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脫歐公投什麼時候開始
英國脫歐公投於英國當地時間2016年6月23日上午7點開始。
「脫歐」公投投票於英國當地時間2016年6月23日上午7點(北京時間6月23日下午3點)開始。此次投票將持續15小時,公投結果將直接影響英國未來是否留在歐盟。
6月26日,由於不滿英國脫歐公投結果,當地民眾發起聯署簽名請願,要求英國議會重新考慮這次公投的有效性,呼籲二次公投。
(1)英國議會投票什麼時候恢復擴展閱讀:
英國脫歐失去歐盟成員國的資格,英國難以依託歐盟在歐洲和世界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其國際地位和影響將大打折扣。
另外,失去在布魯塞爾、柏林和巴黎的影響力,英國將更加被華盛頓冷落,並且在諸如環境、安全和貿易等眾多跨國事務中被邊緣化。美國和其他盟友想要英國留在歐盟內部,一旦離開歐盟,英國將有可能成為一個孤立的國家。
B. 英國議會開始休會,沒有了議會的羈絆,約翰遜真的能硬脫歐
英國脫歐已經是必定的事情。現在只是時間的問題,因為在英國看來脫歐這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沒有了議會的阻止,硬脫歐這件事情可能會減緩一定的阻力,但是並不會有太大的幫助。英國議會開始休會,這件事情影響到了民眾。在民眾當中的反對聲音非常多,但是這也沒有辦法阻止硬脫歐的出現。英國能否脫歐,現在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於9月28號批准了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提出的延長議會休會期的請求。此舉被認為是英國政府為無協議脫歐所做的鋪墊,目的是讓議會沒有時間立法阻止硬脫歐。約翰遜政府對議會休會期的新安排在英國國內引發巨大的爭議,截止目前,已經超過百萬民眾簽署請願書,以示抗議。
C. 英國大選中要贏多少席位才能執政
英國大選程序表
保守黨黨首:卡梅倫(43歲)
工黨黨首:布朗(59歲)
自民黨黨首:克萊格(43歲)
有望改寫英國歷史的一場大選將於今日舉行。選前破天荒地舉行了三場電視辯論,大大提升了民眾對選舉的關注度。電視辯論也讓原本默默無聞的第三大黨自民黨領袖克萊格一鳴驚人。
分析稱,此次英國大選是自1992年以來最激烈的一次選舉。不過英國主流媒體普遍認為,已經連續執政13年的工黨料定要輸。
三種最可能結果
保守黨贏得過半數議席,順利組建政府;
保守黨和工黨均不過半數,且旗鼓相當,自民黨左右大局;
保守黨贏工黨,並取得接近半數議席,可與小政黨合組政府,免受自民黨掣肘。
保守黨
保守黨是英國最古老政黨,也是目前主要反對黨,領袖是戴維·卡梅倫。該黨在1979年至1997年間連續執政18年。
保守黨支持者多來自企業界和富裕階層。保守黨主張自由市場經濟。近年來,該黨提出「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關注教育、醫療、貧困等社會問題。強調維護英國主權,反對「聯邦歐洲」及英國加入歐元區。
工黨
工黨為英國現執政黨,領袖是英國現任首相戈登·布朗。工黨於1900年成立,自1997年以來已連續執政13年。
近年來,工黨更多傾向於關注中產階級利益,與工會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疏遠。2003年因布萊爾政府與美國布希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導致大量黨員退黨。
自民黨
自由民主黨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多數派組成,領袖是尼克·克萊格。
自由民主黨主張維持與工黨的合作關系。在公共服務、社會公正、環境保護等問題上的主張比工黨更「進取」。對外政策方面,該黨反對英國參加伊拉克戰爭,支持歐洲制憲,主張英國加入歐元區。該黨現有黨員7萬名。
最新選情
大選將於當地時間6日早上7時(北京時間6日下午2時)展開投票,於當晚10時(北京時間7日凌晨5日)結束,隨即展開點票。
英國三家電視台(BBC、ITV和SkyNews)都會播出「大選之夜」特別節目,全程報道這次選舉進展。
7日凌晨完成點票
據悉,第一個出結果的選區自1992年以來一直是英格蘭東北的桑德蘭南區。由於該選區今年被分割成兩個選區,計票工作在1小時內就能完成。但在許多其他選區,估計要到當地時間7日凌晨才能完成。
工黨可能「玩完」
英國歷史性地舉行了選前三場電視辯論,大大提升了民眾對選舉的關注度。據民調顯示,這次大選的投票率將高於2001年與2005年(2005年投票率僅為61%),達到1992年以來的最高,當年投票率約為78%。
經過三場電視辯論後,工黨、 保守黨、自民黨三大黨的政策主張,卡梅倫、布朗、克萊格的個人風格,基本都為選民知曉。
卡梅倫繼續領先
目前看,卡梅倫領先優勢不減,但也陷入苦戰——他要想勝出,就需要率保守黨爭取到117個「游離席位」,這將是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沒有一個政黨能取得的壯舉。
克萊格因電視辯論表現不凡而躥紅;只有現任首相布朗前景不妙,備受4月28日「麥克風事件」中辱罵選民的困擾,使工黨支持率發生動搖。
[1]
議會將無多數黨?
