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如何看英國人的階級觀

如何看英國人的階級觀

發布時間:2023-06-04 23:59:26

Ⅰ 從歷史文化角度看英國文化特徵是怎麼樣的

文化作為國家歷史的載體,體現民族特徵,彰顯本國歷史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英國國家主流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由貴族階級主導的,騎士精神和貴族精神發展而來的紳士精神合體。紳士精神不僅影響上流社會,對於平民百姓和英國民族性格的塑造也有著極大的作用。

Ⅱ 在英國,怎麼才能分辨一個人是不是上流社會的

據說現在在英國分辨一個人是不是上流社會,的確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情。因為這個世界變化實在是太快。過去的貴族擁有土地,擁有現金流,就可以過上優越的生活。但很顯然,當代的社會潮流,金錢觀,以及消費觀完全沖擊了貴族階層。可能有的人世襲還有良田,但是財富遠遠趕不到現在的新科技誕生出來的富人。



進入上流社會是要有圈子的。如果你不在那個圈子之內,最好不要做非分的想法。就算是有這樣一個上流社會的圈子,現在在金錢的浪潮下,大約也每天不安於金錢的減少,無法維持優雅的狀態。

如果你實在想看上流社會,你就看一看唐頓庄園,或者當今王室。至少那種體面比較連貫。雖然你根本進去不了。

Ⅲ 英國的等級觀念及制度形成原因

貴族與平民的劃分,一直是英國歷史、文化和政治的重要特點。號稱「人人生而平等」的英國,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個法定的貴族國家。英國的等級觀念及制度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協調和維護國家內部的關系及利益,更有效地管理國家,社會及組織。

早在1688年,喬治王朝就把英國社會分為26種等級。後來,這種社會等級逐漸發展成上層、中層和下層(三種等級。這三個階層也可以為稱為貴族紳士階層、市民階層 和勞動人民階層。不同階層的人去不同的學校,受不同的教育,從事不同的行業,他們之間的界限非常明晰。

英國的主體民族的正式稱呼是「盎格魯-撒克遜族」,但這僅限於英格蘭地區;「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還包括蘇格蘭、北愛爾蘭和威爾士三個地區,這三個地區人的民族,現在稱之為「蘇格蘭族」、「愛爾蘭族」、「威爾士族」。

這三個民族的祖先在古代還有一個共同的稱呼:「凱爾特人」。英國歷史是從羅馬帝國開始的,漢宣帝五鳳四年,羅馬將軍凱撒渡海進入不列顛島,將這個島嶼變成帝國的西北省份,從此英國人有了自己文明史。

凱撒在不列顛遇到一些當地的土著人,這些部落的來源不明,是否是一個民族也不確定。不過黑頭發的羅馬人沒有功夫理會更多的細節,凱撒給他們起了個拉丁語的名字:「凱爾特人」,在凱撒的戰地日記里,凱爾特人最典型的體貌特徵,就是他們標志性的紅頭發。

羅馬帝國晚期國運衰落,老家大致在現在德國境內的「日耳曼人」沖入羅馬帝國境內,肢解了羅馬帝國,建立起一系列日耳曼族的小國家,史稱「日耳曼人大遷移」。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族」,就是這場大遷移的結果。

簡單的說,現代英國人有兩大族源: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前者是征服者,後者是被征服者。兩個族群的差別是可以從體貌特徵上看出來的。因此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典型特徵,就是頭發是金黃色的,或者說頭發顏色越淺的,就越是「純種的」盎格魯撒克遜人。

英國最早的文明史始於羅馬帝國,歐洲各國都已羅馬文明為自豪,就像戰國中的齊楚燕秦吳越各國都以「周禮」為尊、以自已有姬周血統(至少是母系)為榮一樣。

(3)如何看英國人的階級觀擴展閱讀

英國女王作為貴族之首,她既不是民主競選的,也不是推選或者指定的,而是依照血統原則繼承的。女王之下,還有大大小小的親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教會貴族、法律貴族等共一千多人。

這一千多人組成的貴族院(上院),和剩下幾千萬人選舉出來的平民院(下院),理論上是平級的,二者加上國王,共同構成英國政治的中樞——英國國會。歷史上,上院曾經擁有比下院多得多的權力。即使在貴族制度高度式微的今天,上院也仍然是英國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

