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是
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是澳大利亞。
大家都知道
中國產羊絨,澳大利亞產羊毛,
但准確羊絨產自北半球,
只是中國產量大一些。
因此才說是世界羊絨的主產國。
羊毛主要產於南半球,
有細毛、半細毛、長羊毛等不同分類。
其中澳大利亞主產細毛,紐西蘭主產半細毛,
澳大利亞的羊毛歷史。
優越的地理環境
澳大利亞由東到西共有三種不同地形區:
東部是山地區,有陡峭的高山,
中部是平原區,地勢平坦開闊,
西部是高原區,有一座低矮廣闊的西部高原。
整體來看,澳大利亞地勢低平,起伏緩和。
雖然澳大利亞大分水嶺的背風坡降水少,
但是有豐富的雨水滲透到地下,
變成了地下水。
由於這里的地勢比兩側低,
加上水本身有壓力,
使得地下水能夠自動湧出來,
形成「自流井」。
豐富的地下水資源為養羊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從羊毛品質來看,
評定其高低的主要因素
是細度、捲曲、色澤、強度以及草雜含量等。
一般羊毛越細,它的線密度就越均勻,
強度也普遍較高,捲曲多,光澤柔和,
纖維密度大,質量也就相對越好。
澳大利亞牧場眾多,
羊皮、羊毛產量及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之所以說其是世界上羊毛品質最好的地方,
不僅在於它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
還有優良的飼養方式,先進的培育技術等。
第一隻羊的起源
對於澳大利亞人來說,
與羊的不解之緣可以追朔到一百多年前。
17 世紀以前澳大利亞本沒有羊。
當時,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
大約有30 萬土著人居住,
四處荒山野嶺,荊棘滿布,
根本沒有羊的痕跡。
1788 年,
菲利普船長
率船隊從英格蘭前往澳大利亞途中經過南非時,
把當地的一隻公羊和幾只母羊帶到了悉尼,
這就是澳洲的第一隻肥尾羊。
但當時的菲利普船長只是為了吃幾口鮮肉,
並沒有想到羊毛有什麼可以利用的價值。
1788年的「第一艦隊」(First Fleet )
到了1791 年,
英國軍人約翰·麥克阿瑟
(John·Macarthur)中尉來到了悉尼。
他不僅是名軍人,
而且還是位頗有眼光和頭腦的商人。
他來到澳大利亞以後,
發現那裡有許多天然優質牧草,
氣候溫和,陽光充足,
又沒有大型食肉猛獸,
是非常適合放牧的良好場所。
1797 年,
富有開拓精神的約翰·麥克阿瑟
向澳大利亞引進了世界名種
——西班牙美麗諾羊,
這是美麗諾羊第一次踏上澳洲大陸,
隨船而來一共有13 只羊。
這種羊在英國容易患爛腳病,
但是到了乾旱的澳大利亞卻不治而愈,
加上這里有豐富的牧草和富有礦物質的水源,
使美麗諾羊很快繁衍,
在新南威爾士殖民區開始放養起來。
這批美麗諾羊成為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早的羊群。
羊外表謙和,可正是溫順的綿羊
對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騎在羊背上」(「riding on the sheep's back」)
這個短語最早的書面記錄是在1894年,
可見澳大利亞早期經濟蓬勃發展仰仗羊毛出口。
事實上,
澳大利亞羊毛出口在一百多年的時間里
一直是該國出口的支柱產業。
1891年,
澳大利亞羊毛產業受到了一次巨大的沖擊
——由於歐洲經濟不穩定導致羊毛價格下跌,
澳大利亞羊毛工場的老闆
試圖削減剪羊毛工的薪水,
這直接導致了羊毛工人大工。
這也是澳大利亞歷史上首次罷行動,
為後來澳大利亞工黨成立打下基礎。
1891年的大罷工還催生了
在澳大利亞家喻戶曉的民歌
——《Click Go The Shears》。
在1894年的另一場剪羊毛工人工中,
則催生了另一首根據詩詞譜曲的著名民謠
——《Waltzing Matilda》。
由於美麗諾羊毛的質量
受天氣、水源等環境影響巨大,
氣候變化是綿羊養殖戶面臨的最大挑戰。
從1895年到1902年,
澳大利亞又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旱災之一
——聯邦大旱災(FederationDrought)。
持續七年的大旱使澳大利亞的綿羊數量
從1892年的一億零六百萬頭
驟減至1903年的五千四百萬頭,
直到1926年,綿羊數量才重新恢復到一億頭。
光輝歲月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澳大利亞羊毛業者經歷了寒冬後的春天。
英國政府在1920年代末提高羊毛收購價格,
而當時澳大利亞美麗諾羊毛產量
約佔全世界一半。
1950年至1951年,
澳大利亞羊毛產業達到鼎盛期,
主要受益於美國政府為參加
朝鮮戰爭的士兵定做保暖制服。
當時澳大利亞的羊毛產值
佔澳大利亞整個農業產值的56%。
可惜好景不長,從1970年代開始,
雖然澳大利亞綿羊數量
達到創紀錄的一億八千萬頭,
可是羊毛產值占農業產值的比例跌至15%。
全球對羊毛的需求在近幾十年一直呈下降趨勢,
廉價的棉紡和人造纖維紡織品
給相對昂貴的羊毛帶來了巨大沖擊。
因美麗諾羊毛的好品質(超細羊毛品種),
剛開始,其它國家還紛紛引進該羊種,
想培育出同樣好品質的細羊毛,
但結果往往並不如人意。
中國也曾嘗試過,
但是在繁殖後出現第二代羊毛產生變種,
所生產的羊毛同國內品種的羊
趨向相同的情況。
雖然經過不斷改良與嘗試,
終於培育成了相對優質的
中國美麗諾細毛羊品種,
但是中國的美麗諾羊,
毛纖維細度只能達到20-25微米。
也因此,在澳大利亞,
規定細毛指的是纖維直徑為
19.6到20.5微米的美麗諾羊毛,
超細毛則是19.5微米以下。
而中國對細毛的定義則是25微米以下即可。
由於美麗諾羊離開澳洲就會產生品種變異,
因此大部分國家只能從澳洲進口,
自然價格比較高,僅次於羊絨的價格。
國際羊毛標志大賽
為了促進羊毛銷售,
羊毛業界推出了國際羊毛標志大獎
(Woolmark Prize)
這項享譽全球的時尚競賽大獎
涌現出許多赫赫有名的獲獎者,
其中包括Karl Lagerfeld以及Yves Saint Laurent。
第一屆IWP冠軍Karl Lagerfeld和Yves Saint Laurent
羊毛業的衍生
澳大利亞還衍生出一些
以羊毛產業為中心成立的科研與推廣機構,
