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軍事實力
曾經叩開了中國國門的英國、曾經碾壓歐洲的英國,是先進、強大的象徵。但事實上,英國的軍事力量十分孱弱,幾乎就是五常之恥。
1.英國陸軍。英國的陸軍經過不斷地裁軍之後,成功將他的「挑戰者2」型坦克消減到66輛,「武士」步兵戰車消減到121輛。並且,英軍預計將在2020年退役所有的挑戰者坦克,用40輛「武士」步兵戰車替代。而英國的陸軍將軍,則在大裁軍的背景下,數量穩步上升,目前已經有了162名陸軍將官,成功超過英軍裝甲車數量,一名將軍指揮一輛裝甲車的願景,已經在英國得到實現。
皇家戰艦
這就是英國的軍事實力。
② 世界各國軍事實力對比
第一檔次:強大海權支撐強大陸權——美國 由於美國擁有著無可比擬的海洋勢力,控制了世界大半以上的水域,即任何一個國家無法入侵美國大陸,發動一場局部戰爭或者大規模的全面戰爭。相反美國憑借海上的霸權,可以輕易將軍事力量投送到歐亞大陸邊緣地區。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海洋是美國的延伸國土,美國和任何一個沿海國家都是鄰國。在戰爭中,即占據了地利優勢。按照這樣的思維,美國侵入中國大陸雖然可以做到,但是代價是巨大的。同樣中國想侵入美國海洋勢力范圍,代價也是巨大的。 總結:美國本土是安全的,然而美國把海洋當做自己的延伸國土,從而要遭遇到更大的挑戰,因此美國又是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國家。 第二檔次:強大陸權支撐強大海權——俄國和中國 即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根本滅亡俄國和中國。比如拿破崙和希特勒在莫斯科遭遇的失敗,以及日本侵華戰爭的失敗。 由於任何國家不敢妄自發動對這兩國的戰爭,因此這兩個國家不會局限於保衛自己的陸地領土,而是會大力發展海洋力量,還會把陸權影響擴展到更廣闊的區域——以至於這個區域被稱作後院——如中亞國家或者中南半島國家。 還這種日漸發展的海洋力量,必然會和美國為代表的全球海洋勢力和以英日為代表的海洋勢力接觸,因此這種力量的比較是極其重要的。既然美國是全球海洋勢力,俄國和中國想挑戰美國的海洋霸權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俄國和中國的海軍實力在有限的時間內,只能和英日的海軍做到平起平坐的份上。但是俄國和中國可以藉助陸權力量來支持海洋上的戰爭,以至於能夠取得對英日的海洋優勢。當然我們得看到俄國和中國的海軍對英國或者日本的海軍完全不具備絕對優勢,俄國和中國的海軍遭遇日本的兩次失敗足以證明。 第三檔次:海權國家——英國和日本 即在海洋上,這兩個國家是不會輕易被戰勝的。比如英國海軍自建立之後,就很少遭遇到失敗,一再抵禦了拿破崙和希特勒的可能入侵或者事實入侵。而日本兩次戰勝中國和俄國,甚至突襲美國成功,也能夠說明這些完全海島國家,所具備的海洋優勢。只是由於英國和日本所具備的資源,相距美國差距太大,所以無法挑戰美國的海洋霸權。但是在海洋上,英國和日本不會懼怕俄國和中國,更沒有理由看重德國和法國的海軍。 英國和日本相對於德國和法國,他們的優勢在於,可以通過海洋優勢輕易的投送軍事力量。盡管現在德國和法國仍然有較多部隊進駐伊拉克和阿富汗,這是因為德法藉助了美國這個投送平台和海洋控制權。也就是說,如果失去美國這個投送平台和保護的話,英國和日本更有潛力向海外派兵。 當然由於日本本土受制於美國,這種論述顯然是建立在日本完全獨立的理解之上。如果日本還是處於美國的控制之下,他想發揮軍事上的建樹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就國際影響力而言,日本距離英法德可能還要差距很遠。但是就目前的軍事裝備以及構成軍事方面的各個要素,都已經不次於英法德。 之所以把代表海權勢力的英日排在以陸權勢力的法德前面。是考慮到這些國家單獨和別的國家發生大規模沖突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也只能是局部的戰爭,而這種戰爭顯然比的是軍事投送能力。 