直到2009年,英國才歷史上第一次成立了「英國最高法院」,此前上院一直是英國的最高上訴司法機構,也就是說,最高司法權一直在貴族手中。貴族精神對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影響,更是無所不在。民間對貴族精神的追求,比上流社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平民不介意血統是否混雜,而貴族們則堅持近親結婚。貴族認為,優秀的人群如果世代堅持近親結婚,其後代就會特別優秀,或者說,對於優秀的人群來說,近親結婚有利於這個人群長期保持優勢。這就是英國王室即使因為遺傳的血友病屢次減丁,也堅持只和其他王室通婚的原因。

子女的頭發的顏色是由父母決定的,金發和金發生金發,紅發和紅發生紅發,金發和紅發多混雜幾代,顏色就不那麼純粹了,就成了普通英國人的褐色頭發。在英美主流文化中,堅持人種、出身方面的「歧視」或曰「區別對待」是一個基本的思維方式。

Ⅳ 在英國 不同階級的人有什麼不同 主要從價值觀,行為模式,思維模式上說(詳細點,有加分)

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英國大學生主流價值觀教育探析

摘要:面對傳統與現代的沖突,英國大學生主流價值觀教育在內容上既包括西方資本主義世界自由、平等、博愛、理性、民主、法制、人權和個人主義的共同精神內核,以及傳統的紳士文化要素,又吸收了當代具有普適性的價值觀;在實施方式上,既保留了本科生導師制、宗教教育等傳統方法,又注重追求價值觀教育實施方式的多樣化,力求通過二元超越的融合模式,塑造既適應時代要求,又有英國特色的大學生主流價值觀教育。

關鍵詞:英國,高等教育,價值觀教育,傳統文化,全球化

[基金項目]2008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寓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項目批准號:08SZ1011)。

一、英國大學生主流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及其文化意蘊

(一)變遷中的遺產: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精神內核

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文化的源頭可追溯到古希臘文化。古希臘文化鑄就了西方文明的傳統,它給歐洲帶來了科學精神、自由、平等、理性和民主的人本思想,其豐富的內容中孕育了西方哲學、史學和文學等諸多學科的始基,其民主制度成了歐洲後世民主的典範和楷模,許多重要的政治概念如公民、政治生活、政府、政治家和政治學等便創始於此。「希臘人教歐人愛好真理與自由,羅馬人教歐人如何組織,愛好國家」。[1]公元前146年,羅馬人佔領了希臘,並逐漸形成了一個地跨歐亞非的龐大帝國。羅馬人在吸收希臘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並且為了滿足帝國統治的需要,制定了完備的「羅馬法」,這不但是羅馬文化精神的代表,而且也是西方資產階級法律制度和觀念的淵源。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進入中世紀。帝國的政權雖然不復存在,但帝國時期形成的基督教在人們思想上的統治地位卻沒有動搖,並深刻影響著資產階級的倫理思想。基督教倫理讓人們相信自己的勞動成果來自上帝的恩惠,因此人們應該以感恩的心辛勤勞動並回報社會,具有社會責任感。此外,基督教所宣揚的對世界和人類普遍的愛,也直接導致了資產階級所推崇的「博愛」思想。[2]

14世紀至16世紀,西方世界迎來了文藝復興的曙光,個人的價值被重新發掘,個人主義思想興起。宗教改革後,羅馬教廷的權威被打破,個人主義又披上了民族的外衣,促成了民族主義思想的崛起。隨後,西方世界在共同經歷了啟蒙運動、資產階級革命等重大運動後,文化變遷中形成的共同價值觀又與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相結合,最終鑄造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自由、平等、博愛、理性、民主、法制、人權和個人主義的共同精神內核。

(二)保守中的自由:具有英國特色的紳士文化

英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既具有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共同特質,又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內容——紳士文化。紳士文化的形成與英國人的具有保守性和妥協性的民族性是分不開的。英國人在處理社會和個人關系時崇尚一種社會化的個人主義,這種個人主義價值觀與法國式的理性建構主義的個人主義不同,它並沒有將人的理性作為判斷一切的標准,而是以有限理性為理論基礎,承認社會傳統對人的制約和指導作用,因此,英國社會往往較為保守和傳統,崇尚漸進式的社會改良,[3]而不是法國式的激烈社會革命。

