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國國王是如何失去權力的
英國《權利法案》背景
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後,開始倒行逆施,不僅大力壓制反對派,企圖恢復國王集權,而且企圖在英國恢復天主教,這引起了當時英國輝格黨和部分托利黨人的反對,矛盾逐漸激化。恰好,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的第二個妻子生了一個兒子,這位未來的國王將來必定信奉天主教無疑!這樣,原來人們認為詹姆斯二世死後他的信奉新教的女兒將繼位的希望破滅了,於是人們決定採取行動。包括倫敦主教在內的幾位著名人物發送了一封密信給在荷蘭的信奉新教的詹姆斯二世的女兒瑪麗和女婿威廉,邀請他們到英國來保護英國的「宗教、自由和財產」。對威廉來說,他主要關心的是如何能為他的妻子和他自己爭奪英國的王位繼承權,同時他也認為他入主英國可以防止英國同法國結盟以共同反對荷蘭,因而接受了邀請。為了避免當年(1660年)邀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的前車之鑒,英國決定以法律形式限制國王的權力,保證自己的權力,於是在議會上、下兩院共同召開的全體會議上,向威廉和瑪麗提出了一個「權利宣言」,要求國王以後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法律的效力,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徵收賦稅,今後任何天主教徒不得擔任英國國王,任何國王不能與羅馬天主教徒結婚等。威廉接受了這些要求,即英國王位,是為威廉三世,瑪麗即位為英國女王,是為瑪麗二世。1689年10月,議會通過了「權利宣言」並制訂為法律,是為《權利法案》。英國《權利法案》的目的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
英國《權利法案》的意義
為限制國王的權力提供的法律保障。
確立了議會的權力。
英國從此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從社會轉型的角度來看,《權利法案》最重大的意義是:以法律權利代替君主權力。
英國《權利法案》內容英國《權利法案》(theBillofRights),全稱《國民權利與自由和王位繼承宣言>(noftheCrown),內容並不多,只有短短的十三條:
1、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2、近來以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或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3、設立審理宗教事務之欽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類指令與法庭,皆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經國會准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徵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徵收金錢,超出國會准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
5、向國王請願,乃臣民之權利,一切對此項請願之判罪或控告,皆為非法。
6、除經國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徵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為防衛起見,得酌量情形,並在法律許可范圍內,置備武器。
8、議會之選舉應是自由的。
9、國會內之演說自由、辯論或議事之自由,不應在國會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彈劾或訊問。
10、不應要求過多的保釋金,亦不應強課過分之罰款,更不應濫施殘酷非常之刑罰。
11、陪審官應予正式記名列表並陳報之,凡審理叛國犯案件之陪審官應為自由世襲地領有人。12、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讓與及對罰金與沒收財產所做的一切承諾,皆屬非法而無效。
13、為申雪一切訴冤,並為修正、加強與維護法律起見,國會應時常集會。人們可以看到「十三條」主要有兩方面內容:①限制國王的權力,約束國王的實際統治權,如第1、2、4、6條;②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和軍權等,如第8、9、13條。
英國《權利法案》續作1701年英國議會又通過了一部《王位繼承法》,被看作是《權利法案》的補充,這兩個法案確立了英國「議會至上」原則,是邁向君主立憲制度的重要一步,議會逐漸成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權利法案》是英國歷史上自《大憲章》以來最重要的一部法案之一,英國的《權利法案》可以被認為是英國憲法的前身。它改變了人類歷史,對英國對世界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最後順便補充兩點:1《權利法案》在英國起憲法作用,屬於憲法性質文件,但它並不是成文憲法,世界第一部成文憲法是美國1787年憲法;
2美國1787年憲法頒布後,曾於1789年有大幅度修正,主要是補充了10條修正案,這10條修正案也往往被稱為《權利法案》(或《人權法案》)。
自此後,權利法案使英國變成了一個君主立憲國家
⑵ 英國君王從何時失去實權
英王失去實權其實並不是在《權利法案》頒布之後。
因為那部法案只是對英王的權力進行了限制,國王還是擁有很大的權力的,只是在這之上有了議會的某種形式上的限制而已。
英王權力的喪失經歷了比較長的發展歷程,簡單說就是一步步被剝奪的,所以很難界定一個具體的時間,應該說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以後的時候吧!
