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是如何弄丟蘇伊士運河

英國是如何弄丟蘇伊士運河

發布時間:2023-06-09 00:50:36

㈠ 1857年,英法兩國爭奪蘇伊士運河,英國用了什麼陰謀

1857年,運河還沒鑿開呢。。
蘇伊士運河是在1859年4月25日至1869年11月17日期間開鑿的。
1869年11月,蘇伊士運河正式通航。它全長170多公
里,北起地中海的塞得港,南到紅海的蘇伊士城,平均寬度約100米、深9米,後來經過
多次修浚,現在河面寬度為160—200米,平均深度約15米,可通行8萬噸巨輪。
10年間,埃及民工共挖土7400多萬立方米,通行前耗資4億多法郎。
蘇伊士運河極其重要的地位,使英國殖民統治者早已垂涎三尺,因此,英國也想把它據
為己有。早在運河計劃開鑿時,英國就百般阻撓,他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削弱。但法國克服
一切阻力,英國人終於未能制止。運河通行後,英國又千方百計插手運河管理權,但都難以
成功。1874年11月,埃及政府因開鑿運河耗費的1200萬英鎊而債台高築,發生了
嚴重的財政危機,所以不得不決定出賣它所掌握的蘇伊士運河公司的44%的股票。英國看
到機會來了,便竭力阻止埃及將股票賣給法國。同月,英國首相狄斯累利違背常規,未經議
會討論,也未徵求內閣同意,擅自向國內羅斯柴爾德財團借款,採用各種手段,把埃及的7
箱股票買到手,並立刻運回倫敦。埃及的股票原價4億法郎,而英國乘人之危僅以1億法郎
就買到了。所以當1875年2月英國議會開會討論蘇伊士運河股票問題時,議會欣然批准
了這項一本萬利的買賣。之後,英國又不斷購進其它零星股票,最終蘇伊士運河成為英法兩
國的私有財產,英國的第一個目標——控制蘇伊士運河達到了。接著,英國憑借它強大的實
力,於1882年實現了第二個目標——武裝佔領埃及,完全控制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通航後,歐洲各國都非常關心,1888年10月,英國、德國、奧匈帝
國、西班牙、法國、義大利、荷蘭、俄國、土耳其等國代表,在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開會,共同簽訂了《君士坦丁堡公約》,其核心內容是:蘇伊士運河在戰爭時期應該與在和
平時期一樣,對世界各國的商船或軍艦一律自由開放,不得封鎖。禁止任何國家在運河水域
打仗。英國用它對運河的所有權而保留了《君士坦丁堡公約》的意見,直到1904年與法
國簽訂了《英法協定》後才宣布完全同意公約內容。