受這種社會化的個人主義的影響,英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紳士文化,並成為其在文化價值觀上的高度概括。紳士文化是資產階級革命以來貴族階級與資產階級妥協的產物,結合了中世紀的貴族精神和資產階級價值觀兩方面的特點。這種文化起先只局限在統治階級的圈子,後來則通過其輻射作用逐漸滲透到其他社會階層,[4]並成為社會的主流文化價值觀。紳士文化強調人們要具有高雅的生活情趣,重視用文學、藝術、哲學等陶冶人們的情操,要求人們有較高的道德修養和彬彬有禮的舉止,並且注重追求理性。[5]這種價值觀一方面注重人們的自由獨立和個性發展,另一方面則要求人們尊重文化傳統和政府權威,強調履行社會責任和行事的沉穩,所體現的價值觀追求的是一種保守中的自由。

(三)全球化中的抉擇:當代具有普適性的價值觀

全球化的洪流滾滾而來,世界各國紛紛投入其中。在這一背景下,許多價值觀已不再是某一國家或某一種文化的專利,而是世界人民共享的話題。面對當代具有普適性的價值觀不斷增多的現實,英國大學生主流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在體現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和英國民族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時,也積極發掘和融入如公平正義、創新精神、可持續發展等具有普適性的價值觀。另一方面,隨著各民族交往的加劇、英國民族成分的日益復雜和社會多元文化主義的蓬勃發展,大學也紛紛意識到在價值觀教育中高揚具有普適性的價值觀,是避免文化歧視之嫌的理想選擇,因此具有普適性的現代元素日益擴大在主流價值觀教育中的影響力,儼然成為「主流」之中的「一流」。

二、英國大學生主流價值觀教育的實施

(一)專業課程中的主流價值觀教育

英國大學專業課程的門類眾多,不同的專業課程都會根據自身的特點滲透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發揮主流價值觀教育的作用。以牛津大學全球健康科學專業的科學碩士學位課程(MSc in Global Health Science)為例,該課程要求學生從事一年的全日制學習,旨在培養國際健康組織和政府健康部門的領導者。[6]該課程由四個必修課程模塊和兩個高級選修模塊組成,其中必修課課程模塊包括:全球健康的挑戰、健康政策和公共健康、流行病學原理、全球健康的統計學概念。[7]在這四個課程模塊中,「健康政策和公共健康」課程在價值觀教育方面體現得比較明顯,它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公共健康的主要原理,還要求學生了解不同的價值觀、倫理學和文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掌握在醫療保健領域人們所認同的主流價值觀,關注和處理全球正義的問題。[8]

在選修課程方面,該專業為學生開設的高級選修模塊有:熱帶葯物、免疫學、健康經濟學、國際發展與健康、母嬰健康、國際研究倫理學。其中,「健康經濟學」課程和「國際發展與健康」課程在課程內容上主要滲透了社會公平的問題,[9]而「國際研究倫理」課程則向學生傳授人們所認同的研究倫理觀,讓學生了解什麼樣的研究是合乎倫理的。可見,該專業的課程由於專業性質的原因主要向學生宣揚的是社會公平、全球正義等當代具有普適性的價值觀,但也不可避免地在相應的課程中推廣主要為英國人所認同的價值觀和倫理觀等。

(二)導師指導活動中的主流價值觀教育

本科生導師制最早起源於14世紀英國的牛津大學,並逐漸擴展到英國其他大學,是英國高等教育中的一項特色。這種制度是一種以導師的個別教學和指導為特徵的教育制度,不但有效地保證了大學本科生教育質量的卓越,還充分體現了英國以紳士文化為基礎的人文主義教學傳統。導師對學生指導的范圍不但包括學生的學業和生活,還包括對學生思想道德和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和引導。這種引導在內容上注重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和獨立人格,在方法上注重言傳身教、循循善誘,在教育環境上注重營造寬松、自由的氛圍,[10]可以說,本科生導師制充分體現了紳士文化的精髓,它讓師生在一種如鄉間紳士聚會般寧靜、閑適的環境中,通過導師與學生個性化的交流與對話,陶冶學生的思想和人格,啟迪學生的智慧。這種教育方式不但在教育內容上更容易促使學生認同英國的主流價值觀,而且這種指導活動的形式和環境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體現,讓學生在全方位的文化浸泡中加強自己的內在涵養,形成紳士風度,內化人們所倡導的文化價值觀。