⑶ 英國國王在那個時期就沒有實權了
光榮革命後,英國初步確立議會君主立憲制。由國王與資產階級共同掌管議會。於是,國王與資產階級開始席位之爭。1727年,喬治二世繼位並得到首相華爾波爾的支持,由於喬治二世重視漢諾威甚於英國,為保障漢諾威領地的安全,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支持奧地利與普、法、西聯盟作戰。更放下國內政務親自上歐洲大陸,率領德意志諸侯聯軍和少量英軍跟法軍作戰,於1743年取得迪廷根戰役大捷,其獲得更大權力。其孫子喬治三世即位後,在他當政期間,經過與大革命後的法國和拿破崙的戰爭,使英國躍居首屈一指的世界強國,成為世界工廠。 在拿破崙戰爭期間,其依然擁有很大權利。隨著工業發展,資產階級實力更加強大,要求更大的權力,至1832年,導致議會改革,資產階級擁有更多席位。此後,資產階級擁有席位不斷增加,議會改革,國王逐漸失去權力。
⑷ 為何英國國王的權利會逐漸被削弱
英國於1640年開始資產階級革命,其目的就是從國王手中奪權,經過議會斗爭、內戰、斯圖亞特王朝復辟,一直到1688年的光榮拆嘩革命結束,都是削弱王權,資產階級掌權的努力。貴族們經常用暴動的辦法來削弱王權,迫使國王簽署很多不利於自春仿己的法令,然後國王廢除貴族,打擊貴族,貴族繼續暴動,反復循環。
其成果就是資產階級奪取了權力。為鞏固革命成果,於1689年通過《權力法案》,規定會的權力高於君主。從此,國王逐漸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英國的君主立憲體制逐漸形成。國王的「統而不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由資產階級革命成功後,慢慢的王旅森行國權力喪失,議會權力不斷加強,最後國王沒有一點實權。
⑸ 英國皇室的權利怎麼被削弱的
因為查理一世壓制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
於是就個新興的資產主義階級和新貴族爆發了戰爭
最後查理一世戰敗了
但是資產階級主要領導人克倫威爾死後
查理一世的弟弟詹姆士一世復辟
不過沒多久就失敗了
於是英國議會通過了限制王權的{權力法案}
英國由此轉為君主立憲制
國王的權利受到了極大的削弱
⑹ 英國國王是什麼時候就變得沒什麼權利了呢
喬治一世(George I of Great Britain,1660年5月28日-1727年6月11日),漢諾威選帝侯、英國國王。
他是漢諾威選帝侯奧古斯都和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孫女索菲亞的兒子。在1698年,其父逝世後繼位為漢諾威選帝侯。
1714年,英國女王安妮駕崩無嗣,根據1701年的「王位繼承法」繼承英國王位,稱喬治一世,成為漢諾威王室的第一位國王,也是一個母語是德文,而且無法使用流利英文的國王。
所以從此開創了英國君主不出席內閣會議的先例,會議改由國王敕令一名親信大臣主持,成為了英國首相制度的開端。1727年,喬治一世在漢諾威駕崩。
⑺ 英國王室的權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架空的
《權利法案》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面限制了君主的權力,但是,國王依舊有召開內閣的權力,即在《權利法案》下確立的是二元制的君主立憲政體,但斯圖亞特王朝結束後漢諾威王朝的喬治一世二世 三世不再主持內閣會議,轉而由財政大臣主持,通過一系列的完善和創新,內閣逐漸由對國王負責轉向對議會負責,英國即確立議會制的君主立憲政體,國王王權完全被架空,國王成為象徵。
三、二戰期間,英國王室已經成了花架子在一戰剛剛結束時,有些貴族還能支撐一段時間。但老一代的貴族大量凋零,新一代的貴族數量又大幅度減少。
⑻ 英國君主的權利是怎麼樣逐漸縮小的
