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840年英國發動啦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這個條約的名字叫什麼
叫《南京條約》。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
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
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1)英國向清政府發起了什麼擴展閱讀:
《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1、宣布結束戰爭,兩國關系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2、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史稱「五口通商」),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3、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銀元。
4、割香港島給英國,英軍撤出南京、定海等處江面和島嶼。
5、廢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貿易制度,准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6、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與英國商定;中國的關稅自主權開始喪失。
7、中英兩國各自釋放對方軍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一次鴉片戰爭
㈡ 清朝實行閉關鎖國,英國殖民者為啥發動鴉片戰爭
眾所周知,我國清朝時期實行著閉關鎖國的政策,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是一個以自然經濟為主體的封建社會。自然經濟的特點是,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緊密結合,一家一戶在一小塊土地上辛勤勞作,自給自足。
那麼既然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而且很多東西都可以靠自己供給的,為何英國殖民者卻還要發動鴉片戰爭呢?當初,自然經濟自發地抵禦著外國商品的入侵。為了防止自然經濟遭到破壞,清政府設立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說只允許廣州作為對外開放的貿易串口,不準外國人在廣州過冬等。
㈢ 鴉片戰爭的本質:一場本可以避免的貨幣戰爭
道光二十年,英國對清朝發起了一場海盜式掠奪的「鴉片戰爭」,這是一場歷史必然,也是本可避免的戰爭,本質上離不開貨幣關系左右。在鴉片戰爭爆發前,茶葉風靡世界,清朝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在茶葉貿易中占據絕對優勢地位。每年出口的茶葉價值在1.2 億兩白銀,這種優勢一直保持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英國工業技術飛速發展,成告戚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家。同時,英國憑借著自身的海軍優勢,在世界范圍內建立起一個龐大的殖民貿易體系。但是,在和清朝的貿易過程中,英國一直處於劣勢。一方面英國的產品在質量上無法和清朝商品相比,雖然生產成本低,但是加上各項成本後,英國產品的市場價格,遠遠高於清朝的同類產品。
同時,英國每年至少從中國進口價值500萬兩白銀的茶葉,最多時可達1000萬兩,所有貨款均用白銀結算。英國並不是白銀產國,巨大的貿易逆差,無疑會動搖英國的貨幣體系。起初,英國試圖採用和平方式與清廷好好談談。乾隆五十七年,馬戛爾尼作為特使,以為乾隆皇帝賀壽為名出訪清朝。馬戛爾尼向乾隆皇帝提出開放貿易的要求,結果遭到了拒絕。嘉慶二十一年,阿美士德再度訪清,主要目的仍舊是希望清廷能襪吵陵夠開放市場。最終,由於所謂的禮儀問題,阿美士德連嘉慶皇帝的面也沒有見到。畢竟在清廷眼裡,這些洋人還只是「夷」的存在,只有俯首稱臣的戲份。
但是,到了道光年間,英國發現了一條打開清朝市場的捷徑,那就是罪惡的鴉片貿易。起初,鴉片貿易規模僅在200箱左右。由於獲利頗豐,且十分暢銷,其後規模不斷擴大。截止鴉片戰爭爆發的前一年,鴉片貿易的規模達到三萬五千箱,價值達白銀2000萬兩。道光十九年,林則徐在廣州虎門銷毀了大量鴉片,其中多數鴉片為碰鍵英國商人所有。同時,林則徐宣布禁止鴉片貿易。對於英國而言,禁煙意味著清朝市場的徹底關閉,其實鴉片戰爭最終開打,而且英國能夠在鴉片戰爭中獲勝,也是存在著一定的僥幸因素。事實上,英國從未做好取代清廷的准備,而且也不具備取代清廷的能力。
從一開始,英國的目的就只是為了打開清朝市場,說白了不過是一場貨幣戰爭的演變。如果清廷能夠明白英國的真正意圖,鴉片戰爭的走向,可能完全不同,而且也本可以避免。鴉片戰爭後,隨著西方資本大量湧入清朝,外國銀幣幾乎佔三分之一以上,清朝的貨幣瀕臨崩潰,清廷終於接受時任兩廣總督張之洞的建議,在廣東設造幣廠,開始鑄造清朝新式銀元,其背面有蟠龍紋,因而又被稱之為「龍洋」。雖然龍洋流通十分順利。但清廷早已失去了對貨幣之掌控,清朝的貨幣市場,隨著鴉片戰爭的隆隆炮聲,開始成為了投機者的冒險樂園。