最新民調顯示,約有近25%的選民表示,該事件影響他們投票給工黨的決定。
最近的一系列民調顯示,三大政黨民意支持率的差距為4%~9%之間,選情呈膠著態勢。
最新民調顯示,反對黨保守黨在幾個重要選區已「站穩腳跟」,所獲支持率在三大政黨中領先,有望在議會選舉中勝出,但難贏絕對多數席位。
一些分析人認為,英國大選後很可能出現「無多數議會」,即沒有一個政黨成為議會多數黨的狀況。
媒體立場
《金融時報》改撐保守黨
時至今日,英國媒體似乎聞到了什麼味,紛紛將「支持聲音」投向反對黨保守黨。《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先後明確支持保守黨。
23年首次改變立場
最引人矚目的是英國《金融時報》。5月4日,《金融時報》改變自1987年以來的立場,發表社論明確為保守黨造勢。
《金融時報》社論指出,英國需要一個穩定的政府,度過當前的金融危機,社論強調雖然保守黨「不是完美選擇,但他們更可靠」,並認為工黨需要成為反對黨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元氣。
英國議會選舉中,贏得媒體支持是各政黨的重要任務。《金融時報》公開支持保守黨之前,英國一些重要媒體已「拋棄」工黨,轉向保守黨。這些媒體包括《太陽報》、《泰晤士報》和《經濟學家》周刊等。
選情內幕
布朗:「經濟能手」光環消退
受金融危機和政壇丑聞的雙重打擊,以布朗為首的執政黨工黨大選前景不妙。
工黨席位逐步下滑的幕後,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英國一味追隨美國反恐,奔波於世界各地,使得工黨執政形象大受損害。
二是以「經濟能手」著稱的布朗,未能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大顯身手」,失去了吸引選民的「王牌」。
2005年工黨贏得英國大選,主要得益於布朗治理下的英國經濟成就。但步入2008年以來,英國經濟的糟糕表現,使得布朗的昔日光環開始消退。
卡梅倫:難獲草根階層認同
盡管保守黨黨魁卡梅倫民調中一直領先,但他也有隱憂,這就是他的上流社會背景,可能得不到草根和勞工階層認同。
身為白人的卡梅倫,在精英學校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接受教育,妻子家族顯赫。在下層選民眼裡,卡梅倫卻是一個不知民間疾苦的政客。倫敦北部的一名加油站店員說:「卡梅倫的皮膚像嬰兒,我覺得這個傢伙像是來自另一個世界,對解決問題束手無策」。
在英國這個「南北分化」的國度,保守黨以南部富裕地區為腹地,要打破階級隔膜,爭取北部勞工選票相當難。
克萊格:被指「獅子大開口」
英國媒體披露,為了贏得執政,自由民主黨早於10多年前就開始制訂機密策略,准備奪取更大管治權力。一旦出現「懸浮議會」格局,便向大黨開出苛刻的合作條件。
條件包括由該黨領袖擔任外相和副首相、獲分配不少於6個內閣部長職位和12個其他部長職位,以及可全面取得軍情五處、軍情六處和軍方保安機密。
大選特寫
8名華人參選歷來最多
或產生首位華裔議員
本報訊英國大選6日舉行,今年有8名華人參選,是歷來最多。如果有候選人勝選,將成為英國史上首位華裔議員,改寫歷史新頁,其中保守黨的香港移民李澤文,獲保守黨領袖卡梅倫支持,成為熱門人選。
英國下院至今無華人
自上世紀初第一批中國海員移居英國,華人移居在英國的歷史已經有一個多世紀。英國現有華僑華人60多萬。但時至今日,英下院600多名議員中卻沒有一個華人面孔。
布朗4月宣布大選日期後的第二天,這8名華裔候選人就發出呼籲,希望華人選民在大選中積極投票,爭取融入主流社會。
英國選舉問題專家鄧利維說,華裔候選人對於英國各個政黨來說都是一個新鮮事物,「我預期他們會有良好的表現,因為在很多人眼裡華人工作勤奮,而這也是選民期望議會議員所具有的品質」。
D. 英國議會什麼時候重新召開
英國議會將於7月20日重新召開。
E. 英國選舉權經歷了哪幾個階段,這一變化歷程表現出哪些特點
1832年議會改革
1832年議會改革是19 世紀英國議會選舉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它是英國新興工業資產階級進行的爭取同土地貴族重新分配政治統治權及擴大選舉權的改良運動。
這次議會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變動,並沒有造成重大的體制改革。掌權的仍然是貴族;選舉資格的限制也僅僅從身份資格轉為財產資格,身份歧視變為財產歧視。工人和貧困農民等社會絕大多數成員仍然在受歧視之列。
