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名詞解釋:英國的雙軌制
英國的雙軌制:英國的教育自中世紀以來就形成了雙軌制,把學校分為兩個互不相通的軌道:一軌道專門為資產階級的子女設立的,自上而下地,從大學到初中,具有較強的學術性;另一軌則是為普通勞動人民的子女設立的,從小學到中等職業學校,是為培養勞動者服務的。
現代的英國,中等學校仍然沿襲著雙軌制,學校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所謂的公立學校,包括綜合學校、現代中學和文法學校。
資本主義國家的兩軌就像火車軌道一樣互不相通,互不銜接。除非非常優秀或者受到資助,否則勞動人民的子女是無法接受大學教育的。
(1)英國貧民子弟如何上學擴展閱讀:
西歐雙軌學制代表以英國的雙軌制典型為代表,法國、前西德等歐洲國家的學制都屬這種學制。
這種學制顯然不利於教育普及。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隨著特權階層的削弱,較高的學術性一軌已逐漸向勞動人民子女開放,但普通勞動者子女入學的仍然不多,原因在於這類學校學費昂貴,非勞動人民子女所能承受。
只有少數優秀的學生因免費或接受資助而得以入學。但這種學制的學術性一軌的學術水平較高,像牛津、劍橋大學等就培養出許多傑出的人才。
② 中國平民可以進英國伊頓公學么
中國平民可以進英國伊頓公學。
私立小學的優秀學生是主要生源。私立小學與伊頓一樣,也是條件好、學費昂貴,中產階級家庭少有問津。
其次是公立小學成績特別突出的學生,家長望子成龍有意培養,校方也會給予報考私立中學的建議。
海外學生也能報考伊頓。伊頓公學曾是英國殖民地上層家庭男孩的首選,從印度王子到阿拉伯王子,人人一口「伊頓」口音,見了面不談國事,先稱兄道弟弄清楚對方在校的年頭輩分,以及住在伊頓的宿舍樓和房間號,關系就拉近了許多。伊頓現在雖然有王子頭銜、後面跟著僕人的人物少見了,但出身大有來歷者仍不乏其人。美國的富豪、亞洲的賭王,都把孩子送到伊頓公學。
英國伊頓公學入學條件:
1、學位考量:
學生如果是專科畢業生的話,想要到英國去就讀本科或者是碩士,就需要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經驗。若沒有學位證書或不是相關專業的,要經學院認可後,讀一年的碩士預科,再讀正式的碩士學位。具有學士學位的中國學生,可按自己所學的專業申請相應的碩士學位課程。
2、語言能力:
語言要求在托福550分左右的。英語水平較差,無法進行交流的學生可能會被拒絕入境,也就是拒絕簽證。所以要進一步切實提高自身英語水平。
3、專業表現:
申請入學條件因素不僅在准備申請學校時不僅僅要證明你的成績,還要傳達出對專業獨特的見解,表現出對專業的熱情。如英國留學生要申請報讀政治專業,在申請大學時,就必須要展示出從下就對政治的關注和熱愛,參加過什麼樣的活動。
③ 19世紀後半期英國中等教育的發展及改革是如何形成的
19世紀後半期,英國中等教育發展的一項主題在於公學改革。為更具有針對性地開展公學改革,克拉雷頓委員會接受國會之託在1861—1864年對九大公學進行調查。1864年該委員會發表調查報告,就公學弊端提出改進措施。改革後公學的課程內容有所擴充,管理機構也有所變革。
1864—1868年,湯頓學校委員會對英國900餘所捐辦文法學校實施調查,並在1868年提交的調查報告中提出設立三類中等學校的建議:第一類中學實施古典教育,面向貴族與大資產階級子弟設立,開展大學預備教育;第二類中學主要開設現代語、數學及自然科學課程,面向中產階級子弟設立,教育目的在於培養商業、醫學、法律等行業專門人才;第三類中學專為中下層平民子弟設立,教育目的在於培養一般性職業人才。由於當時英國政府關注的焦點是普及初等教育,湯頓學校委員會的建議未被採納。
步入20世紀後,中學與小學的銜接以及向更多的人提供接受中等教育的機會成為英國中等教育發展著力解決的主要問題。關於小學與中學的銜接,哈多報告把「兒童11足歲之後的教育統稱為中等教育」,並建議把中等學校分為四種類型:文法中學、兩類現代中學(包括在選擇性中心小學基礎上建立的現代中學和在非選擇性中心小學基礎上建立的現代中學兩種形式)、附設於公立小學的高級班。1938年,《斯賓斯報告》則提出在此基礎上增加「技術中學」。這些建議雖未能在當時變為現實,但開設多種類型中等學校的主張事實上得到1944年《巴特勒教育法》的認可。這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國便形成公立中學(文法中學、技術中學與現代中學)與公學並舉的發展形勢。多種類型中學的出現為更多的人接受不同形式的中等教育提供了可能,1938年約64%的適齡兒童進入中等學校學習。
④ 英國的伊頓公學,入學需要什麼條件
英國伊頓公學入學條件:
1、學位考量:
