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18世紀的英國人為什麼喜歡航海

18世紀的英國人為什麼喜歡航海

發布時間:2023-06-15 12:36:04

❶ 西方航海的簡史

大航海時代是人類的地理知識和航海技術在前人的基礎上得到極大發展的時期,但不可迴避的是,同時這一時期也是歐洲殖民者利用堅船利炮對亞、非、美洲等地進行侵略和殖民擴張的年代。

這種海盜式的掠奪和殖民貿易是殖民者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方式,也正是在這種基礎上,西方資本主義才能有今天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說,大航海時代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重大轉折期。

各大洲的國家和地區之間因為海洋阻擋而相互隔絕的狀況被逐漸打破(當然,這種轉折伴隨著巨大的悲慘和痛苦)。

還要指出的是,西方人所謂大航海時代的「地理大發現」只是歐洲人「發現」了他們未知的地理知識,而「被發現」的島嶼和陸地大多原本就有某些民族居住,更何況亞洲的中國人以及美洲印第安人等民族也有他們各自對於地理和天文極為精闢的認識。

說到最早的航海家,人們往往是指腓尼基人、中國人和阿拉伯人。歐洲人也有自己的航海傳統,且不說公元前後航行於愛琴海的希臘航海家,8世紀到11世紀中葉,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精於航海的北歐諾曼海盜曾肆虐整個歐洲。

9世紀下半葉,挪威海盜登上冰島;10世紀,諾曼人又到達格陵蘭;11世紀初,丹麥海盜甚至征服了英格蘭全境。

13世紀,《馬可.波羅游記》完成。馬可.波羅(1254-1323)是義大利威尼斯人,曾在中國元朝宮廷任職17年,1295年返回老家。

《馬可.波羅游記》是他在熱那亞的監獄里口述,由小說家魯思蒂謙筆錄而成的,書中詳細記述了馬可.波羅在中國旅行的所見所聞。該書在歐洲廣為流傳後,使得歐洲人眼界大開,對輝煌富裕的東方文明垂涎三尺。

同時,《游記》大大豐富了歐洲人的地理知識,成為當時歐洲人繪制世界地圖的主要參考,是15世紀許多歐洲航海家如達•迦馬、哥倫布等必讀的著作。也是在13世紀,中國的羅盤針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並得到普遍使用。

15世紀初,古羅馬學者托勒密的地圓學說開始在歐洲傳播。同期,歐洲人的造船技術有了明顯的進步,出現了適合遠洋航行的多桅船。這一切表明大航海時代的技術與理論基礎已逐漸成熟。

14、15世紀的歐洲,資本主義已經萌芽,權利基層充滿了對於財富的貪欲,中國的瓷器、絲綢,印度的香料、寶石等東方奢侈品成為上流社會的生活必須品。

當時東西方的貿易商路大致只有兩條,一條是陸路,經中亞一路到達小亞細亞;另一條是先經海路到達紅海或波斯灣,然後用陸路運送到地中海一帶。

15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興起截斷了中亞商路,而紅海一帶的海路則向來為阿拉伯人壟斷。

東方商品的缺乏使得其價格水漲船高,西歐商人迫切希望找到通往東方的新途徑。長久以來基督徒同穆斯林之間的敵視與仇殺使得歐洲人有足夠的理由以上帝的名義號召教民去打破阿拉伯人獨霸東方商路的局面,為大航海蒙上了一層宗教的面紗。

此外,東方的黃金也是當時貧乏的歐洲所渴望得到的東西,正如恩格斯所說:「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在印度及整個遠東地區搜尋著黃金;黃金這兩個字變成了驅使西班牙人遠渡大洋的符咒…」

至此,大航海時代的帷幕徐徐拉開。說到大航海時代就必須說到葡萄牙,這個歐洲不起眼的小國是大航海時代的急先鋒。葡萄牙位於伊比利亞半島的西南部,也是歐洲最西端的國家,與北非隔海相望。土地面積9.2萬平方公里,15世紀末其人口僅110萬。