㈡ 英國於二十世紀中葉攻打蘇伊士運河詳情

1953 年 4 月,以納賽爾為首的埃及新政府與英國政府就英軍撤離地處埃 及境內的蘇伊士運河問題進行談判,經過反復斗爭,英國被迫於 1954 年 10 月同埃及簽訂協定,同意分批撤軍。1956 年 6 月,英軍全部撤離埃及,但蘇 伊士運河公司仍為英、法所控制,成了埃及的「國中之國」。1956 年 7 月 26 日,納賽爾總統的埃及政府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公司的全部財 產移交埃及,凍結公司在埃及和在國外的資金和資產。這一決定。震動了西 方世界,英、法為奪回對運河的控制權,對埃及進行了種種威脅,乃至發動 戰爭;埃及為捍衛國家尊嚴,主權和經濟利益,不懼英、法的威脅而採取抗 爭。這一事件最終演變為蘇伊士運河戰爭的爆發,這一戰爭又被稱為第二次 中東戰爭。
蘇伊士運河是埃及境內的一條國際通航運河、全長 175 公里,它溝通了 地中海和紅海,使歐、亞兩洲的航程比繞道好望角縮短了 6000—12000 公里, 成為連接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沖,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運河自 1869 年開 通後,即被英、法帝國主義長期佔領:1882 年,英國派兵佔領埃及,在運河 區建立了它的海外最大軍事基地;1936 年,英國和埃及簽訂了英埃條約。肯 定了英國在蘇伊士運河區的駐軍權力;蘇伊士運河公司也被英、法壟斷資本 所控制。埃及殖民化的結果導致運河的大量收入流入了倫敦和巴黎銀行。埃 及人民為收回運河主權進行了長期不懈的斗爭。
1948 年至 1949 年的巴勒斯坦戰爭亦即第一次中東戰爭後,埃及民族解
放運動有了較大的發展。1951 年 10 月,埃及廢除了喪失主權的英埃條件。
1952 年 7 月 23 日,以畢業於埃及皇家軍事學院,參加過巴勒斯坦戰爭的青 年軍官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英國扶植的法 魯克封建王朝,廢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國。
埃及革命的勝利,改變了整個中東的局勢,動搖了英、法在埃及的統治
地位,引起了他們的仇視和恐慌。尤其是納塞爾執政後所採取的收回蘇伊士 運河主權的堅決行動,更為英、法政府所妒恨。英、法兩國為重新霸佔蘇伊 士運河,恢復對埃及的殖民統治,對納賽爾政府進行種種威脅,並凍結了埃 及在英、法的存款和運河公司的基金,指令兩國商船通過運河時拒不向埃及 交納通行費,向埃及政府進行挑釁。
1956 年 8 月 16 日,在英、法兩國的倡議下,22 個國家聚合倫敦,舉行
有關蘇伊士運河的國際會議。美國反對埃及的運河國有化,在會議上提出把 運河交給「一個和聯合國保持聯系」的「國際委員會」管理,這一計劃未能 獲得通過。倫敦會議未達成任何協議。9 月 19 日,美、英、法三國再次召集
18 國在倫敦舉行會議,討論建立「蘇伊士運河使用協會」問題,仍未達成協 議。9 月 30 日,英、法將蘇伊士運河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討論;10 月 13 日,安理會否決了英、法要求埃及接受「國際管理」制度提案,並建議埃及 和英、法再次舉行會議。英、法知道已無法通過談判或其他壓力迫使埃及屈 服,遂表面上同意繼續談判,暗中卻在勾結以色列,積極准備對埃及發動戰 爭,企圖用軍事手段來實現談判桌上未能獲得的東西。
當埃及於 1956 年 7 月宣布運河國有化後,英國三軍參謀長即奉命擬訂一 項進攻埃及、佔領運河的軍事計劃。8 月 3 日,英國宣布處於緊急狀態,隨

即徵召了 2 萬多陸軍後備投人員入伍。5 日,一個英法聯合計劃小組開始工 作,8 日即擬定了入侵埃及的初步計劃。主要方略是:英法盟軍在埃及亞歷 山大港附近登陸,然後穿過尼羅河三角洲直撲運河區。這個計劃後來又作了 修改,決定先用飛機摧毀埃及的空軍,然後用空襲破壞埃及的經濟、後勤基 地和士氣,最後在運河北端登陸。8 月中旬,英、法政府分別批准了這個定 名為「火槍手」的軍事計劃,隨即就開始向地中海大量增兵。
在策劃和准備發動入侵埃及的戰爭時,英、法覺得兩國的兵力不足,法 國即提出要以色列參與他們的侵略計劃。這對於以色列來說,正是求之不得 的事。以色列對埃及禁止它的船隻通過亞喀巴灣的蒂朗海峽和蘇伊士運河懷 恨在心,早在 1955 年 11 月就制定了一個侵佔加沙地帶和埃及西奈半島的作 戰方案。所以,法國與以色列一拍即合,以色列自願充當入侵埃及的急先鋒。
1956 年 10 月 13 日,法國和以色列雙方商定了聯合入侵埃及的軍事計 劃;14 日,英、法在艾森的鄉村別野舉行了一次極為秘密的會議,制定了進 攻埃及的作戰計劃。決定由以色列首先向西奈半島的埃及軍隊發起進攻,吸 引埃及主力部隊支援;英、法隨即從塞普勒斯、馬爾他、亞丁和航空母艦上 出動飛機轟炸埃及,摧毀埃及的軍事設施;英、法再出動軍隊從塞得港登陸, 向運河區進擊,切斷埃軍的退路;最後由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全境,英、法 佔領運河區,全殲埃軍。
為支持以色列充當入侵埃及的急先鋒,法國向以色列提供了 30 余架「神
秘」式噴氣戰斗機;以色列的空軍駕駛負被秘密派去法國接受訓練;法國的 教官也穿著便服來以色列傳授軍事技術;大批法國製造的坦克和北大西洋公 約組織儲備的武器零件,陸續運往以色列。到開戰前,以色列共有軍隊 10 萬人、坦克 400 輛、火炮 150 門、作戰飛機 155 架。
面對英、法、以三國的威脅,納賽爾領導的埃及政府決心嚴陣以待,抗
擊任何敢於發動侵埃戰爭的入侵者。當時,埃及總兵力約為 15 萬人、坦克
530 輛、火炮 500 門、作戰飛機 255 架,但有許多飛行員和坦克手還在蘇聯 受訓,多數先進和重型裝備尚不能在實戰中發揮作用。如:2000 輛蘇制坦克 只有 50 輛可供作戰;100 架米格式戰斗機只有 30 架可飛行;50 架辛式轟炸 機只有 12 架可用。雖然有 255 架作戰飛機,其中能完成作戰任務的僅 100 余架。為防止可能發生的進攻,納賽爾總統採取了一些戰備措施,包括組織 「民族解放軍」;聯合其他阿拉伯國家,加強集體防務;同敘利亞、約旦組 成聯合司令部;制訂運河區保衛計劃,把保衛運河及尼羅河三角洲作為防禦 重點,等等。
1956 年 10 月 29 日下午 5 時,由以色列為急先鋒的入侵埃及的戰爭爆發 了。以色列上校阿里爾·沙龍指揮以軍 202 傘兵旅在法國空軍的支援下,利 用埃軍在西奈中部地區兵力稀少,防禦單薄的弱點,首先在米特拉山口空降
了 500 余傘兵和部分武器裝備。同時,該旅的主力 3000 人,與米特拉山口的 傘兵會合,向米特拉山口突進。
埃軍統帥司令部接到前線報告後,東部軍區司令部於當日 20 時命令第二 步兵旅的第 5 營和第 6 營立即開過運河,迎戰米特拉山口的以軍空降部隊。 同時,埃軍總參謀部派遣第 4 裝甲師的主力由運河西岸進入比爾·吉夫賈法 地區,兩個國民警衛旅尾隨前進。第二偵察團向東南運動,企圖切斷以色列 空降部隊的退路,對米特拉山口的以軍構成包圍之勢。
米特拉山口全長 30 公里,兩旁懸崖峭壁,十分險峻。10 月 31 日中午時