學生如果是專科畢業生的話,想要到英國去就讀本科或者是碩士,就需要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經驗。若沒有學位證書或不是相關專業的,要經學院認可後,讀一年的碩士預科,再讀正式的碩士學位。具有學士學位的中國學生,可按自己所學的專業申請相應的碩士學位課程。
2、語言能力:
語言要求在托福550分左右的。英語水平較差,無法進行交流的學生可能會被拒絕入境,也就是拒絕簽證。所以要進一步切實提高自身英語水平。
3、專業表現:
申請入學條件因素不僅在准備申請學校時不僅僅要證明你的成績,還要傳達出對專業獨特的見解,表現出對專業的熱情。如英國留學生要申請報讀政治專業,在申請大學時,就必須要展示出從下就對政治的關注和熱愛,參加過什麼樣的活動。還有就是要看留學生的社交溝通能力和影響力。
(4)英國貧民子弟如何上學擴展閱讀:
外界評價:
談及校友政界成就,伊頓校友帕拉什·戴夫將部分歸功於學校給予學生的自由度:「受鼓勵追求任何你可能擁有的夢想。」 按照戴夫說法,伊頓不像外人眼中那樣刻板、陳腐,它允許學生「持些異議,某種程度上鼓勵這樣做。那對任何一個想得到領導者角色的人而言非常有用」。
《伊頓人的價值》一書作者尼克·弗雷澤說,伊頓相當多社團、運動俱樂部和其他活動由學生自己管理,從而讓學生為今後投身政治作好充分准備。「男孩子們通過競選得到要職。因此,從很小開始,你變得精於施展魅力、拉選票、處事圓滑,」弗雷澤說。
英國《談天說地》雜志的迪吉·赫德利—登特見過不少「伊頓人」,認為伊頓具有獨特能力,讓學生自信由內而發,不會看起來傲慢或自負(這一點或許和其對學生紳士風度的培養有關)。
⑤ 英國教育模式是怎樣的
英國實行5-16歲義務教育制度。1998/1999財政年度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9%。公立學校學生免交學費。私立學校師資條件與教學設備都較好,但收費高,學生多為富家子弟。
英國是世界上高等教育發達的國家,擁有世界較好的高等教育水平,是近現代高等教育體制的發源地。英國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一大批較好的高等學府,為英國和世界培養出許多傑出科學家和政治家等。
截至2014年8月,英國有大學138所,包括世界著名的英國最頂尖大學聯盟「羅素大學集團」(The Russell Group),其中最聞名於世的兩所大學是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此外還有帝國理工學院、愛丁堡大學、謝菲爾德大學、布里斯託大學、伯明翰大學、諾丁漢大學、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倫敦大學學院、華威大學、英國約克大學、南安普頓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紐卡斯爾大學、格拉斯哥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利物浦大學、埃克塞特大學、倫敦大學瑪麗皇後學院、杜倫大學。另外還有其他諸多著名大學,如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
⑥ 英國中等教育的目的以及它的成就,越詳細越好
二、中等教育 文法中學 學制5-7年。前五年為基礎階段,後兩年為分科階段(第六學級)。現在,在這類學校就讀的學生佔全部學生總數的3%左右。它們繼承了英國傳統的學術性教育,培養學生升入大學是其主要目標。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表達和演講才能,並經常組織辯論會。每所文法中學都有管弦樂隊,經常組織高質量的演出。此外,還有諸如自然科學俱樂部、自然愛好者學會、集郵和棋弈俱樂部等各種學生組織,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 綜合中學 所謂綜合中學就是把文法中學、技術中學和現代中學綜合在—起的學校。讀完初級學校的11歲兒童均可進入這種學校。7年一貫制綜合中學在校生年齡為11-18歲。課程設置一般是前三年開設必修課,第四年和第五年開始開設選修課。其具體科目設置與五六種專業課程的現代中學沒有多大區別。其教學很多隻是把原來三種中學的教學融合在一起,把學生分為學術組、技術組和現代中學組,每一組的具體課程不同。所以,選擇性教育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近年來,這類中學的學生人數超過了總數的90%。 中間學校 所謂中間學校就是介於小學和中學之間的一種學校,為學生提供一個從小學到中學的過渡階段。中間學校的類型很多,從學生的年齡階段來說,有8-12歲、8-13歲、9-13歲、9-14歲、10-14歲等形式,其中8-12歲和9-13歲的中間學校為最多。中間學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主要取決於它是被視為小學還是中學。