11世紀前曾經先後置於羅馬人、阿拉伯人、摩爾人的統治之下。1143年,教皇承認葡萄牙王國獨立,它是歐洲最早實現民族統一和中央集權的國家。1147年,阿豐索一世奪取了摩爾人佔領的伊比利亞半島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里斯本。

葡萄牙在立國初期就非常注重發展航海事業,將之作為傳統國策,並用王權來保證實施。1375年,猶太制圖家賈•克雷斯奎父子在葡萄牙繪制出當時歐洲最完備也是最准確的世界海圖-「加塔蘭地圖」,成為葡萄牙航海者的指路明燈。

說到葡萄牙的航海發跡史就必須說到恩里克王子,即有「航海家」之稱的亨利親王。堂.恩里克王子(1394-1460)是葡萄牙國王諾昂一世的第三子,生於波爾圖,他是葡萄牙航海者的精神教父、大航海時代初期葡萄牙航海事業積極的鼓動者和推進者。

1415年,諾昂一世與恩里克王子率兵渡過直布羅陀海峽,攻佔了北非摩洛哥的穆斯林重鎮休達(今塞卜泰)。攻佔休達對於葡萄牙的航海發展意義重大。休達扼守直布羅陀海峽的咽喉,位置極為重要,同時休達還成為葡萄牙沿非洲西海岸邁向東方的第一步。

佔領休達後,恩里克王子從穆斯林俘虜嘴裡得到了阿拉伯人同非洲黑人貿易的重要情報。恩里克王子是個狂熱的基督徒,一生都以同穆斯林作戰為己任。當時歐洲流傳著非洲存在有一個強大的信仰基督教的黑人王國-普萊斯特.約翰王國的傳說。

這個王國的名字在《大航海時代》系列中也出現過多次。恩里克王子對之深信不疑,一心要找到這個據說黃金滿地、富得流油的普萊斯特.約翰王國,渴望與之結盟共同打擊伊斯蘭世界。

1420年前後,亨利在薩格雷斯半島建立了一座天文台和一所航海學校,為葡萄牙培養了大批熟練的航海者。1420年,馬德拉群島發現,此前發現的加那利群島則不得不讓給西班牙。1431年,亞速爾群島發現,成為大西洋航行的補給基地。

1434年,亨利的遠征船隊首次越過西非的博哈多爾角。1445年,貢薩爾維斯發現維德角(葡萄牙語「綠色之岬」)群島。同年,葡萄牙人開始闖入黑非洲。1448年,亨利在阿爾金建立了葡萄牙在西非的第一座堡壘,作為大規模擄掠的根據地。

從黑非洲掠得的黃金、象牙、黑奴使葡萄牙人得以繼續在摸索中向東方擴張。以後葡萄牙每進至一地,就建立起商站或據點,並用當地獲得的收益來支持下一步的行動。

「航海家」亨利畢生從未參加過任何探險遠航,他扮演的是葡萄牙這艘航船的領航員。到1460年亨利去世時,葡萄牙的航海事業已經開始進入繁榮期。

1481年,葡萄牙諾昂二世繼承王位,他同時也繼承了叔父亨利的遺志,積極推進航海探險。1483年,迪戈•卡奧帶領遠征隊到達剛果河口。1487年8月,巴托羅梅烏•迪亞士奉命率船隊離開里斯本,考察西非海岸。1488年6月,迪亞士抵達非洲的最南端。

由於那裡的風暴極為強烈,迪亞士將這個大海角稱為「托爾門托」,即「風暴角」。1488年他返回里斯本向諾昂二世報告時,諾昂二世將之改名為「好望角」(大概是想到富饒的東方即將在眼前出現而喜不自禁吧)。

1495年,曼努埃爾一世繼位,恰逢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葡萄牙立刻加緊策劃前往印度的航行,達.伽馬被選為遠航指揮官。華斯科.達.伽馬(1460-1524),葡萄牙貴族,出身軍旅。

1497年7月8曰,達.伽馬率領由4艘船、約170名水手組成的船隊由里斯本出發探索繞過「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線。