㈣ 英國為什麼要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原因是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英國為了擴大原料產地、商品市場,迫切要求打開中國的大門。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閉關鎖國後的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 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是斷斷續續進行,其間的一系列戰斗和軍事行動相互之間並無關聯。
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㈤ 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朝政府與英國人簽定了不平等條約並且賠款。這種行為讓英國人嘗到甜頭,並且認為只有不斷擴展殖民地范圍讓清政府不斷開放本國市場,才能保證它們在中國獲得更多利益,因此通過亞羅號事件和馬賴事件作為借口對清政府發動戰爭,逼著清政府開放更多通商口岸。最終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1、英法兩國想要擴展殖展地范圍
第二次鴉片戰爭當中,英法兩國軍隊數量並不多,單純由它們來對付清政府力量很弱,而此時美國與俄羅期出於自己得益考慮,對清政府威脅哄騙敲詐最終清政府全面屈從。俄羅期由此奪取了清政府一百多萬平方公里領土,美國也在我國多地獲得通商資格。
對於當時清朝政府來講,一大堆爛事都攤到自己身上。外有列強不斷要求通商獲得更多利益,內有太平天國不斷進攻江南各省。為了能夠集中精力對付太平天國,清政府想要快速結束與列強敵對狀態因此簽訂一系列條約,使得自己進一步成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
㈥ 英軍在道光二十年五月開始是如何向清政府發起進攻的
英軍是在道光二十年五月(公元1840年6月)開始發起進攻的。當時的英國政府接受了資產階級和鴉片商人的建議,派出四十八艘軍艦,由懿律和義律(懿律是義律的堂兄)率領海陸軍四千人(後來增加到一萬人)到了廣州的海面上。他們沒有料到,還沒登陸就遭到中國軍民的痛擊。中國軍隊和漁民趁著潮退,乘著小船搜查到他們,用火箭、火罐和噴筒等武器主動進攻,燒毀了英軍不少船隻。從此,英軍不敢在海岸附近停留,成天在海面上游弋(yì),得不到淡水,只能用布帆兜接雨水救急,後來連食物來源也發生了困難。
英軍在廣州附近站不住腳,便沿海岸往北進攻,想尋找一個突破口。道光皇帝和清朝政府並沒有做打仗的准備。當英軍攻陷浙江定海(在舟山群島),又北上到達天津的白河口的時候,他們就嚇慌了。本來就反對禁煙的那些大臣趁機向皇帝告林則徐的狀,說是他禁煙失當,得罪了洋人,要讓英軍撤退,一定要懲辦林則徐。道光皇帝果然以「誤國病民,辦理不善」的罪名,於1840年10月將林則徐、鄧廷楨革職查辦。派琦善為欽差大臣到廣州和英軍交涉。
㈦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借口是什麼
個人認為,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就是想侵佔大清國土,從大清撈取到更多的好處。下面具體說明:
一、清朝政府腐敗無能。
大清末年,清朝政府極端腐敗墮落,上從慈禧太後下到小官小吏,無所不貪,導致國力衰退,民怨沸騰。像林則徐之類的清流,又被貪官污吏們排擠打壓。
西方國家都已經實行工業化,而清朝實施的戊戌變法卻被打壓。說到底,變法是觸動了達官貴人的利益。
罪惡的大英帝國,以經濟交流為借口,向清朝政府發起了鴉片戰爭!
三、鴉片戰爭的反思。
腐敗是政府管理國家的禍根,不愛國是國家被欺凌的源泉。只有,所有人團結一心,熱愛民族,報效祖國,不固步自封,積極創新和學習借鑒,全力以赴發展好自己的事情,就一定不會被別人欺凌。
㈧ 英國為什麼向清政府發動鴉片戰爭
英國在與清政府對外貿易中長期處於逆差地位。清朝前期的對外貿易,中國長期出超,傳統產品茶葉、生絲、土布、瓷器在歐洲市場上很受歡迎,銷路日益增大,而西方國家除了把印度棉花轉販到中國,不能提供其他適當商品。英國的機制棉毛織品在中國市場上滯銷虧損,只能把大量白銀輸入中國,以平衡貿易逆差。
當時,英國不甘心於對華貿易的長期逆差,為扭轉局面、開辟市場,作了種種努力。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國派馬戛爾尼使團到北京,要求開放貿易口岸,割讓舟山某個小島,作為英國存放貨物、居留商人的地方,允許英人自由來往廣州,以及頒定稅率,禁止額外加征。其中一些侵略性條款當然是不能接受的,但清政府並未認真談判,即一概拒絕,馬戛爾尼使團在承德、北京停留一個半月,未獲結果而回國。嘉慶二十一年(1816),英國又派阿美士德使團來華,但在覲見皇帝的禮節問題上,雙方各執己見。清政府要求行跪拜禮,阿美士德堅決拒絕,形成僵局,竟因此未能進行對話,英國使團被遣送出境。
英國資產階級後來終於找到了可以改變對華貿易不利局面的途徑,即向中國輸入大量鴉片,以抵消貿易逆差。鴉片最初是以葯品輸入中國的,數量很少。18世紀末,輸入量逐年增加,每年達四千箱。清政府覺察到鴉片的危害,於嘉慶五年禁止鴉片進口,以後又不斷重申禁令,採取各種禁煙措施。但英國鴉片販子通過賄賂和走私,使鴉片輸入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連年激增,到鴉片戰爭前夕,每年輸入高達四萬箱,其價值超過了中國出口的茶絲布匹全部價值的總和。中國的對外貿易從出超變成入超,每年為抵償貿易逆差,外流的白銀達一千萬兩。
罪惡的鴉片貿易為英國商人和英國印度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利益,而給中國社會、中國人民造成了嚴重的災難。清政府三令五申,嚴禁鴉片,但並無效果。有一些和鴉片利益有聯系的官吏,阻撓和反對禁煙。道光帝也主張禁煙,召見林則徐,派他為欽差大臣,往廣州查辦鴉片。林則徐奉命為欽差大臣往廣州禁煙,收繳並焚毀了二百三十七萬斤鴉片。英國鴉片販子和英國政府因不肯放棄這項具有大利可圖的貿易,悍然發動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