但無論屬於中學還是小學,中間學校都必須開設一門外語。 公學 雖然名稱與美國公立學校(PublicSchool)完全一樣,但是公學是英國中等教育體系中特有的一種私立學校。公學歷史悠久,最早的公學成立於400多年以前。經過400多年的歷史演變,公學已經成為名譽、地位和光明前程的代名詞。公學的出現是英國中等教育史上的大事。它是英國精神和紳士風度的代名詞,其一系列的傳統被作為一種社會精神保留了下來,對英國中等教育乃至整個英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公學最初由公眾團體集資興辦,免費招收貧寒學生。到19世紀中期,公學的社會等級性已經相當明顯。原來平民子弟與貴族子弟共享教育的局面,由於貴族的不滿而遭到了破壞。貴族階層認為,貧民子弟因將成為莊稼漢和工匠,無須受學術性教育,只有將來成為紳士的貴族子弟才有必要接受學術性教育。隨後,公學的公費生迅速被自費寄宿生和走讀生所取代,公學很快也就發展成只有社會上層子弟才上得起的貴族化學校,並逐漸形成了著名的「九大公學」,即溫切斯特公學、伊頓公學、聖保羅公學、什魯斯伯里公學、威斯敏斯特公學、拉格比公學、商業縫紉公學、哈羅公學和切爾特豪斯公學。其中,伊頓公學最負盛名。 1965年政府任命了一個公學委員會,明確規定只有校長聯合會、公學董事會協會或女子學校董事會協會成員的獨立學校才能稱之為公學。由於公學屬私立性質,所以有關他們的數字一般不列入官方統計。一般認為目前有英國公學200多所。公學在學年齡一般為13-18歲,修業5年。招收預備學校畢業生,考試嚴格。現在,英國大約每13個學齡兒童中就有一個在公學學習(確切比例為7%)。公學教育費用昂貴,1991年公學寄宿生年學費上升到10,000-12,000英鎊,走讀生年學費上升到7.000-9,000英鎊。一般百姓一年的收入尚不足繳納公學一年的學費。 公學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和傳統。它在教育中不僅強調古典文化和現代科學的學習,還強調培養學生的獨立性格。公學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紳士風度,極其注意學生的品德訓練和自我約束力鍛煉,重視宗教教育。目前,大多數公學都設古典、現代語和數學三科。培養學生升大學,特別是牛津、劍橋兩大學是公學的主要教學目的。很久以來,盡管公學學生人數不多,但它們與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建立起了一種牢固的特殊關系。19世紀末的一些調查結果表明,牛津和劍橋大學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來自伊頓、哈羅、拉格比、溫徹斯特等主要公學,從而使牛津和劍橋大學成了公學教育的自然延伸。 英國公學具有獨特的社會功能,為英國社會造就從軍界、政界、報業界到銀行界、宗教界各重要行業的領袖人才。接受公學教育已成為獲得絕大多數政界、文官職業以及教會和自由專業的主要職位的一項重要條件。例如,創辦於1571年的哈羅公學,除丘吉爾外,英國首相張伯倫等都曾在這里求學。建立於1440年的伊頓公學更是名人輩出,文人如雪萊、菲爾丁、奧維爾、赫胥黎,從這里走出的首相有18位之多。上層社會人士的子弟通過公學占據了絕大部分高級社會地位,又通過同學會或校友會形成了一張巨大的社會關系網,從而嚴密把持著英國的上流社會。 第六學級 「第六學級」是英國所特有的一個教育術語,即中學階段的最後兩年,不屬於義務教育階段。它不僅是前幾個年級教育的自然延續,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階段。多數綜合中學設立了第六學級。此外,還有專門實施第六學級教育的「第六學級學院」和兼施繼續教育的「第三級學院」。學生主要學習古典語文(主要是拉丁文、希臘文)、外國語(主要是法語)和數學三門課程,具有大學預科的性質。現在也開設了一些與現實生活有聯系的技術課程和少量職業課程,而且一些高等教育的內容也下放到了這個階段,如高等數學、工程制圖、地質學、考古學、工程學等。這可能是為什麼英國大學學制一般僅為3年,而英國的大學水平並不低的部分原因。學生在學完第六學級的課程後,參加「高級水平普通教育證書」考試,考試合格即取得升入大學和其他高等院校的資格。 十六歲以後教育 中學生在十六歲完成強制性義務教育以後,就可以合法地離開學校,開始工作。不過,大多數學生會以預科學生的身份進入預科學院或者延續教育學院,在那裡學習中學高級水平考試課程或者同等水平課程。外國學生一般在這個階段來英國接受教育,如學習中學高級水平考試課程,為在英國學習延續課程或上大學做准備。 十八歲以後教育 預科生一般在十八歲時完成中學教育。然後,大部分學生繼續攻讀延續教育課程或攻讀高等教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