船隊旗艦「聖.加布里爾」號,長25.6米,寬8.5米,排水量不過300噸。迦馬沒有沿非洲西海岸南下,船隊首先到維德角群島,然後朝南直駛南大西洋,航行了3個月後,再改向東,到達好望角。由此繞開了非洲西海岸對於南下極為不利的氣候。

在前人沒有去過的陌生海域航行幾個月是需要極大勇氣的,達•迦馬無疑是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但是人們對他人格的評價是「驕橫跋扈,狂暴兇殘」。11月22曰繞過好望角後,達•迦馬船隊進入了一片新天地。此後他向北沿非洲東海岸航行。

1498年3月2曰,進入莫三比克。4月在馬林迪,迦馬得到了當地著名的阿拉伯領航員馬德傑德。在他的指引下,航行23天,穿過阿拉伯海,於l498年5月20曰,離開葡萄牙近10個月後,伽馬到達印度南部最著名的商業中心卡利卡特。

在這里,迦馬不是一個稱職的外交官,他帶來的粗劣的禮品和貨物受到嘲笑。但依靠武力,他還是搶到了寶石和香料。返航時船隊就不太幸運了,許多水手在途中死於疾病,其中包括達•迦馬的弟弟。

最後只剩下2條船,1499年7月10曰,「貝里奧」號回到葡篩牙,伽馬的旗艦則在1499年9月9曰才抵達里斯本。生還的水手不到開航時水手總數的三分之—。但運回香料等貨物在歐洲的獲利為這次遠征費用的60倍!

完成通往印度航線後,1510年,葡萄牙任命的第二任「印度總督」阿爾布魁克帶領葡萄牙的武裝船艦佔領了印度的果阿,建立起繼續向東擴張的據點。次年又征服了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強佔了這個中國明朝「敕封國」的領土,以這里作為入侵中國沿海的前哨。

1515年,霍爾木茲也淪入其手,當年12月,阿爾布魁克總算死在果阿。至此,經過近百年的探險、屠殺、搶掠,葡萄牙橫跨半個地球的東方殖民帝國終於建立起來。西班牙是大航海時代的第一個巨頭。1492年,西班牙攻克摩爾人在歐洲的最後堡壘格拉那達,終於完全收復失地。

一旦騰出手來,西班牙立刻緊隨葡萄牙人全力投入航海擴張。很快,西葡兩國為爭奪殖民地發生爭執。1494年 6月,在教皇亞歷山大六世裁決下,以格林威治西經50度為分界線,將世界平分為二,葡萄牙只能在該分界線以東建立殖民地,西班牙則在該分界線以西建立殖民地。

但是為西班牙開辟航線的兩個最有名的人物都是外國人。克里斯托福.哥倫布(1451~1506),熱那亞人,出身低微,25歲之前還幾乎是文盲。但是他通過努力自學很快熟練掌握了至少4門語言和文字。

哥倫布接受了當時流行的地圓學說,認為向西航行也能到達印度,這樣就不必繞過非洲「好望角」,航線可以大大縮短。可是有限的地理知識使他大大估錯了航程,同時他不可能知道中間還隔著一塊大陸!1484年,他向葡萄牙推銷自己的計劃,但是遭到冷遇和拒絕。

1485年,他又游說西班牙,西班牙王室倒有興趣,但是直到1492年才批准這項耗資巨大的計劃。當時西班牙經濟拮據,西班牙王後伊莎貝拉為了支持哥倫布的遠航甚至賣掉了自己的鑽石首飾。

1492年8月3曰,哥倫布率領由3艘帆船組成的船隊離開巴羅斯港,成員共121人,旗艦是「聖瑪麗亞」號,只有120~130噸。9月6曰,離開加那利群島西進,1492年10月12曰,「平托」號的瞭望員終於看見了陸地。

哥倫布欣喜若狂,要知道這時船員們已經絕望,隨時可能嘩變。哥倫布船隊到達的是加勒比海巴哈馬群島的一個小島,但哥倫布以為到了印度,就將當地人稱為Indians,以致於使這個詞有了2個含義-印度人和印第安人。

