、黃油和乳酪。市場的遠近和飼料的供應是影響乳畜業生產的兩個重要因素。
世界乳畜業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圍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我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圍也發展了乳畜業,產品主要是新鮮牛奶等奶製品、蛋、禽肉。
㈧ 英國農業高度國有化嗎
國有化。改革起初以鼓勵小土地為主要手段;1908年在勞鍵升合·喬治的主導下以土地稅為核心;1912年後開始注重保障農業工人權益,其進程被世亮叢第一次世界大戰打斷;1922年提出農業土地國有化。英國的農業高度集中,高度機械化,並且搜櫻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
㈨ 英國種植業主要分布地區及原因
(1)自然條件:氣候溫和濕潤,有利於多汁牧草生長。 社會經濟條件:人口分布密集,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密集,市場需求量大;經濟和科技發達,畜牧業集約化程度高,產品質量優。 (2)主要制約因素:緯度高,熱量不充足;降水多,光照不足。 種植業分布在東南部。 北部緯度高,多山地;西部多山地,降水多,深受海洋影響,光照熱量不足;東南部降水相對較少,晴天多,日照多,氣溫高,生長期長。 (1)英國畜牧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根據要求從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兩個方面來分析。 (2)種植業生產的區位因素有自然和社會經濟因素,但自然因素是基礎,熱量、光照、降水和地形等影響很大,制約因素結合英國的氣候特徵作出分析;由此也可以推斷英國種植業分布在自然條件相對較好的東南部,有緯度低,熱量條件好,降水較少,光照強等優勢條件。
㈩ 19世紀後期英國農業經濟變化的原因及影響
其結果是農業生產效率大大提高: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被認為是後來工業革命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英國(英格蘭地區為主)16世紀至18世紀的農業革命。包括圈地運動。影響,由圈地運動以及技術的革新產生的農業變革資產階級革命結束了封建專制統治:隨著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和資本主義經濟的飛速發展、機械化,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農產品以支持人口的增長,英國加強了對海外殖民地的爭奪; 經濟。英國農業革命。 ,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國家,建立了「日不落」的殖民大帝國、四輪作,指17世紀至19世紀英國農業生產方式發生巨大變革的過程。18世紀晚期開始了工業革命,為工業革命創造了條件、良種培育等,令一方面又分流出大量農業剩餘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