分,以色列軍隊兩個連,包括坦克支隊和重迫擊炮隊組成的偵察分隊進擊米 特拉山口。當以軍進入海坦谷地時,即遭到埃軍 5 個連伏兵的襲擊。埃軍占 據了南北兩側的有利地形,居高臨下,充分發揮火力優勢,打得以軍進退兩 難,只得利用臨時工事進行抵抗。雙方激戰至黃昏,以軍才佔領海坦谷地東 部。
以軍為實現「中間突破」的戰術,威脅西奈北部埃軍主力,配合第 202 傘兵旅在南線的進攻,派遣第 38 特遣部隊突擊位於西奈半島東北部的阿布奧 格拉。阿布奧格拉東距埃以邊境 30 公里,向西可通往運河重鎮伊斯梅利亞, 從阿里什到庫賽馬的公路也須經過這里,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埃軍在阿布奧 格拉的前方魯阿法水壩、烏姆希漢和烏姆卡特夫,都築有堅固據點,形成了 完整的防衛體系。所以,當 10 月 30 日中午以軍第 7 旅進至烏姆卡特夫南線
600 米處時,遭到埃軍反坦克火炮的射擊,損失不小。
以軍正面進攻失敗後,第 7 旅奉命採取迂迴戰術,於 31 日拂曉越過埃軍 防守薄弱的達卡山口,進逼阿布奧格拉和魯阿法水壩。同時,以軍南部軍區 司令部為配合第 7 旅行動,命令第 10 步兵旅提前於 30 日下午出動。由東向 西正面進攻,於當晚抵達烏姆希漢和烏姆卡特夫的東線,第 7 旅由烏姆卡特 夫南面進攻。埃軍也從阿里什和運河方向調集部隊增援阿布奧格拉。
10 月 31 日,以軍第 7 旅對阿布奧格拉發起進攻,受到埃軍頑強抵抗和
准確的炮火轟擊。中午,埃軍兩個步兵營夾擊以軍。以軍在空中人力支援下, 佔領了阿布奧格拉,隨即兵分兩路,一路向西推進,一路向東圍攻魯阿法水 壩埃軍據點。埃軍憑借 20 多個反坦克掩體組成的防禦工事,進行頑強抵抗, 但未能抵擋住以軍的避攻。
10 月 31 日,以軍總參謀長達揚將軍親自督促第 10 步兵旅進攻烏姆卡特
夫,但遭到埃軍炮火猛烈襲擊,進攻屢屢受挫,即使撤換了旅長古迪爾,仍 不能得手。以軍又命令第 37 機械化旅進攻烏姆卡特夫,11 月 1 日凌晨,第
37 旅先頭部隊發動進攻,遭到埃軍炮兵和反坦克武器的集中射擊,後續部隊
也誤入雷場,旅長艾林達陣亡,大部分官兵受傷,進攻失敗。以軍總參謀部 不得不命令停止進攻烏姆卡特夫陣地。
正當埃及軍隊在西奈抵抗入侵以軍,大批埃軍由運河區開進西奈並准備
進行大規模反擊的時候,英、法兩國借口保護運河航運,向埃及發出「最後 通碟」,要求埃、以雙方停火,並允許英、法軍隊進駐運河區,否則派兵干 涉。納賽爾總統當即拒絕了英、法的無理要求。納賽爾明白英、法的「最後 通牒」不過是出兵入侵埃及的借口罷了,與英、法的戰爭已不可避免,立即 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10 月 31 日下午,英、法空軍對埃及的 15 個機場、一些兵營和開羅、亞 歷山大、塞得港、伊斯梅利亞、蘇伊士等城市的重要經濟、交通設施,進行 了瘋狂的轟炸,同時轟炸西奈的埃軍部隊,企圖將埃軍攔截在西奈半島。
埃及識破了英、法的這一戰略企圖,納賽爾總統為防止英、法佔領運河 區,而使西奈埃軍受到夾擊的危險,在英、法空襲後,立即命令增援部隊停 止進入西奈,在西奈的守軍迅速撤至運河區。這樣,埃及開始有組織有計劃 地撤出西奈半島。駐守在烏姆希漢和烏姆卡特夫的埃軍,雖受到以軍的三面 包圍,仍然利用夜色掩護,向阿里什方向撤退。
10 月 31 日,以色列軍隊在英、法空襲埃及後,開始向准備撤退的埃軍 進攻。但沿途遭到埃軍的頑強阻擊。11 月 2 日凌晨,當以軍進駐阿里什時,