(三)學生社團活動中的主流價值觀教育

英國的各個大學都存在著許多學生社團,這些社團類型多樣,涉及藝術、文化、專業學科、政治、體育等各個方面,它們經常圍繞本社團的宗旨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學生參加。這些活動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體驗,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其中的一些活動,深化學生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理解,加強對主流文化的認同。

以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為例,該大學共有各類學生社團194個,涵蓋了政治、文化、學習、休閑等各個領域,[11]它們所組織的活動五花八門、類型多樣,許多活動也同時是對學生主流價值觀教育的良好途徑。例如,歐洲協會(European Society)就是一個旨在提高學生對歐洲文化認識的文化社團。該社團經常通過組織學生到歐洲各地去旅遊、開展對相關問題的討論、舉辦聯歡會和晚會等形式深化學生對文化價值觀的認識;[12]全球發展行動協會(Glob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s)是一個主要關注全球發展問題的學生團體,該團體經常與其他相關團體合作組織一些論壇或講習班,讓學生有機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和實踐工作者共同探討當代的和平、人道主義、可持續發展等國際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話題,使學生對當代具有普適性的價值觀有更好的了解。[13]

(四)宗教教育中的主流價值觀教育

英國有著濃厚的宗教傳統,大學長期處於基督教的影響之下。在當代,宗教課程和活動雖然已不再是大學中的必修內容,但大學依然注重利用宗教教育來對學生進行價值觀引導,將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融入宗教當中,增強對學生進行主流價值觀教育的效果。

英國大學的校園里除了有各種宗教性的學生社團可以對學生發揮價值觀教育的作用,大學還利用《2006年平等法》中有關非歧視的規定,為學生提供宗教設施、教育和培訓,以滿足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的需求,並藉助這種教育和服務活動向更廣泛的學生群體宣傳社會主流價值觀。許多大學在學校里安排了牧師等宗教人員,為學生提供宗教建議和宗教教育,並為學校政策的制定提供咨詢服務。例如,英國的謝菲爾德·哈萊姆大學(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為學生安排了一個全職的宗教事務協調人,和許多代表了基督教各教派的志願宗教顧問。這些志願宗教顧問有大約一半是由學校的教授或教學人員擔任的,其餘的則是由城市中的宗教團體派遣的。

此外,許多大學還設置了面向全體學生開放的祈禱室等宗教設施,並特別注重學生的祈禱等宗教活動對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促進作用。例如,英國的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在校園里和圖書館建立了各教派公用或專用的教堂和宗教活動室,並在這些宗教場所為學生提供牧師服務,由他們為學生提供宗教建議和指導。[14]

可見,英國大學對宗教教育還是相當重視的,甚至在國家法律和政策文件中也會要求高校安排特定的宗教教育,並將其作為大學有義務為學生提供的一種服務。英國大學中的宗教教育不僅是要服務於有宗教信仰的學生,也是要藉助這種形式給現世的主流價值和道德標准披上神聖的外衣,增強學生對其合理性的認識,從而達到使學生加強對國家和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內化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目的。

(五)管理活動中的主流價值觀教育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的國家,並在革命勝利後建立了與之配套的憲政制度——以議會為核心的議會制,通過議會來制定法律,逐漸形成了健全的司法審判程序和機制。可以說,資產階級民主法制的政治傳統在英國是根深蒂固的,現今,這種傳統已擴散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以及高等教育領域的管理活動中,這不但有利於促進教育管理的民主和公正,而且對宣揚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加強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也有重要作用。