意義:
它是向舊制度的公開挑戰,向土地貴族和金融寡頭盤踞了幾百年的地盤進攻。改變了幾百年的選舉議員的做法,這意味著土地貴族和金融寡頭不得不作出讓步。26個有兩個議員的城市全是新興的工業城市;21個中等城市也不乏工業城市。因此,工業資產階級無疑絕對是這次改革的絕對獲益者,很大程度上滿足了資產階級的要求,迫使土地貴族、金融寡頭讓出部分權力。這樣,中產階級在議會中取得了強大的地位,成為了有權的階級。雖然他們並不掌權,但在此後數十年間,雖代表土地貴族的議員在下院仍占優勢,但一切決定都不得不考慮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資產階級與土地貴族、金融寡頭達成妥協,結成同盟,共同統治英國。
1867年議會改革
1867年議會改革是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反對貴族寡頭統治,爭取擴大資產階級民主的政治改良運動。
1832年議會改革雖然為工業資產階級開辟了執掌政權的道路,但英國選舉制度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不民主現象仍然很突出。人民群眾的絕大多數仍然沒有選舉權,「腐敗選區」僅僅縮小了數目,仍然存在部分工業資產階級也被排斥在選舉權之外。
1867年7月15日,議會下院通過第二次議會改革法案。8月15日,法案正式成為法律。
1867年改革法案規定:重新調整選區,取消四十六個「腐敗選區」的議會席位,分配給新興城市。進一步降低了選舉資格限制,擴大了選民范圍。在城市中凡繳納貧困救濟金的房主和年繳納十鎊以上房租和居住期不少於一年的房客享有選舉權;鄉村居民凡每年有無鎊以上收入的土地所有者和年付十二鎊地租的佃戶均享有選舉權。這次改革,使選舉人數由135萬增加到250萬。但英國廣大勞動人民仍被剝奪了選舉權,廣大婦女都沒有選舉權。
意義:
(一)工業資產階級從此具有主宰地位,進一步消除了英國議會制度中的積弊和腐敗之風,徹底打破了以前貴族在議會中一統天下的局面。基本上實現了資產階級民主。
(二)由於選民擴大,政黨要站住腳,必須成為群眾習慣的黨,極大地推動了政黨政治的發展,使爭取選民成為政黨活動發核心。
(三)保守黨已轉變為代表資產階級的黨。
(四)工人暫時被籠絡,但從長遠看來,也給工人政黨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1884年議會改革
1884年議會改革是英國資產階級為鞏固資產主義議會民主而進行的政治改良運動。
從1868年起,自由黨和保守黨輪流執政。1880年,自由黨在國會選舉中擊敗保守黨而獲勝,組成第二屆格拉斯頓內閣。1884年,自由黨為了在農村爭奪選票,緩和農村居民要求政治權利的斗爭,進行了第三次國會選舉改革,頒布了「人民代表法」,該法案規定: 再次擴大公民權, 把1867 年曾授予自治市的公民權擴大到郡的工人(房客及其家庭);重新規定選民的財產資格,無論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 英鎊價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選舉權;建立一種新的內部服務資格,主要是給在郡的工人(男),尤其是農業工人的選舉權。
1885年在格萊斯頓的推動下, 又通過了「重新分配席位法案」。新法案規定: 取消人口不足115 萬人的城市在下院中的席位, 而把這樣的城市分別並入所屬各州;人口在115~5 萬的城市只留一個席位。空出來的席位分配給英格蘭(64) 、威爾士(4) 和部分新興城市;除了22 個城市外,其他各城市和各州一律實行單一代表選區制, 大體上每514 萬人選出一個代表, 從而接近於平等代表制原則。以上兩個法案的通過,習慣上稱為19 世紀英國的第三次議會改革,即1884 年改革。這次議會改革雖然使選舉權擴大了,但仍然受到財產資格的限制。另外婦女仍沒有選舉權。
意義:第三次議會改革中,統治階級在面對社會經濟結構和階級斗爭劇烈變化時,能適時而變,主動調適社會中不相適應的環節。由被動改革轉變為主動改革。社會政治發展取得了長足發展,雖然最終完成英國議會改革,全面實現普選,但為以後的議會改革掃清了障礙。
F. 英國首相一身三任是哪三個
要說本世紀最長的一部連續劇,可能非「脫歐」莫屬了!
