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2導彈哪個國家最先發射成功,飛行180公里
德國唄!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製和使用的單級液體彈道導彈。世界上首次出現的地地彈道導彈。全長14米,重14噸,彈徑1.65米,底部尾翼的翼展(V-2導彈的尾端,特別安裝了被稱為"排氣翼"的金屬板,主要是為了改變氣流,誘導火箭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也可以改變火箭的前進路線),在1.95米,彈頭重約1噸,攜帶一噸黃色炸葯,彈體中部是殼體結構,內部有一個氧化劑箱和一個燃料箱,分別裝5噸液氧和3.5噸酒精。V-2導彈的推力為260千牛(頓),最大飛行速度1.7千米/秒,最大射程320千米,飛行時間約320秒,命中精度(圓概率偏差)5000米。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國的德國,凡爾賽條約限制其發展作戰飛機、坦克、大炮和機槍等軍事裝備。事隔幾年,盟國在凡爾賽條約的某些條款上有了松動。1922年,盟國允許德生產一定數量的民用飛機,允許有一定規模的飛機工業。1926年,《巴黎航空協定》的制定取消了對德國生產民用飛機的限制。於是,德國開始大規模建立飛行俱樂部、航空企業、民航航線以及訓練空地勤人員。結果使德國航空技術迅速發展,為發展軍用飛機積蓄了力量。凡爾賽和約對陸軍武器的限制比空軍裝備嚴厲得多。因此,為了擴充軍備發展陸軍武器,有明目張膽地違背凡爾賽和約的嫌疑。德國陸軍必須找到一種新的超級武器系統,而它又不受和約條款的限制。而這很明顯只能在火箭上打主意。20年代,德國國內活躍了一支火箭愛好者組成的團體,他們的工作也為陸軍的抉擇提供了依據,因此從20年代末開始,陸軍炮兵局抽調專人研究火箭的未來發展潛力和用於現代戰爭的可能性。德國火箭技術發展的主要支持者是陸軍炮兵局研究與發展部主任貝克爾。1929年秋他領導研究與發展部開始探索噴氣推進問題火箭以及用於運載炸彈的可能性。年輕軍官多恩伯格上尉被指派負責具體研究工作。貝克爾的計劃是,先研究生產用於飽和轟炸的火箭武器的可能性。
由於得不到足夠的支持,且又沒有明確的方向,一切只能從基礎工作的做起。貝克爾和多恩伯格在柏林附近陸軍的庫莫斯道夫炮兵試驗場暫借一個角落,艱苦的探索工作就這樣開始了。當時德國星際航行協會還在進行研究工作,多恩伯格專門去訪問過幾次,並於1932年從德國星際航行協會招聘了馮·布勞恩、內貝爾、克勞斯·里德爾以及瓦爾特·里德爾。他們的第一項工作是設計推力為600磅(272千克力)的液體火箭發動機,由馮·布勞恩主持進行。1933年1月,一台發動機又進行了靜態點火試驗,取得了成功,發動機工作了1分鍾,產生推力為140千克力。與此同時,開始設計第一枚試驗火箭A-1和改進型A-2。1934年秋,A-2火箭在試驗時,達到了2.4千米的飛行高度。在此基礎上,又研製了A-3和A-5試驗火箭,取得很大成功。
A-3和A-5都屬試驗火箭,發動機推力都是1500千克力,工作時間45秒的火箭發動機。1938年夏,第一枚不帶制導控制系統的A-5火箭在試飛時取得了初步的成功。1939年秋,第一枚裝全制導系統和降落傘的A-5試驗取得了高度成功。1939~1940年僅一年時間,A-5就進行了25次發射,試驗了3種制導系統,取得了很大成功,為A-4設計提供了重要依據。實用的A-4火箭性能參數是根據一戰時性能最好的大炮確定的。總體參數為:發射重量為12噸,發動機推力25噸,工作時間65秒,可攜帶8噸推進劑。技術參數包括發動機推力、燃燒時間、質量比,研究了火箭的制導與控制、結構設計等問題也進行了詳細分析。A-4火箭技術性能大大超過了A-5,要跨越很大一個台階,涉及到大量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問題。
在A-4火箭研製過程中,解決的主要問題有:大推力發動機設計、製造、試驗及燃燒;氣動外形設計與試驗;平台式慣性導航系統設計與製造;火箭的飛行與姿態控制等。完整的A-4火箭在當時來說真是一個龐然大物。它是40年代以前火箭最新技術凝結而成,其外形呈完美的流線型細長體:火箭長14.03米,最大直徑1.66米,底部連同穩定尾翼在內最大寬度為3.56米。頭部錐形彈頭長2.01米,重976公斤。起飛總重量約12.5噸。