對於這些不速之客,當地人慷慨地贈以黃金。哥倫布在曰記里寫道:「我真不相信天下會有這樣好心送東西的人」。在古巴、海地轉悠了一圈後,由於旗艦損毀,哥倫布在海地建起一個據點,留下38名船員。1493年1月,哥倫布帶領剩下的2艘船啟程返航,於3月回到西班牙。

第一次航行發現了新大陸,帶回了黃金,哥倫布得到了極大的榮譽,被封為海軍上將。1493年9月,哥倫布第二次遠航,但是收效甚微。1498年,在第三次探索新大陸時,哥倫布被指控叛變,並被押解回西班牙。

1502年,哥倫布好不容易又組織了第四次橫跨大西洋的航行。1506年5月,哥倫布病死,他到死仍然相信他到達的是印度。哥倫布的「發現」雖然沒有馬上給西班牙帶來明顯的收益,但是隨後接踵而至的冒險者如科爾特斯、皮薩羅等從美洲攫取了無數金銀財寶。

費爾南多•麥哲倫(1480~1521),本是葡萄牙破落貴族,曾為葡萄牙王室效力。但因在國內受到誣蔑和排擠,難以容身,1517年投奔西班牙。1518年3月,西班牙查理一世同意了麥哲倫繞過美洲前往東南亞香料群島的計劃。

1519年9月,麥哲倫船隊的5艘小船(共265人)起航。麥哲倫不會知道,他走的是一條不歸路。11月,到達巴西的累西腓,然後沿南美海岸一路南下。歷經千辛萬苦並損失一條船後,1520年10月,船隊發現渴望已久的海峽。

11月28曰,麥哲倫船隊沖出海峽,進入了太平洋。由於最大的食品船開了小差,船隊此時只剩下3艘(這些反叛者回國反說麥哲倫叛變,於是其家屬失去經濟來源,他的妻子和一個兒子很快在貧困中死去)。

接下來又是3個月橫渡太平洋的惡夢,1521年3月,麥哲倫船隊到達馬里亞納群島。在弄到食物和淡水並充分休整後,3月27曰麥哲倫到達菲律賓群島。此時他終於明白,由歐洲向西到達東方的航線已經完成,地圓學說被證實了。

麥哲倫的外交手腕比達•迦馬高明得多,甚至贏得了當地人的好感。但他捲入了當地部落內訌,4月27曰麥哲倫在戰場上被部落戰士殺死。其餘部分船員在埃爾•卡諾領導下駕駛「維多利亞」號經過9個月苦難的航行,於1522年9月6曰回到出發地西班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這時船上只有18名倖存者和26噸香料。在大航海時代,遠洋航行從來不是一件浪漫的事。生活枯燥不說,居住條件惡劣,工作艱苦,食品和淡水容易變質,還常會出現斷水斷糧,壞血病更是船員生命的大敵。直到18世紀,英國的庫克船長才找到有效對付壞血病的辦法。

從海外殖民地獲得的難以計數的金銀財富並沒有讓葡萄牙和西班牙繁榮多久,他們國內的生產力也沒有因此得到發展。葡西兩國只是起了橋梁的作用,這些財富最終流入了其他歐洲國家的腰包。16世紀起,西班牙開始夢想整個歐洲的霸權,為此發動連年戰爭。

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並。1588年7月,西班牙龐大的「無敵艦隊」進攻英國,被英國艦隊徹底擊敗,喪失了海上霸權,從此一蹶不振。來得快,去得也快,這兩個大航海時代的暴發戶急速地衰落下去,成了昨日黃花。

此後英國與荷蘭相繼崛起,替代了葡萄牙與西班牙的地位。號稱「海上馬車夫」的荷蘭人憑著海運和對外貿易發達致富,而英國則依靠「黑吃黑」的海上私掠艦隊起家。接下來又是英荷、英法爭霸。

