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初期,英法在西線為何對德國呈現「宣而不戰」的狀態
二戰初期蘆衡,英法在西線為何對德國呈現“宣而不戰”的狀態?這裡面有很多的原因,包括幾個方面,給大家全面的介紹一下,朋友們就會明白其中的玄奧:
三、德國軍事行動堅決和正確,而且行動迅速:
德國在軍事方面,採用了閃電戰的策略,他們的行動十分迅速,讓英國和法國來不及反應。另外他們非常堅決,而且軍事方面的策略很正確,這陪敗做也給英國和法國很大壓力。
2. 二戰前期,英法為什麼要採取綏靖政策呢
希特勒一上台就表現出了極大的野心:悍然撕碎《凡爾賽條約》,整裝待發,瘋狂擴充兵力,先後吞並奧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等國。此外,希特勒和納粹德國的野心幾乎是光明的。甚至在希特勒掌權之前,他就在自傳《我的奮斗》中寫道,要光明正大地統治歐洲。
然而,以英國和法國,為首的歐洲,舊勢力對希特勒的侵略充耳不聞,面對希特勒的侵略,他們一步步屈服。他以歐洲這個小國為代價,一步步縱容德國的侵略。為什麼二戰初期英, 法等國頻繁對德國採取綏靖政策?
法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主要陸軍,情況更糟。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雖然成為戰勝國,但卻損失了2000多億法朗,不到一半的法國成為廢墟。一向以高利貸聞名的法國,負債累累。與此同時,像英國,一樣,法國欠美國高達40億美元的債務。
3. 在二戰期之前,為什麼英國要對納粹實行綏靖政策
最後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苦難使英法兩國人民憎恨所有的戰爭。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士兵正是當時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對戰爭的強烈抵抗也迫使英法領導人妥協。公眾對這場戰爭非常厭倦,這意味著和平主義佔了上風。另一個是,兩國的統治者希望,只要他們掌權時不打仗,他們自然會為了選票而迎合人民的想法
最後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苦難使英法兩國人民憎恨所有的戰爭。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士兵正是當時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對戰爭的強烈抵抗也迫使英法領導人妥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傷亡慘重和經濟疲軟,英法不想與德國發生直接沖突。此外,由於與蘇聯的天然差距,他們沒有建立集體安全體系。只剩下綏靖政策了。順便提一下,波蘭也可以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人。當德國入侵蘇台德地區時,波蘭佔領了捷克共和國的捷克地區。
4. 鱈魚戰爭爆發的背景和英國妥協的原因
戰爭背景
鱈魚是一種西方人愛吃的一種海魚。自18世紀60年代以來,歐洲國家,尤其是英國對鱈魚的需求越來越大。當時,歐洲的鱈魚產區主要集中在冰島海域,許多國家的漁船加入了瘋狂的捕撈大軍,冰島人越來越擔心自己賴以生存的鱈魚資源將會在濫捕中遭到徹底破壞。1944年,冰島從丹麥的統治下終於獲得獨立。他們決定依靠冰島豐富的漁業資源(特別是鱈魚資源)把國家建成繁榮富強的現代化國家。為了充分的保護鱈魚資源,並保護冰島漁民的經濟利益,冰島政府先後多次宣布擴大領海區域,並於1958年宣布將領海擴展到距海岸12海里的范圍。1958年8月30日是冰島政府要求其他國家船隻離開該海域的最後期限,當時除了英國的拖網漁船,各國漁船都離開了冰島12海里界限。為了保護自己的漁船,英國皇家海軍派遣了37艘艦艇、約7000名士兵為漁船護航。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剛剛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裝備精良、經驗豐富。當時的冰島只有一些舊漁船改造而成的土炮艦,而戰士則是完全沒有作戰經驗的警察和普通百姓,而且冰島的總人口不足30萬,二者之間的力量對比極為懸殊。英國政府認為冰島不可能進行抵抗。雖然冰島武器裝備、戰斗素質、國力等各方面都遠遜於英國,但是冰島果斷地開炮驅逐來犯的英國漁船以捍衛自己的國家利益。歷史上頗為有名的鱈魚戰爭就此爆發。
英國妥協原因:
1974年,由於冰島鱈魚捕撈量大幅下降,為保護日漸枯竭的鱈魚資源,冰島宣布禁漁區域擴大到200海里。1975年12月,英冰兩國再次開戰,此次沖突持續了5個月。與此同時,歐共體也緊鑼密鼓的進行調停。但是英國依仗自身強大的海軍實力,堅持毫不讓步。
1976年2月,歐共體在等待中失去耐心,公開宣布歐洲各國的海洋專屬區均限定在200海里。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英國不得不最終承認200海里的經濟專屬區。
5. 英國的妥協是如何體現的
英國歷史上有的政策就是妥協的,資本純漏主義制度的英國從君主立憲制開始就有妥協的一面,比如王室君主的權利限制就是各階層妥協的結果,後做或爛來二戰對團畢德國的綏靖政策也是妥協,以及二戰後對其各個殖民領地自主權的放棄也是妥協!
6. 一戰後德國崛起,英國為什麼只能採取妥協和綏靖
第一次世界大戰,讓英國花費了巨額資金。而作為戰勝國,雖然獲得了一部分原屬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但這些國家就是現在也還是很窮的,非但不能給英國創造更多的價值,反而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維持,加重了負擔。
那時的英國是相當的牛氣,土地面積擴張了3300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1/4,人口更是高達4.5億。也就是說,在當時每4個人中就有一位是大英帝國的子民,達到了英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刻,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張伯倫一個人綏靖,而是整個國家綏靖。作為“事後諸葛亮”似的去評論一段歷史,也許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更需要的是對當時的客觀狀況,以及風土民情等因素綜合考量,既然事情存在,就有其存在的合理理由。
就當時的狀況,英國民眾會支持和換上丘吉爾嗎?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7. 根據材料一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採取妥協方式完成政治變革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豐富的妥協經驗和對革命以及革命建立起來的專制統治危害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