1942年6月13日,第一枚A-4火箭在試驗時失敗。8月16日進行的第二次試驗取得部分成功。1942年10月3日,第三枚火箭准備發射。隨著點火命令下達,火箭噴口出現一股濃煙。發動機推力開始增加,按著預定程序,3秒鍾後,發動機推力達到8噸。爾後推力逐漸增加,直到把A-4推離地面。上升41秒後,速度達到每秒2千米;54秒後,發動機按程序停車,火箭開始自由飛行,最大速度5600千米/秒。最後,火箭上升到85千米高,飛行距離190千米,距目標4千米。
這是火箭及航天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多恩伯格在當天夜上舉行的慶祝會上發表演講時興奮地說:「我們利用火箭進入了太空,並且首次利用太空為地球上的兩點架起了橋梁。這是宇宙航行新紀元的曙光。今天,1942年10月3日,是人類旅行乃至太空飛行新時代的第一天。」
1944年5月16日,德國最高統帥部下達了使用V-2導彈作戰的命令。1944年9月6日傍晚,德國向英國第一次發射了兩枚V-2導彈,但都失敗了。9月8日,德國向英國倫敦發射了第一枚V-2,炸彈在倫敦市區爆炸。這是V-2首次成功襲擊英國本土,在倫敦引起了很大的恐慌。從1944年9月6日到1945年3月27日,德國共發射了3745枚V-2導彈,其中有1115枚擊中英國本土,2050枚落在歐洲大陸的比利時安特衛普、布魯塞爾、列日等地。還有582枚用於發展、改進和訓練。在所有發射的V-2中,有74%落在目標周圍30千米以內,這些導彈又有44%落在10千米的范圍內。從襲擊英國造成的人員傷亡看,V-2共炸死2724人,炸傷6476人,建築物的破壞也相當大。V-2火箭武器的威力得到充分展示,但並沒有起到德國當局希望的那種能挽回敗局的戰果。
由於德國火箭專家的努力,終於使火箭技術達到了實用階段,並且達到了世界液體火箭技術的最高水平。戰後,德國火箭技術的轉移形成了許多國家發展航天技術的重要基礎。美國、蘇聯、法國、英國、甚至中國都從德國火箭技術中獲得了相當大的利益。這是德國對世界航天史的重大貢獻。
2. 不列顛空戰:大英帝國雖廣,我們已無路可退,因為背後就是不列顛
1940年7月10日,由數量龐大的戰斗機和轟炸機組成的德國空軍編隊,鋪天蓋地的飛越英吉利海峽上空,如烏雲壓頂一般,殺氣騰騰直奔英國本土,英國皇家空軍的戰斗機迅速出擊,與德軍在不列顛島上空展開正面交戰,戰爭終於由陸地和大海蔓延到了湛藍的天空。
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不列顛空戰正式拉開序幕,這場持續近一年的殘酷戰斗,最終以號稱戰無不勝的德國空軍最終失敗而告終,而德國也是遭遇了發動歐戰以來的第一次真正挫折!今兒,咱就說說為何所向披靡的德國空軍會飲下戰敗這杯苦酒!
首先還是因為德國高層目的搖擺,從而限制了德國空軍的攻擊行動,早在德國迅速擊敗並佔領法國之後,整個歐洲大陸都臣服於其兵鋒之下,德軍開始著手准備孤懸於海外,依憑天險據不投降的英國,專門制定了針對英國的「海獅計劃」。但大英帝國稱霸世界幾百年的餘威猶在,德國並不認為可以像收拾法國一樣輕松解決英國,因而始終有同英國議和的想法,德國的如意算盤打的好,如果英國同法國一樣不堪一擊,那麼就迅速奪取海峽制空權,進而摧毀英國的沿海防禦設施,實施渡海登陸作戰。英國空軍很難對付,那麼就轟炸英國的重要城市以及軍事基地,造成英國民間普遍的恐慌情緒,在政治上向英國政府施加壓力,迫使英國接受德國的和談條件並退出戰爭。
但人算不如天算,德國沒想到的二戰前夕那個一直對德國予取予求的綏靖首相張伯倫辭職了,接著在1940年5月10日,對德持強硬態度的溫斯頓·丘吉爾接任首相之職,擔任英國戰時內閣首相。丘吉爾隨後在英國議會上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講,他說我們要保衛國土,無論付出多少代價,我們將在海灘上戰斗,我們將在陸地上戰斗,我們將在群山裡戰斗,我們將在原野和街頭戰斗,總之我們絕不投降!