在英國大學學校層面或各院系層面的管理活動中,各種政策的制定往往都會吸收學生的民主參與,以使政策能夠有效地反映學生的觀點和意願。例如,英國為消除對殘疾人的歧視,落實社會平等的理念,在2006年12月推出了一部《殘疾人平等責任法》(Disability Equality Scheme),要求包括高等教育機構在內的共公部門制定「殘疾人平等計劃」,規劃本機構保障殘疾人利益的措施。該法規定,高等教育機構在制定「殘疾人平等計劃」時必須吸收殘疾學生的參與,並要說明該校在制定該計劃時吸收殘疾學生參與的機制和方式。此外,在其他管理活動中,如建立常規評價程序、開發和評審課程、改進學校教育設施和環境時,都要保證殘疾學生的參與,以體現教育決策的民主。[15]

除了注重學生對學校管理的民主參與,英國大學還注重借鑒法律程序來處理學校內有關學生的訴訟案件,以培養學生的法制觀念。許多學校都制定了審理學生訴訟案件的正式程序,以及學校受理學生訴訟案件的時間和程式。在審理訴訟的案件時,學校需要召集一個陪審團,由其提供或收集相關專業知識。訴訟過程要求學生提供相關的材料或證據,並允許學生為自己請學生顧問以便尋求建議。陪審團成員在作出判決時必須公正無私,並要遵循案例法的原則,即與學校以往的相似案件相一致。此外有些學校還引入了第三方協調監督機制,如調解制度或檢察官制度,[16]以促進訴訟案件的解決,並維護其公正性。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可以看出,這些教育管理制度和活動雖然並非正式的教育教學活動,其直接目的是保證教育領導和管理的民主與公正,但它確實起到了對學生思想觀念的影響教育作用,使學生通過參與這些程序和工作,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從而充分體現了教育領域管理育人的理念。

三、英國大學生主流價值觀教育的特徵

(一)紳士文化之魂的堅守

紳士文化是英國最具特色的文化傳統,紳士文化融合了資產階級的人文思想和封建時代的貴族精神,直接體現著這種文化的紳士教育曾一度在大學中占據主導地位。紳士教育強調培養自由獨立、彬彬有禮的人,注重人與人心靈之間的交流與影響,以及營造高雅寧靜的文化氛圍陶冶人的思想與情操。英國大學的許多教育傳統都是紳士教育的產物,如對世界高等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的本科生導師制就是直接從紳士文化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它不但可以有效地影響學生的價值觀,而且還有利於在潛移默化熏陶中形成學生有紳士風度的文化氣質。

然而,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以及社會上各種後現代思潮的出現,大學中的紳士教育傳統遭到了強烈的沖擊,[17]表現在知識的象徵意義和文化價值降低,[18]本科生導師制的地位下降,導師為應付科研任務對每個學生的指導時間縮短。但是,紳士文化作為英國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其影響力雖然有所下降,但卻堅守著自己的靈魂,大學依然注重營造寧靜典雅的教育氛圍和聘請具有較高文化修養的教師來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並且通過導師制以及其他各種途徑教育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同時,掌握履行社會責任所需要的知識、能力、修養和風度。

(二)宗教教育的守望

英國是一個宗教傳統濃厚的國家,基督教教義在社會的價值領域一直占據著一統天下的地位,大學長期處於宗教的控制之下。在19世紀之前,英國大學是進行宗教教育的重要堡壘,教師是官方宗教的傳聲筒,宗教課程和宗教儀式是學生必須修習的內容,而且學生畢業時必須簽署效忠王室及其宗教信仰的保證書才能獲得學位。[19]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宗教思想雖然逐漸退出了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舞台,但大學依然注重將宗教教育作為對學生進行主流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途徑。

英國大學並不僅僅是出於保護學生信仰自由的考慮,允許學生組織宗教社團和開展宗教活動,而是由國家出面制定相關法律,打著「非歧視」的旗號,主動在學校設置宗教人員和宗教設施,為學生提供宗教教育、培訓、服務和信息資源,並將提供這種服務看成大學必須履行的義務,將宗教教育視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進心理和精神健康,乃至提高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可見,在英國大學主流價值教育過程中,大學對宗教教育的利用更加重視,並且在宗教教育的組織和實施方面扮演著更加積極的角色。