10月28日,歐盟決定再次將英國的脫歐談判期限,延期到明年1月31日。
距離當初「脫歐」公投,三年時間過去了。三年裡,英國首相換了三任,「脫歐」大限日期也更改了三次。
「脫」還是不「脫」,已然成為一個世紀謎題。而現在英國人最關心的還不是脫不脫的問題,先選首相再說!29日英國議會投票決定,12月12日舉行英國大選。
「押寶」提前大選:首相的賭博
為什麼要舉行大選,先要從威斯敏斯特宮上演的脫歐大戲開始講起。
前任首相特蕾莎·梅被迫下台後,很多人都在坐等新任首相約翰遜怎麼收拾爛攤子。
約翰遜一上台就沒有讓他的支持者失望。他先是威脅讓議會休會,然後又在歐盟會議期間,與歐盟就脫歐協議達成一致,最後在脫歐大限日期10月31日即將到來之際,要求議員對他的脫歐議案進行投票。
他的策略是這樣的:不斷拖延議會對他的脫歐協議的投票時間,再利用脫歐最後的期限,逼迫議員們在無協議脫歐和「約翰遜版」脫歐協議中「二選一」。
為了避免無協議脫歐將英國帶入劇烈動盪中,英國議員們做了妥協,通過了約翰遜的脫歐協議(不知道梅姨聽到這個結果是個什麼心情。要知道,最終迫使她下台的,正是和這個非常類似的一份脫歐協議。在她任期內,這個協議被議會否決了三次……)
當然了,英國議員們也不是吃素的:他們通過了約翰遜的脫歐協議,卻否決了他的脫歐時間表。
怎麼說呢,這個既同意又否定的局面,意味著約翰遜的脫歐談判也並沒有完全得到議會認可。
於是,約翰遜提出在12月份提前舉行大選。
28號,在歐盟同意延期脫歐大限後,英國議會開始投票表決是否同意首相重新舉行大選。由於議案需要三分之二以上議員通過,這個議案最終遭到否決。
但約翰遜並不罷休,29日又重新提出要在12月12日舉行大選的要求。為了推進這個議案,他還恢復了之前剛剛因為脫歐分歧而開除的10個保守黨議員的席位,以尋求在議會的支持率。
最終,議會以438票支持,20票反對,通過了這項議案。大約有200名工黨議員選擇了棄權。
即將到來的大選
「脫派」和反「脫派」的新較量
約翰遜為什麼要急於大選?
這要從英國目前的政治現狀談起。約翰遜的首相職位,是從梅姨那兒「繼承」來的,並沒有經過大選洗禮。這就導致他在英國社會中的威望不高。所以他需要用一次大選來奠定自己的民意基礎,成為一個真正的民選首相。這樣,日後他再去和議會吵架的時候就更有底氣了。
他的盤算是,趁著從歐盟和議會拿到脫歐協議的勢頭乘勝追擊,再利用現有的支持率立刻大選,鞏固自己的地位。錯過了現在的這個時機,很可能民意對他的支持率就會在無休止的談判爭吵中消磨掉。
所以,聖誕節前舉行大選,是約翰遜的最好時機。目前保守黨支持率遙遙領先於工黨。
約翰遜的反對者工黨也深諳此道。
工黨現任黨首科爾賓的支持率並不高,現在舉行大選對工黨毫無勝算。如果把選舉時間往後拖拖,很有可能消磨掉約翰遜的銳氣。雖然約翰遜耍手腕逼迫歐盟和議會通過了他的脫歐協議,但是這個協議僅僅是一個框架,未來還有對細節內容的很多輪談判。一旦陷入無休止的談判中,民意支持也會隨之漸漸消磨掉。
工黨的算盤是,再等幾個月,等約翰遜的風頭過去後再進行大選。或者非要舉行大選,工黨想要提前到12月7日舉行大選,以方便讓更多的大學生參與投票,因為12月12日很多學生要備考或者放假,無心參與大選。或者讓3百萬在英國的歐盟公民也參與大選。但是最終工黨的努力都失敗了。
最終約翰遜團結了保守黨,他向親歐盟的議員釋放了善意,最終通過了大選的議案。不過這只是暫時勝利,連約翰遜自己的競選班子都承認這場大選更像是一場賭博,因為這本質上又會是一場「脫」與「不脫」的較量。
約翰遜贏了,可以名正言順地代表民意執行硬脫歐;約翰遜輸了,英國會出現政黨更迭,工黨上台,更可能重新來一次脫歐公投,重新和歐盟進行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