確切來說,英國在中世紀時出現了加強王權,削弱封建割據的趨勢.13世紀初,貴族聯合起來迫使英王簽署<大憲章,以此限制王權扒顫,保障貴族特權,並保護部分騎士與市民的利益.雖然<大憲章並未具有多少民主的內容,但它無疑以法律的形式給王權設定了界限.英國的議會大約也是在這段時間內形成的.這之後,因國王詹姆春賀敗士一世和查理一世標榜"君權神授",宣稱議會的權利來自國王,而使議會在1640年打出"自由"的旗號,號召人們拍困起來維護自古就有的被國王踐踏的權利,這次革命便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88年發生的"光榮革命"則是此次革命結束的標志.在隨後的1689年,威廉接受議會的<權利法案,正式登基,趕走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者.英國由此走上了君主立憲制的道路.也確立了議會主權,且議會的權利高於王權.國王的權利受議會的限制,只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光榮革命"結束後,國王逐漸成為"統而不治"的國家元首,退出了內閣.而內閣的權利和重要性也隨之增加,承擔實際行政職責.這之後的1721年羅伯特·沃波爾擔任第一為內閣首相,則標志著內閣制的正式形成。
⑼ 英國國王為何沒有實權
說起英國國王,絕大多數人都知道。因為英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現在的英國女王,更是世界關注的焦點。不過英國國王雖然很引人注目,生活得也非常好,不過幾乎沒有任何權利。在英國的政治體系中,國王只是國家的象徵,沒有任何實權。很多人都知道英國是君主立憲政體,所以國王才沒有實權的,其實並不是這樣。英國國王之所以失去實權和一戰有很大的關系,可以說是一戰讓英國國王喪失了掌權的資本。我們看一下一戰和英國國王到底有什麼關系。
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力法案》,這標志著英國正式確立君主立憲制度。很多人以為所謂的君主立憲制度就是確立之後國王就成為了象徵,沒有任何實權。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權力法案》通過之後,議會只不過拿到了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和軍權等,英國國王還是掌握行政權的。當然,之後英國議會權力不斷增加,國王的削弱的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在維多利亞女王統治後期,英國國王幾乎不問政事了,首相逐漸掌握行政權。不過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國王還是有很大權力的。只不過是國王暫時掌權,是主動放棄的。也就是說,只要國王願意,還是能隨時掌權的。不過最後讓國王徹底喪失大權的就是一戰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次戰爭的主要戰場是在歐洲,交戰雙方分別是英國、法國、俄國、美國、中國、日本等組成的協約國和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奧斯曼土耳其等組成的同盟國。這場戰爭進行了四年,最終以協約國的勝利而告終。英國是協約國中的領導者之一,在協約國中地位非常重要,對一戰的也很大。不過英國雖然打贏了一戰,國王卻徹底喪失了大權。之所以這樣說,因為王室的根基在一戰中幾乎喪失殆盡。
一戰前,歐洲進行了兩次工業革命,在軍事方面更是突飛猛進,武器的殺傷力也更大。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很多人說一戰是最殘忍的戰爭,其殘忍程度遠遠超過後來的二戰。因為一戰時只是武器裝備突飛猛進了,其他方面並沒有與時俱進,所有國家的軍事水平都還停留在之前的水平。之前都是靠士兵沖鋒,現在用士兵的血肉之軀對抗新的軍事武器,傷亡比例非常高。