(三)多元文化主義的勃興

英國是一個漂移海外的孤島,島上居民最初雖然也來自歐洲的不要同地區,但他們在長期的具有較大封閉性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統一的、具有英國特色的文化。然而,自20世紀中期以來,大量移民湧入英國,移民潮的出現打破了英國文化的同質性,為英國社會的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在這種背景下,英國「主流文化」的界限日漸模糊,多元文化主義勃然興起。多元文化主義強調,無論是何種文化,其地位是平等的,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因此大學在進行主流價值觀教育時只把一種文化界定為主流,把其他文化歸為非主流似乎不會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因此,多元文化主義在校園中大行其道,無論是各種課程中,還是學生的各種課外活動中,抑或是學校的教育設施和管理制度中都注重引導學生對多元文化的思考和認同,並注重使學校教育滿足來自多元文化背景學生的需要,適應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英國文化在多元背景下的轉變和發展。

(四)當代普適性價值觀的高揚

隨著全球化的加劇,當代具有國際性的普適價值觀在英國大學主流價值觀教育中的影響力不斷提高。放眼英國的大學教育,無論是各種專業課程,還是學生的各種社團活動,創新精神、和平、可持續發展等世界議題所佔的比重都越來越大了,這導致英國大學的主流價值觀教育在內容和實施方面似有與其他國家趨同化的趨勢。

然而,大學對普適性價值觀的推崇並不意味著大學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價值觀的貶抑,而是將它們以更隱性的方式廣泛融入學校的各種課程、活動和管理制度中,使之對學生發揮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此外,在教育過程中對任何一個問題的思考和處理都不可能是價值無涉的,全球話題必然可能具有普適性,但以何種方式去理解它則必然會打上資本主義英國的烙印。可見,如果說宗教教教育是給英國資產階級所推崇的價值觀披上宗教的神聖外衣,則普適性價值觀的教育則是給他們的價值觀戴上普適性的光環,以提高其合法性,促進學生對它們的認同。

四、結論與啟示

英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其深厚的文化積淀既鑄就了英國不同於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文化特色,又為英國社會、文化與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遺產。在當代社會,全球化的浪潮席捲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世界各地的文化在融合中不斷產形成趨同化的特質,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作為西方重要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傳統與現代的相遇為英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演繹了新的故事,它正化身於大學生主流價值觀教育的場域中,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影響著英國千千萬萬的年輕人和國家民族的未來。

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英國大學生主流價值觀教育遵循了其傳統上妥協性的發展模式,將其文化傳統與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與隨著全球化浪潮而來的普適性價值觀結合起來,既賦予傳統以新的文化要素,又在現代價值觀面前保留了傳統價值觀的核心精神,在二元超越中尋求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在主流價值觀價值觀教育的實施方面,英國大學既保留了本科生導師制、宗教教育等傳統方法,又注重追求價值觀教育實施方式的多樣化,將其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中以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學生的思想。

Ⅳ 普通英國人是怎麼看待英國的貴族制度的呢

年輕的英國人覺得英國王室是累贅,什麼貢獻都沒有為國家做到,就這樣吃白飯,浪費納稅人的錢,但是大部分公民還是支持的。


加上有媒體對英國需不需英國王室,結果還是可喜的,大部分公民還是選擇需要,要知道統計出來公民對英國王室滿意度高達90%,都認為英國需要君主,短時間是不可能會廢除的。也就是說明英國王室還是很得民心的。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英國人的階級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防城港過越南的關口叫什麼 瀏覽:543
印度語沒有怎麼表達 瀏覽:490
義大利國現在是什麼季節 瀏覽:440
近代中國主要政治力量是如何探索救國道路的 瀏覽:172
英國世錦賽門票多少錢 瀏覽:112
五十萬伊朗幣換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30
越南留學哪個專業最好 瀏覽:609
英國體檢本地要怎麼預約 瀏覽:831
義大利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疫情的 瀏覽:466
如何咨詢人工服務中國移動 瀏覽:967
梅州到印尼多少錢 瀏覽:940
美國中國哪個市場好 瀏覽:872
印尼產什麼藤 瀏覽:570
印尼金田黃硬度是多少 瀏覽:691
一塊人民幣換多少印尼 瀏覽:209
為什麼說最好的大理石在義大利 瀏覽:217
越南拐賣過來沒有戶口怎麼辦 瀏覽:251
埃及與伊朗哪個國家發達 瀏覽:446
印尼烏木什麼時候停產的 瀏覽:422
越南人嫁到中國為什麼逃跑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