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17世紀英國如何控制海洋的

17世紀英國如何控制海洋的

發布時間:2023-06-06 14:50:40

① 新航路開辟後英國逐步掌握海洋話語權的原因

通過建立大批海外殖民地來確立其世界海上霸權。
英國是個島國,經濟發展嚴重依賴海外貿易,而當時海上貿易的大部分已被西班牙佔有,打敗西班牙奪取制海權成為英國海軍發展的頭等戰略。
1588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命令「無敵艦隊」遠征英國。
這場戰爭奠定了英國海上霸權的基石。
在17世紀和18世紀,依靠海軍力量的強大和對海權的牢牢控制,英國幾乎打贏了所有的商業戰爭和王朝戰爭,也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殖民體系。
在初步建立海上霸權後,英國先是打敗了荷蘭,又同法國在海上進行了一個世紀的交鋒。

② 分析17世紀荷蘭與英國分別提出公海航海自由原則和領海主權概念的歷史背景

在古代和中世紀前半葉尚無領海、公海的概念,世界海洋是對所有人開放的,是人類所共有的。大約從13世紀開始,一些沿海國家開始對海洋某些領域提出主權要求,少數海洋大國開始爭奪海上霸權,在他們所控制的海域強行徵收捐稅,禁止外國人捕魚和航行,打破了原有的海洋秩序。在這種環境下,被稱為「國際法之父」的荷蘭法學家格老秀斯於1609年發表《海洋自由論》,提出了著名的「海洋自由」主張,他認為海洋浩瀚無邊,不能為任何人所佔有,它應為一切人提供航行和捕魚之用,也就是說海洋在本質上是不受任何國家主權的控制的,所有國家都可以自由地加以利用。但當時格老秀斯的主張受到了以英國的約翰•塞爾登(John Selden)為首的許多學者的反對和攻擊,,塞爾登的《閉海論》直接反對格老秀斯的「海洋自由」,竭力為海洋主權的主張辯護,這種主張在17世紀佔了上風,各國都積極推行海洋主權的政策。
  格老秀斯的主張雖然受到反對,但其影響是無法取消的,到了17世紀下半葉,實際上所有國家的船舶都可以自由航行於公海的所有部分了。 但是,當時的「公海自由」概念基本上還僅僅局限於「航行自由」的范疇。法國國際法學者吉德爾(Gidel)認為:「公海自由所包含的基本概念,是不允許任何船隻在和平期間的航行途中對其他船隻進行干擾。」但同時他也承認,公海自由「不能不包括積極的結果。公海自由是指相對獨占作用而言,最終必將導致『使用平等』這一概念……」 這也就是說,「公海自由」的含義決不是僅僅是以國家或個人的「不作為」保證公海上的航行自由,它還應包括對公海的積極利用的自由。「捕魚自由」無疑是「積極利用自由」的應有之義。
  「公海捕魚自由」的自然法依據盡管在今天看來難以成立,但在數百年以前卻被認為是很好理解的:對於任何人可以無害地使用、並且也足夠全人類使用的東西,大自然不給予任何人以據為己有的權利。很顯然,對當時的人來說,海洋中的漁業資源就是這樣一種「東西」,並從而形成了「公海捕魚自由」的原始涵義。
  17世紀下半葉,荷蘭在公海上推行航海和捕魚自由的政策;1689年,荷蘭執政者奧林奇•威廉登上英國王位之後,英國與荷蘭之間的漁業糾紛平息,荷蘭獲得了捕魚權;這些事例以及日後豐富的國際實踐,都可以充分證明「公海捕魚自由」這項原則作為國際習慣法的存在。