由於那時的德國仍未放棄與英國議和的幻想,因此即便是在空襲發起之後,希特勒還在國會大廈發表演說,希望通過協商使英國盡快屈從於德國!因而在空襲開始時,德軍的空襲中帶有很大的虛張聲勢和恐嚇成分,且德軍統帥部甚至還未空戰進行過周密的策劃,至於登陸作戰准備和策劃,即所謂的「飛鷹行動」和「海獅行動」則是直到八月份德國發現英國抵抗意志的十分堅決後,才匆忙制定的!由此可見,德國雖然挑起了這場戰斗,但其軍事准備明顯不足!
相比於德國的模稜兩可,英國對於這場戰斗的態度卻截然相反,他們認為是否能贏得此次空戰的勝利將決定英國未來的命運,是關繫到英國生死存亡的關鍵!因此,自1940年5月起,英國軍隊便開始有計劃、有目的的採取一切措施來加強和完善國土防空網、指揮體制和兵力部署,並在各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備。英國人把全國分為四個戰斗機大隊作戰區。一個作戰區下再分為若干防區,由防區指揮官負責指揮該區戰斗機迎擊德國空軍的一切作戰行動,英國人還將全國各個城鎮的高射炮防空部隊、防空氣球等納入全國統一防禦體系,高炮指揮所可以直接與空軍各大隊司令部聯系。
法國敗亡後,英國人更加緊張,以丘吉爾為首的英國戰時政府一方面號召英國人為保衛本國而堅決戰斗,在全國掀起增加生產支援戰爭的熱潮。另一方面,英國建立起一個由正規航空兵部隊和輔助部隊組成的獨立空軍,並輔以雷達網路和高射炮部隊,構進了比較先進完整的現代化防空體系。英國還對飛機製造廠進行了有計劃的分解和疏散,保證在德國空襲之中仍能維持戰斗機的生產製造,因而即便是在德國空襲的嚴重威脅下,英國每月仍能生產460架以上的戰斗機!
自1940年7月10日起,德國空軍開始以英國南部港口和在英吉利海峽中航行的船隻為目標,發動了對英國的第一次大規模空襲行動。一開始,雙方都比較矜持,不敢投入太多的砝碼,面對兵鋒正盛的德國空軍,英國空軍主力採取避讓措施,只是以小規模戰機升空迎戰,而德軍也只是試探性的進攻,雙方會有傷害,但並不嚴重。至8月12日,德國空軍累計出動飛機5376架次,投擲彈葯1473噸,擊沉4艘英軍驅逐艦和18艘運輸船,擊落英軍飛機148架,而同時德國也有186架飛機被擊落,135架被擊傷。
1940年8月13日起,戰事開始呈擴大趨勢,隨著德國空軍元帥戈林下令實施飛鷹行動,1500多架德國飛機開始對英國本土進行大規模轟炸,而英國也動用了大批戰斗機應戰,雙方在綿延500海里的海岸線附近進行了5次大規模的空戰。由於英國空軍有雷達網路的支持,往往能偵知德國空軍的方向和大致數量,並據此提前布置優勢兵力攔截,因而德國空軍在同英國空軍的一系列戰斗中損失慘重。當然,英國空軍自身也不好受,不僅整個通訊系統幾近崩潰,還有450架戰機被擊落,約1/4的飛行員陣亡,英國皇家空軍遭受重創!
1940年9月15日,德國空軍再次大舉出動,對已經被炸得殘破不堪的倫敦城實施了大規模的空襲,但英國截獲了德軍的恩尼格瑪機發送的情報,進而迅速扭轉戰局,擊落德軍戰機185家,而自己僅僅損失了26架,戰損比第一次如此懸殊,而這一天也成為了不列顛空戰的轉折點。自此以後,德軍的轟炸行動逐漸減少。
9月17日,德國決定將海獅計劃無限期拖延,德國通過大規模轟,製造恐怖壓力並迫使英國政府屈服的計劃已經被徹底破產。隨著1941年6月22日,德軍發動巴巴羅薩行動進攻蘇聯,德國空軍主力開始向蘇德戰爭前線方向轉場,其對英國的戰略空襲也終於停止,人類戰爭史上最驚心動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大不列顛空戰終於結束。
在長達十多個月的大空戰中,德國共累計出動飛機46000多架次,投彈6萬多噸,炸死炸傷英國居民86000餘人,破壞建築物100多萬棟。德國方面損失飛機1887架,飛行員2698名。英國方面則損失飛機1547架以及414名飛行員。
英國全國在不列顛之戰中表現出的鋼鐵決心和戰斗意志,不僅保全了自身,更打擊了德國法西斯的囂張氣焰,還成功的把德軍拖入了致命的持久戰,使其再次陷入了東西兩線作戰的尷尬困境!