埃軍主力已全部撤出西奈半島,從而保存了有生力量。 在運河區,埃軍同英、法軍隊的戰斗主要在塞得港進行。從 11 月 1 日起,
英、法空軍對塞得港進行連續轟炸。11 月 5 日拂曉,英軍艦載機又轟作了塞 得港和富阿德港的埃軍防禦陣地,上午 8 時 2O 分,英、法向塞得港空投了第 一批傘兵,英軍傘兵約 600 人在加密爾機場周圍著陸,並迅速佔領了機場; 法國傘兵 500 人在富阿德港降落並很快佔領了供水廠。下午 1 時 45 分,英、 法又在這兩個地區空降了第二批傘兵。
11 月 6 日上午,英、法軍隊首先用猛烈炮火襲擊塞得港防禦陣地,然後
2.2 萬名海軍陸戰隊員開始登陸。英海軍第 3 突擊旅在塞得港登陸作戰,法 國海軍陸戰旅在富阿德港登陸。6 日深夜,英、法登陸部隊沿蘇伊士運河南 下,企圖一舉佔領運河區,但遭到了埃軍的頑強抵抗。
為了捍衛國家主權,埃及軍民奮起保衛塞得港。英、法第一批傘兵著陸 後,即遭到塞得港守軍的反擊,埃及當局通過設在各重要地點的廣播,迅速 告訴居民敵軍的降落地點,群眾立即行動起來,協助守軍消滅敵人。使英、 法侵略軍始終未能全部佔領塞得港,先頭部隊只進到塞得港以南 27 公里外的 卡卜。
英、法公然對埃及這樣一個主權國家發動的侵略戰爭,受到了國際社會 的譴責,中國、蘇聯以及世界各國強烈譴責英、法、以三國對埃及的侵略, 英、法極為孤立,被迫接受聯合國停火協議,於 11 月 6 日宣布停火。12 月, 英、法軍隊全部撤出埃及。1957 年 3 月,以色列軍隊也撤出埃及。
蘇伊士運河戰爭以英、法、以三個入侵者的失敗而結束。兵力及武器裝
備均處劣勢的埃及之所以能取得勝利,首先就在於它是為捍衛國家主權而不 得不進行的反侵略之戰,故能充分得到國際社會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正 義必然戰勝邪惡」。蘇伊士運河之戰正是這一公理的證明。從軍事謀略的觀 點來看,蘇伊士運河戰爭的雙方都不乏成功之處。英、法鼓動以色列的參與 以及首先從守備薄弱的西奈半島發動進攻,調動了埃及在重點防禦的運河區 兵力的增援,這就很有利於英、法軍隊完成攻佔運河區這一主要作戰目的。 同時,對奔襲或救援或撤退的埃軍都可能予以圍殲。埃及的納賽爾總統正確 地看到英、法發動戰爭的目標是運河區,故以重兵在此防禦,而幾乎放棄了 西奈的防禦。當以色列在西奈發動進攻時,他雖從運河區調兵去增援,但很 快就識破英、法調兵之計,不僅火速令援軍撤回,而且連西奈守軍一並撤至 運河區。這樣,更加強了運河區的防禦,對人民群眾的發動,使侵略者陷入 了人民戰爭的汪洋之中,從而獲得了勝利。