③ 英國是如何戰勝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呢

英國的各項技術都發展的非常先進。在戰爭當中,英國的戰略方針也非常的正確。由於各個方面都配合完美。所以戰勝了西班牙。

④ 英國在十八世紀中葉為什麼成為了海上霸主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開始向外殖民擴張,英荷爭奪海上優勢的矛盾、英法爭奪歐洲優勢的矛盾,成為歐洲國際關系的主要矛盾。經過三次英荷戰爭,英國成為海上霸主,荷蘭從海上霸主地位上跌落下來。
「海上馬車夫」的永久憾事
荷蘭,這個面積僅4萬多平方公里、自然資源貧乏的小國,按理並不足道,但它卻
在歷史上有過一段耀眼的輝煌。17世紀上半葉,它擁有商船1.6萬艘,是法國、英國、
西班牙和葡萄牙四國商船總噸位的四分之三。荷蘭人壟斷了世界的貿易,荷蘭商人的足
跡遍及五大洲各個角落。因而荷蘭人被稱之為「海上馬車夫」。
然而,正像歷史上許多國家一樣,其衰敗往往從一次大的災難性的戰爭開始。荷蘭
17世紀上半葉對海上的壟斷權,當成為後起的英國海外擴張最大的障礙和威脅之時,戰
爭就不可避免了。正因為英荷戰爭,使得荷蘭從海上霸主地位上,迅速跌落下來,從此
再也沒有占據海上霸主地位,此戰成了「海上馬車夫」永久的憾事。
17世紀起,經過資產階級革命而擺脫西班牙統治的荷蘭,在短短幾十年間就在發展
上超過許多歐洲國家,成為「17世紀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糧食,
由它運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類、法國的手工業品、西班牙的水果和殖民地產品,由它
運往北歐。它於1619年在爪哇建立第一個殖民據點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然後由爪哇
向西侵佔蘇門答臘島,向東從葡萄牙手裡奪取香料群島(今馬魯古群島),還相繼侵佔
了馬六甲和錫蘭(今斯里蘭卡)。在亞洲東部一度侵入中國領土台灣。在日本九州島的
長崎取得了商業據點。1652年,荷蘭在南非建立了好望角殖民地,為它在亞洲的殖民擴
張取得了強大的中繼站。在北美以哈得遜河流域為基礎,建立了新尼德蘭殖民地,並在
河口奪取曼哈頓島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在南美洲,荷蘭殖民者佔領了安得列斯群島中的
一些島嶼。
英國於16世紀晚期,挫敗了西班牙海上霸權,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壟斷局
面。英國脫穎而出,逐漸發展為後起的卻又是強大的殖民主義國家。它在同荷蘭殖民強
國的斗爭不僅不可避免,而且要求獨占海權、獨占原料、獨占市場,因此由競爭、搶奪
發展到武裝沖突。1651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新的《航海條例》,規定一切輸入英國的貨
物,必須由英國船隻載運,或由實際產地的船隻運到英國,這就是說不許其他有航運能
力的國家插手。荷蘭一向以商船多、體積大、效率高、組織完善而成為貿易中介國家、
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英國的新航海條例顯然是對付荷蘭的,打擊它在英國對其他國
家貿易中的中介作用。荷蘭反對英國的航海條例,英國拒絕廢除航海條例,這就導致了