此戰英軍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與丘吉爾為首相的英國戰時內閣的堅定意志和決心是分不開的。自法國投降以後,英國始終是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當時人們普遍認為英國人不可能擋住德國人的強大攻勢,獨善其身,某位美國將軍甚至斷言英國支持不了六個星期。然而,丘吉爾用實際行動向英國人民和全世界表明,英國將和法西斯戰斗到底,而戰時內閣則是抵抗侵略的堅強領導核心。
戰斗的勝利也離不開英國人的全民動員,英國各個階層民眾同仇敵愾,全民參與,甚至連現今這位超長待機的英女王也曾參加過反空襲行動。英國人成立了大批的群眾性對觀察和預警組織,觀測德軍空襲行動,參加救援跳傘飛行員,甚至是參與清理未爆炸彈等危險性極高的工作!
而德國空軍的失敗也是有其自身原因的,一直以來德國空軍高層都低估了英國皇家空軍的實力,他們始終認為英國在戰斗機的數量上和質量上是完全不能與德國抗衡的,但事實上,戰至1940年8月,英國皇家空軍已經擁有隨時可以投入戰斗的各型戰機715架,另外還有424架備用機,其實力不容小覷。而在戰斗中,英國皇家空軍還擁有許多外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雷達技術。
按說德國人不是義和團,雷達技術也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德國空軍並不是沒有,也不是完全不懂,但是其在德國的研發和發展,卻被固執且無能的德國空軍技術主管否決了,並不準德國空軍裝備和使用雷達,原因竟然是雷達不符合他個人的空戰理念(什麼鬼理由?!)。而在不列顛空戰的最後階段,德國空軍也開始認識到雷達網路的重要價值,但是他們並不清楚核心,只是一遍遍的摧毀英軍的雷達塔和雷達天線,該炸的地方一點都沒炸!
當然,英國之所以能夠勝利也不全是英國人自己的功勞,離不開其他盟國和英聯邦國家的大力支持,這場戰斗除了擔任主角的英德兩國之外,英聯邦國家中的紐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等國都向英國空軍派出了戰斗機飛行員、地勤人員和醫護人員。同時,流亡英國的前波蘭、法國、荷蘭等國也有大量飛行員參加戰斗,當時的英國皇家空軍不僅僅是英國人的軍隊,同時也是整個西方反法西斯同盟國家的一支聯合部隊。
英國固然贏得了不列顛之戰的勝利,但這個勝利確實來之不易!整個英國,特別是英國皇家空軍部隊以極大的勇氣和極大的犧牲締造了一個神話!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在總結這場戰役時曾說:「在人類戰爭 歷史 上,從來沒有這么少的人為這么多的人做出過這么大的貢獻!」
3. 誰知道二戰中v2導彈的戰果
1942年10月3日,V—2試驗成功,年底定型投產。從投產到德國戰敗,納粹德國共製造了6000枚V—2,其中4300枚用於襲擊英國和荷蘭。
主要用於攻擊倫敦和安特衛普,早期彈道導彈的精度有嚴重問題,遠程射擊時V-2的圓周偏差在4-11英里之間,近距作戰時誤差迅速降低。1944年6月13日(諾曼底登陸後六天)V1開始攻擊倫敦,9月份第一枚V2落到倫敦。火箭攻擊造成了嚴重的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如果在六個月前對登陸部隊集結地進行集中攻擊而不是倫敦的話,即如艾森豪威爾將軍所說,盟國將遭到難以克服的困難。
V-2的造價約為119600德國馬克,相當於2/3架戰斗機,對於後期的德國而言是個不小的包袱,但是盡管如此,V-2仍然是戰爭後期唯一能突破盟軍攔截的轟炸手段,它的效費比還算不錯。在德軍突然發動反攻阿登前,已到達比利時的盟軍還要面對另外一次意外的險情:10月和11月間,安特衛普遭到導彈的猛烈襲擊,4000名平民和700名盟軍士兵死亡。具有如此巨大破壞力的武器是V2火箭總共有9000顆V1火箭和1115顆V2火箭被發射到倫敦,其受害者人數分別為5000人和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