一戰之前的英國軍隊,有一個傳統,軍官幾乎都是貴族擔任。之所以這樣,不是因為有規定平民不能擔任軍官,而是平民負擔不起貴族的裝備。英國的軍隊始終是僱傭制,並不是義務兵,所以人數很少。說白了去當兵和工作是一樣的,國家發錢給你。不過英國軍隊並不提供所有裝備,有些東西是需要自己購買。要知道軍官的武器裝備非常多,不僅要有專門的軍裝,還要有槍支彈葯,戰馬等等。這些東西加起來價格非常高,一般家庭根本負擔不起。貴族經濟實力還是比較強的,能負擔得起這些東西。這也就是英國軍隊中平民軍官少的原因。
當然,英國貴族擔任軍官時不僅僅只是形式這么簡單,在作戰的時候他們都是沖在最前面的。他們不僅是為國作戰,也是為自己的榮譽而戰。而且在一戰之前,歐洲的戰爭都比較紳士,貴族雖然沖在最前面,雙方一般都不會射殺貴族的。也正因為這樣,戰場上到處都是貴族的身影。正如一位爵爺說,「如果我有二十個兒子,那麼如果任何一個在他該走向戰場時而沒去,我會覺得無比恥辱。」可見英國貴族還是非常熱衷於參加戰爭的。人家認為戰爭是最能體現自己紳士風度的事情。
一戰爆發之後,最初的時候英國貴族參加戰爭的並不多。有些貴族因為沒有參加戰爭非常擔憂,他們害怕自己沒去參戰戰爭就結束了。後來隨著戰爭時間越來越長,越來越多的貴族參加戰爭。在沖鋒的時候,這些人都是身先士卒。不過一戰的時候由於武器太先進,戰略戰術並沒有跟上,所以死亡率非常高。所有重要的戰役中,都有貴族傷亡的身影。根據後來的統計英國在一戰參戰兵力達到600萬人,死亡了72萬,可以說死亡率是非常之高。不過這只是平民的傷亡率,貴族的傷亡率更高。
1914年,戰爭進行第一年時。就有6名上院貴族、16名從男爵,95名上院貴族的兒子、82名從男爵的兒子陣亡了。在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共有20名上院貴族、49名上院貴族繼承人和更多的貴族子弟戰死。在以貴族子弟為核心的伊頓公學的5679名「參戰生」中,傷亡率高達45%。總的來說貴族的死亡率高達30%以上,遠比平民傷亡率高。
總的來說,英國貴族在一戰中傷亡慘重。要知道貴族是英國國王統治的根基,國王是他們的代表。不過現在代表還在,根基卻已經不在了。即使英國國王想要掌握大權,也是沒有可能的。一戰之前,貴族在政治領域上非常活躍,他們擔任很多重要官職。不僅是在軍事上,在所有領域他們都是有一定的特權和優勢的。不過由於貴族在戰爭中損失太大,空出了很多重要職位,越來越多的平民湧上政治領域。這樣,時間久了之後,貴族就只是象徵,不再參與政治了。
一戰之後,很多平民開始擔任軍官。這一點不僅在英國是這樣的,在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家都是如此。主要是他們的貴族都受到重大創傷,不得不讓其他人參與進來。之後國王的權力被慢慢削弱。二戰之後國王再也沒有任何實權了,只是起到象徵的作用。當然很多會認為,一戰前的英國國王根本沒有實權,因為君主立憲讓他們失去了實權。
事實上,我們熟悉的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就掌握大權的。他的丈夫曾控制了內閣和議會等重要部門。就是說在維多利亞統治初期,王權還是得到了恢復和擴大。如果一直按照最初的發展,之後的國王會一直掌握大權的。當然,雖然維多利亞女王晚年幾乎不參與政治,但她還是擁有參與政治的資本。就是廣大的貴族階層依舊掌握大權,我們熟悉的丘吉爾、蒙巴頓等都是貴族出身。一戰讓貴族受損嚴重,國王再也沒有任何希望重新掌權了。之後也就安心地做自己的象徵。雖然沒有實權,但經濟方面過得還是比較好的。
當然,這只是一戰的一小方面的影響。事實上,一戰的影響遠比我們認為的大,比後來的二戰影響大得多。在歐洲人的心目中,一戰比任何一場戰爭都重要。但光是這方面的影響,就徹底改變了整個英國的政治面貌。如果不是一戰,英國國王也不會這么閑,沒什麼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