第三檔次:海陸兼備國家——法國和德國 由於法國自拿破崙以後的種種表現,讓我感到萬分失望,因此盡管有諸多刊物都把法國排名弄得很靠前,有排世界第三的,甚至還有排世界第二的。可是我一想到,當時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被德國短短的幾個月貢獻,就沒有必要在乎這種毫無意義的排名。 假如一個這樣的法國安在中國的旁邊,而且兩個國家需要發生戰爭的話,我想再沒有人會把法國的名詞排的那麼靠前。一旦發生戰爭。法國的滅亡甚至可能比二戰還要快。 事實上,英日德法在軍事實力上應該在同一檔次,不分伯仲。之所以把德法排在英日的後面,主要基於:歐洲之間的戰爭已經不可能爆發。另外一點,戰爭只可能是局部戰爭。而且是在北約體系之下的,能夠發揮的只是快速反應能力以及投送能力。顯然英日能夠發揮的作用要大於德法。 綜合理解: 戰爭發生在中國和俄國之間。由於兩個國家幾乎占據了地緣上相當的資源,但是俄國有核優勢,中國有人口和經濟優勢。勢均力敵,兩個國家發生戰爭是不可想像的,而誰先發動戰爭,誰就具備戰場上的優勢。基於這種認識,兩國間的戰爭不會爆發。 中國和日本之間。盡管中國相比日本占據優勢,由於日本存在的海洋優勢,中國不可能貿然侵犯日本,日本更沒有進犯中國。盡管兩個國家在釣魚島上齷齪不斷,但是我的觀點:釣魚島不會導致戰爭,釣魚島只不過是遏制日本的一種手段,也讓中國海軍有個發展的借口。怎麼也得超過日本吧?要不和日本打架了,我們可輸不起。 中國和美國。除非美國入侵中國本土,否則不可能開戰。這當然把台灣計算在內。 中國和印度。既然印度都沒有進入這個排行榜,那麼出現沖突的時候,首先應該想到的是武力。
③ 2015中英軍事力量對比
空軍
戰斗機(三代機):中國852架,英國205架。
戰斗轟炸機:中國120架,英國0架(英戰備轟炸機全部退役)。
預警機:中國16架,英國12架。
海軍
航母:中國1艘,英國0艘(1艘下水未服役,1艘預計2018年服役,其餘已全部退役)。
驅逐艦:中國16艘,英國6艘。
陸軍
規模:中國約200萬人,英國約11萬人。
(3)英國陸軍裝備的多少輛裝甲車擴展閱讀
在100多年前,英國舉行了史無前例的海上大閱兵。200多艘軍艦整齊地排列在斯皮特黑德灣海域上,艦隊綿延60餘公里,遠遠地望不到頭。此次大閱兵堪稱巨艦重炮時代的巔峰時期,令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難以望其項背。
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海軍整體實力逐漸下降,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的「海上霸主」地位被美國所代替。
中國海軍的發展與英國形成鮮明對比,目前,中國現役有1艘遼寧艦,國產001A航母已經下水,002型航母處於建造當中。萬噸級驅逐艦055已經下水了4艘,此外還有2艘在建。052D驅逐艦已經服役了12艘,5艘下水,6艘在建。
在導彈護衛艦方面,中國海軍的發展勢頭更猛。最新型054A護衛艦已經服役了30艘,輕型護衛艦056型已經服役了42艘。除此之外,我軍還現役有10艘053H3型護衛艦,6艘053H1G型護衛艦,1艘053H2型護衛艦,6艘053H1型護衛艦。
在兩棲登陸艦方面,中國現役有6艘071型船塢登陸艦,15艘072A型兩棲登陸艦,10艘072III型兩棲戰艦,10艘073A型運輸登陸艦,10艘074A型運輸登陸艦,12艘074型運輸登陸艦。在潛艇方面,中國潛艇數量僅次於美國,其中常規潛艇有64艘,攻擊型核潛艇約8艘,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約9艘。
曾經處於巔峰時期的英國海軍,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如今,英國軍艦一旦出現在我國領海,旁邊就有十幾艘中國軍艦圍觀。中國有海無防的歷史已經終結,人民海軍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軍力報告
④ 法國戰役期間英國坦克
法國戰役期間英國派出的裝甲部隊包括第1裝甲師、缺編1個營的第1陸軍坦克旅以及8個師屬機械化騎兵團。