㈢ 1954年英法等國是怎樣解決蘇伊士運河問題的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出動45000人的軍隊,對埃及的西奈半島進行突然襲擊,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第二天,埃及總統納賽爾下令全國總動員,反擊入侵之敵。第三天,英法軍隊空襲埃及城市,借機侵入埃及。這次戰爭起因於蘇伊士運河問題,又稱「蘇伊士運河戰爭」。

蘇伊士運河開通後,英國收購了蘇伊士運河公司44%的股權。1882年英國出兵侵入埃及,在運河區建立了它在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駐軍近10萬。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埃及人民要求結束英國的佔領。英國政府不得不同埃及進行談判,宣布准備從埃及撤軍。

1952年7月,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亦稱「七月革命」),推翻埃及國王。次年6月,埃及成立共和國。1954年2月,納賽爾出任總理。

納賽爾執政後,恢復與英國的談判,雙方於1954年10月簽訂協定,英國同意在20個月內撤離運河區。1956年6月,最後一批英軍撤離運河區。埃及人民激動萬分,納賽爾說:「這是我們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刻,我們一直在夢想這一天的到來。我們祈禱,永遠不會再有別國的旗幟飄揚在我們的國土上。」開羅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慶祝埃及的勝利。納賽爾隨後擔任了埃及總統兼總理。

不過,英國的軍隊雖然撤離了運河,運河的經濟大權仍然操縱在英國和法國的手中,英法牢牢控制著蘇伊士運河公司(法國佔有52%的股份),1955年公司的收入有1億美元,而埃及只得到其中的區區300萬美元。

納賽爾有一個他稱為「新金字塔」的宏偉計劃,他決定在尼羅河上修建阿斯旺水壩,用以發電和灌溉,造福全國。工程估計需要十幾億美元的資金,埃及的國力無法承擔,需要尋求國外貸款。

美國和英國1955年同意向埃及提供貸款,但附加了一些條件。1956年,美國國會和政府中反對援建阿斯旺水壩的聲音強烈,國務卿杜勒斯決定取消援建計劃。7月19日,美國政府正式宣布撤銷援建計劃。第二天,英國也取消了貸款。

納賽爾在「七月革命」後推行反對英國和以色列的政策,1955年萬隆會議後開始與前蘇聯接近,從前蘇聯購買武器,前蘇聯的專家和技術人員也來到埃及。美英不願看到前蘇聯插足埃及,企圖通過取消貸款迫使納賽爾改變政策,甚至將納賽爾逼下台。但納賽爾卻做出了令他們沒有料到的強烈反應。

納賽爾獲悉美國的決定後,表示埃及不會向武力屈服,也不會向美元低頭。他決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用運河公司的收入修建水壩。1956年7月26日是七月革命勝利4周年的日子,納賽爾屆時要在群眾紀念集會上發表演講。在演講前2小時,納賽爾向內閣成員通報了運河國有化計劃,並安排了接收工作。納賽爾在當天演講的最後,宣讀了《共和國總統關於蘇伊士運河公司國有化的命令》。演講過程中,事先安排的人員接管了運河公司。

納賽爾發表演講的時候,英國首相艾登正在倫敦宴請來訪的伊拉克國王,賓主談笑風生,議論著納賽爾的前途。一位秘書匆匆進來遞給艾登一份電報,帶來了納賽爾宣布蘇伊士運河國有化的消息,艾登看後大驚失色,沒有了平日的紳士風度。他連夜召開內閣會議,研究對策。次日上午,艾登在議會下院宣讀聲明,表示英國要用武力保衛在蘇伊士運河的利益。