英荷海上大戰。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1654年),是荷蘭於1652年7月28日發動的,目的是為了
回擊英國國會針對荷蘭把持貿易經紀權而於1651年通過的航海法案。英荷之間,除了在
兩國近海展開作戰行動(如1652年普利茅斯海戰、1652年和年紐波特海戰、年
波特蘭海戰)以外,還在地中海、印度洋以及連接波羅的海和北海的各海峽同時進行了
海戰。英軍艦艇裝備有較先進的火炮,而且在數量和質量上均占優勢,因此擊潰了荷蘭
海軍,並對荷蘭海岸實施封鎖,迫使荷蘭於1654年4月14日締結了《威斯敏斯特和約》。
根據這一和約,荷蘭實際上承認了航海法案。
第二次英荷戰爭(1665—1667年),是由於英國佔領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
特丹而引起的。1665年1月24日,荷蘭對英宣戰。1666年2月,法國和丹麥同荷蘭結成同
盟。在1666年6月11—14日的敦刻爾克海戰中,廖特爾海軍上將統率的荷蘭艦隊擊敗了
英軍,但未能鞏固既得的戰果。同年8月4—5日於北福倫角再度交戰,荷軍敗北。1667
年6月,荷蘭海軍封鎖泰晤士河口,殲滅部分英國艦只。由於倫敦直接受到威脅,英國
被迫締結和約。根據1667年7月31日《布雷達和約》,英國佔有新阿姆斯特丹,但將英
軍在戰爭期間佔領的蘇利南(在南美)歸還荷蘭。
第三次英荷戰爭(1672—1674年),是荷法戰爭(1672—1678年)的一個組成部分。
根據英王查理二世和法王路易十四之間的秘密條約,英國參加了這場戰爭。英軍突然襲
擊了荷蘭海軍。1673年8月,廖特爾指揮的荷蘭艦隊在特克塞爾附近擊潰英法聯合艦隊。
海戰失利和對於比荷蘭更危險的競爭者法國實力增強的畏懼,促使英國退出戰爭。1674
年2月19日,《威斯敏斯特和約》規定1667年《布雷達條約》繼續有效。
前後達20多年的英荷海上爭霸戰爭,盡管荷蘭在軍事上沒有完全輸給英國,但從整
體上說,荷蘭海上實力大為削弱了。荷蘭在經濟、貿易、海運方面的實力大為下降,從
此「海上馬車夫」把海上霸權讓給了英國,淪為歐洲二流國家,英國成為海上霸主。
以這次戰爭為標志,海上霸權斗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一是西歐各國進一步鼓勵造
船工業的發展,以增加本國船隻數量,以備發動更大規模的海戰,進行更大的海外貿易;
頒布和完善排它性的航海條例,或禁止外國船隻裝運貨物進出本國及其殖民地港口,或
對進出本國港口的外國船隻課以重稅,以促進本國航運業的發展;發展漁業,以擴大航
海人員的來源;招聘外國科技人員,以研究和提高本國的航海造船技術。
總之,西歐各國此時期實行了全面的拓海政策,增強海上實力。二是改進海上武器
裝備,強化海上武裝力量,提高海上作戰能力。①研製和裝備大戰船。這個時期戰艦最
大長達300多英尺,有的排水量達2500噸左右,載負約1000人;②在戰艦上裝備多種大
口徑火炮,以增強火力,大型戰艦裝有甲板,共配備數十或100門以上的完全標准化的
加農炮等;③採用旗語,使海軍歷史上指揮官第一次能夠在交戰開始前對艦隊實施不間
斷的指揮和發布命令。與此同時,海上戰術得到了進一步改進,如英國海軍發明了海上
封鎖和攔截的戰術。
三是搶占海上交通要道、占據海上島嶼、掠奪海外殖民地等進一步加劇。英國、美
國、荷蘭、法國等國,以原殖民地為基礎,進一步實行擴張政策,到處爭奪殖民地,侵
略魔爪遍布世界各地。特別是英國,依靠其強大的海軍,在先後的兩個多世紀中一直成
為世界超級殖民、商業和軍事大國,在世界各地發動殖民戰爭,製造一個又一個災難。