一時間風雲變幻,要是一一道來…毫無疑問,在大航海時代初期我國具有足夠的航海技術、造船能力和軍事力量。1405~1433年,鄭和船隊七下西洋就是明證。

鄭和本姓馬,名三保,1371年出生在中國雲南的一個回族家庭里,原先信奉伊斯蘭教,後來改信教。1405年,鄭和受明成祖朱棣的委派,出使西洋。這里的「西洋」是指現在汶萊以西的南洋各地及印度洋沿岸一帶。

鄭和的船隊規模龐大,其中最大的寶船長約151.8公尺,寬約61.6公尺,排水量3000噸以上,共有60多艘,可稱是當年「海上巨無霸」。此外還有運馬的馬船、運糧的糧船、作戰的戰船等,各種船隻多達數百艘。

首次出海時,整個遠航船隊有人員兩萬七千多人。28年間,七下西洋,訪問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北沿海(今天的索馬里)和非洲中部沿海(今天的肯亞)。

每到一處,鄭和都以明朝和平使節的身分,向當地的國王或首領贈送禮品,表達建立邦交、友好通商的誠意,並邀請他們訪問中國。

這是以實力為背景的和平外交行動,收效甚大。但我國從未想過利用自身強大的力量去謀取東南亞、印度或非洲,當時明朝統治者只要周圍鄰國口頭上向我國表示臣服就心滿意足了。

大航海時代對我國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1622年,荷蘭侵佔澎湖,屠殺島上居民。1624年,荷蘭又進犯台灣。

38年後,才由民族英雄鄭成功領導收復台灣。1842年8月29曰,英國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割讓給英國,直到1997年7月1曰我國才收回香港。還有一個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澳門!

葡萄牙征服馬六甲後就開始窺探中國。1513年,在我國廣東附近首次出現了被明朝稱為「佛郎機」的葡萄牙航海者。1517年,葡萄牙特使皮雷斯率船隊來華。葡人最初就是抱著征服中國的野心而來,面對明朝官府的禮遇更加橫行無忌,在廣東犯下了累累罪行。

1521年8月,中葡終於爆發屯門之戰。廣東海道副使汪鋐指揮戰船50艘與葡艦隊激戰40天,葡人死傷慘重,被迫逃離屯門。1522年,葡萄牙國王派克亭何率五艘船、300名遠征隊到屯門增援,於是又發生西草灣之戰。

明朝軍隊拚死奮勇殺敵,俘葡船二艘,俘虜葡兵四十二人,斬首三十多人,葡人被逐出廣東。此後葡人就與倭寇勾結,騷擾浙江、福建一帶。所謂倭寇,本就是一個國際性的海盜組織,其中不乏有中國人參與。

眼看硬的不成,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曬濕物,賄賂明朝官員,被允許進入澳門。從1571年開始到1849年,葡萄牙人每年向中國==支付地租以居留澳門。明末清初,我國在同澳門的葡萄牙人貿易中獲得了大量的白銀,澳門也成為當時東西方文化、科技交流的門戶。

但是好景不長,18世紀初,葡萄牙人為了牟取暴利,將鴉片作為毒品從印度向我國大量走私,我國白銀開始大量外流。葡萄牙人是用鴉片毒害我國的始作俑者!葡萄牙人還在澳門從事罪惡的苦力販賣,這同當時歐洲人在非洲和美洲進行的奴隸貿易沒什麼兩樣。

鴉片戰爭後,葡萄牙趁我國內外交困之際,巧取豪奪,逐漸蠶食、侵佔,直至佔領澳門全境。這就是澳門問題的由來。

在葡萄牙統治澳門的絕大多數時間內,佔澳門人口90%以上的中國人在那裡並無任何人權可言,相反,令人發指的流血慘案卻是屢屢發生。最近的一次是在1966年的12月3曰,澳葡當局鎮壓群眾示威,打死中國居民11人,打傷212人,逮捕62人。

(1)18世紀的英國人為什麼喜歡航海擴展閱讀:

大航海時代簡述:

大航海時代,又被稱作地理大發現,指在15世紀~17世紀世界各地,尤其是歐洲發起的廣泛跨洋活動與地理學上的重大突破。這些遠洋活動促進了地球上各大洲之間的溝通,並隨之形成了眾多新的貿易路線。

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大量增加,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開始抬頭。歐洲則在這個時期飛速發展並奠定了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

人們不僅在這個時代中發現了新的大陸,增長了大量的地理知識,也極大促進了歐洲的海外貿易,並成為歐洲資本主義興起的重要環節之一。而新航路對世界各大洲在數百年後的發展也產生的久遠的影響,對除歐洲以外的國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影響也是復雜而矛盾的。

❷ 英國是怎麼成為海上強國的這其中經歷了什麼

英國由海盜起步而走上爭奪殖民霸權的途程中,發動了近200次的戰爭。戰火遍及歐、亞、美三大洲,結果摧毀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又使得英國奪得了北美殖民地和南亞次大陸的勢力范圍。這80年的戰爭歷程,奠定了英國海洋霸權和殖民霸權的基石。

❸ 英國在十八世紀中葉為什麼成為了海上霸主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開始向外殖民擴張,英荷爭奪海上優勢的矛盾、英法爭奪歐洲優勢的矛盾,成為歐洲國際關系的主要矛盾。經過三次英荷戰爭,英國成為海上霸主,荷蘭從海上霸主地位上跌落下來。
「海上馬車夫」的永久憾事
荷蘭,這個面積僅4萬多平方公里、自然資源貧乏的小國,按理並不足道,但它卻
在歷史上有過一段耀眼的輝煌。17世紀上半葉,它擁有商船1.6萬艘,是法國、英國、
西班牙和葡萄牙四國商船總噸位的四分之三。荷蘭人壟斷了世界的貿易,荷蘭商人的足
跡遍及五大洲各個角落。因而荷蘭人被稱之為「海上馬車夫」。
然而,正像歷史上許多國家一樣,其衰敗往往從一次大的災難性的戰爭開始。荷蘭
17世紀上半葉對海上的壟斷權,當成為後起的英國海外擴張最大的障礙和威脅之時,戰
爭就不可避免了。正因為英荷戰爭,使得荷蘭從海上霸主地位上,迅速跌落下來,從此
再也沒有占據海上霸主地位,此戰成了「海上馬車夫」永久的憾事。
17世紀起,經過資產階級革命而擺脫西班牙統治的荷蘭,在短短幾十年間就在發展
上超過許多歐洲國家,成為「17世紀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糧食,
由它運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類、法國的手工業品、西班牙的水果和殖民地產品,由它
運往北歐。它於1619年在爪哇建立第一個殖民據點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然後由爪哇
向西侵佔蘇門答臘島,向東從葡萄牙手裡奪取香料群島(今馬魯古群島),還相繼侵佔
了馬六甲和錫蘭(今斯里蘭卡)。在亞洲東部一度侵入中國領土台灣。在日本九州島的
長崎取得了商業據點。1652年,荷蘭在南非建立了好望角殖民地,為它在亞洲的殖民擴
張取得了強大的中繼站。在北美以哈得遜河流域為基礎,建立了新尼德蘭殖民地,並在
河口奪取曼哈頓島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在南美洲,荷蘭殖民者佔領了安得列斯群島中的
一些島嶼。
英國於16世紀晚期,挫敗了西班牙海上霸權,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壟斷局
面。英國脫穎而出,逐漸發展為後起的卻又是強大的殖民主義國家。它在同荷蘭殖民強
國的斗爭不僅不可避免,而且要求獨占海權、獨占原料、獨占市場,因此由競爭、搶奪
發展到武裝沖突。1651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新的《航海條例》,規定一切輸入英國的貨