1、1939年波蘭戰役後,立刻派往法國的只有7支步兵師屬機械化騎兵團、1個裝甲車團和1個陸軍坦克營。這7支機械化騎兵團包括第4/7龍騎兵團、第5皇家恩尼斯基倫龍騎兵團、第13/18輕騎兵團、第15/19輕騎兵團、第1洛西恩邊境騎兵團、第1法伊夫·弗法義勇騎兵團和東部義勇騎兵團
這些團全部裝備了28輛Mk VIB輕型坦克和44輛偵察運載車,而由騎兵改編而來的第12輕騎兵團是一支輪式裝甲車部隊,全部裝備莫里斯裝甲車。
2、英國本土唯一成軍的英軍第1裝甲師,直到1940年5月才向法國調動。可惜因為巡洋坦克生產的滯後,第1裝甲師在調動前也沒能完成換裝,作為先遣部隊的團級單位,隸屬第2裝甲旅的第2禁衛龍騎兵團甚至還裝備著沒有安裝伯薩氣冷機槍的Mk VIC輕型坦克,直到1940年5月17日,第1裝甲師全部抵達法國時,運來的284輛坦克中還有134輛輕型坦克。
3、英軍第1陸軍坦克旅是英軍歷史上第一支旅級步兵坦克部隊,下轄皇家坦克團第4、7、8三個營,其中第4營是最早組建的陸軍坦克營。在1939年二戰剛剛爆發時,就將皇家坦克團第4營調往法國了,而皇家坦克團第7營和旅部則是在1940年5月才動身前往王法國,至於第8營卻一直沒有離開本土。
這其中皇家坦克團第4營裝備有50輛A11瑪蒂爾達步兵坦克和5輛Mk VI輕型坦克,其下轄營部和3個步兵坦克連。而皇家坦克團第7營裝備有27輛A11瑪蒂爾達步兵坦克、23輛A12瑪蒂爾達II步兵坦克和7輛Mk VI輕型坦克。
1940年6月法國投降,英國遠征軍從敦刻爾克逃回本土,英軍戰前組建的裝甲部隊除了留在本土的基本上可以算是全軍覆沒
⑤ 二戰 蘇 美 德 英 法 一個整編步兵師有多少人 坦克師有多少輛坦克
找不全...
只能給個大概 找幾個有示範性的部隊來說說
先是德國 : 裝甲教導師
1943年12月30日, 裝甲教導師被下令成軍, 最先師團包括一個裝甲營(130裝甲教導營), 其後正式改名為130裝甲教導團第二營. 旗下4個裝甲連, 每個連配備22輛PZ IV戰車. 1944年1月20日再組成130裝甲教導團第一營, 同樣有4個裝甲連, 當中每三個配備22輛豹式戰車. 另一個重驅逐戰車連則有22輛獵豹(其後同樣換成豹式戰車). 2月3日, 316無線電搖控連再加入該師. 至1944年6月開戰前, 裝甲教導師割下有
130裝甲教導師(拜亞利因將軍 General Bayerlein)
130裝甲教導團(古迪達上校 Colonel Rudolf Gerhardit)
豹式指揮型3輛
PZ IV指揮型5輛
Sd.Kfz 140 防空炮1輛
第1營/原第6裝甲團(馬基夫斯基上校Major Markowski )
豹式指揮型3輛
豹式戰車3輛
PZ IV四連裝炮防空戰車4輛
電單車, 卡車12輛
第1, 2, 3, 4連各17輛豹式戰車
第二營/130裝甲教導團(史高堡維堡少校Major Von Schonburg-Waldenburg)
PZ IV指揮型3輛
PZ IV戰車5輛
PZ IV四連裝炮防空戰車4輛
第5, 6, 7, 8連各22輛PZ IV戰車
316無線電搖控連
虎王(P)5輛車身編號為28001-28005(當中只有3輛能參戰):注
STUG III 9輛
130驅逐戰車營
PZ IV L/48驅逐戰車31輛
總兵員大概8000~15000左右
美軍 :
1個步兵師擁有18門105毫米M3步兵榴彈炮,36門105毫米M2榴彈炮,12門155毫米M1榴彈炮,5輛半履帶車,13輛M8裝甲車,1371輛汽車,10架輕型觀測機。總兵力14253人。
步兵團轄3個營,12個連(A-M連,沒有J連),1個步兵加農炮連(最初裝備2門半履帶105毫米榴彈炮和6門半履帶75毫米榴彈炮或加農炮,後增加一門牽引式短身管105毫米榴彈炮),1個反坦克連(最初裝備12門37毫米反坦克炮,後換裝9門57毫米反坦克炮)和一個後勤連。每營轄4個連(A-D、E-H、I-M)和裝備同樣重機槍和迫擊炮的重武器連。團有團部連,營有營部連。團部連有1個情報和偵察排,營部連有1個彈葯和先遣排(負責輕工程任務和向前線各連輸送彈葯)和1個反坦克排(最初裝備4門37毫米反坦克炮,後換裝3門57毫米反坦克炮)。