⑤ 新航路開辟後英國對世界海洋的支配權是如何一步步實現的

英國:通過建立大批海外殖民地來確立其世界海上霸權

在伊麗莎白一世時期,迎合新航路的開辟,英國已經開始組織艦隊和海盜,與西班牙和葡萄牙爭奪海上霸權,不過受限於當時英國的軍力和經濟實力,英國一直處於下風。不過這已經為海權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氛圍,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英國海權取得巨大的發展機遇是在16世紀後期。1588年,英國大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之後,英國海權發展長期受制於西班牙,在無敵艦隊的覆滅之後,雄心勃勃的英國開始走上了殖民擴張道路。

17世紀,隨著英國的殖民擴張與海權的發展,不可避免地與當時控制著世界海上霸權和殖民霸權的荷蘭發生利益從沖突。爆發了「三次英荷戰爭」,英國擊敗荷蘭,奪取了荷蘭在北美的新尼德蘭殖民地,改名為紐約。之後,英國開始逐步取締荷蘭的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

18世紀,新興的殖民帝國法國嚴重威脅到英國海上霸權的地位,英法為爭奪海上霸權,發動了多次戰爭,雙方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直到1756年~1763年「七年戰爭」,法國戰敗,英國奪取了法國在世界各地的大片海外殖民地,英國的海上霸權發展到了頂峰。

在之後的一百多年裡,英國海上霸權不斷的到鞏固,形成了日不落帝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和海上霸權。


英國海權的結束:

兩次次世界大戰,沉重地沖擊了英國的世界殖民霸權和海上霸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國力大損,經濟實力大不如前,再也無力經營和維護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

美國在二戰後成為了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取代了日益衰落的英國。與此同時,英國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民族解放獨立運動高漲,英國逐漸失去了在世界各地的各大殖民地,海上霸主地位不復存在。

⑥ 材料一 17世紀的英國人沃爾特 雷利爵士一針見血地指出 誰控制了海洋

17世紀的英國人沃爾特·雷利爵士一針見血地指出:「誰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貿易;誰控制了世界貿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財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16-18世紀,世界上哪些國家曾經控制了海洋,成為海上霸主?19世紀中後期,哪個國家成為了世界貿易中心?其取得這個地位的最主要因素是什麼?

1.荷蘭 西班牙 法國 英國 2. 英國 3.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資本主義的發展,工業革命的開展,注重海洋發展。

⑦ 英國為什麼先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工業大國英國人為什麼能在海洋上稱霸

簡單來說以下:英國為什麼先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工業大國?政治前提,英國率先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確保了社會的穩定
勞動力方面,圈地運動使大批農民失去土地,淪為雇傭工人
資本積累方面,對外的殖民擴張、掠奪,英國迅速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
市場條件,號稱日不落帝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擁有了廣闊的原料供應地,以及商品銷售市場
技術條件,英國工場手工業發達,並且日益發展,為工業革命積累了技術基礎 英國人為什麼能在海洋上稱霸?海洋對於英國來說意義重大 英國是一個島國 本土很小 所以它不得不極力發展海洋業來取得更大的利益 在很久以前英國就對海洋有著很大的控制 當時英國皇家更是鼓勵海盜的行為 正因為海洋的得失關繫到英國的核心利益,所以英國在工業時代一直控制著海上的霸權 反觀其他與英國爭霸海洋的國家:法國當時的重心是謀求歐洲本土的霸權而不是海外殖民地。 西班牙當時無敵艦隊已經衰落 荷蘭國小民弱,商船多餘戰艦,所以在與英國決戰時甚至征調了大量商船來湊數。

閱讀全文

與17世紀英國如何控制海洋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小艇造價多少 瀏覽:76
英國牛津大學有多少病例 瀏覽:436
印度蛋什麼意思 瀏覽:399
印度都發生過哪些疫情 瀏覽:24
中國疫情有多少病例 瀏覽:715
義大利鵝怎麼養 瀏覽:251
越南寬頻是多少兆 瀏覽:603
越南黑美人西瓜零售多少錢1斤 瀏覽:245
英國啟蒙運動包括什麼文學 瀏覽:54
英國交通現在怎麼樣了 瀏覽:13
中國最老的城市有哪些 瀏覽:418
英國博士生是什麼簽證 瀏覽:961
伊朗為什麼不改動伊核協議 瀏覽:850
越南辦護照和簽證需要多少人民幣 瀏覽:776
去義大利機票在哪個網站買 瀏覽:44
中國電信的機頂盒怎麼設置網路 瀏覽:708
在越南的台商有多少 瀏覽:147
印尼主要信逢什麼教 瀏覽:503
今天的英國氣候溫度是多少 瀏覽:776
不丹被印度吞並聯合國為什麼不管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