物,必須由英國船隻載運,或由實際產地的船隻運到英國,這就是說不許其他有航運能
力的國家插手。荷蘭一向以商船多、體積大、效率高、組織完善而成為貿易中介國家、
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英國的新航海條例顯然是對付荷蘭的,打擊它在英國對其他國
家貿易中的中介作用。荷蘭反對英國的航海條例,英國拒絕廢除航海條例,這就導致了
英荷海上大戰。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1654年),是荷蘭於1652年7月28日發動的,目的是為了
回擊英國國會針對荷蘭把持貿易經紀權而於1651年通過的航海法案。英荷之間,除了在
兩國近海展開作戰行動(如1652年普利茅斯海戰、1652年和年紐波特海戰、年
波特蘭海戰)以外,還在地中海、印度洋以及連接波羅的海和北海的各海峽同時進行了
海戰。英軍艦艇裝備有較先進的火炮,而且在數量和質量上均占優勢,因此擊潰了荷蘭
海軍,並對荷蘭海岸實施封鎖,迫使荷蘭於1654年4月14日締結了《威斯敏斯特和約》。
根據這一和約,荷蘭實際上承認了航海法案。
第二次英荷戰爭(1665—1667年),是由於英國佔領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
特丹而引起的。1665年1月24日,荷蘭對英宣戰。1666年2月,法國和丹麥同荷蘭結成同
盟。在1666年6月11—14日的敦刻爾克海戰中,廖特爾海軍上將統率的荷蘭艦隊擊敗了
英軍,但未能鞏固既得的戰果。同年8月4—5日於北福倫角再度交戰,荷軍敗北。1667
年6月,荷蘭海軍封鎖泰晤士河口,殲滅部分英國艦只。由於倫敦直接受到威脅,英國
被迫締結和約。根據1667年7月31日《布雷達和約》,英國佔有新阿姆斯特丹,但將英
軍在戰爭期間佔領的蘇利南(在南美)歸還荷蘭。
第三次英荷戰爭(1672—1674年),是荷法戰爭(1672—1678年)的一個組成部分。
根據英王查理二世和法王路易十四之間的秘密條約,英國參加了這場戰爭。英軍突然襲
擊了荷蘭海軍。1673年8月,廖特爾指揮的荷蘭艦隊在特克塞爾附近擊潰英法聯合艦隊。
海戰失利和對於比荷蘭更危險的競爭者法國實力增強的畏懼,促使英國退出戰爭。1674
年2月19日,《威斯敏斯特和約》規定1667年《布雷達條約》繼續有效。
前後達20多年的英荷海上爭霸戰爭,盡管荷蘭在軍事上沒有完全輸給英國,但從整
體上說,荷蘭海上實力大為削弱了。荷蘭在經濟、貿易、海運方面的實力大為下降,從
此「海上馬車夫」把海上霸權讓給了英國,淪為歐洲二流國家,英國成為海上霸主。
以這次戰爭為標志,海上霸權斗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一是西歐各國進一步鼓勵造
船工業的發展,以增加本國船隻數量,以備發動更大規模的海戰,進行更大的海外貿易;
頒布和完善排它性的航海條例,或禁止外國船隻裝運貨物進出本國及其殖民地港口,或
對進出本國港口的外國船隻課以重稅,以促進本國航運業的發展;發展漁業,以擴大航
海人員的來源;招聘外國科技人員,以研究和提高本國的航海造船技術。
總之,西歐各國此時期實行了全面的拓海政策,增強海上實力。二是改進海上武器
裝備,強化海上武裝力量,提高海上作戰能力。①研製和裝備大戰船。這個時期戰艦最
大長達300多英尺,有的排水量達2500噸左右,載負約1000人;②在戰艦上裝備多種大
口徑火炮,以增強火力,大型戰艦裝有甲板,共配備數十或100門以上的完全標准化的
加農炮等;③採用旗語,使海軍歷史上指揮官第一次能夠在交戰開始前對艦隊實施不間
斷的指揮和發布命令。與此同時,海上戰術得到了進一步改進,如英國海軍發明了海上
封鎖和攔截的戰術。
三是搶占海上交通要道、占據海上島嶼、掠奪海外殖民地等進一步加劇。英國、美
國、荷蘭、法國等國,以原殖民地為基礎,進一步實行擴張政策,到處爭奪殖民地,侵
略魔爪遍布世界各地。特別是英國,依靠其強大的海軍,在先後的兩個多世紀中一直成
為世界超級殖民、商業和軍事大國,在世界各地發動殖民戰爭,製造一個又一個災難。