美國裝甲兵戰時經歷了數次的改組——大部分是因為任務需要進行的。這些改組中最具有意義的是1943年裝甲師改編和1944年末到1945年初歐洲大部分坦克營改進裝備表。當時歐洲中型坦克的損失速度超過陸軍補充能力,改進裝備表將營屬中型坦克的數量從53輛削減到41輛。部署在歐洲的所有輕型裝甲師和獨立坦克營在1944年秋都開始這一改進。1944年末抵達的那些師(第8裝甲師、第9裝甲師、第10裝甲師和第11裝甲師)和獨立坦克營可能保留了最初的裝備表,盡管一些獨立坦克營被臨時剝離裝備用於補充已參戰坦克營的庫存。例如1944年12月抵達歐洲的第740坦克營。接著於12月18日,迅速從一個英國坦克修理倉庫重新裝備,急行軍投入突出部戰役攔截派普爾戰斗群。第740坦克營零星裝備了M4、螢火蟲坦克,M10、M36坦克殲擊車,M8裝甲車,全都裝備英國無線電——美國人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盡管有這些障礙,因為好運和優秀的炮術,第740坦克營(實際只有一個加強連)在濕陶蒙特站以西援助阻止了派普爾的進攻。
一開始,裝甲兵的主力裝備包括M3A1或M3A4「格蘭特」中型坦克,M3或M3A1「斯圖爾特」輕型坦克,105毫米T30榴彈炮機動載具。1943年初,M4「謝爾曼」中型坦克開始取代M3「格蘭特」中型坦克。1943年末,M5「斯圖爾特」輕型坦克開始取代M3系列;新設計的75毫米M8榴彈炮機動載具取代T30。1944年初,105毫米M4突擊炮依次取代了除輕型坦克營以外的M8。
最後總共組建了16個裝甲師(第1裝甲師到第14裝甲師,第16裝甲師和第20裝甲師)。其中只有兩個——第2裝甲師和第3裝甲師在戰時保持了「重」型編制。所有其他裝甲師在離開美國前都重組為「輕」型師(除了第1裝甲師是於1944年7月在義大利重組為「輕」型師)。全部裝甲師都投入歐洲戰區或地中海戰區。
輕型裝甲師編制(1943年9月15日編制和裝備表17-2)包括師部連,2個戰斗群指揮部(A戰斗群和B戰斗群),1個預備戰斗群指揮部(R戰斗群),3個坦克營(每個轄3個中型坦克連和1個輕型坦克連),3個裝甲步兵營,3個18門炮的炮兵營,1個機械化騎兵偵察營,1個工兵營和師屬後勤。師長由1名少將擔任,戰斗群指揮官由1名准將(也是副師長)和2名上校擔任。全師總共擁有77輛輕型坦克、168輛中型坦克、18輛105毫米M4突擊炮、54輛105毫米M7自行榴彈炮、54輛M8裝甲車、450輛半履帶車、1031輛汽車和8架輕型觀察機,總兵力10754人。
輕型裝甲師於1944年6月在諾曼底第一次投入戰斗後暴露出編制上的兩個問題。首先,師屬卡車的運輸能力不足以運輸基本的額定補給。為解決這個問題,每個輕型師增加了2個軍需卡車連。其次,預備戰斗群指揮部編制只有8名軍官和士兵,只能擔負行政管理任務。很明顯,第三個野戰指揮部是值得建立的。結果,大部分輕型裝甲師都為預備戰斗群加強了一個裝甲群指揮部(裝甲群指揮部通常隸屬於軍,實踐證明由其負責獨立坦克營的戰術指揮是多餘的)。
重型裝甲師的編制(1942年3月1日編制和裝備表17-1,1942年10月29日調整1和2)包括2個3營制坦克團(第1營是輕型坦克營,轄3個輕型坦克連;第2營、第3營是中型坦克營,各轄3個中型坦克連),1個3營制裝甲步兵團,只有2個戰斗群指揮部,其餘師屬部隊和輕型裝甲師幾乎完全一樣。重型裝甲師擁有158輛輕型坦克、232輛中型坦克、24輛105毫米M4突擊炮、17輛M8突擊炮、54輛105毫米M7自行榴彈炮、54輛M8裝甲車、640輛半履帶車、1042輛汽車和8架輕型觀察機,總兵力14664人。
裝甲團下轄9個連(A-I連)、團部連、1個突擊炮連、1個偵察連、1個後勤連和1個勤務連。團屬營每個有1個小一些的營部連(含1個迫擊炮排)和1個後勤連。
輕型裝甲師的坦克營和獨立中型坦克營編制相同,都擁有4個連(A-C連和裝備輕型坦克的D連),1個後勤連,1個營部連(1個營部排、1個迫擊炮排、1個偵察排和1個突擊炮排)。
混合坦克營編制類似,下轄3個混合坦克連(A-C連)和1個負責火力支援的中型坦克連(D連)。
獨立輕型坦克營只有3個連(A-C連),營部連含1個裝備3門M8機動榴彈炮載具的突擊炮群,而非中型坦克營的6門105毫米M4突擊炮排。
只能找到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