法國獲悉消息後,許多政府官員也都主張使用武力保護法國的利益,國民議會也通過決議,支持政府採取強硬措施。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法的實力都已今非昔比,立即發動戰爭還有一些顧慮。兩國希望得到美國的支持,而美國卻准備利用這個機會,取代英法在中東的地位,因此反對英法對埃及使用武力。英法一方面在國際上開展談判活動,一方面積極備戰。

第一次中東戰爭後,埃及宣布與以色列仍處於戰爭狀態,禁止以色列使用運河,並封鎖蒂朗海峽。以色列把埃及看作它的主要威脅,於1955年11月制訂了佔領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南端的沙姆沙伊赫的作戰方案,目的是控制亞喀巴灣和蒂朗海峽。蘇伊士運河糾紛發生後,法國要求以色列參加對埃及的戰爭,雙方1956年9月底在巴黎進行了會談,以色列同意參戰。10月22日,英、法、以三方在巴黎就侵略埃及舉行具體的協商,最後簽訂了一份秘密協議。三方議定,由以色列在10月29日首先向埃及發動全面進攻,10月30日英法政府以保護運河通航安全為由,出面要求雙方停火;如果埃及拒絕,英法就於10月31日進攻埃及。英法保證,由以色列控制亞喀巴灣西岸和蒂朗海峽。

發動侵略前夕,以色列有意施放煙幕。10月25日,以色列向安理會表示永不挑起戰爭。28日,本?古里安總理和以駐美大使發表聲明,保證不發動任何侵略戰爭。29日夜,以色列侵略軍按計劃分四路向西奈半島進犯。

由於此前埃及將防禦重點放在運河地區和尼羅河三角洲,西奈半島的守軍只有3萬人,以色列軍隊的推進比較順利,但仍然遭到埃軍的頑強抵抗。10月30日下午,英法政府裝模作樣地向埃以雙方發出最後通牒,要求雙方停止戰爭行動,從運河向後撤退10英里,並要求埃及在31日早上6時30分予以答復,否則英法將進行軍事干預。

以色列接受了最後通牒,納賽爾則拒絕了英法的要求。最後通牒規定的時限過去後,英國害怕白天發動空襲容易遭到埃軍炮擊,一直到下午還沒有發動計劃中的襲擊。本?古里安擔心英法中途變卦,命令參謀長達揚將軍隊從西奈撤出。好戰的達揚先是拖延,然後才被迫停止進攻。亞歷山大、蘇伊士等城市的機場、工業和交通設施、軍事目標進行輪番轟炸。以軍也隨即重新發動進攻。11月5日,英法發動地面進攻,2萬多名傘兵和海軍陸戰隊員在塞得港登陸。

英法的侵略行徑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美國和前蘇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要求英法以停止侵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要求各方停火、撤軍。阿拉伯國家停止了對英法的石油供應。11月5日,前蘇聯向英法發出核威脅。11月6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親自給艾登打電話,要他「立即下令停火」。

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以色列於11月5日同意停火,英法於11月6日午夜宣布停火。打了9天的第二次中東戰爭正式結束。

12月15日,英法軍隊開始撤離埃及,22日撤離完畢。1957年3月,以色列軍隊全部撤出西奈和加沙地帶,但以色列獲得在亞喀巴灣和蒂朗海峽自由通航的權利。

閱讀全文

與英國是如何弄丟蘇伊士運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說最好的大理石在義大利 瀏覽:214
越南拐賣過來沒有戶口怎麼辦 瀏覽:249
埃及與伊朗哪個國家發達 瀏覽:443
印尼烏木什麼時候停產的 瀏覽:419
越南人嫁到中國為什麼逃跑 瀏覽:434
越南西金價格多少 瀏覽:274
印尼的白醋怎麼樣 瀏覽:742
英國火雞多少錢一隻 瀏覽:465
越南胡志明榴槤如何購買 瀏覽:901
印尼芭蕉什麼季節成熟 瀏覽:993
英國哪裡買歐緹麗 瀏覽:386
印度衛星造價多少錢 瀏覽:475
為什麼義大利面料還有桑蠶絲 瀏覽:510
越南卷皮鴨怎麼吃 瀏覽:422
印尼產地證有什麼特殊 瀏覽:509
印尼電話在中國怎麼打出去 瀏覽:160
中國大上印度多少 瀏覽:883
義大利什麼時間吃午餐 瀏覽:87
青島飛英國要多久 瀏覽:823
越南鞋基地在哪裡 瀏覽: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