❹ 16至18世紀西歐國家海上霸權地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海上霸主地位的轉移由西班牙到荷蘭到英國。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沒始建於1588年5月的西班牙艦隊包括127艘兵船、運輸船和水手,以及2.3萬名步兵。這一龐大艦隊於1588年5月28日從里斯本出發,7月,在英吉利海峽遭到英國艦隊的迎擊而慘敗。

艦隊進入北海,企圖環航蘇格蘭與愛爾蘭返回西班牙,結果在途中遇到風暴,半個艦隊被大海吞噬,人員損失近萬名,西班牙從此喪失海上霸權。

荷蘭擁有世界上的最龐大的船隊。那時,它也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荷蘭的造船廠已充分使用機械,造船速度相當快,幾乎一天可以造一條船。早在1600年,荷蘭就擁有1萬只船。按噸位占當時歐洲總噸位數的3/4。世界各地的貿易貨運大多由荷蘭承擔,有「海上馬車夫」之稱。

16世紀英國海軍和西班牙無敵艦隊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海戰,以無敵艦隊的徹底失敗而告終。英國的這場勝利牢固地樹立起了作為世界頭號海軍大國的地位,直到20世紀它還保持著這種海上霸王的地位。

(4)18世紀的英國人為什麼喜歡航海擴展閱讀:

英國確立海上霸主地位的主要原因

英國有著發展海上力量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同時還應注意到英國的民眾似乎也願意將精力投入到廣袤的海洋上。

馬漢在提到發展海權所需要的國家民族特點時提到,「如果海權真正建立在一種廣泛的平時貿易的基礎之上,從事商業的習性往往必然是依靠海洋強大起來的民族的顯著特點」。

英國人血液中就流淌著海洋元素,「早在8世紀末,來自北歐的挪威海盜和丹麥人在人侵不列顛時,就把海洋意識、航海技術、海軍傳統傳入了英國。北歐人憑借海軍橫行一時,不列顛的7個王國毫無辦法。在同北歐人的長期斗爭中,不列顛人懂得了海軍的重要性」。

英國直到1066年,征服了法國諾曼底地區的威廉登陸英國後,英國才最後告別了入侵時代,多次殘酷的海外民族入侵和種族清洗,使英國人在民族性格上趨向於冷酷無情與精明勢利,維京人的海洋民族文化傳統也移植到了英國的文化傳統當中。

閱讀全文

與18世紀的英國人為什麼喜歡航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女兵好漂亮為什麼嫁不出去 瀏覽:534
中國通號西安工業集團在哪個區 瀏覽:15
英國首相的未婚妻叫什麼名字 瀏覽:52
中國僑鄉第一鎮在哪裡 瀏覽:965
伊拉克戰爭伊朗為什麼沒幫 瀏覽:259
伊朗將軍殺了多少美國人 瀏覽:974
新中國史會議總結怎麼寫 瀏覽:265
為什麼現在伊朗女性要戴頭巾 瀏覽:978
印尼海產品都有什麼 瀏覽:67
印度小孩為什麼會被猴神帶上去 瀏覽:185
1個貨櫃到印尼費用多少錢 瀏覽:478
越南西貢一平米房子多少錢 瀏覽:230
印尼數學老師叫什麼 瀏覽:452
中國職業模特有多少人 瀏覽:436
越南反擊戰如何消滅地洞中的越軍 瀏覽:796
英國上院叫什麼 瀏覽:94
伊朗和敘利亞的戰爭是怎麼回事 瀏覽:358
國足戰伊朗具體什麼時間 瀏覽:940
英國人穿什麼鞋子好 瀏覽:888
印度為什麼出現大聖誕節 瀏覽:602