他們通過研究分析,改善羊毛產量和質量,
並優化組合推出符合不同需求的各種紡織纖維,
從投入到產出,一條龍為羊毛產業服務。
澳大利亞還會定期舉辦羊毛等級評比大賽,
農戶們把羊毛送去參評,
評委們根據行業規定的十點標准,
從羊毛的顏色、柔軟度、密度以及價格等
對參賽羊毛進行打分。
無可否認,
澳大利亞羊毛產業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
如今羊毛雖然是澳大利亞經濟
甚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人們只能從博物館或已廢棄的古舊羊毛加工廠
2. 英國的經濟
英倫概況:英國的經濟發展概況
來源:五洲留學網 字體:小 大 進入社區 推薦
英國能源資源豐富,在歐盟國家中居首位,不僅擁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而且煤炭儲量也十分豐富。鋼和鋁也有一定的儲量。沿海漁業資源比較豐富。
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西方國家中居第六位,落後於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私有企業是英國經濟的主體,占據了生產總值的82%和總就業的79%。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化進程的資本主義國家。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1850年,英國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佔39%,在世界貿易中佔21%,均居壟斷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的經濟實力遭到嚴重打擊,英國佔有250年的海上霸權喪失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的經濟力量遭到嚴重的削弱,殖民地市場進一步縮小;60年代後期推行的高稅、福利和國有化政策使英國經濟處於極端困難境地;然而,英國由於工業發展歷史較長,有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工業體系,所以仍屬世界上有較強經濟實力的國家;1973年,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改變了其依賴英聯邦各國和發展中國家的統治,轉而加強與歐洲國家的貿易關系;1979年,以撒切爾夫人為首的保守黨政府開始治理「英國病」,其措施是:強調發揮市場經濟作用,減少國家干預,緊縮開支,降低稅收,整頓福利,調整工業,取消外匯管制,推行私有化和貨幣主義政策,結果使英國經濟有了明顯的恢復;近年來,該國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不斷增大,已佔71.1%,而工業比重卻逐漸縮小,僅佔27.1%;英是世界第3大對外投資國,主要債權之一,英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無形貿易進出口國之一。
英國工業基礎是鋼鐵製造、重工業、棉紡織、煤礦、造船。製造業當前仍是英國產業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主要有鋼鐵製品、宇航、化學工業、塑料製品工業、紡織、製鞋、制衣及電子儀表工業、機動車及運輸設備、能源供應等;此外,醫葯、電子(包括計算機)、航空技術等領域有突出的發展;另外,目前外國在英投資企業也成為其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英國的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商品批發、零售、旅館業十分發達,金融、保險等更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其服務業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5%左右,從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75%,與工業生產部門有著密切的聯系。
英國農業人口約佔全國總勞力的2.1%,生產的農產品可以滿足全國食品需求量的70%,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英國是牲畜、食品、農業化學、農機的主要出口國;77%的國土用於耕作,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土豆、油料、甜菜等;主要蔬菜水果有蘑菇、胡蘿卜、芹類、蘋果、草莓,木莓和溫室栽培的番茄、黃瓜、青椒等;英畜牧業發達,畜產品較多。羊毛、牛皮、乳品等畜牧產品質量高,畜牧產品加工業如毛紡、奶製品加工和皮革加工等也較為發達。漁業可滿足本國需求的60%,主要魚種有鱈、鰈、黑線鱈、比目魚、由鰱和青魚等;英國森林面積237.9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0%。
3. 英國紡織工業革命成功了嗎它使棉的生產發生了一個怎樣的轉換
引言
1751年,下議院的一個委員會斷定,棉「只是暫時的東西」。棉被視為越來越貴的亞麻的便宜替代品。結果,棉卻成為大部分歐洲經濟體的永久特色,成為工業化巨變的主要原因。
在1785至1830年間的英國,棉紡織生產擴大了三十倍。產業中僱用的勞動力在1806年就已多達800000人。由於棉的緣故,像博爾頓、奧爾德姆和曼徹斯特這樣的小村莊在1820年代才得以發展成為大型工業城鎮。這還僅僅是開始。
▲小羊羔
氣候和勞動力條件是羊毛成為澳大利亞相對優勢的原因自1797年美利奴羊毛從南非引進之後,澳大利亞的原毛生產就迅速發展,特別是在1840至1870年三十年間,它促進了歐洲毛紡織業的恢復。但是,增長率在1871年之後開始減緩,因為綿羊不僅僅能量轉換率較低,而且作為自然界(光合作用)額外的轉換者,它們每單位時間的能量轉換也很低。
結語
這就意味著,大部分植物纖維的實際生產的供應彈性要高於動物纖維。和原毛供應相比,原棉供應的增長要快得多,而且持續的時間也要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